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_第1頁
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_第2頁
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_第3頁
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_第4頁
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測定電源的E和r第一頁,共二十四頁。一、基本原理二、實驗基本電路U:路端電壓只要測出幾組(至少兩組)U、I值就可求出E、r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E=U+IrI:通過電源的電流第二頁,共二十四頁。三、實驗方案實施1、實驗任務:在有伏特表和安培表的條件下,測量一節(jié)舊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即利用伏安法測量。2、實驗器材:待測干電池、符合條件的伏特表和安培表各一只、滑線變阻器一只,開關一只、導線若干。3、實驗電路圖4、實驗步驟:第三頁,共二十四頁。實驗步驟1)按原理圖連接實物圖第四頁,共二十四頁。2)、把變阻器的滑片移到一端使電阻值最大3)、閉合電鍵,調節(jié)變阻器,使電流表的讀數有明顯示數,記錄一組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用同樣的方法測量并記錄幾組U,I值。4)、斷開電鍵,整理好器材I/A0.120.200.310.320.500.57U/V1.371.321.241.181.111.O5第五頁,共二十四頁。方法一:公式法改變R的阻值,從電流表和電壓表中讀取兩組I、U的值,代入方程組聯立求解,多測量幾次I、U的值,算出E、r取平均值.

缺點:計算量大四、數據處理第六頁,共二十四頁。方法二:圖象法在坐標紙上以I軸為橫坐標,U為縱坐標,用測出幾組的U,I值畫出U-I圖象

1.所得直線跟縱軸的交點即為電動勢E的值,2.圖線的斜率的絕對值即為內阻的值。圖象方程:如何利用圖象求E和r?3.圖線與橫軸的交點為短路電流?第七頁,共二十四頁。電壓表示數電流表示數誤差原因:電壓表分流五、誤差分析定性分析:電壓表示數電流表示數誤差原因:電流表分壓對比第八頁,共二十四頁。電壓表示數電流表示數誤差原因:電流表分壓電壓表示數電流表示數誤差原因:電壓表分流對比第九頁,共二十四頁。理論推導:根據閉合回路歐姆定律,兩次測量方程為:真實值測量值第十頁,共二十四頁。在測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為什么采用甲圖?測量值真實值第十一頁,共二十四頁。某同學測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現備有下列器材:A.被測干電池一節(jié)B.電流表;量程0~0.6A,內阻0.1ΩC.電流表:量程0~3A,內阻0.024ΩD.電壓表:量程0~3V,內阻未知E.電壓表:量程0~15V,內阻未知F.滑動變阻器:0~10Ω,2AG.滑動變阻器:0~100Ω,1AH.開關、導線若干由于電流表和電壓表內阻的影響,測量結果存在系統(tǒng)誤差.在現有器材的條件下,要盡可能準確地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1)在上述器材中請選擇適當的器材:______(填寫選項前的字母)(2)畫出相應的實驗電路圖;ABDFH第十二頁,共二十四頁。(3)根據實驗中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得到了如圖所示的U-I圖象,則在修正了實驗系統(tǒng)誤差后,干電池的電動勢E=________V,內電阻r=________Ω1.500.9第十三頁,共二十四頁。已知太陽能電池組的電動勢約為8V,短路電流約為4mA,為了精確測出它的電動勢和內阻,除導線和開關外,可供選擇的儀器有:A.電流表,量程5mA,內阻約10ΩB.電流表,量程20mA,內阻約40ΩC.電壓表,量程5.0V,內阻約5kΩD.電壓表,量程15V,內阻約15kΩE.滑動變阻器電阻4kΩF.滑動變阻器電阻40kΩ為使實驗盡可能方便、準確,應選用上述儀器中的

(用所給器材的代號填寫).(2)在虛線框內畫出電路圖.(3)該電路測得的電源電動勢和真實值相比較

。測得的內電阻和真實值相比較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ACEAV相等偏大第十四頁,共二十四頁。為了測定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某實驗小組按圖甲所示的電路圖連好實驗電路,合上開關,電流表和電壓表的讀數正常,當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由A端向B端逐漸滑動時,發(fā)現電流表的示數逐漸增大,而電壓表的示數接近1.5V且?guī)缀醪蛔儯钡疆敾僚R近B端時電壓表的示數急劇變化,這種情況很難讀出電壓數值分布均勻的幾組不同的電流值、電壓值,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進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進后,測出幾組電流、電壓的數值,并畫出如圖乙所示的圖象,由圖象可知,這個電池的電動勢為E=________V,內阻r=_______Ω.滑動變阻器阻值太大,有效使用的部分太短

選擇阻值更小的滑動變阻器

1.482.4第十五頁,共二十四頁。六.重要注意事項:(5)使用內阻較大一些的舊電池。(1)本實驗在電鍵閉合前,變阻器滑片應置于阻值最大位置處(2)要測出不小于6組I、U數據,且變化范圍要大一些(3)畫U—I圖線時,應使圖線通過盡可能多的點,并使不在直線上的點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個別偏離直線太遠的點舍去。(4)畫U--I圖線時,縱軸的刻度可以不從零開始,而是根據測得的數據從某一恰當的值開始(但橫坐標必須從0開始)但這時圖線與橫軸的交點不再是短路電流,而圖線與縱軸的截距仍為電動勢E,圖線的斜率的絕對值仍為內阻r.

第十六頁,共二十四頁。某同學要測量一電動勢略小于3V的直流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按照原理圖連接好線路后進行測量,測出6組數據記錄在下表中,記錄有明顯錯誤的是第

組數據待測量第1組第2組第3組第4組第5組第6組I/A0.110.200.300.400.500.56U/V2.872.852.832.822.792.58由上表可知,電壓表示數變化不明顯,試分析引起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將上述器材的連線略加改動就可解決上述問題,請你在下圖完成正確的連線。電源內阻過小

6第十七頁,共二十四頁。電源電動勢與內阻測量的基本變式變式一.利用電阻箱和電流表,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1)電路如圖所示:(2)主要步驟改變電阻箱阻值R,測出對應的電流I由(E=I1R1+I1r,E=I2R2+I2r)得:(3)誤差分析:未考慮電流表分壓,而產生誤差.即電動勢測量值等于真實值,而內阻測量值大于真實值.第十八頁,共二十四頁。若能測出多組I、R值,以R為縱坐標,為橫坐標,作出圖象,由于,可知這條圖線是直線,直線在縱軸的截距—r,圖線的斜率E=tanα。第十九頁,共二十四頁。③某同學根據他設計的實驗以及收集到的數據作出了如圖e所示的圖線,由此可知,干電池的電動勢E=

V(計算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圖線縱軸截距的絕對值代表

的電阻之和③1.46(1.41~1.49均給分)電表與干電池第二十頁,共二十四頁。變式二利用電阻箱和電壓表,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1)電路如圖所示(2)主要步驟改變電阻箱阻值R,測出對應的電壓U。由,

求出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3)誤差分析:未考慮電壓表分流而產生誤差.即電動勢的測量值小于真實值,內阻的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第二十一頁,共二十四頁。由,得根據測定的各組值在坐標上描出位置,然后依據這些位置作出圖線,圖線是一條直線。縱軸截距是電動勢的倒數,斜率是第二十二頁,共二十四頁。序號1234567(Ω-1)0.10.40.51.02.02.55.0(V-1)0.3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