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下一句_第1頁
亡羊補牢下一句_第2頁
亡羊補牢下一句_第3頁
亡羊補牢下一句_第4頁
亡羊補牢下一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亡羊補牢下一句_下一年工作計劃

善學(xué)者的下一句領(lǐng)悟歸納一:

善學(xué)者假人之長以補下一句

解答

善學(xué)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故假人者還有天下.[由整理]

擅長領(lǐng)悟的人,借用吸取別人的特長來彌補自我的短處.因此吸取借用別人(的特長)的人能擁有天下《呂氏春秋用眾》

領(lǐng)悟歸納二:短故事

善學(xué)者下一句是什么

解答

善學(xué)者,師逸而功倍(2),又從而庸之(3).不善學(xué)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4),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5),及其久也,相說以解(6).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沉著,然后盡其聲(7).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xué)之道也.唱紅歌的意義

作品解釋:

⑴本節(jié)選自《學(xué)記》.⑵逸:安閑,那里指費勁小.功:效果.(3)庸:功績.⑷攻:治,指加工處理木材.(5)節(jié):樹的枝于交接處.目:紋理不順處.(6)說:同悅.(7)沉著:同舂容,即撞鐘.

作品譯文:

擅長領(lǐng)悟的人,教師費勁小,而自我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于教師教育有方.不擅長領(lǐng)悟的人,教師費勁大,而自我的收獲卻很小,學(xué)生會因此埋怨教師.擅長提問的人,就像加工處理堅硬的木材,先沉著易處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對對節(jié)疤和紋理不順的地方,時刻長了,問題就開心地解決了.不擅長提問的人與此相反.擅長回答下列問題的教師,就像撞鐘一樣,輕小扣擊則鐘聲較小,重重敲擊則鐘聲大響,

,等鐘聲響起之后,讓它的聲音響完.不擅長回答下列問題的教師與此相反.這些都是增進學(xué)問的方法.

筆落驚風(fēng)雨下一句

筆落驚風(fēng)雨下一句【學(xué)習(xí)總結(jié)(1)】

筆落驚風(fēng)雨下一句是:

【詩成泣鬼神】

是出自《寄李十二白二十韻》的名句。[由整理]

附錄全詩如下: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計生標語

:杜甫(唐代)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今大,汩沒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傳必絕倫。英文網(wǎng)名帶翻譯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學(xué)習(xí)總結(jié)(2)】

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出自唐朝詩人李白的古詩作品《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中,其古詩全文如下: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

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聲名從今大,汩沒一朝伸。

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

龍舟移棹晚,獸錦奪袍新。

白日來深殿,青云滿后塵。

乞歸優(yōu)詔許,遇我宿心親。

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

醉舞梁園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無鄰。

處士禰衡俊,諸生原憲貧。

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

五嶺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臣。

幾年遭鵩鳥,獨泣向麒麟。

蘇武先還漢,黃公豈事秦。

楚筵辭醴日,梁獄上書辰。

已用當時法,誰將此義陳。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解釋】

⑴狂客:指賀知章。賀知章是唐越州永興人,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謫仙:被貶謫的神仙。賀知章第一次讀李白詩時,如是贊道。

⑵詩成句:據(jù)《本領(lǐng)詩》記載,賀知章見了李白的《烏棲曲》,嘆賞苦吟曰:此詩能夠泣么神矣。說明李白才華超絕,滿朝為之傾倒。

⑶汩(gǔ)沒:埋沒。

⑷承殊渥(w):受到共性的恩惠。那里指唐玄宗召李白為供奉翰林。

⑸龍舟句:指唐玄宗泛白蓮池,在飲宴快樂的時候召李白作序。獸錦句:《唐詩紀事》載:武后游龍門,命群官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虬詩成,拜賜。坐未安,之問詩后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稱善,乃就奪錦袍衣之。那里是說李白在皇家賽詩會上奪魁。

⑹禰(m)衡句:才能像禰衡一樣好。禰衡:東漢時人,少有才辯??兹谫潛P他淑質(zhì)貞亮,英才卓躒。原憲句:家境像原憲一樣貧困。原憲:春秋時人,孔子弟子,家里非常貧困。

⑺薏苡句:馬援征交趾載薏苡種還,人謗之,以為明珠大貝。那里指當時一些人誣陷李白參加永王李璘謀反。

⑻三危:山名,在今甘肅敦煌縣南,乃帝舜竄三苗之處

⑼幾年句:耽心李白境況危急。鵩(f)鳥:古代認為是不祥之鳥。獨泣句:嘆道窮。

⑽楚筵(yn)辭醴(lǐ):漢代穆生仕楚元王劉交為中大夫。穆生不喜愛飲酒,元王置酒,常為穆生設(shè)醴。元王死,子戊嗣位,初常設(shè)醴以待。后忘設(shè)醴。穆生說:醴酒不設(shè),王之意怠。遂稱病謝去。那里是指李白在永王璘邀請他參與幕府時辭官不受賞之事。李白在《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中說:半夜水軍來,尋陽滿旌旃。空名適自誤,迫脅上樓船。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梁獄句:漢代鄒陽事梁孝王,被讒毀下獄。鄒陽在獄中上書梁孝王,力辯自我患病冤屈。后獲釋,并成為梁孝王的上客。那里是指李白因永王璘事坐系潯陽后力辯己冤。

⑾老吟二句:老病秋江,說明李白已遇赦還潯陽。

⑿槎(ch):木筏。

【翻譯】

當年有位瀟灑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稱謫仙。看到他落筆,風(fēng)雨為之感慨;看到他的詩,鬼神都為之感動哭泣。從今李白之名震驚京師,以前的困頓失意自此一并掃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他那驚天地、泣鬼神的詩篇必將萬古流傳。他陪玄宗泛舟,一向到很晚,最終被皇帝賞賜錦袍。玄宗常常召見李白,李白頗受寵信。之后他因受奸人誣陷而。slKj。OrG被賜金放還,

途中與我相遇。李白既沒有隱蔽自我的遠大志向,又能在受寵和被放逐的不一樣境遇中自保。我與他相遇后,李白非常理解我的瀟灑不羈,我也非常觀賞他的坦蕩胸懷。我們夜里在梁園飲酒起舞,春季則在泗水盡情吟唱。雖然才華超群卻無用武之地,雖然道德崇高卻無人理解,雖然才智堪比東漢禰衡,但命運卻如窮困失意的原憲。李白投靠永王確定是生活所迫,有人傳奇他收了永王的重金,這實屬造謠。但是他卻因此被流放,長期漂泊。幾年之間屢遭禍害,心中必定哀痛。蘇武最終回到漢廷,夏黃公莫非會為暴秦做事嗎?患病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書為自我辯護。假如當時事理難明,就讓李白服罪,那么,此刻誰又能將此事上報朝廷呢?晚年時,李白猶自吟詩不輟,期望他早日康復(fù),多作好詩。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書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

【賞析】

此詩旨在為李白晚年不幸的遭受辯護申冤,并為他不平凡的一生寫照。王嗣奭說:此詩清楚為李白作傳,其生平履歷備矣。盧世傕認為這是天壤間維持公正,愛護元氣文字(《杜詩詳注》)。詩歌本身也是一篇驚風(fēng)雨,泣鬼神的傳世杰作。李白同輩排行第十二,所以稱李十二白。

此詩分三大段,一個結(jié)尾。第一段從昔年有狂客到青云滿后塵,追述李白于開元十八年(

年)和天寶元年(742年)兩入長安的經(jīng)受,對李白的前半生作了高度的概括,同時,對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成就進展了熱忱的贊頌。前六句記敘李白初游長安事。唐人孟棨《本領(lǐng)詩高逸》記載:李白初至長安,賀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fù)請其為文。白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書中還記載,賀知章讀李白的《烏棲曲》后說:此詩能夠泣鬼神矣!賀知章號四明狂客。詩人依據(jù)這些史實,贊揚李白妙筆生花,連風(fēng)雨也為之感到贊嘆,連鬼神也為之感動哭泣。李白經(jīng)賀知章的宣揚,于是名震京師。三十年來悄悄無聞,此后就名滿天下了。此詩一開頭就顯得筆鋒突兀,氣概非凡。非狂客之譽,無以彰謫仙之名。而謫仙這一美譽出自久負盛名的大詩人賀知章之口,更增加了它的份量。李白初出茅廬,一鳴驚人,恰如演員登臺亮相,光榮照人,贏得滿堂喝彩。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這兩句歷來被人們看成是描述李白的佳句。詩人以高度夸大的手法,盛贊了李白詩歌強大的藝術(shù)魅力。落筆能驚動狂風(fēng)暴雨,說明李白的詩歌氣概磅礴;詩成能使鬼神哭泣,說明李白的詩歌感人肺腑。詩人用精

妙的語言贊美了李白的曠世才華,而詩仙李白也的確有資格理解這一贊譽。從那里能夠看出杜甫對李白的推崇和

欽敬。

后六句敘寫李白二游長安事。文彩二句是說李白因擅長詩賦被玄宗召入京,供奉翰林;他那些無與倫比的詩篇必將流傳千古。以下四句記敘的是李白供奉翰林期間的事。龍舟句見唐人范傳正《李公新墓碑》:玄宗泛白蓮池,公不在宴,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獸錦句見李白《溫泉侍從歸逢故人》:激賞搖天筆,承賞賜御衣。蔡夢弼《杜詩注》引《李白外傳》云:白作樂章賜錦袍。李白常被召入宮中為皇帝草擬文告和樂章,由于身受寵待,一些文士慕名追隨左右。這時李白意得志滿,盛極一時,詩人亦不惜濃墨重彩,加以渲染。詩人透過對李白兩入長安的描述,用極為洗煉的筆觸就勾畫出一個風(fēng)流倜儻、飄逸豪放的詩人形象。

其次段從乞歸優(yōu)詔許到諸生原憲貧,追敘李白于天寶三載(744年)春被賜金放還后,南北漫游、潦倒落魄的情景,并回憶自我在與李白相識交往中建立起來的親如兄弟的深厚感情。乞歸句,這既是對李白的回護,也是對玄宗的隱諱。李白離京,實際上是遭到張垍、高力士等人的誹謗而被玄宗放逐的。李白離開長安后于這年夏天來到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與杜甫一見如故,情同手足。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是說李白既沒有辜負隱幽之志,又能

在受寵被重用和遭讒被逐的不一樣境遇中善自保全自我。這仍是那種回護心情的連續(xù)。劇談憐野逸,嗜酒見天真指兩人相遇后,李白很能理解自我的野逸,即放達不羈,自我也很觀賞李白的天真即胸懷坦蕩。醉舞句指李白的梁宋之游;行歌句指李白回到寓家之處山東兗州。這兩句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一次跳動,李白從今開頭南北漫游。之后四句,筆鋒一轉(zhuǎn),專寫李白懷才不遇。雖才華橫溢,但宏圖未展;仕途受挫,雖道德高尚卻無人理解。雖如東漢文士禰衡一樣才智卓群,但卻難逃像孔子弟子原憲那樣窮愁潦倒的命運。

這一段,詩人奇妙地運用了多層比擬的手法。首先,李白奉詔入京與賜金放還,透過寵與辱的比擬,說明乞歸出于被迫,暗諷優(yōu)詔許的虛偽性。其次,才高而命蹇,空有禰衡之俊卻難免原憲之貧,詩人透過這一比擬控訴了人間的不平。第三,醉舞、行歌,好像是一派歡快氣氛,但緊之后寫李白的遭受坎坷、窮愁潦倒,這又構(gòu)成鮮亮比擬,原先那但是是苦中作樂。

第三段從稻粱求未足到誰將此義陳,著重記述李白長流夜郎前后的經(jīng)受,篇幅寄慨最深,為全篇重點。安史之亂起,李白求仕不得,報國無門,于至德元年(756年)秋隱居廬山。正值永王李璘奉玄宗詔節(jié)度江陵,率軍東下,飄過尋陽。李白心懷掃胡

塵、救河南的愿望入了永王幕,卻不自覺地卷入了肅宗和永王爭權(quán)奪位的沖突漩渦之中。次年一月,永王敗死。李白入獄,繼而長流夜郎(今貴州正安縣)。稻粱二句,是說李白受聘但是是為生活所迫,有人說他得了永王的重賂,純屬誹謗。詩人竭力將李白入永王幕的政治顏色沖淡,力圖在為李白開脫。李白于至德二年(757年)冬開頭流放,還沒到夜郎,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在渝州遇赦,還憩江夏。因取道岳陽,南赴蒼梧避禍。蒼梧指湖南零陵、九疑山一帶,其地與五嶺接壤。五嶺二句,因格律關(guān)系,將時序倒置。前一句指避禍蒼梧,后一句指長流夜郎。

幾年遭鵩鳥。西漢賈誼謫居長沙,屋中飛來鵩鳥(即鵩鳥),自認為交了惡運,愁悶而死。李白當時作《放后遇恩不沾》:獨棄長沙國,三年未許回。何時入宣室,更問賈生才?自比賈生,詩人因此亦以賈生比之。李白臥病當涂以手稿付李陽冰時,作《古風(fēng)大雅久不作》壓卷,詩中說: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自比孔子,自傷道窮。獨泣向麒麟,用的就是這句詩意。

以上六句敘寫李白晚年凄慘的遭受和凄楚的心境。以下六句則是發(fā)談?wù)?,抒感慨,竭力為李白鳴不平。借蘇武最終歸漢和夏黃公不事暴秦的故事,說明李白不會真心附逆。借穆生

辭別楚王劉戊的故事,說明李白能夠自重,永王也并未任用他。梁獄句,是說李白曾像鄒陽那樣上書為自我辯護。已用二句,是說假如當時因事理難明,李白服了流刑,那么,如今沒有人將這些道理去向朝廷陳述。詩中用一個反問句誰將此義陳,把無人仗義執(zhí)言的感慨表達得膚淺幽怒。

而這一段,由于涉及極為敏感的政治問題和微妙的皇室沖突,須委婉含蓄,故在十二句中有七句用典。原來,詩不貴用事,以防晦澀板滯。但若能自出己意,借事以相創(chuàng)造,變態(tài)錯出,則用事雖多,亦何所妨?。ā对娙擞裥肌罚┺曹泳?,是借題發(fā)揮。幾年二句,是以事比人。蘇武二句,是以人喻事(元還漢是正寫,不事秦是反說)。楚筵句,以彼事喻此事;梁獄句,借前人譬今人。這一連串的用典,精確貼切。所以后人評曰:詩家使事難,若子美,所謂不為事使者也。(《察寬夫詩話》)最終四句是完畢語。詩人贊揚李白在垂老之年,仍吟詠不輟,祝福他早日病起,為人間多作好詩。勸李白不要埋怨沒有得到皇帝的恩澤,表示自我要設(shè)法向朝廷探明畢竟。這是在無可奈何中的勸慰之詞,讓老朋友在逆境中感到一點人間的暖和。

此詩對仗工穩(wěn),辭藻華麗,用典精當。在杜甫的一百二十多首五言排律中,此詩無論在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方面,均不

失為上乘之作。

【學(xué)習(xí)總結(jié)(3)】

古詩詞的抒情必修四筆落驚風(fēng)雨復(fù)習(xí)課

師:這天給大家上兩堂課,是關(guān)于古詩詞的抒情,我們就以必修四的專題筆落驚風(fēng)雨為例。筆落驚風(fēng)雨的下一句是什么?

生:詩成泣鬼神。

師:為什么詩歌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能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生:情感。

初期會盟津下一句

初期會盟津下一句初期會盟津的下一句是:乃心在咸陽。

全句: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摘自曹操的詩歌《蒿里行》。全詩如下:

《蒿里行》

曹操(兩漢)[由整理]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翻譯】

關(guān)東的仗義之士都起兵討伐那些兇殘的人。最初約會各路將領(lǐng)訂盟,同心討伐長安董卓。

討伐董卓的各路軍隊集合以后,卻各有自己的準備。

力不齊一,相互觀望,誰也不愿領(lǐng)先前進。

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后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

袁紹的堂弟袁術(shù)在淮南稱帝號,袁紹謀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璽。

由于戰(zhàn)斗連續(xù)不斷,士兵長期脫不下戰(zhàn)衣,鎧甲上生滿了蟣虱,眾多的百姓也因連年戰(zhàn)亂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無人收埋,千里之間沒有人煙,聽不到雞鳴。

一百個老百姓當中只但是留下一個還活著,想到那里令人極度哀傷。

【解釋】

1、討群兇:指討伐董卓及其黨羽。

2、萬姓:百姓。以:因此。

3、初期:原來期望。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縣南)。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曾在此大會八百諸侯,此處借指原來期望關(guān)

關(guān)東諸將也能像武王伐紂會合的八百諸侯那樣同心協(xié)力。

4、鎧甲句:由于常年戰(zhàn)斗,戰(zhàn)士們不脫戰(zhàn)服,鎧甲上都生了虱子。鎧甲,古代的護身戰(zhàn)服。鎧,就是甲。蟣,虱卵。

5、淮南句:指袁紹的異母弟袁術(shù)于公元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獨立為帝。

6、刻璽句:指公元年(初平二年)袁紹謀廢獻帝,想立幽州牧劉虞為皇帝,并刻制印璽。璽,印,秦以后專指皇帝用的印章。

7、乃心:其心,指上文義士之心。咸陽:秦時的都城,此借指長安,當時獻帝被挾持到長安。

8、嗣:之后。還:同旋,不久。自相戕(qiāng):自相殘殺。當時盟軍中的袁紹公孫瓚等發(fā)生了內(nèi)部的攻殺。

9、躊躇:遲疑不前。雁行(hng):飛雁的行列,形容諸軍列陣后觀望不前的樣貌。此句倒裝,正常語序當為雁行而躊躇。

10、力不齊:指討伐董卓的諸州郡將領(lǐng)各有準備,力氣不集中。齊:全都。

11、關(guān)東:函谷關(guān)(今河南靈寶西南)以東。義士:指起兵討伐董卓的諸州郡將領(lǐng)。

12、生民:百姓。遺:留下。

【賞析】

《蒿里行》運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實,這在當時是一個創(chuàng)舉,這首詩不僅僅時因戰(zhàn)亂而陷于水深熾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憐憫,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賜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它是漢未之實錄,是史詩

也。

全詩風(fēng)格質(zhì)樸,沉郁悲壯,表達了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豪邁氣勢和憂患意識,詩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詳細,又內(nèi)蘊深厚,是曹操比擬勝利的作品,透過閱讀,不僅僅能夠讓讀者了解當時的歷史事實,還能領(lǐng)會作為詩人曹操的還能領(lǐng)會作為詩人曹操的獨特文風(fēng)。

《蒿里行》是漢樂府舊題,為古代的挽歌,漢樂府古辭尚存,見于宋人郭茂倩《樂府詩集》中的《相和歌辭相和曲》。曹操的《蒿里行》是借舊題寫時事,資料記述了漢末軍閥混戰(zhàn)的現(xiàn)實,真實、深刻地提醒了人民的苦難,堪稱漢末實錄的詩史。蒿同薨,枯也,人死則枯槁。所以蒿里指死人所處之地。蒿里行是漢樂府的一個曲調(diào)名,是當時人們送葬時所唱的挽歌。

袁紹等關(guān)東諸將起兵討董卓,結(jié)果雖然造成自相戕殺的軍閥混戰(zhàn)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義。詩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兇作亂,義士討伐,形勢大好。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是說義士們起初期望結(jié)成聯(lián)盟,心向著漢室,即透過討伐這一舉動來平定叛亂,擁護漢室。(各方將領(lǐng)都期望團結(jié)一心,效法周武王那樣,會師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誅惡,忠于國事,匡扶漢室。形勢是大好的)義士討群兇這些詞語證明詩人是憎惡董卓等人作亂,渴望國家統(tǒng)一。

中間六句是交代這有關(guān)討伐的狀況:聯(lián)軍內(nèi)部沖突重重,自相殘殺,力氣松散。導(dǎo)致的緣由是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袁術(shù)分裂,獨立為帝;而袁紹也陰謀廢掉漢獻帝,立劉虞為帝;他們搞分裂、謀私利,造成的結(jié)果是: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貌合神離、相互觀望,畏縮不前、按兵不動甚至是自相殘殺。

詩人對這種狀況的態(tài)度是悲憤、絕望的;把矛頭指向了二袁,顯示出的非凡謀略和遠見卓識。

最終六句直接描述戰(zhàn)斗的危害:由于連年戰(zhàn)斗,將士的鎧甲不離身,長出了虱子;百姓超多死亡,荒野上白骨累累,千里之內(nèi)都聽不到雞鳴之聲。應(yīng)對著這荒蕪、凄慘、慘絕人寰的景象,詩人不禁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呼喊: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表達了對因戰(zhàn)亂而陷于水深熾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憐憫,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賜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表達了劇烈的人民性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

這首詩描述了關(guān)東各郡的將領(lǐng),公推勢大兵強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預(yù)備興兵討伐焚宮、毀廟、挾持獻帝、遷都長安、荒淫兀恥、禍國殃民的董卓。各方將領(lǐng)都期望團結(jié)一心,效法周武工那樣,會師于盟津,吊民伐罪,一心一意地除奸誅惡,忠于國事,匡扶漢室。形勢是大

好的。但是,這大好形勢,卻被袁紹等野心家給破壞了。當時各郡雖然大軍云集,但卻相互觀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懷鬼胎,為了爭奪霸權(quán),圖謀私利,竟至相互殘殺起來。誡之不成便加之筆伐。詩人對袁紹兄弟陰謀稱帝、鑄印刻璽、借討董卓為幌子,行爭霸稱孤之實,賜予無情的揭露,并對以此造成的戰(zhàn)亂,予以嚴峻的抨擊。詩的結(jié)尾描繪出因戰(zhàn)斗而造成的凄涼凄慘的畫面,連年戰(zhàn)亂,士兵們不能解甲歸田,人民死亡沉重,百不余一,使富裕的北方,變得滿目痍瘦,哀鴻遍野。處處是白骨累累,千里之內(nèi)聽不到雞鳴之聲。應(yīng)對這一慘絕人寰的圖景,詩人發(fā)出了念之斷人腸的呼喊。

這首《蒿里行》能夠說是《薤露行》的姐妹篇,清人方東樹的《昭昧詹言》中說:此用樂府題,敘漢末時事。所以然者,以所詠喪亡之哀,足當哀歌也?!掇丁钒Ь?,《蒿里》哀臣,亦有次第。就說明白此詩與《薤露行》既有聯(lián)系,又各有側(cè)重不同?!遁锢铩芬矊贅犯断嗪透柘嗪颓?,崔豹《古今注》中就說過:《薤露》送王公貴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挽歌。因此,假如說《薤露行》主要是寫漢朝王室的傾覆,那么,《蒿里行》則主要是寫諸軍閥之間的爭權(quán)奪利,釀成喪亂的歷史事實。

此詩前十句勾畫了這樣

的歷史畫卷:關(guān)東各郡的將領(lǐng),公推勢大兵強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預(yù)備興兵討伐焚宮、毀廟、挾持獻帝、遷都長安、荒淫兀恥、禍國殃民的董卓。當時各郡雖然大軍云集,但卻相互觀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懷鬼胎,為了爭奪霸權(quán),圖謀私利,竟至相互殘殺起來。誡之不成便加之筆伐,詩人對袁紹兄弟陰謀稱帝、鑄印刻璽、借討董卓匡扶漢室之名,行爭霸天下稱孤道寡之實賜予了無情的揭露,并對因此造成的戰(zhàn)亂感到悲憤。詩中用極凝練的語言將關(guān)東之師從聚合到離散的過程原原本本地說出來,成為歷史的真實記錄。然而,曹操此詩的勝利與價值還不僅僅在此,自鎧甲生蟣虱以下,詩人將筆墨從記錄軍閥紛爭的事實轉(zhuǎn)向描述戰(zhàn)斗帶給人民的災(zāi)難,在揭露軍閥禍國殃民的同時,表現(xiàn)出對人民的無限憐憫和對國事的關(guān)注和擔憂,這就令詩意超越了一般的記事,而反映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心。

連年的征戰(zhàn),使得將士長期不得解甲,身上長滿了蟣子、虱子,而無辜的百姓卻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滿山遍野堆滿了白骨,千里之地寂無人煙,連雞鳴之聲也聽不到了,正是滿目瘡痍,一片荒蕪凄慘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最終詩人感慨道:在戰(zhàn)亂中幸存的人百不馀一,自己想到這些慘痛的事實,簡直肝腸欲裂,哀思萬分。詩人的

感情到達高潮,全詩便在悲愴憤懣的情調(diào)中戛然而止。

此詩比《薤露行》更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社會災(zāi)難的緣由,更坦率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人民的憐憫。曹操本人真正在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還是從他隨袁紹討伐董卓始,故此詩中所寫的事實都是他本人的親身經(jīng)受,較之《薤露行》中所述諸事,詩人更多直接感性的熟悉,故詩中反映的現(xiàn)實更為真實,感情更為劇烈。如最終兩句完全是詩人目睹兵連禍結(jié)之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的真實情境而產(chǎn)生的感時憫世之嘆。劉勰評曹氏父子的詩曾說:志不出于滔蕩,辭不離于哀思。(《文心雕龍樂府》)鍾嶸評曹操的詩也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下》)都指出了曹操的詩歌感情沉郁悲愴的特點。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詩讀來有感人的力氣;惟其悲愴,故造成了其詩沉郁頓挫、格高調(diào)響的悲壯氣概。這首《蒿里行》即是極為典型的例子。故陳祚明說:孟德所傳諸篇,雖并屬擬古,然皆以寫己懷來,始而憂貧,繼而憫亂,慨地勢之須擇,思解脫而未能,亹亹之詞,數(shù)者而已。(《采菽堂古詩選》)可見曹操詩歌抒憂寫憤的特征已為前人所注意。

正由于此詩實錄當時事實并由詩人直抒胸臆,故全詩用了簡潔明白的白描手法,無意于詞句的雕鑿粉飾,而以明快有力的

語言出之,如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四句,明白如話,一氣直下,將關(guān)東之師初起時的聲勢與正義刻畫殆盡,自己的愛憎也于此鮮亮地表現(xiàn)出來。又如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等語描述聯(lián)軍將領(lǐng)的各懷私心,逡巡不前,可謂入木三分。對于袁紹等軍閥的譏刺與抨擊是隨著事態(tài)的進展而逐步表現(xiàn)的,起先稱之為義士,并指出乃心在咸陽,意在恢復(fù)漢祚,然自躊躇而雁行已逗出其軍心不齊和怯懦畏戰(zhàn)的弊端。然后寫其各為勢利而爭、進展到自相殘殺,最終點明其稱帝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但都以直接明白的語言寫來,令人感到詩人抑捺不住的真實感情,而軍閥軟弱而丑惡的嘴臉已躍然紙上。至于詩人感情的劇烈,也完全由明暢的語言沖口而出,如寫白骨蔽野,千里無人,都以直陳其事的方式說出,最終說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直出胸臆,無一絲造作之意,可視為詩人心聲的自然表露。

【,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賜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全詩風(fēng)格質(zhì)樸,沉郁悲壯,表達了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豪邁氣勢和憂患意識,詩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詳細,又內(nèi)蘊深厚,表達了曹操的獨特文風(fēng)。

創(chuàng)作背景

東漢靈帝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死,少帝劉辯即位,何進等謀誅宦官,不成,被宦官所殺;袁紹袁術(shù)攻殺宦官,朝廷大亂;董卓帶兵進京,驅(qū)除袁紹、袁術(shù),廢除劉辯,另立劉協(xié)為帝(獻帝),自己把持了政權(quán)。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袁術(shù)、韓馥、孔伷等東方各路軍閥同時起兵,推袁紹為盟主,曹操為奮威將軍,聯(lián)兵西向討董卓。然而這支聯(lián)軍中的眾將各懷私心,都想借機擴大自己的力氣,故不能齊心合力,全都應(yīng)付董卓。當董卓領(lǐng)兵留守洛陽以拒關(guān)東之師時,各路人馬都逡巡不前,惟恐損失了自己的軍事力氣。據(jù)史載,當時無人敢于領(lǐng)先與董卓交鋒,曹操對聯(lián)軍的駐兵不動非常不滿,于是單獨引領(lǐng)三千人馬在滎陽迎戰(zhàn)了董卓部將徐榮,雖然戰(zhàn)事失利,但表達了曹操的膽識與在這歷史動亂中的正義立場。不久,討伐董卓的聯(lián)軍由于各自的爭勢奪利,四分五裂,相互殘殺起來,其中主要的就有袁紹、韓馥、公孫瓚等部,從今開頭了漢末長期的軍閥混戰(zhàn),造成人民超多死亡和社會經(jīng)濟極

大破壞。此詩即是對這一歷史大事的反映。

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理想,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勢宏偉,大方悲涼;散文亦清峻干凈,開啟并富強了建安文學(xué),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寶,史稱建安風(fēng)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適者生存下一句

適者生存下一句總結(jié)歸納(1):

適者生存下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物競天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總結(jié)歸納(2):[由整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是誰說的?

來源動物歇后語

嚴復(fù)譯著《天演論》?!短煅菡摗纷g自英國生物學(xué)家赫胥黎《進化論與倫理學(xué)》一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