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日本俳句與和歌欣賞》_第1頁
打印 《日本俳句與和歌欣賞》_第2頁
打印 《日本俳句與和歌欣賞》_第3頁
打印 《日本俳句與和歌欣賞》_第4頁
打印 《日本俳句與和歌欣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打印《日本俳句與和歌欣賞》和歌(わかwaka)是日本的一種詩歌體。

這種日本詩是對漢詩而言的。日本最初的詩使用漢字寫成的,有的用漢字的意,有的的用漢字的音。在此基礎上產生了具有日本特點的詩。因為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寫了詩要吟唱,所以便稱其為和歌。

和歌包括長歌、短歌、片歌、連歌等。隨著時間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來愈多,現已占絕對多數。為此現在人們雖仍稱和歌,但主要指短歌。歌人也是主要指作短歌的人。

短歌有五句三十一個音節(jié),是一種日本傳統(tǒng)定型詩,格式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順序。它始于六七世紀,根據日本最早的詩集《萬葉集》記載,第一首和歌作于公元757年。和歌是受中國五言絕句、七言律詩的影響,因此出現短歌五七五七七的形式,即使是長歌,最后也是以五七五七七結尾。日本除短歌外尚有更短的俳句,它也是定型詩五七五的格式,只有十七個字。

除短歌、俳句外,日本也有一種非定型自由體詩歌,被稱為現代詩。定型詩的缺陷是不容易充分表現一個人的復雜心理。所以出現部分歌人打破定型詩而從事現代詩的創(chuàng)作。由于定型詩的這一缺陷,世界各國都出現定型詩趨于消亡的傾向。與世界性傾向相比,日本算是不易打破陳規(guī)舊俗的國家。如俳句,現今有一千多萬人從事俳句創(chuàng)作,俳句有字數少,來的快的特點,靈機一動,霎時間就能寫出來。

日本人很喜歡做詩,僅和歌愛好者就有一百多萬。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是業(yè)余愛好者,除軍人外,工農商學、家庭婦女等各界人士都有。專業(yè)歌人只不過二十幾人。和歌是一種富貴型文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逐日增多,人們需要豐富的腦體操。估計從事和歌創(chuàng)作的人還會增加。

和歌作為日本文學的一種獨特形式在歷史上留下了異常清麗的風景。它以和音為基礎,多用枕詞、序詞[1],聲調莊重、流麗。有短歌(5·7·5·7·7)、長歌(5·7·5·7,……7·7)、旋頭歌(5·7·5·5·7·5)等多種形式,體現了日本復雜的精神文化。

長久以來,包括筆者在內很多人對和歌有一種錯誤認識:以為它只是公卿貴族們自命清高、逃避現實的產物,是只知嘲風弄月的靡靡之音。但事實上,文學體裁本身并無過錯,區(qū)別只在如何應用。而且隨著對它的深入了解,你會發(fā)現其中不乏至情至性之作,有些更是天籟之音,幾可與唐詩宋詞媲美!

一和歌的起源--記紀神話

和歌的起源非常久遠,一般認為是伴隨著"記紀神話"--即《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傳誦而產生,具有口口相傳的民謠特色,如語句反復、慣用俗語等。內容也多為傳說和頌祝,有明顯的宗教色彩,幾乎可說是一種咒術或者"言靈信仰"[2]。直到629年舒明天皇即位后,即所謂"萬葉世紀",和歌才逐漸與傳說、歌謠、咒頌分離,確立了抒情詩的風格。歌體也由句數音數不定的"記紀歌謠體"發(fā)展為富于韻律美的定型句式。但咒歌的影響一直延續(xù)到其后很久。比如下面這首:

天皇圣躬不豫之時,太后奉御歌一首,放眼仰高天,寬曠無邊;君壽久長,長如天下原。

這是天智天皇患病時太后所作的一首祈求生命力的咒歌,仰望長空,祈祝圣壽長久。其虔誠之心不僅見于簡潔寓情的言辭,也表現在莊重優(yōu)美的聲調上。完全繼承了傳統(tǒng)的神話思想,即天孫自高天原下界為天皇,其后代大君依然圣壽豐足長久如天。此期作品傳世不多,且年代記載多不可信,不列代表歌人。

三山柿之門--真正的黃金時代萬葉后期,

和歌明顯的受到漢詩漢文的影響,精神性藝術性發(fā)生了質的飛躍!山柿之門一詞即源自《萬葉集》的編纂者大伴家持自作和歌的漢文序詞--"幼年未至山柿之門,裁歌之趣,詞失乎聚林矣。"(譯文:幼年沒有進入山、柿之門得到教誨,所以現在作歌選詞難免雜蕪、粗俗。按:倭賊別的沒學好,文言文倒學個十足,比中國人寫得還難懂?。?/p>

在家持看來,山、柿是和歌寫作的最高典范。柿就是前面提到的柿本人麿,不說也罷;而山可就厲害了,指的是萬葉后期登峰造極的兩位大歌人:"自然歌人"山部赤人和"世情歌人"山上憶良,我習慣上將他們稱為歌人中的李白與杜甫。

山部善于描寫自然景物,筆韻清雅有唐風。如:

山部宿禰赤人望不盡山歌并短歌

粵自天地辟溟蒙,矗立巍巍此神峰。

富士雄踞駿河國,崇岳仰止蔽蒼穹。

白云凝佇失通道,日月為之色朦朧。

四時大雪紛紛舞,不辨春夏與秋冬。

偉哉富士垂萬世,代代傳說無盡窮。

反歌

行出田兒浦,銀光瀉碧空。

富士高嶺山,瑞雪正蒙蒙。

以上為仰望富士山(即"不盡山")時所作,二作雖均以簡潔洗練的語言描繪了富士山的英姿,但表現手法卻迥然不同。前者從開天辟地的太古時代說起,通過對日月云雪等自然現象的描述,謳歌了富士山的崇高、雄偉和莊嚴。后者以純客觀的白描手法繪出了白雪皚皚、高嶺蒙蒙的富士山容,清澄秀麗,富于動感。這兩首歌是山部最為著名的代表作,是歷代贊頌富士山的文學作品中的不朽名篇!但,最充分展現山部歌作風格的,還是以下兩篇:

反歌二首

吉野象山間,巨木高千尋。

群鳥啼枝頭,喧鬧聲入云。

河灘清且澈,上植楸木林。

夜深萬籟寂,驚聞千鳥鳴。

前一首贊美吉野清晨,先從吉野、象山的地名說起,逐漸聚焦到巨木、群鳥、枝頭,最后集中到山澗喧鬧入云的啼聲上,具體準確的把握了清晨的印象,展現出鮮明而富有生氣的意境。后一首描寫了吉野川的夜景,夜闌人靜,萬籟俱寂,河灘、巖石、水流、楸木,無不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下,間聞溪水潺潺,忽然千鳥驚起,陣陣鳴叫劃過夜空,更覺四周寂靜。巧

妙的訴之于聽覺視覺,使人如聞其聲,似見其景。如此佳句天成,精妙處雖唐詩宋詞不外如是!

如果說山部赤人的敘景詩是自然的天籟,那么山上良憶的世情詩就是人生的絕唱。山上歌作多以貧苦,子女,哀憐為主題,他曾任遣唐使到過中國,深受儒家和佛教的影響,又曾任地方官,了解社會底層的疾苦。歌作異常深刻敏銳,正面反映人生疾苦,批判貴族社會。筆者吐血奉獻,全文抄錄其代表作《貧窮問答歌》!

貧窮問答歌并短歌

風雨交加夜,冷雨夾雪天。

瑟瑟冬日晚,怎奈此夕寒。

粗鹽權佐酒,糟醅聊取暖。

鼻寒頻作響,俯首嗽連連。

捻髭空目許,難御此夜寒。

蓋我麻布衾,披我破衣衫。

雖盡我所有,難耐此夕寒。

比我更貧者,聽我問數言。

妻兒吞聲泣,父母號饑寒。

凄苦此時景,何以度歲年?

天地雖云廣,獨容我身難。

日月雖云明,豈照我身邊。

世人皆如此,抑或我獨然?

老天偶生我,耕作不稍閑。

身著無絮衣,條條垂在肩。

襤褸如海藻,何以御此寒。

矮屋四傾斜,稻鋪濕地眠。

妻兒伏腳下,父母偎身邊。

舉家無大小,嗚咽復長嘆。

灶頭無煙火,鍋上蛛網懸。

忍饑已多日,不復憶三餐。

聲微細如絲,力竭軟如綿。

災禍不單行,沸油澆列焰。

里長氣洶洶,吆喝在房前。

手執(zhí)笞杖來,催討田稅錢。

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

反歌

憶患兮人世,羞辱兮人世。

恨非凌空鳥,欲飛缺雙翅。

寫得這么直白,不用解釋了吧?風雨夾雪的夜晚,貧者寒冷難耐,無以抵御。推己及人,"比我更貧者"如何度日?之后更貧者作答,先責問天地日月,為何獨不容我,不照此身?!雖辛勤耕作,但依然衣衫襤褸,無以御寒,舉家斷炊數日,力竭如綿。此時里長又氣勢洶洶逼討田稅,此情此景,不由人發(fā)出"世道竟如此,此生怎排遣?"的哀嘆。而反歌既是作答也是概括,雖世道不公,但又無能為力,惟有忍泣,認命了……"恨非凌空鳥,欲飛缺雙翅",只留下無限的凄切與無奈。這首歌可說是日文版的《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歌》,兼具

記敘性、論理性、散文性,山上憶良不愧為歌人中的老杜!真該讓不知鍋是鐵打的光源氏和歷代公卿們好好讀一下,這才是真正的杰出和歌,千古絕唱!

真的是絕唱,因為山上在作此歌后三年去世,此間再無重要作品問世。此后幾十年內"萬葉歌人"作品興盛,但多是跟在柿本、山部的后面亦步亦趨,再無山上的銳氣與才情。同期歌人除二山外,還有大伴旅人、高橋蟲麿、大伴家持等。最后在奈良末期,隨著《萬葉集》的編纂,空前絕后的"萬葉世紀"終于結束。歷史與和歌都進入了新的時代--別人認為是空前繁榮,而我卻認為是極度衰退的"平安時代"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十七字音組成。它源于日本的連歌及俳諧兩種詩歌形式。

一、俳句的起源

俳句是日本的一種古典短詩,由十七字音組成。它源于日本的連歌及俳諧兩種詩歌形式。

連歌是開始于十五世紀日本的一種詩歌,同中國近體詩聯(lián)句相仿,是由多個作家一起共同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它的第一句為五、七、五句式的十七音,稱為發(fā)句,脅句為七、七句式的十四間,第3、第4句以后為前兩種句式輪流反復,最后一句以七、七句式結束,稱為結句。

連歌是格調高雅、古典式的詩。連歌中承襲了中世的審美意識,其寫作方法是引用古典的故事來創(chuàng)作出詩句。其后,連歌漸漸被一種稱作“俳諧”的幽默詩而代替。

俳諧和連歌一樣,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詩行組合展開的詩。但是,俳諧將連歌諷刺化,加入了庸俗而且時髦的笑話。俳諧較多地使用諧音的俏皮話,而且喜歡使用連歌中沒有用過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事物來作為題材。

在俳諧中,開始有人將發(fā)句作為獨立的作品來發(fā)表。這就是“俳句”的起源。

二、俳句的格式

俳句是一種有特定格式的詩歌。俳句的創(chuàng)作必須遵循兩個基本規(guī)則:

第一,俳句由五、七、五三行十七個字母組成,當然了,這是以日文為標準的。

第二,俳句中必定要有一個季語。所謂季語是指用以表示春、夏、秋、冬及新年的季節(jié)用語。在季語中除“夏季的驟雨”、“雪”等表現氣候的用語外,還有象“櫻花”、“蟬”等動物、植物名稱。另外,如“壓歲錢”、“陽春面”這樣的風俗習慣也多有應用。這些“季語”通常帶著現代日本人民對于幼小時代或故鄉(xiāng)的一種懷念眷戀之情。

三、“俳圣”松尾芭蕉

提到俳句,就不得不提到松尾芭蕉。芭蕉被日本人稱為“俳圣”,他對日本俳句的發(fā)展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松尾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戶時候俳諧詩人。本名松尾宗房,別號桃青、泊船堂、鈞月庵、風羅坊等。生于伊賀上野。他十歲開始做大將藤堂家的嗣子良忠的侍童。良忠?guī)煆谋贝寮疽鲗W習貞門俳諧,因此芭蕉也對貞門很親近了。后來在江戶,芭蕉寫出了《談林十百韻》,已經具有很明顯的談林俳諧風格。

芭蕉在貞門、談林兩派成就的基礎上把俳諧發(fā)展為具有高度藝術性和鮮明個性的庶民詩。他將以前以滑稽突梯為主、帶有游戲成分的俳句提高到嚴肅的、以追求詩的意境美的作風上去。

芭蕉的詩風可以用“閑寂風雅”四個字來概括。像他的名句《古池》就是通過閑寂的獨特表現力來產生藝術的風雅美的:

“閑寂古池旁,青蛙跳進水中央,撲通一聲響?!?/p>

這首俳句描寫了一只青蛙跳入古池的一剎那。在這一剎那,四周閑寂的靜與青蛙躍入池塘的動完美的結合了起來。青蛙跳之前,一切是靜的,青蛙跳之后,一切仍會恢復平靜。表面上是無休無止的靜,內面卻蘊含著一種大自然的生命律動和大自然的無窮的奧妙,以及內心的無比激情。飄溢著一股微妙的余情余韻和一股清寂幽玄的意境。

下面再看一首芭蕉的《賞櫻》:

“樹下肉絲、菜湯上,飄落櫻花瓣。”

這首俳句了有了明顯的生活氣息,但是那股子閑寂依舊透過文字撲面而來。

芭蕉還有一首《春雨》深受芥川龍之介推許:

“春雨霏霏芳草徑,飛蓬正茂盛?!?/p>

四、與謝蕪村和小林一茶

芭蕉之后,最出名的俳句詩人莫過于與謝蕪村與小林一茶。

與謝蕪村(1716—1783)日本俳句詩人、畫家。少年時代即愛好藝術。二十歲前后喪失家產,漂泊至江戶,拜師學習俳諧,寄寓于芭蕉傳人早野馬人的夜半亭,為江戶俳壇所矚目。以后十年間游歷各地,致力學畫。后名聲大震。一七五七年成家,恢復俳諧創(chuàng)作。一七六七年斷承夜半亭俳號,發(fā)展成為一代宗匠。他提倡“離俗論”,反對耽于私情、沾染庸俗風氣的俳諧,致力于“回到芭蕉去”。

蕪村的俳句,擅長對自然景物作細致的觀察,作寫生式的描寫。作風以絢爛華美見長。

下面是蕪村的四首俳句:

“秋風寂寥,酒肆吟詩有漁樵?!?、“春雨細細落,潤澤沙灘小貝殼?!?、“薔薇開處處,想似當年故鄉(xiāng)路。”、“春已歸去,櫻花梭巡而開遲?!?/p>

像上面第二首中,通過對細雨潤貝殼的描寫來表現出的那種優(yōu)雅的美,正是蕪村的擅長。小林一茶(1763—1827)本名彌太郎,生于信濃國水內郡柏原村的一個農民家庭里。十歲即開始學習俳諧。由于他的動蕩不安的經歷,一茶的俳句有著自己鮮明的風格。有人評論他,說“自嘲自笑,不是樂天,不是厭世,逸氣超然?!?/p>

一茶有一首寫故鄉(xiāng)的俳句十分出名:

“故鄉(xiāng)呀,挨著碰著,都是帶刺的花?!?/p>

對于故鄉(xiāng),一茶是懷念的,也是不滿的,這首俳句將那種復雜的心情寫了出來。

一茶的一生坎坷不遇,他的俳句里常常會流露出一種孤獨的感覺和對現實的憤懣,下面是他的三首俳句:

“元旦寂寥,不止我是只無巢鳥?!?、“回家去吧,江戶乘涼也難啊。”、“雁別叫了,從今天起,我也是漂泊者?!?/p>

但一茶同時又是質樸天真的。他的代表作之一、懷念六歲時的一首俳句:

“到我這里來玩喲,沒有爹娘的麻雀?!?/p>

便將這種質樸天真深深地表現了出來。

五、正岡子規(guī)

正岡子規(guī)(1867—1902),本名常規(guī),生于愛媛縣。1891年冬,著手編輯俳句分類全集的工作,1892年開始在報紙刊載《獺祭屋俳話》,提出俳句革新的主張。子規(guī)認為俳諧連歌缺少文學價值,主張使發(fā)句獨立成詩,定名為俳句,為后世沿用。

俳句可以說是子規(guī)的手中真正發(fā)展成為日本民族最短的詩歌的。

“我庭小草復萌發(fā),無限天地行將綠?!?、“信家木曾問旅路,唯聞前方白云深。”、“渡船春雨至,船上傘高低”

這是子規(guī)的三首俳句,句中對自然的把握很是獨到。

子規(guī)有三首絕筆,下面的這首俳句便是其中之一:

“喉頭痰一斗,瓜汁難解憂。”

這首俳句寫完的第二天,子規(guī)便離開了人世。

六、無季俳句和自由律俳句

無季俳句,顧名思議,就是不要俳句中的季語。我記得一茶有一首俳句便沒有季語:

“撒把米也是罪過啊,讓雞斗了起來?!?/p>

自由律俳句則徹底地連俳句的格式也放棄,雖然它一直未成為俳句的主導,但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要寫一寫漢俳的話,還是寫這種自由律的俳句要來的好一些。

筆者即興寫了一些短句,權當是自由律的俳:

“深秋,倦鳥陣陣鳴叫,夕陽的紅光染遍山林。”、“月下,風如情人的撫摸,楊柳的影子在扭動。”、“倦了、躺上草地上,天上的云飄進我的夢里?!薄扮R子里的人不是我,那只是一張、陌生的臉?!?/p>

在日本,最受歡迎的自由律俳句作家當屬種田山頭火。山頭火是一位來自于防府城的俳句詩人,一八八二年他出生在一個封建地主家庭。他對文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