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醫(yī)學專題-消化系統(tǒng)及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與吸收2_第1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消化系統(tǒng)及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與吸收2_第2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消化系統(tǒng)及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與吸收2_第3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消化系統(tǒng)及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與吸收2_第4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消化系統(tǒng)及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與吸收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消化系統(tǒng)(xiāohuàxìtǒng)及食物的消化吸收第一頁,共九十八頁。食物的消化(xiāohuà)與吸收1.消化系統(tǒng)(xiāohuàxìtǒng)組成2.消化系統(tǒng)生理3.營養(yǎng)素的體內運輸及代謝第二頁,共九十八頁。1消化系統(tǒng)(xiāohuàxìtǒng)的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shíguǎn)胃小腸大腸

消化腺:小消化腺(胃腺、腸腺)大消化腺(唾液腺、肝和胰)

第三頁,共九十八頁。消化系統(tǒng)(xiāohuàxìtǒng)的組成圖示第四頁,共九十八頁。第一節(jié)消化系統(tǒng)的解剖(jiěpōu)結構消化系統(tǒng)(xiāohuàxìtǒng)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

消化管

口腔(kǒuqiāng)

食管

咽小腸

十二指腸

空腸

回腸

大腸

上消化道下消化道

大腸: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第五頁,共九十八頁。一、消化管(一)消化(xiāohuà)管壁的一般結構上皮固有(gùyǒu)層粘膜肌層粘膜(zhānmó)粘膜下層肌層:內環(huán)外縱外膜第六頁,共九十八頁。1.1消化管消化管壁(ɡuǎnbì)的一般結構消化管各段的解剖結構第七頁,共九十八頁。前壁口唇側壁頰上壁腭(硬腭(yìngè)和軟腭)懸雍垂(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體咽峽1.1.1口腔(kǒuqiāng)(mouthcavity)第八頁,共九十八頁。

牙排列成上、下牙弓分為牙冠、牙根(yáɡēn)、牙頸

組成:牙本質、釉質、牙骨質,牙腔或髓腔、牙髓

牙(teeth,dentes)消化管各段的解剖(jiěpōu)結構第九頁,共九十八頁。下面:舌系帶上面:舌體、舌根、舌尖舌乳頭(rǔtóu)味蕾舌(tongue)消化管各段的解剖(jiěpōu)結構第十頁,共九十八頁。大唾液腺:三對腮腺(sāixiàn)頜下腺舌下腺

唾液腺(salivarygland)消化管各段的解剖(jiěpōu)結構第十一頁,共九十八頁。咽鼓管咽口軟腭(ruǎnè)會厭(huìyàn)腭扁桃體食管(shíguǎn)

咽是一個漏斗形肌性管,全長約12厘米。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消化管各段的解剖結構1.1.2咽(pharynx)第十二頁,共九十八頁。

食管是一個前后(qiánhòu)壓扁的肌性管,上端與咽相續(xù),穿過膈肌與胃的賁門相連,全長約25厘米。1.1.3食管(shíguǎn)(esophagus)第十三頁,共九十八頁。賁門(bēnmén)

幽門(括約?。┪感澪复髲澐譃樗牟浚嘿S門部胃底幽門部胃體1.1.4胃(stomach)第十四頁,共九十八頁。成人全長約5-7米,可分為十二指腸(shíèrzhǐcháng)、空腸和回腸三部分。

消化管各段的解剖(jiěpōu)結構1.1.5小腸(xiǎocháng)

(smallintestine)第十五頁,共九十八頁。小腸(xiǎocháng)解剖結構:1.粘膜層2.粘膜下層3.肌層4.外膜

第十六頁,共九十八頁。長約1.5米,可分為(fēnwéi)盲腸、結腸和直腸三段。結腸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四部分。直腸位于盆腔內,全長約15-16厘米。

1.1.6大腸(dàcháng)

(largeintestine)消化管各段的解剖(jiěpōu)結構第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盲腸:左接回腸(回盲瓣)上通升結腸闌尾:一般(yībān)長6-8厘米盲腸(mángcháng)和闌尾第十八頁,共九十八頁。1.2消化腺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ɡuǎnbì)內(胃腺、腸腺)。大消化腺有三對唾液腺(腮腺、頜下腺、舌下腺)、肝和胰。第十九頁,共九十八頁。位于右季肋部和腹上部上面(膈面)

下面(xiàmian)(臟面)左、右兩葉、肝門、膽囊1.2.1肝(liver)肝的外形(wàixínɡ)第二十頁,共九十八頁。膽汁(dǎnzhī)毛細膽管(dǎnguǎn)小葉(xiǎoyè)間膽管左右肝管肝總管膽總管十二指腸膽囊管膽囊膽汁的流向第二十一頁,共九十八頁。胰可分為頭、體、尾三部外分泌(fēnmì)部分泌(fēnmì)胰液,內分泌部分泌胰島素1.2.2胰(pancreas)第二十二頁,共九十八頁。2消化系統(tǒng)(xiāohuàxìtǒng)生理2.1.

概述2.1.1.消化吸收的概念和消化方式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fēnjiě)為小分子物質的過程。消化方式:包括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機械性消化:通過機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塊變成小塊的過程?;瘜W性消化: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變成小分子的過程。第二十三頁,共九十八頁。2.1.2.消化腺及其分泌(fēnmì)消化腺細胞通過主動活動過程分泌消化液,6—8L/天,消化液的主要功能包括:(1)分解食物中的各種成分;(2)為各種消化酶提供適宜的pH環(huán)境;(3)稀釋食物,使其滲透壓與血漿的滲透壓相等,以利于吸收;(4)保護(bǎohù)消化道粘膜免受理化性損傷。

第二十四頁,共九十八頁。消化液的成分(chéngfèn)及其作用消化液 分泌量(L/d)PH 主要成分 酶的底物 酶的水解產物唾液 1.0-1.5 6.6-7.1 粘液

α-淀粉酶 淀粉 麥芽糖胃液 1.5-2.5 0.9-1.5 粘液、鹽酸(yánsuān)

胃蛋白酶(原)蛋白質 示、胨、多肽

內因子

胰液 1.0-2.0 7.8-8.4 HCO3

胰蛋白酶(原)蛋白質 氨基酸、寡肽

糜蛋白酶(原)

羧基肽酶(原) 肽 氨基酸

核糖核酸酶 RNA 單核苷酸

脫氧核糖核酸酶 DNA

α-淀粉酶 淀粉 麥芽糖、寡糖

胰脂肪酶 甘油三酯 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

膽固醇酯酶膽固醇酯脂肪酸、膽固醇

磷脂酶 磷脂 脂肪酸、溶血磷脂膽汁 0.8-1.0 6.8-7.4 膽鹽

膽固醇

膽色素

小腸液1.0-3.0 7.6 粘液

腸激酶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大腸液0.5 8.3 粘液

HCO3

第二十五頁,共九十八頁。2.1.3.胃腸激素(jīsù)由胃腸道粘膜下的內分泌細胞合成和分泌的有生物活性的化學物質。胃腸激素的作用(zuòyòng)主要有:(1)調節(jié)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運動;(2)調節(jié)其它激素釋放;(3)營養(yǎng)作用。第二十六頁,共九十八頁。主要胃腸內分泌(fēnmì)細胞的名稱、分布和分泌(fēnmì)產物

細胞名稱 分泌產物 分布部位A細胞 胰高血糖素胰島B細胞 胰島素 胰島D細胞 生長(shēngzhǎng)抑素 胰島、胃、小腸、結腸G細胞 胃泌素 胃竇、十二指腸I細胞 膽囊收縮素 小腸上部K細胞 抑胃肽 小腸上部Mo細胞 胃動素 小腸N細胞 神經降壓素 回腸PP細胞 胰多肽 胰島、胰腺外分沁部分、胃、小腸、大腸S細胞 促胰液素 小腸上部第二十七頁,共九十八頁。2.2.

機械性消化(xiāohuà)2.2.1.咀嚼與吞咽咀嚼:是由咀嚼肌按一定順序收縮而實現(xiàn)的反射活動。其作用:切碎食物;將食物與唾液混合,便于吞咽;刺激(cìjī)口腔內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胃、胰、肝、膽囊等活動加強。吞咽:是反射活動,是隨意運動??谇弧省彻苌隙恕傅诙隧?,共九十八頁。2.2.2.胃的運動(yùndòng)胃的運動形式及其作用1.緊張性收縮:2.容受性舒張:當咀嚼和吞咽時,食物對回、食管等外感受器的刺激,可通過迷走神經(mízǒu-shéngjīng)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體貼骨肉的舒張。胃壁肌肉的這種活動,被稱為胃的容受性舒張。

3.蠕動:蠕動是消化道的基本運動形式,是一種由神經介導的,可使消化道內容物充分混合發(fā)生推進的反射活動。

第二十九頁,共九十八頁。胃排空(páikōnɡ)及其控制胃排空:是指胃內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腸的過程,一般4-6小時,食物不同而不同。三種食物成分的排空速度:糖類>蛋白質>脂肪混合(hùnhé)食物排空需要3-6h胃排空的控制:動力來源于胃的運動,取決于幽門兩側的壓力差。排空的速率受來自胃和十二指腸兩方面因素的控制。

第三十頁,共九十八頁。2.2.3.小腸(xiǎocháng)的運動小腸運動(yùndòng)的形式及其作用1.緊張性收縮2.分節(jié)運動3.蠕動

其由兩部分組成:食物團塊后面→收縮食物團塊前面→舒張

可使消化道內容物向下推進的反射活動。第三十一頁,共九十八頁。

2.3.

化學性消化(xiāohuà)2.3.1.唾液(1)唾液的性質和成分:

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是無色的、無味的液體,PH=6.6~7.1,其中水分約占99%;有機物主要為粘蛋白,它使唾液具有粘稠性質,此外還含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氨基酸、尿素(niàosù)等。唾液中的無機物有Na+、K+、Ca2+、HCO—和微量的CNS—。唾液中還含有少量的氣體O2、N2、CO2等。(2)唾液的作用:

①.濕潤、溶解食物,以便產生味覺;②.清潔、保護口腔(溶菌酶、CNS—具有殺菌作用);③.使食物黏合成團,便于吞咽;④.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為麥芽糖。

第三十二頁,共九十八頁。2.3.2.胃液(1)胃液的形成

胃粘膜含有三種外分泌腺(賁門腺,泌酸腺和幽門腺)和多種分泌細胞,三種外分泌腺和胃粘膜細胞的分泌物共同(gòngtóng)構成胃液。①.賁門腺→粘液和溶菌酶②.泌酸腺:a、壁細胞→鹽酸、內因子;b、主細胞→胃蛋白酶原;c、粘液頸細胞→粘液。③.幽門腺→堿性粘液第三十三頁,共九十八頁。(2)胃液的性質(xìngzhì)狀和成分

純凈的胃液是一種pH為0.9-1.5無色的液體。正常人每日分泌的胃液量約為1.5-2.5L。胃液的成分包括水、HCl、Na和K等無機物,以及有機物如粘蛋白(dànbái)、胃蛋白(dànbái)酶等。第三十四頁,共九十八頁。(3)胃液重要(zhòngyào)成分的作用

①鹽酸鹽酸的分泌:由壁細胞分泌。H+的分泌是逆濃度梯度進行的主動轉運。鹽酸的作用:殺滅隨食物進入胃內的細菌;激活胃蛋白酶原,并為其提供(tígōng)必要的酸性環(huán)境;進入小腸內可引起胰泌素的釋放,從而有促進胰液、膽汁和小腸液分泌的作用;所造成的酸性環(huán)境有利于鐵和鈣在小腸內吸收。第三十五頁,共九十八頁。

②胃蛋白酶(wèidànbáiméi)原由主細胞分泌(fēnmì)。在鹽酸作用下或酸性條件下,通過自身催化轉變?yōu)橛谢钚缘奈傅鞍酌?,并將蛋白質分解為胨以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適pH為2.0,當pH>5時便失活。第三十六頁,共九十八頁。③粘液(zhānyè)和碳酸氫鹽:胃的粘液:由表面上皮細胞、泌酸腺的粘液頸細胞、噴門腺和幽門(yōumén)腺分泌,其主要成分為糖蛋白,其次是粘多糖等大分子。粘液有潤滑作用,又可保護胃粘膜,以減少食物和胃酸對胃粘膜的刺激和損傷。粘液-碳酸氫鹽屏障:指由胃的粘液和碳酸氫鹽聯(lián)合作用而形成的一個屏障,可以有效地保護胃粘膜。第三十七頁,共九十八頁。

④內因子由壁細胞分泌的一種分子量為53000的糖蛋白。內因子與維生素B12結合并促進其吸收。胃粘膜萎縮或胃癌患者因胃液中缺乏“內因子”引起(yǐnqǐ)維生素B12缺乏,從而影響紅細胞的生成患惡性貧血。一般混合食物入胃后30分鐘以后便開始離胃而入十二指腸,4~5小時完全排空,液體食物在胃內僅停留5分鐘,碳水化合物類約停留1~3小時,脂肪的完全排空則需4~5小時以上。第三十八頁,共九十八頁。2.3.3.胰液(1)胰液的性狀和成分胰是人體中第二大消化腺,胰腺由許多分泌胰液的腺泡組成,所分泌的胰液流入腸腔。胰液是無色堿性液體(yètǐ),pH為7.8~8.4,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約為1~2L。胰液中含有水、無機鹽和有機物。其主要成分有NaHCO3和10多種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以蛋白酶、胰糜蛋白酶等。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食物最全面、消化力最強的一種消化液。第三十九頁,共九十八頁。

(2)胰液重要(zhòngyào)成分的作用①.碳酸氫鹽:中和由胃進入小腸的HCl,保護腸粘膜免受強酸的侵蝕;弱堿性環(huán)境,有利于小腸內多種消化酶的活動。②.胰淀粉酶:可以將淀粉水解(shuǐjiě)為糊精、麥芽糖及麥芽寡糖。③.胰脂肪酶:可以將甘油三酯分解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胰液還含有膽固醇酯酶和磷脂酶A2,可以分別水解膽固醇和卵磷脂。④.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將蛋白質分解為胨等。此外,胰液中還含有羧基肽酶、核糖核酸酶、脫氧核糖核酸酶等水解酶。第四十頁,共九十八頁。

(1)膽汁的性狀和成分

肝除了在中間(zhōngjiān)代謝中有許多重要功能外,它是人體中最大的腺體,肝細胞具有分泌膽汁的功能,成人每天分泌膽汁約為800~1000ml。膽汁呈金黃色或桔棕色,膽囊膽汁色更深,味苦。膽囊膽汁經膽總管流入十二指腸。成分很復雜。膽汁的主要有機物是膽汁酸鹽、磷酸、膽固醇、膽色素、脂肪酸、卵磷脂、粘蛋白等,無消化酶。無機物除水分外,還有Na、K、Ca、HCO3—,膽汁PH7.4左右。2.3.4.膽汁第四十一頁,共九十八頁。

(2)膽汁(dǎnzhī)的作用1.乳化作用,形成微膠粒,有利于脂肪的分解,有利于脂肪消化產物(chǎnwù)的吸收。2.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K)的吸收。3.此外,還可以中和進入十二指腸的胃酸,調節(jié)膽汁的自身分泌。4.膽鹽可激活胰脂肪酶,催化脂肪分解。第四十二頁,共九十八頁。

2.3.5.小腸液(chángyè)小腸液是十二指腸腺細胞和腸腺細胞分泌的一種弱堿性液體,分泌量變化很大,成人每日分泌量為1-3L。pH值約7.6,與血漿(xuèjiāng)等滲。小腸液中除含腸激酶(可激活胰蛋白酶)外,還含有多種消化酶,如:氨基肽酶、二肽酶、糊精酶、麥芽糖酶、乳糖酶、蔗糖酶、腸脂酶、磷酸酶等。主要無機鹽為碳酸鹽。小腸液的作用是進一步分解肽類、二糖和脂類使其成為可被吸收的物質??梢韵♂屜a物,使其滲透壓降低,有利于吸收。第四十三頁,共九十八頁。

2.3.6主要(zhǔyào)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

(1)蛋白質的消化:蛋白質的消化自胃中開始(kāishǐ)。胃內分解蛋白質的酶主要是胃蛋白酶。食物蛋白質的消化主要在小腸進行,經胰蛋白酶的作用,被分解為游離氨基酸和寡肽,寡肽在小腸黏膜細胞的氨基肽酶的作用下被分解為二肽,二肽再經二肽酶的作用被分解成游離氨基酸。第四十四頁,共九十八頁。

(2)脂類的消化:脂類消化的主要場所在小腸上段。食物脂類在小腸腔內由于腸蠕動所起的攪拌作用和膽汁的摻入,分散成細小的乳膠體,同時,胰腺分泌的脂肪酶在乳化顆粒的水油界面上,催化甘油三酯、磷脂(línzhī)和膽固醇水解成游離脂肪酸等。第四十五頁,共九十八頁。

(3)碳水化合物的消化(xiāohuà):淀粉的消化主要在小腸中。在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α-臨界糊精酶等作用下,生成葡萄糖。第四十六頁,共九十八頁。2.4.吸收

在口腔和食道內,食物實際上不被吸收的。在胃中僅可以(kěyǐ)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大腸主要吸收部分水分和無機鹽。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人小腸的長度為5~6m,它的粘膜具有環(huán)狀皺折并擁有大量指狀突起的絨毛,絨毛上的每一上皮細胞可有600條微絨毛,使小腸吸收面積擴大,估計全部小腸內約有250m2的吸收面積。

第四十七頁,共九十八頁。

吸收是食物經過消化后通過腸粘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從而進入肝臟的過程。吸收的途徑:血液和淋巴液吸收部位: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腸和空腸(kōngcháng)?;啬c主要是吸收功能的儲備,用于代償時的需要。大腸主要是吸收水分和鹽類。第四十八頁,共九十八頁。

2.4.1吸收(xīshōu)形式

小腸黏膜的吸收作用主要(zhǔyào)依靠被動轉運和主動動轉運來完成。

被動轉運:主要包括被動擴散、易化擴散、濾過、滲透等作用。

主動轉運:營養(yǎng)成分必須要逆著濃度梯度(化學的或電荷的)的方向穿過細胞膜,這個過程稱主動轉運。第四十九頁,共九十八頁。2.4.2主要(zhǔyào)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1)水的吸收水的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腸,大腸也可繼續(xù)吸收通過小腸所余的水分,而胃中則吸收的很少。小腸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滲透,在吸收其他物質(wùzhì)過程中所形成的滲透壓,是促使水分吸收的重要因素。此外小腸收縮時使腸腔內流體壓力增高也使部分水分以濾過方式而吸收。第五十頁,共九十八頁。

(2)無機鹽和維生素的吸收小腸和大腸的各種部位(bùwèi)都可以吸收無機鹽,吸收的速度取決于多種因素:PH、載體、飲食成分等。關于無機鹽吸收的機理有的已經得到了說明,如鐵和鈉是以主動轉運的機制進行吸收的,而且VC和VE有利于鐵的吸收;鈣的吸收則需要載體蛋白和擴散作用,同時鈣的吸收還需要VD。大多數的維生素是在腸道的上部吸收。水性維生素吸收的速度快;但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依賴于脂肪吸收,而脂肪的吸收通常速度較慢。一般單價堿性鹽類如鈉、鉀、銨鹽的吸收很快,多價堿性鹽類則吸收很慢。在小腸內吸收的負離子主要是Cl—、HCO3—,由鈉泵產生的電位差可促進腸腔負離子向細胞內移動。第五十一頁,共九十八頁。

(3)蛋白質的吸收(xīshōu)主要在小腸上段,以氨基酸、二肽和三肽的形式,通過繼發(fā)性主動轉運被吸收。氨基酸的吸收很快,當食糜到達小腸末端時氨基酸一般都已被全部吸收。氨基酸的吸收機理一般認為與單糖相似,為主動轉運,也需要鈉的參與,當鈉的主動轉運被阻斷后,氨基酸的轉運便不能進行。目前在小腸上皮細胞已確定四種轉運氨基酸,第一種轉運中性氨基酸,第二種轉運堿性氨基酸,第三種轉運酸性氨基酸,第四種對脯氨酸和羥脯氨酸的轉運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第五十二頁,共九十八頁。

(4)脂肪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腸的下部和空腸的上部,以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膽固醇等形式(xíngshì),在膽鹽和載脂蛋白的協(xié)助下吸收入血液或淋巴。

10C以上的長鏈脂肪酸和甘油—酯在小腸粘膜內再酯化為甘油三酯,以乳糜微粒的形式進入淋巴循環(huán)后再進入血液;10C以下的中、短鏈脂肪酸即以游離態(tài)通過小腸粘膜細胞與白蛋白結合,直接進入血液循環(huán)經門靜脈入肝。第五十三頁,共九十八頁。脂肪在小腸內消化(xiāohuà)和吸收的主要方式

第五十四頁,共九十八頁。

(5)碳水化合物的吸收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成單糖在小腸上段被吸收,但各種單糖的吸收速度不同,若以葡萄糖的吸收速度為100,則半乳糖為110,果糖為43,甘露糖為19等,由此可推測單糖的吸收不是簡單的擴散而是消耗能量的主動轉運(zhuǎnyùn),在腸粘膜上皮細胞刷狀緣的腸腔面運入細胞內,再擴散入血。因載體蛋白對各種單糖的結合不同,各種單糖吸收速率也就不同。第五十五頁,共九十八頁。

單糖的主動轉運與Na+的轉運密切相關,當Na+的主動轉運被阻斷后,單糖的轉運也不能進行。因此認為單糖的主動吸收需要載體蛋白與Na+和糖同時結合后才能進入小腸粘膜細胞內。一般戊糖(核糖)靠被動(bèidòng)擴散吸收,而己糖則靠載體的主動轉運吸收。

糖被吸收后進入血液,經門靜脈進入肝臟,然后在肝內貯存或參加全身循環(huán)。第五十六頁,共九十八頁。幾種(jǐzhǒnɡ)營養(yǎng)物質在小腸中的吸收部位第五十七頁,共九十八頁。2.5.大腸(dàcháng)的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為:吸收水和電解質,參與機體對水、電解質平衡的調節(jié)(tiáojié);吸收有大腸桿菌產生的維生素B、K;完成對食物殘渣的加工,并暫時貯存糞便。第五十八頁,共九十八頁。2.5.1大腸液(chángyè)的分泌

大腸粘膜有腸腺,由柱狀上皮細胞和杯狀細胞分泌分泌少量堿性液體,PH8.3~8.4。大腸液富含粘液和碳酸氫鹽,其中的粘液蛋白起保護腸粘膜和潤滑糞便。大腸液含酶很少,沒有明顯的消化作用(zuòyòng)。大腸內細菌的活動:細菌主要來自食物和空氣。在大腸內大量繁殖。細菌對糖和脂肪的分解稱為發(fā)酵,產生乳酸、醋酸、CO2、CH4等;細菌對蛋白質的分解稱為腐敗,產生氨、硫化氫、組胺、吲哚等,有的成分吸收到肝進行解毒,也可通過大腸將這些毒物排出體外。能合成維生素B復合物和維生素K。糞便中死的和活的細菌約占糞便固體重量的20~30%。第五十九頁,共九十八頁。2.5.2大腸(dàcháng)的運動和排便(1)大腸的運動形式①.袋狀往返運動空腹時最常見一種運動形式,由環(huán)行肌不規(guī)則收縮引起(yǐnqǐ)的,使結腸袋內容物向兩個方向作短距離移動,但不向前推動。②.分節(jié)或多袋推進運動一個結腸袋或一段結腸收縮,使其內容物推到下一段的運動。③.蠕動一些穩(wěn)定向前的收縮波所組成。大腸還有特有的蠕動為集團蠕動,一種進行很快且前進很遠的蠕動。第六十頁,共九十八頁。(2)排便反射(fǎnshè)糞便在大腸停留10余小時,水分被粘膜吸收(xīshōu),同時,經細菌的發(fā)酵和腐敗作用,形成糞便。正常人的直腸內通常是沒有糞便的。第六十一頁,共九十八頁。排便反射(fǎnshè)第六十二頁,共九十八頁。2.6消化器官活動(huódòng)的調節(jié)2.6.1體液的調節(jié)①胃泌素:胃泌素作用有兩方面:1)經血液循環(huán)肝細胞和膽囊膽汁分泌和膽囊收縮2)先引起胃酸分泌十二指腸胰泌素肝膽汁分泌。②胰泌素:胰泌素膽管引起膽囊收縮;是引起膽汁的分泌HCO3-含量增加而膽鹽不增加。③膽囊收縮素(CCK):蛋白質分解產物I細胞CCK經血液循環(huán)膽囊平滑肌膽囊收縮Oddi括約肌張力降低;也刺激膽囊上皮細胞膽汁和HCO3-。④膽鹽:膽鹽小腸90%的被回腸末端(mòduān)吸收門靜脈肝臟再組成膽汁分泌入腸,這一過程稱為膽鹽的腸肝循環(huán)。膽汁的作用膽汁的作用膽汁的作用膽汁的作用膽汁的作用第六十三頁,共九十八頁。2.6.2胃液(wèiyè)分泌的調節(jié)進食(jìnshí)后胃液的分泌按食物刺激的部位不同分為三期:頭期胃期腸期實際上三期是同時開始、互相重疊的。第六十四頁,共九十八頁。(1)頭期胃液(wèiyè)分泌假飼法證明。①條件反射:食物(shíwù)(氣味、形狀、顏色)→視、嗅、聽等感受器→第Ⅴ、Ⅶ→中樞(延髓、下丘腦)②非條件反射:咀嚼、吞咽→口、咽、喉的化學和機械感受器Ⅸ、Ⅹ對腦神經→中樞(延髓、下丘腦)→迷走N(+)→胃腺→胃液分泌→量多、酸度和蛋第六十五頁,共九十八頁。(2)胃期胃液(wèiyè)分泌食物在胃內經過三條途徑:①胃擴張→胃底和胃體的感受器→迷走N、壁內叢N→直接和間接作用G細胞→胃泌素→胃腺分泌(fēnmì);②胃擴張→胃幽門部→壁內叢N→G細胞→胃泌素→胃腺分泌;③食物化學成分→G細胞→胃泌素→胃腺分泌其胃液的特點:量最多、酸度和蛋白酶含量也很高。第六十六頁,共九十八頁。(3)腸期胃液(wèiyè)分泌食物進入小腸后可引起少量胃液分泌,主要是十二指腸分泌的胃泌素經體液調節(jié)(tiáojié),氨基酸也能引起分泌。量少、酸度和胃蛋白酶也少。第六十七頁,共九十八頁。第3節(jié)營養(yǎng)素的體內運輸(yùnshū)及代謝

3.1營養(yǎng)素的體內運輸

食物中經過消化吸收的營養(yǎng)成分進入血液后,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幫助(bāngzhù)下,被運送到機體的各個部分才能被代謝和利用。

第六十八頁,共九十八頁。3.1.1循環(huán)系統(tǒng)(xúnhuánxìtǒng)的組成

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由心臟、血管(包括淋巴管)組成(zǔchénɡ)。體循環(huán)與肺循環(huán)相互連接,構成一個完整的循環(huán)機能體系,心臟的節(jié)律性活動及心臟瓣膜有規(guī)律的開啟與關閉,使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循環(huán)流動,完成物質運輸、體液調節(jié)等機能。第六十九頁,共九十八頁。3.1.2各種(ɡèzhǒnɡ)營養(yǎng)素的運輸①氨基酸的運輸氨基酸為水溶性物質,可溶于血漿(xuèjiāng)中,因此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于血液中被運輸。②脂類的運輸

血漿中的脂類都是以各類脂蛋白的形式存在的。第七十頁,共九十八頁。③碳水化合物的運輸

血液中的碳水化合物絕大多數為葡萄糖,分子質量小且為水溶性,可游離存在于血液中運輸。④礦物質的運輸

鐵的運輸:從腸道吸收的鐵在腸黏膜細胞內與脫鐵鐵蛋白結合成鐵蛋白而儲存,個機體需要時,鐵與鐵蛋白分離,在載體的幫助下穿過腸黏膜及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進入(jìnrù)血液循環(huán),F(xiàn)e2+在酶的催化下轉化為Fe3+,F(xiàn)e3+與血漿中的運鐵蛋白結合隨血液循環(huán)被運送到全身各處。第七十一頁,共九十八頁。鈣的運輸從腸道吸收的鈣、骨骼中溶解的鈣及腎臟重吸收的鈣進入血液后,約47.5%以離子的形式存在(cúnzài)于血清中,46%與蛋白質結合,6.5%與有機酸或無機酸復合而被運輸。其他離子的運輸其他礦物質或游離于血漿中,或與血漿蛋白質結合,或是存在于血細胞內而被運輸。⑤維生素的運輸水溶性維生素溶于血清中而被運輸,脂溶性維生素與脂肪酸一起被運輸。

第七十二頁,共九十八頁。3.2營養(yǎng)素的體內(tǐnèi)代謝3.2.1蛋白質的代謝蛋白質經消化后轉變成氨基酸,所以(suǒyǐ)蛋白質的代謝也就是氨基酸的代謝,主要是合成機體需要的蛋白質,其次是在分解代謝中可以產生能量。①蛋白質的合成人體的各種組織細胞均可合成蛋白質,但以肝臟的合成速度最快。人體有精確的蛋白質合成體系,一般能準確的合成某種有獨特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第七十三頁,共九十八頁。②氨基酸的分解代謝脫氨基作用(zuòyòng)氨基酸分解代謝最主要的反應是脫氨基作用。脫氨基作用在體內大多數組織中均可進行。氨基酸可以通過氧化脫氨基、轉氨基、聯(lián)合脫氨基及非氧化脫氨基,以聯(lián)合脫氨基為最重要。氨基酸脫氨基生成的酮酸可以進一步代謝。脫羧基作用在體內,某些氨基酸可以進行脫羧基作用并形成相應的胺類。

第七十四頁,共九十八頁。③胺類體內的重要的生理(shēnglǐ)作用

γ-氨基丁酸

:由谷氨酸脫羧基產生。γ-氨基丁酸是抑制性神經遞質,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撬幔河砂腚装彼嵫趸倜擊犬a生,是結合膽汁酸的組成成分,近來研究提示?;撬岷蜕窠浵到y(tǒng)的功能有關。組胺:由組氨酸脫羧產生,是一種強烈的血管擴張劑,并能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參與炎癥反應(fǎnyìng)和過敏反應(fǎnyìng)等。5-羥色胺

:由色氨酸先羥化再脫羧所形成,腦內的5-羥色胺可作為神經遞質,具有抑制作用;而在外周組織,則有血管收縮的作用。第七十五頁,共九十八頁。食物中蛋白質腸道分解AA吸收氨基酸代謝池血液組織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酶、抗體、血紅蛋白、激素等尿內源性氮食物中未被利用氮

合成分解皮膚氮

未被吸收氮腸道代謝廢物氮蛋白質體內代謝過程糞氮尿氮第七十六頁,共九十八頁。3.2.2脂類代謝(dàixiè)(1)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謝

甘油三酯是機體儲存能量的主要形式。機體攝入糖、脂肪等食物均可合成脂肪并在脂肪組織儲存。

肝、脂肪組織及小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場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強。肝細胞因營養(yǎng)不良、中毒、必需脂肪酸缺乏、膽堿缺乏或蛋白質缺乏不能形成(xíngchéng)VLDL分泌入血時,則聚集在肝細胞中,形成脂肪肝。第七十七頁,共九十八頁。(2)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謝

①脂肪動員儲存在脂肪組織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為游離脂肪酸(freefattyacid,F(xiàn)FA)和甘油,并釋放入血液以供其他組織氧化利用的過程(guòchéng),稱為脂肪動員。

②脂肪的β-氧化在供氧充足的條件下,脂肪酸可在體內氧化分解成H2O和CO2并釋放出大量能量,以ATP形式供機體利用。除腦組織外,大多數組織均能氧化脂肪酸,以肝臟和肌肉最為活躍。第七十八頁,共九十八頁。脂肪(zhīfáng)代謝脂肪酸三羧酸(suōsuān)循環(huán)甘油三酯脂肪合成脂肪分解食物脂肪酸合成-氧化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乙酰輔酶A膽固醇合成膽固醇CO2酮體酮體合成第七十九頁,共九十八頁。3.2.3碳水化合物的代謝(dàixiè)

(1)糖原(tánɡyuán)的合成代謝

糖的合成代謝主要指葡萄糖聚合為糖原的過程。第八十頁,共九十八頁。(2)糖的分解代謝在供氧充足時,葡萄糖進行有氧氧化徹底氧化成H2O和CO2;有氧氧化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絕大多數細胞都通過它獲得能量。在缺氧條件下葡萄糖則進行糖酵解生成(shēnɡchénɡ)乳酸,迅速提供能量。第八十一頁,共九十八頁。糖原(tánɡyuán)

CO2食物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徑磷酸丙糖磷酸核糖甘油酯丙酮酸氨基酸蛋白質3CO2氨基酸乙酰輔酶A乳酸脂肪酸膽固醇三羧酸循環(huán)2CO2酵解第八十二頁,共九十八頁。3.3營養(yǎng)代謝(dàixiè)物質的排泄

排泄是指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終產物以及多余的水分和進入體內的各種異物(包括藥物),由排泄器官向體外輸送的生理過程。機體的排泄器官主要是腎,其次是肺、皮膚、肝和腸。在這些排泄器官中,由腎臟(shènzàng)排出的代謝終產物不僅種類多,數量大,而且腎臟(shènzàng)還可根據機體情況調節(jié)尿的質和量,因而腎臟(shènzàng)的泌尿作用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第八十三頁,共九十八頁。消化系統(tǒng)(xiāohuàxìtǒng)疾病第八十四頁,共九十八頁。第一節(jié)胃炎概念:胃炎:

胃粘膜常見的炎癥性疾病(jíbìng)。分急性和慢性兩大類。一、慢性淺表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gastritis)最常見肉眼(ròuyǎn):病變呈多灶性和彌漫性,粘膜充血、水腫、深紅色,表面有灰白或灰黃色分泌物,有時伴有點狀出血或糜爛。第八十五頁,共九十八頁。二、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病變特點是胃粘膜固有腺體萎縮,常伴有腸上皮化生。(一)分型(1)A型(少見)病變在胃體和胃底,與自身(zìshēn)

免疫有關,常伴有惡性貧血(2)B型(單純性)病變在胃竇部,與自身免疫無關,不伴有惡性貧血第八十六頁,共九十八頁。

又稱慢性消化性潰瘍(kuìyáng)或消化性潰瘍(kuìyáng)病,是以胃、十二指腸形成慢性潰瘍(kuìyáng)為特征的一種常見病,人群中患病率為10%,多見于20~50歲的成年,男多于女。第二節(jié)消化性潰瘍(kuìyáng)第八十七頁,共九十八頁。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認為胃粘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破壞是粘膜組織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形成潰瘍的主要原因?!裾衬し烙琳?------粘液屏障,細胞屏障上皮細胞快速的再生能力健全(jiànquán)的粘膜血液循環(huán)粘膜合成前列腺素

第八十八頁,共九十八頁。(一)幽門螺桿菌(HP)的感染

HP能分泌尿素酶、蛋白酶、磷酸脂酶,破壞胃粘膜的防御屏障。(二)長期服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

如阿司匹林等。刺激胃粘膜(zhānmó),抑制粘膜(zhānmó)

前列腺素的合成,影響粘膜血液循環(huán)。(三)胃酸分泌增加

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吸煙、高鈣血癥;ZollingerEllison綜合征患者。(四)應激和心理因素第八十九頁,共九十八頁。胃酸(wèisuān)胃蛋白酶正常(zhèngcháng)粘膜表面粘液(zhānyè)分泌碳酸氫鹽分泌到粘液粘膜血流上皮再生能力前列腺素產生完整的上皮屏障HP感染NSAIDS吸煙酒高胃酸分泌十二指腸胃返流潰瘍形成出血幽門狹窄穿孔癌變愈合缺血休克胃排空延遲防御機制受損損傷性因素防御性因素損傷增加圖17-2消化性潰瘍形成機制

第九十頁,共九十八頁。三、結局和并發(fā)癥

1、愈合2、并發(fā)癥

①出血:最常見,約10~35%,潛血、柏油樣便、嘔血

②穿孔:

5%,(彌漫性、局限性)腹膜炎→休克③幽門狹窄:3%,嘔吐:水電解質失衡、營養(yǎng)不良等。

幽門部伴炎性水腫、或受炎癥(yánzhèng)刺激,可發(fā)生功能性幽門梗阻。④癌變:1%,十二指腸潰瘍極少癌變。第九十一頁,共九十八頁。四、病理臨床聯(lián)系

(一)上腹部疼痛與進食明顯有關的上腹部節(jié)律性疼痛(神經纖維增生)(二)噯氣及反酸(幽門梗阻時胃排空受阻,胃內食物發(fā)酵)(三)惡心(ěxīn)及嘔吐(潰瘍高度活動、疼痛明顯伴有幽門梗阻)(四)X線鋇餐檢查-------龕影第九十二頁,共九十八頁。

第三節(jié)病毒性肝炎

概念: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是由一組肝炎病毒引起(yǐnqǐ)的以肝實質細胞變質為主要病變的傳染病。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達3億以上,我國有1.2億,其中約有1/4的患者最終發(fā)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臟疾病。第九十三頁,共九十八頁。

肝炎病毒型病毒大小、性質傳染途徑

HAV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