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九渡鄉(xiāng)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九渡鄉(xiāng)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九渡鄉(xiāng)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九渡鄉(xiāng)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九渡鄉(xiāng)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九渡鄉(xiāng)中學2022-2023學年高二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一書中介紹說,1840年以來,中國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敗都產生過警悟的先覺者,但他們的周圍和身后沒有形成一個群體。甲午中日戰(zhàn)爭失敗后,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由此開始。請判斷,這里“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的標志性事件是()

A.虎門銷煙

B.洋務運動

C.公車上書

D.新文化運動參考答案:C2.19世紀的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比美國更多地運用18世紀哲學家在政治問題上的種種最大膽的學說?!蓖锌司S爾此處所說的“最大膽學說”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鳩B.康德C.盧梭D.伏爾泰參考答案:A3.IMF預測在未來的5年,世界經(jīng)濟將出現(xiàn)8-6-4-2的發(fā)展格局,即亞洲發(fā)展中經(jīng)濟體將年均增長8%,新興市場與發(fā)展中國家將年均增長6%,世界經(jīng)濟將年均增長4%,發(fā)達國家將年均增長2%。對此數(shù)據(jù)解讀正確的是A.世界經(jīng)濟重心已轉移到亞洲

B.發(fā)展中國家成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C.有利于推進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

D.促進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參考答案:C4.19世紀四十年代的清朝出現(xiàn)“新思想的萌發(fā)”,“新”的主要含義是A.揭露腐敗現(xiàn)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學,提倡“經(jīng)世致用”C.拋棄“天朝上國”夢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之道參考答案:D5.“臣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yǎng)天下之士;數(shù)考問以盡其材,則英俊宜可得矣?!边@里的“臣”“陛下”分別指()A.李斯秦始皇

B.蕭何漢高祖C.董仲舒漢武帝

D.魏征唐太宗參考答案:C6.春秋戰(zhàn)國時期,某學派既反對“大攻小,強執(zhí)弱”的兼并戰(zhàn)爭,又反對強凌弱、眾暴寡、富辱貧、貴傲賤等階級壓迫,宣傳不同階級與階層的人“兼相愛、交相利”,并要求向“農與工肆之人”開放政權。這主要反映出他們A.代表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B.注重引導人們重義輕利C.提出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D.希望統(tǒng)治者能重視民生參考答案:C材料反映了該學派既反對兼并戰(zhàn)爭,又反對等階級壓迫,宣傳不同階級與階層的人“兼相愛、交相利”,并要求向“農與工肆之人”開放政權。結合所學可知該學派是墨家,這些主張體現(xiàn)了不切實際的幻想,故C項正確。墨家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yè)者的利益,故A項錯誤。重義輕利是儒家學派的主張,故B項錯誤。重視民生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故D項錯誤。7.我國很早就有花卉栽培的記載,但因“花草之流,可以悅目,徒有春花,而無秋實,匹諸浮偽,蓋不足存”,花卉栽培技術長時期不列入農書記述范圍。到了宋代,關于花卉栽培的專著紛紛問世,均為歷代所傳頌。這一變化A.反映了古代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B.是士大夫群體追求生活情趣的體現(xiàn)C.不利于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D.反映政府從重農轉向重商參考答案:A【詳解】北宋時期隨著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的繁榮,特別是市民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人們的愛美之心導致社會上花卉栽培現(xiàn)象較為普遍,從而出現(xiàn)“關于花卉栽培的專著紛紛問世”。故答案為A項。材料沒有反映這種現(xiàn)象僅僅是在士大夫群體中,排除B項;這種現(xiàn)象與農業(yè)生產沒有關系,排除C項;材料沒有反映重農抑商政策的變化,排除D項。8.明清之際,一批頗具影響力的民間社團在江南地區(qū)競相興起,成為反映當時社會變遷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見當時A.江南成為文化中心B.文化政策相對寬松C.經(jīng)世致用思潮興起D.傳統(tǒng)四民結構松動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jù)材料中的時間和地點信息,以及簡表中的“匡時救世”“訾毀時政,裁量公卿”“保商務,謀公益”和“講求實學”來看,隨著江南地區(qū)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出現(xiàn)一股經(jīng)世致用的思潮,故C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xiàn)出江南地區(qū)的文化地位,故A項排除;當時受到理學思想統(tǒng)治,文化政策不是寬松,故B項排除;材料沒有涉及到傳統(tǒng)社會的“四民結構”松動,故D項排除。9.馬克思說“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變成了僧侶?!瘪R克思評論的歷史事件是()A.智者運動 B.文藝復興 C.宗教改革 D.啟蒙運動參考答案:考點:宗教改革.分析:本題考查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發(fā)動的反對封建統(tǒng)治和羅馬神權統(tǒng)治的政治運動.實質上是早期資產階級的反封建斗爭,人文主義思想得以進一步弘揚.解答:“他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卻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變成了僧侶.”通過宗教改革把人從天主教的精神枷鎖中解放出來,使人獲得了靈魂得救的自主權,所以題干當中的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主要指的是對教皇和羅馬天主教會的信仰,故C正確;AB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10.比較法是歷史學習的一種常用方法,被稱為學習歷史的金鑰匙。某班同學對歐洲的文藝復興和中國的“百家爭鳴”進行了探究比較,他們得出的結論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代表的生產力水平相同

B.都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傾向C.都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D.都發(fā)生在社會大轉型時期參考答案:A11.右側圖三為古代雅典居民結構的比例圖,觀察圖示信息,對于雅典民主與居民的政治聯(lián)系,下列敘述準確的是A.雅典超半數(shù)的居民擁有公民權B.雅典民主的社會基礎為自由民C.少數(shù)奴隸主貴族獨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廣泛的民主參考答案:B雅典民主政治。在古雅典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對婦女、外邦人、廣大奴隸而言,民主遙不可及。根據(jù)圖片可知,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只占雅典居民的少部分,這部分人是雅典民主的社會基礎,所以本題選B。12.太平天國將領楊秀清說“中國有中國之制度,今滿洲造為妖魔條律,使我中國之人無能脫其網(wǎng)羅?!编u容在《革命軍》中說“我中國今日欲脫滿洲人之羈縛,不可不革命?!眱烧叨贾鲝圓.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國

B.反對滿清貴族的封建統(tǒng)治C.實現(xiàn)國內各民族的平等

D.實現(xiàn)主權在民原則參考答案:B13.“沒有一個人是永生的。希臘人是人。所以,沒有一個希臘人使永生的?!边@三句話,反映了亞里士多德的那一學說(

)A.政治學說

B.教育學說

C.倫理學說

D.邏輯學參考答案:D14.1517年,德國威登堡大教堂門口張貼出《九十五條論綱》,引發(fā)了一場激烈的思想辯論。這場辯論的主題是(

)A.宗教的虛偽

B.靈魂得救的途徑

C.權力的產生

D.生命的起源參考答案:B1517年教皇以修繕教堂為名,大量出售“贖罪券”。這種無恥的謊言和明目張膽的搜刮,激起了德國各階層民眾的憤慨。馬丁·路德發(fā)表了《九十五條論綱》,引發(fā)了一場關于贖罪券功效的辯論。路德指出,人的靈魂的得救無須教士作為中介,不能靠向教會購買贖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誠的信仰。路德主張人人有權閱讀《圣經(jīng)》和理解《圣經(jīng)》,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溝通,與上帝直接對話。路德的思想和主張引發(fā)了德國和歐洲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故選B。15.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認為,奴隸是人,他們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隸的靈魂中,同樣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榮譽、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觀點A.體現(xiàn)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理念

B.反映了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潮流C.是外邦人與羅馬公民斗爭的產物

D.體現(xiàn)了“法律至上”的原則參考答案:答案:A分析:【名師點睛】本題關鍵點一是:把握時間“古羅馬”,可排除B;關鍵點二是:根據(jù)材料,C、D與材料無關。1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以上言論反應的思想是A.無為而治思想

B.辯證法思想

C.唯物論思想

D.民本思想?yún)⒖即鸢福築17.新時期文藝工作的總方向是(

)A.向時代學習,向人民學習

B.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C.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D.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參考答案:B18.1979年1月29日,鄧小平在訪問美國時宣布:“我們不再使用‘解放臺灣’這個提法了,只要臺灣回歸祖國,我們將尊重那里的現(xiàn)實和現(xiàn)行制度。”提出這一主張的主要原因A.鄧小平與毛澤東對美國的認識不同

B.國內與國際形勢的發(fā)展C.中國從“聯(lián)蘇”轉為“聯(lián)美

D.國內主要工作重點的轉移參考答案:D19.下列有關朱熹的說法正確的是A.是北宋時期著名的理學大師

B.他認為“心即理也”C.他認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D.被譽為一代理學宗師,其思想影響深遠

參考答案:D20.陳旭麓先生認為,辛亥革命、國民革命、解放戰(zhàn)爭分別推翻了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國民黨政府,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關于這“三次高潮”的說法,正確的是A.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B.革命結果與指導思想根本一致C.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根本一致D.革命對象與革命領導根本一致參考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次革命性質都是民主革命,革命任務都是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故選C。辛亥革命由資產階級領導,國民革命由國共合作共同領導,解放戰(zhàn)爭由無產階級領導,故三者領導階級不一致,排除A;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指導思想為三民主義,解放戰(zhàn)爭指導思想為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排除B;辛亥革命的革命對象是腐朽的清政府,國民革命的革命對象為北洋軍閥,解放戰(zhàn)爭革命的對象為國民政府,排除D?!军c睛】本題考查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考查學生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學生要根據(jù)新舊民主革命的特點進行分析。21.“漢承秦制”,卻不斷創(chuàng)新。屬于漢朝創(chuàng)新的監(jiān)察制度是A.丞相制度

B.察舉制度

C.刺史制度

D.內閣制度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A是中央官制丞相在秦朝是三公之一,是百官之長,位高權重,負責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B始于西漢漢武帝,是一種選官制度;C是始于西漢代表皇帝監(jiān)察地方的監(jiān)察制度;D內閣制度始于明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成為定制。故選C22.傅高義在《鄧小平時代》一書中記載,鄧小平1975年開創(chuàng)性的5天訪法為中國樹立了一個先例,從1977—1980年,中國派出很多高層官員出訪,其中1978年一年里13名副總理一級的干部出訪約20次,共訪問50多個國家。數(shù)百名部長、省長、書記及其部下也加入了出國考察的行列。這些考察的主要意義是A.為開放奠定基礎

B.為改革提供支持

C.擴大在世界影響

D.為三中全會造勢參考答案:B23.古羅馬法學家赫爾墨杰尼安提出:“所有的法律是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沒有使用諸如“人民”或“全體市民”等集合名詞。而是用心良苦地采用復數(shù)的“人”(uomini)的表述形式。這體現(xiàn)了羅馬法A.由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B.代表了特定群體的訴求C.更關注具體個體的利益D.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yún)⒖即鸢福篊根據(jù)“所有的法律是為了人(umini)而制定的”“他沒有使用諸如‘人民’或‘全體市民’等集合名詞”,表明羅馬法相對于人民或全體市民,更關注每個個體的利益,C正確;萬民法是適用于羅馬境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材料無法體現(xiàn)公民、自由民的信息,排除A;“所有的法律是為了人(umini)而制定的”沒有體現(xiàn)特定群體,排除B;羅馬法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但不能說明以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排除D。24.“無極而太極,不是說有個物事光輝輝地在那里。只是說當初這里皆無一物,只有此___而已。”材料中空缺的字應為(

)A.天

B.氣

C.理

D.心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根據(jù)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本題材料反映的是朱熹的理學,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本題反映的是理學,和天無關,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本題反映的是理學,和氣無關,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本題反映的是理學而非心學,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理25.對下列中國古代史上的各個“魏”政權,按政權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確的是①

④A.④③①②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參考答案:C26.參考答案:B27.中外藝術作品常有許多相同之處,以下兩幅作品的共同點是(

)鄭板橋《墨竹圖》

凡?高《星空》A.注重寫實,作品栩栩如生

B.托物言志,表達對民間疾苦的關懷C.注重寫意,抒發(fā)個人情感

D.大膽創(chuàng)新,開拓繪畫藝術的新流派參考答案:C圖1屬于文人畫,圖2注重表現(xiàn)色彩變化,屬于印象畫派作品,兩幅作品都注重書法抒發(fā)個人情感28.在中國古代隨著商業(yè)不斷發(fā)展,城市走向繁榮,市民階層壯大。適應商業(yè)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領域也成就非凡,這些成就不包括A.小說的出現(xiàn)和繁榮

B.魏晉書法的形成和發(fā)展C.宋朝風俗畫的發(fā)展

D.黃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參考答案:B29.2010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推廣“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制度。這個模式被學術界形容為“三權”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領導權、村委會的行政權之外,另設立村務監(jiān)督委員會,以監(jiān)督村干部執(zhí)行村務。這一舉措最主要的意義在于(

)A.實現(xiàn)權力的制約與平衡

B.實現(xiàn)所有村民直接處理村委會事務C.鞏固家庭聯(lián)產承包成果

D.探索完善基層村民自治制度參考答案:D基層組織建設。依據(jù)所學及材料可知,本題涉及的是村委會的基層民主,村委會的改進,是基層民主的表現(xiàn),是農民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督的表現(xiàn)。村委會的相關內容是基層民主的體現(xiàn),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探索。分析選項,D符合題意。30.培根說“這三種東西曾經(jīng)改變了整個世界事物面貌和狀態(tài):第一種在文字方面,第二種在戰(zhàn)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這里所說的第二種東西是我國古代的

A火藥

B指南針

C印刷術

D造紙術參考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6分)今年是辛亥革命爆發(fā)100周年紀念,作為首義之地,武漢地區(qū)的紀念活動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1911年11月22日,英國《環(huán)球》用整版的篇幅介紹了溥儀父子和孫中山的情況(如下左圖)。另外一家報紙則報道了西方國家紛紛從武漢撤退僑民和加強租界駐軍以“防范叛軍侵擾”的情況。(如下右圖)

(1)英國的報紙為什么將溥儀父子與孫中山放在同一個版面進行介紹?(3公)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隨著中國革命的發(fā)展,英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雙方的態(tài)度發(fā)生怎樣的變化?(4分)

材料二1911年10月1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十八星旗為其旗幟,此旗由紅黃黑三色組成,紅底與黑九角象征“血”與“鐵”,即革命須抱鐵血主義;黑九角代表《禹貢》中記載的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內外兩圈各九顆共十八顆圓星,代表關內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黃色,表示與滿清對立之漢族炎黃子孫。1912年1月10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通過專門決議以十八星旗為陸軍旗。但是受到多數(shù)東三省籍議員的堅決反對,因為十八星旗并代表包括滿族在內的東三省民眾。(2)你認為用十八星旗作為代表政府或軍隊的旗幟是否符合革命派的政治綱領和相關原則?說明理由。(3分)

材料三一九五六年十一月,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九十周年時指出,辛亥革命“到今年,不過四十五年,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3)根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從政治文明的角度對“中國的面目完全變了”進行具體說明。(4分)

材料四2010年3月3日,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三次會議在北京開幕。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協(xié)委員建議兩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提案“未提先熱”,受到各方囑目,在臺灣島內引起共鳴。――摘自《光明日報》材料五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極大地影響著各民族的生存環(huán)境和發(fā)展前途。民族團結則興,民族分裂則敗。這是歷史和現(xiàn)實告訴我們的一條真理。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骨肉相親,血濃于水。爭取和平統(tǒng)一、共謀復興大業(yè),有利于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長遠發(fā)展,理應成為兩岸人民包括各個黨派、團體共同的大目標。在這個大目標下,還有什么前嫌不能捐棄、什么成見不能超越、什么分歧不能討論呢?一個中國的原則是發(fā)展兩岸關系、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基礎,是回避不了也不能模糊的。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進行兩岸“三通”、對話直至和平統(tǒng)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江澤民《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4)結合材料五說明材料四中民革委員提案的的現(xiàn)實意義。(2分)

參考答案:(1)因為西方列強對辛亥革命的成敗十分關注(1分),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溥儀父子是中國封建勢力(清王朝)的代表(2分);變化:從支持到放棄清王室,轉而扶植新的代理人袁世凱;對革命派由準備武裝干涉到表面嚴守中立,實際上通過軍事威脅、經(jīng)濟封鎖、政治施壓來迫使革命黨人就范。(4分)(2)不符合。(1分)對十八星旗的含義的解釋帶有明顯的排滿色彩,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治綱領中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是指反對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并不是反對整個滿族;也不符合《臨時約法》中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2分)(3)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屈辱、分裂的歷史,建立了獨立民主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建立;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政協(xié)作為民主黨派和愛國人士參政、議政的舞臺;一屆人大的召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民族原則,建立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4分說出四個方面即可)(4)海峽兩岸聯(lián)合舉辦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活動,將有利于“喚醒兩岸中國人的共同記憶,體現(xiàn)兩岸和解、兩黨和解、中華民族團結向前看的精神,對推動兩岸關系特別是兩岸政治關系的發(fā)展有積極影響。(2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觀點亦可)

29.題(1)國王是國家元首,是國家統(tǒng)一的象征(2分,如果只回答是英聯(lián)邦的首腦……不給分);但他的權力受到法律的嚴格制約,逐漸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2分,如果直接回答“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不給分);(2)①1894年孫中山創(chuàng)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②將西方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作為革命的指導思想,大力宣傳;③舉行了包括黃花崗起義在內的一系列反殖反封的革命斗爭,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④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臨時約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回答出四個方面即可給4分,學生如果能回答出辛亥革命中在社會改革、教育改革、發(fā)展經(jīng)濟等方面的措施,可酌情給分)(3)背景: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普奧聯(lián)軍武裝干涉法國革命,法國國家與革命處于危機之中。(2分)贊成;(1分)理由:《馬賽曲》凝聚了人心,激發(fā)了革命斗志和愛國熱情。(2分)(4)背景:都產生于民主革命的進程中,都面臨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2分)精神:頑強不屈、團結奮斗、熱愛祖國(言之有理即可)(2分)(5)理由:要不忘國恥,居安思危;歌曲雄壯豪邁,有革命氣概;節(jié)奏鮮明,適合演奏。(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但必須回答第1點,否則不能得滿分)

略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文帝廢除了刻面、割鼻、斬左右趾等刑罰,景帝時規(guī)定八十歲以上、八歲以下和孕婦等人應被審訊關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時規(guī)定,對“從坐”婦女免于拘捕和監(jiān)禁,男子八十以上、七歲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減刑。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黨”(諸侯有罪,傅相不舉奏)與“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諸侯),均為重罪。武帝時還制訂了《酎金律》《左官律》,來制裁諸侯在祭祀宗廟時貢金不合標準、舍棄朝廷而奉事諸侯等行為。在司法判決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為解釋法律和作出判斷的基本原則。許多經(jīng)學大師紛紛以經(jīng)解律,東漢時許慎、馬融、鄭玄等人各立門戶,歧見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規(guī)定了鄭玄注經(jīng)解律的正統(tǒng)地位。——摘編自張晉藩《中國法制通史》材料二公民法主要適用于羅馬公民,內容上側重于國家事務和法律程序方面。從共和國后期到帝國前期,羅馬由一個城邦國家變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國,新的地區(qū)不斷被并入它的貿易和交通體系中。羅馬法也由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萬民法適用于羅馬公民與外邦人以及外邦人與外邦人之間關系,基本內容主要是關于所有權和債權方面的規(guī)范,注重調節(jié)貿易及財產等經(jīng)濟和民事糾紛?!_馬法雖然允許使用酷刑,但只是作為審判過程中的補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實施的前提包括:只針對死刑犯罪;沒有其他手段發(fā)現(xiàn)真實;對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適當。20歲以下與60歲以上者、孕婦和育兒母親免予酷刑?!幾杂谫F信《古代羅馬史》(1)根據(jù)上述材料,概括中國漢代和古羅馬各自的法制特點。(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兩國法制特點產生的社會背景,并分析兩國法制一致的進步之處。參考答案:(1)特點:漢代:寬法緩刑(或“逐漸廢除某些酷刑”、“逐漸廢除某些肉刑”);體現(xiàn)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儒家經(jīng)典開始影響法律實施;儒家學者深入影響法律條文的解釋(如答“儒家思想的影響日益加深”之類亦可酌情給分)。古羅馬:適用范圍和內容因時而變(或“羅馬法逐漸發(fā)展完善”);對酷刑的限制嚴格(或“酷刑只是審判過程中的補充性和最后的措施”)。(2)背景:漢代:鑒于秦亡的教訓,緩和社會矛盾,奉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漢初諸侯勢力發(fā)展,威脅中央集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古羅馬:伴隨著擴張,羅馬統(tǒng)治區(qū)域擴大,需要處理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國內外貿易的發(fā)展。進步:適應現(xiàn)實的需要小斷進行調整;減少或限制酷刑,對老幼及婦女給予一定照顧,體現(xiàn)出人道的一面。(1)第一小問漢代特點,根據(jù)材料一“漢文帝廢除了刻面、割鼻、斬左右趾等刑罰,景帝時規(guī)定八十歲以上、八歲以下和孕婦等人應被審訊關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得出寬法緩刑;根據(jù)材料一“如“阿黨”(諸侯有罪,傅相不舉奏)與“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諸侯),均為重罪。武帝時還制訂了《酎金律》、《左官律》,來制裁諸侯在祭祀宗廟時貢金不合標準、舍棄朝廷而奉事諸侯等行為”得出體現(xiàn)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根據(jù)材料一“在司法判決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為解釋法律和作出判斷的基本原則”得出儒家經(jīng)典開始影響法律實施;根據(jù)材料一“許多經(jīng)學大師紛紛以經(jīng)解律,東漢時許慎、馬融、鄭玄等人各立門戶,歧見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規(guī)定了鄭玄注經(jīng)解律的正統(tǒng)地位”得出儒家學者深入影響法律條文的解釋。第二小問古羅馬特點,根據(jù)材料二“從共和國后期到帝國前期,羅馬由一個城邦國家變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國,新的地區(qū)不斷被并入它的貿易和交通體系中。羅馬法也由公民法發(fā)展到萬民法”得出適用范圍和內容因時而變;根據(jù)材料二“羅馬法雖然允許使用酷刑,但只是作為審判過程中的補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得出對酷刑的限制嚴格。(2)第一小問漢代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政治(鑒于秦亡的教訓,緩和社會矛盾,奉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經(jīng)濟(漢初諸侯勢力發(fā)展,威脅中央集權)、思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的角度進行作答即可。第二小問古羅馬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從古羅馬版圖的不斷擴張所引發(fā)的政治(需要處理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