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專題_第1頁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專題_第2頁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專題_第3頁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專題_第4頁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專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改造和影響自然以使其適合社會需要的物質力量。特征:客觀現實性和社會歷史性水平:是生產力的量的規(guī)定性,表現為生產發(fā)展的現實程度生產力性質:是生產力的質的規(guī)定性,它取決于生產的物質技術性質,主要是勞動資料的性質。第一頁,共28頁。生產力結構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科學技術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科學術·管理生產力結構生產力生產力結構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科學技術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科學術·管理生產力結構第二頁,共28頁。勞動資料(生產工具占主要地位)

人們在勞動過程中用以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物質資料或物質條件。是人和勞動對象之間的媒介體。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生產力的要素第三頁,共28頁。生產工具的性質

在一定意義上,各種生產工具都是人體自然器官的延長。第四頁,共28頁。勞動對象

勞動對象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加工的東西。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兩部分。生產力的要素第五頁,共28頁。勞動對象的作用:

首先,勞動對象制約生產工具,生產工具的水平同構成生產工具的材料密切相關;

其次,勞動對象影響生產效率,制約整個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

再次,勞動同勞動對象相結合才是物質財富的源泉,勞動者只有使用生產工具作用于勞動對象時才能構成現實的生產力。第六頁,共28頁。勞動者

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技能和知識,能夠運用一定勞動資料作用于勞動對象、從事生產實踐活動的人。生產力的要素第七頁,共28頁。

勞動者是生產勞動中起主導作用的要素。沒有勞動者,生產工具和其他生產資料只不過是一堆死物,不能成為現實的生產力。生產工具的制造、操作和改進,是通過勞動者實現的。勞動對象的利用和革新,也是通過勞動者實現的。第八頁,共28頁。生產力結構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科學技術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勞動者科學技術·管理生產力結構

在現代,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第九頁,共28頁。科學技術上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會引起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素質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科學應用于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夠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學技術為勞動者所掌握,可以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十頁,共28頁。

“為了進行生產,人們相互之間便發(fā)生一定的聯系和關系;只有在這些社會聯系和社會關系的范圍內,才會有他們對自然界的影響,才會有生產?!?/p>

——馬克思二、生產關系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經濟關系(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生產關系是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政治關系、家庭關系、宗教關系等其他社會關系,都受生產關系的支配和制約。第十一頁,共28頁。生產關系廣義狹義

生產過程中形成的關系分配過程中形成的關系交換過程中形成的關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關系第十二頁,共28頁。生產關系結構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生產關系包含:

其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起著決定性作用。它是區(qū)分不同生產方式、判定社會經濟結構性質的客觀依據。第十三頁,共28頁。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決定整個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資料氏族成員平均所有奴隸主所有地主所有資本家所有集體和全民所有原始公社制奴隸主占有制封建主占有制資本家占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私有制社會公有制社會第十四頁,共28頁。聲明1、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2、生產關系是社會關系中最基本的關系,政治關系、家庭關系、宗教關系等其他社會關系,都受生產關系的支配和制約。3、生產關系作為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物,可是這些關系總是同物結合著,并且作為物出現。理解生產關系必須透過“物”看到“物”后面的人與人的關系。第十五頁,共28頁。決定反作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生產力生產關系

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第十六頁,共28頁。A.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資本主義社會大機器

“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yè)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钡谑唔摚?8頁。B.生產力的發(fā)展變化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原始工具青銅器鐵器大機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發(fā)展變化生產關系的變革第十八頁,共28頁。2.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A.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狀況時,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生產關系生產力

真舒服!第十九頁,共28頁。中國農村改革三十年三大跨越資料第二十頁,共28頁。B.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阻礙作用B.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fā)展起阻礙作用

真難受!生產關系生產力第二十一頁,共28頁。大鍋飯不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大包干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第二十二頁,共28頁。

辨析:●生產力一經發(fā)展,生產關系即要變革

●生產關系越先進越能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

不適合有兩種情況:過時和超前生產關系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第二十三頁,共28頁。五、理解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說明1、生產力影響生產關系的說明(1)生產力是從根本上影響生產關系,其過程曲折、反復,反對直接對應論。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tài),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fā)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馬克思)

第二十四頁,共28頁。(2)生產力影響生產關系具有復雜性,尤其要考慮到社會制度的調整“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么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恩格斯)

第二十五頁,共28頁。2、生產關系的變革(1)歸根結底是由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決定。人不能“自由地”選擇生產關系,最終決定人們選擇某種生產關系的是生產力的發(fā)展狀況。(2)生產關系又是人來規(guī)定的、是人選擇的結果。人類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是人們認識、選擇與行動的結果,反之亦然。小崗村變革。(3)因此,看待生產關系的變革需要持有辯證法的標準,不能將其視為自然而然的過程,也不能夸大人的作用。第二十六頁,共28頁。3、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反作用的實際過程和情形十分復雜。(1)新的生產關系總體上基本適合生產力發(fā)展,但并不排除它的某些環(huán)節(jié)或方面不適合生產力狀況而阻礙其發(fā)展;(2)舊的生產關系總體上基本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但也不排除它的某些環(huán)節(jié)或方面的調整和改變,能夠暫時地、局部地對生產力發(fā)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第二十七頁,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