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左傳》 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匯編(Word版含答案解析譯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1.gif)
![202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左傳》 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匯編(Word版含答案解析譯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2.gif)
![202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左傳》 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匯編(Word版含答案解析譯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3.gif)
![202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左傳》 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匯編(Word版含答案解析譯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4.gif)
![202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左傳》 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匯編(Word版含答案解析譯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6e531e88366008ed724e162d56725214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3年高考語文專題復習:《左傳》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匯編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晉原軫日:“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
天不祥。必伐秦師?!睓柚δ浚骸拔磮笄厥┒テ鋷?,其為死君乎?”先軫目:“秦不哀吾
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
君乎!”遂發(fā)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經(jīng),梁弘御戎,萊駒為右。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毅,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shù)、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于
是始墨。
文嬴請三師,口:“彼實構(gòu)專二苕黎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過商使歸就教于秦以運寡
君之志若何?”公許之。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
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不顧而唾。公使陽處父追
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駿,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日:“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
使歸就教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
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辈惶婷厦?,日:
“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著掩大德?!?/p>
晉、陳、鄭伐許,討其貳于楚也。楚令尹子上侵陳、蔡。陳、蔡成,遂伐鄭,將納公子
瑕。門于桔秩之門。瑕覆于周氏之汪,外仆髡屯禽之以獻。文夫人致而葬之郊城之下。
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與晉師夾泯而軍。陽子患之,使謂子上目:“吾聞之,文
不犯順,武不違敵。子若欲戰(zhàn),則吾退舍,子濟而陳,遲速唯命,不然紓我。老師費財,亦
無益也。”乃駕以待。子上欲涉,大孫伯日:“不可。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敗何及,
不如紓之。”乃退舍。陽子宣言日:“楚師遁矣。"遂歸。楚師亦歸。大子商臣譜子上曰:
“受晉賂而辟之,楚之恥也,罪莫大焉?!蓖鯕⒆由稀?/p>
(節(jié)選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B.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C.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D.彼實構(gòu)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衰經(jīng),古人喪服胸前的麻布叫衰,圍在頭上或纏在腰間的麻繩為經(jīng),衰經(jīng)合在一起可統(tǒng)
指為喪服。
B.骰,骰山,在今西安、洛陽之間的黃河流域,戰(zhàn)國時期的“山東”就是指般山、華山以東
第1頁共101頁
的地區(qū)。
C.駿,古代駕車的馬若是三匹,中間駕轅的馬叫服,兩旁的馬叫修,也有說法是左邊叫修,
右邊叫固。
D.令尹,古代官名,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所設(shè),主要掌管楚國軍事大權(quán),主持戰(zhàn)爭,相當于其
它國家的“相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軫認為秦君違背蹇叔的話,因貪婪而勞動百姓,并且對一些國家無禮,晉國應(yīng)把握天
機,去攻打秦國軍隊。
B.晉襄公答應(yīng)文羸把抓獲的三個秦國人釋放回國,先軫知道后非常生氣,并馬上去追趕放
走的人,但沒有追上。
C.晉國、陳國、鄭國進攻許國,因為許國偏向于楚國,楚國攻打陳國、蔡國,兩國與楚國
講和,又去進攻鄭國。
D.陽處父入侵蔡國,子上前去救援,和晉軍夾著紙水對峙,兩軍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各自退回,
子上因被人誣告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聞之,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也。
(2)晉人無信,半涉而薄我,悔敗何及,不如紓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初,鄭武公娶于申,日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①,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
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
邑也,虢叔死焉,佗②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日:“都城過百雉③,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
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日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
之所無使滋蔓英,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日:“多行不義,必自斃,
子姑待之?!?/p>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
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惫唬骸盁o庸,將自及?!贝笫逵质召E以為己邑,
至于原延。子封日:“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唯,厚將崩?!?/p>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目:“可矣!”命子封
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人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至斗,大叔出奔共。書日:“鄭
伯克段于鄢?!鼻f公遂置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善冬,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日:“小人有母,
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繁我獨無!''穎考叔日:
第2頁共101頁
“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目:“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
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苯龆x:“大隧之外,其樂
也泄泄!”遂為母子如初。
(節(jié)選自《在住?鄭伯克段于鄢》)
【注】□寤(wil)生:逆生,倒生,即難產(chǎn)??谫ⅲ浩渌???陲簦汗糯菈﹂L三丈高一丈
為一推。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日/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
B.公臼/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
C.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
D.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丑,為干支之一,順序為第38個,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
B.黃泉,在中國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陰間。
C.文中“闕地及泉''的"闕''字與《燭之武退秦師》一文“闕秦以利晉“中"闕'’字用法及含義相
同。
D.《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與《公羊傳》《谷梁
傳》合稱“春秋三傳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武姜因為生莊公時難產(chǎn)受了驚嚇,故不喜歡莊公,只愛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太子,多
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沒有答應(yīng)。
B.大夫祭仲提醒莊公,共叔段京邑的城墻大小超過了法定的制度,有謀反之意,莊公一開
始不相信。
C.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公子呂要莊公趕緊做選擇,希望不要因為有兩個國君而讓民
生二心。
D.共叔段聚集百姓、修整兵甲武器、準備兵馬,去偷襲鄭國,姜夫人打算給他打開城門做
內(nèi)應(yīng)。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2)對日:“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9.莊公發(fā)誓生前絕不再見母親武姜,事后又后悔了,潁考叔是如何幫他的?結(jié)果如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第3頁共101頁
晉侯?之人也,秦穆姬曰:“盡納群公子。'‘晉侯不納群公子,是以稚姬怨之。晉侯許賂
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既而不與。晉饑,秦輸
之粟;秦饑,晉閉之氽,故秦華伐晉。
晉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日:“寇深矣,若之何?“對目:“君實深之,可若何?“公目:
“不孫。”卜有,慶鄭吉,弗使。步揚御戎,家仆徒為右,乘小駟,鄭人也。
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復曰:“師少于我,斗士倍我?!惫唬骸昂喂剩俊睂θ眨?/p>
“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饑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
也。公曰:"一夫不可犯,況國乎。''遂使請戰(zhàn),目:“容△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君
若不還,無所逃命?!扒夭构珜O枝對日:“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
茍列定矣,敢不承命?!笔质?,戰(zhàn)于韓原,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
焉,口;“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
稽首日:“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p>
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太子葷、弘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目:“上天降災(zāi),使我兩君
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p>
乃舍諸靈臺。
公曰:“獲普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且晉人戚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
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公子縈目:“不
如殺之。''子桑日:“歸之而質(zhì)其太子,必得大成。晉未可滅。'‘乃許晉平。
節(jié)選自《左傳》
注:晉候,即晉惠公。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無州的一項是()
A.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既而
不與
B.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既而
不與
C.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既而
不與
D.晉侯許/賂中大大/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既而
不與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氐碰的一項是()
A.壬戌,古人把天干與地支搭配進行紀年、紀月和紀日,文中是紀日,“壬戌之秋”是紀年。
B.右,即“車右”,古代戰(zhàn)車上指揮者在左側(cè),在右邊的是負責警衛(wèi)并防止車身側(cè)翻的力士。
C.伯,古代爵位分五等,“伯”是其中一等,位次在“侯”之前,故文中秦伯比晉侯爵位高。
第4頁共101頁
D.寡人,指“在道德方面不足的人”,是古代王侯的謙稱,這類謙稱還有“不谷”“孤”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生砸的一項是()
A.晉侯為人不仁,內(nèi)外失信。晉侯回國后對秦穆姬的要求不予理睬,給大臣及秦國的許諾
不予兌現(xiàn),失信于人。
B.穆姬以死相逼,力促釋晉。晉侯被俘后,秦穆姬以死相逼,最終促使秦穆公做出了釋放
晉侯讓其回國的決定。
C.秦伯足智多謀,慮事周全。伐晉理由恰當,鼓舞人心;安撫晉國大夫,穩(wěn)定人心;釋放
晉國國君,籠絡(luò)人心。
D.秦晉多次交戰(zhàn),晉敗必然。秦軍人數(shù)雖少,但士兵斗志昂揚;而晉軍卻因種種原因,士
氣低落,失敗是必然的。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饑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
(2)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
14.秦國攻打晉國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說明。
閱讀材料,完成文后小題。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目:“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日:“臣之
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
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部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晉,何冬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惟君圖之?!扒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日:“不可。學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
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耙嗳ブ?。
15.下列對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朝落而夕設(shè)版焉濟:渡河
B.夫晉,何國之有厭:滿足
C.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擴張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薄弱
第5頁共101頁
16.下列句子中,劃線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其無禮于晉焉用亡鄭以陪鄰
B.鄭既知亡矣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C.旦貳于楚也旦君嘗為晉君賜矣
D.無能為也已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17.對選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夜繾而出”點出鄭國局勢之嚴峻:秦、晉兵臨城下,圍困鄭國,只能“夜繾
B.燭之武說辭巧妙之處在于處處為秦國著想,處處替秦國說話,使秦君易于人耳.
C.燭之武從地理位置、歷史事實等角度闡述了抗擊晉國的主張,有很強的說服力。
D.面對突變的形勢,晉文公毅然決定撤軍回師,表現(xiàn)出清醒的理智和果決的判斷。
1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三十年春王正月,晉人、秦人圍鄭。三十年春,晉入侵鄭,以觀其可攻與否。
九月甲午,晉售、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沱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目:“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日:“臣之
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于,是騫勺之
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半。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畋焉,君之
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罩。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
不佚口;以舌I易整,不武o吾其還也0”亦去之0
初,鄭公子蘭出奔晉,從于晉侯伐鄭,請無與圍鄭。許之,使待命于東。鄭石甲父、侯
宣多逆以為大子,以求成于晉,晉人許之。
《存住?僖公三十年》(節(jié)選)
19.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第6頁共101頁
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軍:軍隊
B.勺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出門所帶的包裹
C.朝濟而夕設(shè)口焉版:筑土墻用的夾板
D.秦伯說,與鄭人題盟:盟誓
20.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比他高一等的是“公”,低一等的是“伯”,因此,晉
侯爵位應(yīng)高于秦伯。
B.“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古代帝王的謙稱,類似的謙稱還有“孤”“陛下春秋戰(zhàn)國時期,
被分封的諸侯王不可自稱“寡人
C.“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也可用于稱老師或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如孔子?!皥?zhí)事”
指辦事的官吏,也用作對對方的敬稱。
D.先秦散文分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兩大部分,《左傳》屬歷史散文,《左傳》又名《春秋左
氏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與《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釋《春秋》
而作,所以它們被稱為“春秋三傳
2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晉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在這種形勢下,燭之武不顧個人安?!耙估`而出”,求
見秦伯,表現(xiàn)了他深明大義、以國事為重的愛國精神。
B.燭之武具有高超的辯論技藝,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談,既不刺激對方,又不
失本國尊嚴,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層層深入,逐步滲透,最終使秦伯心悅誠服。
C.秦、晉曾是友好鄰邦,秦對晉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恩惠,晉對秦卻嚴加防范。燭之武對
這種微妙的關(guān)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這是他得以智退秦師的原因。
D.燭之武的勸說,使秦伯撤走了圍鄭的軍隊,還派部隊幫助鄭國防守,秦晉聯(lián)盟頃刻瓦解,
晉國不得已而退兵。燭之武既退秦師,又退晉師,可謂一石二鳥。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
(3)鄭石甲父、侯宣多逆以為大子,以求成于晉,晉人許之。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日:“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日:“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
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口:“忠之屬也。
第7頁共101頁
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
敗績。公將馳之。劌目:“木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目:“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jié)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乙】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日:“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
何以也?”左右對目:“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日,何為者也?對日,齊人
也。王曰,何坐?曰,坐盜?!?/p>
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日:“縛者曷為者也?"對日:“齊
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日:“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
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
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①"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②也,寡人反取?、?/p>
兩售?!?/p>
(選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
【注釋】□得無…耶:難道…嗎??谖酰和版摇保_玩笑。□?。何耆琛?/p>
23.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弗敢加也力口:虛夸,夸大B.小信未孚孚:使信服
C.忠之扈也屬:屬于D.齊人也,坐盜。坐:因……獲罪
2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肉食者謀之齊之習辭者也B.可以一戰(zhàn)吾欲辱之,何以也
C.戰(zhàn)于長勺今民生長于齊不盜D.登軾加望之出淤泥池不染
25.下列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緊扣題目中的“論戰(zhàn)”二字,詳寫了戰(zhàn)前準備和戰(zhàn)后論戰(zhàn),略寫了戰(zhàn)爭過程,詳略得
當,突出了曹劌的軍事才能與政治謀略。
B.乙文晏子巧妙運用類比說理,用橘生淮南為橘淮北為枳來類比齊人在齊為良民在楚為盜,
有力地反擊了楚王的侮辱,使說理深入淺出,生動形象。
C.甲文中的曹劌在魯國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用卓越的軍事才能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化解了
魯國的危機:乙文中晏子在出使楚國時,面對楚王的侮辱,用敏捷的思維和出眾的口才維護
了齊國的尊嚴。
D.甲乙兩文都主要采用對話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人物語言極具個性,充分展現(xiàn)了曹劌和
第8頁共101頁
晏子作為國之重臣的精神風貌。
26.翻譯下列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晉公子重耳之及于難也,晉人伐諸蒲城,蒲城人欲戰(zhàn),重耳不可,日:“保君父之命而
享其生祿,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從者狐偃、趙衰、顛
頡、魏武子、司空李子。處狄十二年而行。過衛(wèi),衛(wèi)文公不禮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
野人與之塊。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日:“天賜也。''串■首,受而載之。及齊,齊桓公妻之,
有馬二十個。公子安之。從者以為不可,將行,謀于桑下。蠶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殺
之,而謂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聞之者,吾殺之矣。''公子曰:“無之。“姜日:“行也!
懷與安,實敗名!“公子不可。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及曹,曹共公聞
其驕脅,欲觀其裸。浴,薄而觀之。僖負羈之妻日:“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
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得志于諸侯,而誅無禮,曹其首也。子盍蚤自式,焉?'’乃
饋盤饗,置璧焉。公子受余反璧。及楚,楚子饗之,曰:“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鐫?”
對日:“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地生焉。其波及晉國者,君之余也。其何以
報君?”曰:"雖然,何以報我?”對日:“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
辟君三舍。若不獲命,其左執(zhí)鞭弭,右屬橐鞋卬,以與君周旋?!白佑裾垰⒅?。楚子曰:“晉
公子廣而儉,文而有禮。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晉侯無親,外內(nèi)惡之。吾聞姬姓唐叔之
后,其后衰者也。其將由晉公子乎?天將興之,誰能廢之?違天必有大咎。''乃送諸秦。
(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橐鞭:收臧弓矢的器具。
2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
B.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
C.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
D.吾觀晉公子/之從者皆足以相國/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國/反其國/必得志于諸侯/
2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稽首,古代一種跪拜禮。行拜禮時,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頭至地,為古人最恭敬的禮
-++-
B.乘,古代一車六馬為一乘、春秋時,常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來表示一個國家的軍事
實力。
C.不轂,先秦時期諸侯國君主對自己的謙稱。古代君主對自己的謙稱還有“孤"“寡人''等。
第9頁共101頁
D.三舍,行軍三十里為一舍,三舍為九十里。后人常用成語"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避
免沖突。
2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耳在蒲城時,面對晉國軍隊的討伐,不愿與君父為敵,沒有迎戰(zhàn),選擇逃跑。
B.重耳到了齊國之后,耽于安樂的生活,后被姜氏和子犯灌醉,被迫繼續(xù)流亡。
C.在楚國、面對楚王“何以報我”的提問,重耳承諾將來若兩軍交戰(zhàn),會先禮后兵。
D.重耳常年流亡,各國均對他禮遇有加,比如齊桓公贈馬給他,還給他娶妻。
30.把文中畫線句和課內(nèi)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波及晉國者,君之余也。其何以報君?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選自課內(nèi)《鴻門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
甲
晉侯、秦華圍鄭,以其無名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沱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目:“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日:“臣之
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騫勺之
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煬?爭。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晉,何慶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節(jié)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離。秦、晉連兵而伐鄭,鄭將亡矣。燭之武出說秦穆
公,立談之間存鄭于將亡,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燭之武一言使秦
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說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jié)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
亦何有于鄭乎?他日,利有大于燭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從之矣!
(節(jié)選自呂祖謙《東萊〈左傳〉博議》)
3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jié)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
于鄭乎
B.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jié)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
第10頁共101頁
于鄭乎
C.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jié)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
于鄭乎
D.秦穆之于晉/相與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結(jié)之厚也/一怵于燭之武之利/棄晉如涕唾/亦何有
于鄭乎
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伯,春秋時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歐洲仍有這樣的稱謂。
B.禮,指禮節(jié)、儀式等道德規(guī)范,先秦有《周禮》《儀禮》《禮記》等流傳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稱,后來成了他們的謙稱。
D.執(zhí)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辦事的官吏,后來也用于表示對對方的敬稱。
3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顧全大局。面對鄭國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個人恩怨,毅然擔負起出使
秦國的重任。
B.燭之武反客為主。他對秦穆公說,滅亡鄭國是讓秦賠上自己的鄰國來增加晉國的勢力并
削弱自己。
C.燭之武富于謀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許諾,愿為秦國提供好處;一面利用秦、晉矛盾,施
行離間之計。
D.燭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國家危亡之時出使,不卑不亢,從容辭令,說服秦國退兵護鄭,
不失本國尊嚴。
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不惟退秦師,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35.請結(jié)合乙文中的觀點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晉俵、秦伸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目:“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辭日:“臣之
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浚骸拔岵荒茉缬米?,今急而求子,是拳勺之
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煬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
第11頁共101頁
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
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燭之武退秦師》,選自《有倬■?僖公三十年》)
乙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蹦鹿L
諸蹇叔。蹇叔日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
門之外。蹇叔哭之日:“孟于!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人也!”公使謂之日:“爾何知?中
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口:“晉人御師必於蠟,靖有二陵焉:其
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妝爾骨焉!”秦師遂東。
(選自《左傳?秦晉般之戰(zhàn)》)
3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蹇叔日/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B.蹇叔日/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C.蹇叔日/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D.蹇叔日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3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侯、伯,均是爵位,其封地均稱國,在封國內(nèi)行使統(tǒng)治權(quán)。春秋時期有公、侯、伯、子、
男五等爵位。
B.寡人,即為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對自己的謙
稱。
C.《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敘事完備的紀傳體史書,和《公羊傳》《毅梁傳》合稱“春秋
三傳
D.“孟子”的“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單獨使用時相當于“您”,與甲文中“吾不能早用子”
的“子”相同。
3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晉侯、秦伯圍攻鄭國的主要原因是晉國想報復鄭國,與秦國并無多大關(guān)系,這就為下文
燭之武說退秦軍埋下伏筆。
B.大兵壓境,國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鄭伯舉薦燭之武,經(jīng)過佚之狐的一番勸說,燭之武
最終答應(yīng)去見秦君。
C.秦穆公得到杞子密報,為野心所驅(qū)使,失去了正確判斷形勢的能力,雖然蹇叔多方勸諫,
第12頁共101頁
他一點也聽不進去,自作主張而出師。
D.蹇叔關(guān)心秦國命運,乙文記敘了秦國老臣蹇叔在大軍出征鄭國之前的一番勸阻哭諫,直
言不諱地指出襲鄭的結(jié)果。
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2)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般?!?/p>
40.燭之武說服秦伯退師的理由有哪些?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國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目:“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氖|。辭日:“臣宅
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坤本。
夜繾而出,見秦伯,日:“麥滑?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
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宅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晉,住?冬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限芍國冬?!?/p>
秦伯詡,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
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p>
初,鄭公子蘭出奔晉,從于晉侯。伐鄭,請無與圍鄭。許之,使待命于東。鄭石甲父、
侯宣多逆以為大子,以求成于晉,晉人許之。
(節(jié)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
4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B.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C.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D.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4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句的內(nèi)容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軍”在“晉軍函陵”句中是名詞活用為動詞,意為駐扎、駐軍,與句子“秦軍氾南'“'沛公軍
霸上”(《史記?項羽本紀/鴻門宴》)中“軍''字的用法、詞義都相同。
B.“公從之”“臣之壯也”“鄰之厚”三句中“之”字的用法都相同。
C.“秦伯說,與鄭人盟?!币痪渲小罢f”字通假“悅”字使用,意為“喜悅,高興”,與“學而時習
第13頁共101頁
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中的“說''字不同。
D.“許之”“何厭之有”“唯君圖之”依次是省略句、賓語前置句、狀語后置句。
43.下列是本文相關(guān)常識的解說,其中畫線部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本文段記述了秦晉聯(lián)合攻打鄭國之前開展的一場外交斗爭(a),在反映了春秋時代各諸侯國
之間斗爭的復雜性的同時贊揚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臨危受命只身說秦以維護國家安全
的愛國主義精神,節(jié)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蹲髠鳌酚址Q《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
和《毅梁傳》《公羊傳》并稱“春秋三傳”(b),是中國古代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作者以
其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認識和高度的文學修養(yǎng),從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對整個春秋
時代各諸侯國所發(fā)生的重要事件(c)乃至一些人物的生活瑣事作了深刻而生動的記述,形
象鮮明,語言優(yōu)美,成為歷代史學散文的典范。所以魯迅先生才給予了一個非常高的評價,
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d)
A.(a)B.(b)C.(c)D.(d)
4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營造“秦晉兩國聯(lián)合圍攻鄭國,戰(zhàn)爭一觸即發(fā)”的緊張氣氛,為下文燭之武臨危
受命做了背景鋪墊。
B.燭之武臨危受命深明大義:原本對君主鄭伯有直接的不滿,但在鄭伯的道歉和分析下,
拋開個人利益,承擔起說秦重任。
C.燭之武的游說陳述是站在秦國的角度看待問題,指出鄭國滅亡是“鄰之厚,君之薄也”,
鄭國存在對秦國是“君亦無所害”,且晉國的背信棄義是“君之所知也”。
D.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不同意并撤離鄭國。他的主張和解釋體現(xiàn)一代霸主的政治遠
見。
4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初,鄭公子蘭出奔晉,從于晉侯。伐鄭,請無與圍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晉侯、秦伯圍鄭,?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目:“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呼必退。”公從之,辭日:“臣之
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多也已?!惫浚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
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痹S之。
夜”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幸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理,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西夕設(shè)版焉,君之
第14頁共101頁
所知也,夫晉,何厭本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
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币嗳ブ?。
(選自左丘明《左傳》)
4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秦軍氾南軍:駐扎
B.師必退師:軍隊
C.夜繾而出繾:繩索
D.鄭既知百矣亡:滅亡
47.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以其無禮于晉以:因為,連詞
B.朝濟顧夕設(shè)版焉而:去P,連詞
C.何厭本有之:他,代詞
D.與鄭人盟與:跟,介詞
48.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今老矣,無能為也已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國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9.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之所以能退秦師,是因為他的真心打動了對方,并得到了對方的同情。
B.燭之武退秦師立足于史實,充分反映了春秋時的各諸侯國之間斗爭的復雜性。
C.秦晉圍鄭是因為鄭國曾“無禮于晉'’及“貳于楚”,說明這事與秦毫無關(guān)系。
D.文章贊揚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受命說服秦伯,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精神。
50.下列對文中畫線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因為別人的力量而又去遮擋他,這是不仁義的。
B.借助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
C.因為別人的力量而又去蒙蔽他,這是不仁義的。
D.借助別人的力量而又去欺騙他,這是不仁義的。
第15頁共101頁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文段一
夜繼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越國以千呼,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彳j■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文段二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曜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
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
其可忽乎!
文段三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勺嘉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
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
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
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
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51.下列對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無琥的一項是()
A.越國以年年鄙遠:輕視遠地
B.勺李之往來行李:外交使者
C.莫不壁怵而道著殷憂:深深憂慮
D.與巔而不助五國也與嬴:親附秦國
52.為下列句子補充省略的內(nèi)容,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亡鄭)煩執(zhí)事
B.(百姓)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
C.且燕趙處秦革滅(齊)殆盡之際
D.(燕)刺客不行,(趙)良將猶在
5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義,理解不思麗的一項是()
第16頁共101頁
A.焉用亡鄭以陪鄰?
燭之武質(zhì)問秦伯消滅鄭國對秦有什么好處,鄭的那些鄰國豈不都會趁機擴張領(lǐng)土?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燭之武提醒秦伯,晉國一旦將鄭國變?yōu)樗鼥|邊的疆界,向西擴張就必然進攻秦國。
C.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魏征勸告太宗要善待百姓,不要讓他們心懷怨恨,因為百姓像水一樣能載舟覆舟。
D.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談及趙國良將李牧因讒言被誅殺,作者為趙國自損良將最終招致滅國而感到惋惜。
54.請將下列文言句子中畫線的部分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夫晉,何厭之有?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閱讀下面(甲)(乙)兩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夜繾而出。見秦冬,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爭。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簿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
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
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選自《左傳》)
(乙)
晉官公重耳,晉獻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賢士五人:目趙衰;狐偃咎犯,文
公舅也;賈佗;先軫;魏武子。自獻公為太子時,重耳固已成人矣。獻公二十二年,獻公使
宦者履龔趣殺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斬其衣祛。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國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繆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國
旦伐況其古攵妻乎且受以結(jié)秦親近求人于乃枸少禮忘大衛(wèi)?建遂受??姽髿g,與重耳飲??姽?/p>
日:“知子欲急反國矣?!壁w衰與重耳下,再拜日:“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時雨。”
晉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晉國大夫聞重耳在秦,陰來勸重耳、趙衰等反國。于是秦繆
公乃發(fā)兵與重耳歸晉。晉聞秦兵來,亦發(fā)兵拒之,然皆陰知公子重耳人也。
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從君周旋天下,過亦多矣。臣猶知之,況于君乎?請從此
去矣。重耳目:“若反國,所不與子犯共者,河伯視之!”乃投璧河中,以與子犯盟。壬寅,
第17頁共101頁
重耳入于晉師。再于,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宮,即位為晉君,是為文公。
晉文公七年,晉文公、秦繆公共圍鄭,以其無禮于文公亡過時。晉日:“必得鄭君而甘
心焉。”鄭恐,乃間令使謂泰繆公曰:“亡鄭厚晉,于晉得矣,而秦未為利。君何不解鄭,得
為東道交?’‘秦伯說,罷兵。晉亦罷兵。
(選自《史記?晉世家》,有刪改)
55.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司空季子曰/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jié)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遂受
B.司空季子曰/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jié)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遂受
C.司空季子日/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jié)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遂受
D.司空季子曰/其國且伐/況其故妻乎/且受以結(jié)秦親而求入子/乃拘小禮/忘大丑乎/遂受
5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伯,指的是爵位,周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天子以下,公爵最大。
B.執(zhí)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辦事的官員,可譯為“您”,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C.文公,謚號,是古代帝王、諸侯、大夫等死后,按其生平行為給予的一種褒揚稱號。
D.丙午,古代紀時法。以干支紀時,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組合,循環(huán)紀時。
57.下列對兩個文段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他年少時就喜歡結(jié)交士人,十七歲時就擁有趙衰等五位德才兼?zhèn)?/p>
的好朋友。
B.重耳被晉獻公所派宦者履鞋一路追殺,被砍掉了袖子,他最終逃脫,去了母親的國家一
狄國。
C.咎犯認為自己在重耳流亡時有很多過錯,擔心重耳回國后報復自己,便請求離開,重耳
對河盟誓,以此打消其疑慮。
D.重耳在流亡中主動請求聯(lián)姻,結(jié)秦晉之好;后秦晉兩國攻鄭,秦繆公被鄭說服,放棄攻
鄭,與鄭結(jié)盟,秦晉聯(lián)盟瓦解。
5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2)鄭恐,乃間令使謂秦繆公曰:“亡鄭厚晉,于晉得矣,而秦未為利?!?/p>
59.這兩段文字都敘述了秦晉放棄攻打鄭國的過程,試簡要概括《左傳》和《史記》對此在
敘事特點方面的不同之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夜縫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辦事處知識產(chǎn)權(quán)專利實施許可與授權(quán)合同
- 家裝項目監(jiān)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清潔與員工健康關(guān)懷合同
- 農(nóng)產(chǎn)品銷售居間合同委托書
- 有保證人借款合同
- 全新借錢的合同
- 制造業(yè)自動化技術(shù)指南
- 醫(yī)院技術(shù)合作協(xié)議
- 工程建設(shè)項目招標代理協(xié)議書
- 商標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
- C++反匯編與逆向分析技術(shù)揭秘(第2版)
- 實驗動物飼養(yǎng)人員崗位競聘演講范文匯報報告范文
- 商業(yè)地產(chǎn)市場競品樓盤市場調(diào)研表格
- GB/T 709-2019熱軋鋼板和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 GB/T 14177-2003林業(yè)機械便攜式割灌機和割草機試驗方法
- FZ/T 54007-2019錦綸6彈力絲
- DB11-T 291-2022日光溫室建造規(guī)范
- 外貿(mào)業(yè)務(wù)員面試試卷
- 紀檢知識答題測試題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級人文地理下冊知識點整理(2021版)
- 道教系統(tǒng)諸神仙位寶誥全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