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課件_第1頁
語文教學課件_第2頁
語文教學課件_第3頁
語文教學課件_第4頁
語文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教學課件第一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講先秦文學

第一章《詩經》

第一節(jié)《詩經》概貌

?《詩經》概貌

?《詩經》的作者

?《詩經》的功用

第二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詩經》概貌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余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

最初稱《詩》,漢代儒者奉為經典,乃稱《詩經》。

《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風》、《鄘風》、《衛(wèi)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風》,共十五《國風》,詩一百六十篇。(土風歌謠)

《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詩一百零五篇。(典范音樂)

《頌》包括《周頌》三十一篇,《商頌》五篇,《魯頌》四篇。詩四十篇。(宗廟祭祀)

第三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詩經》的功用

1.為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

2.娛樂。

3.表達對于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

4.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孔子:“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經過“詩教”,可以導致人“溫柔敦厚”

可以“遠之事君,邇之事父”,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第四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jié)《詩經》的內容

《詩經》的內容

《詩經》的特色和影響

第五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詩經》的內容

一、苦難的農奴之歌

二、哀傷的士兵之歌

三、熱烈的戀人之歌

四、悲戚的棄婦之歌

五、嘲諷荒淫的歌

六、勞動和戰(zhàn)斗的歌

第六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返回

第七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返回

第八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第九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詩經》的特色和影響

1.《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对娊洝返於酥袊膶W以抒情傳統(tǒng)為主的發(fā)展方向。以后的中國詩歌,大都是抒情詩;而且,以抒情詩為主的詩歌,又成為中國文學的主要樣式。

2.《詩經》中的詩歌,除了極少數幾篇,完全是反映現實的人間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經驗。后來的中國詩歌乃至其他文學樣式,其內容也是以日常性、現實性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總是文學的中心素材。

3.《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的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wěn)和比較簡單的。至漢代以后,四言詩雖斷斷續(xù)續(xù)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第十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4.常常采用疊章的形式,即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的效果。這是歌謠的一種特點,可以借此強化感情的抒發(fā),所以在《國風》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頌》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詩中幾乎沒有。典型的例子,如《周南·芣芑》:

采采芣芑,薄言采之。采采芣芑,薄言有之。采采芣芑,薄言掇之。采采芣芑,薄言捋之。采采芣芑,薄言袺之。采采芣芑,薄言襭之。

全篇三章十二句,只變動了六個動詞,不但寫出采摘的過程,而且通過不斷重復的韻律,表現出生動活潑的氣氛,似乎有一種合唱、輪唱的味道。清人方玉潤說:“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忽斷忽續(xù)。”(《〈詩經〉原始》)這么說也許多了一些想象,但疊徽章重句的美感,確是很動人的。四言詩衰微后,這種形式也被捐棄,只能偶一見之。倒是在現代歌曲中,又??吹竭@種情況。這說不上“影響”,卻有古今相通之理。第十一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5.作為歌謠,為了獲得聲韻上的美感,《詩經》中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在古漢語的規(guī)則中,這類詞匯大抵是形容詞性質,所以也有助于表達曲折幽隱的感情,描繪清新美麗的自然。如《詩經》首篇的《關雎》,“關關”(疊字)形容水鳥叫聲,“窈窕”(疊韻)表現淑女的美麗,“參差”(雙聲)描繪水草的狀態(tài),“輾轉”(疊韻)刻畫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狀,既有和諧的聲音,也有生動的形象。第十二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6.《詩經》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大體在《國風》中,除《七月》等個別例子,用鋪排陳述的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詩,鋪陳的場面較多。漢代辭賦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鋪陳。雖然從《詩經》到漢賦還間隔許多環(huán)節(jié),但說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詩經》,也未嘗不可?!氨取?,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对娊洝分杏帽扔鞯牡胤胶芏?,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xù)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第十三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对娊洝分械摹芭d”,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fā)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lián)想。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lián)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于“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后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第十四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總而言之,《詩經》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一個光輝的起點。它從多方面表現了那個時代豐富多采的現實生活,反映了各個階層人們的喜怒哀樂,以其清醒的現實性,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詩歌,開辟了中國詩歌的獨特道路。雖然,由于特殊的社會生存條件,《詩經》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飛揚的個性自由精神,但在那個古老的時代,它是無愧于人類文明的,值得我們驕傲的。

第十五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章楚辭

第一節(jié)楚辭文體的來源、名稱和集結

第二節(jié)屈原和《離騷》

第十六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jié)楚辭文體的來源、名稱和集結

楚辭,原為詩體名,是偉大詩人屈原在楚國民間歌謠基礎上創(chuàng)造的一種新體詩。這種詩突破了《詩經》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基礎上汲取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

“楚辭”的名稱是從西漢初年才有的。因為這種新體詩具有楚國的濃厚的地方色彩,“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宋·黃伯思《東觀余論翼騷序》)西漢成帝時,著名學者劉向把屈原、宋玉,漢代賈誼、東方朔等人以及他本人的模仿“楚辭”所寫的作品,共十六篇,匯在一集,題名為《楚辭》。

第十七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九歌》是一組祭祀鬼神用的樂歌,從漢代以下,研究者大都認為它本是楚國的民間祭歌,后來經過屈原的修改加工。但修改加工的時間與背景則說法不一。漢代王逸、宋代朱熹都認為是在屈原被放逐以后,因此在辭作中“上陳事神之敬,下見己之冤結,托之以風諫”。近代有的研究者則認為屈原對《九歌》的修改加工當在他被楚懷王任用的時期,辭中也并無諷喻之意。從《九歌》的實際內容來看,似后一種說法較為近是。

屈原在《離騷》中說:“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庇衷凇短靻枴分姓f:“啟棘賓商,《九辯》《九歌》。”可見《九歌》本是古樂歌的名稱,神話中還說它是夏啟從天上竊取來的。但神話中所說的《九歌》不可能傳到屈原的時代,楚國人把他們的祭歌稱為《九歌》,只是沿用了古樂歌的名稱,并采用了它的載歌載舞的形式。第十八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九歌》用于祭祀儀式時,是由巫者來表演的。其中主巫假托有神鬼附身,因而是以神鬼的身份邊唱邊舞。主巫以外的群巫則配合著起迎神、送神、頌神等作用,但群巫的陪唱助舞只見于祭祀天神的儀式;在祭祀地祗、人鬼的儀式中,則主要由主巫單獨表演。

《九歌》中的主要篇章富有浪漫主義色彩,想象優(yōu)美,風格清新;善于用準確的藝術語言來敘事抒情、寫景狀物。各篇通過對神鬼的形象和情事的描述,傾注了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有些篇章更寫得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毒鸥琛啡M共十一篇,以下選一篇《國殤》。

第十九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國殤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第二十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本篇是楚人祭祀為國捐軀的英雄的樂歌。所謂“國殤”,就是指死于國事的人。全詩以激越的感情,通過對悲壯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的描寫,歌頌了楚國將士可歌可泣、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精神,充滿了愛國主義的熱情。詩中所寫的戰(zhàn)斗雖然殘酷激烈,并且犧牲慘重,但卻沒有渲染對戰(zhàn)爭的恐怖和感傷,而是使讀者深深感受到保衛(wèi)家國、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在表現上,全詩采用直賦其事的手法,風格剛健,句式精煉,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現了豐富充實的思想內容。第二十一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譯文:

手拿吳戈啊,身披犀甲,

車轂交錯啊,刀劍相接。

戰(zhàn)旗遮住了天日啊,敵人多如麻,

流矢交相墜落啊,戰(zhàn)士爭先意氣風發(fā)。

敵人侵犯陣地,沖亂了我們的隊列,

左邊馬已死,右邊馬也被刺傷。

車輪陷入泥地,四馬又被韁繩絆。

拿起玉鼓槌,戰(zhàn)鼓敲得更響亮。

上天也在發(fā)恨啊,戰(zhàn)士的英靈怒氣揚,

嚴酷的戰(zhàn)斗殺盡戰(zhàn)士啊,棄尸在沙場。

英雄一去啊,不復返,

原野茫茫啊,路遙遠。

身帶長劍啊,臂挾秦弓,

身首雖然分離啊,敵愾之心永不變。

真是勇敢啊,又有武功,

始終剛強啊,敵人來犯決不容。

身體雖死啊,精神有靈,

魂魄堅毅啊,做鬼也稱雄。

第二十二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jié)屈原和《離騷》

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字原,是楚國的同姓貴族。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篇浪漫主義抒懷詩,也是“楚辭”的代表作品。由此,世人稱“楚辭”為“騷體詩”,并與《詩經》并稱“詩騷”?!峨x騷》的題旨,司馬遷解釋為“離憂”,意思尚不夠明白;班固進而釋“離”為“罹”,以“離騷”為“遭憂作辭”;王逸之則說:“離”,別也;“騷”,愁也。把“離騷”釋為離別的憂愁。

《離騷》是詩人在遭第二次流放中,滿懷“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委屈,凝聚憂憤、感慨于筆端寫成的。這首近2500字的長詩,敘述了詩人的身世和志向,通過表現詩人一生不懈的斗爭和決心以身殉志的悲劇,反映了楚國統(tǒng)治階層中正直與邪惡兩種勢力的尖銳斗爭,暴露了楚國的黑暗現實和政治危機,表達了他為國為民而戰(zhàn)斗不屈,“九死而不悔”的精神。第二十三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離騷》篇幅宏偉,氣勢磅礴,波瀾起伏,氣象萬千。它突破了《詩經》的“短章復沓”形式,在豐富的生活實踐和深刻的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抒情、敘事和說理的有機結合,對抒情主題作了富于變化而層層深入的表達?!峨x騷》在創(chuàng)作上具有濃郁的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在超現實想象和比興手法的運用上都富有創(chuàng)造性,從而大大地豐富了中國詩歌的創(chuàng)作經驗。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和以《國風》為代表的《詩經》,共同構成了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

第二十四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離騷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第二十五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惟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讒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第二十六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原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第二十七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第二十八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步余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第二十九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譯文:

我是古帝顓頊的后代啊,

偉大的先父名叫伯庸。

太歲在寅那年,正當新正之月啊,

又恰是庚寅之日我在世上降生。

父親細看我初生的姿態(tài)啊,

一開始就賜我以美名。

為我取名叫正則啊,

又取了字號叫靈均。

我既有這么多內在的美德啊,

又外加優(yōu)越的才能。

身披香草江離和幽雅的白芷啊,

還編結秋蘭作為佩帶更加芳馨。

時光飛快,我似乎要來不及啊,

心里總怕歲月流逝不把我等待。

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蘭啊,

傍晚又把經冬不枯的香草來采。第三十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日月飛馳不停留啊,

春去秋來輪回替代。

想那花草樹木都要凋零啊,

唯恐美人也將有暮年到來。

你為什么不乘著壯年拋棄惡習啊,

又為什么不改變原來的法度?

你若乘上駿馬而奔馳啊,

那就來吧,請讓我為你帶路!

古代的三王德行完美啊,

眾多的賢臣在朝中輔助。

既有累累的花椒子,又有卷卷的桂樹皮啊,

豈只是把蕙草和白芷編在一處?

那堯舜是多么光明正大啊,

已遵循正道而走上了治國的坦途。

桀與紂是那樣猖狂放肆啊,

他們只因走上邪路而難以舉步。第三十一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那些結黨營私之徒茍且偷安啊,

使國家的前途暗淡艱險。

我豈怕自身遭殃啊,

怕只怕王朝敗落就像大車倒翻!

我前前后后奔走照料啊,

追隨著前王的足跡不斜不偏。

君王不體察我的本心啊,

反而聽信讒言對我怒火如燃。

我本知直言會招來禍殃啊,

想克制又怎能不聲不響。

上天可以為我作證啊,

我這樣做的緣故全是為了君王。

當初他已與我說定啊,

后來卻翻悔另有它想。

我早已不怕被離棄啊,

傷心的是君王反復無常。第三十二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我已經培養(yǎng)了許多畝春蘭啊,

又種植秋蕙畝數也不少。

分壟栽培留夷和揭車啊,

還套種了杜衡與芷草。

希望它們枝高葉茂啊,

但愿到時候我將會收獲豐饒。

它們枝枯葉落倒不必悲傷啊,

可悲的是這么多香草變成了惡草。

眾小人爭權奪利貪婪成性啊,

裝滿了腰包還貪求不已。

對己寬容卻猜疑他人啊,

都鉤心斗角而滿懷妒忌。

奔走追逐權勢和財富啊,

這不是我急于追求的東西。

老年慢慢地就要到來啊,

怕的是美名未能樹立。第三十三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早晨我吮飲木蘭花的清露啊,

晚上又服食秋菊的花瓣。

只要我的情操確實美好而專一啊,

長久的饑餓憔悴又何必悲嘆。

采來香木的根株系上白芷啊,

又把薜荔的花心聯(lián)成一串。

拿起菌桂再編上蕙草啊,

搓成長長的胡繩花索垂在下邊。

我效法那前代的賢人啊,

不作世俗的打扮。

雖不合今人的心意啊,

我愿遵循彭咸遺留的規(guī)范。

深深地嘆息著擦拭眼淚啊,

我哀傷人們的生活多災多難。

我只因熱愛美德并以之約束自己啊,

卻早晨受到責罵,晚上又被罷官。

這既是因為我以蕙草為佩飾啊,

又加上我采了白芷精心編連。第三十四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只要是我衷心喜愛的事啊,

縱然為它死上多次也不后悔半點。

恨只恨君王太糊涂啊,

人們的心意他總不察驗。

賤人們嫉妒我的美貌啊,

造謠誣蔑我善于淫亂。

世俗的人本會投機取巧啊,

違背了規(guī)矩把措施改變。

背棄正道而追求邪曲啊,

爭著茍合求容反以為合符常規(guī)。

煩悶苦惱,我深深地惆悵啊,

獨有我在此時遭受窮困命運多舛。

寧肯即刻死亡魂離魄散啊,

我也不能把小人的丑態(tài)來現!

雄鷹猛雕不與燕雀為伍啊,

自古以來理所當然。第三十五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方和圓怎能合在一起啊,

哪有志趣各異的人能彼此相安?

心靈受屈精神壓抑啊,

強忍指責把侮辱承擔。

堅守清白為直道而死啊,

這本為前代圣賢所稱贊。

后悔選擇道路未曾細察啊,

徘徊不進我將要回還。

掉轉我的車回到原來的道路啊,

趁著在迷途上還沒走遠。

遛我的馬漫步在生有蘭草的水邊啊,

又奔向長著椒樹的小山留連。

接近君王不成反遭責難啊,

只好退回去重修德行以償宿愿。

用菱葉與荷葉制成上衣啊,

又采集荷花瓣做成下裝。

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啊,

只要我的內心真正芳潔高尚。第三十六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把我的花冠做得高尚啊,

使我佩帶結得長長。

芳香與污垢混雜一起啊,

唯有我潔白的品質還未受影響。

忽然回首縱目遠望啊,

我將游觀于遙遠的四方。

服飾佩帶豐富多彩啊,

香氣勃勃愈來愈芬芳。

人們生來各有所好啊,

只有我愛好美德習以為常。

粉身碎骨我也不改變初衷啊,

難道我會因受到教訓而放棄志向!第三十七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jié)《尚書》與《春秋》第二節(jié)《左傳》與“秦晉殽之戰(zhàn)”

第三節(jié)《國語》與《戰(zhàn)國策》第三章歷史散文和哲理散文第三十八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jié)《尚書》與《春秋》

1.《尚書》——即上古之書,是我國最早的散文總集。主要記載帝王的命令和言論,春秋戰(zhàn)國時稱《書》,到了漢代才改稱〈尚書〉。后來成為儒家的經典之一。

2.《春秋》——是我國編年體史書之祖,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迄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共記載了二百四十二年間的歷史。它是綱目式的記載,文字極簡短,幾乎沒有描寫的成分。但它的語言表達,具有嚴謹精練的特點,反映了文字技巧的進步。第三十九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后人將它配合《春秋》作為解經之書,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的作者,司馬遷和班固都認為是左秋明?!蹲髠鳌冯m是歷史著作,從文學角度看,是有顯著的特點的:

第一、敘事富于故事性、戲劇性,有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它總是抓住故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或有典型意義的部分來著重地敘述或描寫,而不是毫無選擇,平鋪直敘。。

第二、善于寫戰(zhàn)事,特別是幾次大規(guī)模的戰(zhàn)事寫得最出色。它們的特點首先是對戰(zhàn)爭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原則,因此寫戰(zhàn)爭并不單寫軍事行動,常常著眼政治問題,把軍事和政治結合起來。

第三、是行人辭令之美。

第二節(jié)《左傳》與“秦晉殽之戰(zhàn)”第四十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秦晉殽之戰(zhàn)》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蹦鹿L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惫怪^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p>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p>

秦師遂東。

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幼,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

第四十一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于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従者,不腆敝邑,為従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鼻沂瑰岣嬗卩崱?/p>

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閑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揚孫奔宋。

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

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v敵患生,違天不祥。必伐秦師。”欒枝曰:“未報秦施而伐其師,其為死君乎?”先軫曰:“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秦則無禮,何施之為?吾聞之,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謀及子孫,可謂死君乎?”遂發(fā)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萊駒為右。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殽,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第四十二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文嬴請三帥,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

先軫朝,問秦囚。公曰:“夫人請之,吾舍之矣。”先軫怒曰:“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仇,亡無日矣?!辈活櫠佟?/p>

公使陽處父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左驂,以公命贈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従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p>

秦伯素服郊次,鄉(xiāng)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p>

第四十三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一、提示:

春秋中葉,東周王朝日益萎靡,已無力控制天下,諸侯中的一些大國則憑借軍事實力逐鹿中原,擴張勢力。崤之戰(zhàn)之所以爆發(fā),根本原因即在于秦晉兩國要爭奪中原的霸權。

孟子曾說:“春秋無義戰(zhàn)”,《左傳》作者對春秋間的戰(zhàn)爭也多持否定態(tài)度,而對戰(zhàn)爭的發(fā)起者多有譴責。秦穆公為了插足中原,不僅不講信義,背棄盟約,偷襲盟邦鄭國,而且利令智昏,不聽蹇叔對形勢的分析預測,制訂了“勞師襲遠”的錯誤方略,從而導致了秦軍的敗亡。因此,作者認為,秦穆公“以貪勤民”,師出不義,是挑起戰(zhàn)爭的罪魁禍首,應該承擔罪責。

本文記敘崤之戰(zhàn),重點不在描寫戰(zhàn)爭經過和戰(zhàn)爭場面,而是要揭示秦軍所以失敗的原因,因而對戰(zhàn)爭本身,作者僅以寥寥數語一筆帶過,而將筆墨用來交待戰(zhàn)爭醞釀階段多方對形勢的分析、判斷以及道義、民心、策略、士氣等因素對戰(zhàn)爭勝負的影響,以揭示戰(zhàn)爭勝負的必然性。所以,盡管本文所記的人物眾多,頭緒紛雜,卻依然給人以脈絡清晰、神氣凝聚的感覺。

本文雖以記事為主,但也生動簡潔地描繪出人物的言語行動,刻劃了蹇叔、弦高、先軫、秦穆公幾個人物的鮮明個性。人物語言的描述尤其出色,弦高犒師、皇武子辭客、孟明謝賜的三段言辭,都綿里藏針,意在言外,委婉得體而曲折盡意。第四十四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二、內容:

1、穆公不聽勸諫,蹇叔哭送秦師;

2、弦高犒師報警,秦軍襲鄭落空;

3、秦師山慘敗,三帥囚而逃歸。

三、藝術特色舉要:

1、人物個性鮮明突出。

蹇叔:忠直耿介,見識深遠,是個謀智過人之士。

秦穆公:是一個利令智昏,剛愎自用,失敗之后尚知悔過,能吸取教訓的統(tǒng)治者形象。

先軫:善辯能斷,敢說敢為;恨恨難消,剛直猛烈;是一個充滿愛國精神的赳赳武夫。

弦高:隨機應變,膽大心細,長于言辭的愛國商人。

2、外交辭令委婉得體。

弦高“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wèi)。

孟明:“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于秦”。

第四十五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三節(jié)《國語》與《戰(zhàn)國策》

1.《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史,分別記載周王朝及諸侯各國之事,而主要在記言,故名為《國語》。起于周穆王,終于魯悼公(前1000—440)。司馬遷說:“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從此一般都認為《國語》乃左丘明所作。后人以《左傳》、《國語》既同一作者,而《左傳》是傳《春秋》的書,故又稱《國語》為“春秋外傳”。

2.《戰(zhàn)國策》是匯編而成的歷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包含的資料,主要出于戰(zhàn)國時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使臣的記載,匯集成書,當在秦以后??偣踩?,記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統(tǒng)一。

《戰(zhàn)國策》的思想觀念,就其主流來說,與《左傳》等史書有截然不同之處。劉向序說:“戰(zhàn)國之時,君德淺薄,為之謀策者,不得不因勢而為資,具時而為畫。故其謀扶急持傾,為一切之權雖不可以臨教化,兵革救急之勢也?!钡谒氖?,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從文學上看,《戰(zhàn)國策》的特色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富于文采。

第二、描寫人物的特點和活動,更加具體細致,也就更加顯得生動活潑。

第三、所記的策士說辭,常常引用生動的寓言故事。

第四十七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馮諼客孟嘗君》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愿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痹唬骸翱秃文?”曰:“客無能也?!泵蠂L君笑而受之曰:“諾。”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弊笥乙愿妗C蠂L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弊笥医孕χ愿?。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庇谑浅似滠?,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后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弊笥医詯褐?,以為貪而不知足。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泵蠂L君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于是馮諼不復歌。

后孟嘗君出記,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能為文收責于薛者乎?”馮諼署曰:“能?!泵蠂L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泵蠂L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闭埗娭?,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忄寧)愚,沉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庇谑羌s車治裝,載券契而行,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第四十八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薄耙院问卸?”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竊以為君市義?!泵蠂L君曰:“市義奈何?”曰:“今君有區(qū)區(qū)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泵蠂L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后期年,齊王謂孟嘗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泵蠂L君就國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孟嘗君顧謂馮諼:“先生所為文市義者,乃今日見之?!瘪T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第四十九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謂惠王曰:“齊於其大臣孟嘗君于諸侯,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強。”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馮諼先驅誡孟嘗君曰:“千金,重幣也;百乘,顯使也。齊其聞之矣?!绷菏谷?,孟嘗君固辭煌病齊王聞之,君臣恐懼,遣太傅赍黃金千斤,文車二駟,服劍一,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廟之祟,沉于諂諛之臣,開罪于君,寡人不足為也。愿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tǒng)萬人乎?”馮諼誡孟嘗君曰:“愿請先王之祭器,立宗廟于薛。”廟成,還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始高枕為樂矣。”

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

第五十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提示:

本文記敘了策士馮諼為孟嘗君營就“三窟”、鞏固政治地位的經過,展現了馮諼不甘屈人下、報效知己、深謀遠慮的奇特風采和孟嘗君寬容大度、禮賢下士的品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風貌。

作者刻畫馮諼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揚先抑、層層深入的方法。開篇寫他“無好”、“無能”,寄食于人卻再三彈鋏而歌,要求優(yōu)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厭足的小人,而后再寫他自告奮勇為孟嘗君收債“市義”,營就“三窟”,展示其卓越不凡的見識和才具,令人心折,充分顯示出作者藝術構思的巧妙用心。

此外,故事情節(jié)的生動有趣、一波三折,孟嘗君及其手下人對馮諼態(tài)度的映襯,也從不同側面豐滿了馮諼的形象。

第五十一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四章先秦諸子散文

第一節(jié)儒家——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基石

?孔子——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思想的奠基人

?孟軻——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最富有人民性的思想家

第二節(jié)道家——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否定因素

老子——中國哲學思想的正式起點

莊周——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否定哲學家第五十二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節(jié)儒家——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基石

什么是“儒”?《漢書.藝文志》曾推斷過:“儒家者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經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瞬,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于道為最高?!?/p>

“儒”即是“士”,是“士”中熟悉殷周傳統(tǒng)文化,懂得并信奉禮樂教化的那一部分“士”。

從思想內容來說,儒家的最大特點,是把思想從貴族手中解放出來,使思想這門行業(yè)民眾化;又把貴族思想灌輸于民眾,使民眾的思想貴族化。儒家學說一誕生就具有解放和禁錮的兩重性,使農民在較緩和的形式中服從于由血緣氏族奴隸制度演化出來的宗法封建制度。這一特點使它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思想的基石。

儒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即孔子、孟子、荀子等。第五十三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一、孔子——中國封建社會傳統(tǒng)思想的奠基人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世稱孔子,魯國陬(zou)邑(今山東曲阜)人??浊鹪隰攪鲞^官,又曾游說四方,一生郁郁不遇。其主要活動是聚眾講學,由此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私家學派——儒家。

1.“仁”的提出。把“仁”規(guī)定為很少有人完全做到,而又人人可以爭取做到的總攝性的最高道德范疇。

(1)用“仁”來統(tǒng)攝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

(2)把“仁”作為精神現象的核心。

孔子自謙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p>

“仁”是道德,知(智)是認識,勇是意志。孔子用這三者來概括人的最高精神世界,并作為自己的修養(yǎng)目標,而他的弟子則把他看做這三者的體現者。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人”。利仁的智才是智,殺身成仁的勇才是勇。

(3)用“愛人”來規(guī)定“仁”的基本內涵。

“民之于人也,甚于水火。”

“如其仁,如其仁”“仁”的對象應是民,愛人就是愛民。

總之,“仁”作為一種思維方式,它力圖使人主要是君子擺脫上帝鬼神的束縛,這無疑是向無神論、唯物主義前進,是思想上的大解放。但同時,它又從宗法關系中升華出來的宗教道德來規(guī)范人的思維道路,這無疑又隱藏著新的迷信、新的宗教因素,從而又為思想帶來了新的束縛。中國人重道德輕知識,重政治輕經濟,其“始作俑者”應是孔子。

第五十四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2.禮的變通——進行社會改革的政治學說

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復周禮,他熱切希望回到“禮樂征自天子出”的西周時代,不滿意當時“禮壞樂崩”的混亂局面,譴責社會生活中各種違禮行為。他的所謂“禮”,很大程度上是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和道德原則。孔子最大的創(chuàng)新就是納仁入禮,“克己復禮為仁”“人而不仁,如何禮”。在《論語》中,孔子特別強調人際關系中的孝悌標準。如對于孝,孔子說:“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倍鴮τ诔际戮囊螅皇恰拔鹌垡玻钢??!?/p>

孔子的德治思想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1)主張富民、教民,反對虐民、賊民。

“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

(2)主張以“義”為準則調整君臣父子關系,反對君上的專斷和臣下的諂佞。

“君子寓于義,小人寓于利”“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第五十五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3.學的倡導——中國封建社會教育體制的創(chuàng)立

孔子是中國第一位偉大的教育家,這是舉世公認的??鬃邮状翁岢觥坝薪虩o類”,打破社會

等級界限,使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向群眾開放。

綜觀孔子的思想體系,他不僅向中國地主階級提供了可望不可及的封建宗法社會的政治理想,從而為調整他們內部的關系以及緩和他們同農民階級的對抗制定了一種披著道德外衣的準則,而且創(chuàng)造了一種與封建宗法政治緊密結合在一起——甚至融為一體的傳授封建社會政治理想和道德標準的教育制度??鬃娱_創(chuàng)的儒家教育制度對保存和發(fā)揚華夏民族的文化精神無疑起了重大的無以倫比的歷史作用,在世界上或許只有基督教可以與之相媲美;但是也正是這種儒家教育制度把中國人的文化禁錮在一種僵化的狹小天地中,其精神禁錮力卻遠遠超過基督教的火刑場。

第五十六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二、孟軻——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最富有人民性的思想家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公元前327-289)。年輕時曾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之門人,后來授徒講學,帶著學生周游列國。先后到過宋、薛、藤、魯、魏、齊等國,被齊宣王任為客卿。作《孟子》七篇,其內容可能是經過孟子本人和學生一道修訂的,當然也有后人增飾的可能。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前人早已指出是偽作。戰(zhàn)國中后期,孟子是儒家八派之一地位并不高,唐以后逐漸受推崇,元文宗是被封“亞圣”,僅次于“至圣”孔子

第五十七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1.“民為貴”——關于仁的思想的嶄新內容

孟子思想的精華是民貴君輕論。他在繼承前人民本思想遺產的基礎上,對君民關系、君臣關系均有精辟的新見解。

孟子認為對一個國家來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十分卓越的民本思想。

“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侯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泵献诱J為,國君如果對臣下不愛護,那么臣民消極怠工、逃跑、反抗都是正當的。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入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仁者無敵”——以仁政統(tǒng)一天下的政治綱領

從民貴君輕的基本觀點出發(fā),孟子把仁愛思想發(fā)展為仁愛政治,形成一整套以仁政統(tǒng)一天下的政治綱領。他告戒統(tǒng)制者能否得到或保有天下,關鍵在于是否得到人民的擁護。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他再三勸告國君,“保民”“若保赤子”“勿奪民時”“省刑罰”“薄稅斂”,“取于民有制”譴責“虐民”“殘民”和“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的現象,反對“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的征并戰(zhàn)爭。主張改革土地制度,實行井田制,做到“民有恒產”,其性質屬于勞役地租制,在當時是一種改良,但各國諸侯不肯接受,成了善良的理想。

第五十八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3.“性善”論——實行仁政的理論根據

孟子主要是從道德方面來研究人生的,他把人的道德概括為仁、義、禮、智四個范疇,認為人生來就具有這種善的本性。

“惻隱之心人,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而矣?!彼亩伺c生俱來,人人都是相同的。有的未能成為善人不是人性本質有什么差別,而是由于不去培養(yǎng)擴充這些善端,以至逐漸失去本性。這種看法屬于天生道德論。

孟子散文的特點:

1.善辯:“外人皆稱夫子好辯”

《孟子》七篇論戰(zhàn)性強,感情充沛,言辭機敏,氣勢雄健,鋒芒畢露,與《論語》的雍容紆徐風格大有不同。

(1)因勢利導,尤其善于掌握對方心理,從容陳辭,引人入彀,然后步步進逼。

(2)深入透徹,抓住對方要害,使之無法逃遁。

2.形象說理。第五十九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第二節(jié)道家——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否定因素

先秦的道家同儒家一樣是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影響最大的學派。道家最初被稱為道德家,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始稱道家。道家的共同特征總的來說是以道為其學說的核心,分述之則有三點:

第一、認為道是天地萬物的始基和本質;

第二、認為道的、也是天地萬物的基本法則是自然;

第三、認為道法體現為人治便是無為而治的無為政治。

道學家從它的總的思想傾向來說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否定哲學。它以道法自然的思想否定了殷周以來的天人合一的神道觀以及所謂禮樂制度,也否定了力圖用自己設計的政治藍圖治理天下的當時的儒、墨、顯學;它以萬物自化的思想懷疑傳統(tǒng)的以及當時的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也懷疑人的認識的意義以及人本身的生活價值;發(fā)展到極點它簡直要把人泯滅于天地萬物之中。

第六十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1.老子——中國哲學思想的正式起點

老子是先秦時代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楚國人,大約生活在春秋末期。

(1)老子哲學的最高范疇是“道”,他把“道”看作是宇宙萬物的本體。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意即天下萬物皆由道派生而來?!暗馈笔且环N先天地而存在,深邃幽遠,“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的十分神秘的東西。老子還進一步把道的本質概括為“無”,“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他系統(tǒng)的揭示出相對立的事物和概念都是相互依存的,美惡、有無、難易、長短、高下、剛柔、強若、勝敗、福禍、榮辱、智愚、損益、進退、輕重等都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而且都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他還提出“貴柔”“守雌”的人生態(tài)度,反對剛強和進取?!扒鷦t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種不爭、知足、委曲求全、甘居屈辱的思想對后世有極大的影響。

(2)老子的社會政治觀集中體現為主張“無為而治”?!拔覠o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闭J為只有屏棄禮樂、政刑、賦稅等人為措施,老百姓才能真正安居樂業(yè)。無為而治的思想反映了烏托邦似的經濟要求和政治理想。第六十一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2.莊周——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否定哲學家

莊子,名周,戰(zhàn)國時宋國(河南商丘)蒙人。(公元前369——至283年)比孟子稍晚而略早于屈原。做過管理漆園的小吏,后一直過癮居生活。一生貧困,“窮閭陋巷,困窘織屨,槁項黃馘”,曾以編草鞋為生有時還要靠貨粟度日。楚威王聽說他是賢才,曾派人以重金請他入朝做國相,但他不愿受官場的羈絆,終身不士,表示“寧戲污讀之中自快,無為受有國者所羈,終生不士,以快吾志焉”。

《莊子》一書五十二篇,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

(1)相對主義。即“萬物齊一”

認為任何事物都存在有無、大小、美丑、貴賤、善惡等種種差異,但這些差異只人們心目中的成見,在道的面前它們根本沒有一個區(qū)分彼此的界限。

(2)游世的人生態(tài)度。

“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得之至也。”

取消人生的一切欲望、情緒,甚至去掉人的知識、能力,泯滅是非之心,對現實采取鴕鳥政策,以內心的虛靜超然抹殺外在的一切平與不平。

第六十二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涇流之大,

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

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

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

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

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

于冰者,

篤于時也;

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今爾出于崖涘觀于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氣于陰陽,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

又奚以自多!

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

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

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

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于水乎?”

第六十三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一、結構層次剖析。

第一段:寫河伯望洋興嘆,自識其丑。

第二段:寫北海若以自然之廣大、宇宙之無窮開導河伯,使之開闊眼界,不敢自滿。

二、藝術特點舉要。

(1)哲理與形象的結合。

1.寓言的運用。

2.意境的描繪。

3.比喻的迭出。

4.逐層推進、生發(fā)無窮的論證方法。

(2)宏肆有利的語言氣勢

第六十四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一章諫逐客書與漢樂府民歌第一節(jié)諫逐客書第二節(jié)漢樂府民歌第二章垓下之圍第一節(jié)司馬遷與《史記》第二節(jié)垓下之圍第二講秦漢文學第六十五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諫逐客書》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y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而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後宮,而良駿抉提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第六十六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p>

一、 結構層次剖析。

第一段:提出總論點——逐客是錯誤的。

第二段:通過鋪陳秦國歷史上四位君王任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實,說明有客卿的功勞,就沒有秦國今天的富庶和強大。

第三段:通過對秦王喜愛的并非產于秦國珍寶、美色、音樂等大量事實的鋪陳,惟獨在用人上排斥客卿是錯誤的;同時進一步指出,這種“重物輕人不是統(tǒng)一天下制服諸侯的方略。

第四段:從理論上闡明納客與逐客的利與害:納客就能“無敵于天下”,逐客則是削弱了自己、資助了敵人。

二、藝術特色舉要。

1.抓住秦王的最大欲望,逐層推進,步步升級,以求最終說服秦王。

2.用無可辯駁的事實說話。

3.正反并論,厲害對舉,反復對比透徹有力。

4.鋪陳手法和排比句式的大量運用。第六十七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第二節(jié)漢樂府民歌

一、什么是“樂府”?

兩漢所謂樂府是指的音樂機關,樂即音樂,府即官府,這是它的原始意義。但魏晉六朝卻將樂府所唱的詩,漢人原叫“歌詩”的也叫“樂府”,于是所謂樂府便由機關的名稱一變而為一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六朝人雖把樂府看成一種詩體,但著眼還在音樂上。至唐,則已撇開音樂,而注重其社會內容,如元結《系樂府》、白居易《新樂府》、皮日休《正樂府》等,都未入樂,但都自名為樂府,于是所謂樂府又一變而為一種批判現實的諷刺詩。

據《漢書·藝文志》所載篇目,西漢樂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這數字已接近《詩經》的“國風”,東漢尚不在內,但現存的總共不過三四十首。

二、漢樂府民歌的思想性

班固雖不曾把那一百三十八首西漢樂府民歌記錄在《漢書》里,但對這些民歌卻也作了很好的概括,這就是他說的“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從現存不多的作品看來,包括東漢在內,這一特色確是很顯著。這些民歌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而且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它們廣泛地反映了兩漢人民的痛苦生活,象一面鏡子一樣照出了兩漢的政治面貌和社會面貌,同時還深刻地反映了兩漢人民的思想感情。這具體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六十八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一)對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反抗。

《陌上?!窛h樂府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湘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薄傲_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余”。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p>

“東方千余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晰,鬢鬢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1)層次結構剖析。

第一段:女主人公形象的初步塑造,著重描寫羅敷的美貌。

第二段:描寫羅敷嚴辭拒絕太守的調戲。

第三段:羅敷對自己丈夫的夸耀。

(2)藝術特色舉要。

1.避實就虛,側面烘托。

2.運用對話刻劃性格。

3.浪漫的夸張。第六十九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二)對戰(zhàn)爭和徭役的揭露。

《戰(zhàn)城南》:

“戰(zhàn)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為我謂烏:“且為客豪,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葦冥冥。梟騎戰(zhàn)斗死,駑馬徘徊鳴。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獲君何食?愿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歸。”

(三)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的抗議。

《上山采蘼蕪》:

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從門入,故人從合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p>

第七十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三、漢樂府民歌對后世的影響

(一)首先就表現在它的“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現實主義精神上。這種精神象一根紅線似的貫串在從建安到唐代的詩歌史上,儼然形成一條以樂府為系統(tǒng)的現實主義傳統(tǒng)。它們之間的一脈相承的關系是如此明晰,以至于我們可以用線條作出如下的表述:

“緣事而發(fā)”(漢樂府民歌)—“借古題寫時事”(建安曹操諸人的古題樂府)—“即事名篇,無復依傍”(杜甫創(chuàng)作的新題樂府)—“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導的新樂府運動)。

(二)漢樂府民歌的影響還表現在對新的詩歌形式的創(chuàng)造上。漢樂府民歌的主要形式是雜言體與五言體。雜言體在當時尚未引起文人們的注意,但自建安后,它的影響已日趨顯著。如曹操的《氣出唱》、曹丕的《陌上?!?、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等,便都是雜言,至鮑照《行路難》,尤其是李白的《蜀道難》、《將進酒》、《戰(zhàn)城南》等歌行更是極雜言之奇觀,也莫不導源于漢樂府。五言體的影響,比之雜言更早也更大。據現有文獻,可以肯定,文人擬作五言詩是從東漢初就開始了的。到漢末建安,更出現了一個“五言騰踴”的局面,自此以后,五言一體遂取《詩經》的四言、《楚辭》的騷體而代之,一直成為我國詩史上一種重要的傳統(tǒng)形式。

(三)在藝術手法上,特別是在敘事詩的寫作技巧上,漢樂府民歌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諸如人物對話或獨白的運用,人物心理描寫和細節(jié)刻劃,語言的樸素生動等,都成為后代一切反映社會現實的詩人的學習榜樣。第七十一頁,共七十六頁,2022年,8月28日

第二章《垓下之圍》

第一節(jié)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前145—87?),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人。父司馬談有廣博的學問修養(yǎng),曾“學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楊何,習道論于黃子”。又曾為文“論六家之要旨”,批評了儒、墨、名、法和陰陽五家,而完全肯定地贊揚了道家,這說明他是深受當時流行的黃老思想的影響的。司馬談在這篇論文中所表現的明晰的思想和批判精神,無疑給司馬遷后來為先秦諸子作傳以良好的啟示,而且對司馬遷的思想、人格和治學態(tài)度也必然有影響。

《史記》是我國歷史學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偉大著作,是司馬遷對我國民族文化特別是歷史學方面的極其寶貴的貢獻。全書包括本紀、表、書、世家和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1)“本紀”除《秦本紀》外,敘述歷代最高統(tǒng)治者帝王的政跡;(十二篇)

(2)“表”是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是全書敘事的聯(lián)絡和補充;(十篇)

(3)“書”是個別事件的始末文獻,它們分別敘述天文、歷法、水利、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發(fā)展和現狀,與后世的專門科學史相近;(八篇)

(4)“世家”主要敘述貴族侯王的歷史;(三十篇)

(5)“列傳”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不同階層人物的傳記,少數列傳則是敘述國外和國內少數民族君長統(tǒng)治的歷史。(七十篇)

第七十二頁,共七十六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