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獨門特效療法疳癥_第1頁
小兒推拿獨門特效療法疳癥_第2頁
小兒推拿獨門特效療法疳癥_第3頁
小兒推拿獨門特效療法疳癥_第4頁
小兒推拿獨門特效療法疳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兒推拿獨門特效療法疳癥第1頁/共50頁【定義】

疳證是由喂養(yǎng)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功能受損,氣液耗傷而形成的慢性病證。以形體消瘦,面色無華,毛發(fā)干枯,精神萎靡或煩躁,飲食異常為特征。第2頁/共50頁關于“疳”有兩種含義:其一“疳者甘也”:是指小兒恣食肥甘厚膩,損傷脾胃,形成疳證—言其病因;其二“疳者干也”:是指氣液干涸,形體羸瘦—述其病機和癥狀。第3頁/共50頁【概述】發(fā)病特點:無明顯季節(jié)性,5歲以下小兒多見。預后及轉歸:起病緩慢,病程纏綿,遷延難愈,影響小兒生長發(fā)育,嚴重者還可導致陰竭陽脫,卒然變險。古人視之為惡候,列為兒科四大證之一。第4頁/共50頁【歷代論述】

疳之病名,首先見于《諸病源候論·虛勞骨蒸候》,其指出:“蒸盛過傷,內則變?yōu)轲?,食入五臟?!薄熬谜舨怀?,多變成疳?!闭J識到疳為內傷慢性疾病,可涉及五臟。《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五》則云:“凡久下一月不差,成疳候?!庇纱丝梢娋脼a可以成疳。第5頁/共50頁【歷代論述】《顱囟經(jīng)》中已有疳證的記載,列舉了肝疳、心疳、脾疳等十七種不同類型的疳證,并提出用胡黃連丸,調中丸等方治療,在疳證的分類和治療方法上首次提出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短绞セ莘健穭?chuàng)立小兒五疳論,詳述五臟疳之證候及“可治候”、“不可治候”,搜集各類疳證的治療方劑近三百首,可稱之為宋以前疳證辨證、治療、判斷經(jīng)驗的匯編。第6頁/共50頁【歷代論述】《小兒藥證直訣·脈證治法》(宋.錢乙1100±)指出;“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認識到疳證的病位、病機變化主要在脾胃。脾胃受損,津液內耗,運化失司,機體失養(yǎng)。并指出大病,吐瀉、誤治均可致疳,錢乙對小兒疳證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的見解,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第7頁/共50頁【歷代論述】《活幼心書·疳證》(元.曾世榮1300±)具體分析了“疳之為病,皆因過餐飲食,于脾家一臟,有積不治,傳之余臟。”闡明了疳證病因病機轉化因素。明清—詳實的論述,如《嬰童百問》對疳證臨床有詳盡而切合實際的記述,第8頁/共50頁【歷代論述】《幼科鐵鏡·辨疳疾》:“疳者,……或因吐久、瀉久、痢久、瘧久、熱久、汗久、咳久、創(chuàng)久,以致脾胃虧損,亡失津液而成也?!薄侗氪橐分赋鱿忍旆A賦不足是疳證病因之一。第9頁/共50頁【歷代論述】《幼科發(fā)揮》則認為“疳為虛證”,《幼幼集成》重視“疳之為病,皆虛所致,即熱者亦虛中之熱;寒者亦虛中之寒;積者亦虛中之積?!币虼酥委煏r應注意患兒體質情況。以上各家不同的學術觀點和臨證經(jīng)驗,使疳證的理論和治法更加充實,更加完備。第10頁/共50頁【分類】關于分類問題,古代醫(yī)家認識不一:五臟分類—脾疳、肝疳、心疳、肺疳、腎疳;病因分類—如蛔疳、食疳、哺乳疳;患病部位分類—如眼疳、鼻疳、口疳等。以證候分類

如疳嗽、食疳、疳腫脹等。以病情輕重分類

如疳氣、疳積、疳虛、疳極、干疳等

第11頁/共50頁目前將疳證分為疳氣、疳積、干疳三大證候及兼證。本證包括西醫(yī)學中下列病癥:營養(yǎng)不良多種維生素缺乏癥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癥。第12頁/共50頁【病因病機】病因:喂養(yǎng)不當(過食肥甘生冷;偏食;饑飽不勻;過

飲食不節(jié)補、不定時定量、輔食添加不及時;數(shù)量質量不足)疾病影響先天稟賦不足病機:脾胃受損,氣陰耗傷,受納運化功能失調。

第13頁/共50頁疳證病因病機示意圖

喂養(yǎng)不當

腎氣虛弱

疾病影響

稟賦不足

吐瀉時病反復感染食積內停生化乏源

大病久病

太過不及

傷津耗液脾胃虛損營養(yǎng)失調

生化乏源疳證脾胃不和(疳氣)脾虛夾積(疳積)氣血兩虛(干疳)

疳腫脹夜盲目翳口舌生瘡干咳舌紅雞胸龜背紫癜脾肝心肺腎有積不治傳之余臟第14頁/共50頁【診斷要點】

l.有喂養(yǎng)不當,或病后失調及長期消瘦病史。2.飲食異常,大便干稀不調,或肚腹膨脹等明顯脾胃功能失調者。3.形體消瘦,體重低于正常值15%~40%,面色不華,毛發(fā)稀疏枯黃。嚴重者形體干枯羸瘦,體重可低于正常值40%以上。第15頁/共50頁【診斷要點】4.兼有精神不振,或好發(fā)脾氣,煩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吮指磨牙等癥。5.貧血者,Hb及RBC均減少。出現(xiàn)肢體水腫,屬于營養(yǎng)性水腫者,血清總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大約在20g/L以下。

第16頁/共50頁【鑒別診斷】厭食:食欲不振,無明顯消瘦,精神狀態(tài)尚好,一般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臟,預后良好。積滯:積滯與疳證同為脾胃疾患。積滯以不思飲食,食而不化,噯吐酸腐乳食,大便酸臭或便秘,腹部脹滿為特征。與疳證以形體消瘦為特征有明顯區(qū)別。

第17頁/共50頁二者有密切的聯(lián)系。《證治準繩.幼科.疳》說:“積為疳之母,所以有積不治乃成疳侯”。積滯為實證,積久可成疳。但臨證所見疳證,并不是都是由積滯轉化而成。疳證有夾積滯者,稱之為疳積。第18頁/共50頁第19頁/共50頁【辨證論治】1、辨證要點

(l)辨病因

飲食喂養(yǎng)不當多種疾病影響互相參雜先天稟賦不足辨別主要病因,掌握重點。第20頁/共50頁《幼科鐵鏡·辨疳疾》:

“疳者……或因吐久、瀉久、痢久、瘧久、熱久、汗久、咳久、瘡久,以致脾胃虧損,亡失津液而成也。”第21頁/共50頁(2)辨輕重

疳證初期—面黃發(fā)稀,多見厭食,形體略瘦,大便不調,精神如常,癥情較輕—疳氣;疳證繼續(xù)發(fā)展—形體明顯消瘦,肚腹膨脹,煩躁激動,夜臥不寧,嗜食異物等,為本虛標實,癥情較重—疳積;疳證后期—極度消瘦,皮膚干癟,大肉已脫,精神萎靡,甚則突然虛脫,病情危重—干疳。第22頁/共50頁1、辨證要點

(3)辨兼證

多發(fā)生在干疳階段眼疳、心疳、疳腫脹等皮膚紫癜為疳證惡候,提示氣血皆干,絡脈不固。神萎面晄,杳不思納—陰竭陽脫的危候,將有陰陽離決之變,須特別引起重視。第23頁/共50頁

PEM

臨床表現(xiàn)

嬰幼兒PEM的Gomer分度

Ⅰ度(輕)Ⅱ度(中)Ⅲ度(重)體重↓15-25%25-40%40%以上身長尚正常稍↓明顯↓腹部皮下脂肪0.8-0.4cm0.4cm以下消失消瘦不明顯明顯皮包骨樣,老人貌皮膚尚正常稍蒼白、干燥蒼白、干皺、彈性消失肌張力基本正常↓,肌肉松馳明顯↓,肌肉萎縮神經(jīng)精神欠活潑易疲勞,多哭鬧、萎靡呆滯、反應↓、抑制與煩躁交替食欲稍↓↓無第24頁/共50頁重度營養(yǎng)不良分型

消瘦型

:能量↓水腫型:蛋白↓;除上述表現(xiàn)外,尚有

a.體重:↓不明顯或虛胖

b.水腫:凹陷型,甚至胸腹水

c.皮膚:色素沉著或紫癜

d.毛發(fā):干燥無光、易斷、棕黃色

e.血漿蛋白:TP<45g/L、ALb<25g/L第25頁/共50頁營養(yǎng)不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病理改變輕度營養(yǎng)不良:僅為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輕度萎縮,機體其它組織、器官的病理改變尚不明顯。重度營養(yǎng)不良:常有腸壁變薄、粘膜皺襞消失,心肌纖維混濁腫脹,肝臟脂肪浸潤,淋巴和胸腺顯著萎縮,各臟器均見縮小,從面產(chǎn)生一系列理生理改變。第26頁/共50頁營養(yǎng)不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病理生理:低血糖癥—糖元不足或消耗過多。血清膽固醇下降—體內脂肪大量消耗。負氮平衡—蛋白攝入不足而消耗增加。低滲狀態(tài),離子缺乏,血鉀,血鈣偏低,鋅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減少,活性減低,影響各種營養(yǎng)素消化吸收。第27頁/共50頁營養(yǎng)不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搏出量減少,血壓偏低,脈搏細弱。腎濃縮能力減低,尿比重下降。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節(jié)功能失常,運動和語言發(fā)育遲緩。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并發(fā)各種感染,結核菌素試驗可呈陰性反應。第28頁/共50頁(1)疳氣表現(xiàn):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無華,毛發(fā)稀疏,食欲不振或消谷善饑,精神欠佳,大便或溏或秘,舌淡,苔薄白或微黃,脈細。2023/4/129第29頁/共50頁治則:和胃健脾處方:摩腹,揉中脘,揉臍,按揉足三里,運內八卦,揉板門,補脾經(jīng),推三關,掐搗小天心,按揉脾俞、胃俞,捏脊。2023/4/130第30頁/共50頁方義:摩腹,揉中脘,運內八卦,揉板門——疏調腸胃按揉足三里,補脾經(jīng),按揉脾俞、胃俞——健脾和胃,理氣和中揉臍,推三關——補益氣血掐搗小天心——安神除煩捏脊——增強抗病能力2023/4/131第31頁/共50頁(2)疳積

表現(xiàn):形體消瘦明顯,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面色萎黃無華,毛發(fā)稀疏如穗,精神不振或易煩躁激動,睡眠不寧,或伴動作異常,食欲不振或多食多便,舌淡,苔薄白,脈細數(shù)。2023/4/132第32頁/共50頁治則:消食化積處方:摩腹,揉中脘,揉臍,按揉足三里,補脾經(jīng),推三關,掐搗小天心,按揉脾俞、胃俞,推四橫紋,清大腸,捏脊。2023/4/133第33頁/共50頁方義:摩腹,揉中脘,運內八卦,揉板門——疏調腸胃按揉足三里,補脾經(jīng),按揉脾俞、胃俞——健脾和胃,理氣和中揉臍,推三關——補益氣血掐搗小天心——安神除煩推四橫紋,清大腸——治疳要穴捏脊——增強抗病能力2023/4/134第34頁/共50頁()干疳

表現(xiàn):極度消瘦,皮膚干癟起皺,面呈老人貌,大肉脫,皮包骨,精神萎靡,目光無彩,啼哭無力,毛發(fā)干枯,腹凹如舟,不思飲食,大便溏或清稀,時有低熱,口唇干燥,舌紅嫩,苔少,脈沉細。2023/4/135第35頁/共50頁治則:滋陰益氣處方:摩腹,揉中脘,揉臍,揉丹田,按揉足三里,補脾經(jīng),推三關,掐搗小天心,補腎經(jīng),按揉脾俞、胃俞、腎俞,擦命門,捏脊。2023/4/136第36頁/共50頁方義:摩腹,揉中脘,運內八卦,揉板門——疏調腸胃按揉足三里,補脾經(jīng),按揉脾俞、胃俞——健脾和胃,理氣和中揉臍,推三關——補益氣血掐搗小天心——安神除煩揉丹田,補腎經(jīng)、按揉腎俞,擦命門——補腎壯陽捏脊——增強抗病能力2023/4/137第37頁/共50頁【其他療法】刺四縫療法

割治療法

第38頁/共50頁并發(fā)癥(1)營養(yǎng)性貧血蛋白↓、Fe↓、B12↓,(2)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鵝口瘡、中耳炎、肺炎、腸炎、腎盂腎炎等。(3)多種維生素缺乏癥

口角炎、齒齦出血、佝僂病、角膜干燥、軟化或潰瘍等。(4)鋅缺乏癥

生長發(fā)育遲緩,頑固性食欲缺乏,骨骼發(fā)育障礙,嚴重者呈侏儒狀態(tài)。并有肝大、貧血、皮膚粗糙和色素沉著以及性發(fā)育障礙等。(5)自發(fā)性低血糖癥

重癥營養(yǎng)不良患兒,有時突出現(xiàn)出汗、心慌、脈搏減慢、呼吸暫停等自發(fā)性低血糖癥,多在夜間發(fā)作,若不及時搶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T↓、蒼白、神志不清、脈博↓、呼吸暫停

第39頁/共50頁【辨證論治】2、治療原則

健運脾胃為本。疳證屬虛,扶正為正治法。疾病的不同階段,針對各自主要病機治之脾運失健—疳氣以和為主脾虛挾積—疳積以消為主脾胃氣陰俱傷—干疳則以補為主第40頁/共50頁【辨證論治】疳證—脾胃虛損已極—虛不受補,不可“大補”“純補”,調理脾胃為本。調脾兼以和胃,健脾佐以助運,補益勿礙氣機,在補虛的同時,以恢復胃主受納,脾主運化的生理功能,忌用傷脾敗胃之品。兼有標實證時,分清主次,權衡輕重,靈活運用先攻后補,先補后攻,攻補兼施的治療法則。第41頁/共50頁疳氣

干疳

疳積

初期,輕證

疳證較重

疳之重證

形體略瘦食欲不振明顯消瘦四肢枯細肚腹膨脹煩躁不寧

極度消瘦精神萎靡杳不思食I0營養(yǎng)不良。調脾健運

資生健脾丸加減

參苓白術散

藿香、白豆蔻、澤瀉、山楂、麥芽、芡實、黃連、橘紅消積理脾

補益氣血

肥兒丸加減

八珍湯加減

神曲、檳榔麥芽、使君子、黃連、肉豆蔻、木香、膽汁+人參、白術,茯苓《和劑局方》

四君子合四物湯+麥芽、神曲

Ⅲ0營養(yǎng)不良

Ⅱ0營養(yǎng)不良

脾胃失和納運失健脾胃虛損積滯內停脾胃虛衰津液消亡3·證治分型第42頁/共50頁3、分型治療(1)疳氣

表現(xiàn):形體消瘦,面色萎黃少華,毛發(fā)稀疏,食欲不振或消谷善饑,精神欠佳,大便或溏或秘,舌淡,苔薄白或微黃,脈細。2023/4/143第43頁/共50頁治則:和胃健脾處方:摩腹,揉中脘,揉臍,按揉足三里,運內八卦,揉板門,補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