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構建_第1頁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構建_第2頁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構建_第3頁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構建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構建人民教育出版社朱于國葉圣陶先生在1979年的一封書信中談到語文教育問題,認為應該“切實研究,得到學生讀作能力之綱目與次第,據以編撰教材,此恐是切要之事”。對語文教材編者而言,研究學生“讀作能力之綱目與次第”,最終是要形成教材的框架體系。如何科學合理地構建教材體系,將諸種內容要素加以適當的結構組合和序列安排,一直是語文教材編者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其中,閱讀體系的構建又需置于首位。因為在學生的聽說讀寫諸種實踐中,閱讀是最重要的部分。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在充分借鑒國內外母語教材編寫經驗的基礎上,圍繞閱讀這個核心任務,創(chuàng)新設計,構建了全新的閱讀編寫體系。這一體系包含兩個要點:第一,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將語文的育人價值和學科屬性融為一體;第二,構建“教讀—課內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學習體系。本文擬就后者的設計思想、內容要點作一點解析,以便廣大教師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精髓。一閱讀體系構建中編者重點思考的三個問題1.如何體現“讀書為本,讀書為要”的編寫思想?“讀書為本,讀書為要”,就是抓住讀書這個核心,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是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閱讀體系構建的指導思想。統(tǒng)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在《培養(yǎng)讀書興趣是語文教學的“牛鼻子”——從“呂叔湘之問”說起》一文中,系統(tǒng)闡述了“讀書為要”的思想。他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小學生的閱讀狀況,認識到:“整體而言,中小學生的讀書狀況是不好的,年級越高,情況越糟。很多學生除了教科書和教輔,幾乎不怎么讀書,不喜歡也不會讀書,更不會讀完整的書……試想,不讀書,或者讀書少,怎么可能學好語文?怎么可以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但事情往往就是如此悖謬……少讀書、不讀書就是當下‘語文病’的主要癥狀,同時又是語文教學效果始終低下的病根。”為此他提出,“語文課最基本的內容目標,是培養(yǎng)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有了讀書的興趣和習慣,才能把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帶起來,把素質教育、人文教育帶起來?,F在重新提出要抓住培養(yǎng)讀書興趣這個‘牛鼻子’,去改進語文教學。這不是什么新觀點,但在語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亂的當今,重新回到樸素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從‘多讀書’的角度去理解語文的本質,是有現實意義的?!睖厝迕粝壬白x書為要”的思想,還體現在對課外閱讀的重視上。在《忽視課外閱讀,語文課就只是半截子的》一文中,他開宗明義:“通常講閱讀教學,往往偏重課堂上圍繞課文的教學,這當然是題中應有之義,但同樣重要的,就是課外閱讀的教學?,F在普遍的情況是,對課外閱讀并不重視,甚至放棄了,這樣的閱讀教學只能是半截子的,不完整的?!币虼?,要“讓語文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課堂閱讀教學往課外閱讀延伸,讓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連成一體”;不僅要有量的要求,還要“有相應的教學計劃,根據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安排適當的課外閱讀,注意循序漸進,逐級增加閱讀量與閱讀難度,體現教學的梯度”;同時,“特別要關注閱讀方法與習慣問題”。溫儒敏先生對讀書問題的相關論述,從教材編寫的角度看,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閱讀是語文教材的核心;二是要想辦法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聯系起來;三是注重閱讀方法和策略的引導。編寫組在討論閱讀體系構建的時候,也主要從這三個方面著眼。2.如何扭轉教讀課與自讀課區(qū)分不明的局面?區(qū)分教讀課與自讀課兩種課型,使之各自承擔不同的功能,這種設計由來已久;但在實際教學中,課型的區(qū)分并未落到實處。溫儒敏先生在多次調研中發(fā)現:“如今的閱讀課往往混淆了精讀與略讀,幾乎全都設計成精讀精講。而且程式相對固定,不管什么課,都要講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藝術手法,等等,摳得很細,加上幾乎全都是以分析性的精講記憶為主的教學方式。這種精讀課獨攬全盤的做法有很大的弊病,的確太死板,壓抑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興趣和讀書的興趣?!庇纱思怃J指出,“閱讀教學效果不佳和學生不喜歡語文課有多方面原因,課型混淆,模式僵化,扼殺讀書的興趣是問題之一”,這種狀況“應當改一改”。教學的現狀,一方面反映了教師對兩種課型的功能認識不足,思想未能解放,不敢放手,也不愿放手;另一方面也顯示出過去教材在兩類課文的區(qū)分上設計不夠精細,沒有給教師和學生留有足夠的自讀空間,也未提供充足的學習輔助。這也是新教材在設計閱讀體系時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3.如何突破教材的封閉性,凸顯開放性格局?文選型語文教材有一個天然的不足,就是開放性不夠。文章按照一定標準選入教材,分布到各冊、各單元,一經印刷就固定下來,成為一個封閉性的格局,課文無法進行擴充,也無法真正按照學生的需求選擇。無論教材選入多少文章,都是有限的一百來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推薦課外閱讀篇目,以彌補這一不足,但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課文上,無暇也無力提供更多的拓展篇目。因此,在教材審查和試教試用中,編者得到最多的建議就是“應將某某作家某某文章選進教材”,但只能遺憾地回復教材容量有限,無法滿足大家的愿望。這都是教材的封閉性造成的?;诰W絡,由教材編者、一線教師、學生共建的數字化教材,也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理想方案;但在現階段,如何在紙質的文選型教材中容納更多文章,提供更多選擇,是擺在語文教材編者面前的迫切任務。二“三位一體”閱讀體系的設計要點基于以上三個問題,教材編寫組反復斟酌,反復討論,多次嘗試,在內部思想碰撞中,逐步形成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計劃,并在與審查專家的互動中,逐漸明晰化,最終形成了“教讀—課內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設計思路。這個閱讀體系主要包含兩個方面。1.區(qū)分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教讀課文側重教師引導下的學習,重點落實本單元的語文素養(yǎng)目標,可以講得精、細、全面,旨在給例子,給方法,以期舉一反三,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味;而自讀課文主要讓學生自己讀,把教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讀實踐中,主要是泛讀,不必面面俱到。兩種課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相互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的任務。以往的教材對兩類課文主要靠練習題的數量來區(qū)分。減少自讀課文的練習題數量是較為通行的做法;還有一種則反其道而行之,通過增加自讀課文的練習題數量以示區(qū)別,甚至習題設計更為細致,這在人教版重點學校實驗教科書和新疆專用教科書中曾嘗試使用。這兩種設計思路,因為自讀課文都設計有練習題,學生和教師難免會為完成練習而忽視讀書,忽視自讀。因此,新教材舍棄了這種思路,對兩類課文的區(qū)分做了更精細化的設計。教讀課文,課前有“預習”,課后設置“思考探究”“積累拓展”兩個層次的練習,練習題較為復雜、詳盡。自讀課文,取消了課后練習,代之以隨文“批注”和“閱讀提示”。文旁設置“旁批”,或點撥閱讀門徑,或提示閱讀重點,或引導深入思考,通過搭建臺階教學生學會自讀。文后設置“閱讀提示”,抓住文章最精粹的點進行分析,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提供指南。需要說明的是,旁批中也有一些問題的設計,但不是作為作業(yè)供學生解答,而是提醒學生閱讀該部分需要注意的關鍵之處,實際上是閱讀方法與策略的提示和點撥,有的甚至包含著一些隱性的語文知識。2.將課外閱讀納入課程體系,使之成為教材有機的組成部分一是采用“1+X”的方式,在一篇課文后(主要設置在教讀課文的“積累拓展”和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中,也有些在“預習”中)推薦若干課外閱讀篇目,設置一定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同主題閱讀、拓展延伸性閱讀、回顧總結性閱讀和比較閱讀,溝通課內外的聯系,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比如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紀念白求恩》“積累拓展”第五題:除了毛澤東,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寫過紀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紀念白求恩同志》、宋慶齡的《我們時代的英雄》、聶榮臻的《“要拿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懷念白求恩同志》等。課外閱讀這些文章,小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哪一點對你觸動最大?除了毛澤東,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寫過紀念白求恩的文章,如朱德的《紀念白求恩同志》、宋慶齡的《我們時代的英雄》、聶榮臻的《“要拿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懷念白求恩同志》等。課外閱讀這些文章,小組交流:白求恩大夫身上有哪些優(yōu)秀品質?哪一點對你觸動最大?這道題引導學生在學習了毛澤東同志的文章之后,拓展閱讀朱德、宋慶齡和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紀念白求恩的文章。設計意圖有二:其一,閱讀更多材料,豐富和深化對白求恩的認識,獲得人生教益;其二,開闊閱讀視野,了解紀念性文章的不同寫法,比較老一輩革命家文章的不同風格。這樣的設計彌補了教材較為封閉的不足,能夠有效拓展教材的容量。一些課外拓展指向整本書閱讀,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積累拓展”第五題:文中那個活潑可愛、盡情玩耍的小魯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個拿筆寫作的“大”魯迅了嗎?你覺得這個“大”魯迅是帶著怎樣的情感來寫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請結合本單元后的“名著導讀”欄目的相關內容談談你的認識。文中那個活潑可愛、盡情玩耍的小魯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個拿筆寫作的“大”魯迅了嗎?你覺得這個“大”魯迅是帶著怎樣的情感來寫本文和《朝花夕拾》中其他文章的?請結合本單元后的“名著導讀”欄目的相關內容談談你的認識。二是設置“名著導讀”欄目,精選書目,導向整本書閱讀。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重視整本書閱讀顯得更為重要。名著導讀的設計旨在引導學生沉下心來閱讀整本書,汲取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不被碎片化閱讀敗壞閱讀品位。要求教師將名著導讀納入教學計劃,將其作為閱讀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當成附件,根據情況選用。教材每冊各安排2次名著導讀,每次主推1部名著,推薦課外閱讀2部。所選名著以課程標準推薦書目為主,并盡量與課內閱讀課文配合。設計思路是,除介紹某部書的內容、寫作特色外,還專門設置“讀書方法指導”欄目,以該書為例,談某一種閱讀方法或某一類書籍的閱讀策略,以期收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之效。閱讀方法,有精讀和跳讀、快速閱讀、選擇性閱讀,如何閱讀古典小說,如何閱讀科普作品,如何閱讀紀實作品等。比如精讀和跳讀,語文七年級上冊以《西游記》的閱讀為例作了解說:我們讀一本書,根據興趣或讀書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別采取精讀或跳讀的方法。精讀指向細膩的感受、透徹的理解和廣泛的聯想;跳讀則是主動地舍棄、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這兩種方法在同一閱讀過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讀《西游記》這樣的古典小說,就適合“精讀”與“跳讀”并用。我們讀一本書,根據興趣或讀書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別采取精讀或跳讀的方法。精讀指向細膩的感受、透徹的理解和廣泛的聯想;跳讀則是主動地舍棄、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這兩種方法在同一閱讀過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讀《西游記》這樣的古典小說,就適合“精讀”與“跳讀”并用。接下來,教材分別就精讀和跳讀各自的適用場合作了具體說明。這種閱讀方法適合長篇著作的閱讀,以往教材較少涉及,新編教材均有所加強。這樣進行名著閱讀教學,每一本書的閱讀,就有了“把握得住的‘干貨’”,學生可以舉一反三,有效提升課外閱讀的效率。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借助“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搭建閱讀支架,構筑能力階梯,使學生“由教師扶著走到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有助于學生自主建構閱讀方案,形成閱讀能力”。這一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序列指向的是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