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文言文專題訓(xùn)練-----《戰(zhàn)國策·趙策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秦王謂公子他曰:“昔歲殽下之事,韓為中軍,以與諸侯攻秦。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轉(zhuǎn)不可約。吾將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韓,韓必懼,懼則可以不戰(zhàn)而深取割。”王曰:“善?!蹦似鸨卉娕R熒陽,一軍臨太行。韓恐,使陽成君入謝于秦,請效上黨之地以為和。命韓陽告上黨之守靳黈曰秦起二軍以臨韓韓不能有今王令以上黨入和與秦使陽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黈曰:“臣請悉發(fā)守以應(yīng)秦,若不能卒,則死之?!表n陽趨以報王,王乃使馮亭代靳黈。馮亭陰使人請趙王曰:“韓不能守上黨,且以與秦,其民皆不欲為秦,而愿為趙。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納之與王,唯王才之?!壁w王喜,召平陽君而告之。趙豹對曰:“臣聞圣人甚禍無故之利。”王曰:“人懷吾義,何謂無故乎?”對曰:“秦被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顧能得之強大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zhàn)。王自圖之?!蓖醮笈?,趙豹出。王召趙勝、趙禹而告之。二人對曰:“用兵逾年,未見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趙勝往受地。趙勝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勝封賞吏民?!瘪T亭垂涕曰:“是吾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與人,不義一也;主內(nèi)之秦,不順主命,不義二也;賣主之地而食之,不義三也。”辭封而入韓,謂韓王曰:“趙聞韓不能守上黨,今發(fā)兵已取之矣。”韓告秦曰:“趙起兵取上黨。”秦王怒,令公孫起、王齮以兵遇趙于長平。(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一》,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命韓陽告上黨之守靳黈曰/秦起二軍以臨韓/韓不能有/今王令以上黨入和與秦/使陽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B.命韓陽告上黨之守靳黈曰/秦起二軍以臨韓/韓不能有今/王令以上黨入和與/秦使陽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C.命韓陽告上黨之守靳黈曰/秦起二軍以臨韓/韓不能有今/王令以上黨入和與秦/使陽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D.命韓陽告上黨之守靳黈曰/秦起二軍以臨韓/韓不能有/今王令以上黨入和與秦使/陽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軍,指古時行軍作戰(zhàn)時主帥所在的部隊。文中指在諸侯攻秦的戰(zhàn)役中,韓國充當(dāng)主力。B.“使陽城君入謝于秦”與《鴻門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的“謝”含義相同。C.“若不能卒,則死之”與《離騷(節(jié)選)》中“伏清白以死直兮”的“死”含義不同。D.敝邑,是趙勝對自己國家的稱呼。敝,是對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謙稱,如“敝人”“敝處”。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王視韓國為大患,打算出兵討伐韓國。公子他表示有不用戰(zhàn)斗就可以讓韓國割取土地的方法。秦王聽從了他的建議,向熒陽和太行山進軍。B.韓陽勸說上黨太守獻出土地。太守靳黈不肯從命,請求發(fā)動全部守軍抵抗秦軍,誓與上黨共存亡。于是韓王讓馮亭接任上黨太守之職。C.趙王、趙勝、趙禹都因坐而得城而感到喜悅,趙豹卻因趙國沒有從秦國那里取得韓國土地的理由而拒絕接受韓國的城邑。D.趙國使者到達上黨后,封賞當(dāng)?shù)氐墓倜瘛qT亭以為君主守地而不能戰(zhàn)死、不聽君主割地的命令和賣掉君主的土地而自己得到封邑為由,拒絕了封賞。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韓與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轉(zhuǎn)不可約。②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納之與王,唯王才之。5.韓國是如何避免遭受秦國的軍事打擊的?請簡要概括。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秦王謂公子他曰:“日者秦、楚戰(zhàn)于藍田,韓出銳師以佐秦,秦戰(zhàn)不利,因轉(zhuǎn)與楚,不固信盟,唯便是從。韓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將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韓,韓必懼,懼則可以不戰(zhàn)而深取割?!蹦似鸨mn恐,使陽城君入謝于秦,請效上黨之地以為和。令韓陽告上黨之守靳黈。靳黈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王則有令,而臣太守,雖王與子,亦其猜焉。臣請悉發(fā)守以應(yīng)秦,若不能卒,則死之?!表n陽趨以報王。乃使馮亭代靳黈。馮亭守三十日,陰使人請趙王曰:“韓不能守上黨,且以與秦,其民皆不欲為秦而愿為趙。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內(nèi)之于王,唯王才之。”趙王喜,召平陽君而告之。趙豹對曰:“臣聞圣人甚禍無故之利?!蓖踉唬骸叭藨盐崃x,何謂無故乎?”對曰:“秦蠶食韓氏之地,中絕不令相通,故自以為坐受上黨也。且夫韓之所以內(nèi)趙者,欲嫁其禍也。秦被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顧能得之強大乎?今王取之可謂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zhàn)王其圖之”王大怒曰:“夫用百萬之眾,攻戰(zhàn)逾年歷歲,未得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為?”乃使趙勝往受地,以三萬戶之都封太守,千戶封縣令,諸吏皆益爵三級,民能相集者,賜家六金。馮亭垂涕而勉曰:“是吾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與人,不義一也;主內(nèi)之秦,不順主命,不義二也;賣主之地而食之,不義三也?!鞭o封而入韓。韓告秦曰:“趙起兵取上黨。”秦王怒,令公孫起、王齮以兵遇趙于長平?!稇?zhàn)國策·趙策一》(有刪改)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王取之可/謂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zhàn)王/其圖之/B.今王取之可/謂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zhàn)/王其圖之/C.今王取之/可謂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zhàn)/王其圖之D.今王取之/可謂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zhàn)王/其圖之/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效上黨”指獻出上黨地區(qū),“效”與《出師表》“恐托付不效”的“效”含義不同。B.“不能卒”指不能完成使命,“卒”與《荊軻刺秦王》“卒起不意”的“卒”含義相同。C.“趨以報王”指迅速報告韓王,“趨”與《滕王閣序》“他日趨庭”的“趨”含義不同。D.“陰使”指暗中派遣,“陰”與《張衡傳》“陰知奸黨名姓”的“陰”含義相同。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公子他贊成秦王攻打韓國,他認為韓國一定會害怕秦國出兵,一旦害怕,那么不用交戰(zhàn)就可以讓韓國大量割讓土地。事情果然如他所料。B.馮亭派人對趙王說,上黨的百姓不想做秦國的子民,而愿意做趙國的子民。現(xiàn)在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敬獻給趙王,希望趙王裁定此事。C.趙豹認為韓國敬獻上黨之地于趙是“無故之利”,想轉(zhuǎn)嫁禍患;趙王卻認為上黨百姓是顧念自己仁義才愿歸順,并非“無故”。D.馮亭認為,如果接受封賞,他便會處于三不義境地:鎮(zhèn)守疆土不能效死卻以地予人,應(yīng)親赴秦國卻不順從君命,出賣君主土地卻享受封邑。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韓出銳師以佐秦,秦戰(zhàn)不利,因轉(zhuǎn)與楚,不固信盟,唯便是從。(2)秦被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顧能得之強大乎?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秦攻韓。韓恐,使陽成君入謝于秦,請效上黨之地以為和。命韓陽告上黨之守靳氏曰:“秦起二軍以臨韓,韓不能有。今王令陽成君以上黨入和于秦,使陽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氏曰:“人有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颊埾ぐl(fā)守以應(yīng)秦,若不能卒,則死之?!表n陽趨以報王,王乃使馮亭代靳氏。馮亭守上黨三十日,陰使人請趙王曰:“韓不能守上黨,且以與秦,其民皆不欲為秦而愿為趙。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內(nèi)之于王,唯王才之?!壁w王喜,召平陽君[注]而告之,趙豹對曰:“臣聞圣人甚禍無故之利?!蓖踉唬骸叭藨盐崃x,何謂無故乎?”對曰:“秦蠶食韓氏之地,中絕不令相通,故自以為坐受上黨也。秦被其勞而趙受其利,雖強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顧能得之強大乎?今王取之,可謂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zhàn)。王其圖之?!蓖醮笈w豹出。王召趙勝、趙禹而告之曰:“韓不能守上黨令其守以與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對曰用兵逾數(shù)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趙勝往受地。趙勝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勝謂曰:‘請以三萬戶之都封太守,千戶封縣令,諸吏皆益爵三級,民能相集者,賜家六金。’”馮亭垂涕而勉曰:“是吾處三不義也。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與人,不義一也;主內(nèi)之秦,不順主命,不義二也;賣主之地而食之,不義三也。”辭封而入韓,謂韓王曰:“趙聞韓不能守上黨,今發(fā)兵已取之矣。”韓告秦曰:“趙起兵取上黨。”秦王聞之,怒,令公孫起、王畸以兵遇趙于長平。(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一》,有改動)[注]平陽君,即趙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韓不能守/上黨今其守以與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對曰/用兵逾數(shù)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B.韓不能守上黨/今其守以與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對曰/用兵逾數(shù)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C.韓不能守/上黨今其守以與/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對曰/用兵逾數(shù)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D.韓不能守上黨/今其守以與/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對曰/用兵逾數(shù)年/未得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陰使人請趙王”與“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蘇武傳》)兩句中的“陰”字含義相同。B.“王其圖之”與“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其”字含義不相同。C.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說文》),指有宗廟或先君神主的城。本文中泛指“城”。D.爵,一種酒器,后引中指爵位、官位。我國春秋時期爵位分五等:公、候、伯、子、男。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韓國受到秦國的攻擊,不敢與之抗衡,于是派陽成君前去講和,并表示愿意將上黨之地割讓給秦國,后來又派遣馮亭替代靳氏任上黨太守。B.馮亭駐守上黨三十天后,秘密派人向趙王進言,表示上黨百姓不愿意成為秦國人,愿意投奔趙國,并愿將十七座城池獻給趙王,趙王聽了非常高興。C.平陽君認為上黨地區(qū)從中間割裂了秦國,使其兩邊不能相互聯(lián)通,因此秦國對上黨虎視眈眈,勢在必得,一定不會坐視趙國平白地從中獲利。D.趙王派趙勝去接收上黨之地,并且賞賜馮亭,但馮亭以自己向趙國進獻上黨有三點不義為由拒絕封賞返回韓國。這是馮亭用心良苦的計謀。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韓恐,使陽成君入謝于秦,請效上黨之地以為和。(2)臣請悉發(fā)守以應(yīng)秦,若不能卒,則死之。14.趙豹反對接受韓國獻上的十七座城池的原因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答案1、A
句意:韓王又派韓陽告訴上黨太守靳黈說:“秦國兩路出兵攻韓,韓國不能保有?,F(xiàn)在大王有令,把上黨獻給秦國求和,派我把情況告訴太守,太守還是獻給他吧。”“韓不能有”意為“韓國不能保有”,“今”為時間狀語應(yīng)置于句首,“有”“今”需要斷開,排除BC;“以上黨入和與秦”意為“把上黨獻給秦國求和”,“與”“秦”為動賓結(jié)構(gòu),之間不可斷開,排除B;“使陽言之太守”意為“派我把情況告訴太守”,“使”動詞,意為“派遣”,“使”“陽”之間不可斷開,排除D。2.C
B.正確?!爸x”,道歉;句意:就派陽城君到秦國去道歉?!爸x”,道歉;句意: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地親自來向項王道歉。C.錯誤。“死”,為……而死;句意: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為國犧牲?!八馈保瑸椤?;句意:保持清白為正道而死。3.C
“趙豹卻因趙國沒有從秦國那里取得韓國土地的理由而拒絕接受韓國的城邑”以偏概全,原因表述片面。趙豹認為無故得利將帶來大禍,況且秦國用牛耕田,用水道通運糧食,敢死之士都得到了上等的土地,法令嚴格而政令貫徹,不能和之交鋒。所以,不同意接受韓國的城邑。
4.①韓和秦邊界相連(接壤),韓國的土地方圓不過千里,(韓國的國君)又反復(fù)無常不能遵守盟約。②如今上黨擁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恭敬地進獻給大王,希望大王您裁度這件事。
5.①韓王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以求息兵。②在上黨太守決意死守后更換守官,避免死戰(zhàn)。③馮亭假意把上黨獻給趙國,又謊稱趙國起兵上黨,轉(zhuǎn)嫁危機。參考譯文:秦昭王對公子他說:“從前崤下的那一次戰(zhàn)役,韓充當(dāng)主力,和諸侯合兵攻秦。韓和秦邊界相連,他們的土地方圓不過千里,又反復(fù)無常不能遵守盟約。我想討伐它,您認為怎么樣?”公子他說:“大王出兵攻韓,韓必然非常害怕,他們害怕了,我們不用戰(zhàn)斗就可以多割取土地。”昭王說:“很好。”于是出動軍隊,一支軍隊逼近熒陽,另一支指向太行山。韓國害怕了,就派陽城君到秦國去道歉,請求獻出上黨作為講和的條件。韓王又派韓陽告訴上黨太守靳黈說:“秦國兩路出兵攻韓,韓國不能保有。現(xiàn)在大王有令,把上黨獻給秦國求和,派我把情況告訴太守,太守還是獻給他吧。”靳黈說:“我請求發(fā)動全部守軍對付秦軍,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為國犧牲。”韓陽迅速把情況上報韓王。于是韓王就派馮亭去接替靳黈。馮亭暗中派人對趙王說:“韓國守不住上黨,將要割讓給秦國,上黨的百姓都不想做秦民而愿做趙民。如今上黨擁有十七座城邑,愿意恭敬地進獻給大王,希望大王您裁度這件事。”趙王心里高興,召見平陽君趙豹告訴他這件事。趙豹回答說:“我聽說圣人認為無故獲利是最大的禍患。”趙王說:“別人懷戀我的恩義,怎么說是無故呢?”趙豹答說:“秦國遭受勞苦,而趙國得到利益,即使是強大者都不可能從弱小者手中得到這種好處,而弱小者卻能從強大者手中得到嗎?況且秦國用牛耕田,用水道通運糧食,那些勇敢不怕死的將士列陣在上黨,法令嚴格而政令推行順利,不能和它交鋒。大王還是自己認真考慮一下吧。”趙王非常生氣,趙豹就退下了。趙王召見趙勝、趙禹,并把此事告知他們。二人回答說:“連年用兵,沒有得到一座城,如今安坐就能得城,這可是十分有利的事??!”于是派趙勝去接受土地。趙勝到后宣告說:“敝國的國王派使者臣勝封賞吏民?!瘪T亭流淚說:“這是我使自己處在三不義的境地?。簽榫魇氐囟荒軕?zhàn)死,而且把它獻給旁人,這是一不義;君主把地已割給秦國,不聽主子的命令,這是二不義;賣掉主子的土地而自己得到封邑,這是三不義啊?!鞭o謝封賞而回到韓國,對韓王說:“趙國聽說韓國無力防守上黨,如今已發(fā)兵占領(lǐng)了上黨?!表n國告訴秦國說:“趙國已派兵攻取了上黨?!鼻赝醮笈?,派公孫起、王齮率領(lǐng)軍隊與趙國的軍隊在長平對陣。(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一》,有刪改)6、C
句意:如今大王您接受上黨,可以說是有緣由嗎?況且秦國用牛耕田、用河道來運輸糧食,敢死之士都排列在上黨地區(qū),法令嚴明,政令通行,不可以與它開戰(zhàn)。大王您還是好好考慮下吧!“可謂”是固定搭配,不能斷開,排除AB;“王”作“其圖之”句主語,中間不能斷開,可聯(lián)系教材《燭之武退秦師》相似句式“吾其還也”,“其”表示商量或希望語氣,譯為“還是”,排除AD。7.B
A.效,獻出,句意:獻出上黨地區(qū);/效,奏效、成功,句意: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B.含義相同錯誤。卒,完畢,完成,句意:不能完成使命;/卒”通“猝”,指突然,句意:事情突然發(fā)生,意料不到。C.趨,迅速,句意:迅速報告韓王;/趨,快步走,句意:過些日子,我將到父親身邊。D.陰,暗中,句意:暗中派遣;/陰,暗中,句意: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8.D
“應(yīng)親赴秦國卻不順從君命”錯誤,原文“主內(nèi)之秦”的“內(nèi)”即“納”,指君主敬獻上黨之地給秦國,而非“應(yīng)親赴秦國”。9.(1)韓國派出精銳部隊來輔助秦國,秦國戰(zhàn)事失利,韓國于是轉(zhuǎn)而幫助楚國,不堅守信義盟約,只追求利益。(2)秦國遭受勞苦而趙國獲得利益,即使是強大的國家都不能從弱小的國家得到好處,弱小的國家反而能從強大的國家得到好處嗎?參考譯文:秦王對公子他說:“從前秦國和楚國在藍田交戰(zhàn),韓國派出精銳部隊來輔助秦國,秦國戰(zhàn)事失利,韓國于是轉(zhuǎn)而幫助楚國,不堅守信義盟約,只追求利益。韓國對我們來說,是心腹大患。我準(zhǔn)備討伐韓國,您看怎么樣?”公子他說:“大王出兵討伐韓國,韓國一定會恐懼,恐懼的話就可以不用打仗而割取大片土地?!庇谑前l(fā)兵攻韓。韓王恐懼,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地區(qū)來求和。又派韓陽告訴上黨太守靳黈。靳黈說:“人們說:哪怕只有用瓶子汲水的一點小聰明,也要守住汲水的器具不外借。大王雖然有命令,但我要盡太守的職責(zé),即使是大王和您,我也不能不懷疑,臣請求發(fā)動全部守衛(wèi)兵力來應(yīng)對秦國,如果不能完成使命,那就為之犧牲性命。”韓陽迅速把情況匯報給韓王。于是就派馮亭取代靳黈。馮亭堅守上黨三十日,暗中派人請求趙王說:“韓國守不住上黨,將要把上黨割讓給秦國,但是上黨的百姓不不愿意做秦國的百姓,而愿意做趙國的百姓,現(xiàn)在有十七座城池愿意敬獻給大王,請大王您裁決?!壁w王十分高興,召見平陽君趙豹告訴他這件事,平陽君回答說:“我聽說圣人認為無故得利是很大的禍?!壁w王說:“上黨百姓念及我的仁義,怎么能說是無故呢?”平陽君回答說:“秦國逐步侵蝕韓國的土地,使它中間斷絕,讓上黨與國都信息不通,所以自認為可以安坐(輕易)而得到上黨。況且韓國之所以把上黨獻給趙是轉(zhuǎn)嫁它的禍患。秦國遭受辛勞,而趙國獲得利益,即使是強大的國家都不能從弱小的國家得到好處,弱小的國家反而能從強大的國家得到好處嗎?如今大王您接受上黨,可以說是有緣由嗎?況且秦國用牛耕田,用河道來運輸糧食,敢死之士都排列在上黨地區(qū),法令嚴明,政令通行,不能同它開戰(zhàn),大王您還是好好考慮下吧!”趙王十分生氣,說:“動用百萬軍隊,連續(xù)幾年攻戰(zhàn),都不見得能攻取一座城池。如今不用兵,就能得到十七座城邑,為什么不這樣做呢?”于派遣趙勝前往上黨接受土地,拿三萬家的大城邑封賜給郡守,千家的城邑封賜給縣令,所有官吏加爵三級,百姓能夠相安定的,每家六金。馮亭流著淚謝絕道:“這樣我會處于三不義的境地啊。為君主守衛(wèi)疆土而不能犧牲,這是一不義;君主把土地割讓給秦國,卻不能聽從君主的命令,這是二不義;出賣君主的土地卻得到封邑,這是三不義?!瘪T亭辭去封賞而返回韓國。韓國告訴秦國說:“趙國出兵攻取了上黨地區(qū)?!鼻赝醮笈?,派公孫起、王齮率領(lǐng)軍隊在長平地區(qū)迎戰(zhàn)趙軍。10、B
句意:“韓國不能守衛(wèi)上黨,現(xiàn)在上黨太守把它獻給寡人,有十七座城邑?!倍嘶卮鹫f:“用兵經(jīng)年,沒看見得到一座城市,現(xiàn)在安坐而得到城邑,這是大吉大利的事?!薄笆厣宵h”動賓結(jié)構(gòu),中間不斷開,排除AC;“與寡人”動賓結(jié)構(gòu),中間不斷開,排除D。11.B
A.都是指“暗中”。前句句意:暗中派人請求趙孝成王。后句句意:暗中共同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閼氏歸漢。含義相同,判斷正確。B.都是表商量的語氣副詞,還是。前句句意:大王您還是好好考慮考慮。后句句意:我們還是回去吧。含義相同,判斷錯誤。12.C
“認為上黨地區(qū)從中間割裂了秦國”錯。根據(jù)原文“秦蠶食韓氏之地,中絕不令相通”,意思是秦國逐漸侵占韓國的土地,中間斷絕了上黨通韓國的道路,使他們不能互相援救,所以是使韓國中間斷絕了上黨通韓國的道路,而并非割裂了秦國。
13.(1)韓國恐懼,派陽成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的土地作為講和的條件。(2)臣下請求發(fā)動全部守軍對付秦兵,如果最后不能守住,那么我就為國戰(zhàn)死。
14.①無故獲利是最大的禍患。
②趙國不可能坐享其成。
③趙國不具備和秦國交戰(zhàn)的有利條件。參考譯文:秦國攻打韓國。韓國十分恐懼,派陽成君到秦國謝罪,請求獻出上黨的土地作為講和的條件。韓桓惠王又派陽城君告訴上黨太守靳氏說:“秦國出動兩支軍隊來進攻韓國,韓國就會滅亡。現(xiàn)在君王把上黨獻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污水井合同范本
- 科技教育助力青少年成長發(fā)展
- 科技產(chǎn)品營銷在電商平臺上的策略探討
- 科技與運動結(jié)合打造未來趣味體育課
- 持干股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葡甲胺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船釣卷線輪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科技企業(yè)面試指南簡歷制作與面試技巧
- 二零二五年度自駕旅游交通工具免責(zé)協(xié)議
- 2025年度智慧物流系統(tǒng)融資合同
- 滬教版數(shù)學(xué)四年級下冊全冊教案
- 2025語文新教材三下全冊8個單元教材解讀分析匯編
- 美麗的春天課件
- 2025年山東青島自貿(mào)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液化氣罐的使用和安全防范
- 會計法律法規(guī)答題答案
- 2024年山東外貿(mào)職業(yè)學(xué)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蘇常州溧陽市部分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招聘編外人員78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學(xué)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三篇)
- 2025年教科版科學(xué)五年級下冊教學(xué)計劃(含進度表)
-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元宵節(jié)《1元宵節(ji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