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二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考前密押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1頁
2023年全國二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考前密押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2頁
2023年全國二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考前密押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3頁
2023年全國二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考前密押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4頁
2023年全國二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考前密押預測卷(一)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62023年全國二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考前密押預測卷(一)含解析一、單選題1.非抗震設防區(qū)某四層教學樓局部平面如圖所示。各層平面布置相同,各層層高均為3.6m。樓、屋蓋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板,靜力計算方案為剛性方案。墻體為網狀配筋磚砌體,采用MU10級燒結普通磚,M10級水泥砂漿砌筑,鋼筋網采用乙級冷拔低碳鋼絲方格鋼筋網間距為40mm,網的豎向間距130mm??v橫墻厚度均為240mm,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第二層窗間墻A的軸向力偏心距e=24mm。[2012年真題]A、B、2.假定,墻體體積配筋百分率ρ=0.6。試問,第二層窗間墻A的受壓承載力設計值(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C、提示:窗間墻A的承載力影響系數為ψn。D、答案:C解析:2.在一展覽館的樓面上,有一靜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標準值共為30kN;墩座經厚50mm的墊層坐落在板跨為3m(單向板)、板厚為150mm的鋼筋混凝土樓板上。該展品的四周無其他展品的展覽區(qū)(見圖)。l——板跨;bcx、bcy——分別為平行、垂直于板跨的荷載作用面的計算寬度;b——局部分布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2.單向板上局部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b最接近于()m。A、3.27B、2.85C、2.69D、0.75答案:B解析: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附錄C第C.0.5條第1款規(guī)定,局部荷載作用面的長邊平行于板跨,墊層厚s=0.05m,板厚h=0.15m,則荷載作用面平行和垂直于板跨的計算寬度分別為:bcx=btx+2s+h=1.0+2×0.05+0.15=1.25m;bcy=bty+2s+h=0.5+2×0.05+0.15=0.75m;滿足bcx>bcy,且bcy<0.6l=0.6×3=1.8m,bcx<l=3m;根據附錄C第C.0.5條式(C.0.5-1)計算,有效分布寬度為:b=bcy+0.7l=0.75+0.7×3=2.85m。由此可知,B項數值最為接近。3.如圖所示,Q235鋼焊接工字形截面壓彎構件,翼緣為火焰切割邊,承受的軸線壓力設計值N=850kN,構件一端承受M=490kN·m的彎矩(設計值),另一端彎矩為零。構件兩端鉸接,并在三分點處各有一側向支承點。截面幾何特性:A=151.2cm2,Wx=3400cm3,ix=29.69cm,iy=4.55cm。1.該壓彎構件強度計算應力為()N/mm2。A、183.6B、189.6C、193.4D、197.8答案:C解析:翼緣自由外伸寬度與厚度之比取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γx=1.05;根據《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式(5.2.1)計算,該壓彎構件強度計算應力為:4.如圖所示的原木屋架,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選用紅皮云杉TC13B制作。2.在荷載效應的基本組合下,D3桿軸心壓力設計值N=-25.98kN,當按穩(wěn)定驗算時,斜桿D3的軸壓承載能力與下列何項數值相近?()A、5.77N/mm2B、7.34N/mm2C、9.37N/mm2D、11.91N/mm2答案:C解析:5.關于混凝土疊合構件,下列表述何項不正確?()[2014年真題]A、考慮預應力長期影響,可將計算所得的預應力混凝土疊合構件在使用階段的預應力反拱值乘以增大系數1.75B、疊合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應取疊合層和預制構件中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較低值C、疊合梁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應取疊合層和預制構件中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的較低值D、疊合板的疊合層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4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5答案:C解析:A項正確,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附錄H第H.0.12條規(guī)定,考慮預應力長期影響,可將計算所得的預應力反拱值乘以增大系數1.75。B項正確,根據第H.0.3條規(guī)定,在計算疊合構件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Vcs應取疊合層和預制構件中較低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進行計算,且不低于預制構件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C項錯誤,根據第H.0.2條規(guī)定,預制構件和疊合構件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計算中,正彎矩區(qū)段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按疊合層取用;負彎矩區(qū)段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按計算截面受壓區(qū)的實際情況取用。D項正確,根據第9.5.2條第2款規(guī)定,疊合板的疊合層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40mm,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5。6.某8層辦公樓,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如圖所示。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地震加速度0.2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該房屋屬丙類建筑,建于Ⅱ類場地,設有兩層地下室,地下室頂板可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室內外高差450mm。梁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35(fc=16.7N/mm2,ft=1.57N/mm2),鋼筋采用HRB335鋼(fy=300N/mm2),質量和剛度沿豎向分布均勻。[2011年真題]1.假定,該框架結構層側向剛度無突變,底層屈服強度系數為0.45,第二層的樓層屈服強度系數為0.55,框架底層柱軸壓比均不小于0.5。若不考慮箍筋配置的影響,試問,罕遇地震作用下按彈性方法計算的底層層間位移Δue(mm)不超過下列何值時,方能滿足規(guī)范對結構薄弱層層間彈塑性位移的要求?()A、47.5B、50.5C、53.5D、96.0答案:B解析: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5.5.2條第1款第2項規(guī)定,8度時ξ=0.45<0.5,應進行彈塑性變形驗算。根據第5.5.5條表5.5.5及式(5.5.5)計算,根據第5.5.4條第2款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第5.5.3條規(guī)定,彈塑性層間位移可按下式計算:由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表5.5.4可知,采用插入法得彈塑性層間位移增大系數為:則底層層間位移為:7.由于生產需要,兩個鋼槽罐間需增設鋼平臺,γ0=1.0,鋼材采用Q235鋼,焊條采用E43型。鋼平臺布置如圖所示,圖中標注尺寸單位為mm。[2014年真題]1.假定,鋼梁L-1的最大彎矩設計值Mx=411kN·m。試問,強度計算時,梁的最大彎曲應力設計值(N/mm2),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提示:不考慮截面削弱。A、121B、157C、176D、194答案:A解析:根據《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第4.1.1條式(4.1.1)計算,取γX=1.05,由此可知,A項數值最為接近。8.某疊合梁,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疊合前截面尺寸300mm×450mm,混凝土強度等級C35,疊合后截面為300mm×600mm,疊合層的混凝土強度等級C30,配有雙肢箍8200,fyv=360N/mm2,as=40mm,試問,此疊合梁疊合面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V(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2014年真題]A、270B、297C、374D、402答案:C解析: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附錄H第H.0.4條式(H.0.4-1)計算,此疊合梁疊合面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為:由此可知,C項數值最為接近。9.某車間操作平臺梁,鉸接于柱頂。梁跨度15m,柱距5m,梁上承受均布恒載標準值3kN/m(已包括自重),在梁的三分點處各承受一個固定集中活載,其標準值為F=340kN,且在固定集中活載處有可靠的側向支承點,鋼材為Q345鋼,焊條為E50系列。鋼梁截面及內力計算結果如圖所示。2.梁的最大剪應力值τ應為()N/mm2。A、35B、53C、70D、110答案:B解析:根據《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第4.1.2條式(4.1.2)計算,剪應力處以上毛截面對中和軸的面積矩為:S=320×16×658+650×10×325=5481460mm3;則梁的最大剪應力值為:10.下列關于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裂縫和撓度的說法何項不妥?()[2014年真題]A、增加受拉鋼筋直徑(面積保持不變),是受彎構件減少受力裂縫寬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B、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為考慮預壓應力長期作用的影響,可將計算的反拱值乘以增大系2.0C、對承受吊車荷載但不需作疲勞驗算的受彎構件,其計算求得的最大裂縫寬度可予以適當折減D、受彎構件增大剛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增大構件的截面高度答案:A解析:A項錯誤,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式(7.1.2-1)可知,增加受拉鋼筋直徑會使受彎構件裂縫寬度增大。B項,根據第7.2.6條規(guī)定,預應力混凝土受彎構件在使用階段的預加力反拱值,應考慮預壓應力長期作用的影響。簡化計算時,可將計算的反拱值乘以增大系數2.0。C項,根據第7.1.2條注1規(guī)定,對承受吊車荷載但不需作疲勞驗算的受彎構件,可將計算求得的最大裂縫寬度乘以系數0.85。D項,根據第7.2.3條式(7.2.3-1)可知,增大受彎構件剛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增大構件的截面高度。11.非抗震設計的鋼筋混凝土梁,采用C30混凝土,HRB335級鋼筋。梁內配置縱向受拉鋼筋4Φ22。若縱向受拉鋼筋用2Φ25+1Φ22,采用機械連接接頭,則計算縱向鋼筋接頭百分率時采用的“同一連接區(qū)段長度”最接近于()mm。A、650B、740C、770D、880答案:D解析: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8.4.7條規(guī)定,縱向受力鋼筋的機械連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機械連接區(qū)段的長度為35d(d為連接鋼筋的較小直徑)。凡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qū)段長度內的機械連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qū)段。故同一連接區(qū)段長度為:ll=35d=35×25=875mm。由此可知,D項數值最為接近。12.某建筑為兩層框架結構,設一層地下室,結構荷載均勻對稱,采用筏板基礎,筏板沿建筑物外邊挑出1m,筏板基礎總尺寸為20m×20m,結構完工后,進行大面積的景觀堆土施工,堆土平均厚度為2.5m。典型房屋基礎剖面及地質情況見圖。[2013年真題]2.試問,下臥層承載力驗算時,③層淤泥質粉質黏土層頂面處經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75B、80C、115D、120答案:A解析: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5.2.4條及第5.2.7條規(guī)定,地基承載力表達式為:fak=50kPa;對于淤泥質粉質黏土,查表5.2.4可得,埋置深度地基承載力修正系數自天然地面標高算起,d=3m;由此可知,A項數值最為接近。13.某三跨十層現澆框架,抗震等級二級,第一層層高3.9m,地面到基礎頂面1.1m,柱截面尺寸為500mm×500mm,梁高600mm,混凝土C25,縱筋HRB335級,箍筋HPB300級,在豎向荷載地震作用組合下內柱有關截面如圖所示,其內力值見表。2.柱頂Ⅱ—Ⅱ截面處對稱配筋As=As′=()mm2。A、636B、787C、927D、1057答案:A解析:本題(1)已求得構件界限受壓承載力設計值Nb=1882kN,因左震、右震時的軸壓力均小于Nb,故按大偏心受壓計算。N左M右,左震為最不利工況,取N=1300kN,M=270kN·m進行配筋計算;根據已知條件得底層柱上端節(jié)點處的彎矩作用情況,如圖所示。.則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節(jié)點上、下柱端的彎矩設計值之和為:∑Mc=270+270=540kN·m,1.2∑Mb=1.2×(160+317)=572kN·m;∑Mc<1.2∑Mb,所以應根據∑Mc來調整下柱上端彎矩設計值,即:MeⅡ′=572×270/(270+270)=286kN·m;由作用于下柱上端的設計值為:M=286kN·m,N=1300kN,計算得受壓區(qū)高度為:軸向力對截面重心的偏心距為:附加偏心距為:ea=20mm,則可得初始偏心距為:ei=e0+ea=220+20=240mm;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式(6.2.17-3)計算,軸向力作用點至受拉鋼筋合力點之間的距離為:將x=175mm,e=501mm,代入式可得:解得柱頂Ⅱ—Ⅱ截面處對稱配筋截面面積為:As=As′=636mm2。14.某10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如圖所示,質量和剛度沿豎向分布比較均勻,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抗震設防烈度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設計地震分組第一組,場地類別Ⅱ類。[2014年真題]2.假定,該框架結構進行方案調整后,結構的基本自振周期T1=1.10s,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FEk=3750kN。試問,作用于該結構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10(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210B、260C、370D、590答案:D解析: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5.2.1條規(guī)定,計算過程如下:由于根據第5.2.1條表5.2.1可得,頂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數為:δn=0.08T1+0.07=0.08×1.10+0.07=0.158。根據第5.2.1條式(5.2.1-3)計算,作用于該結構頂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為:△F10=3750×0.158=593kN。由此可知,D項數值最為接近。15.如圖所示,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的方木屋架端節(jié)點,上弦桿軸力設計值(基本組合)N=-128.8kN。該屋架用水曲柳制作。當用木材單齒連接受剪承載力公式A、B、進行驗算時,其左、右端及關系與下列何項數值相近?()C、D、答案:B解析:根據《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2003)(2005年版)第4.2.1條表4.2.1-2可知,水曲柳強度等級為TB15;根據第4.2.1條表4.2.1-3可知,順紋抗剪強度為:fv=2.0N/mm2;已知剪面計算長度lv=600mm,剪面寬度bv=200mm,則lv/hc=600/80=7.5;根據第6.1.2條表6.1.2可知,強度降低系數為:ψv=0.67;作用于剪面上的剪力設計值為:V=Ncosα=128.8cos(26°34′)=128.8×0.8944=115.2kN;根據第6.1.2條式(6.1.2-2)計算,木材單齒連接受剪承載力公式為:由此可知,B項數值最為接近。16.如圖所示,某鋼筋混凝土現澆肋形樓蓋的次梁,跨中承受最大正彎矩設計值M=115kN·m?;炷翉姸鹊燃墳镃30,縱向受拉鋼筋采用熱軋HRB335鋼筋。樓板厚度hf′=80mm,次梁高度h=450mm,寬度b=200mm,縱向受力鋼筋合力點至混凝土邊緣的距離as′=35mm。2.若已知翼緣計算寬度bf′=1800mm,則按單筋T形截面計算的次梁跨中所需受拉鋼筋計算截面面積最接近于()mm2。A、940B、1009C、1033D、1124答案:B解析:17.某房間有可能活動的人很集中,有時很擠或有較重的設備,則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kN/m2)比較合適的取值范圍是()。A、2.5~3.0B、3.5~4.0C、4.5~5.5D、6.0~7.0答案:B解析: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條文說明第5.1.1條規(guī)定,對民用建筑樓面可根據在樓面上活動的人和設施的不同狀況,可以粗略將其標準值分成七個檔次。其中,活動的人很集中,有時很擠或有較重的設備時,取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Lk=3.5kN/m2。18.某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底面寬度為b,埋置深度為1.2m。取條形基礎長度1m計算,其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處的標準組合值:豎向力Fk,彎矩Mk。已知計算Gk(基礎自重和基礎上土重)用的加權平均容重γG=20kN/m3,基礎及工程地質剖面如圖所示。6.假定Fk、Mk、b和x值同題(5),并已計算出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pk=160.36kPa。已知:黏性土層①的壓縮模量Es1=6MPa,淤泥質土層②的壓縮模量Es2=2MPa,則淤泥質土層②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pz最接近于()kPa。A、63.20B、64.49C、68.07D、69.47答案:D解析: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5.2.7條規(guī)定,對于條形基礎,軟弱下臥層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可按下式計算:式中,(pk-pc)為基底附加應力,經計算為:pk-pc=160.36-(17×0.8+19×0.4)=139.16kPa;θ為地基壓力擴散角,由Es1/Es2=6.0/2=3,z/b=2.6/2.2=1.182,查表5.2.7可得,θ=23°;則淤泥質土層②頂面處的附加壓力值pz為:由此可知,D項數值最為接近。19.某車間操作平臺梁,鉸接于柱頂。梁跨度15m,柱距5m,梁上承受均布恒載標準值3kN/m(已包括自重),在梁的三分點處各承受一個固定集中活載,其標準值為F=340kN,且在固定集中活載處有可靠的側向支承點,鋼材為Q345鋼,焊條為E50系列。鋼梁截面及內力計算結果如圖所示。1.梁的最大彎曲正應力值σ應為()N/mm2。A、278.2B、285.2C、292.2D、310.1答案:C解析:根據《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表5.2.1可知,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為:γx=1.05,彎矩為考慮分項系數后計算得到的;根據第4.1.1條及第4.1.4條規(guī)定,則其最大彎曲正應力值為:20.某屋架下弦按軸心受拉構件設計,保護層厚度c=25mm,配置4Φ16(HRB400級鋼筋),混凝土強度等級C40。2.若ρte=0.08,荷載效應標準組合的軸向拉力Nk=192.96kN,則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ψ最接近于()。A、0.2B、0.56C、1.0D、1.019答案:C解析: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4.2.3條表4.1.3-2可知,C40混凝土材料軸心抗拉強度標準值為:ftk=2.39N/mm;根據第7.1.4條式(7.1.4-1)計算,受拉區(qū)鋼筋應力為:根據第7.1.2條式(7.1.2-2)計算,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為:取ψ=1.0。由此可知,C項數值最為接近。21.某普通住宅,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房屋高度為40.9m。地下1層,地上13層,首層~三層層高分別為4.5m、4.2m、3.9m,其余各層層高均為2.8m,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Ⅱ類建筑場地。第3層設轉換層,縱橫向均有落地剪力墻,地下一層頂板可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2013年真題]4.假定,該建筑底層某落地剪力墻Q1,其穩(wěn)定計算示意圖如圖所示,混凝土強度級采用A、B、試問,滿足剪力墻腹板墻肢局部穩(wěn)定要求時,作用于400mm厚墻肢頂部組合的最大等效豎向均布荷載設計值q(kN/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C、D、答案:A解析:根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10)附錄D第D.0.3條式(D.0.3-2)可知,增大系數與截面的尺寸特征有關聯,對于槽型剪力墻的腹板其計算長度系數為:故該剪力墻的計算長度為:l0=βh=0.5875×4500=2644mm。根據式(D.0.1)計算,最大等效豎向均布荷載設計值為:由此可知,A項數值最為接近。22.某6層住宅(見圖),各層層高為2.8m。室外高差為0.6m,基礎埋深1.6m,墻厚190mm,建筑面積為1990.74m2,現澆鋼筋混凝土樓屋蓋。砌塊為MU15,第1層到第3層采用Mb10砂漿,第4層到第6層采用Mb7.5混合砂漿,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為B級。基礎形式為天然地基條形基礎。場地類別Ⅳ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A、32.3B、37.6C、43.4D、65.6答案:D解析:23.某新建房屋為四層砌體結構,設一層地下室,采用墻下條形基礎。設計室外地面絕對標高與場地自然地面絕對標高相同,均為8.000m,基礎B的寬度b為2.4m?;A剖面及地質情況見圖。[2011年真題]5.試問,地基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vse(m/s),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50B、200C、250D、300答案:A解析: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4.1.4條第1款規(guī)定,由于中等風化凝灰?guī)r的覆蓋層的厚度算至該層頂面,覆蓋層厚度d0=8m,根據式(4.1.5-1、4.1.5-2)計算,剪切波在地面與計算深度之間的傳播時間為:故地基土層的等效剪切波速為:24.某商業(yè)樓為五層框架結構,設一層地下室,基礎擬采用承臺下樁基,柱A截面尺寸為800mm×800mm,預制方樁邊長為350mm,樁長為27m,承臺厚度為800mm,有效高度h0取750mm,板厚為600mm,承臺及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均為C30(ft=1.43N/mm2),抗浮設計水位+5.000,抗壓設計水位+3.500。柱A下基礎剖面及地質情況見圖。[2013年真題]提示: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作答,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作答。3.假定,各層土的基樁抗拔系數λ均為0.7。試問,預制樁基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kN)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500B、600C、1100D、1200答案:C解析:根據《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94—2008)第5.4.6條規(guī)定,預制樁基樁抗拔極限承載力標準值公式為:代入數據可得,極限承載力為:由此可知,C項數值最為接近。25.下列四種高層建筑結構布置正確的是()。A、框架結構體系,當矩形建筑平面的長邊邊長為短邊的4倍時,主要承重框架宜順長向布置,形成縱向布置方案,對抗側力有利B、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當矩形建筑平面的長邊邊長為短邊的4倍時,順長邊方向布置的縱向剪力墻宜集中布置在房屋的縱向兩盡端C、不論采用哪種結構,在一個獨立結構單元內,其結構的平面布置宜對稱、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均勻D、不論場地的地質情況如何,為了高層建筑的抗滑和抗傾覆需要,均宜設地下室答案:C解析:不論采用何種結構,在一個獨立的結構單元內,其結構平面布置宜對稱,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均勻,這使得扭轉偏心距小,側移小,設計的結構才經濟合理。A項,當長邊邊長為短邊的4倍時,長向柱列的柱數較多,短邊方向強度、剛度相對較弱,所以通常把主要承重框架沿橫向布置,有利于增加橫向剛度;B項,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的剪力墻應沿兩個主軸方向布置;D項,高層建筑結構宜設置地下室,但不僅僅是為了抗滑和抗傾覆需要,地下室有以下功能:①利用土體的側壓力防止水平力作用下結構的滑移、傾覆,②減小土的重量,降低地基的附加應力,③提高地基土的承載能力,④減少地震作用對上部結構的影響。26.承重墻梁在頂部荷載作用下,下列破壞形態(tài)不可能發(fā)生的是()。A、托梁縱向鋼筋屈服而發(fā)生的正截面破壞B、墻體或托梁斜截面抗剪承載力不足而發(fā)生的斜截面破壞C、墻梁上部受壓區(qū)砌體因抗壓強度不足而發(fā)生的正截面破壞D、托梁支座上部砌體被壓碎的局部受壓破壞答案:C解析:砌體的抗壓強度大約是其抗拉強度的10倍,也遠遠大于其抗剪強度,所以一般不會因為受壓區(qū)強度不足而發(fā)生破壞。墻梁的破壞形態(tài)主要包括:①彎曲破壞,當托梁主裂縫截面的鋼筋達到屈服時,墻梁發(fā)生沿跨中垂直截面的彎曲破壞;②剪切破壞,包括斜拉破壞和斜壓破壞;③局部受壓破壞。27.某高層住宅,采用筏板基礎,基底尺寸為21m×32m,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地基處理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樁(CFG樁),樁直徑為400mm,樁間距1.6m,按正方形布置。地基土層分布如圖所示。[2012年真題]2.下列關于CFG樁復合地基中褥墊層作用的說法,何項是不正確的?()A、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褥墊層是形成CFG樁復合地基的重要條件B、通過改變褥墊層厚度,調整樁垂直荷載的分擔,通常褥墊層越薄,樁承擔的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高C、減少基礎底面的應力集中D、調整樁、土水平荷載的分擔,通常褥墊層越薄,土分擔水平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高答案:D解析:根據《建筑地基處理設計規(guī)范》(JGJ79—2002)條文說明第9.2.3條,褥墊層在復合地基中有如下作用:①保證樁、土共同承擔荷載,褥墊層是CFG樁形成復合地基的重要條件;②通過改變褥墊層厚度,調整樁垂直荷載的分擔,通常褥墊層越薄,樁承擔的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高,反之亦然;③減少基礎底面的應力集中;④調整樁、土水平荷載的分擔,通常褥墊層越厚,土分擔水平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大,樁分擔的水平荷載占總荷載的百分比越小。【說明】新規(guī)范《建筑地基處理設計規(guī)范》(JGJ79—2012)已刪除了該部分內容。28.已知一鋼筋混凝土偏心受壓柱截面尺寸b×h=400mm×500mm,柱子的計算長度l0=400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縱向鋼筋HRB400,as=40mm。2.設柱每側配置的鋼筋,As′=As=1570mm2,柱子上作用軸向力設計值N=400kN,且已知構件為大偏心受壓,則該柱能承受的彎矩設計值M最接近于()kN·m。A、305B、327C、345D、392答案:A解析: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為:因x≤2as′,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6.2.10條規(guī)定,不考慮預應力部分,式中,根據第6.2.4條式(6.2.4-4)計算,截面曲率修正系數為:取ζc=1.0;根據第6.2.4條式(6.2.4-3)計算,彎矩增大系數為:初始偏心距ei=+188.97=782.43mm,附加偏心距軸向壓力對截面重心的偏心距:e0=ei-ea=762mm;該柱能承受的彎矩設計值為:由此可知,A項數值最為接近。29.某群樁基礎的平面,本樁基設計等級為乙級。剖面和地基土層分布情況如圖所示。地質情況如下:①雜填土:重度γ=17.8kN/m3;②淤泥質土:γ=17.8kN/m3,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20kPa,屬高靈敏度軟土;③黏土:其重度γ=19.5kN/m3,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qsik=60kPa,土的壓縮模量Es1=8.0MPa;④淤泥質土: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k=70kPa,壓縮模量Es2=1.6MPa;在樁長深度范圍內各土層的加權平均土層極限摩擦力標準值qsk=21kPa。且作用于樁基承臺頂面的豎向力設計值F=3600kN,樁基承臺和承臺上土自重設計值G=480kN。4.軟弱下臥層頂面處自重應力(kPa)與下列()項值接近。A、149.56B、157.96C、172.34D、184.1答案:D解析:由各土層重度及厚度,可得軟弱下臥層頂面處自重應力為:σcz=17.8×1.5+17.8×1.0+7.8×14+9.5×3.2=184.1kPa。由此可知,D項數值最為接近。30.某車間起重機梁端部車擋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鋼材采用Q235B鋼,車擋截面特性如圖所示。作用于車擋上的起重機水平沖擊力設計值為H=201.8kN,作用點距車擋底部的高度為1.37m。[2011年真題]4.已知條件同題(3)。試問,“2”點處的角焊縫應力設計值(N/mm2)應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30B、90C、130D、160答案:C解析:“2”點既在翼緣上,又在腹板上。因此,“2”點是在各種力綜合作用下的焊縫強度計算點。根據《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第7.1.3條規(guī)定,可以進行直角角焊縫的強度計算。由題意可知,“2”點處彎曲應力為:根據公式(7.1.3-2)計算,“2”點處剪應力為:根據公式(7.1.3-3)計算,“2”點處綜合應力為:由于焊縫直接承受動力荷載,βf=1.0。故“2”點處角焊縫應力設計值為:由此可知,C項數值最為接近。31.某兩層單建式地下車庫如圖,用于停放載人少于9人的小客車,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采用框架結構,雙向柱跨均為8m,各層均采用不設次梁的雙向板樓蓋,頂板覆土厚度s=2.5m(覆土應力擴散角=?35°),地面為小客車通道(可作為全車總重300kN的重型消防車通道),剖面如圖1所示,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20g,設計地震分組第二組,建筑場地類別為Ⅲ類,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安全等級為二級。[2013年真題]假定,地下車庫頂板的厚度h=250mm,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0,采用HRB400鋼筋,頂板跨中位置板底鋼筋為試問,考慮受壓區(qū)樓板鋼筋時,板跨中位置正截面受彎承載力設計值M(kN·m/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80B、105C、125D、135答案:B解析: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6.2.10條式(6.2.10-2)計算,α1fcbx=fyAS-代入數據解得,相對受壓區(qū)高度為:x=13mm<2×25=50mm,滿足構造要求。根據第6.2.14條式(6.2.14)計算:=360×1540×(215-25)=105kN·m/m,由此可知,B項最接近。32.某軸心受壓砌體房屋內墻,γ0=1.0,采用墻下鋼筋混凝土條形擴展基礎,墊層混凝土強度等級C10,100mm厚,基礎混凝土強度等級C25(ft=1.27N/mm2),基底標高為-1.800m,基礎及其上土體的加權平均重度為20kN/m3。場地土層分布如圖所示,地下水位標高為-1.800m。[2014年真題]3.假定,基礎寬度b=2m,荷載效應由永久荷載控制,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的凈反力標準值為140kPa。試問,由受剪承載力確定的,墻與基礎底板交接處的基礎截面最小厚度(mm),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提示:基礎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為40mm。A、180B、250C、300D、350答案:B解析:根據《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11)第8.2.1條第1款規(guī)定,錐形基礎的邊緣高度不宜小于200mm。由于題中所給四個選項答案的尺寸均小于800mm,故βhs=1.0。根據第8.2.9條規(guī)定,受剪承載力要求:0.7ftbh0≥Vs,Vs=1.35pz(2-0.36)/2=1.35×140×0.82=154.98kN/m。故有墻與基礎底板交接處的基礎截面最小厚度為:h=h0+50=224.3mm。由此可知,B項數值最為接近。33.在一展覽館的樓面上,有一靜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標準值共為30kN;墩座經厚50mm的墊層坐落在板跨為3m(單向板)、板厚為150mm的鋼筋混凝土樓板上。該展品的四周無其他展品的展覽區(qū)(見圖)。l——板跨;bcx、bcy——分別為平行、垂直于板跨的荷載作用面的計算寬度;b——局部分布荷載的有效分布寬度。1.單向板上,由墩座和展品這一局部荷載在板中產生的最大彎矩Mmax最接近于()kN·m。A、22.5B、21.19C、20.02D、19.03答案:B解析: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附錄C第C.0.4條第2款規(guī)定,計算時,應扣除原樓面均布活荷載;根據第5.1.1條表5.1.1第4項可知,展覽廳樓面均布活荷載為3.5kN/m3,將局部分布荷載視作為作用于板中心處的一集中荷載30kN,則由墩座和展品這一局部荷載在板中產生的最大彎矩為:由此可知,B項數值最為接近。34.組合磚柱的截面尺寸為370mm×620mm,計算高度為6.6m。采用MU10磚,M10混合砂漿砌筑,面層厚度和鋼筋配置見圖。承受軸心壓力。1.該組合磚柱的穩(wěn)定系數最接近于()。A、0.85B、0.81C、0.76D、0.70答案:C解析:全部受壓鋼筋面積為:As′=8×78.5=628mm2;配筋率為:滿足要求;高厚比為:β=H0/h=6600/370=17.8;根據《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3—2011)第8.2.3條表8.2.3可知,該組合磚柱的穩(wěn)定系數為:ψ=0.07。由此可知,D項數值最為接近。35.某車間起重機梁端部車擋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鋼材采用Q235B鋼,車擋截面特性如圖所示。作用于車擋上的起重機水平沖擊力設計值為H=201.8kN,作用點距車擋底部的高度為1.37m。[2011年真題]3.車擋翼緣及腹板與起重機梁之間采用雙面角焊縫連接,焊條電弧焊,使用E43型焊條。已知焊腳尺寸hf=12mm,焊縫截面計算長度及有效截面特性如圖l-6b所示。假定腹板焊縫承受全部水平剪力。試問,“1”點處的角焊縫應力設計值(N/mm2)應與下列何項數值最為接近?()A、180B、150C、130D、110答案:B解析:根據題中假定腹板承受全部水平剪力,則翼緣焊縫僅承擔彎矩作用,因此:另根據《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第4.1.1條規(guī)定,取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為:γx=1.05,則“1”點處角焊縫應力設計值為:由此可知,B項數值最為接近。36.一幢十層教學樓,采用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設計地震分組為一組、Ⅱ類場地。在重力荷載代表值作用下,中間橫向框架的計算簡圖如圖所示。3.假定建筑物各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如圖所示,且結構基本自振周期T1=1.0s。若采用底部剪力法進行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設計值FE最接近于()kN。A、3800B、4400C、4900D、5500答案:D解析: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第5.1.4條表5.1.4-1及表5.1.4-2可知,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αmax=0.16和特征周期Tg=0.35s;根據第5.1.5條圖5.1.5可知,地震影響系數為:根據第5.2.1條式(5.2.1-1)計算,結構總重力荷載代表值為:GE=10×8000=80000kN,Geq=0.85×80000=68000kN,FEk=α1Geq=0.0622×68000=4230kN;則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設計值為:FE=γEhFEk=1.3×4230=5499kN。由此可知,D項數值最為接近。37.某簡支梁計算跨度l0=6.9m,截面尺寸b×h=250mm×650mm,混凝土為C30,鋼筋為HRB335級。該梁承受均布恒載標準值(包括梁自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