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整治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_第1頁
某整治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_第2頁
某整治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_第3頁
某整治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_第4頁
某整治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1-1前言1.1項目由來、評估目的及任務**基礎建設開發(fā)有限公司擬在**河街進行**市**區(qū)河街片區(qū)整治工程,為全面了解征地范圍內地質環(huán)境條件,特委托我院對征地范圍進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其目的是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辦理征地手續(xù)提供地質依據。本次評估主要任務有:1、基本查明評估區(qū)內的自然地質環(huán)境條件,查明征地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征;2、工程建設本身可能遭受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及危險性;3、工程建設可能誘發(fā)、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4、評價征地范圍的適宜性;5、對已發(fā)生或工程建設可能誘發(fā),加劇的地質災害體提出擬采取的防治措施。1.2擬建工程概況本工程為**區(qū)舊城改造工程濱江段一期工程,征地面積為21.4×104m2,征地范圍內現有的所有建、構筑物均將拆除。擬建區(qū)南側為濱江公路及規(guī)劃的濱江防護堤,擬建建筑主要為52棟6~16層居民樓(包含濱江防護堤1123m),部分為醫(yī)院、變電站等功能性建筑,總建筑面積約為9.65×104m2,占地面積約為1.45×104m2,地理座標x=3300400~3301200;y=506200~506900。均為框架結構,擬采用獨立基礎或樁基礎。擬建建筑經統(tǒng)計后:7層以下的建筑共16棟,8層以上的建筑共36棟。擬建建(構)筑物屬較重要建設項目,但用地面積大于0.10Km2,建筑物達52棟。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程》(報批稿)中附錄B相關規(guī)定提高一個檔次:擬建建筑為重要建設項目。1.3評估執(zhí)行的技術標準本次評估按**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文件,渝國土房管發(fā)[2003]146號《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程》(報批稿)執(zhí)行。1.4評估范圍、評估級別的確定本次評估工作包含征地紅線范圍內所有區(qū)域,評估范圍根據征地范圍地形略有擴展,評估面積達0.26Km2,評估對象為52棟6~16層居民樓及醫(yī)院、變電站等功能性建筑。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程》(報批稿)中相關規(guī)定綜合判定:評估區(qū)地質環(huán)境條件屬中等復雜。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程》(報批稿),本次評估對象屬重要建設項目,其地質環(huán)境條件中等復雜,故將本次評估級別定為一級(詳見第3章)。1.5前人研究程度征地范圍有長江水利委員會作1:10000庫岸調查報告,濱江防護堤初步設計方案(第一稿)以及糧油公司、新華書店、河街汽車站、長航碼頭等零星的工程地質詳細勘察報告。1.6評估工作手段及質量評述我院接受委托后,于2003年6月20日得到甲方提供的該地現狀地形圖,2003年6月21~25日組織了具有評估資格的技術人員進對評估區(qū)進行了詳細的環(huán)境地質、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調查測繪和地質災害調查,并收集了相關區(qū)域資料,完成了1:1000地質測繪面積0.26km2,經室內綜合分析整理,于7月26日提交了本評估報告。本評估報告是在充分收集資料和現場地面調查、測繪的基礎上編制的,能夠滿足《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程》(報批稿)中的相關要求。2評估區(qū)自然地理概況2.1地理位置與交通狀況評估區(qū)位于**市**區(qū)河街,評估區(qū)以北為森林公園,南臨長江,東南為建設中的新**大橋。評估區(qū)內公路交錯,交通便利。圖1交通位置圖2.2氣象水文評估區(qū)屬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具冬暖春早、夏季酷熱、秋多綿雨、雨量充沛,熱量豐富、濕度大、光、熱、雨同季的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7.8℃,月最低平均氣溫7~8℃(1月),月最高平均氣溫28~29℃(7、8月),日極端最高氣溫43℃,日極端最低氣溫-3℃,多年平均降雨量1085.1~1141.8mm,年最大降水量1544.8mm,多集中在5~9月,約占全年總降雨量的70%。評估區(qū)水系屬長江水系,江水流量大,水位動態(tài)變化幅度大,多年平均流量13357米3/秒,最大流量64360米3/秒(1954年8月3日),最小流量2940米3/秒(1952年3月28日)。歷史最高洪水位176.6m(1870年),20年一遇洪水位168m(1945年),40年一遇洪水位169.99m(1981年),歷史最低水位135.8m,常年水位138m。評估區(qū)北東側桃花溪為長江支流,多年平均流量20.38米3/秒,最大流量2120米3/秒(1982年5月18日),最小流量0.5米3/秒(1989年8月29日)。三峽庫水位形成后,低水位為146.20m,最高水位為181.60m,水位變幅達35.40m.評估區(qū)地表水體主要為長江和桃花溪河水,水位變幅大,對征地范圍影響大。評估區(qū)降雨量豐富;主要地表水系流量大,對評估區(qū)影響很大。3評估區(qū)地質環(huán)境條件3.1地形地貌評估區(qū)屬河谷岸坡地貌~殘蝕丘陵地貌過渡地段。由于人類工程活動,在評估區(qū)內多形成切坡。評估區(qū)地面高程144.40~225.90m,相對高差81.50m,最高點在評估區(qū)西側。評估區(qū)按地形坡度看可分為東、西兩區(qū)。以Y坐標506500為界,西區(qū)地面坡角較大,以20~35°為主,最大可達88°,存在5~25m的土質邊坡,2~12m的巖質邊坡;東區(qū)地面坡角較小,平緩處0~10°,較陡處10~28°,存在5~15m的巖質邊坡。評估區(qū)南部為長江岸坡,東部為桃花溪岸坡地段,岸坡坡角一般為10~20°,局部可達35°;河流縱坡度小于10%,河流縱切割深度小于10m。3.2地層巖性及巖土體工程地質特征據現場實地調查,評估區(qū)內出露地層巖性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Q4ml)、沖洪積粉細砂土(Q4al+p1)、坡殘積粉質粘土(Q4d1+e1)及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泥巖夾砂巖?,F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統(tǒng)人工填土(Q4ml)雜色,為塊碎石土,呈棱角狀、次棱角狀,粒徑多為50~200mm,最大可達1100mm,結構松散、偶見架空現象,局部含大量生活垃圾,層厚0.00~6.50m,分布于評估區(qū)內大部分地區(qū)。堆齡3~5年。(2)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層(Q4al+pl)主要為褐黃色粉、細砂土,由長石、石英、云母和粘土礦物等組成,含少量卵石,含量5~15%,粒徑2~120mm。呈欠固結狀態(tài)。層厚0.00~4.70m分布于評估南部臨長江處。(3)第四系全新統(tǒng)坡殘積層(Q4d1+e1)主要為褐黃色粉質粘土,由粘土礦物組成,夾少量砂泥巖碎石及角礫。砂泥巖碎石含量約占5%,粒徑2~50mm,次棱角狀。粉質粘土呈可塑狀。層厚0.00~4.80m,主要分布于評估區(qū)西、北部,評估區(qū)中部偶見零星出露。(4)侏羅系中統(tǒng)沙溪廟組(J2s)主要巖層為泥巖,紫紅色、暗紫紅色,夾灰綠色團塊,由粘土礦物組成,局部含少量砂質;泥質結構、厚層狀構造。強風化厚度一般1~2m,風化裂隙發(fā)育,巖質軟;中等風化巖石裂隙不發(fā)育,巖體較完整。次要巖層為砂巖,褐灰、淺灰色,由長石、石英、云母等礦物組成,細粒結構,鈣泥質膠結,薄~中層狀構造,分布局限。厚度一般0.2~0.9m,為泥巖夾層,巖質較硬。評估區(qū)內巖土層數量較少,巖(土)性差異小,地層結構簡單;而土體與巖體間相交界面角多為35°。3.3地質構造與地震評估區(qū)位于獅子灘~沙鎮(zhèn)鋪橫列多字型褶曲組中。區(qū)內及附近無斷層通過,巖層單斜產出,產狀265°°。見地質構造綱要圖:圖2地質構造綱要圖評估區(qū)內巖體主要發(fā)育兩組構造裂隙:第一組(L1)傾向155°,傾角70o,張開度5~10mm,延伸約1~3m,間距2.0~3.5m,裂面平直,無充填物;第二組(L2)傾向311°,傾角53o,間距1.4~2.5m,無充填物。根據《中國地震烈度區(qū)劃圖(GB18306-2001)》以及《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評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3.4水文地質條件評估區(qū)地下水按含水性質可分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水和基巖風化帶網狀裂隙水。=1\*GB3①松散巖類孔隙水賦存于地勢低洼處土層中,分布局限,水量小,多形成上層滯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生活廢水補給。=2\*GB3②基巖風化帶網狀裂隙水賦存于基巖強風化帶風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及地表水體補給,沿斜坡坡腳散流形式排泄。其動態(tài)隨季節(jié)變化明顯,具就近補給,就近排泄的特點,工作區(qū)內強風化帶薄,中等風化帶基巖裂隙不發(fā)育,巖體完整,且泥巖屬不透水層。評估區(qū)地下水貧乏,水文地質條件簡單。3.5破壞地質環(huán)境的人類工程活動評估區(qū)原屬**城區(qū),區(qū)內人類工程活動頻繁,土質邊坡高2~25m,巖質邊坡高5~15m。在區(qū)內廣泛分布,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程》(報批稿)中相關規(guī)定綜合判定:評估區(qū)內破壞地質環(huán)境的人類活動屬強烈。3.6小結綜上所述并根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guī)程》(報批稿)總則中表1(地質環(huán)境復雜程度劃分)的規(guī)定判定:故評估區(qū)地質環(huán)境復雜程度為中等復雜(詳見表1)。表1地質環(huán)境復雜程度劃分表判定因素地質環(huán)境特征復雜程度地形地貌地貌單元種類兩種中等復雜地形坡度(°)以20~35°地形為主主中等復雜溝河縱坡度(%%)<10簡單溝河切割深度(m)<10簡單地質構造巖層傾角(。)9簡單斷裂構造無斷層,有2組組裂隙,間間距>1.0m簡單巖土界面傾角(。)35復雜結構面及其組合合對斜(邊邊)坡穩(wěn)定定的不利影影響中等中等復雜巖體結構類型層狀結構中等復雜巖性特征土層厚度(m)<8m簡單巖(土)性差異異巖(土)性差異異小簡單水文及水文地質質條件地下水對工程建建設的影響響程度小簡單地表水對工程建建設的影響響程度大復雜地震地震動峰值值加速度(gg)0.05中等復雜不良地質現象占占調查區(qū)的的面積(%)無簡單巖溶占調查區(qū)的的面積(%)無簡單破壞地質環(huán)境的的人類活動動土質邊坡高度(m)>15m,部分支支護,所占占面積小于于10%中等復雜巖質邊坡高度(m)<15m簡單洞頂圍巖厚度(m)無洞室簡單采空區(qū)占調查區(qū)區(qū)的面積(%)無采空區(qū)簡單評估區(qū)地質環(huán)境境復雜程度度中等復雜4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根據現場調查,評估區(qū)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現象。評估區(qū)內巖質陡坡多為泥巖~泥質砂巖構成,均有擋墻支護,現狀穩(wěn)定;土質邊坡多為人工填土構成,土層厚1~7m,其下為泥巖,強風化厚度1~2m,中等風化巖石完整性較好,部分已有支護措施,現狀穩(wěn)定(區(qū)內主要邊坡穩(wěn)定性詳見斜坡穩(wěn)定性登記表)。評估區(qū)內無不良地質現象,征地范圍整體穩(wěn)定性好。因此工程建設本身無遭受已有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現有建筑物未見任何變形跡象;整個評估區(qū)為由東向西的斜坡,斜坡坡度角為15-30度,坡體上土體較薄,未見變形現象。評估區(qū)內場地整體穩(wěn)定性好,無不良地質現象。因此,工程建設本身遭受已有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小。5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5.1工程建設誘發(fā)、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5.1工程建設誘發(fā)、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根據征地范圍建設特征分為挖方區(qū)和填方區(qū)。征地范圍西側挖方區(qū)根據其設計高程開挖整平后將在擬建建筑3#、6#、7#、8#、11#、14#、18#、20#、25#等處形成一組傾向于東的巖質切坡,傾向75~92°,坡高10~16m,坡長約330m;在擬建建筑1#、2#;48#、49#、51#處形成一組傾向于南的巖質邊坡,傾向180°和134°,坡高9~17m,坡長約130~250m;在擬建建筑2#、7#;45#處形成傾向于西的巖質邊坡,傾向220~270°,坡高7~11m,坡長約80~240m;傾向于東的巖質邊坡受兩組裂隙的影響較小,直立開挖后可能出現小的掉塊現象;傾向于南的巖質邊坡受L1組裂隙的影響中等,開挖不當可能造成邊坡局部滑塌失穩(wěn);傾向于西的巖質邊坡受兩組裂隙的影響較大,開挖不當可能造成邊坡滑塌失穩(wěn)或鍥形體垮塌。(圖1)圖1赤平極射投影圖征地范圍東側填方由于采用大面積的開挖回填(見附圖1),避免了在回填區(qū)內部形成較高的人工填土邊坡。僅將在局部形成高度2~3m,長5~15m的人工填土邊坡,對將來征地范圍的穩(wěn)定性沒有大的影響。但回填區(qū)填土底界面坡度較大,填土厚度不均,如填土過程中未采取有效防范不均勻沉降的措施,將影響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而征地范圍東部和南部臨江、河一側按設計標高回填整平后將形成25~37m的人工填土邊坡,如無支護措施,誘發(fā)該邊坡的滑塌失穩(wěn)的可能性大,危險性大。綜上所述,工程建設可能誘發(fā)的地質災害有:①部分巖質邊坡掉塊、失穩(wěn)或鍥形體垮塌。但對擬建物不會構成威脅,危險性小。②人工填土邊坡的滑塌失穩(wěn),發(fā)生的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5.2工程建設遭受地質災害的危險性根據現場調查,評估區(qū)雖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現象,征地范圍整體穩(wěn)定性好。但評估區(qū)南側為長江岸坡,東側為桃花溪岸坡,在江水庫水位變動的影響下,將產生庫岸再造,特別是土質岸坡。經采用圖解法分析后(參數見表2,典型剖面分析成果見表3,其它詳見剖面圖)得出預測庫岸再造線:表2各類巖土最終坡度值水位穩(wěn)定坡角岸坡類型水下水位變動帶水上人工填土(沖洪洪積土)8°10°20°泥巖36°40°50°表3典型剖面預測庫岸再造寬度成果剖面編號岸坡類型再造寬度(m)最終高程(m)分析圖8-8′土質岸坡100m18213-13′土質岸坡105m19817-17′土質岸坡120m182根據預測庫岸再造線在各剖面上的形態(tài)表明:庫岸再造將改造部分現有地形,將來的回填土也會在江水的侵蝕作用下被改造,對征地范圍有嚴重危害。庫岸再造發(fā)生的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因此,工程建設遭受地質災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及防治措施6.1綜合評估綜合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預測評估:(1)評估區(qū)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現象。評估區(qū)及鄰近區(qū)域巖、土邊坡現狀穩(wěn)定,未見滑移失穩(wěn)現象。未發(fā)現斜坡有變形開裂跡象,其現狀穩(wěn)定。評估區(qū)內無不良地質現象,征地范圍整體穩(wěn)定性好。工程建設本身無遭受已有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2)工程建設可能誘發(fā)的地質災害有:①部分巖質邊坡掉塊、失穩(wěn)或鍥形體垮塌。但對擬建物不會構成威脅,危險性小。②人工填土邊坡的滑塌失穩(wěn),發(fā)生的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3)工程建設遭受庫岸再造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險性中等。6.2防治措施評估區(qū)現狀無不良地質現象,工程建設可能誘發(fā)部分巖質邊坡掉塊、失穩(wěn)及人工填土邊坡的滑塌失穩(wěn),防治建議如下:(1)、對巖質切坡采取坡面防風化處理或擋墻支護,對土質邊坡采用擋墻支擋;(2)、填土過程中應采取措施對填土進行充分壓實;6.3建設用地的適宜性評價根據現狀、預測和綜合評估:評估區(qū)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現象。工程建設本身無遭受已有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設可能誘發(fā)部分巖質邊坡掉塊、失穩(wěn)或鍥形體垮塌,但易于采取措施治理,對擬建物不會構成威脅,危險性小。人工填土邊坡的滑塌失穩(wěn)、庫岸再造發(fā)生的可能性中等,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中等,危險性中等。征地范圍使用前,必需對庫岸進行治理,據不完全統(tǒng)計,治理工程投資占建設工程總投資的比例小于30%,因此征地范圍基本適宜擬建項目建設。7結論與建議7.1結論(1)、評估區(qū)地貌簡單,出露地層結構簡單,上覆土層厚度小;地質構造簡單,地震條件中等復雜,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破壞地質環(huán)境的人類活動強烈。評估區(qū)地質環(huán)境條件中等復雜。擬建建(構)筑屬重要建設項目,綜合確定評估級別為一級;(2)、評估區(qū)未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現象。評估區(qū)及鄰近區(qū)域巖、土邊坡現狀穩(wěn)定,未見滑移失穩(wěn)現象。未發(fā)現斜坡有變形開裂跡象,其現狀穩(wěn)定。評估區(qū)內無不良地質現象,征地范圍整體穩(wěn)定性好。因此工程建設本身無遭受已有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3)、工程建設可可能誘發(fā)::①部分巖質邊坡掉掉塊、失穩(wěn)穩(wěn)或鍥形體體垮塌。但但對擬建物物不會構成成威脅,危危險性??;;②人工填土邊坡的的滑塌失穩(wěn)穩(wěn),發(fā)生的的可能性中中等,危險險性中等;(4)、工程建設遭遭受庫岸再再造危害的的可能性中中等,危險險性中等;;(5)、在對庫岸有有效治理后后,征地范范圍基本適適宜擬建項項目建設;;(6)、本評估報告告不替代工工程地質勘勘察及有關關評價工作作。7.2建議(1)、對巖質切坡坡采取坡面面防風化處處理或擋墻墻支護(對對高度較大大的巖質切切坡應采用用逆作法由由上至下分分段治理),對土質邊坡坡采用擋墻墻支擋;(2)、填土過程中中應采取措措施對填土土進行充分分壓實;(3)、作好整個征征地范圍的的排水工作作,防止有有大量的地地表水滲入入填土區(qū);;(4)、征地范圍東東、南側已已規(guī)劃了濱濱江防護堤堤,該堤可可作為人工工填土邊坡坡擋墻使用,建建議其建設設工作應在在該地段三三峽水庫回水前完成成。在擬建建工程建設設過程中應應注意不要要給濱江防防護堤增加加負擔;(5)、在作征地范范圍工程地地質勘察時時,應重點點察明巖層層中邊坡附附近有無卸卸荷裂隙帶帶以及巖層層中有無軟軟弱夾層等等。目錄TOC\o"1-2"\h\z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0""1前言言-1-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1""1.1項目目由來、評評估目的及及任務-1-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2""1.2擬建建工程概況況-1-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3""1.3評估執(zhí)行行的技術標標準-1-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4""1.4評估估范圍、評評估級別的的確定-1-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5""1.5前人人研究程度度-1-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6""1.6評估估工作手段段及質量評評述-2-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7""2評估區(qū)區(qū)自然地理理概況-2-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8""2.1地理理位置與交交通狀況-2-HYPERLIINK\\l"__Toc4478600219""2.2氣象象水文-2-HYPERLIINK\\l"__Toc4478600220""3評估區(qū)區(qū)地質環(huán)境境條件-2-HYPERLIINK\\l"__Toc4478600221""3.1地形形地貌-2-HYPERLIINK\\l"__Toc4478600222""3.2地層層巖性及巖巖土體工程程地質特征征-3-HYPERLIINK\\l"__Toc4478600223""3.3地質質構造與地地震-3-HYPERLIINK\\l"__Toc4478600224""3.4水文文地質條件件-4-HYPERLIINK\\l"__Toc4478600225""3.5破壞壞地質環(huán)境境的人類工工程活動-4-HYPERLIINK\\l"__Toc4478600226""3.6小結結-4-HYPERLIINK\\l"__Toc4478600227""4地質災災害危險性性現狀評估估-5-HYPERLIINK\\l"__Toc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