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作業(yè)_第1頁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作業(yè)_第2頁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作業(yè)_第3頁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作業(yè)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1課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一、選擇題1、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國時代的變遷。右圖中的時裝表演,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A.三大改造時期B.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C.改革開放新時期D.人民公社化運動時期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順口溜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A.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B.雙手筑起兩層樓,高檔家電樣樣有,妻兒外出有汽車,吃喝穿戴屬一流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個窩窩頭,一天三頓難見油D.縫紉機縫出新衣衫,自行車出門真方便,收音機聽聽大新聞,美觀的手表看時間3、下列能夠說明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城鄉(xiāng)人民生活發(fā)生巨變的有()①憑糧票、肉票等票證購物②自駕游成為人們休閑的一種方式③吃“公家飯”、端“鐵飯碗”成為大家的追求④輕松愜意地網上淘寶、購物⑤“低碳”和“原生態(tài)”生活成為時尚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4、自1978年以來,糧票、布票、郵票等品種繁多的購物票證相繼被取消。這些票證退出歷史舞臺的主要原因是()A.人們的消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

B.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變化C.改革開放推動了社會經濟發(fā)展

D.科技革命推動了購物方式5、一個外國人于20世紀60年代來到中國,他不可能看見()A.節(jié)假日私家車在高速公路上排成了長龍

B.人們用來招待他的主食是玉米飯C.大街上人們的服裝只有灰色和藍色兩種

D.人們大多住在簡陋狹窄的房子里6、下圖是某中學一位老師的工資條,通過這張工資條能反映出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姓名單位基本工資……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XXXXXXXXXXXX……XXXXXXX……A.社會保障制度的發(fā)展

B.教育領域的改革C.國有企業(yè)改革的突破

D.注重實施素質教育7、“跳槽”、“人才招聘會”、“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詞的出現(xiàn)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A.人民生活的提高B.綜合國力的提升C.醫(yī)保制度的建立D.就業(yè)制度的變化8、習近平闡述中國夢時指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持續(xù)取得新進展……”國家為實現(xiàn)“病有所醫(yī)”而采取的社會保障制度是()A.養(yǎng)老保險B.失業(yè)保險C.勞動保險D.醫(yī)療保險9、解決城市交通堵塞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

(

)

A.實行“公交優(yōu)先”

B.加強交通管理C.減少汽車數量

D.發(fā)展道路、地鐵、輕軌等硬件設施10、下列現(xiàn)象中,在20世紀末不可能發(fā)生的是

(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學畢業(yè)生王志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B.某縣大力開展學習“鄧小平理論”的活動C.某工廠因為體制原因而無法開除屢次違背工作規(guī)章制度的職工D.全國各大新華書店里有關我國法律方面的書籍越來越多二、材料解析題11、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關注解決民生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糧票、布票、油票等票證逐步退出我國歷史舞臺。股票開始發(fā)行并越來越多地進入我國居民家庭。(1)據材料一,我國經濟體制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國有企業(yè)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攻堅戰(zhàn),“股票”的發(fā)行說明國有企業(yè)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材料二

我國人民家庭生活用品中的“四大件”:在20世紀50-70年代是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80-90年代是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21世紀以來是智能手機、電腦、汽車、樓房。(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我國人民家庭生活用品變化的主要原因。新時期以來,黨和政府在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方面實行了哪些措施?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10CBBCAADDDC二、材料解析題(1)由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2)改革開放使人民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構建和諧社會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有:醫(yī)療保險制度、城鎮(zhèn)職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yǎng)老保險制度、取消農業(yè)稅等?!窘馕觥?0、本題考查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衣食住行的變遷的相關知識。閱讀材料所給關鍵信息:“一個外國人于20世紀60年代來到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60年代,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還很低;北方人以面粉和玉米等為主食,居住條件比較差,服裝只有灰色和藍色兩種;高速公路是改革開放后出現(xiàn)的。只有C項符合題意,故選C。11、(1)本題考查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相關知識。由材料一“糧票、布票、油票等票證逐步退出我國歷史舞臺”“股票開始發(fā)行”和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經濟體制由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或由擴大企業(yè)自主經營權、政企分開到深化國企改革,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如:推行公司制、股份制。(2)本題考查改革開放后我國一系列變化的相關知識。由材料二四大件的變化可以看出,20世紀50年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