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_第4頁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第1頁/共141頁教學(xué)目標(biāo):對先秦諸子主流派別人物及其思想有概括的了解,熟悉諸子散文在說理方面的不同特點。先秦諸子是學(xué)習(xí)文史哲的必讀書,當(dāng)反復(fù)揣摩諷誦。教學(xué)重點:《論語》、《老子》和《韓非子》。注意《莊子》在文學(xué)寫作上的突出影響。教學(xué)難點:讀《論語》與知行合一《莊子》的語言表達(dá)與思維方式第2頁/共141頁第四章先秦諸子散文第一節(jié)說理文的萌芽與發(fā)展第二節(jié)《論語》的語錄體與政論文第三節(jié)《老子》的韻散結(jié)合體與哲理詩第四節(jié)《墨子》:語錄、對話向?qū)U撨^渡第五節(jié)《孟子》:對話體論辯文第六節(jié)《荀子》、《韓非子》:專論體第七節(jié)其他諸子著作簡介第3頁/共141頁《諸子集成》中國書店版《新編諸子集成》中華書局版《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頁/共141頁第一節(jié)說理文的萌芽與發(fā)展一、《尚書》記言初具政論說理要素1、以先王舊法為依據(jù)進(jìn)行邏輯推理2、以形象比喻為方法進(jìn)行形象喻理二、《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中的說理第5頁/共141頁第二節(jié)《論語》的語錄體與政論文孔子:名丘,字仲尼(名與字的關(guān)系),魯國陬邑人。祖先是宋國貴族(商王室后代)。參看教材p123注1,材料來源于《史記·孔子世家》。1、編者:孔門弟子及再傳2、時間:戰(zhàn)國初;今文《齊論語》、《魯論語》;古文論語。西漢末年張禹綜合魯、齊、古文論語,合為《張侯論》,流傳至今。3、性質(zhì):孔子及弟子語錄、行事第6頁/共141頁第7頁/共141頁用對話體來發(fā)表思想,比較容易打動讀者的興趣,因為對話中包含幾個角色,帶些戲劇的成分;彼此間語言往來,有許多扯談不相干的話來調(diào)節(jié)著嚴(yán)酷的邏輯。我們讀的時候——假使不忙著古典文學(xué)或西洋哲學(xué)史的考試——興味并不在辯論的勝負(fù)是非,倒在辯論中閃爍著各角色的性質(zhì)品格,一種人的興味代替了硬性的學(xué)術(shù)研究,像讀戲劇一樣。錢鍾書《作者五人》,《錢鍾書散文集》p141,原載《大公報世界思潮》第五十六期,1933年10月5日)第8頁/共141頁《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經(jīng)之中,留意于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章太炎《原儒》、胡適《說儒》、錢穆《駁胡適之說儒》第9頁/共141頁《論語》主題選讀一:好學(xu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妒龆房鬃釉唬荷?,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季氏》第10頁/共141頁大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子罕》達(dá)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子罕》子曰:君子不器?!稙檎返?1頁/共141頁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xué)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缎l(wèi)靈公》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豆遍L》第12頁/共141頁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xué)者也?!队阂病芳究底訂枺旱茏邮霝楹脤W(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断冗M(jìn)》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jìn)也,未見其止也!《子罕》第13頁/共141頁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秾W(xué)而》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妒龆返?4頁/共141頁《論語》選讀二:內(nèi)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保ā秾W(xué)而》)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ā独锶省罚?/p>

第15頁/共141頁5、語錄體的特點(1)在言談對話中說理,言簡意賅,深刻平實。(2)多用語氣詞,含蓄深長、情感豐富,形象喻理平易淺近而暗含褒貶。(3)在記言的同時,也描述了人物的神情語態(tài),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場面和人物行為的描寫。第16頁/共141頁錢穆先生談讀《論語》,切中教材教學(xué)弱項,而通于自我讀書之根本

錢穆《孔子與<論語>》,載《論語新解》:若論語各章各節(jié),一句一字,不去理會求確解,專拈幾個重要字面,寫出幾個大題目,如“孔子論仁”、“孔子論道”之類,隨便引申發(fā)揮;這只發(fā)揮了自己意見,并不會使自己真了解《論語》,亦不會使自己對《論語》一書有真實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第17頁/共141頁我勸人讀《論語》,可以分散讀,即一章一章地讀;又可以跳著讀,即先讀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讀深讀,仍該如此讀,把每一章各別分散開來,逐字逐句,用考據(jù)、訓(xùn)詁、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氣味、格律聲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會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橫梗著一番大道理、一項大題目在胸中,認(rèn)為不值得如此細(xì)碎去理會。第18頁/共141頁子貢說:“回也聞一而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顏淵、子貢都是孔門高第弟子,但他們也只一件件,一項項,逐一在孔子處聽受?,F(xiàn)在我們不敢希望自己如顏淵,也不敢希望自己是子貢。我們讀《論語》,也只一章一章地讀,能讀一章懂一章之義理,已很不差了。即使我們讀兩章懂一章,讀十章懂一章,也已不差。全部《論語》五百章,我們真懂得五十章,已盡夠受用。其實照我辦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第19頁/共141頁程子語: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讀論語,有讀了全然無事者,有讀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dāng)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

諸位莫問自己所研究者為何?皆應(yīng)一讀《論語》,懂得“吃緊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緊?!袊鴤鹘y(tǒng)義理重要正在講“人”。此則并非一項理論,成不成系統(tǒng),合不合邏輯,或僅是一種知識。一部《論語》,重要在教人并不在知識或理論上。第20頁/共141頁下學(xué)人人可能,只要下學(xué),便已在上達(dá)路上了“學(xué)而時習(xí)之”,并不是定要學(xué)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學(xué),自然日有進(jìn)步,此即人生大道。當(dāng)知我們每一人之脾氣、感情與性格,乃是與我們最親近者。如知識、學(xué)問等,則比較和我們要遠(yuǎn)些?!俺跃o為人”,便要懂得從和我們親近處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遠(yuǎn)處。

第21頁/共141頁第三節(jié)《老子》的韻散結(jié)合體與哲理詩1、作者:老子其人,一般認(rèn)為姓李,名耳,字聃。楚國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參見p124注3,參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p2139)。第22頁/共141頁2、時間:戰(zhàn)國初3、性質(zhì):哲學(xué)與政治學(xué)著作宇宙論-人生論-政治論一言以蔽之曰法自然4、版本:王弼注本、河上公本、帛書甲乙本(順序)、包山楚簡本。5、結(jié)構(gòu):1-37章:道經(jīng)38-81章:德經(jīng)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高明《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1996第23頁/共141頁老子自畫像:絕學(xué)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馁馄湮囱朐眨”娙宋跷?,若享太牢,若春登臺。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儽儽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恍兮其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章二十)第24頁/共141頁6、《老子》韻散結(jié)合體的特點:(1)韻文為主,韻散結(jié)合的表述形式,具有詩歌的節(jié)奏和情感特質(zhì),理含于情,深刻動人。朱謙之《老子校釋》附《老子韻例》:余以為《道德》五千言,古之哲學(xué)詩也。既曰詩,即必可以歌,可以誦;其疾徐之節(jié),清濁之和,雖不必盡同于三百篇,而或韻或否,則固有合于詩之例焉無疑。第25頁/共141頁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章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章九)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章十八)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章三十)第26頁/共141頁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章三十六)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章五十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六十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著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章八十一)第27頁/共141頁(2)形象喻理,比喻方式暗示至精微之哲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章五)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章八)治大國若烹小鮮。(章六十)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bǔ)之。(章七十七)第28頁/共141頁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人乎!(章二十三)重為輕根,靜為躁君。(章二十六)柔弱勝剛強(qiáng)。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章三十六)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常德不離,復(fù)歸于嬰兒。(章二十八)第29頁/共141頁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苦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章十五)第30頁/共141頁(3)正言若反:正面的、肯定的言辭判斷中包含著反面的、否定的要素,反之亦然。

paradox悖論修辭術(shù)、oxymoron矛盾修辭術(shù)的使用。(參看《管錐編》第二冊p463)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章四十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章四十五)第31頁/共141頁另一種形態(tài)是:表現(xiàn)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條件與結(jié)果的關(guān)系,以及目的和手段的關(guān)系。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笔且允ト吮б?,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第32頁/共141頁第四節(jié)《墨子》:語錄、對話向?qū)U撨^渡1、作者:墨子,生卒年不詳,《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極簡略:“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為節(jié)用?;蛟徊⒖鬃訒r,或曰在其后?!币话阏J(rèn)為姓墨,名翟,宋國(《史記》)或魯國人(《呂氏春秋》)。錢穆《先秦諸子系年》接江瑔之說而補(bǔ)充,墨翟非姓墨,“墨”為古刑(黥)之名,墨子蓋為刑徒。孫怡讓《墨子年表》、梁啟超《墨子學(xué)案》可參考。第33頁/共141頁第34頁/共141頁2、時間:春秋末年-戰(zhàn)國初。《墨子》包括了墨子及墨家各派學(xué)說,由墨子弟子及其后學(xué)整理匯編而成?!赌印窊?jù)《漢書·藝文志》著錄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嚴(yán)靈峰《無求備齋墨子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3、主旨:《漢書·藝文志》:墨家者流,蓋出于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yǎng)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是以上賢;宗祀嚴(yán)父,是以右鬼;歷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尚同。第35頁/共141頁(1)天志、明鬼(學(xué)說規(guī)則支點的設(shè)立,與儒、道核心之不同)《天志》:天子有善,天能賞之;天子有過,天能罰之。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qiáng)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又欲上之強(qiáng)聽治也,下之強(qiáng)從事也。上強(qiáng)聽治,則國家治矣;下強(qiáng)從事,則財用足。第36頁/共141頁《明鬼》:古今之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為鬼者。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罰,不可為富貴眾強(qiáng),勇力強(qiáng)武,堅甲利兵,鬼神之罰必勝之。是以吏治官府之不潔廉,男女之為無別者,鬼神見之。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見之。是以吏治官府,不敢不潔廉,見善不敢不賞,見暴不敢不罪。第37頁/共141頁《明鬼》: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則夫天下豈亂也哉?《公孟》鬼神非充分必要條件:子墨子有疾,跌鼻進(jìn)而問曰:“先生以鬼神為明,能為禍福,為善者賞之,為不善者罰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墨子曰:“雖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勞苦。百門而閉一門焉,則盜何遽無從入哉?”第38頁/共141頁(2)非儒《公孟》: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焉。(不信鬼神、厚葬及三年之喪、重樂、信命)公孟子曰“無鬼神”,又曰“孟子必學(xué)祭祀”。子墨子曰:“執(zhí)無鬼而學(xué)祭禮,是猶無客而學(xué)客禮也,是猶無魚而為魚罟也?!薄斗侨濉罚豪蹓鄄荒鼙M其學(xué),當(dāng)年不能行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盛飾邪術(shù),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xué)不可以導(dǎo)眾。第39頁/共141頁(3)兼愛、非攻A、愛的無差別與有差別:兼士與別士(《兼愛下》);B、判斷標(biāo)準(zhǔn):三表說,本之者(天鬼之志、圣王之事),原之者(百姓耳目之實),用之者(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兼愛下》)第40頁/共141頁誰以為二士,使其一士者執(zhí)別,使其一士者執(zhí)兼。是故別士之言曰:‘吾豈能為吾友之身若為吾身?為吾友之親若為吾親?’是故退睹其友,饑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養(yǎng),死喪不葬埋。別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聞為高士于天下者,必為其友之身,若為其身,為其友之親,若為其親,然后可以為高士于天下?!枪释硕闷溆?,饑則食之,寒則衣之,疾病侍養(yǎng)之,死喪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與?當(dāng)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jié)也,無言而不行也。然即敢問:今有平原廣野于此,被甲嬰胄,將往戰(zhàn),死生之權(quán),未可識也。又有君大夫之遠(yuǎn)使于巴、越、齊、荊,往來及否未可識也。然即敢問:不識將惡也?家室,奉承親戚、提挈妻子而寄讬之?不識于兼之有是乎?于別之有是乎?我以為當(dāng)其于此也,天下無愚夫愚婦,雖非兼之人,必寄讬之于兼之有是也。此言而非兼,擇即取兼,即此言行費(fèi)也。不識天下之士,所以皆聞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兼愛下》)第41頁/共141頁(4)尚同(極權(quán)主義,在天志、尚賢基礎(chǔ)上)發(fā)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凡國之萬民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學(xué)天子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學(xué)天子之善行。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舉天下之萬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說而不治哉?……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

第42頁/共141頁《法儀》:當(dāng)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為父母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當(dāng)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為君者眾,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為法。故父母君三者,莫可以為治法。第43頁/共141頁(5)節(jié)用、薄葬(6)科學(xué)觀念及應(yīng)用:光學(xué)、物理學(xué)、機(jī)械制造學(xué)、軍事學(xué)4、語錄體、對話體向?qū)n}性論文過渡(1)語錄體、對話體:“子墨子曰”;《公輸》、《魯問》、《公孟》等等。(2)專題論文:《兼愛》、《非攻》。(3)《墨子》文章質(zhì)樸無華,明白易曉,觀點鮮明,條理清晰,邏輯嚴(yán)密、善于論辯。常采用類比推理的論證方法。對《韓非子》、《荀子》有相當(dāng)?shù)挠绊?。?4頁/共141頁《公輸》: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于齊,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殺之?!惫敱P不悅。子墨子曰:“請獻(xiàn)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弊幽悠?,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qiáng)。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弊幽釉唬骸昂灰娢矣谕??”公輸盤曰:“諾?!?/p>

第45頁/共141頁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穅糟,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必為有竊疾矣?!弊幽釉唬骸扒G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云夢,犀兕麋鹿?jié)M之,江漢之魚鱉黿鼉?yōu)樘煜赂?,宋所為無雉兔狐貍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枬、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蓖踉唬骸吧圃?!雖然,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必取宋。”

第46頁/共141頁于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jī)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圍有余。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弊幽右嘣唬骸拔嶂又跃辔?,吾不言?!背鯁柶涔?,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背踉唬骸吧圃眨∥嵴垷o攻宋矣?!?/p>

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nèi)也。故曰:“治于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于明者,眾人知之?!?/p>

第47頁/共141頁第五節(jié)《孟子》:對話體論辯文一、成書1、作者孟子,名軻,戰(zhàn)國中期魯國鄒人。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后代。生平資料參看《史記》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傳》(p2343)。自稱:“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保ā睹献印るx婁》)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字子思,郭店楚簡《緇衣》等),后人多稱思孟學(xué)派?!睹献印吩谒未涣榻?jīng),在明代遭到朱元璋的抽文約85條。孟母三遷(劉向《列女傳》)2、時間:戰(zhàn)國中期3、體例:對話體論辯文第48頁/共141頁第49頁/共141頁1、主旨(1)尊王道,斥霸道,重民輕君。游說諸侯梁惠王、齊宣公;滕文公、宋,以仁政、王道為王者師;《離婁上》: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侗M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峨x婁下》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梁惠王上》論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梁惠王下》與鄒穆公論民之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梁惠王下》又論及國君用人、去人、殺人,必根據(jù)國人的意見而非專斷獨行。第50頁/共141頁(2)重仁義,輕功利;《梁惠王上》:答梁惠王問利國: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读夯萃跎稀罚捍鹆夯萃鯁栕詮?qiáng)之道:“仁者無敵?!蓖跽埼鹨伞!陡孀酉隆罚航裰戮咴唬骸拔夷転榫偻恋?,充府庫?!苯裰^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第51頁/共141頁(3)道性善,稱堯舜;《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侗M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陡孀由稀访献优c告子的辯論:告子曰:“性,猶杞柳也;義,猶桮桊也。以人性為仁義,猶以杞柳為桮桊?!泵献釉唬骸白幽茼樿搅远詾闂G桊乎?將戕賊杞柳而后以為桮桊也?如將戕賊杞柳而以為桮桊,則亦將戕賊人以為仁義與?率天下之人而禍仁義者,必子之言夫!”告子曰:“生之謂性?!泵献釉唬骸吧^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p>

“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曰:“然?!薄叭粍t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第52頁/共141頁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蛟唬骸钥梢詾樯疲梢詾椴簧?;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蛟唬骸行陨?,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裨弧陨啤?,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詩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鬃釉唬骸疄榇嗽娬?,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钡?3頁/共141頁(4)距楊墨,放淫辭。與諸學(xué)派的論辯。(與農(nóng)家許行之徒陳相辯論,文選p132)《滕文公下》答公都子問:“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孟子曰:“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ネ醪蛔?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薄侗M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俄n非子·顯學(xué)》:今有人于此,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輕物重生之士也?!读凶印钪臁罚汗胖藫p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第54頁/共141頁二、對話體論辯文的特點1、在思想交鋒中論辯,破、立并重,代表了戰(zhàn)國諸子文之基本特點。(1)發(fā)展了《墨子》的類比推理欲擒故縱、巧妙設(shè)問,引人入局?!读夯萃跸隆罚簝鲳H友人妻子者-不能治士之士師-四境之內(nèi)不治-(齊宣王)王顧左右而言他人之通病在于嚴(yán)于律人,寬以待己,并以此雙重標(biāo)準(zhǔn)為自然之理而無所覺察,在統(tǒng)治者身上尤其如此)第55頁/共141頁(2)化解二難推理《公孫丑下》:孟子在齊國不受一百鎰(一鎰為二十兩)金,在宋國、薛國分別受七十鎰、五十鎰金,弟子陳臻疑之:“前日之不受是,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泵献觿t論受與不受“均是也”,各有其原因。第56頁/共141頁(3)形象喻理(以形象感染取勝,非嚴(yán)密邏輯取勝)趙岐《孟子題辭》:孟子長于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比喻:《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峨x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梁惠王上》論齊宣王之大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撫四夷),“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保R宣王)“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钡?7頁/共141頁《告子》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寓言:偃苗助長:《公孫丑上》論養(yǎng)浩然之氣:必有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文選p138)高步瀛《孟子文法讀本》認(rèn)為,這一章應(yīng)與它的前一章相連,不宜分成兩截。儲子曰:“王使人瞯夫子,果有以異于人乎?”孟子曰:“何以異于人哉!堯舜與人同耳?!钡?8頁/共141頁2、為人極重養(yǎng)浩然之氣,為文氣勢磅礴,詞鋒犀利,內(nèi)外合一,沛然莫御。(1)人、文合一的典范?!豆珜O丑下》答公孫丑問: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侗M心下》: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shù)仞,榱題數(shù)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shù)百人,我得志,弗為也;般樂飲酒,驅(qū)聘田獵,后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第59頁/共141頁《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汝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皂槥檎?,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行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p>

《梁惠王下》:答齊宣王“好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蝗撕庑杏谔煜拢渫鯋u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第60頁/共141頁《公孫丑上》: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碧K軾《留侯論》:古之所謂豪杰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yuǎn)也。第61頁/共141頁程子曰:孟子有些英氣。才有英氣,便有圭角,英氣甚害事。如顏子便渾厚不同,顏子去圣人只毫發(fā)間。孟子大賢,亞圣之次也?;蛟唬河庖娪谏跆??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見。且如冰與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溫潤含蓄氣象,無許多光耀也。(孟子序說)第62頁/共141頁(2)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而又精練準(zhǔn)確,成為中國古代標(biāo)準(zhǔn)書面語的典范?!读夯萃跸隆罚航裢豕臉酚诖恕!陡孀由稀罚呼~我所欲也。不避重復(fù):總體的重復(fù)與局部的變化。采用回環(huán)的章法,意義對偶的句式,構(gòu)成一種舒緩從容的節(jié)奏。后世八股文亦常取法于此。李澤厚《美的歷程》:孟文以相當(dāng)整齊的排比句法為形式,極力增強(qiáng)它的邏輯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從而使其說理具有一種不可阻擋的“氣勢”。第63頁/共141頁第三節(jié)《莊子》:哲理抒情散文一、成書1、作者莊周及其后學(xué)。生平資料多來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據(jù)漢人說法,乃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人(河南商丘)。其他如楚、齊、魯說均有。曾任漆園吏(說法亦多:邑名;漆樹之園,楊寬;吏嗇夫,崔大華)。生平可說事:楚威王求為相而不許;妻死,箕踞鼓盆而歌,見《至樂》(馮夢龍《警世通言》有“莊子休鼓盆成大道”),魏晉時,玄學(xué)興起,《莊子》、《老子》、《周易》被合稱為“三玄”(始見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唐玄宗時,封莊子為南華真人。第64頁/共141頁

《莊子集釋》,(清)郭慶藩,中華書局1985《莊子今注今譯》,陳鼓應(yīng),中華書局1983第65頁/共141頁漆樹:《尚書·夏書·禹貢》:《詩·鄘風(fēng)·定之方中》:樹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短骑L(fēng)·山有樞》: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秦風(fēng)·車鄰》:阪有漆,隰有栗。既見君子,并作鼓瑟?!吨芏Y·地官·載師》:凡任地,國宅無征,園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遠(yuǎn)郊二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第66頁/共141頁馮有蘭《中國哲學(xué)簡史》引斯賓諾莎《倫理學(xué)》說明道家“以理化情”之人生觀:心靈理解到萬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圍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圍內(nèi)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為它們受苦。無知的人不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擾亂,從未享受靈魂的真正和平,而且過著對上帝對萬物似乎一概無知的生活,活著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圍內(nèi),簡直可以不動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萬物都有一定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遠(yuǎn)存在,永遠(yuǎn)享受靈魂的和平。第67頁/共141頁莊子的生活,親自然而遠(yuǎn)政治:莊子釣于濮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游乎雕陵之樊;莊子行于山中。第68頁/共141頁2、時間:戰(zhàn)國中期1、結(jié)構(gòu):33篇:內(nèi)篇7: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yīng)帝王;外篇15: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天道、天運(yùn)、刻意、鱔性、秋水、至樂、達(dá)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雜篇11:庚桑楚、徐無鬼、則陽、外物、寓言、讓王、盜跖、說劍、漁父、列御寇、天下。4、主旨:激于濁世,企望全身避害,在“道”之體悟中探尋獨立逍遙、無可依傍的精神與人格自由?!耙蕴煜聻槌翝幔豢膳c莊語。”“不遣是非,以與世俗處。”“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钡?9頁/共141頁(元)劉因《莊周夢蝶圖序》:周之學(xué),縱橫之變也。蓋失志于當(dāng)時,而欲求全于亂世,然其材高意廣,有不能自已者,是以見夫天地如是之大也,古今如是之遠(yuǎn)也,圣賢之功業(yè)如是之廣且盛也,而己以渺焉之身,橫于紛紛萬物間無幾時也,復(fù)以是非可否繩于外,得喪壽夭困于內(nèi),而不知義命以處之,思以詫夫家人時俗而為朝夕茍安之計,而不可得,姑渾淪空洞,舉事物而納之幻,或庶幾焉得以猖狂恣肆于其間,以妄自表于天地萬物之外也。以是觀之,雖所謂幻者,亦未必真見其為幻也。第70頁/共141頁二、莊子的言意之辨《天道》:世之所貴者書也,書不過語,語有貴也。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肚锼罚嚎梢匝哉撜撸镏忠?;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論,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計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冰山理論)

陸機(jī)《文賦》: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鐘嶸《詩品序》:文已盡而意有余。第71頁/共141頁《文心雕龍·神思》:思表纖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筆固知止。言、意之間的有意空白即成為古代藝術(shù)的重要手段。能指與所指。《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蘇軾《答謝民師書》融合孔、莊而以莊為主:求物之妙,如系風(fēng)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于手者乎?是之謂辭達(dá)。辭至于能達(dá),則不可勝用矣。第72頁/共141頁《天地》: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契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玄珠,道也。知,理智也。離朱,視覺也。契詬,言辯也。象罔,境相與虛幻的統(tǒng)一。萊辛《拉奧孔》:詩人還要把他想在我們心中喚起的意象寫得就像活的一樣,使得我們在這些意象的迅速涌現(xiàn)之中,相信自己仿佛親眼看見這些意象所代表的實物,而在產(chǎn)生這種逼真幻覺的一瞬間,我們就不再意識到產(chǎn)生這種效果的符號或文字了。第73頁/共141頁三、《莊子》哲理思辯散文的特點1、

采用“三言”(卮言、重言、寓言)的文學(xué)表達(dá)形式,以寓言為主,故事生動,形象喻理而少直陳其事的邏輯推理,文學(xué)意味濃厚?!短煜隆罚阂灾囉浦f,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恣縱而不儻,不以觭見之也。以天下為沈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对⒀浴罚涸⒀允牛匮允?,卮言日出,和以天倪。第74頁/共141頁郭象注:夫卮,滿則傾,空則仰,持故也。況之于言,因物隨變,唯彼之從,故曰“日出”。日出,謂日新也,日新則盡其自然之分,自然之分盡,則和也。(1)卮言:卮乃酒器,卮滿則傾,意足則言,自然流露之語言。(2)重言:借重他人之言,名人名言,在《莊子》中多為虛擬。(3)寓言:寄寓道理于形象、虛擬的短小故事,常以對話為主,莊周大量采用動物寓言,與眾不同。第75頁/共141頁2、創(chuàng)造了兩個世界:一個是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的想象世界,虛構(gòu)世界;一個是以歷史人物為主角的真實世界,人間世界。(1)想像世界:巨物、長壽物極盡夸張之能:形體乃空間,壽命乃時間。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i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逍遙游》)第76頁/共141頁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錎沒而下,騖揚(yáng)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蕩,聲侔鬼神,憚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自制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外物》)《逍遙游》中以五百歲為季節(jié)的楚國冥靈、以八千歲為季節(jié)的上古大椿。第77頁/共141頁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保ā肚锼罚┑?8頁/共141頁細(xì)物、短命物極寫小之情態(tài):《逍遙游》:杯水芥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肚锼罚合南x不可語冰?!秳t陽》:戴晉人所言蝸牛兩角之國觸氏、蠻氏爭地之戰(zhàn)。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p>

“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虛言與?”

第79頁/共141頁物物、物人之間的界限模糊,展示了相對主義下萬物的互相轉(zhuǎn)化,超越物我分別與時空局限的混同境界?!洱R物論》:罔兩問景(影)、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籧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為“物化”?!吨翗贰罚呵f子在楚國遇骷髏,論生死之道:第80頁/共141頁莊子之楚,見空髑髏,髐(xiāo)然有形,撽以馬捶,因而問之,曰:“夫子貪生失理,而為此乎?將子有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將子有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丑,而為此乎?將子有凍餒之患,而為此乎?將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wù)咚妻q士。視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則無此矣。子欲聞死之說乎?”莊子曰:“然。”髑髏曰:“死,無君于上,無臣于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鼻f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fù)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fù)為人間之勞乎!”第81頁/共141頁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鼻f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第82頁/共141頁養(yǎng)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ǐ)

,砉(xū)然響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第83頁/共141頁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kuǎn)

,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gū)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xíng)

。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huò)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第84頁/共141頁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

公文軒見右?guī)煻@曰:“是何人也?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第85頁/共141頁老聃死,秦失吊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敝父F于為蘄,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第86頁/共141頁(2)人間界。塑造歷史人物新形象,如孔子及縱橫家等?!侗I跖》:孔子勸盜跖改惡從善,被痛斥大敗而歸??鬃优c柳下季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謁者入通。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繆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xué)士不返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幸于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

孔子趨而進(jìn),避席反走,再拜盜跖。盜跖大怒,兩展其足,案劍瞋目,聲如乳虎,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意則生,逆吾心則死!”

第87頁/共141頁“……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zé)o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不能說其志意,養(yǎng)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也。亟去走歸,無復(fù)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

……孔子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zhí)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jù)軾低頭,不能出氣。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闕然數(shù)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孔子仰天而嘆曰:“然?!绷录驹唬骸磅诺脽o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不免虎口哉!”

第88頁/共141頁《大宗師》:顏回“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读杏堋罚核稳瞬苌淌骨?,舐痔之徒?!锻馕铩罚喝逡栽姸Y發(fā)冢。儒以詩禮發(fā)冢。大儒臚傳曰:“東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薄啊对姟饭逃兄唬骸嗲嗾啕?,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壓其顪(huì),而以金椎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钡?9頁/共141頁3、文章風(fēng)格雄奇奔放,想出天外。語言跳脫生動,機(jī)趣橫生;句式錯綜復(fù)雜,富于變化。遣詞用字尚奇追新,具有相當(dāng)自覺的“陌生化”意識和極強(qiáng)的語言運(yùn)用能力?!短煜隆罚浩鋾m環(huán)瑋而連犿無傷也,其辭雖參差而淑詭可觀?!洱R物論》南郭子綦論地籟:第90頁/共141頁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fēng)。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泠風(fēng)則小和,飄風(fēng)則大和,厲風(fēng)濟(jì)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diào)調(diào)、之刁刁(刀刀)乎?”

第91頁/共141頁荀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解蔽》)柳宗元:“參之莊、老以肆其端”(《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蘇軾:“昔有見于中,口未能言,今見《莊子》,得吾心矣?!保ㄌK轍《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葉適:好文者資其辭,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濟(jì)其欲。(《水心文集》)魯迅:“就是思想上,也何嘗不中些莊周、韓非的毒”(《寫在〈墳〉后面》)第92頁/共141頁郭沫若:“秦漢以來的一部中國文學(xué)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響之下發(fā)展?!保ā肚f子與魯迅》)金岳霖:“也許應(yīng)該把莊子看成大詩人甚于大哲學(xué)家。他的哲學(xué)用詩意盎然的散文寫出,充滿賞心悅目的寓言,頌揚(yáng)一種崇高的人生理想,與任何西方哲學(xué)不相上下。其異想天開烘托出豪放,一語道破卻不是武斷,生機(jī)勃勃而又順理成章,使人讀起來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薄吨袊軐W(xué)》,《哲學(xué)研究》1985年第9期,第40頁第93頁/共141頁第六節(jié)《荀子》、《韓非子》:專論體

一、《荀子》成書1、作者:荀子,姓荀,名況,字卿。戰(zhàn)國時代趙人。五十歲后游學(xué)于齊國,齊襄王時三任稷下學(xué)宮祭酒,“最為老師”;后在楚國春申君李園當(dāng)政時任蘭陵令,終于蘭陵。郭沫若《十批判書·荀子的批判》:“荀子是先秦諸子中最后一位大師,他不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說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稱他為“雜家的祖宗”。有人說他屬儒家,有人說他屬法家。一般來說,他首先是儒家學(xué)者,同時體現(xiàn)了儒、法轉(zhuǎn)關(guān)的特點。第94頁/共141頁《荀子集解》,(清)王先謙,中華書局1988

《荀子匯校匯注》,董治安、鄭文杰,齊魯書社1997第95頁/共141頁2、

時間:戰(zhàn)國中后期3、

主旨:(1)天行有常的宇宙論(2)人性本惡的人性論(3)禮、法兼重的政治論第96頁/共141頁二、《荀子》專論體的特點:1、

通人通識之集大成著作。《荀子》32篇所涉及領(lǐng)域相當(dāng)廣泛:(1)《天論》、《榮辱》、《解蔽》、《正名》、《性惡》:哲學(xué)專論;(2)《非相》、《仲尼》、《儒效》、《王制》、《王霸》、《君道》、《臣道》、《強(qiáng)國》、《正論》、《禮論》、《君子》:政治學(xué)專論;第97頁/共141頁(3)《議兵》:軍事學(xué)專論;(4)《富國》:經(jīng)濟(jì)學(xué)專論;(5)《勸學(xué)》:教育學(xué)專論;(6)《非十二子》:學(xué)術(shù)史專論;(7)《修身》、《不茍》:倫理學(xué)專論;(8)《樂論》:音樂藝術(shù)專論;(9)《致士》:人才學(xué)專論第98頁/共141頁(10)民間文學(xué)形式:A、《賦》包括禮、知、云、蠶、箴五篇,采用隱語問答體形式,前半部分設(shè)問,描述一事物特征,后半部分答者揣摩并公布答案。與賦、謎語均有密切關(guān)系。第99頁/共141頁有物于此,生于山阜,處于室堂。無知無巧,善治衣裳;不盜不竊,穿窬而行。日夜合離,以成文章。以能合從,又善連衡。下覆百姓,上飾帝王。功業(yè)甚博,不見賢良。時用則存,不用則亡。臣愚不識,敢請之王。王曰:此夫始生鉅,其成功小者邪?長其尾而銳其剽者邪?頭铦達(dá)而尾趙繚者邪?一往一來,結(jié)尾以為事。無羽無翼,反復(fù)甚極。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簪以為父,管以為母。既以縫表,又以連里:夫是之謂箴理。箴第100頁/共141頁《賦》末篇還有一首“佹詩”。對照《戰(zhàn)國策·楚策四》所載孫子(即荀子)對春申君趙園的答復(fù),差別主要是把句末“也”改為“兮”:因為賦曰:“寶珍隋珠,不知佩兮。韋布與絲,不知異兮。閭姝子奢,莫知媒兮。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為明,以聾為聰,以是為非,以吉為兇。嗚呼上天,曷惟其同!”第101頁/共141頁B、《成相》,民間說唱藝術(shù)形式?!跋唷笔且环N擊節(jié)樂器,其形制有兩說,一說為舂牘,另一說為搏拊,以手拊拍?!稘h書·藝文志》著錄有《成相雜辭》十一卷,已佚。只有《荀子·成相篇》保留了片斷。成相的曲調(diào),由六句組成一章,句式為三、三、七、四、四、三,中間的四、五兩句不押韻,余則有韻。乃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曲藝形態(tài)之一,是兼有敘事與抒情的民謠。主要歌唱歷代政治興衰由來。第102頁/共141頁請成相,世之殃,愚闇愚闇墮賢良。人主無賢,如瞽無相何倀倀。請布基,慎圣人,愚而自專事不治。主忌茍勝,群臣莫諫必逢災(zāi)。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曷謂罷?國多私,比周還主黨與施。遠(yuǎn)賢近讒,忠臣蔽塞主勢移。曷謂賢?明君臣,上能尊主下愛民。主誠聽之,天下為一海內(nèi)賓?!?03頁/共141頁2、理論嚴(yán)密系統(tǒng),自成一體。篇題、篇章、部分與整體之間具有高度一致的邏輯性。尤其體現(xiàn)在前15篇中。(1)宇宙論《天論》開篇: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yīng)之以治則吉,應(yīng)之以亂則兇。主張“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分與天人合一)人定勝天。第104頁/共141頁(2)人性論《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人生而好利、疾惡,生而有耳目口腹之欲望,在此欲望推動下必然發(fā)生爭奪、殘賊、淫亂等等情況。圣人則用后天的教育、禮法來約束人性,制惡歸善。第105頁/共141頁《禮論》:禮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yǎng)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第106頁/共141頁《荀子匯校匯注》引張之純《評注荀子菁華》,p797:言性之說,自以孔子“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為正解。戰(zhàn)國之時,學(xué)校不修,教化頹,故孟子發(fā)明性善之恉,使人人得反求諸己,為自全之地。荀子因當(dāng)時禮教放失,因舉孝、弟、辭、讓一切歸之于學(xué),特倡為性惡之說,以見不學(xué)不足以為人。蓋孟子之言性也,生知之事也;荀子之言性也,學(xué)知之事也。言雖相反,與人為善則一也。小儒不知,斥為邪說,冤乎哉!第107頁/共141頁(3)政治論禮(化)、法(治)兼重,王、霸兼用,義、利兼收,導(dǎo)乎法家韓非之先路?!稄?qiáng)國》:人君者,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毒馈罚褐恋来笮?,隆禮至法,則國有常?!缎詯骸罚好鞫Y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第108頁/共141頁3、連類排比的形象喻理方法(1)以日常事物為形象喻理,使抽象理論生活化、具象化,運(yùn)用比喻方法多樣。《勸學(xué)》: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矣。第109頁/共141頁(2)排比句法,句式整齊中含錯綜,音節(jié)和諧,朗朗上口?!秳駥W(xué)》: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正、反喻,排比)第110頁/共141頁三、《韓非子》成書1、作者:韓非(280BC-233BC),韓國公子,荀子弟子,李斯同門,自幼口吃而善思,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其生平可參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戰(zhàn)國策·秦策五》“四國將一”。秦王嬴政讀《說難》《孤憤》而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因而“急攻韓”,韓王派韓非入秦,《初見秦》、《存韓》兩篇正是韓非為保存韓國而努力的證據(jù)。秦王悅之而不能信用,終為李斯、姚賈嫉妒所害,自殺于獄中。司馬遷嘆其“知說之難,為《說難》書甚具,終死于秦,不能自脫”、“余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第111頁/共141頁《韓非子集解》,王先謙,中華書局1998

《韓非子集釋》,陳奇猷,上海人民1974第112頁/共141頁2、成書:戰(zhàn)國末期,五十五篇3、主旨:主張君主集權(quán),以法、術(shù)、勢推行嚴(yán)刑峻法,賞罰分明,以利益驅(qū)使人,以刑罰禁止人。淵源:荀子(取人性惡之說而去其教育教化之觀點,專以法律制之)老子(道而兼法術(shù),棄其柔弱取剛強(qiáng))早期道家(法:商鞅;術(shù):申不害;勢:慎到,國君之勢)第113頁/共141頁《難二》第八:法者,編著之圖籍,設(shè)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術(shù)者,藏之于胸中,以偶眾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故莫如顯,而術(shù)不欲見?!峨y勢》:飛龍乘云,騰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蟲寅蟻同矣,則失其所乘也。賢人而詘于不肖者,則權(quán)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賢者,則權(quán)重位尊也。堯位匹夫不能治三人,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第114頁/共141頁4、《韓非子》論說特點:(1)體式多樣,理論系統(tǒng)嚴(yán)密,邏輯清晰,冷峻深刻,論述透辟。郭沫若《十批判書·韓非子的批判》:“他能夠以極普通的常識為根據(jù),而道出人之所以不能道,不敢道,不屑道。所以他的文章,你拿到手里只感覺到他的犀利,真是其鋒不可當(dāng)。”體式靈活,可以概括為三種:論說體、辯難體、解經(jīng)體。第115頁/共141頁A、論說體。韓非文章的主要類型,《韓非子》55篇中多為此類,如《五蠧》、《孤憤》、《說難》(逆麟說)是其代表作。B、辯難體。辯難,即辯駁問難,乃是戰(zhàn)國諸子共同的特點,孟子、荀子已有辯駁問難之文,韓非則大量使用,并標(biāo)“難”體之名。如《難一》、《難二》、《難三》、《難四》。C、解經(jīng)體。主要是對老子的注釋和發(fā)揮,《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稱韓非“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其歸本于黃老”,從《韓非子》中可清楚看到韓非對老子的揣摩、解釋和繼承。如《解老》、《喻老》等。第116頁/共141頁工人數(shù)變業(yè)則失其功,作者數(shù)搖徙則亡其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人之功矣。萬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則亡五萬人之功矣。然則數(shù)變業(yè)者,其人彌眾,其虧彌大矣。凡法令更則利害易,利害易則民務(wù)變,民務(wù)變謂之變業(yè)。故以理觀之,事大眾而數(shù)搖之則少成功,藏大器而數(shù)徙之則多敗傷,烹小鮮而數(shù)撓之則賊其宰,治大國而數(shù)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若烹小鮮?!钡?17頁/共141頁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無禍害則盡天年,得事理則必成功。盡天年則全而壽,必成功則富與貴,全壽富貴之謂福。而福本于有禍,故曰:“禍兮福之所倚?!币猿善涔σ?。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夫內(nèi)有死夭之難,而外無成功之名者,大禍也。而禍本生于有福,故曰:“福兮禍之所伏。”第118頁/共141頁(2)寓言故事之集大成之專集。尤其集中于《內(nèi)儲說》、《外儲說》、《說林》、《喻老》、《十過》等篇。據(jù)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統(tǒng)計,《韓非子》寓言故事323則,《莊子》181則,《列子》99則,《戰(zhàn)國策》54則,《墨子》和《孟子》各有10多則,《荀子》、《論語》更少。《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數(shù)量最多,而且開始有意識地系統(tǒng)收集、整理和創(chuàng)作寓言,分門別類,輯為各種形式的寓言故事集。第119頁/共141頁A、大量取材于歷史事跡與現(xiàn)實生活,極少擬人化的動物故事、神話幻想故事,體現(xiàn)了其思想的嚴(yán)峻、現(xiàn)實,不茍幻想?!锻鈨φf上》買櫝還珠、郢書燕說、削足適屨。(p168)《五蠹》守株待兔喻固守成法者(p169);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yù)之曰:“吾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yù)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難一》)

“自相矛盾”的出處。原來用于攻擊儒家同時贊頌堯的明察和舜的德化,指出二者不可能并存于一時,表現(xiàn)了韓非對于邏輯嚴(yán)密性的要求。第120頁/共141頁(2)構(gòu)思平淡中見奇崛,寓意深刻,往往具有振聾發(fā)聵的警世功效?!锻鈨φf上》客答齊王畫難:畫犬馬難,畫鬼神易?!锻鈨φf上》郢書燕說“舉燭”?!锻鈨φf上》齊景公棄車而走,為晏嬰將死之故也。第121頁/共141頁第七節(jié)其他諸子著作簡介一、《列子》

舊題列御(圄)寇撰,《漢書·藝文志》列入道家,共八篇,與今本篇數(shù)相同。今本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列子集釋》.楊伯峻.中華書局1979。第122頁/共141頁列御寇其人和《列子》其書:

《莊子》之《逍遙游》、《讓王》、《應(yīng)帝王》、《列御寇》等篇均提到其人,漢代劉向《別錄》、班固《漢書》都稱其為戰(zhàn)國鄭人。楊伯峻《列子集釋·前言》提出,《漢書·藝文志》所著錄《列子》八篇,經(jīng)過劉向、劉歆父子整理,早已散失。今本《列子》乃托名偽作。此觀點亦可參看馬敘倫《列子偽書考》(天馬山房叢著)。唐玄宗推崇老莊,天寶元年號《列子》為《沖虛真經(jīng)》;宋景德年間又加稱為《沖虛至德真經(jīng)》,與老子、莊子并列成為道教的經(jīng)典。第123頁/共141頁

從文學(xué)的角度看,《列子》保存了不少先秦時代的民間故事、傳說、寓言等,尤以《湯問》、《說符》兩篇最多。如《湯問》中的“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比較《山海經(jīng)》所載)、“小兒辯日”、“薛譚學(xué)謳”、“紀(jì)昌學(xué)射”、“造父學(xué)御”、“伯牙子期”(比較《呂氏春秋·本味》),《說符》中的”九方皋相馬”(比較《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歧路亡羊”、“疑人竊鈇”;《天瑞》中的“杞人憂天”等,均為人熟知。第124頁/共141頁二、《管子》(《筦子》)舊題管仲撰,當(dāng)為后人托名。戰(zhàn)國時齊國稷下學(xué)宮之學(xué)者以管子名義而作,秦漢時又混入一些漢代文章。

《管子集校》.郭沫若、聞一多、許維遹.科學(xué)出版社1956。

《管子校注》.黎翔鳳.中華書局2004第125頁/共141頁第126頁/共141頁今本《管子》共76篇,西漢末劉向整理而成。其書內(nèi)容龐雜,包括法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