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習目標1.敘述白細胞顯微鏡計數法的原理、試劑組成、注意事項2.學會白細胞顯微鏡計數法的操作方法3.準確識別外周血常見正常和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4.學會白細胞分類計數方法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頁,總共166頁。外周血常見白細胞的種類與功能
(一)外周血常見白細胞的種類1.白細胞的形態(tài):無色有核,球形,直徑7μm~25μm。2.白細胞的種類(形態(tài)分類):三類五種--------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頁,總共166頁。中性粒細胞(N)粒細胞嗜酸粒細胞(E)嗜堿粒細胞(B)白細胞淋巴細胞(L)單核細胞(M)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頁,總共166頁。白細胞的發(fā)育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頁,總共166頁。白細胞的功能中性粒細胞:具有較強的運動能力和吞噬活性。胞內酶有復雜的殺菌系統(tǒng)。嗜酸粒細胞:可作變形運動,吞噬抗原抗體復合物,滅活組織胺減輕過敏反應。嗜堿粒細胞:與IgE具有較強的結合力,脫粒釋放組胺導致速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淋巴細胞:參與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單核細胞:有強大的吞噬功能,傳遞抗原信息。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頁,總共166頁。白細胞的壽命粒細胞:10~15天淋巴細胞:數天~20余年單核細胞:數月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頁,總共166頁。白細胞的歸宿
衰老的粒細胞被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清除,也有一部分從口腔、氣管、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排出。B淋巴細胞經抗原刺激后分化為漿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參與體液免疫。T淋巴細胞經抗原致敏后,可產生多種免疫活性物質,參與細胞免疫。粒-單核系祖細胞在骨髓經分化成原始單核細胞后發(fā)育為成熟單核細胞,釋放入血液。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頁,總共166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頁,總共166頁。學習目標
1.敘述白細胞顯微鏡計數法的原理、試劑組成、注意事項。2.學會白細胞顯微鏡計數法的操作方法3.準確識別外周血常見正常和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4.學會白細胞分類計數方法。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頁,總共166頁。顯微鏡計數法【原理】用白細胞計數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并破壞紅細胞后,混勻充入計數池中,在顯微鏡下計數一定容積內的白細胞數,經換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白細胞的總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頁,總共166頁。顯微鏡計數法【器材】1.顯微鏡(目鏡10×;物鏡10×)2.微量吸管(Hb吸管)傳統(tǒng)的Hb吸管玻璃上有10μl和20μl(誤差<±1%)兩個刻度。使用前應經嚴格校正。橡膠乳頭提供負壓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頁,總共166頁。Hb吸管的消毒清洗
每次使用后,應經2g/L過氧乙酸浸泡2h消毒。然后依次用蒸餾水沖洗,→0.95L/L乙醇除脂脫水,→乙醚干燥后,才能再次使用。注意清洗的順序不可顛倒。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頁,總共166頁。顯微鏡計數法3.計數池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頁,總共166頁。顯微鏡計數法
3.計數池各池刻劃有9mm2面積的刻度,分為9個大方格,每格長、寬各1mm,面積1mm2,體積為0.1mm3,容量0.1μ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頁,總共166頁。計數白細胞的四個大方格
四個角的大方格都用單線劃分為16個中方格,為計數密度小的(白)細胞用。容量:0.1μl/大方格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5頁,總共166頁。計數紅細胞的五個中方格中央的一個大方格,用雙線劃分為25個中方格,每個中方格又被單線劃分為16個小方格,共有400個小方格,供計數密度大的(紅)細胞用。容量:0.1μl/大方格0.004μl/中方格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6頁,總共166頁。
4.蓋玻片
特制的計數池專用蓋片,要求玻璃表面平整光滑,有一定重量,不被細胞懸液所抬浮,厚度應為0.4mm~0.7mm。蓋玻片兩面的平整度是:0.002mm以內,大小:24mm×20mm×0.6mm。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7頁,總共166頁。顯微鏡計數法【試劑】白細胞稀釋液
冰乙酸2.0ml
10g/L亞甲藍(或結晶紫)數滴
蒸餾水加至100ml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8頁,總共166頁。稀釋液中各組分的作用蒸餾水—低滲溶解紅細胞,乙酸—可加速紅細胞溶解,同時乙酸能固定核蛋白,使白細胞核顯現,便于辨認。染料—使核略著色,且易與紅細胞稀釋液區(qū)別。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9頁,總共166頁。顯微鏡計數法【操作】1.取小試管1支,加入白細胞稀釋液0.38ml。2.用微量吸管準確吸取外周血20ul。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立即將吸管插入盛有稀釋液的試管底部,輕輕將血放出,并吸取上清液漱洗吸管2次~3次,注意每次不能沖渾稀釋液,最后用手振搖試管混勻。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0頁,總共166頁。操作
4.充液將計數板和蓋玻片擦凈,蓋片蓋在計數池上,用毛細滴管或玻璃棒取已混勻的細胞懸液1滴,充入計數池與蓋玻片間的縫隙中,靜置2min~3min,待白細胞下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1頁,總共166頁。鏡下白細胞形態(tài)
似成熟蠶卵,中央核深染,胞質色淡。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2頁,總共166頁。顯微鏡計數法5.計數方法用低倍鏡依次計數四角的四個大格內的白細胞數。對于壓線的白細胞,應采取數上不數下;數左不數右(左、上計入,右、下棄去)的原則,保證計數域的一致性,使計數準確。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3頁,總共166頁。讓我們共同計數下列大格的細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4頁,總共166頁。讓我們再試一次: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5頁,總共166頁。顯微鏡計數法
【計算
】四個大格白細胞數
白細胞數/L=————————×10×20×1064
式中:÷4得每個大格(即0.1μl)內白細胞平均數
×10因一大格容積為0.1μl,換算為1μl
×20血液稀釋倍數。
×106將1μl換算為1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6頁,總共166頁。稀釋倍數的確認稀釋倍數=(溶質+溶劑)/溶質注意:體積單位需一致后方能運算。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7頁,總共166頁。請您練習求以下操作的稀釋倍數:稀釋液(ml)+血液(μl)稀釋倍數0.38200.48200.39102.0010202540201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8頁,總共166頁。請您練習按常規(guī)取血稀釋后數得4個大格共有白細胞280個,求白細胞計數結果?解:WBC=280/4×10×20×106=14×109/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29頁,總共166頁。請您練習
取血40ul加入稀釋液0.36ml,鏡下計數了8個大格共有白細胞320個,求其白細胞計數結果?答案:稀釋倍數=(360+40)/40WBC=320/8×10×10×106
=10=4×109/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0頁,總共166頁。白細胞計數計數誤差1.技術誤差:由于操作不正確和儀器不精確造成的誤差。
2.固有誤差:因每次白細胞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偏差屬固有誤差,也稱計數域誤差。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1頁,總共166頁。常見技術誤差:血液凝固稀釋倍數不準充液不當識別錯誤器材不符合要求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2頁,總共166頁。固有誤差(計數域誤差)根據統(tǒng)計學研究,白細胞在計數池內的隨機分布符合泊森分布。從計算公式中可以看出計數范圍越大,計數的細胞越多,計數域誤差越小。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3頁,總共166頁。注意事項
1、稀釋液要過濾使用,試管、計數板等均須清潔。2、計數池內細胞分布要均勻。總數在參考范圍內,每個大方格間白細胞數不得相差8個以上,兩次重復計數誤差不得超過10%,否則要重新充液計數。3、遇白細胞數太低者、白細胞數太高者稀釋倍數應靈活掌握。4、當外周血出現大量有核紅細胞時應予以校正除去。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4頁,總共166頁??偨Y1.白細胞的種類按形態(tài)分類包括:三類五種
2.顯微鏡法計數原理:
用稀乙酸溶液將血液稀釋并破壞紅細胞后,混勻充入計數池中,在鏡下計數一定容積中的白細胞數,經換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細胞總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5頁,總共166頁??偨Y3.計數池的結構:分為9個大方格,每個大方格長、寬各1mm,面積lmm2,體積為0.1mm3,容量0.1μl。
4.稀釋液中各組分的作用為:蒸餾水低滲溶解紅細胞;乙酸加速紅細胞溶解同時固定核蛋白,使白細胞核顯現,便于辨認;染料使核略著色,且易與紅細胞稀釋液區(qū)別。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6頁,總共166頁??偨Y5.Hb吸管的清洗順序是:蒸餾水沖洗→95%乙醇脫水除脂→乙醚干燥6.鏡下計數時要遵循一定順序,對于壓線的白細胞,應采取:數上不數下;數左不數右(左、上計入,右、下棄去)的原則計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7頁,總共166頁??偨Y計算公式
四個大格白細胞數
白細胞數/L=————————×10×20×106
4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8頁,總共166頁。第三節(jié)白細胞分類計數一、外周血常見白細胞的形態(tài)二、白細胞分類計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39頁,總共166頁。學習目標1.敘述外周血常見白細胞的形態(tài)2.分析白細胞在血涂片上的分布,正確選擇分類計數區(qū)域3.述說顯微鏡白細胞分類計數法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0頁,總共166頁。一、外周血常見白細胞的形態(tài)經瑞特染色后外周血中常見各種成熟白細胞形態(tài)如下:細胞大小、形態(tài)細胞核形態(tài)、染色質結構細胞漿、特異性顆粒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1頁,總共166頁。(一)中性粒細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胞體呈圓形,直徑10μm~15μm,約為紅細胞的2倍。胞質量豐富染粉紅色,含大量細小均勻的紫紅色中性顆粒。細胞核染色質粗糙不勻,排列緊密成小塊狀.染深紫紅色。根據核的形狀分為中性桿狀(帶狀)核粒細胞和中性分葉核(多節(jié)核)粒細胞兩種。
當前42頁,總共166頁。(一)中性粒細胞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的核分2葉~5葉或更多葉,以3葉~4葉為常見.葉間以核絲或核橋相連。分葉的大小、形狀和排列各不相同。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3頁,總共166頁。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的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4頁,總共166頁。桿狀核和分葉核的劃分標準胞核完全分離或核間以絲狀相連,或核葉重疊,使核的輪廓看不清,劃分為分葉核粒細胞。胞核細長多樣,彎曲盤繞,可呈C型、S型、V型或不規(guī)則型,劃分為桿狀核粒細胞。為不完全成熟細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5頁,總共166頁。桿狀核粒細胞的核形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6頁,總共166頁。(二)嗜酸粒細胞
圓形,直徑13μm~15μm,略大于中性粒細胞。胞核常分兩葉,似眼鏡形。也可見3葉~4葉者。核染色質粗。染紫紅色。胞質中充滿粗大、均勻、整齊、緊密排列的橘紅色嗜酸性顆粒。偶見少許淡藍或無色胞質。嗜酸粒細胞較易碎,破碎后顆粒多散在胞核附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7頁,總共166頁。(三)嗜堿粒細胞圓形,直徑10μm~12μm,較其他粒細胞小。胞核常被顆粒遮蓋,核染色質粗著色較淺,分葉常不明顯.形態(tài)不規(guī)則,清楚時可見2葉~4葉。胞質量較少,常呈淡紅或淡紫紅色,含少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規(guī)則的紫黑色嗜堿性顆粒,常蓋于核上。嗜堿性顆粒易溶于水,故染色時易被溶解消失,而呈淡紅色空穴狀。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8頁,總共166頁。(四)單核細胞
呈不規(guī)則的圓或橢圓形,為外周血中最大的細胞.直徑15μm~25μm。細胞核大呈不規(guī)則圓形、腎形、馬蹄形,或不規(guī)則分葉有時折疊卷曲。染色質細致疏松如網狀,染淡紫紅色。胞質量豐富.染淡藍、灰藍色不等,常呈毛玻璃樣半透明。胞質內含有大量細小灰塵樣紫紅色嗜天青顆粒。核凹陷處胞質染色較淡.偶見無顆粒胞質是偽足樣伸出。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49頁,總共166頁。
(五)淋巴細胞
按其個體可有大小之分。小淋巴細胞:呈圓形,直徑6μm~10μm。胞核圓形。偶見凹陷,染色質粗糙緊密,排列均勻,無空隙。常有隱約成塊現象,核周常有染色質濃集,核膜明顯,有時可見潛在核仁。胞質量極少,僅在核的一側出現一線天藍或深藍色,有的甚至完全不見。胞質中一般無顆粒存在,偶見幾顆大小不等的紫紅色嗜天青顆粒。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0頁,總共166頁。大淋巴細胞:
體積較大直徑10μm~15μm,胞核染色質比小淋巴細胞疏松,胞質量豐富,呈透明的淡藍色,常有少量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顆粒。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1頁,總共166頁。五種白細胞鑒別要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2頁,總共166頁。點評三種粒細胞主要依據胞質中顆粒形態(tài)和染色性質去相互鑒別;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則重點根據細胞核的特征去區(qū)別。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3頁,總共166頁。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4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
步驟
1.制備血涂片2.血涂片染色3.白細胞分類4.計算百分率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5頁,總共166頁。
白細胞總數與分類白細胞數的關系白細胞總數(×109/L)應分類白細胞個數<450~1004~1010010~2020020~30300>30400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6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法
由于各種白細胞大小不同在血片中分布不很均勻。一般體積較小的淋巴細胞在頭、體部較多.而尾部和兩側以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較多特別是異常大的細胞常常在片尾末端出現。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7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分類最好是在血膜體尾交界處.由血膜邊緣向中央依次上下呈曲線向血膜中間移動,計數不同區(qū)域的白細胞,以免重復計數.縮小因細胞分布不勻的誤差。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8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
3.白細胞分類記錄方法(1)分類計數器法(2)完全記錄法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59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
4.各類細胞所占百分率乘以白細胞總數/L.即得每升血液中各類白細胞的濃度數(習慣稱絕對值)。某種白細胞數/L=某種白細胞%×白細總數/L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0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
5.血片中如有幼紅細胞.也應逐個計數,不列入白細胞總數,而是報告分類計數100個白細胞的過程中見到的幼紅細胞數,并應注明其所屬階段。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1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
6.如發(fā)現幼稚或異常白細胞應分類鑒定,包括在白細胞分類百分率中。此外還應注意血涂片中有無異常紅、白細胞及血小板的大體數量分布情況及寄生蟲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2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注意事項
1.在血涂片選擇適宜的分類部位進行細胞分類。2.移動血涂片的順序一定要有規(guī)律。3.分類時不能人為地拋棄個別細胞,不能確認者應單獨記錄比例并用文字描述其形態(tài)特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3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注意事項4.法線幼稚白細胞應包括在%內,若細胞形態(tài)異常也應加以說明。5.發(fā)現有核紅細胞(幼紅細胞)不計入白細胞%內,而報告“計數×××個白細胞時發(fā)現幼紅細胞××個,同時要對白細胞計數結果進行校正。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4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注意事項6.如患者WBC少,一張血涂片上分類計數不足100個細胞時可在兩張涂片上連續(xù)完成。實在有困難時可按“××/50個白細胞”報告(但本法誤差大)。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5頁,總共166頁。二、白細胞分類計數鏡檢中,對細胞形態(tài)力求掌握最根本點,如核形、核染質結構、胞質色澤、顆粒等反復對比。由于染色條件不可能使每一張涂片完全一致,因此細胞大小,染色深淺,色調等變化不是絕對不變的,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抓主要矛盾。在注意細胞比例關系變化的同時,更要注意細胞形態(tài)有無異常改變。發(fā)現特殊變化要及時報告。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6頁,總共166頁。作業(yè)1.瑞特染色白細胞核不著色或僅呈極淺藍色是何原因?怎樣校正?2.下列細胞組應重點從哪方面區(qū)分:(1)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2)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3)單核細胞------大淋巴細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7頁,總共166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8頁,總共166頁。學習目標1.白細胞總數和各類白細胞分數的參考區(qū)間2.白細胞總數和各類白細胞分數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3.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的意義4.白細胞變化與疾病預后的關系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69頁,總共166頁。第四節(jié)中性粒細胞常見的形態(tài)變化一、核象變化二、毒性變化三、退行性變化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0頁,總共166頁。一、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外周血中中性粒細胞核象---指粒細胞的成熟程度,核象變化反映疾病的病情發(fā)展和預后。中性粒細胞的核象變化分為核象左移與核象右移兩種。左、右移的區(qū)分線在桿狀與分葉核之間。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1頁,總共166頁。一、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2頁,總共166頁。一、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
1.中性粒細胞核象左移外周血中桿狀核粒細胞增多和桿狀核階段以前的幼稚細胞出現稱為核象左移。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3頁,總共166頁。一、中性粒細胞核象變化
(1)再生性左移--核象左移伴有白細胞總數增多者。表示機體迫切需要.骨髓能釋放大量粒細胞至外周血。常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大出血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4頁,總共166頁。一、核象變化
(2)退行性左移或變質性左移--核象左移,但白細胞總數不增加或降低者。表示骨髓釋放功能受抑制。常見于嚴重感染,機體抵抗力低下時,加傷寒、敗血癥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5頁,總共166頁。一、核象變化
核象左移根據其程度可分為:
(1)輕度核象左移:僅見于桿狀核粒細胞增多,>6%(2)中度核象左移:桿狀核粒細胞>10%,伴少數晚幼粒、中幼粒細胞。(3)重度核象左移(類白血病反應):桿狀核粒細胞>25%,出現更幼稚的粒細胞并常伴有明顯的中毒顆粒、空泡變性、核變性等質的改變。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6頁,總共166頁。一、核象變化2.中性粒細胞核象右移核右移--外周血中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增多,同時分5葉核以上的細胞>3%時(正常時多為3葉核)。這是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物質缺乏的表現,核象右移常伴白細胞總數的減少。主要見于營養(yǎng)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和用抗代謝藥物,炎癥恢復期可出現一過性右移。在疾病進行期,突然出現右移,提示預后不良。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7頁,總共166頁。二、毒性變化在重癥傳染病、各種化膿性感染、惡性腫瘤、中毒、大面積燒傷、放射性治療等病理情況下,中性粒細胞可發(fā)生毒性變化。具體表現為中毒顆粒、細胞大小不均、空泡、杜氏小體、核棘突。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8頁,總共166頁。二、毒性變化1.細胞大小不等:指中性粒細胞體積大小懸殊的情況而言。常見于炎癥。其發(fā)生機理可能是在內毒素的作用下,骨髓內幼稚中性粒細胞發(fā)生不規(guī)則的分裂增殖所致。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79頁,總共166頁。二、毒性變化
2.中毒顆粒瑞特染色后,中性粒細胞胞質內出現深紫藍色或紫黑色的粗大而分布不均勻的顆粒.有時也較小或稀疏散在于中性顆粒中。常見于嚴重的化膿性感染及大面積燒傷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0頁,總共166頁。二、毒性變化3.空泡細胞受損后胞質發(fā)生脂肪變性,染色后脂質溶解后的結果??沙霈F在核上或胞質中。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1頁,總共166頁。二、毒性變化
4.杜氏小體細胞嚴重毒性變時胞質中保留的局部嗜堿性區(qū)域。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2頁,總共166頁。二、毒性變化
5.核變性包括核固縮、核溶解、核破碎等。核固縮指細胞核固縮為均勻而深紫色的塊狀;核溶解則可見細胞核膨脹,著色淺淡,伴核破碎的則核的輪廓不清。臨床意義同空泡變性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3頁,總共166頁。二、中性粒細胞毒性變化
6.核棘突中性粒細胞核有各種形態(tài)的芽狀突起,稱為核棘突。正常人白細胞如大量出現此種現象,則預示有嚴重中毒或感染存在,如轉移癌、晚期結核病、嚴重放射線損傷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4頁,總共166頁。與代表性染色體的核鼓錘狀突出物區(qū)別。
鼓錘狀突出物為一直徑約1.5μm的圓形物突出,并有細絲與核相連接,形同鼓錘。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5頁,總共166頁。三、退行性變化
表現為胞體腫大、結構模糊、邊緣不清晰;核固縮、核腫脹和核溶解、染色質模糊、疏松。如胞質破裂后消失,只剩失去結構的腫脹的胞核,則成裸核或藍狀細胞。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6頁,總共166頁。一、參考區(qū)間二、生理變化三、病理變化四、白細胞變化和疾病預后的關系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7頁,總共166頁。課前復習1.作白細胞分類計數應注意哪些問題?答案:1.選擇好分類的部位2.移動血涂片的順序一定要有規(guī)律,3.分類時不能人為地拋棄個別細胞,4.發(fā)現幼稚白細胞應包括在%內,5.細胞形態(tài)異常也應加以說明。6.發(fā)現有核紅細胞(幼紅細胞)不計入白細胞%內,同時要對白細胞計數結果進行校正。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8頁,總共166頁。課前復習2.瑞特染色后見部分分葉核粒細胞胞質中顆粒呈紫黑色,問此類細胞有可能是哪幾種細胞!答案:(1)嗜堿粒細胞(2)中性粒細胞染色偏堿(3)嗜酸粒細胞顆粒染色偏堿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89頁,總共166頁。一、參考值(參考區(qū)間)
白細胞計數:成人:4×109/L~10×109/L;
兒童:5×109/L~12×109/L初生兒:15×109/L~20×109/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0頁,總共166頁。白細胞分類計數的參考值百分率(%)濃度數(×109/L)中性桿狀核粒細胞1~50.04~0.5中性分葉核粒細胞50~702~7嗜酸性粒細胞0.5~50.05~0.5嗜堿性粒細胞0~10~0.1淋巴細胞20~400.8~4單核細胞3~80.12~0.8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1頁,總共166頁。絕對值的計算方法某種細胞絕對值=白細胞總數×該種細胞%例:某患者WBC為4×109/L;D.C中Nc為60%,求該患者中性粒細胞濃度數(絕對值)?解:絕對值=4×109×60%=2.4×109/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2頁,總共166頁。二、生理變化
年齡日間變化運動、疼痛和情緒影響妊娠與分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3頁,總共166頁。二、生理變化年齡因素形成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變化曲線的二次交叉。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4頁,總共166頁。二、生理變化日間變化
活動進食后較高下午高于上午運動、疼痛和情緒影響
當劇烈運動、劇痛和情緒激動時,可引起白細胞顯著增加。妊娠與分娩
妊娠期白細胞常輕度增加。產后2周左右恢復正常、此后如再次升高,就有產后感染的可能。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5頁,總共166頁。三、病理性變化(一)中性粒細胞與白細胞總數的增多與減少
1.中性粒細胞增多2.中性粒細胞減少(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與減少(三)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四)淋巴細胞增多與減少(五)單核細胞增多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6頁,總共166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病理增多急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白血病及惡性腫瘤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7頁,總共166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
急性細菌性感染和化膿性炎癥
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感染等、其白細胞總數的增高視感染范圍,嚴重程度及機體反應性如何而有所不同。
常見疾病有肺炎、丹毒、猩紅熱、敗血癥、白喉、蘭尾炎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8頁,總共166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急性中毒急性藥物及農藥中毒如安眠藥、有機磷等中毒;代謝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尿毒癥及汞、鉛中毒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99頁,總共166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急性大出血內臟(肝、脾等)破裂或宮外孕破裂所致大出血、大量血細胞破壞、此時白細胞可迅速增高,達20×109/L,且出現于血紅蛋白降低之前。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0頁,總共166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嚴重的組織損傷
如嚴重燒傷、較大手術后、心肌梗死等均可見白細胞增多,并可借此來區(qū)別心肌梗死與心絞痛。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1頁,總共166頁。三、病理性變化中性粒細胞增多的病理變化
白血病及惡性腫瘤常見于急性、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2頁,總共166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傳染病理化損傷血液病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3頁,總共166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傳染病某些革蘭陰性桿菌如傷寒、副傷寒感染和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乙肝、麻疹等,無并發(fā)癥時均可見白細胞減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4頁,總共166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某些理化損傷長期接觸電離輻射如X線、鐳照射等;或應用、接觸某些化學藥物、抗癌藥物、有毒物質,如晚期或嚴重的苯、鉛、砷、汞等中毒。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5頁,總共166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非白血性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可<1×109/L。分類時呈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6頁,總共166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脾功能亢進腫大的脾臟中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吞噬破壞過多的白細胞及分泌過多的脾素滅活了促進粒細胞生成的某些因子。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7頁,總共166頁。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病理變化自身免疫性疾?。?/p>
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因自身免疫性抗核抗體導致粒細胞破壞增多。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8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增多與減少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2.嗜酸性粒細胞減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09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增多與減少1.嗜酸粒細胞增多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皮膚病傳染病腫瘤血液病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0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增多與減少2.嗜酸粒細胞減少由于嗜酸粒細胞在白細胞中所占百分率較低,故其減少意義不大,在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時由于它抑制組胺合成可間接導致嗜酸粒細胞減少。急性傳染病的早期亦常見減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1頁,總共166頁。嗜堿粒細胞增多
1.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嗜堿粒細胞增多可達10%以上。2.嗜堿粒細胞性白血病:此病罕見嗜堿粒細胞增多,多為稚型3.其他:如淋巴網細胞瘤,脾切除術后和某些轉移癌等可見嗜堿粒細胞增多。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2頁,總共166頁。淋巴細胞增多與減少1.淋巴細胞增多2.淋巴細胞減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3頁,總共166頁。淋巴細胞增多與減少1.淋巴細胞增多(>40%)
(1)相對增多:即每升血液中淋巴細胞濃度數不增加,因中性粒細胞顯著減少使淋巴細胞分類計數百分率相對增高。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癥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4頁,總共166頁。淋巴細胞增多與減少1.淋巴細胞增多(>40%)
(2)絕對增多是指淋巴細胞濃度數和分數數都增多,可見于:
①某些傳染病②某些傳染病的恢復期和腎移植術后發(fā)生排異反應時。③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性淋巴肉瘤時淋巴細胞均增高。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5頁,總共166頁。淋巴細胞增多與減少
2.淋巴細胞減少(<20%)多見于傳染病的急性期、長期接觸放射線、細胞免疫缺陷病等。此外,各種引起中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均可導致淋巴細胞相對減少。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6頁,總共166頁。單核細胞增多
1.某些感染如結核、傷寒、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及某些急性感染的恢復期。
2.某些寄生蟲病如瘧疾、黑熱病等。
3.某些血液病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惡性組織細胞病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等單核細胞均可增高。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7頁,總共166頁。四、白細胞變化和疾病預后的關系
預后良好征兆病情較重征兆病情險惡的征兆感染已被清除征兆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8頁,總共166頁。預后良好征兆白細胞總數正?;蛏愿咧行粤<毎杂性龈吆讼筝p度左移表示感染程度較輕,機體抵抗力強,預后良好。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19頁,總共166頁。病情較重征兆中性粒細胞>10×109/L核象出現中度左移及毒性變化嗜酸性粒細胞消失表示病情較重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0頁,總共166頁。病情險惡的征兆白細胞總數與中性粒細胞比值明顯增高分別>20×109/L及>80%;感染嚴重時白細胞不增高反而降低;中性粒細胞有嚴重核象左移;嗜酸性粒細胞消失表示病情險惡的征兆。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1頁,總共166頁。感染已被清除征兆單核細胞逐漸增多;嗜酸性粒細胞重新出現或上升;中性粒細胞核象左移減輕;中性粒細胞毒性變化消失表示感染已被清除。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2頁,總共166頁??偨Y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3頁,總共166頁。目標形成檢測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4頁,總共166頁。請您練習某患者WBC為8×109/L;DC中Nc為80%,Lc為10%。求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濃度數?答案:Nc=6.4×109/LLc=0.8×109/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5頁,總共166頁。病例討論
患者、男、45歲、全身酸痛乏力咳嗽二天、體溫37.8℃。血常規(guī)檢驗:白細胞12×109/L、中性粒細胞80%、中性粒細胞桿狀核15%、嗜酸粒細胞0%、見中毒顆粒、其它未見異常問:有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病情是初期?病情比較嚴重?為什么?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6頁,總共166頁。請您練習某患者WBC為6×109/L,D.CNc90%問該患者中性粒細胞是否正常?解:Nc=6×109/L×90%=5.4×109/L答:檢查結果正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7頁,總共166頁。請您練習出生后Nc和Lc變化曲線的兩次交叉發(fā)生在什么時候?答案:笫一次交叉:出生后的第6~9日;第二次交叉:4歲~5歲。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28頁,總共166頁。請您練習中性粒細胞有哪些病理變化?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答案:(1)數量增加和減少(2)核象左移和右移(3)形態(tài)毒性變和退行性變當前129頁,總共166頁。重慶藥劑學校臨床檢驗教研室須建制作多媒體教學中心張曉輝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0頁,總共166頁。學習目標1.解釋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的原理2.分析稀釋液成分與計數結果的關系3.闡述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的臨床意義4.進行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1頁,總共166頁。復習前課嗜酸粒細胞的參考值是多少?哪些情況會升高?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答案:參考值:0.5%~5%;(0.05~0.5)×109/L增多:(1)過敏性疾?。?)寄生蟲?。?)某些皮膚?。ㄈ鐫裾睿?)某些傳染病及傳染病恢復期(5)某些惡性腫瘤和血液?。ㄈ鏓c白血?。┊斍?32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
為什么要直接計數(目的意義)?返回上一頁下一頁測定每升血液中嗜酸粒細胞濃度數,雖然可從白細胞濃度數和嗜酸粒細胞%的乘積得知,但由于嗜酸粒細胞所占百分率低,加之在血片上細胞分布不十分均勻.誤差很大,所以,在臨床上需要準確了解嗜酸粒細胞的變化時,多采用直接計數法。當前133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原理】用嗜酸粒細胞稀釋液將血液稀釋一定倍數破壞其紅細胞和部分其他白細胞,將嗜酸粒細胞顆粒染色,充入計數池內,計數一定體積內嗜酸粒細胞,經換算得出每升血液中嗜酸粒細胞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4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稀釋液】1.乙醇-伊紅稀釋液
0.95L/L乙醇30.0ml
甘油10.0ml
碳酸鉀1.0g
檸檬酸鈉0.5g
20g/L伊紅10.0ml
蒸餾水加至100.0m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5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試劑成分的作用1.乙醇為嗜酸粒細胞保護劑.其濃度以30%~35%較為合適。2.甘油可防止乙醇揮發(fā)。3.碳酸鉀可促進紅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等溶解并增加嗜酸粒細胞對染料的著色力。4.枸椽酸三鈉可防止血液凝固。5.伊紅可使嗜酸性顆粒染橘紅色。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6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乙醇-伊紅稀釋液的特點優(yōu)點:試劑穩(wěn)定,視野清晰、無沉渣。在室溫下可保持6個月。缺點:稀釋液內含甘油,比較粘稠,細胞不易搖勻和下沉。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7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2.Hinkelman氏液伊紅0.2g
95%苯酚0.5ml
40%甲醛0.5ml
蒸餾水加至100m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8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操作】1.取稀釋液0.38ml于小試管內,吸血20μl,立即輕輕混合均勻待紅細胞溶解。2.充分混勻充入雙側計數池內。靜置2min~5min。3.低倍鏡下計數10個大方格(兩側計數池的中央和四角的大方格)內嗜酸粒細胞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39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4.計算嗜酸粒細胞數/L=10個大方格內嗜酸粒細胞數×20×106注意:稀釋倍數與計數域發(fā)生改變后應按實際操作換算成每升血液中的細胞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0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注意事項】1.本試驗應在30min內計數完畢。否則嗜酸粒細胞逐漸破壞,使結果偏低。2.血液加入稀釋液中,要及時混勻,以免細胞聚集,但又不宜過分振搖,以免嗜酸粒細胞破碎。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1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注意事項】3.住院患者作用酸粒細胞直接計數應固定時間,以免受日間生理變化的影響。4.注意與未破壞的中性粒細胞區(qū)別,中性粒細胞顆粒一般不受色或受色極淺,且其顆粒較小。5.若出現嗜酸粒細胞被破壞,可適當增加乙醇的劑量。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2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臨床意義1.參考區(qū)間:0.05×109/L~0.5×109/L(50/μl~500/μl)。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3頁,總共166頁。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2.臨床應用(1)觀察急性傳染病的預后。(2)觀察大手術和燒傷病人的預后。(3)腎上腺皮質功能和腦垂體前葉功能測定(減數試驗)。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4頁,總共166頁。減數試驗原理注射腎上腺素(間接刺激)垂體前葉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腎上腺皮質嗜酸粒細胞減少注射ACTH(直接刺激)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5頁,總共166頁。減數試驗結果判斷
1.在正常情況下,注射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或腎上腺素后,嗜酸粒細胞比注射前應減少50%以上。
2.腎上腺皮質功能正常,但垂體前葉功能不良時,注射ACTH直接刺激后,嗜酸粒細胞下降50%以上,而注射腎上腺素,間接刺激后則不下降。
3.垂體功能亢進時,注射ACTH和腎上腺素,都可使嗜酸粒細胞降低80%~100%。
4.垂體前葉功能正常,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良時,則注射ACTH和腎上腺素后,嗜酸粒細胞下降均不到50%。
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6頁,總共166頁。減數試驗結果判斷——————————————————
注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注射腎上腺素(Adrendin)(直接刺激)(間接刺激)—————————————————————————————1.正常下降>50%下降>50%2.垂體功能亢進下降80%~100%下降80%~100%3.垂體功能正常下降<50%下降<50%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良4.垂體功能不良下降>50%不下降腎上腺皮質功能正常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7頁,總共166頁。減數試驗原理示意圖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8頁,總共166頁??偨Y
嗜酸粒細胞直接計數的目的是準確了解嗜酸粒細胞的變化,以觀察急性傳染病、燒傷和手術的預后,特別是了解腎上腺皮質功能和腦垂體前葉功能。返回上一頁下一頁當前14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州英華職業(yè)學院《專項理論與實踐II》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河北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附答案
- 蘇州市職業(yè)大學《渦輪發(fā)動機飛機結構與系統(tǒng)》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科技學院《起重機械結構力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陽師范學院《網絡經濟》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科技學院《環(huán)境數據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滄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对\斷學基礎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宿州航空職業(yè)學院《基地社工服務與田野基地建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口腔固定修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冶金職業(yè)技術學院《內燃機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氬氣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汽車運行材料ppt課件(完整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練習一-北師大版
- GB∕T 1732-2020 漆膜耐沖擊測定法
- 2022《化工裝置安全試車工作規(guī)范》精選ppt課件
- Q∕GDW 12067-2020 高壓電纜及通道防火技術規(guī)范
- 汽車系統(tǒng)動力學-輪胎動力學
- 《經濟研究方法論》課程教學大綱
- 10T每天生活污水處理設計方案
- 中國民航國內航空匯編航路314系列航線
- 山西特色文化簡介(課堂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