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圓緯機的選針與沉降片原理及應用_第1頁
第四章圓緯機的選針與沉降片原理及應用_第2頁
第四章圓緯機的選針與沉降片原理及應用_第3頁
第四章圓緯機的選針與沉降片原理及應用_第4頁
第四章圓緯機的選針與沉降片原理及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圓緯機的選針與選沉降片原理及應用本章知識點直接式、間接式和電子選針(片)裝置的特點。分針三角的選針原理與適用對象。多針道變換三角選針的花型大小,花型設計與織針和三角排列方法。提花輪選針與選片原理,矩形花紋的形成與設計方法。撥片式選針原理,花型大小,工藝設計方法。電子選針與選片裝置的種類和工作原理。雙面提花織物的反面設計與上三角排列?;ㄉ幙椺樋棛C:具有選針編織功能選針(selectingneedle)裝置:選針成圈、集圈、浮線選沉降片(selecting

sinker)裝置:選片編織毛圈

選針機構的分類1.直接式選針——通過選針機件(三角、鋼米)直接作用于針踵進行選針如:分針三角、多針道變換三角、提花輪選針

第一節(jié)織針與沉降片選擇裝置的分類

2.間接式選針——在發(fā)出信息的選針元件與執(zhí)行選針信息的工作機件之間有傳遞信息的機件。如:撥片式、推片式、提花輪式和滾筒式等直接式和間接式均屬機械式選針,用于中小型提花。3.電子式選針分為:單級式和多級式兩類。特點:變換花紋快,花型大小和變化不受限制,但機器價格較貴。

第二節(jié)分針三角選針原理分針三角選針(dividing-camneedleselection)——利用不等厚度的三角作用于不同長度針踵的織針來進行選針舌針形式短踵針1中踵針2長踵針3三角形式:1,固定三角:不等厚度分針三角選針的走針軌跡

2,進出活動三角(boltcam):一種厚度三角,向針筒中心徑向挺進的距離不同三角向針筒中心挺足(進二級):相當于形成最厚三角,可以作用到長踵針、中踵針和短踵針三角向針筒中心挺進一半(進一級):相當于形成中等厚度的三角,可以作用到長踵針和中踵針三角不向針筒中心挺進:相當于形成最薄的三角,僅作用到長踵針分針三角選針方式的靈活性有局限性某一成圈系統(tǒng)的三角設計成選擇短踵針成圈,那么經過該三角的所有中踵針和長踵針也只能被選擇為成圈,不能進行集圈或不編織對于長踵和中踵針來說,三角與針踵之間的作用點離開針筒較遠,使三角作用在針踵上力(扭力)較大分針三角選針主要在圓襪機和橫機上應用實際生產中,經常只需要用到兩種長度針踵的織針和兩種厚度的起針三角(或活動三角分為向針筒中心挺進或不挺進)第三節(jié)多針道變換三角選針原理與應用一、選針原理

多針道變換三角選針(multi-trackexchangeable-camneedleselection)采用幾種不同高度針踵的織針(又稱不同踵位織針),配以幾條高低檔的三角針道,每一檔三角又有成圈,集圈和不編織三種變換來實現選針常用機種單面四針道變換三角圓緯機雙面2+4針道變換三角圓緯機單面四針道圓緯機織針:A、B、C、D型不同踵位的織針起針踵0;壓針踵5;選針踵1~4三角:六塊三角對應0-5踵位1,低位三角,對應起針踵0,編織緯平針;2,高位三角6,對應壓針踵5,控制彎紗深度;3,中間三角,對應選針踵1~4:ZA(成圈)、ZB(集圈)、ZC(不編織)四種織針在針筒里排針步步高“/”步步低“\”對稱形式“∧”或根據花紋要求排成其它的形式三功位(three-way)選針

每一成圈系統(tǒng)編織時,均有選擇成圈、集圈和浮線三種可能的選針形式二、花型大小

凡同一踵位的織針編織的縱行,線圈排列規(guī)律完全相同,即相同花紋縱行(1)不同花紋的縱行數B0與最大花寬Bmax不同花紋的縱行數B0,取決于踵位數nB0=n

二針道n=2三針道n=3四針道n=4若踵位排列為:步步高“/”排列或步步低“\”排列;則最大花寬Bmax=B0=n若踵位對稱排列“”或“”則最大花寬Bmax=2(B0-1)=2(n-1)將4檔針踵織針以各種順序交替排列,不成循環(huán),則最大花寬Bmax≤N(N為針筒總針數)花紋完全組織超出B0,設計花型受到限制(2)不同花紋的橫列數H0與最大花高Hmax

對于某一路三角,每一檔均有成圈、集圈和浮線三種變換,若有n檔三角,則H0=3n-1若為四跑道H0=3n-1=34-1=80假如花紋橫列重復出現,且不成循環(huán),則完全組織花高可擴大,但Hmax≤M(M-成圈系統(tǒng)數)各檔三角均為浮線三角通?;▽払----為總針數N的約數花高H----為成圈系統(tǒng)數M的約數B與H的比例要適當,使花型美觀

三、應用實例例1:根據所給單面花色織物的結構意匠圖,繪出織針排列圖和三角排列圖例2:根據所給雙面花色織物編織圖,繪出織針排列圖和三角排列圖第四節(jié)提花輪選針與選片原理及應用提花輪選針成圈系統(tǒng)起針三角1側向三角2壓針三角5提花輪6單一踵位針一、選針與選片原理(一)選針原理提花輪(patternwheel)配置安裝在每一成圈系統(tǒng)三角的外側鋼片,組成凹槽,與針踵嚙合針踵帶動提花輪繞自身軸芯回轉每一凹槽:配置高鋼米、低鋼米或無鋼米提花輪選針配高鋼米,將織針帶到高位——成圈配中鋼米,將織針帶到中位——集圈不配鋼米(無鋼米),織針沿起針三角1、側向三角2運動,不墊紗——不編織選針特點結構簡單花紋有明顯的螺旋形外觀(相鄰兩個花型之間有橫向和縱向位移)三功位選針提花輪呈傾斜配置,占空間小,有利于增加成圈系統(tǒng)數(二)選片原理提花輪水平配置安裝在沉降片圓環(huán)的外側鋼片,組成凹槽,與沉降片的片尾嚙合選沉降片原理有鋼米:將沉降片向針筒中心推進,使地紗和毛圈紗分別擱在沉降片的片顎和片鼻上彎紗未裝鋼米時,沉降片不向針筒中心推進,使地紗和毛圈紗都擱在沉降片的片顎上彎紗,不形成毛圈

二、矩形花紋的形成與設計

由提花輪提花機形成的花紋區(qū)域有三種.矩形(最為普遍).

六邊形.

菱形設:提花輪槽數=T針筒總針數NN=Z·T±rZ-正整數;r-余數

(一)無余數設計(余數r=0)總針數N可被提花輪槽數T整除。針筒轉一圈,提花輪自轉Z轉花紋的最大寬度:Bmax=T花紋的最大高度:Hmax=M/eM-成圈系統(tǒng)數(即提花輪數)e-色紗數特點花紋一個接一個,平行排列,垂直重疊花紋沒有縱移和橫移若要增加花高,即路數要增加例1:N=12,T=4,M=4,e=1。設計花型。Bmax=T=4Hmax=M/e=4例2:欲在提花輪提花機上編織集圈花色織物,機號=18,筒徑φ=28,N=1500,T=15,M=36,e=1。解:1.設計計算N/T=100r=0Bmax=T=15取B=15(縱行)Hmax=M/e=36÷1=36(橫列)取H=18(*一般希望B與H較接近)

機器1轉可織二個完全組織高度。2,設計花紋圖案

3.繪制上機圖(1)根據意匠圖編排提花輪次序(即成圈系統(tǒng)次序)(2)決定每一只提花輪凹槽中插鋼米的次序和種類(針筒逆時針回轉時,提花輪凹槽順時針排序)分析:單色織物,一路成圈系統(tǒng)編織一個橫列,采用成圈和集圈兩種選針,所以提花輪用兩種鋼米:高鋼米、低鋼米。以第一只提花輪為例,它對應于完全組織的第一橫列,第一橫列:1-5成圈,6'集圈,7-8成圈,9'集圈,10-15成圈第一提花輪鋼米順序:5高1低2高1低6高共15凹槽全部排完其余提花輪以此類推,見表。橫列序號提花輪序號鋼米排列11195H、1L、2H、1L、6H22204H、1L、4H、1L、5H33213H、1L、6H、1L、4H44222H、1L、8H、1L、3H55231H、1L、4H、2L、4H、1L、2H66241L、4H、1L、2H、1L、4H、1L、1H77254H、1L、4H、1L、5H88263H、1L、6H、1L、3H、1L99272H、1L、8H、1L、3H1010283H、1L、6H、1L、3H、1L1111294H、1L、4H、1L、5H1212301L、4H、1L、2H、1L、4H、1L、1H1313311H、1L、4H、2L、4H、1L、2H1414322H、1L、8H、1L、3H1515333H、1L、6H、1L、4H1616344H、1L、4H、1L、5H1717355H、1L、2H、1L、6H1818366H、2L、7H

根據意匠圖編排,提花輪次序,決定每一只提花輪凹槽中插鋼米的種類。H—高鋼米L—低鋼米(二)有余數設計(余數

r≠0)

當總針數N不能被提花輪槽數T整除時,提花輪槽與織針的對應關系就不會像r=0時那樣固定不變。即針筒在第二轉時,提花輪起始槽(第一槽)就不會與第一針嚙合。例1N=170,T=50170=3×50+20r=20

此時N、T、r的最大公約數為10.針筒第一轉

提花輪自轉3轉針筒第二轉

第一枚針與提花輪第21槽嚙合針筒第三轉第一枚針與提花輪第41槽嚙合針筒第四轉第一枚針與提花輪第11槽嚙合針筒第五轉

第一枚針與提花輪第31槽嚙合25若

提花輪每10槽(公約數)作為一段T=50可分為5段.則

針筒需轉5轉,可完成整個循環(huán)。

若進線路數M=1

花紋分布為:

上述花型有縱向橫移,有橫向橫移形成花紋能力的分析:①完全組織的寬度B和高度H完全組織的寬度B為了保證針筒一周編織出整數個花型,完全組織的寬度B應取N、T、r的公約數。Bmax=N

、T、r的最大公約數

由上題可知B=Bmax=10縱行。完全組織的高度HH=M/e×T/B=M/e×A式中M—采用成圈系統(tǒng)數e—色紗數T—提花輪槽數B完全組織寬度A—提花輪分段段數②段的橫移段——將提花輪的槽數分為幾等分,且使每一等分中的槽數等于完全組織的寬度,這個等分稱為段。段號——每一段依次編號提花輪中的段數AA=T/B段的橫移——當r≠0時,針筒每轉過一圈,開始作用的段號就要變更一次,稱作段的橫移X。

X=r/B

由上例題,X=20/10=2,即余數有2個花寬起始段號的計算r≠0時,由于段的橫移,針筒每轉一轉,起始的段號就要更改一次。

設針筒第p轉開始作用的提花輪段號為SpSp=[(p-1)·X+1]-KA其中:p——為針筒第p轉X——段的橫移數(2)A——提花輪的段數(5)

K——正整數,保證Sp≤段數A

③花紋的縱移(即段的縱移)——兩個相鄰的完全組織垂直方向上的位移稱為縱移,以Y表示。例1中,左邊一個完全組織的第一橫列比相鄰的右面完全組織的第一橫列升高兩個橫列,則Y=2在同一橫列中,花紋的第I段總是跟著最后一段(如:例1為Ⅴ)若要計算后一完全組織比前一完全組織上升多少,只要知道前一完全組織中,最后一段比第一段上升多少橫列即可。

縱移橫列的計算即計算最大段號起始橫列比第一段上升多少橫列當針織機上僅有一個提花輪時,針筒每一轉編織一個橫列,第P橫列為針筒第P轉所編織;最大段號為段數A:Sp=[(P-1)·X+1]-KA=A得,一個提花輪時,最大段號起始橫列計算式:P=[A(K+1)-1]/X+1兩個完全組織縱移橫列Y’為:Y’=P-1=[A(K+1)-1]/X當機器上有M成圈系統(tǒng)和e種色紗編織時,則

針筒一轉編織M/e橫列

,則縱移橫列Y為:

又∵

在求得上述各項參數的基礎上,就可以設計矩形花紋。因為有段的橫移和花紋縱移存在,所以一般要繪出兩個以上完全組織,并指出縱移和段號在完全組織高度中的排列序號。三、應用實例(1)已知條件:總針數N=552;提花輪槽數T=60;成圈系統(tǒng)數M=8;色紗數e=2。(2)設計與計算求花紋完全組織寬度BN=ZT±r552=9×60+12552、60、12的最大公約數為12

故取B=12縱行求花紋完全組織的高度H求段數A和段的橫移數X求花紋縱移Y(橫列)確定針筒轉數與開始作用段號的關系Sp=[(p-1)·X+1]-KAS1=IS2=[(2-1)×1+1]-0=ⅡS3=[(3-1)×1+1]-0=Ⅲ

S4=[(4-1)×1+1]-0=ⅣS5=[(5-1)×1+1]-0=Ⅴ設計花紋圖案(3)繪制上機圖提花輪順序按兩路編織一個橫列,針筒每一轉編織四個橫列,針筒五轉織一個完全組織。起始段號與針筒轉數的對應關系段的橫移與縱移(4)提花輪鋼米排列表(見表4-1)(5)減輕花紋的螺旋形分布圖示花紋呈現大約70°的斜向配置,成螺旋形分布,當有較明顯的兩色相間的縱條紋時,花紋的螺旋形分布不明顯。當成圈系統(tǒng)愈多,花紋的縱移愈大,螺旋形分布也愈明顯。只有當r=0時,花紋的螺旋形分布才會消失。當r≠0時,為了減輕螺旋形分布的不良影響,應在設計花紋圖案時,對花紋尺寸,位置布局,縱移橫移情況作全面考慮,使相鄰的兩個完全組織能合理配置,首尾銜接,形成比較自然的45°左右的螺旋形分布。第五節(jié)撥片式選針原理與應用一、選針原理撥片式選針(shift-leverneedleselection)選針機件及其配置

選針原理1)針筒中自上而下插:織針—挺針片—提花片2)提花片有39檔齒。1~37為選針齒,每片保留其中一檔齒;A,B齒間隔留齒,用于間隔起針。3)選針裝置上有39檔撥片,每檔可撥至左、中、右三個位置。4)選針裝置上的39檔撥片提花片的39檔齒中位:撥片的前端作用不到留同一檔齒的提花片這些提花片不被壓入針槽相應的挺針片的片踵露出針筒受挺針片三角作用,挺針片上升將織針推升到退圈高度(成圈)右位:挺針片在挺針片三角的作用下上升將織針推升到集圈(不完全退圈)高度后,留同檔片齒的提花片被撥片壓入針槽,挺針片不再繼續(xù)上升退圈,從而其上方的織針集圈。

左位:退圈一開始撥片就將留同一檔齒的提花片壓入針槽,使挺針片片踵埋入針筒,導致挺針片不上升,織針也不上升,即不編織。

三功位選針:完成成圈、集圈、不編織三種狀態(tài)二、花紋的大小

與撥片的檔數、成圈系統(tǒng)數和總針數有關。(一)完全組織寬度B∵留齒高度不同的提花片,運動規(guī)律可不同∴不同花紋縱行數B0=37當提花片步步高“/”或步步低“\”排列Bmax=37通常取Bmax=36當提花片對稱排列“V”或“

Bmax=72當提花片以各種順序交替排列,且不成循環(huán)則Bmax=N通?;▽払取N的約數(二)完全組織高度HHmax=M/eM-成圈系統(tǒng)數e-色紗數實際設計中當Hmax

/H為整數時編織整數個花型當Hmax/H≠整數時,可將余數的成圈系統(tǒng)設置成不編織如:M=96,H=15,96=6×15+6,可將余下的六個系統(tǒng)設置成不編織,這樣機器90路,轉一圈可編織六個花型。三、應用實例兩色單面結構均勻提花織物原始花型意匠圖(1)利用撥片式選針具有三功位選針的特點,引入集圈來縮短浮線(2)右側是成圈系統(tǒng)(即選針裝置)的排列和色紗配置80個成圈系統(tǒng),機器一轉可以編織4個花型該織物花寬10個縱行,提花片留齒可以按照步步高或步步低方式排列,假定步步高(/)排列第1至第3橫列(6個成圈系統(tǒng))相對應撥片的位置設置

例2:根據所給兩色均勻提花組織花紋意匠圖,制定上機工藝(排出成圈系統(tǒng)、提花片、撥片位置)(1)機器條件:選用S3P172單面提花圓機;成圈系統(tǒng)數M=72;撥片檔數n=37;(2)花寬B=12,花高H=12(3)提花片片齒排列:按單片“步步低\”方式排列;(4)作出色紗和成圈系統(tǒng)配置。(5)作出第3橫列撥片位置表。成圈系統(tǒng)及色紗配置提花片齒排列第5、6系統(tǒng)撥片位置第六節(jié)電子選針與選片原理一、多級式電子選針原理多級式電子選針(multi-stepelectronicneedleselection)

1—選針刀(6-8級)2—選針電器元件(壓電陶瓷或線圈電磁鐵)3—接口壓電式選針元件——體積小、工作頻率高、發(fā)熱量和耗電量小等優(yōu)點。選針原理機件配置針槽自下而上插:提花片→挺針片→織針提花片有8檔齒,與8級選針刀相對應,每片僅留一齒。提花片齒呈步步高“/”或步步低”\”,8片一組重復排滿針筒一周。每一選針器中的各級選針電器元件針筒每轉過八個針距都接收到一個信號

選針原理(兩功位)某級選針器元件m選針不編織→控制同級的選針刀m向上擺動→刀片作用同一級提花片齒m→將提花片壓入針槽→提花片上端將挺針片m下端壓入針槽→挺針片下踵不走上挺針片三角→織針m亦不上升參加工作→不編織某級選針器元件n選針編織→控制同級的選針刀n向下擺動→刀片作用不到留有同一檔齒的提花片n→挺針片n下片踵沿挺針片三角上升→織針n亦上升參加工作→編織成圈選針器級數與機號、機速關系在針織機運轉過程中,每一選針器中的各級選針電器元件在針筒每轉過8個針距都接收到一個信號,從而實現連續(xù)選針。由于選針器工作頻率有一個上限,當機號或機速增加時,要求選針器級數也增加,針筒高度也增加。二、單級式電子選針原理1、選針編織元件編織機件

挺針片—下片踵起針織針—針踵壓針

導針片防止織針竄跳選針器(永久磁鐵)選針區(qū):保持磁性:低電平消除磁性:高電平、編織三角三角6:挺針片起針三角三角7:挺針片復位三角三角8、9分別為成圈三角和集圈三角,均為活絡三角三角8、9同時撥向高位成圈;同時撥向低位集圈2、選針原理A在挺針片3即將進入每一系統(tǒng)選針器5時,受復位三角1的徑向作用,使挺針片片尾2被推向選針器5,并被其中的永久磁鐵區(qū)域7吸住,挺針片片尾貼住選針器表面繼續(xù)橫向運動。B針筒每轉過一個針距,從控制器發(fā)出一個選針脈沖信號至選針磁極8。C當挺針片運動到磁極8時磁極受高電平脈沖信號→磁性消除→挺針片在彈簧作用下,尾端2脫離選針器5→挺針片下片踵沿三角6上升,織針參加成圈或集圈磁極受低電平信號→保持磁性→挺針片尾端2被吸住→挺針片下片踵從起針三角6內表面經過→織針不編織該選針機構為二功位選針:編織或不編織、集圈或不編織3、單級選針器的特點選針速度快,大于2000針/秒(多級式80-120針/秒),適應高機號、高機速針織機。選針器體積小,只需一種挺針片,針筒高度低。機件磨損小,灰塵造成的運動阻力小。缺點是加工精度高,配合要求高。三、電子選沉降片原理

毛圈沉降片1挺片2底腳片3擺片4電子選片器5上有兩個磁極內磁極6外磁極7沉降片圓環(huán)每轉過一片沉降片,電子選片器接收到一個選片脈沖信號,使內磁極或外磁極產生磁性外磁極吸附擺片4逆時針擺動底腳片3通過4受底腳片三角8的作用沿A方向運動沉降片1向針筒中心挺進,片喉軌跡A’形成毛圈內磁極吸附擺片4順時針擺動4不受底腳片三角8的作用沿著B方向運動沉降片1不向針筒中心挺進,片喉軌跡B’不形成毛圈四、電子選針盤針原理成圈與選針機件配置1針盤針2挺針片3底腳片4擺片5電子選針器選針器有兩個磁極,通過交替吸附,可使擺片順時針或逆時針擺動。擺片4順時針擺動底腳片3受底腳片三角(未畫出)作用向針盤外側挺進推動針盤針退圈、編織擺片4逆時針擺動底腳片3不受底腳片三角的作用不向針盤外側運動針盤針不退圈、不編織屬于兩功位選針五、電子選針(選片)圓緯機的特點1)花型完全組織的大小及圖案不受限制單針選針:不同花紋縱行數=總針數N不同花紋橫列數不限2)專用花型準備系統(tǒng),通過鼠標、繪圖儀、掃描儀和數碼相機等工具設計繪制花型,保存于磁盤3)人機對話設置上機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