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科鳥類常見寄生病原生物及潛在流行性病原_第1頁
鷺科鳥類常見寄生病原生物及潛在流行性病原_第2頁
鷺科鳥類常見寄生病原生物及潛在流行性病原_第3頁
鷺科鳥類常見寄生病原生物及潛在流行性病原_第4頁
鷺科鳥類常見寄生病原生物及潛在流行性病原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鷺科鳥類常見寄生病原生物及潛在流行性病原王博朱開建陳劍榕孫雷廈門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屬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沿海濕地條件優(yōu)越,具有灘涂、河口、紅樹林、水田、湖泊等多種類型的濕地環(huán)境,多樣化的濕地環(huán)境為鷺科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鷺科鳥類成為廈門的常見濕地鳥類。廈門雅稱“鷺島”。廈門有豐富的鷺科鳥類資源。共有16種鷺類分布(包括迷鳥),其中,鷺亞科12種,鳽亞科4種。他們是白鷺、中白鷺、大白鷺、黃嘴白鷺、巖鷺、白臉鷺、蒼鷺、牛背鷺、綠鷺、池鷺、草鷺、夜鷺、黃葦鳽、栗葦鳽、紫背葦鳽和黑葦鳽。廈門還是黃嘴白鷺和紫背葦鳽的模式種產地。鷺科鳥類體態(tài)修長,外形美麗,深得廈門人民的喜愛。但是每個動物是一個生物的集合體,它包括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動物的移動可能使新的病原進入新的地區(qū)。野生鳥類和其它動物一樣,也容易感染或機械地攜帶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等。這些病原體除對野生鳥類自身種群構成了威脅外,也對一些受威鳥類的生存也構成了潛在的威脅。此外,這些病原體還可以傳播給人類和家養(yǎng)動物,引起發(fā)病。大量鳥類的遷徙為一些病原體的大范圍傳播提供了機會。鳥類的尸體在自然界消失的速度很快,近幾十年來檢查病原體、抗體和抗原技術的發(fā)展為較為廣泛地研究鳥類的一些疾病提供了條件。鷺鳥的寄生蟲病病原生物國外研究較多的鳥類寄生蟲病是鳥類血液寄生蟲。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有野生鳥類血液寄生蟲的報道。其中在捷克共和國的野生鳥類中進行了調查了弓形蟲的感染狀況(1992)。員蓮(1989)對白洋淀和太湖地區(qū)鳥類的絳蟲區(qū)系進行了比較研究。吳淑卿等(1995)等研究了鄱陽湖、洞庭湖等經濟水禽寄生蠕蟲狀況。這些研究說明了野生鳥類在傳播這類疾病的作用。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和對部分雛鳥的檢查結果表明,寄生在鷺鳥體內外的寄生動物涉及3個動物門、14科的45種,(表1),現將鷺鳥常見的寄生動物整理如下,對代表性種類的形態(tài)、生活史和危害等做簡略的介紹。表1、鷺科鳥類感染寄生蟲病原生物目錄序號門綱科種拉丁名宿主1扁形吸蟲綱嗜眼科涉禽嗜眼吸蟲Philophthalmusgralli白鷺2陳氏假拉吸蟲Pseudolevinseniellacheni夜鷺3鷺無領平睪吸蟲Pittaciumegrettum白鷺4吸蟲Mesophorodiplostomumcheni夜鷺5鸮形科白鷺正鸮吸蟲Strigeaegretta白鷺6彼氏釘形吸蟲Pegosomumpetrovi大白鷺7棘釘形吸蟲P.spiniferum大白鷺8葦鳽堅體吸蟲P.ixobrychi黃斑葦鳽9東方次睪吸蟲Metorchisorientalis牛背鷺、綠鷺10蘇氏肝居吸蟲Hepatiariussudarikovi白鷺11長肝居吸蟲H.longissimus白鷺12蒼鷺狡蟲吸蟲Apatemonardeae蒼鷺13扁平彎口吸蟲Clinostomumcomplanatum池鷺、蒼鷺、夜鷺等14異形科橫川后殖吸蟲Metagonimusyokogawai蒼鷺、中白鷺15齒形離莖吸蟲Anophallusdonicus夜鷺16鉤棘單睪吸蟲Haplorchispumilio夜鷺17扇棘單睪吸蟲Haplorchistaichui牛背鷺18棘口科日本棘隙吸蟲Echinochasmus(Echinochasmus)japonicua鷺鳥19槍頭棘隙吸蟲Echinochasmusbelevcephalus蒼鷺20抱莖棘隙吸蟲Echinochasmus(Echinochasmus)perfoliatus夜鷺21角狀無咽吸蟲Apharyngostrigeacornu蒼鷺22陶吉伴突吸蟲Sodalisdogieli黃葦鳽23真杯科大睪頓水吸蟲Tanaisia(T.)macrorchis蒼鷺24Brachylecithum(B.)pici池鷺25絳蟲綱葉槽科Hymenolepislanceolata牛背鷺、白鷺26囊宮科林頓蛇圓孔絳蟲Ophioualiporalintonis牛背鷺27磯鷸異帶絳蟲Anomotaeniahypoleucus夜鷺28夜鷺異帶絳蟲Anomotaenianycticoracis夜鷺29柯曼漏帶絳蟲Chaoanotaeniacoromandus牛背鷺30單側囊宮絳蟲Dilepisunilateralis池鷺31巴茨瓦科絳蟲Kowalewskiellabuzzardia大白鷺32顎西側孔絳蟲Lateriporusexiensis池鷺33膜殼科細刺殼絳蟲Tschertkovilepissetigera白鷺34牛背鷺單睪絳蟲Aploparaksisbubulcus牛背鷺35線蟲線蟲綱異尖科鳥胃對盲囊線蟲Contracaecum(Contracaecum)microcephalum白鷺、夜鷺36斯氏對盲囊線蟲Contracaecum(C.)spasskii大白鷺37中華對盲囊線蟲Contracaecum(C.)chinensis草鷺、大麻鳽38蛔科線蟲Porrocaecum(Laymanicaecum)reticulatum夜鷺、大麻鳽39線蟲Synhimantusorientalis大麻鳽40線蟲Synhimantusinvaginata大麻鳽41蟯蟲Enterobiussp.白鷺42顎口科棘顎口線蟲Gnathostomaspiningerum白鷺、夜鷺、牛背鷺、池鷺、蒼鷺43絲蟲科絲蟲Alifilariasp.白鷺、夜鷺44毛細科菲律賓毛細線蟲Capillariaphilippinensis池鷺、牛背鷺、夜鷺、葦鳽等45棘頭古棘頭蟲綱多形科棘頭蟲Acanthocephalasp.白鷺、夜鷺1、涉禽嗜眼吸蟲體長紡錘形或梨形,體表光滑或具有小棘,腹部吸盤前1/3,口吸盤位于體前端。咽大,食道短,兩腸支伸至體后端。睪丸位于體亞末端,前后斜列。陰莖囊長,伸至腹吸盤后。生殖孔位于腸分支處。卵巢位于睪丸前的體中央。卵黃腺分布與睪丸前體兩側。寄生于鷺鳥的眼結膜和眼眶。生活史:中間宿主有瘤擬黑螺。鷺鳥主要通過吞食囊蚴和眼部接觸后蚴而感染。眼部接觸感染蟲體的成活率最高,從口感染的蟲體經過上腭裂縫、鼻腔而進入眼部。蟲體通過鼻淚管到達眼瞬膜囊,在此,童蟲經過50天左右蟲體發(fā)育成熟。成熟的蟲卵落入水中,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后半部分有10多個胚胞,中央有一個長形的雷蚴。毛蚴如果遇到適合的第一中間宿主瘤擬黑螺,即以其頭部穿入螺體,并經淋巴循環(huán)進入心室壁內寄生。在心室中發(fā)育形成成熟雷蚴,其體內含不同發(fā)育程度的尾蚴。成熟尾蚴自雷蚴產出后,離開螺體游于水中,如遇到浮萍、水草、蝦、蟹、螺螄和昆蟲幼蟲等,以其腹吸盤附于其上并開始形成囊蚴。鷺鳥由于吞食囊蚴或接觸而獲染。主要危害:蟲體寄生于鷺鳥的結膜囊或瞬膜,由于蟲體的機械刺激和分泌毒素的影響,使之充血,嚴重者化膿潰瘍。雛鳥眼失明。蟲體在鳥體內可生存9個月。2、扁平彎口吸蟲生活史:成蟲吸附在鷺鳥的咽喉表皮上,以舌基部的密度最大,也散見于下頜等處。當鳥捕食時,進入口腔中的水流刺激蟲體產卵,卵隨水流流出口腔外并下沉至水底發(fā)育為毛蚴。孵化出的毛蚴游泳迅速,主動尋覓并鉆入第一中間宿主(斯氏蘿卜螺和小土堝)的外套膜發(fā)育為胞蚴,隨即發(fā)育為單一的母雷蚴被新的宿主吞入時在宿主消化道。大約4天后遷移到宿主的消化腺內大量繁殖。第一代子雷蚴后期轉變?yōu)榛旌侠昨?,產生尾蚴。第二代雷蚴以產生尾蚴為主。尾蚴鉆出螺體,倒懸水中,伺機感染第二中間宿主(鯉,鯽,鳙,鰱,鯇,麥穗魚,食蚊魚等)。尾蚴鉆進魚體內后,脫去尾干,在肌肉組織中發(fā)育為囊蚴。囊蚴需經過12-30周的時間完成發(fā)育。當鷺鳥捕食感染有囊蚴的病魚時,囊蚴在宿主的砂囊內破囊而出,蟲體又經食道遷移到鷺鳥的口腔中發(fā)育,直至成蟲期。4天后,成熟的雌蟲產卵。成蟲的壽命約30天左右。囊蚴可以在魚體內存活2年以上。扁平彎口吸蟲的終末宿主是鷺科鳥類,據廖翔華報道,除牛背鷺和鳽未檢獲扁平彎口吸蟲外,其它鷺鳥普遍感染,其中以池鷺最為習見。池鷺、中白鷺、小白鷺、蒼鷺、夜鷺和綠鷺的感染率一般在30%左右。3、日本棘隙吸蟲體長葉狀,體表有小棘,分布體前或至體末端。頭冠發(fā)達,頭棘大小相等,前后兩排相互排列,背部中央不間斷。睪丸兩個,邊緣光滑或分瓣,位于體后半部,前后排列。卵巢位于睪丸前的體中央。卵黃腺分布體兩側,子宮發(fā)達,彎曲于卵巢和腹吸盤之間。生活史:成蟲寄生于鷺鳥腸道產卵,卵隨宿主糞便排出體外落入水中,適合溫度下孵化出毛蚴。毛蚴如果遇到適合的第一中間宿主(小土蝸、凸旋螺、錐實螺等)即侵入體內,在心室中發(fā)育,4天后形成胞蚴,7天發(fā)育成熟,體內含有一個小雷蚴。第9天雷蚴產出,至第15天發(fā)育為成熟的母雷蚴,其體內含有多數幼小子雷蚴和胚球。32天時,子雷蚴發(fā)育成熟,內含多數尾蚴和繼續(xù)發(fā)育的胚球。成熟尾蚴自子雷蚴產出后,離開螺體游于水中,如遇到第二中間宿主(除上述螺類外,還有尖口圓扁螺、角扁圓扁螺等)即侵入體內,付于圍心腔周圍組織,形成囊蚴。終宿主吞食后,幼蟲破囊而出,在腸道中發(fā)育,經過20天左右,發(fā)育成熟并產卵。4、菲律賓毛細線蟲菲律賓毛細線蟲寄生于人、猴、鼠、池鷺、牛背鷺、夜鷺、苦惡鳥、鳽等腸道中,破壞腸粘膜,導致下痢。生活史:菲律賓毛細線蟲在人的腸道中寄生,雌雄交配產卵,蟲卵落入水中經過5-10天的發(fā)育為含胚卵,含胚卵被淡水魚吞食后,在魚腸道發(fā)育成為第三期幼蟲,其可以感染砂鼠,經過10多天發(fā)育為成蟲。在池鷺體內經過16天可以發(fā)育為成蟲。食魚鳥類是其潛在宿主。二、鷺鳥潛在的病原生物1、細菌性疾病除了寄生生物外,國外已經從野生鳥類中分離出多種病原菌,如禽霍亂,禽結核病、沙門氏菌病。有120多種野生鳥類可以自然感染多殺性巴氏桿菌。美國野生水禽的糞便中分離得到多株霍亂弧菌,由此推斷水鳥可能是霍亂弧菌的攜帶者。Aguirre(1992)從墨西哥紅嘴樹鴨的成年個體的糞便中分離出25種革蘭氏陰性球菌和4種陽性球菌。另外也有一些大型野生鳥類的細菌性疾病報道。目前我國缺乏這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2、病毒性疾病能引起野生鳥類病毒性疾病的病毒有蟲媒病毒、皰疹病毒、腺病毒、呼腸弧病毒、亂多空病毒、正粘病毒、副粘病毒、細小病毒、細小樣病毒、小RNA病毒、痘病毒、被膜病毒、漢轉錄病毒和一些未分類的病毒。這說明野生鳥類可以感染或攜帶多種病毒,這些病毒對野生鳥類、人和家養(yǎng)動物構成潛在威脅。各國研究和報道較多的野生鳥類的病毒病是新城疫和禽流感。許多國家的政府每年都要花巨資用于預防和治療新城疫和禽流感這兩種傳染病。在許多野生鳥類中能夠分離到新城疫病毒及其產生的陽性抗體。這些病毒有些是致病性的,有些鳥類對這類病毒有較強的抵抗力而成為機械攜帶者,在其遷移或覓食中就有可能將這些病毒傳播開來。流感病毒是對野生鳥類危害較大的一種病毒,現在已經從12屬88種野生鳥類中分離得到A型流感病毒,這些病毒中有多株具有很強的致病性。在蟲媒病毒病研究方面,現已經發(fā)現90多種蟲媒病毒和野生鳥類有關,其中的一些如WEE、EEE、SIN、SLE等與鳥類的活動關系密切。郭元吉等從我國17種不同野生鳥類的207份樣品中分離出甲型流感病毒,證明流感病毒在我國野生鳥類中分布極為廣泛。孫宗禹等從麻雀血清和糞便中分離到新城疫陽性抗體和病毒強毒株。這說明該病毒宿主的廣泛性,也說明這種疾病對野生鳥類的潛在威脅。3、真菌性疾病我國野生鳥類還未見真菌病的報道。國外從許多野生鳥類中分離得到致病性真菌,如念珠菌、新型隱球菌、絲狀真菌中的煙曲霉、黃曲霉、鐮刀菌、構巢曲霉、皮炎芽生菌、犁頭霉、根霉等。對野生鳥類影響最大的是曲霉病和念珠病。三、討論野生動物是巨大的流動病原體庫和傳播媒介,野生鳥類也不例外。近年來由于大量家禽,甚至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死亡,引起人們對野生鳥類,特別是侯鳥是傳播禽流感病毒的主要載體和媒介的猜測。雖然目前尚無確鑿的證據證明這樣的猜測。但是時有從侯鳥體內檢測出禽流感病毒的報道。禽流感的爆發(fā)暴露出了野生動物傳染性疾病究的欠缺,所以應當進一步加強對野生鳥類疾病的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