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古代詩文閱讀題】專練卷13附答案解析_第1頁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古代詩文閱讀題】專練卷13附答案解析_第2頁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古代詩文閱讀題】專練卷13附答案解析_第3頁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古代詩文閱讀題】專練卷13附答案解析_第4頁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古代詩文閱讀題】專練卷13附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高三語文復習【古代詩文閱讀題】精選專練卷13

1.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竇參,字時中。少以門蔭,累官至萬年尉。時同僚有直官曹者,將夕,聞親疾,請參代之。會

獄囚亡走,京兆尹按直簿,將奏,參遽請曰:“彼以不及狀謁,參實代之,宜當罪。”坐貶江夏尉,

人多義之?累遷奉先尉??h人曹芬,名隸北軍,芬素兇暴,因醉毆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

死。參捕理芬兄弟當死,眾官皆請俟免喪,參曰:“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喪延罪,是殺父不

坐也?!苯哉渥锒葰⒅豢h畏伏。轉大理司直。按獄江淮,次揚州,節(jié)度使陳少游驕蹇,不

郊迎,令軍吏傳問,參正辭讓之,少游悔懼,促詣參,參不俟?jié)?。還奏合旨。時婺州刺史鄧班坐

贓八千貫,理與執(zhí)政有舊,以會赦,欲免贓。詔百僚于尚書省雜議,多希執(zhí)政意,參獨堅執(zhí)正之于

法,竟征贓。除監(jiān)察御史,奉使按湖南判官馬彝獄。時彝舉屬令贓罪至千貫,為得罪者之子因權幸

誣奏彝,參竟白彝無罪。參不避權貴理獄以嚴稱數(shù)蒙召見論天下事又與執(zhí)政多異同上深器之或參決

大政時宰頗忌之多所排抑亦無以傷參然多率情壞法。初定百官俸料,以嘗為司直,黨其官,故給俸

多于本寺丞;又定百官班秩,初令太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又惡詹事李升,遂移詹事班退居諸府

尹之下,甚為有識所嗤。每宰相間日于延英召對,諸相皆出,參必居后久之,以度支為辭,實專大

政。參無學術,但多引用親黨,使居要職,以為耳目,四方藩帥,皆畏懼之。李納既憚參,饋遺畢

至,外示敬參,實陰間之。上所親信,多非毀參。貶為酷州司馬。參時為左右中官深怒,謗沮不已,

賜死于邕州武經鎮(zhèn),時年六十。

(選自《舊唐書?竇參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參不避權貴/理獄以嚴/稱數(shù)蒙召見/論天下事/又與執(zhí)政多異同/上深器之/或參決大政/

時宰頗忌之/多所排抑/亦無以傷參/

B.參不避權貴/理獄以嚴稱/數(shù)蒙召見/論天下事/又與執(zhí)政多異同/上深器之/或參決/大政

時宰頗忌之/多所排抑/亦無以傷參/

C.參不避權貴/理獄以嚴/稱數(shù)蒙召見/論天下事/又與執(zhí)政多異同/上深器之/或參決/大政

時宰頗忌之/多所排抑/亦無以傷參/

D.參不避權貴/理獄以嚴稱/數(shù)蒙召見/論天下事/又與執(zhí)政多異同/上深器之/或參決大政/

時宰頗忌之/多所排抑/亦無以傷參/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蔭,指封建時代子孫因先輩有功勞而取得做官等權利。文中指竇參獲得官職。

B.京兆尹,官名,國都所在的地區(qū)的行政長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舉等事務。

C.對,文中指古代朝臣定期輪流向皇帝陳獻個人對國事的意見,并回答皇帝的問題。

D.中官,即太監(jiān),君主時代宮廷內侍奉帝王及其家屬的人員,由閹割后的男子充任。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竇參看重情義,被人稱贊。曾有同僚請竇參替他值班,恰逢當晚獄中囚犯逃亡,上司過問此事;

竇參替同僚說情,主動承擔責任,被時人稱贊。

B.竇參執(zhí)法嚴厲,威震全縣。曹芬毆打妹妹,曹父勸阻未果投井而亡,眾人請求待曹芬兄弟守喪

后再處決,竇參不依,立即杖殺曹芬兄弟,全縣畏懼。

C.竇參不懼權貴,為人剛直。在討論對鄧挺貪贓的處罰時,很多人迎合權貴的意思,只有竇參堅

持原則;馬彝被縣令檢舉貪贓,竇參審查后判馬彝無罪。

D.竇參為官專權,被人詆毀。竇參任用親黨把持要職,監(jiān)察百官,內外官員都怕他;皇帝的親信

紛紛指責誹謗他,他被貶到酷州任職,最終在路上被賜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參正辭讓之,少游悔懼,促詣參,參不俟?jié)?。?分)

(2)李納既憚參,饋遺畢至,外示敬參,實陰間之。(4分)

14.文中說“(竇參)甚為有識所嗤”。請概括說明竇參被有見識的人譏笑的原因。(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落日憶山中

李白

雨后煙景綠,晴天散余霞。

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花落時欲暮,見此令人嗟。

愿游名山去,學道飛丹砂。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詩是詩人觀看落日心有感觸所作,題中的“憶”字暗藏感情,意蘊豐富。

B.雨后原野翠綠,晴空里余霞漫天,綺麗無比,“余霞”一詞緊銜詩題而來。

C.五六兩句急轉,花開花落,美景易逝,又時逢天晚,令人咨嗟,觸人心懷。

D.本詩語言清新雅致,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與陶淵明詩風相近。

16.李白為何“愿游名山去”?請結合本詩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離騷》中,屈原面對群小誣陷、風氣敗壞的環(huán)境,在發(fā)出憂愁苦悶、走投無路的慨嘆后,

仍堅定地表示“

(2)李商隱的《錦瑟》中“:以蜀王杜宇典故表現(xiàn)內心的凄怨;而"",以南

海鯨人傳說抒發(fā)內心的悲哀。

(3)“紅旗”以其鮮艷的色彩、獨特的意象,被很多古代描寫邊塞、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詩歌使用,

如“________,_________”。

2

10.D(原文標點:參不避權貴,理獄以嚴稱。數(shù)蒙召見,論天下事,又與執(zhí)政多異同,上深器之,

或參決大政。時宰頗忌之,多所排抑,亦無以傷參。)

11.B(科舉一般由皇帝主持,不屬于京兆尹的職權范圍)

12.C(“馬彝被縣令檢舉貪贓”錯,應是馬彝檢舉縣令貪贓)

13.(1)竇參以嚴正的話語譴責他,陳少游后悔害怕,急忙去見竇參,竇參不等他來到就渡過長江

離去了。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1分;“讓”“詣”“濟”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李納因為害怕竇參,贈送了很多財物,外表顯得敬重竇參,實際上暗中離間他。

評分參考:譯出大意1分;“憚”“畢”“陰”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4.憑個人感情任意調整有關官員的俸祿和官位等級。(3分)

評分參考:關鍵點“個人感情”“調整”“官員俸祿和官位等級”;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竇參,字時中。年輕時因為門蔭的庇護,幾次升官做到萬年尉。當時同僚中有位在官署中值班

的人,天色將晚時,聽說親人病了,請竇參代替他值班。適逢當天夜里有獄囚逃走,京兆尹按照值

班名冊,將要上奏,竇參立即請求說:“他因為來不及寫請假報告,我竇參實際上代替他值班,應

當由我接受罪罰?!彼虼吮毁H為江夏尉,人們認為他有義氣。竇參多次升官擔任奉先尉??h里有

個叫曹芬的人,名籍隸屬北軍,曹芬平素兇暴,因為喝醉酒毆打他的妹妹,他的父親要解救女兒卻

沒能做到,就投井而死。竇參拘捕審理曹芬兄弟判處死罪,眾官都請求等待他們守喪期滿再處決,

竇參說:“兒子因為父親而生,父親由于兒子而死,如果因守喪而延緩處罪,這是殺父而不獲罪?!?/p>

于是正法而杖殺他們,全縣畏懼敬服。竇參改任大理司直。巡查江淮案件,停留在揚州,節(jié)度使陳

少游十分傲慢,不到郊外迎接他,派遣軍吏傳達問候,竇參以嚴正的話語譴責他,陳少游后悔害怕,

急忙去見竇參,竇參不等他來到就渡過長江離去了。竇參回朝上奏符合皇帝旨意。當時婺州刺史鄧

理因貪贓八千貫獲罪,鄧理與宰相以往有交情,又適逢大赦,想要免去贓款。皇上下詔百官在尚書

省聚議,官員們大多迎合宰相的意見,唯獨竇參堅持依法論處,最終收回了贓款。竇參被授任監(jiān)察

御史,奉命出使審查湖南判官馬彝一案。

當時馬彝檢舉屬下縣令貪贓犯罪達一千貫,被罪犯的兒子通過權貴寵臣上奏誣陷,竇參最終辨

明馬彝無罪。竇參不避權貴,審理案件以嚴厲著稱。多次承蒙皇上召見,議論天下大事,又與宰相

的看法多有不同,皇上很器重他,有時讓他參與決策大事。當時的宰相很忌妒他,對他多加排擠壓

制,也沒有辦法傷害他。然而竇參往往依循個人感情破壞法規(guī)。最初議定百官俸錢,因為他曾經任

過大理寺司直,偏袒這些官員,因此所給的俸錢比大理寺丞多;又制定百官官位的品級,開始令太

常少卿在左右庶子之上,因為憎恨詹事李升,便調移詹事班列退居各府尹之下,被有見識的人譏笑。

每次宰相隔天在延英殿被皇上召見應答,各位宰相都出來了,竇參必定要留下很久,以度支事務為

借口,實際專斷大權。竇參沒有學問,只是多任用親信黨羽,使他們擔任要職,作為耳目,四方的

藩鎮(zhèn)節(jié)帥,都害怕他。李納因為害怕竇參,贈送了很多財物,外表顯得敬重竇參,實際上暗中離間

他?;噬系挠H信,大多指責詆毀竇參。竇參被貶為雅州別駕。竇參當時被皇帝身邊的宦官怨怒,毀

謗不止,賜死在邕州武經鎮(zhèn),當時六十歲。

15.D(“清新雅致”錯誤,此處應為“清新自然”.另外,“與陶淵明詩風相近”欠妥。)

16.①李白親近自然,樂游名山?!盁熅啊焙泼?,“余霞”綺麗,青山亙古,詩人由衷喜愛。

②掙脫現(xiàn)實的苦惱羈絆.現(xiàn)實中好花不常,美景易逝;時光遲暮,人生苦短。

③找尋自己的精神家園。如道家一樣,超塵出世,追求自由,崇尚本真.

3

④釋放樂觀豪邁、灑脫不羈的獨特個性?;鋾r暮,且去游山學道;現(xiàn)實不暢,且去另辟“家

園”,沒有失意苦惱后的萎靡沉淪,只有不羈個性下的灑脫釋放。(每點2分,答對其中3點給滿

分,意思答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解析】

【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D.“清新雅致”說法錯誤,此處應為“清新自然”。另外,”與陶淵明詩風相近”說法不妥,

陶淵明詩風平易,而李白此詩充滿想象,富于浪漫氣息,兩者的詩風明顯不同。

故選D。

【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

對于李白“愿游名山去”的原因可以結合詩句內容和李白的生活經歷來綜合分析。

從詩歌的前四句“雨后煙景綠,晴天散余霞。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可知,此處作者描寫

了山中美麗的景色:“煙景”浩渺,“余霞”綺麗,青山亙古,處處都透著大自然的美好。從這些

描寫可以看出,詩人是發(fā)自內心的喜愛山中的景色,所以他愿意樂游名山。

從詩的第五六句“花落時欲暮,見此令人嗟”可知,作者情感敏銳,對現(xiàn)實中的事物變化觀察

仔細,現(xiàn)實中好花不常,美景易逝,人生苦短,現(xiàn)實社會充滿著煩惱與痛苦,不如掙脫現(xiàn)實的苦惱

羈絆而回歸大自然的美好。

詩的第八句“學道飛丹砂”則是表面了作者對道家成仙的興趣,到家講究煉丹和飛升成仙,作

者此處要學習道家,也是表達自己要超塵出世,追求自由的理想,要去追尋自己的精神家園,徹底

脫離這塵世的羈絆。

最后,結合李白的人生經歷和人物個性,他雖然屢遭挫折,但總是不改樂觀豪邁的性格,“天

生我材必有用”“我輩豈是蓬蒿人”等詩句都表現(xiàn)出他這種樂觀精神。本詩中作者在面對現(xiàn)實不暢

的現(xiàn)實,要另辟“家園”,沒有失意苦惱后的萎靡沉淪,只有不羈個性下的灑脫釋放。

17.(1)寧潞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2)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

(3)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2.

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神宗萬歷四年十二月,上御文華殿,舉袍示輔臣曰:“此何色也?”居正以為青。上曰:“紫

也,久而色渝?!本诱眨骸白弦子?。昔皇祖不尚祓服,御衣敝甚始易,享國長久,未必不由此。

愿皇上以皇祖為法,節(jié)一衣,民間有數(shù)十人得其暖者;輕一衣,民間有數(shù)十人受其寒者,不可不念

也?!鄙仙钊恢?。七年二月,上患疹,慈圣太后命僧于戒壇設法度眾。張居正上言:“戒壇奉皇祖

之命,禁止至今。以當時僧眾數(shù)萬,恐生變敗俗也。今豈宜又開此端?圣躬違豫,惟告謝郊廟社稷,

斯名正言順,神人胥悅,何必開戒壇而后為福哉!”事遂寢。二月,河工成。先是,淮安有水患,

河決入淮。上以問張居正,因上言:“故河道都御史潘季馴可使?!蹦私淡t書,即其家拜都御史,

使持節(jié)治河。一切假以便宜久任,帑藏不問出入。諸奉行不及事者,下詔獄鞠治之。于是當事者日

夜焦勞,蓋逾年而堤成,轉漕無患。十年二月丁酉,大學士張居正上言:“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

今尚有一事為民害者,帶征稅糧也。夫百姓財力有限,一歲之入,僅足供一歲。不幸歲歉,目前尚

不能辦,豈復有余力更完累歲積逋乎!有司避責,往往將今年所征抵完舊逋。即今歲所欠,又為將

來帶征矣。況征輸額緒繁多年分淆雜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乞諭戶部,核萬

4

歷七年以前積負,悉行觸免。將見年正額,責令盡完。在百姓易辦,在有司易征,是官民兩利也?!?/p>

上從之。詔下,中外大悅。

(節(jié)選自《明史紀事本末?江陵柄政》)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況征輸額緒繁多年/分淆雜/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

B.況征輸額緒繁多/年分淆雜/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

C.況征輸額緒繁多年/分淆雜/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

D.況征輸額緒繁多/年分淆雜/小民竭脂膏/胥吏飽溪壑/甚者/不肖有司因而漁獵/

n.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核服,古時既可指黑色禮服,也可指盛裝艷服,文中指的是前者。

B.郊廟,帝王祭天地的郊宮和祭祖先的宗廟,也指帝王祭拜天地和祖先。

C.河工,即修筑河堤、開浚河道等治河工程,古時多指治理黃河的工程。

D.丁酉,古人常用天干地支相配以紀年月日,文中用的是干支紀日法。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神宗在文華殿向輔臣展示袍服,詢問顏色,張居正沒有認出是紫色;他借題發(fā)揮,希望神宗效仿

皇祖做個好皇上,神宗認為他說得很對。

B.神宗患上麻疹,慈圣太后開設戒壇為皇上祈福,張居正表示反對,他認為神宗曾開設戒壇,導致

幾萬僧眾聚集一起,引發(fā)事變,敗壞風俗。

C.淮安發(fā)生水災,經張居正舉薦,朝廷重新任用潘季馴為都御史,授予他便宜行事的權力;一年以

后堤防修成,漕路暢通,憂患解除。

D.張居正向朝廷請求,讓戶部核實并全部免除萬歷七年以前的累計欠稅,再責令完成每年規(guī)定的賦

稅,這樣做對官員和百姓都有利。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諸奉行不及事者,下詔獄鞠治之。

(2)不幸歲歉,目前尚不能辦,豈復有余力更完累歲積逋乎!

14.司馬光在寫給兒子的《訓儉示康》中說:“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于今日,

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标P于節(jié)儉的意義,張居正與司馬光的看法有何不同?(3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潤州送人往長洲①

陸龜蒙

秋來頻上向吳亭②,每上思歸意剩③生。

廢苑④池臺煙里色,夜村蓑笠雨中聲。

汀洲月下菱船疾,楊柳風高酒旅輕。

5

君住松江多少日,為嘗妒除與苑羹。

[注]①長洲是陸龜蒙的故鄉(xiāng)(今蘇州)。松江流經長洲境內,盛產妒魚。②向吳亭,位于潤州(今

鎮(zhèn)江)。③剩,更。④廢苑,指長洲苑,吳王闔閭射獵處。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聯(lián)反復使用“上”這一動詞,增強了語勢,使詩人情感表達得更為強烈。

B.頷聯(lián)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描繪了向吳亭上所見實景,創(chuàng)造了空濠靜謐的意境。

C.菱舟疾馳、酒旗輕舞的場景具有江南水鄉(xiāng)秋季的典型特征,選材別具匠心。

D.詩中“妒蛉”與辛棄疾《水龍吟》中的“妒魚堪膾”具有相似的文化意味。

16.本詩所表達的情感比較豐富,請簡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勸學》中說,借助車馬的人,“,";借助舟船的人,不善

于游水,卻能橫渡江河。

(2)韓愈在《師說》中指出,做弟子的不一定不如老師,做老師的也不一定要賢于弟子,因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o

(3)古代詩人認為得到江河山川的幫助,視野會更加開闊,詩歌也會更有品味?!敖健弊鳛橐?/p>

個富有審美意味的詞語,在古詩詞中頻繁出現(xiàn),如“,”。

10.(3分)D

11.(3分)A

12.(3

分)B

13.(8分)(1)(4分)凡是執(zhí)行命令沒做成事的人,要關入詔獄審問治罪。

(譯出大意給2分,“及事”“治”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4分)不幸碰到年成不好,眼下賦稅尚且不能繳納,哪里還有余力再完成連年積欠的賦稅呢?

(譯對大意給2分,“歉”“豈”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14.(3分)張居正認為節(jié)儉關乎國運民生,司馬光認為節(jié)儉可以安身立家。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

兩點給3分。)

15.(3分)B

16.(6分)

①真摯的友情②強烈的思歸之情③對家鄉(xiāng)風物由衷的喜愛與懷念

(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翠,言之成理,酌情給分。)

17.(1)(2分)非利足也而致千里(2)(2分)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3)(2分)【示例一】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6

【示例二】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示例三】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示例四】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渥渥》)

3.

古代詩文閱讀(34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也。項氏

世世為楚將,封于項,故姓項氏。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shù)日,軍果敗。兵未戰(zhàn)而

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蓖跽偎瘟x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

末將,救趙。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

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帆虱今秦攻趙

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

策,公不如義?!币蛳铝钴娭性唬骸懊腿缁ⅲ苋缪?,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乃遣其子宋襄相

齊,身送之至無鹽,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

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日:‘承其敝'。夫以秦之

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埔境內而專屬于將軍,

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項羽晨朝上將軍宋義,即其帳中斬宋義頭,

出令軍中日:“宋義與齊謀反楚,楚王陰令羽誅之。”當是時,諸將皆懾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

者,將軍家也。今將軍誅亂。”乃相與共立羽為假上將軍。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

(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蛆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

舉秦矣

B.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蛆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

舉秦矣

C.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蛆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

舉秦矣

D.宋義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蛆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

舉秦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我國古代,男子到了20歲的時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禮,取表字。取字以后,為了表示尊敬,除在

君、父跟前外,一般稱字而不稱名。

B.氏是姓的分支,姓是一種族號,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姓氏的主要功能是為了辨別部落中不同氏族

的后代。

C.社稷中的“社”為土神,“稷”為谷神。由于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谷豐登,每年都要到郊

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后來人們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D.河,最初的本義是指黃河,后來擴大為陸地表面成線形的自動流動的水體都能稱河,本文中的“河”就

是指廣義的河。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7

A.宋義用曾猜定武信君的軍隊必定失敗的事例博得了楚懷王的信任,并且被楚懷王任命為上將軍,位置在

項羽、范增之上。

B.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項羽的父親項梁,就是一位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

楚國大將。

C.項羽利用早晨去參見宋義的機會,在軍帳中將他殺死,其他將領們都因畏懼項羽而不敢抗拒,并且還一

起擁立項羽代理上將軍。

D.項羽私自殺死宋義后,對外宣稱宋義勾結齊國共同謀反,自己是受楚王密令處死宋義的,這樣做的目的

是擔心其他將領對自己的不滿。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以秦之強,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

(2)使人追宋義子,及之齊,殺之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問題。

易水

[唐]胡曾

一旦秦皇馬角生①,燕丹歸北送荊卿。

行人欲識無窮恨,聽取東流易水聲。

注:①《燕丹子》載:“燕太子丹質于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謬言曰:'令烏

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丹仰天嘆,,烏即白頭,馬生角。秦王不得己而遣之。”

渡易水

[明]陳子龍①

并刀②昨夜匣中鳴③,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漫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注:①陳子龍:明末抗清義士。②并刀:一種鋒利的刀。③匣中鳴:相傳楚國劍工鑄成的干將、莫邪雌雄

雙劍,將要殺敵飲血時常作匣中鳴。

14.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都寫到“易水”的景物,胡詩是靜態(tài)寫景,陳詩是在船上動態(tài)觀察。

B.《易水》前兩句從詠史寫起,用高度概括的語言,交代易水送別的背景。

C.《渡易水》前兩句運用典故,借名刀在匣子里發(fā)出鳴響,抒發(fā)不平之氣。

D.《渡易水》后兩句寫易水美景,以議論作結,強烈表達了英雄失路的悲憤之情。

15.這兩首詩分別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

(1)《沁園春?長沙》上片中描寫近景并使用動靜結合手法的句子是:“,

(2)《再別康橋》中描寫金柳的詩句是:“,

(3)《荊軻刺秦王》中,荊軻訣別時高唱:“,?!逼淇犊嵵?,令人唏噓嘆息。

10.C11.D12.B

13.(1)憑著強大的秦國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占趙國。

(2)(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內(追上他),把他殺了。

【解析】

【10題詳解】

此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的語感和斷句技巧,而且

還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文言斷句有很多的標志,比如: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等。還可以

利用名詞代詞在句中擔當?shù)某煞謥頂唷1揪?,根據名詞代詞“宋義”“?!薄膀怠薄扒薄扒亍薄摆w”

“兵”“我”,虛詞“之”“以”“則”“其”“而”,標志性詞“曰”“夫”,“夫”為發(fā)語詞,表示

要發(fā)表議論,其前斷開,排除AD兩項;“秦”為“攻趙”的主語,“今”為狀語,意思是“如今秦國攻打

趙國”,意思獨立,結構完整,前后斷開,排除B項,再結合本句意思:宋義說:“我認為并非如此。能

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蛆虱。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

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句子可以斷開為:宋義曰/不然/夫搏

牛之虻不可以破蛆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選C。

[11題詳解】

此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

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

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集合語境的含義作

答。題中D項,“本文中的‘河'就是指廣義的河”說法錯誤,本文中河指黃河。故選D。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

地點、人物、時間、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本題要求選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B項,“項羽的父親項梁,就是一位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楚國大將”說法錯誤,“項梁”

為項羽的叔父,“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是項燕。故選B。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

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

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如(1)中的“以",憑,憑借;“秦之

強”,強大的秦國;“新造”,指剛剛建立;“舉”,指攻下,完全攻占;“其勢必舉趙”,那形勢必定

是秦國攻占趙國。(2)中省略主語“項羽”,翻譯時補齊;“使”,派;“宋義子”,指宋義的兒子;“及”,

追上,趕上;“之”;動詞,至I」;“及之齊”,追到齊國境內;之:代詞,他,指宋義子;“殺之”,把

他殺了。

【點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

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翻譯為沒有查處;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

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

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9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事的時候,他二十四歲。項籍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

將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將。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

先前,宋義在路上遇見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軍中,他求見楚王說:“宋義曾猜定武信君的軍隊

必定失敗,沒過幾天,就果然戰(zhàn)敗了。在軍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征兆,這可以稱得上

是懂得用兵了。”楚懷王召見宋義,跟他商計軍中大事,非常欣賞他,因而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

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于宋義,號稱卿子冠軍0部隊進發(fā)抵達安陽,停

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銅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軍

從外面攻打,趙軍在里面接應,打垮秦軍是確定無疑的?!彼瘟x說:“我認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

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蛆虱。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打

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所以,現(xiàn)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斗。若論披堅甲執(zhí)

銳兵,勇戰(zhàn)前線,我宋義比不上您;若論坐于軍帳,運籌決策,您比不上我宋義。”于是通令全軍:“兇

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庇峙蓛鹤铀蜗迦R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

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時天氣寒冷,下著大雨,士卒一個個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說:“我們大家是想

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芳摻豆子,軍

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說‘利

用秦軍的疲憊’。憑著秦國那樣強大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占趙國。趙國被攻占,

秦國就更加強大,至1J那時,還談得上什么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說,我們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

席,集中了境內全部兵卒糧餉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墒巧蠈④姴惑w恤士卒,

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表椨鹪绯咳⒁娚蠈④娝瘟x,就

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fā)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边@時候,

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

叛亂之臣?!庇谑谴蠹乙黄鹆㈨椨馂榇砩蠈④?。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

14.A15.《易水》表達了詩人對荊軻刺秦王失敗的遺憾和惋惜之情。當年刺秦王的英勇荊軻己無處

尋覓,只有滔滔易水千百年來還在悲壯地流淌?!抖梢姿肥惆l(fā)了詩人知音難覓、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

并刀夜鳴,悲歌不平,易水依舊,云淡草青,但世間卻找不到可以讓詩人為之壯行的英雄。

【解析】

【14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

內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

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A項,看不出動態(tài)寫

景、靜態(tài)寫景。這兩首詩都是懷古詩,都是對荊軻刺秦的憑吊。故選A。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重點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比

較、分析能力。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以詩歌的抒情方式、注釋、標題和詩中的表情達意的重點詞句作突破

口,答題時先答出情感,然后結合詩歌的內容解說。第一首在第三句中有明顯的情感詞“恨”,遺憾;第

二首在第二句中也有這樣的詞語“悲歌”“不平”,結合注釋可知是報國無門的憤恨之情。

【點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

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

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注意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

析情感。答題時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

16.①.漫江碧透②.百舸爭流③.那河畔的金柳④.是夕陽中的新娘⑤.

風蕭蕭兮易水寒

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4.

10

文言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先生名鼐,字姬傳,一字夢谷,世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孫也。少家貧,體羸多病而嗜學。世父①范

學者稱姜塢先生,與同里方苧川、葉花南、劉海峰②善。諸子中獨愛先生,令受業(yè)苧川,尤喜親海峰。姜

塢嘗問其志,曰:“義理、考證、文章,缺一不可”。遂以經學授先生,而別受古文法于海峰。

乾隆二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改禮部主事。三十三年,充山東副考官,擢員外郎。逾年,充湖南副考官。

明年,分校會試,改擢刑部郎中。四庫館開,劉文正公、朱竹君學士咸薦先生,遂為纂修官。時非翰林與

纂修者八人,先生及程魚門、任幼植為尤著。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文正以御史薦記名矣會文正薨先生乃

乞養(yǎng)歸。

歸里后,主梅花、鐘山、紫陽、敬敷諸講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門為幸。與人言,終日不忤,而

不可以鄙私干;有來問,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雖學術與先生異趣者,見之皆親服。紀文達撰《四

庫書目錄》,頗詆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旗,神采秀越,澹榮利,有超世之志。王蘭泉稱其藹然

孝弟,有儒者氣象,而文名尤重天下。和碩禮恭親王薨,遺教必得姚某為家傳。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稱海內,

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軌,劉海峰繼之。論者謂:“望溪之文質恒以理勝,海峰以文勝,學或不及,先生則

理與文兼至?!比约┏?,故世或稱“桐城派”。

嘉慶十五年,先生與陽湖趙公翼重赴鹿鳴筵③宴,詔加四品銜。二十年九月,卒于鐘山,年八十有五。著

《九經說》十九卷、《老子章義》一卷、《莊子章義》十卷、《惜抱軒文集》十六卷、《古文辭類纂》四

十八卷、《今體詩鈔》十六卷諸書。先生主試及分校得士皆稱盛,錢御史澧、孔檢討廣森其最也。

(節(jié)選自《清先正事略選》卷一,有刪節(jié))

【注】①世父:伯父。②劉海峰:即劉大槌(kui),字才甫,號海峰。③鹿鳴筵:鄉(xiāng)試放榜次日,官方備

筵宴請新科舉人和考官等。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文/正以御史薦記名矣/會文正薨/先生乃乞養(yǎng)歸/

B.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文正/以御史薦/記名矣會/文正薨/先生乃乞養(yǎng)歸/

C.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文正以御史薦記/名矣/會文正薨/先生乃乞養(yǎng)歸/

D.三十九年/書成/當議遷官/文正以御史薦/記名矣/會文正薨/先生乃乞養(yǎng)歸/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項是()(3分)

A.字,古人有名有字,一般來說,名是他人稱呼時用,字自稱用,也供同輩或長輩稱用。

B.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管國家典章制度、祭祀、學校、科舉等事,長官稱為禮部尚書。

C.文正,謚號,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朝廷據其生平事跡給予的帶有評價性質的文字。

D.薨,指人病逝,用于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還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皇子公主等。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姚鼐幼時家境不好,卻很好學。他雖是端恪公的元孫,但他幼時家里已很貧困,又體弱多病,但依然愛

好讀書。

B.姚鼐富有學識,曾被破格任用。四庫館開設后,需要編修人員,他得到劉文正、朱竹君推薦,被破格任

用。

C.姚鼐文章成就突出,超越前輩。他少時師法方望溪、劉海峰古文之法,后又優(yōu)于他們,是桐城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

11

D.姚鼐樂于施教,長年耕耘在教壇。他回到家鄉(xiāng)后,幾十年間主持多個書院的講席,樂于提拔或薦推人才。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諸子中獨愛先生,令受業(yè)苧川,尤喜親海峰。

(2)時非翰林與纂修者八人,先生及程魚門、任幼植為尤著。

9.姚鼐是一代大儒,在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請作簡要歸納。(3分)

三、語言文字應用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回目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成熟格式,不是雕蟲小技,而是。我們常說一百二十回的

《三國演義》,一百回的《西游記》,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所謂"回”就是“回目”,又稱章回

題目,是章回小說的典型特征。在章回小說由民間說書藝術雅化為文人案頭之作的過程中,回目形式由單

句發(fā)展為偶句,字數(shù)也由而逐步定型為七八言,(1),而且也便于追求文字和音

韻上的形式美。明清兩代是中國古代小說發(fā)展的高峰期。作為杰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典型的章回體小說,

即每一回的標題都是一副詞句工整、前后相接的對聯(lián)。對聯(lián)這一中國獨特的語言藝術形式應用于章回小說

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說家的一大創(chuàng)舉。因為就大多數(shù)回目而言,句子可長可短,結尾可平可仄,句式靈活

多變,與詩的形式并不相同,反而與對聯(lián)更為。在章回小說的每回之前,(2),

讓讀者看了此聯(lián)就知道這回所要講述的內容;統(tǒng)觀閱讀小說回目,還可以從中

了解整部小說的敘述脈絡。

10.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