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指什么行為是犯罪和對這種行為處以何種刑罰,必須預先由
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原則。
(二)合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具體體現(xiàn)在定罪、量刑和行刑三個方面:
定罪上一律平等
量刑上一律平等
行刑上一律平等
(三)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指刑罰的輕重與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限度和犯罪分子
應承擔的刑事責任的大小相適應。
二、犯罪的直接客體
(-)指某一具體犯罪行為所直接侵犯的客體,也就是某一具體犯罪行為所直接侵
犯的某種具體的社會關系。
(二)犯罪直接客體的種類
1.簡樸客體與復雜客體。(1)簡樸客體:指該種犯罪行為僅僅侵犯某一種具體的社
會關系,即只有一個直接客體(2)復雜客體:指該種犯罪行為同時侵犯兩種或兩
種以上的具體的社會關系,即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直接客體。
2.重要客體與次要客體。(1)重要客體,指某種犯罪行為同時侵犯的兩種或兩種
以上的社會關系中,刑法著重予以保護的社會關系。(2)次要客體,指某種犯罪行
為同時侵犯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社會關系中,刑法未予著重保護的社會關系。
(三)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
聯(lián)系:犯罪客體通常是通過一定的犯罪對象表現(xiàn)它的存在的。
區(qū)別:1.犯罪對象是憑借人的感覺器官可以感知其存在的事物;犯罪客體是憑借人
的思維才干結識的觀念的東西2.犯罪對象雖然也是犯罪構成的要件,但不是所有犯
罪構成的要件,亦即有少數(shù)犯罪沒有犯罪對象;而犯罪客體則是一切犯罪構成的共
同要件。3.在犯罪行為直接作用于犯罪對象叱有的犯罪對象會受到損害;而犯罪
客體即使在犯罪對象并不受到損害的犯罪中也受到侵害。4.犯罪對象不能反映犯罪
的性質,犯罪客體才反映犯罪的性質。
(四)不作為犯罪成立的必備條件
1.概念:不作為,指行為人負有實行某種行為的特定義務,可以履行而不履行的行
為。
2.特性
第一,行為人負有實行某種行為的特定義務。
特定義務的根據(jù)或者來源有:A.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義務。B.行為人取務上或業(yè)
務上規(guī)定履行的義務。C.行為人先行行為產(chǎn)生的義務。D.行為人實行的法律行為
(協(xié)議行為、自愿承擔行為)引起的義務。
第二,行為人有履行特定義務的也許性;
第三,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
三、犯罪主體
(-)刑事責任年齡
刑事責任年齡,通常就是指刑法規(guī)定,自然人對自己實行的危害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必須達成的年齡。
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做出了四分法的規(guī)定:
⑴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已滿16周歲的人,應對任何犯罪負刑事責任,即16周歲以上的人處在完全刑事責
任年齡階段。
(2)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
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3)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不滿14周歲的人,不對任何犯罪負刑事責任。
刑法理論將這一年齡段稱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階段。
(4)限制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對于實行了危害行為要負刑事責任的已滿14周歲
不滿18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必然和也許)
(1)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在行為時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
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狀態(tài)。
直接故意的結識因素是結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意志因素是希望
危害結果發(fā)生。
(2)間接故意
間接故意:是指行為人在行為人時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
任這種結果發(fā)生的心理狀態(tài)。
間接故意的結識因素是結識到自己的行為也許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意志因素是
放任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三)犯罪過失
1.過于自信的過失
過于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預見到自己的行為也許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
能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心理狀態(tài)。
過于自信的過失,其結識因素在于已經(jīng)預見自己的行為也許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
輕信可以避免;意志因素也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2.區(qū)別過失與故意: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
①相似性:兩者都結識到自己的行為也許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都顯現(xiàn)出某種“輕
信”。②差異性:就結識因素而言,過于自信的過失總是表現(xiàn)為輕信,并且輕信的內
容是有根據(jù)的,即有避免危害結果發(fā)生的較大的實在也許性,而間接故意只是某些情
況下表現(xiàn)為“輕信”,并且這種“輕信”的內容是缺少根據(jù)的,即避免危害結果發(fā)
生的現(xiàn)實也許性很小;就意志因素而言,過于自信的過失是不希望危害結果的發(fā)生,間
接故意則既不是希望也不是不希望,而是放任危害結果的發(fā)生。
四、排除犯罪的事由
(一)合法防衛(wèi)
1.概念:根據(jù)《刑法》第20條的規(guī)定,合法防衛(wèi)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
或者別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所實行
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
(二)特殊防衛(wèi)
《刑法》第20條第3款規(guī)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
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用防衛(wèi)行為,導致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
防衛(wèi)過當,不負刑事責任?!边@就是所謂特殊防衛(wèi)。
特殊防衛(wèi)的無限度,也是在有限的范圍之內的,具體地說,只有針對行兇、殺人、
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才干合用無限度的特殊
防衛(wèi)。
(三)緊急避險
根據(jù)《刑法》第21條的規(guī)定,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別
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fā)生的危險,不得已實行的損害另一個較小合法利益
的行為。
這項權利規(guī)定的主旨是,在合法利益發(fā)生緊急性沖突而又難以兩全的情況下,為保
護較大合法利益不得已犧牲較小合法利益。
五、故意犯罪過程中的犯罪形態(tài)
(-)犯罪預備
犯罪預備: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為人為了實行某種可以引起預定危害結果的犯罪
實行行為,在準備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條件的活動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因素,而未
能進入實行階段的狀態(tài)。
我國《刑法》第22條第1款對犯罪預備形態(tài)做了明文的規(guī)定:“為了犯罪,準備
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p>
1.主觀上為了實行犯罪
實行犯罪預備行為的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對犯罪實行行為的準備,而犯罪實行
行為又會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
但是從刑法的規(guī)定和司法實踐來看,有的犯罪可以通過預備,有的也可以不通過預
備而直接進入實行行為。
2.客觀上實行了犯罪預備行為
3.未能著手實行犯罪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因素
(二)犯罪未遂
我國《刑法》第23條第1款規(guī)定:"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
因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p>
1.已經(jīng)著手實行犯罪
所謂著手實行犯罪,是指直接故意犯罪的行為人開始實行其意圖實現(xiàn)的刑法分則規(guī)
定的具體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行為。
2.犯罪未得逞
所謂犯罪未得逞,是指行為人著手實行行為后犯罪行為沒有齊備其意圖實現(xiàn)的具
體犯罪構成的所有要件。
但犯罪未得逞并不意味著沒有發(fā)生任何危害結果,只是沒有發(fā)生直接故意犯罪行
為人所意圖實現(xiàn)的結果。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
所謂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因素,是指違反行為人實行直接故意犯罪的犯罪目的或犯罪
意圖的因素。a.行為人自身的因素。b,非行為人的因素。
(三)犯罪中止
我國《刑法》第24條第1款規(guī)定:“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
止犯罪結果的發(fā)生的,是犯罪中止?!睋?jù)此,犯罪中止形態(tài)的發(fā)生有兩種情況:
其一,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自動放棄犯罪,因而沒有發(fā)生犯罪結果;
其二,在犯罪過程中,行為人已經(jīng)將犯罪行為實行完畢,但犯罪結果尚待發(fā)生時,行
為人自動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fā)生。
五、罪數(shù)
(一)繼續(xù)犯
1.繼續(xù)犯的概念與特性
繼續(xù)犯:也稱連續(xù)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對象的一個犯罪行為從著手實行到行為終了
犯罪行為與不法狀態(tài)在一定期間內同時處在繼續(xù)狀態(tài)的犯罪。(非法拘禁)
繼續(xù)犯具有以下特性:
1.必須是只有一個犯罪行為。(非法拘禁轉移多地,數(shù)天之內連續(xù)盜竊多戶)
繼續(xù)犯之所認為一個犯罪行為,是由于自始至終行為人主觀上只有一個犯意,客觀
上只有一個實行行為。
2.必須是連續(xù)地作用于同一對象。(單一)
3.必須是犯罪行為與不法狀態(tài)同時繼續(xù)。
這一特性涉及如下含義:
一方面是犯罪行為必須具有繼續(xù)性,即犯罪行為從著手實行到行為終了在時間上有
一個過程。
另一方面是犯罪行為所引起的不法狀必須具有繼續(xù)性。
最后是犯罪行為與不法狀態(tài)同時處在連續(xù)的過程中,而不只是犯罪行為的繼續(xù)或者
不法狀態(tài)的繼續(xù)。
4.必須是從著手實行時起到行為終了時止繼續(xù)了一定期間。
至于構成繼續(xù)犯的時間繼續(xù)應以多長時間為準,法律并沒有規(guī)定,應當根據(jù)犯罪的
性質和情節(jié),具體分析和認定。(1234特性必須同時具有)
(二)想象競合犯
1.想像競合犯的概念與特性
想像競合犯:也稱想像的數(shù)罪、觀念的競合,是指一個行為觸犯數(shù)個罪名的犯罪形
態(tài)。
想像競合犯具有如下特性:
(1)行為人只實行了一個行為。(開一槍一死一傷)
所謂一個行為,指在社會生活的意義上被評價為一個的行為。
(2)一個行為觸犯了數(shù)個罪名。
所謂一個行為觸犯數(shù)個罪名,就是一個行為在形式上或外觀上同時符合刑法規(guī)定的
數(shù)個犯罪構成。
想像競合犯只能是一個行為觸犯互相不同的數(shù)個罪名,觸犯數(shù)個相同的罪名的,不
成立想像競合犯。
(三)牽連犯
1.牽連犯的概念
牽連犯:是指為了一定的目的實行某種犯罪,其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觸犯其他罪名
的犯罪類型。
這一類型涉及兩種情況:一種是目的行為與方法行為的牽連;另一種是因素行為與
結果行為的牽連。
2.牽連犯具有以下特性:
(1)牽連犯是以實行一個犯罪為目的。(為某目的偽造國家公文)
目的行為是牽連犯的本罪,牽連犯是為了實行本罪,其方法行為或結果行為又構成
了另一獨立的犯罪,即他罪。
(2)牽連犯具有數(shù)個(兩個以上的)行為。
牽連犯的數(shù)個行為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兩種方式
一是目的行為與方法行為(或稱手段行為)的關系;
二是因素行為與結果行為的關系。
(3)牽連犯中的數(shù)個行為之間具有牽連關系。
判斷行為人實行的數(shù)行為之間是否存在著牽連關系,應當從主客觀兩方面考察,即行
為人在主觀上具有牽連的意思,數(shù)行為間在客觀上又具有通常的目的與方法或因素
與結果關系的,才干認為是有牽連關系。
(4)牽連犯的數(shù)個行為分別觸犯了不同的罪名。
六、刑罰
(-)刑罰的定義及其特點
刑罰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合用的以限制或剝奪其一定權益
為內容的強制性制裁方法。
刑罰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刑罰的屬性
使犯罪人承受一定的被限制、剝奪的痛苦,是刑罰的處罰性質所在,是刑罰的本質
屬性。
2.刑罰的社會政治內容
刑罰的社會政治內容重要取決于掌握刑罰的國家的性質。
3.刑罰的法律特性
刑罰是刑法明文加以規(guī)定的;刑罰的合用和執(zhí)行必須嚴格地遵循法律的規(guī)定。
4.刑罰的目的性
我國刑罰的目的在于防止犯罪,這是刑罰合法性的根據(jù)所在。
(二)刑罰的目的
刑罰的目的即防止犯罪,其內容涉及特殊防止和一般防止兩個方面。
1.特殊防止
特殊防止:是指通過合用刑罰對犯罪的人進行處罰改造,防止他們重新犯罪。
特殊防止的對象:受刑人,即已經(jīng)實行了犯罪正在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人,涉及故意
犯罪人和過失犯罪人。
2.特殊防止的方式
對不同的犯罪人根據(jù)其犯罪情節(jié)的惡劣限度合用輕重不同的刑罰,是特殊防止方式
的基本規(guī)定。
3.特殊防止的實現(xiàn)
從刑罰的角度講,要實現(xiàn)對重新犯罪的防止,必須在整個刑事法律活動中貫徹特殊防
止的的思想。
2.一般防止
一般防止:是指通過制定和對犯罪人合用刑罰,威懾、儆戒其別人,防止他們走上
犯罪道路。
3.特殊防止與一般防止的關系
我國刑罰的特殊防止和一般防止是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的,假如沒有特殊防止的方
式,一般防止也很難實現(xiàn);而假如不考慮一般防止,防止犯罪的效果也無法達成。
(三)刑罰的種類
我國刑罰體系中的刑罰方法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1.主刑:是對犯罪人合用的重要刑罰方法。其特點是:只能獨立合用而不能附加合
用,即對一種犯罪只能合用一種主刑而不能合用兩種以上的主刑。
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主刑,由輕到重依次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
刑。
(1)死刑的概念
死刑,是指剝奪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罰方法,涉及死刑立即執(zhí)行和死刑緩期執(zhí)行兩種
情況。
死刑的存廢問題。
(2)死刑的合用程序
為了限制死刑的合用,我國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對死刑的合用程序也作了明確的規(guī)
定。
一方面表現(xiàn)在從死刑案件的管轄上進行限制;
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死刑核準程序上的限制。
2.附加刑:是補充主刑合用的刑罰方法。
附加刑的特點是既可以附加主刑合用,一般也可以獨立合用(但根據(jù)我國
刑法的規(guī)定,沒收財產(chǎn)這一附加刑不能單獨合用);并且在許多情況下對一罪可以同
時合用兩個以上的附加刑。
附加刑具體涉及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chǎn)和驅逐出境。
七、刑罰的裁量
(一)自首
根據(jù)《刑法》第67條的規(guī)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的行為。被采用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
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自首分為一般自首和特別自首兩種。
1.一般自首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
成立一般自首必須具有以下條件:
(1)犯罪以后自動投案
所渭自動投案,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歸案之前,出于本人的意志而向有關
機關或有關個人認可自己實行了犯罪,并積極將自己置于有關機關的控制之下,等
待進一步交代犯罪事實,接受司法機關的審查與裁判的行為。
(2)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犯罪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所犯所有罪行。
a.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須是犯罪事實。
b.投案人所供述的必須是自己的犯罪事實。
c.投案人必須如實供述所犯罪行。
2.特別自首
特別自首:采用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
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成立特別自首,必須具有以下條件:
(1)主體必須是被采用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
(2)必須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3)所供述的必須是本人實行的其他罪行。
(4)必須是司法機關還沒有掌握的罪行。
(二)緩刑制度
1.緩刑的概念
從各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緩刑制度來看,緩刑重要有三種,即刑罰暫緩宣告、刑罰暫緩執(zhí)
行和緩予起訴。
我國刑法所規(guī)定的緩刑,屬于刑罰暫緩執(zhí)行,即對原判刑罰附條件不執(zhí)行的一種刑
罰制度。具體來說,是指對于被判處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jù)其
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xiàn),認為暫緩執(zhí)行原判刑罰,的確不致再危害社會的,規(guī)定一定的
考險期,暫緩其刑罰的執(zhí)行;假如被判緩刑的犯罪分子在考臉期內沒有發(fā)生法律規(guī)
定應當撤消緩刑的事由,原判刑罰就不再執(zhí)行的一項制度。
2.緩刑的合用條件
(1)一般緩刑的合用條件
a.緩刑只合用于被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根據(jù)犯罪分子的犯罪情節(jié)和悔罪表現(xiàn),認為合用緩刑的確不致再危害社會。
c.犯罪分子必須不是累犯。
八、刑罰執(zhí)行
一、減刑的概念
減刑:是指對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jù)其在刑罰
執(zhí)行期間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現(xiàn),適當減輕其原判刑罰的制度。
根據(jù)《刑法》第78條的規(guī)定,減刑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應當減刑,即在犯罪人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時,人民法院應當對其減刑。
二是可以減刑,即在犯罪人具有一定的條件時,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對其減刑。
(一)前提條件
減刑只能合用于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二)實質條件
1、可以減刑的實質條件是,犯罪人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教育改造,
確有悔改表現(xiàn),或者有立功表現(xiàn)。
2、應當減刑的實質條件是,犯罪人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
一、假釋的概念
假釋:是指對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zhí)行一定刑期以后,確
有悔改表現(xiàn),不致再危害社會,因而附條件地將其提前釋放的一種刑罰制度。
所謂附條件,是指被假釋的犯罪人,假如遵守一定的條件,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jīng)執(zhí)行完
畢;假如沒有遵守一定的條件,就收監(jiān)執(zhí)行原判刑罰或者予以數(shù)罪并罰。
(一)前提條件
假釋只合用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人。
(二)執(zhí)行刑期條件
假釋只合用于已經(jīng)執(zhí)行了一部分刑罰的犯罪人。
(三)實質條件
假釋只合用于在刑罰執(zhí)行期間,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xiàn),不致再
危害社會的犯罪人。
(四)悲觀條件
對累犯以及因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處2023以上有
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假釋。
(1)對累犯不得合用假釋。
(2)對實行了殺人、爆炸、搶劫、強奸、綁架等暴力性犯罪,并且被判處2023以
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人,也不得合用假釋。
(3)這里“被判處2023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是指原判的刑罰。
九、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罪
十、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一)欺侮罪和誹謗罪的區(qū)別
欺侮罪與誹謗罪規(guī)定在同一個條文中,因此有諸多要件相同,區(qū)別重要是:
(1)本罪的客觀行為不也許用暴力方法,而欺侮罪的方法可以用暴力方法。
(2)本罪的誹謗,必須是捏造并散布有損別人人格、名譽的事實,且法律沒有以公
然實行為條件,而欺侮罪必須是以公然實行欺侮行為,破壞別人名譽,貶低別人人
格,但并不捏造有損別人名譽的事實。
十一、侵犯財產(chǎn)罪
(一)搶劫罪的概念和構成
搶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當場強行劫取公
私財物的行為。
事后搶劫的認定
1.《刑法》第269條的規(guī)定的理解。該條規(guī)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
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263
條搶劫罪定罪處罰。”這種情況也被稱為準搶劫罪,是特定條件下由盜竊、詐騙、
搶奪的犯罪轉化為搶劫罪。該條規(guī)定的合用條件是:
⑴實行了盜竊、詐騙、搶奪罪之一,而不能是犯其他罪。
(2)當場實行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
(3)當場實行暴力或暴力威脅的目的是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
(二)敲詐勒索罪的概念和構成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以將要實行暴力或其他損害行為相
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強行索取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
(三)敲詐勒索罪的認定
本罪與搶劫罪的界線。本罪與搶劫罪有諸多相似之處:(1)犯罪客體均為復雜客體,
既侵犯別人的財產(chǎn)權利,也侵犯人身權利;(2)客觀方面都可以當場對被害人實行
威脅,當場取得財物;(3)主觀上都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兩罪的區(qū)別重要是:(1)威脅實行的方法不同。本罪的威脅可以當著被害人的面,也
可以通過書信或第三者轉達;而搶劫的脅迫必須是面對被害人直接實行。(2)威脅
內容不同。本罪的威脅內容比較廣泛,除以實行暴力相威脅外,還可以毀壞名譽、
破壞財產(chǎn)等相威脅,并且威脅的不利行為,也不以違法為必要條件;而搶劫罪威脅的
內容以實行暴力為限。如以殺害、傷害相威脅。
(3)威脅限度不同。本罪威脅和要挾,是以后將實行暴力或其他對被害人不利的行動
相威脅,被害人在威脅面前尚有選擇的余地;而搶劫罪的威脅是以當場實行暴力相
威脅,被害人在威脅面前毫無選擇的余地。⑷索取利益的性質不同。本罪取得的
可以是動產(chǎn)或不動產(chǎn),也可以是財產(chǎn)性的利益;而搶劫罪獲取的一般只能是動產(chǎn)。
(5)獲取利益時間不同。本罪既可以在當場取得,而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在事后取得財
物;而搶劫罪只能是在當場取得。
案例
1.王某,男,21歲,某高校應屆畢業(yè)生,尚未工作。2023年6月4日,王某和
兩個同學吃完晚飯后在街上散步,行至縣城城北的某某路時,不小心踩著該地有名
的“阿飛’吳某的腳。王某向吳某道歉后與同學繼續(xù)前行。吳某卻趕上王某并從背后
踹了王某一腳,將王某踹倒在路邊的欄桿上,王某的門牙被磕斷。王某無比氣忿,便打
了吳某一拳。吳某于是把幾個同伙叫了過來,隨即將王某圍住一頓暴打?;靵y中,
王某摸出褲兜里正好帶著的一把水果刀,揮動著試圖沖出人群。誰知,一刀刺中了吳
某的心臟,吳某倒地身亡。
請分析并說明理由:對王某的行為應當如何認定和解決?
1.王某的行為屬于正當防衛(wèi)行為,不負刑事責任.(3分)
(判斷正碰者得分.判斷錯誤則全題不得分)
2.正當防衛(wèi)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
止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行為.(3分)
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弱奸、梆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及力犯罪采取防衛(wèi)行為,
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wèi)過當,不負刑事貴任.(3分)
4.本案中,王某在受到吳某等多人暴力侵害的情況下,以揮舞水果刀的方法實施防衛(wèi),以求逃脫圍改,雖然造成吳某死
亡的結果,但其既無傷害或者殺害昊某的故意或者過失,其行為也并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完全符合刑法關于正當防衛(wèi)
及其特別防衛(wèi)權的規(guī)定,因此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7分)
答案解析?
2.甲被檢察機關指控犯有三項罪行:第一項,偽造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公
章的批文。第二項,持該偽造批文和所謂中國石材進出口公司出口業(yè)務協(xié)議,到某
石材加工廠對該經(jīng)理乙謊稱能聯(lián)系出口香港的石材業(yè)務。然后以虛構的香港某公司
的名義與石材廠簽訂了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重慶應用技術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技能測驗歷年參考題庫(頻考版)含答案解析
- 菊花連作障礙抗性種質篩選評價及抗性機理研究
- 2025-2030年中國五谷雜糧市場未來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2025年人教版PEP必修3地理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4版家庭裝修合同中的合同變更方式
- 2025-2030年中國1,3二氧五環(huán)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前景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度礦山地質環(huán)境保護承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漁業(yè)安全生產(chǎn)責任合同2篇
- 2025年冀少新版九年級科學上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4年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幼兒園中大班社會科學芒種課件
-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人教版
- 醫(yī)護人員基本服務禮儀-鞠躬
- 電商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入駐合作協(xié)議2024年
- 2024年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公開招聘部分新機制合同工20名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專題訓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單位違反會風會書檢討書
- 智慧寧夏小程序推廣方案
- 神農(nóng)架自然保護區(qū)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評估
- 健康產(chǎn)業(yè)園規(guī)劃方案
- 高考培優(yōu)方案
- 醫(yī)院文化建設與員工凝聚力提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