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區(qū)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7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1頁
新疆地區(qū)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7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2頁
新疆地區(qū)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7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3頁
新疆地區(qū)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7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4頁
新疆地區(qū)歷年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試題37篇(含答案與翻譯)(截至2021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地區(qū)歷年中考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

(截至2021年)

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儀子不受。其弟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

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

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此不必能致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于

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

12.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C)(3分)

A.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

B.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

C.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

I).即無受魚而不免/于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

13.公儀休不接受大家獻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o(不超過8字)(3分)

【參考答案】

13.靠別人不如靠自己

【參考譯文】

【乙】公孫儀做魯國的宰相時特別喜歡吃魚,全國的人都爭相買魚來獻給他,公孫儀先

生卻不接受。他的弟子們勸他說:“您喜歡吃魚而不接受別人的魚,這是為什么?”他回答

說:“正因為愛吃魚,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別人獻來的魚,一定會有遷就他們的表現(xiàn);有

遷就他們的表現(xiàn),就會枉法;枉法就會被罷免相位。雖然我愛吃魚,這些人不一定再送給我

魚,我又不能自己供給自己魚。如果不收別人給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盡管愛吃魚,我

能夠長期自己供給自己魚?!边@是明白了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

(2021新疆)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

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

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9.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池非不深也護城河

B.委而去之委托

C.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險阻

D.親戚唯之背叛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6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11.對此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3分)

A.文章主旨明確,高度強調(diào)“人和”的核心思想。通過討論戰(zhàn)爭來論述推行仁政、贏

得民心的重要性。

B.文章層次分明,開篇明確提出論點,然后展開論證,最后得出“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

勝矣”的精辟論斷。

C.文章篇幅短小,但內(nèi)容豐富,使用了對比論證、事實論證和道理論證等方法,論證

嚴密,邏輯性強。

D.文章語言曉暢明白,精煉準確。論證時擅長蓄勢。使用了對舉、排比、比喻的修辭

手法,氣勢磅礴。

【參考答案】

10.(1)揚威天下也不是靠銳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2)以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

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離的人。

(2021新疆)

工之僑①國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

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边€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薪②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

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奇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戰(zhàn),世也!豈獨一琴戰(zhàn)?”(選自《古文百篇譯釋續(xù)編》)

[注]①工之僑,古代的音樂家。②嶷:通“款”,即款識,器物上刻寫的文字。

12.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B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C.匣面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匣而埋請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

13.琴的美惡在于聲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僑借獻琴批判了現(xiàn)實中的

現(xiàn)象。(答案8個字以內(nèi))(3分)

【參考答案】

12.D13.重外表輕內(nèi)在品質(zhì)。

【參考譯文】

工之僑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樹,砍來作成一張琴,裝上琴弦彈奏起來,優(yōu)美的琴聲好像金

屬與玉石相互應和。他自己認為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獻到主管禮樂的官府:官府的樂

官讓國內(nèi)最有名的樂師考察它,說:“不古老?!北惆亚偻诉€回來。工之僑拿著琴回到家,

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殘斷不齊的花紋;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裝了

匣子埋在泥土中。第二年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

錢買去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樂官傳遞著觀賞它,都說:“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寶啊!”

工之僑聽到這種情況,感嘆道:“可悲啊,這樣的社會!難道僅僅是一張琴嗎?整個世風無

不如此啊?!?/p>

(2020新疆)

醉翁亭記

歐陽修

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

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

而樂亦無窮也。

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

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

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

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9.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B.云歸而巖穴暝暝:昏暗

C.詹僂提攜信僂:指老人

D.泉香而酒洌洌:冷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⑴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11.對此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先介紹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著由寫景到寫人,最后再到寫“樂”。脈

絡清晰,層次分明。

B.本文表達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寫宴會之盛,而在展現(xiàn)

人民的安居樂業(yè)。

C.文章結尾處寫了“樂”的幾種情境,依次是禽鳥之樂、太守之樂、游人之樂,并且層

層遞進,點明主旨。

D.文章語言簡潔流暢,委婉有致。開篇“環(huán)滁皆山也”五個字寫盡滁州環(huán)山的特點,舉

重若輕,令人嘆服。

【參考答案】

9.D10.①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上的,是醉翁亭。

②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H.B

(2020新疆)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①,山門圮②。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③十歲,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④數(shù)小舟,曳鐵耙,尋十余里無跡。一講學者設

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⑤,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⑥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⑦

聞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

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

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

果得之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11.解釋下面黑體字詞的意義(4分)

(1)閱:嚙:

(2)爾輩不能究物理

古義:今義:

1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①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②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13.文中講到了哪幾種尋找石獸的方法?他們各自的根據(jù)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1)經(jīng)過,過了;這里是侵蝕、沖刷的意思(2)指科學研究的一門學科;

事物的道理,規(guī)律

12、(1)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帶走呢?

(2)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據(jù)某一個道

理就主觀地判斷呢?

13、三種:一是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認為石獸會順流而下。二是就在原地找,理由是石

獸會漸沉漸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沖激,石獸反而會溯流而上。

14、許多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僅僅根

據(jù)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據(jù)常情作出主觀的判斷。

(2020新疆阿克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反為女殺彘(zhi)。”妻適市來,

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痹釉唬骸皨雰悍桥c戲也。嬰兒非有智也,

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p>

遂烹彘。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彘:豬。

12.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B.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C.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D.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13.請用自己的話說說曾子之妻教育孩子的錯誤表現(xiàn)為(不少于6個字),

曾子教育孩子的態(tài)度用一個四字成語概括是。(3分)

【參考答案】

12.(3分)A

13.(3分)示例:不講信用,不守誠信。圍繞不誠信作答即可)(2分)“言而有信”

(或“以身作則”“一諾千金”“言傳身教”“言行一致”“言行若一”)(1分)

【參考譯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他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他的母親對他說:“你先回家待

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凄子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妻了就勸止說:

“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痹诱f:“可不能跟他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

力,要向父母親學習,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教導?,F(xiàn)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母

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實現(xiàn)教育的方法?!庇谑窃泳蜌⒇i煮

肉給孩子吃。

(2019新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

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芳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至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

兵刃,轂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耳至!”軍門都尉日:''將軍

令日'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

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

驅(qū)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

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鬟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

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月余,三軍皆罷。乃拜亞夫為

中尉。

9.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上自芳軍()

(2)天子4至()

(3)零者()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1)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

(2)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

11.對此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主要記敘漢文帝細柳營勞軍的故事,重點勾畫出周亞夫''真將軍”的形象。

B.細柳營常備不懈、嚴陣以待,文帝處處被要求遵循軍令,足見軍紀嚴明,令行禁止。

C.寫皇帝和群臣從細柳營軍門出來后的反應,從正面表現(xiàn)了周亞夫善于治軍的特點。

D.本文情節(jié)回環(huán)曲折,起伏跌宕,人物性格鮮明,充分展示了周亞夫的才華與個性。

【參考答案】

9.(3分)(1)慰問或犒勞。(2)將要。(3)先前。

19(4分)(1)任命河內(nèi)郡的郡守周亞夫為將軍,駐軍在細柳。(2分)

(2)不久來到了細柳軍營,軍中官兵都穿戴盛甲。(2分)

11.(3分)C

(2019新疆)

魏文候與虞人期獵。明日。會天疾風。左右止文候,不聽,曰:“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

信吾不為也。”遂自驅(qū)車往。一一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13.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分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B.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C.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D.不可以/風疾之故/而失信吾不為也。

14.選文中魏文候是個的人。(2分)

【參考答案】

13.B

14.守信或誠實等。

【參考譯文】

魏文侯和掌管山澤的官員約定去打獵。第二天,正巧碰到刮大風,魏文侯身邊的人勸他

不要去,魏文侯不聽,說:“不能因為刮大風的緣故而失掉信用,這樣的事我不做。”于是

自己趕著車前去。

(2018新疆)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

分人。”對曰:“小惠未褊,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1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乃人見()⑵個哥本循,民弗從也()

(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4)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⑴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

⑵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參考答案】

11.⑴于是、就⑵通“遍”遍及、普遍⑶虛報⑷賜福、保佑

12.⑴魯莊公要迎戰(zhàn),曹劌請求接見。

⑵居高位,享厚祿的人謀劃這件事,你乂何必參與呢?

(2018新疆)

唐雎不辱使命

《戰(zhàn)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臼“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

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

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日“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

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日:“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日:“臣未嘗聞也”

秦王日: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

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

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裱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

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縮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棘魏滅亡而安陵以

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p>

9、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3分)A

A、自然,受地于先王,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B、士秦滅韓亡魏馬無故亡而入胡

C、七王嘗向布衣之怒乎聞寡人之耳者

D、徒以有先生也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10、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11、唐雎為什么要說到專諸、聶政、要離三人行刺的故事?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9、A

10.(6分)

(1)現(xiàn)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

(3分)

(2)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3分)

11.(4分)

①反擊秦王:面對恐嚇,唐雎毫不示弱,以“士之怒”來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

②表達決心:唐雎表示要效法這三位有才能有膽識的人,不惜拼命與秦王斗爭到底。

(2018新疆烏魯木齊)

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日:“點之即飛去?!比艘詾檎Q,因點其

-O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14.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句讀,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B.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C.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D.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不點睛者/皆在。

【答案】A

【解析】“須臾”時間狀語,可停頓,也可不停頓;“雷電穿破了墻壁”是一層意思,

必須停頓;“一條龍駕著云飛上了天”是第二層意思,必須停頓;“其他沒有畫上眼睛的龍

都還在墻壁上”是第三層意思。

古書一般沒有句讀,所以古人很重視句讀的訓練?!抖Y記?學記》[1]有“一年視離

經(jīng)辨志”的說法。鄭玄注:“離經(jīng),斷句絕也?!币簿褪墙o古書斷句??梢姅嗑涫枪糯鷨⒚?/p>

教育的第一步,也被看作是讀書人的一項基本功。韓愈在《師說》中說:“彼童子之師,授

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白阋姽湃烁叨戎匾暪艜木渥x。可分四步進行:一、通讀全文,弄

懂大意:首先要正確判斷所要斷句的文體。如果是有故事情節(jié)的傳記文,就必須掌握它的大

致情節(jié)、中心事件和人物間的關系;如果是議論說理文,就要明確這篇文章的論述中心,再

根據(jù)中心進一步明確前后的邏輯關系??傊?,斷句前,必須把所給文段通讀幾遍,盡可能把

握篇章大意。二、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在熟讀文段、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先斷有把握的部

分,后斷吃不準的部分。像本段容易斷開的有“香爐峰”、“遺愛寺”、“又甲廬山”、

“元和十一年秋”等。較難斷開的有“甲天下山山北峰日"、“其境勝絕”、“若遠行客過

故鄉(xiāng)”等。對于容易斷句的部分,可以直接加上斜線或標點;對于暫時難以確定的可以先放

一放,留待最后推敲斟酌。三:借助“特征”,巧妙斷句:“特征”即特殊詞語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日”“云”之類的動詞,一類是虛詞。尤其要注意虛詞,因為虛詞使用頻率高,語

法功能強,借助虛詞,能幫助我們準確斷句。像上述文段中“而”表承接,使“見”和“愛”

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前后都不能斷開;“之”為代詞,通常作賓語,這里指代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

的風景,后面應當斷;“因”為連詞,意思是“于是”,前面應當斷。四:注意句式,輔助

斷句:古人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或排比,或?qū)ε?,或?qū)ΨQ。這種形式有時候可以幫助我

們準確斷句,如上述文段中的“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可以根據(jù)對稱的句式結構

斷成“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語句的前后呼應也可以幫助斷句,例如“甲天下

山”和“又甲廬山”,斷開了一處就能知道另一處。另外還可以借助語法來輔助我們斷句.

如上述較難斷開的“其境勝絕”句,“勝絕”是謂語,?般不帶賓語,據(jù)此可斷為“其境勝

絕/又甲廬山";“若遠行客過故鄉(xiāng)”句,“過”是謂語,“故鄉(xiāng)”是其賓語,“遠行客”

是其主語(不可能是“白樂天”),所以整句“若遠行客過故鄉(xiāng)”只能是“白樂天戀戀不能

去”的狀語,此句中間不能斷開。

【考點定位】正確斷句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C。

15.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2分)

【答案】畫龍點睛

【解析】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

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zhì),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有力。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

成語典故:出自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

不點睛.每日:”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乘云上天.未

點睛者皆在。

【參考譯文】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只龍在在墻壁上每次都說畫上眼睛的話龍就

會飛走人們都不相信他張僧繇為其中一只龍畫上了眼睛過了一會突然雷電交加穿破了

墻壁一只龍駕著云飛上了天而其他沒有畫上眼睛的龍都還在墻壁上。

(2017新疆)

魚我所欲也

《孟子》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

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

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

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繳爾而與之蹴:

(2)歷識窮乏者得我與所:

(3)多為身死而不受鄉(xiāng):

(4)是亦不可以己乎已:

【答案】(1)蹴:用腳踢。(2)所:指示代詞,指代認識的對象?;蚺c“者”構成所

字結構,指代一的人。(3)鄉(xiāng):通“向”,從前。(4)已:停止。

【解析】此題考查的不僅較為全面:一詞多義、固定短語、通假字等,而且還有“所”

和“者”這樣長期困惑語文愛好者的疑難?!八焙汀罢摺痹?jīng)是語文前輩朱德熙、馬漢麟、

朱聲琦等反復研究的疑難文言詞語,至今好像也無定論,不知新疆為什么出這樣的題。(1)

蹴:基本意思是踢:蹴鞠(踢球)。踏:蹴踏。一蹴而就。(3)鄉(xiāng):通“向”,從前。(4)

B:1.止,罷了:學不可以?。死而后?。\n2.表示過去:?經(jīng)。事?至此。?往。業(yè)?。

\n3.后來,過了一些時間,不多時:?忽不見。\n4.太,過:不為?甚。\n5.古同“以”。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4分)

(1)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碗飯,一碗湯,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會餓死。

(2)(可是有的人)見了優(yōu)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優(yōu)厚的俸祿對我

有什么好處呢?

【解析林: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句子翻譯也是文言文閱讀的一個??碱}

型,翻譯句子時.,要注意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句,把關鍵詞句翻譯準確,另外,還要注意對特

殊句式的翻譯,盡量做到通順、流暢,表意清晰。(1)句中“弗”,不;(2)句中“則”,

卻;“萬鐘”,優(yōu)厚的俸祿;“何加”:有什么益處。何介詞結構,后置.

【考點定位】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及

(2017新疆)

河中石獸

紀的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緲卜余歲,僧募金重修,求石獸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shù)小舟,曳鐵耙,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

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軍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

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

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

1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B

A.緲卜余歲,僧募金重修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校頌水軍

B.豈能為暴漲攜之去山巒力晴雪所洗

C.沿河求之,不亦顛于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

D.漸激漸深,至石之半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11.請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棹數(shù)小舟,曳鐵耙,尋十余里,無跡。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尋找河中石獸時,老河兵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從中你明白了一個怎樣的道理?(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6分)

(1)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耙,(向下游》找了十多里,沒有(找到它們的)蹤跡。

(2分)

(2)照這樣再次沖刷,石頭又會再次(向前)翻轉(zhuǎn),不停地翻轉(zhuǎn),于是(石頭)反而

逆流而上了。(4分)

12.(4分)

說明做任何事情不可主觀臆斷,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聯(lián)系實際做出正確判斷。

(2017新疆烏魯木齊)

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垠,為嶼,為峨,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

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

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冽

(2)卷石底以出卷

(3)崔氏二小生小生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心樂之當余本從師也

B全石以溝底不足為外人道也,

C以其境過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記之也去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刪去,說說你的理由(3分)

【參考答案】

12.(3分)⑴(清〉涼⑵彎曲3)年輕人13.(2分)C14.(4分)(1)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樹枝和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2分)

(2)(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

時隱時現(xiàn)。(2分)

15.(3分)不能刪去(1分),因為與“隔篁竹”中“隔”相對應;為J'親眼看看清脆

悅耳水聲產(chǎn)生的原因,不惜伐竹開辟出道路,傳達了作者喜悅之情,同時也揭示了作身在貶

官后為了排解內(nèi)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探山玩水。(答出兩點即可得2分)

(2016新疆)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

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

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

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

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云歸而巖穴喉暝:

(2)野不發(fā)而幽香芳:

(3)雜然而前際者陳: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欲信大義于天下

B、加年又最高加其主不能守

C、名之者誰夫?qū)VT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多文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歐陽修盡管被貶滁州,仍然有所作為,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從中得到的

啟示(3分)

【參考答案】

12.⑴昏暗(2)香花(3)擺開

13.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難度較小。A.都是介詞,“在”的

意思;B.而且/可是;C.代詞,它/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用/因為。

14.(1)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亭子,是醉翁亭。

(2)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賞)山水的景色。

15.略。(能圍繞“在逆境中仍保持曠達的胸襟,不計較個人得失,積極樂觀”談感受

即可)

(2015新疆)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

分人?!睂θ眨骸靶』菸瘁鼙猓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

敗績。公將馳之。劌日:“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1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D)

A.茶鄉(xiāng)人曰不真不知馬也

B.又何聞焉又聞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C.犧牲玉帛,弗敢力.口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D.公問其故馬無故亡而入胡

11.請將文言文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⑵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12.請聯(lián)系上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曹劌這個物有哪些特點。(4分)

【參考答案】

11.⑴衣食這類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⑵(這是)盡了職分的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找仗。(如果)作戰(zhàn),就請允許我跟

隨著去。

12.①有責任心、愛國;②洞察時政,深謀遠略;③善于觀察,把握戰(zhàn)機;④沉穩(wěn)冷靜,

機敏果斷。

(2015新疆烏魯木齊)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

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

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己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0.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面山而居屋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B.雜然相許高可二黍部

C.且看置土石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帝感其誠臣嫩口不如徐公美

11.請將第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

12.愚公之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各持怎樣的態(tài)度?請聯(lián)系上文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C

11.(6分)

(1)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兩莊山)怎么樣呢?(3

分)

(2)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3分)

12.(4分)

愚公之妻并沒有反對移山,且是從關心的角度對愚公移山的能力和移山中處置土石的問

題提出疑問,智叟則是對移山持反對態(tài)度,斥責愚公不聰明,譏笑他不自量力。

(2014新疆烏魯木齊)

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

“肉食者可,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

分人。”對曰:“小惠未循,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

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

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8.請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郵,未能遠謀

(2)小惠未彳對,民弗從也

(3)犧性玉帛,弗敢加也

(4)吾視其轍亂,望其旗摩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公將馳之輟耕之壟上

c.登軾加望之,w城居者未之知也

D.望蘇旗靡耳真無馬邪

10.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11.本文詳略得當,詳寫了,略寫了?這樣安排有何作用?(3分)

12.魯國在長勺之戰(zhàn)中,能以弱勝強的關鍵因素是什么?請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談談你的看

法。(3分)

【參考答案】

8.(4分)

(1)鄙陋,這里指目光短淺(1分)

(2)通“遍”,遍及,普遍(1分)

(3)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1分)(4)倒下(1分)

9.(2分)A

10.(4分)

(1)(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實情處理。(關鍵詞

“獄”“雖”“察”“情”翻譯正確得1分,句意正確得1分)

(2)(2分)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

了,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沒有了。(關鍵詞“鼓”“再”翻譯正確得1分句意正確得1分)

11.(3分)詳寫曹劌在前、戰(zhàn)中、戰(zhàn)后的表現(xiàn)(或曹劌關于戰(zhàn)爭的論述)。(1分)

略寫雙方的交戰(zhàn)過程。(1分)重點表現(xiàn)曹劌的“遠謀”,突出文章的中心。(1分)

12.(3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戰(zhàn)爭取勝的關鍵(1分)在現(xiàn)實社會中,政府官員要為

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社會才能健康和諧發(fā)展,最后中國才會夢想

成真。(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13新疆)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

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ill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

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低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

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

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

能同其樂,醒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