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兩漢教學大綱_第1頁
先秦兩漢教學大綱_第2頁
先秦兩漢教學大綱_第3頁
先秦兩漢教學大綱_第4頁
先秦兩漢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古代文學〔本科〕教學大綱第一節(jié)文學本位、史學思維與文化學視角一、文學史與文學史學文學史作為人類文化成果之一的文學的歷史,應充分注意文學史的文學性。文學史研究有幾個層面:最外圍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第二個層面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即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態(tài)等,要緊緊圍繞文學創(chuàng)作來闡述文學的開展歷程;第三個層面是文學作品,這是文學史的核心內容。與文學創(chuàng)作密切相關的是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鑒賞和文學傳媒。文學的開展史是文學創(chuàng)作和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鑒賞共同推進的歷史。二、文學本位文學史著作應當立足于文學本位,重視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并具有藝術感染力的特點及其審美價值??傊膶W創(chuàng)作是文學史的主體,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鑒賞與文學傳媒是文學史的兩翼,所謂文學本位就是強調文學創(chuàng)作這個主體及其兩翼。三、史學思維研究文學史應當具有史學的思維。要將過去慣用的評價式的語言,換成描述式的語言。四、文化學視角研究文學史還要從廣闊的文化學的角度考察文學。五、文學史著作的當代性文學史研究的當代性表現(xiàn)為:當代的價值判斷,當代的審美趣味以及對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注。六、融合古今中外之文學理論以為我研究之用還應借鑒外國的文學理論,但必須從中國文學的實際出發(fā),不能將外國的時髦理論生搬硬套地用于解釋中國文學。七、文學史史科學掌握文學史史料是研究文學史的根底性工作。第二節(jié)中國文學的演進一、文學演進的外部因素文學的演進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所謂外部因素是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族矛盾以及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等。二、文學演進的內部因素1、中國文學開展的不平衡=1\*GB3①文體開展的不平衡;=2\*GB3②朝代的不平衡;=3\*GB3③地域的不平衡。2、俗與雅之間的相互影響、轉變和推動3、各種文體的相互滲透與融合4、復古與革新之間的交替與碰撞5、文與道的離合第三節(jié)中國文學史的分期中國文學史可以分為三古、七段。具體劃分如下:上古期:先秦兩漢〔公元3世紀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漢中古期:魏晉至明中葉〔公元3世紀至16世紀〕第三段:魏晉至唐中葉〔天寶末〕第四段:唐中葉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葉〔正德末〕近古期:明中葉至“五四〞運動〔公元16世紀至20世紀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鴉片戰(zhàn)爭〔1840〕第七段:鴉片戰(zhàn)爭至“五四〞運動〔1919〕三古、七段說主要著眼于文學本身的開展變化,表達文學本身開展變化所呈現(xiàn)的階段性,而將其他的條件如社會制度的變化、王朝的更替等視為文學開展變化的背景。所謂文學本身的開展變化,可以分解為以下九個方面:1、創(chuàng)作主體的開展變化;2、作品思想內容的開展變化;3、文學體裁的開展變化;4、文學語言的開展變化;5、藝術表現(xiàn)的開展變化;6、文學流派的開展變化;7、文學思潮的開展變化;8、文學傳媒的開展變化;9、承受對象的開展變化。作業(yè)和練習:閱讀?總緒論?,思考、探究以下問題:就文學本位、史學思維與文化學視角談談你的見解。就你所知,影響文學演進的因素由哪些,文學本身的開展變化表達在哪些方面.3、一部中國文學史應該怎么寫.第一編先秦文學〔50學時〕緒論〔2學時〕第一節(jié)中國文學的源頭一、傳說時期的文學傳說時期的文學主要指文字產生以前的神話傳說和歌謠。原始歌謠現(xiàn)在留存的主要有:據(jù)說是神農時代出現(xiàn)的?蠟辭?;傳說為堯舜時期但現(xiàn)在認為是后人偽托的?擊壤歌?、?康衢謠?、?卿云歌?、?堯戒?、?南風歌?等;載于?吳越春秋?的?彈歌?;?呂氏春秋·音初篇?所載禹時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歌〞。遠古時期的神話傳說反映了先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但中國神話的原始形態(tài)沒有很好的保存下來。由于時間長遠、口耳相傳導致變異,后世見諸文字記載的原始文學很難說是其原貌?!惨弧澄膶W起源的幾種說法。尤其是勞動說。魯迅?門外文談?關于“杭育杭育〞派文學家的表達強調的也是勞動說。“人類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記下。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須發(fā)表意見,才漸漸的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設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不想到發(fā)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則這就是創(chuàng)作?!燃僭O用什么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學家,是“杭育杭育〞派?!睬医橥らT外交談?〕我國最早的一些歌謠說明,文學的產生,與生產勞動有直接關系,如?呂氏春秋·古樂篇?的一段記載:“昔葛天民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術,四曰‘奮王谷’,五曰‘敬天?!?,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還有?河圖玉版?所載:“古越俗祭防風神,奏防風古樂。截竹長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發(fā)而舞。〞都是很好的例證?!捕吃诟鞣N文學形式中詩歌是最早產生的文學樣式。“夫志動于中,則歌詠外發(fā)。┉┉雖虞、夏以前,遺文不睹,稟氣懷靈,理無或異。然則歌詠所興,宜自生民始也。〞〔?宋書?謝靈運傳論?〕載籍中少數(shù)質樸的歌謠,比擬接近原始的形態(tài)。如?呂氏春秋?音初?載:“禹行功,見涂山之女。禹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三〕作品分析。?吳越春秋?卷九所載?彈歌?:“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古“肉〞字〕。〞?禮記?郊特牲?所載相傳為伊耆氏〔一說即神農,一說為帝堯〕時代的?蠟辭?:“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記載著一首命令旱神魃北行的詩,內容是這樣的:“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在古籍?周易?中,也保存了一些古老的歌謠。如?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又如?中孚·六三?“得敵,或鼓,或罷,或泣,或歌。〞如周易?歸妹·上六?的一首牧歌“女承筐,無實;士刲kui羊,無血。〞在?呂氏春秋音初?篇還載有一首一句之歌,后人稱之為侯人歌。“侯人兮猗〞。今存原始歌謠還有:傳說為堯舜時期但現(xiàn)在認為是后人偽托的?擊壤歌?、?康衢謠?、?卿云歌?、?堯戒?、?南風歌?等歌謠簡短且有韻律,起初只是口耳相傳,不必有文字。附:?擊壤歌?的考證?!菜摹持链宋覀兛梢愿爬ㄒ幌略几柚{的文學特點:①口語、集體性和綜合性②詩樂舞三位一體③二言為主。④篇幅短小,語言簡明,開治注意節(jié)奏韻律,并有了句式變化。=5\*GB3⑤風格淳樸。二、早期文字與書面文學的產生文字產生以后,中國文學才逐漸脫離了傳說時期?,F(xiàn)在所知最古的文字是甲骨文字和青銅器銘文,這是中國書面文學的萌芽和標志。三、詩樂舞嚴密結合詩歌和音樂、舞蹈結合在一起是早期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征。第二節(jié)先秦文學的形態(tài)一、文史哲不分先秦文學并非純文學,*些作品是史學或哲學著作,史學和哲學著作也富有文學意味。二、成熟的文學作品的出現(xiàn)先秦詩歌經歷了一個由**頌贊禱祝詩到政治敘事詩,再演進到言志抒情詩這樣一個過程。**頌贊禱祝詩如甲骨卜辭中的韻文、?易?卦爻辭、鐘鼎銘文中的韻文等;政治敘事詩如大雅的大局部、小雅的小局部以及頌詩等;言志抒情詩如小雅的大局部和國風的全部。南方楚地文化孕育出了“楚辭〞。產生于中原地區(qū)的?詩經?和南方楚地的“楚辭〞是先秦成熟的文學作品。?詩經?和“楚辭〞奠定了以風、騷為根底的傳統(tǒng)詩歌的創(chuàng)作規(guī)*。三、作者和時代難以確定先秦有些文學作品,并非一時一人所作,它們或由集體創(chuàng)作,或經過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創(chuàng)作年代都難以確指。這是先秦文學作品與后代作品的不同之處。第三節(jié)先秦文學作者的流變一、由巫到史的嬗變先秦經歷了一個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變的過程。夏商和西周初期,以原始**文化為主,文化的主要承當者是巫覡,他們也是文學的創(chuàng)造者。今存甲骨卜辭、?易?卦爻辭,就是占卜活動的紀錄。巫覡大都懂音律善歌舞,在夏商或周初,出于巫術祭祀目的而創(chuàng)制的韻文或歌謠應是當時主要的文學作品。上古巫史不分,史的職務也是**性的。一般史官除了從事**活動外,還從事有關賜命、冊命、載錄氏族譜系等政治活動。隨著商周之際鬼神地位的下降,巫的地位隨之下降,史官從原始**中解脫出來,成為新興文化的代表,即史家散文的最早創(chuàng)作者。春秋時期,史官的文化活動到達了一個高潮,各國都有自己的史書,其中魯國的?春秋?留存至今。魯國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諸侯國的史記,作?春秋左氏傳?,把史家散文推上了一個頂峰,成為后世散文創(chuàng)作的典*。二、貴族文學的興起西周時期,學在官府,文化為貴族所壟斷。他們掌握了知識文化,成了西周、春秋時期文學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西周也有許多民間歌謠,這些歌謠的作者大都是平民。三、士階層的出現(xiàn)與“百家爭鳴〞春秋戰(zhàn)國之際,分封制度的解體,導致了貴族地位的下降和庶民地位的上升。在貴族和庶民之間興起了一個士階層,文化知識也由貴族轉移到士的手里。他們著書立說、授徒講學,影響漸大,成為統(tǒng)治階級招徠的對象,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議論時政,闡述哲理,形成學術思想異?;顫姷氖r,史稱“百家爭鳴〞。先秦文學作者的身份由巫到史,到貴族,再到士,其演變過程與文學繁榮的趨勢是一致的。作者身份的多樣性,使文學在體裁、題材、風格等方面現(xiàn)出了異彩紛呈的特性。第四節(jié)先秦文化與先秦文學開展的軌跡先秦文學大致可以分為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三個時期。一、原始文化與夏商文學:夏商文化以原始**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夏商文學與原始**關系密切,從涂山氏所詠?候人歌?和夏孔甲的?破斧歌?可看出夏商時代已有完整的詩歌出現(xiàn)。商代詩歌?詩經·商頌?五篇頌詠祖先,歌舞娛神,都是用于祭祀。?周易?中的*些卦爻辭也與巫文化有關。巫史文化的興盛,也促進了散文的開展。?尚書?所錄?禹貢?和?甘誓?據(jù)說是夏代的遺文,?禹貢?列有九州,這種地理觀念夏人是不可能有的,可推斷是周人補充進去的。?甘誓?亦應是后人追記。二、禮樂文化與西周春秋文學:自西周開場中國進入了以禮樂為標志的理性文明階段,殷商時期的濃厚的巫術色彩漸減,周代文學更加關注歷史社會人生。因此周代的歷史意識空前開展起來,史官原來的**職責迅速淡化,他們以自己的歷史知識和職業(yè)信念自覺的肩負起對現(xiàn)實的責任,所謂的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歷史著作和說理散文因此取得了長足開展。周代文學在精神和風格上都表達為一種和諧、典雅的特質,一種婉而多諷的特征。三、百家爭鳴與戰(zhàn)國文學:戰(zhàn)國時期,禮樂崩潰,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著書立說,批評時政,互相辯論,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們立足現(xiàn)實、有自覺的創(chuàng)作精神,反映到為文學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貌。四、楚地文化與楚辭:楚國的屈原身遭貶謫,滿腔憤懣,發(fā)為詩賦。屈賦吸取了楚文化的精華,以奇?zhèn)ス妍惖脑~藻,豐富奔放的想象,表現(xiàn)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詩經?之后又一個詩歌頂峰。第一章上古神話〔2學時〕第一節(jié)中國神話的產生和記錄一、神話的概念、產生和功能:1、神話的概念。2、神話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對難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所產生的一種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及人類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引起驚奇和恐慌,人們由此夢想出世界存在*種超自然的神靈和魔力,并對之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3、神話的功能:神話對原始人很重要。首先,神話在維系人們的社會性上具有重大意義。其次,神話是把個人和集體聯(lián)系為一體的一條精神紐帶。再次,神話是先民們在對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不安的情緒。二、出土資料和文獻資料:中國在遠古時代曾有過豐富的神話傳說,這在已出土的資料中得到證明。古代文獻中?山海經??楚辭??**子??莊子?等古籍保存了許多神話。其它如?穆天子傳?、?左傳?、?莊子?、?國語?以及各種經典、子書中也可找到一些片斷。三、?山海經?的神話學價值:在所有保存神話的古籍中,?山海經?的神話學價值最高。其中有不少神話已具有清晰的輪廓,有的經過綴合,可以得到相當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對我國神話的傳播和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第二節(jié)中國神話及其蘊含的民族精神一、神話的類別神話的內容豐富復雜,主要有:創(chuàng)世神話、世祖神話、洪水神話、戰(zhàn)爭神話、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神話。二、神話蘊含的精神中國古代神話表達了中華民族深重的憂患意識;中國古代神話具有明確的厚生愛民的意識;中國古代神話表達了先民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探求大自然奧秘的精神和對抗精神。第三節(jié)上古神話的思維特征神話思維是與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有關,他們的心智開展水平較低,思維主體和客體還不能明確區(qū)分。神話思維實際上是一種象征性或隱喻性的思維。上古神話思維的特點是:1、以己觀物、以己感物;2、具體、形象的思維;3、伴隨有強烈的情感體驗;4、隱喻和象征。第四節(jié)上古神話的散失和演化1、神話被歷史化;2、神話開展為仙話;3、后世文學的素材;4、對后世文學的影響?!局v析作品】?精衛(wèi)填海??女媧補天?、后羿射日【閱讀】?黃帝擒雖尤?、?女媧造人??夸父逐日?〔教學建議〕1.這局部教學內容的重點講解篇目,教師可靈活掌握。2.講授上古歌謠和神話的特點、性質等問題,宜結合具體作品進展。第二章?詩經?〔10學時〕?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常與楚辭并列,稱為“風騷〞。第一節(jié)?詩經?的編訂和流傳一、?詩經?的編定:?詩經?收集了從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作品305篇,原名?詩?,或稱“詩三百〞漢代始稱?詩經?。詩三百大都產生于黃河流域,少數(shù)篇章產生于漢水、長江流域。?詩經?作者包括了從貴族到平民的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士,但絕大局部已不可考。?詩經?的編輯,先秦古籍無明確記載,歷來有三種說法:獻詩數(shù)、采詩說、刪詩說。?詩經?實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獻之詩,采集與各地的民間之詩,以及周王朝樂官保存下來的**和宴饗的樂歌??鬃觿h詩說不可信。二、風、雅、頌:?詩經?中的詩歌均為曾經入樂的歌曲,按音樂性質的不同,分為風、雅、頌?!帮L〞即音樂曲調,國風即各地區(qū)的樂調。?風?詩共有160篇?!把浓暭凑?指朝廷正樂,是周王朝直接統(tǒng)治地區(qū)的音樂。?雅?詩共105篇,按音樂的不同分為?大雅?和?小雅?,他們大多是宮廷宴享的樂歌,大局部是西周時的作品?!绊灗暿亲趶R祭祀的舞曲,?頌?詩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共40篇。三、用詩和傳詩:詩三百最初主要用于典禮、諷諫和娛樂,是周代禮樂文化的重要組成局部,是實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在當時的政治外交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漢代有齊人轅固,魯人申培、燕人韓嬰、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四家傳授?詩經?,后毛詩最盛,流傳至今,其余皆亡佚。第二節(jié)?詩經?的內容一、?詩經?的內容?詩經?內容廣泛,形象深刻的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葉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以及世態(tài)人情、民俗風習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情況的珍貴資料。主要有: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農事詩;宴饗詩;怨刺詩;關于戰(zhàn)爭徭役的詩;婚姻愛情詩。二、?詩經?的現(xiàn)實精神第三節(jié)?詩經?的藝術特點一、賦、比、興的手法古人把?詩經?里根本的創(chuàng)作手法概括為“賦〞、“比〞、“興〞。賦即鋪陳直敘。比即打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興即觸物興詞。賦、比、興在?詩經?中往往交相使用,其中賦是根底。二、句式和章法?詩經?以四言為主,其間雜有二言之八言不等。四言節(jié)奏感強,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根本單位。?詩經?多重章疊句。?詩經?中的重章,許多為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每章只更換相應的幾個字。也有一篇之中有兩種疊章,或是一篇之中既有重章,也有非重章。?詩經?中多用疊句、疊字、雙聲疊韻。?詩經?的重章疊句的復沓構造,造成反復詠嘆,回環(huán)往復,增強了抒情效果,而疊字、雙聲疊韻的使用又增強了音樂美和形象美。?詩經?中的詩歌大多押韻。常見的也是我國后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的押韻方式。還有句句用韻的方式。三、風、雅、頌不同的語言風格雅、頌多是嚴整的四言,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較多,大雅和頌中則較少;國風中有許多語氣詞,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而雅、頌中則較少。這些差異說明雅、頌多出自貴族之手,表達“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來自民間,更表達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擬接近當時口語。第四節(jié)?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一、抒情詩傳統(tǒng)?詩經?是我國文學的光芒起點,奠定了我國詩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影響了后世文學的創(chuàng)作。?詩經?中多數(shù)篇章是抒情言志之作,只有少數(shù)敘事的史詩,者開辟了中國詩歌的抒情傳統(tǒng),抒情詩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二、風雅與文學革新?詩經?的風雅精神,即?詩經?所表現(xiàn)出的關注現(xiàn)實,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直接影響了后世文學的開展。三、比、興的垂*?詩經?的比興手法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根本表現(xiàn)手法。?詩經?對我國后世詩歌體裁構造、語言藝術均有深遠影響?!局v析作品】〔其中有﹡號的為背誦篇目,下同〕:國風:﹡關雎﹡蒹葭氓七月﹡東山﹡君子于役﹡黍離﹡伯兮小雅:﹡采薇大雅:生民【閱讀】?卷耳??漢廣??將仲子??柏舟??無衣??谷風??黃鳥??月出?〔教學建議〕1.有關?詩經?的知識,應重點講清風、雅、頌、賦、:比、興,及?詩經?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為以后的詩歌教學打好根底。2.要求背誦篇目可由教師自行確定,注重重點篇目、章節(jié)。3.本章為第一編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應強調熟讀背誦作品。第三章先秦敘事散文〔10學時〕從殷商到戰(zhàn)國時期,我國散文有萌芽而至成熟。我國古代史官文化十分興旺,記載歷史事件的敘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甲骨卜辭和殷商銅器銘文是我國最早的記事文字,?尚書?和?春秋?提供了記事記言的不同體例。?左傳?、?國語?、?戰(zhàn)國策?等歷史散文的出現(xiàn),標志著敘事散文的成熟,開啟了我國敘事文學的傳統(tǒng)。先秦散文興盛的原因有:1、經濟的開展,都市的繁榮,社會制度的變遷,兼并戰(zhàn)爭的頻繁,促進了散文的興盛。2、“士〞階層的形成,文化學術散布到民間,“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促成了散文的開展。3、詩歌篇章短小,不能反映復雜、多變的社會現(xiàn)實,于是散文起而代之。4、竹簡和書的創(chuàng)造,書寫工具的進步,有利于散文的開展。第一節(jié)從甲骨卜辭到?春秋?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辭和商周銅器銘文我國散文的最早源頭就是甲骨卜辭,甲骨卜辭記事簡單,不成系統(tǒng)。商周銅器銘文反映了我國早期記事記言文字由簡趨繁的開展情況。銅器銘文有長有短,記事簡單,形式一律。二、記事敘事文之祖:?尚書??春秋?1、?尚書?。?尚書?是我國第一部歷史散文集。原名?書?,后稱?尚書?或?書經?,包括?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局部。主要內容是記錄帝王或執(zhí)政大臣的誓詞、講話、文告等,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尚書?是記言文之祖。?尚書?文字古奧,語言技巧超過甲骨卜辭和銅器銘文,。?尚書?都是單獨成篇,有完整的構造,對先秦歷史敘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響。2、?春秋?。?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大事綱要。古代各諸侯國都有史官和記述歷史的“春秋〞,至今流傳的?春秋?時經過孔子修訂的魯國史書,記事自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十四年。它提綱挈領地記述了春秋時代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春秋?記事文字簡括、平時、含蓄,比?尚書?明白易曉,文字表達力有很大進步,標志著散文開展的重大變化。?春秋?以一字與褒貶,在謹嚴的措辭中表現(xiàn)出作者的愛憎。這種鮮明的傾向性和筆法對后代文學家、歷史家有極大影響。第二節(jié)?左傳?的敘事和記言一、?左傳?的成書二、?左傳?的敘事特征:長于寫戰(zhàn)爭,長于描繪人物形象。三、?左傳?的記言文:長于寫行人辭令。第三節(jié)?國語?的文學成就一、成書及體制:分國記事二、記言為主記事為輔第四節(jié)?戰(zhàn)國策?的文學成就一、成書過程和縱橫家思想二、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三、辯麗橫肆的語言藝術第五節(jié)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世文學的影響一、為史傳文學直接祖述二、散文創(chuàng)作的楷模三、奠定了小說的敘事傳統(tǒng)【講析作品】?*伯克段于鄢??殽之戰(zhàn)??召公諫厲王彌謗??蘇秦始將連橫說秦??馮諼客孟嘗君?【閱讀】?宮之奇諫假道??子魚論戰(zhàn)??勾踐棲會稽??魯仲連義不帝秦?〔教學建議〕除選講篇目外,為加強學生的古文根底,可布置自學篇目,要求熟讀,文章的精采片斷和格言警句應要求背誦。作業(yè)題:1、從?*伯克段于鄢?、?殽之戰(zhàn)?看?左傳?描寫戰(zhàn)爭的藝術。2、試析?晉公子重耳出亡?的人物形象。3、從?蘇秦始將連橫?看?戰(zhàn)國策?的語言藝術。4、由?馮諼客孟嘗君?看戰(zhàn)國時期“重士〞和“以民為本〞的時代風氣。第四章先秦說理散文〔12學時〕諸子散文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思想學術界百家爭鳴的產物。從?論語?語錄體到?墨子?質樸而邏輯性強的短論,再到?孟子?的長篇辯論,最后到?荀子?、?韓非子?的專題論著,可以看出諸子散文的開展過程。第一節(jié)先秦說理文體制的逐步成熟一、語錄體和韻散結合體二、對話體和寓言體三、獨立成篇的專題論文第二節(jié)?孟子?散文的藝術成就一、孟子和?孟子?一書二、縝密純熟的論辯技巧三、氣勢浩然的文風第三節(jié)?莊子?哲學思想的詩意表現(xiàn)一、莊子和?莊子?一書二、寓言為主的創(chuàng)作方法三、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的想象和虛構四、形象恢詭的論辯五、富有詩意的語言第四節(jié)?荀子?和?韓非子?的議論文一、嚴謹詳密的論證二、犀利峭刻的議論三、植根現(xiàn)實的寓言第五節(jié)先秦說理散文的歷史回響一、確立了說理文的體制和形象化的說理方式二、影響后世的創(chuàng)作風格三、提供豐富的文學語言*式【選講作品】?論語?:?侍坐章??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養(yǎng)生主??韓非子·五蠹?〔節(jié)選〕【閱讀】?論語·長沮桀溺耦而耕章??墨子·非攻??孟子·魚我所欲也章??莊子·胠篋??韓非子·內儲說上??外儲說左上、右上?〔教學建議〕1.諸子生平思想只作常識性簡介即可,不宜多作闡發(fā)。2.節(jié)選篇目,可要求學生參看全文。3.重點或精采片斷、格言、警句應要求熟讀背誦。4.結合先秦散文運用寓言故事剖析事理這一重要特點,可選講一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揠苗助長?、?坎井之蛙?、?曹商使秦?、?涸轍之鯉?、?*人買履?、?濫竽充數(shù)?、?守株待兔?、?買櫝還珠?等。第五章屈原與楚辭〈10學時〉楚辭為南方楚國的詩歌。黃伯思?翼騷序?謂:“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謂之楚辭〞。楚辭作家,主要是屈原,其次還有宋玉、唐勒、景差等。第一節(jié)楚辭產生的文化政治背景一、多種文化的交融二、戰(zhàn)國晚期楚國的政治形勢第二節(jié)屈原的生平和作品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二、“楚辭〞的含義三、楚辭的編纂和屈原作品的真?zhèn)蔚谌?jié)?離騷?一、?離騷?解題二、?離騷?的寫作年代三、忠君與愛國四、美政理想與身世之感五、高潔堅貞的人格形象六、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七、形式和語言在這首偉大的詩篇里,作為抒情根底的敘事部份,可以看作是屈原的自敘傳,它曲折、深刻地寫出了詩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在表達中,詩人將他的思想、感情、想象、人格融合為一,通過高度的藝術手法和瑰麗的文采,傾吐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表達出對昏庸王室和庸俗腐朽貴族的憤慨,流露出愛祖國愛人民的深厚感情,使我們體會到一個偉大的靈魂追求真理,追求光明而感到幻滅的悲劇。第四節(jié)屈原的其他作品一、?九歌?:巫祭文化二、纏綿哀婉的風格三、對唱的形式與戲曲的因素四、?九章?:記事、抒情與寫景五、?天問?和?招魂?第五節(jié)楚辭的流變與屈原的地位一、宋玉等楚辭作家二、屈原人格力量的典*三、楚辭藝術形式的影響:“逸響偉辭,卓絕一世〞【講析作品】?離騷?〔第一局部〕【閱讀】?湘夫人??山鬼??涉江??九辯?〈節(jié)選〉[教學建議]本章為第一編中的重點之一和難點之最,應特別強調預習和熟讀,對其中的精彩片斷和名句應要求背誦。第二編秦漢文學〔24學時〕緒論〔2學時〕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實行極端的文化專制政策,秦代文化、學術不興旺。其文學今天能見到的只有幾篇散文和一些刻石銘文。兩漢四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的興盛時期,文學興旺。漢代文學在價值取向、審美風氣、文體樣式的諸多方面為后世樹立了典*。第一節(jié)漢代作家群體的生成與文學的根本態(tài)勢一、漢代作家群體的生成作家群體的生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漢代作家群體在文帝和景帝時期再度生成,它的生成與以下條件有關:解讀文學典籍成為時尚;諸侯王、天子、外戚對文人的招納任用,興起了獻納辭賦的風氣;樂府、東觀、鴻都門學的設立;游學游宦的興盛。二、漢代文學的根本態(tài)勢1、漢代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疆域廣闊,使其作家充滿了勝利的喜悅和豪邁的情懷。反映在文學上就是具有一種能夠包括宇宙、總攬?zhí)烊?、貫穿古今的藝術追求。2、漢代文人普遍具有一種朝氣蓬勃的進取精神,懷著強烈的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因此漢代文學作品中貫穿著一種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精神,保持著激揚高昂的風格。3、漢代文學在表現(xiàn)士人的進取精神時,把圣主賢臣的結合作為自己的理想,而當這一理想無法實現(xiàn)時,就產生了對機遇和命運的感慨。4、漢初文學的重要內容是批判秦朝的暴政,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從武帝開場,文學由對歷史的批判轉入對現(xiàn)實的關注,歌功頌德、潤色鴻業(yè)成為西漢盛世文學的主要使命。從東漢開場,文學界的批判潮流再次涌動。漢代文學經過了一次批判到贊頌再到批判的開展過程,與此相應,漢代文人的地位也經歷了一個從獨立到依附、再到獨立的演變過程。5、由于與先秦時期楚地文學的淵源關系,漢代文學從開場就帶有濃郁的浪漫色彩。進入東漢以后,文學作品的浪漫色彩逐減,理性精神日增。6.漢代文學的民間創(chuàng)作和文人創(chuàng)作都呈現(xiàn)出興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進,有力地推動了漢代文學的開展。第二節(jié)漢代文學與經學的雙向互動一、鋪*揚厲的文風和繁瑣的解經習氣二、文學的重模擬和經學的守師法家法三、文學和經學的從繁到簡四、經學與漢代文學思潮1.兩漢經學教育興旺,其目的是培養(yǎng)經師和各級官吏,但客觀上造就了一局部人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能力。他們成為文學和經學互滲互動的重要媒介。2.漢代文學鋪*揚厲的特點,推動了唯美潮流的涌動。與此相反,漢代經學表現(xiàn)出繁瑣解讀的習氣。3.漢代文學重摹擬,缺創(chuàng)新,文人喜摹擬前代的作品或相互摹擬。經學則重承襲,前漢重師法,后漢重家法。漢代文學的摹擬風氣和經學重師法家法的習氣互為表里,都是因循守舊。4.漢代文學和經學都經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的開展過程。5.漢代經學對文學思潮有直接影響,文學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經學的延伸和具體化,許多經師兼有經師和文人的雙重身份。?毛詩序?闡述的根本觀點,成為漢代文學思潮的靈魂和主調。第三節(jié)漢代文學樣式的嬗革及分期一.漢代文學樣式的嬗革1.賦的多元性:賦是漢朝一代文學的代表性樣式,它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韻散兼行。漢賦的文體來源是多方面的。枚乘的?七發(fā)?標志著新體賦的正式形成,司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體賦的最高成就。西漢后期新體賦的主要作家是揚雄。班固的?兩都賦?、*衡的?二京賦?,是東漢新體賦的兩篇力作。*衡的?歸田賦?開創(chuàng)了抒情小賦的先河。2.辭賦分工與合流:漢代的楚辭體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大多是摹擬屈原?離騷?、?九章?而作。楚辭體作品和新體賦形成了大體明確的分工:楚辭類作品重在詠物抒情,風格與?離騷?相近。而新體賦主要用于正面的贊頌諷喻。在開展過程中,楚辭體作品逐漸與新體賦合流,總稱為辭賦,楚辭體作品稱為騷體賦,有時也以賦命名。3.從?史記?到?吳越春秋?:在敘事散文方面,司馬遷的?史記?創(chuàng)立了紀傳體史書的新式樣。?漢書?繼承?史記?的體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吳越春秋?進一步強化史傳作品的文學性,是歷史小說的濫觴。東漢時期大量出現(xiàn)的碑文,是品核人物風氣推動下走向成熟的新文體。馬第伯?封禪儀記?,可視為現(xiàn)存的最早游記。4.五、七言詩的孕育:漢代產生了新的詩歌樣式──五言詩,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和?古詩十九首?分別屬于五言敘事詩和抒情詩的典*。西漢時出現(xiàn)了七言詩。二、漢代文學的分期漢代文學的開展,大體可劃分為四個時期:①自高祖至景帝,是漢代文學的初創(chuàng)期,代表作家是賈誼和枚乘;②從武帝至宣帝,是兩漢文學的全盛期,新體賦定型成熟,史傳文學?史記?寫成,代表作家有司馬相如、司馬遷等;③由元帝到東漢和帝,是西漢文學的中興期,辭賦創(chuàng)作出現(xiàn)第二次高潮,?漢書?寫成,代表作家有揚雄、班固;④從安帝到靈帝是漢代文學的轉變期,抒情短賦出現(xiàn),五言古詩成熟,代表作家有*衡等。第一章秦及西漢散文〔4學時〕秦漢緊接春秋戰(zhàn)國,中間雖經暴秦文化專制主義的阻遏摧殘,但秦漢散文仍與先秦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有密切的繼承關系。第一節(jié)?呂氏春秋?一、?呂氏春秋?的成書過程及體例特點?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輯和百家九流之說編寫而成,成書于公元前239年左右。?呂氏春秋?全書包括?十二紀?、?六論?、?八覽?攻161篇〔今存160篇〕,體系嚴密。?呂氏春秋?雜取各家學說,加以開展改造而構成自己的理論體系。二?呂氏春秋?的文學成就1、平實暢達的文風:?呂氏春秋?成書于眾手,風格不完全一樣。但其中有一些文章精練短小,文風平實暢達,是優(yōu)秀的文學散文。2、豐富多彩的寓言:?呂氏春秋?創(chuàng)作了豐富多彩的寓言,全書共有寓言故事二百多則。第二節(jié)李斯的散文一、辭采繁富的?諫逐客書?李斯是秦代唯一的作家,代表作?諫逐客書?,辭采華美,排比鋪*兼具戰(zhàn)國縱橫說辭之風與漢代辭賦之麗。二、體制獨特的刻石文秦代的許多刻石也大多出自他手,它改變了以往頌贊體作品雍容華貴的風格,而貫以法家辭氣,文辭整飭簡潔。第三節(jié)賈誼的政論文一、賈誼的政論散文賈誼是漢初的代表作家。他的政論散文代表漢初政論散文的最高成。?過秦論?是賈誼的代表作,文章共三篇,分析秦亡的原因,透辟嚴謹,感情充分,行文流暢,可是為漢初散文的典*。賈誼的疏牘文以?論積貯疏?和?陳政事疏?為代表。二、晁錯的政論散文晁錯是稍后與賈誼的另一個重要的漢初政論散文家。他的代表作是?論貴粟疏?,立論深刻,文風樸素無華,質實懇切。第四節(jié)?**子?及其它散文一、?**子??**子?是由**王*安招致門客編成,共二十一篇,原稱?**鴻烈?。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而雜以孔、墨、申、韓之說,是漢初黃老思想的繼續(xù)。?**子?多用歷史、神話、傳說、故事來說理,有很強的文學性。行文多形容鋪*,繁富有序,重語言的修飾和整飭。二、董仲舒、*向的策對敘錄1、董仲舒是西漢大儒,其?賢良對策?三篇對中國后世的封建社會思想影響深遠,也是優(yōu)秀的政論散文。文章行文明晰曉暢,理致細密,語言樸素無華,風格儒雅雍容。2、*向是西漢后期的重要的經學家、目錄學家、散文家。著有?說苑?、?新序?等書,其中許多篇目富有小說意味。*向在整理古籍時所寫的書錄如?戰(zhàn)國策書錄?,是很好的散文。三、西漢散文的演變西漢是中國古代散文繼先秦之后的又一個繁榮期,西漢散文以政論文為主,成就也最高。與先秦諸子散文比擬,漢代散文缺少了思想表達的自由度但卻顯得嚴謹質實。武帝以后的政論文向深廣宏富、醇厚典重方面開展。而以剖白個人思想心跡為主的書信體散文獨具一格?!局v析作品】李斯:諫逐客書賈誼:﹡過秦論〔上篇〕閱讀篇目:?呂氏春秋·察今?:賈誼:論積貯疏晁錯:論貴粟疏第二章兩漢辭賦〔3學時〕“賦〞本來是?詩經?的“六義〞之一,是詩的一種寫作手法。但經長期演進,到了漢代,“六義附庸,蔚為大國〞,便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由于它出于詩的“六義〞,所以班固仍說:“賦者,古詩之流也〞?!颁伈蓳の抹?,講究鋪*和辭藻。形式上,詩與散文結合,但詩的成分少而散文的成分多;內容上,抒情的成分少,而說理、詠物的成分多。為漢代文學的代表樣式之一。第一節(jié)從賈誼賦到枚乘?七發(fā)?一、賈誼與漢初騷體賦賈誼以騷體寫成的抒懷之作?吊屈原賦?和?鵩鳥賦?是漢初賦的代表作,對漢代辭賦影響很大。二、粱園文學群體與枚乘?七發(fā)?漢初,以粱孝王*武為中心形成一個粱園文學群體,有枚乘、公*詭、鄒陽、嚴忌、羊勝等作家,給漢初文學以巨大推動。枚乘是粱園文學群體的出色代表,其賦體作品以?七發(fā)?最為著名。?七發(f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一方面繼承了騷體賦的傳統(tǒng),另一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完成了從騷體到體物大賦的過度。第二節(jié)司馬相如與其他西漢賦家一、東方朔和枚皋1、東方朔是武帝文學侍從中比擬突出的一位作家。其為人滑稽多智,多以詼諧話語論事,其作品?答客難?較著名,還有?非有先生論?。2、枚皋是漢代文壇成果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不以諷喻諫說為宗旨,而是表現(xiàn)出有別于傳統(tǒng)的審美情趣和文學觀。但其作品多匆促而就,缺少錘煉,故后世罕有流傳。二、卓立一世的司馬相如1、司馬相如生平及文學歷程。2、?子虛賦?和?上林賦??子虛賦?和?上林賦?是司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漢賦中具有開多意義和典*作用的成果。兩篇作品不作于一時,但內容連屬構思一貫,實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作品通過虛構的子虛、烏有、亡是公三人對齊、楚和天子畋獵盛況和奢華生活的生動描繪,藝術地再現(xiàn)了大漢帝國的富庶繁榮。司馬相如將夸*描繪的藝術渲染原則和驗證性藝術旨趣嚴密結合在一起,表現(xiàn)了他對恢宏壯麗之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社會意義即諷諫作用的依歸。三、王褒王褒的?洞簫賦?是西漢文壇具有“辯麗可喜〞、“虞說耳目〞特點的代表作,它以善于描摹物態(tài)在文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直接啟迪了東漢一些以樂器、音樂為題材的作品的產生。四、揚雄揚雄是繼王褒之后在西漢后期文壇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揚雄的賦以?甘泉賦?、?河東賦?、?羽獵賦?、?長楊賦?最為著名。他的賦馳騁想象,鋪排夸飾,表現(xiàn)出漢賦的根本特點,同時又有典麗深湛,詞語蘊藉的特點,但模擬習氣也更加嚴重。第三節(jié)東漢辭賦一、京都賦的崛起1、新舊時代交替,審美情趣轉變。光武帝定都**,而不回遷長安,引起朝野震動,也為文學家普遍關注。杜篤作?論都賦?,主*遷都長安,這篇賦成為東漢新文學熱點即大賦題材轉變的標志,由此出現(xiàn)了以都洛、都雍為題材的京都賦作品。2、班固的?兩都賦?是京都賦的*例。作品一改傳統(tǒng)賦“勸百諷一〞的構造模式,其下篇通篇是諷喻、誘導,這是班固對賦的藝術表現(xiàn)和篇章構造關系的重大突破。3.*衡的?二京賦?也是以都會或京都為題材的優(yōu)秀作品。它在構造*篇方面完全模仿?兩都賦?,假托憑虛公子對長安繁盛華麗的稱頌,展現(xiàn)京都的景象。?二京賦?以規(guī)模宏大被稱為京都賦之極軌,緊隨班固之后,推動了以京都、都會為題材的文學的開展。4.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也是一篇有特色的以京都、都會為題材的作品,為作者贏得了〞辭賦英杰〞的聲譽.二、抒情賦的勃興以賦抒情,這是西漢初代作家和東漢末作家對屈原藝術創(chuàng)作的直接繼承,也是對體物大賦鋪排堆砌、窮形盡相風氣的扭轉。東漢時期由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條件的變化,士人志向、才能不能施展,憤懣郁結,便借賦渲泄胸中不平,于是抒情賦大興。東漢的抒情賦主要有:紀行賦和述志賦。紀行賦紀行賦主要有班彪的?北征賦?,班昭的?東征賦?,蔡邕的?述行賦?。述志賦*衡的?歸田賦?設想出一個充滿自然情趣的田園景象,表達作者對仕途污垢的厭惡。篇幅短小,語言清新自然,它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作品,也是漢代第一篇比擬成熟的駢體賦。趙壹的?刺詩疾邪賦?揭露批判時政,筆鋒犀利,是一篇獨特的抒情小賦。【講析作品】賈誼?吊屈原賦?司馬相如?子虛賦?〔節(jié)選〕趙壹?刺世疾邪賦?【閱讀】枚乘?七發(fā)?司馬相如?上林賦?班彪?北征賦?*衡?歸田賦?〖教學建議〗1、應著重理清漢賦的開展脈絡、代表作家與作品的主要特點。2、漢賦雖為一代文學的代表,但因其篇幅長,僻字多,創(chuàng)新意味少,作品不可不講,但不宜過多占用時間。第三章司馬遷與?史記?〔6學時〕由于大漢帝國的全盛,有充足的精神物質條件,總結歷史、文化的演進和開展,于是出現(xiàn)了偉大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把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史傳文學推向了頂峰。第一節(jié)司馬遷與?史記?的成書一、馬遷的生平思想二、?史記?的成書家鄉(xiāng)景觀、童年生活、家學淵源、轉益多師以及博覽群書與漫游交往為司馬遷寫史記打下了深厚的根底。父親的遺志和遭受宮刑的恥辱成為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精神動力。第二節(jié)?史記?的敘事藝術與人物刻畫一、?史記?的體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用“本紀〞、“世家〞、“列傳〞、“書〞、“表〞等形式分類撰述。二、?史記?的敘事藝術1、溝連天人、貫穿古今的構造框架2、歷史和邏輯相統(tǒng)一的敘事脈絡3、注重對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的探索展示4、對復雜事件和宏大場面的駕馭三、?史記?人物傳記的藝術風格及其文學價值?史記?中最有文學價值的局部是人物傳記。傳記中的歷史人物來自不同階層,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閭巷之人。司馬遷在刻畫歷史人物時,采用多維透視和旁見側出的筆法,展示出了歷史人物形象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同時又做到了人物個性與共性的展現(xiàn)。1、司馬遷善于把人物置于廣闊的社會背景和重大的場面中來表現(xiàn),這樣使?史記?的人物傳記既有宏偉的畫面又有深邃的意蘊,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風格。2、?史記?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悲劇人物形象,表達了對這些人物的同情,寄寓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使全書具有濃郁的悲劇氣氛和抒情性。3、?史記?人物傳記因其強烈的傳奇色彩而極具戲劇性。第三節(jié)?史記?的地位和影響1、?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學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國傳記文學的開端,它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古代史傳文學的開展已經到達頂峰。它也代表了古代歷史散文的最高成就。2、深厚的人文精神:?史記?是在對先秦文學廣泛的繼承和融匯的根底上出現(xiàn)的,滲透有深厚的人文精神:積極入世精神;忍辱奮斗、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勇于犧牲精神;人道主義精神;人格自尊精神。3、對后世文學的深遠影響:?史記?的寫作技巧、平易簡潔的語言特點、影響了后世的散文創(chuàng)作;?史記?塑造人物的手法、敘事的技巧為后世小說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經歷;?史記?中人物、故事成為后世小說、戲劇的取材對象。【講析作品】?項羽本紀??李將軍列傳?【閱讀】?留侯世家??魏公子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報任安書?〔教學建議〕司馬遷及其?史記?是漢代文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應講深講透,并開展必要的討論。第四章兩漢樂府詩〔3學時〕第一節(jié)樂府和樂府詩一、樂府的概念二、樂府詩的收集和整理北宋郭茂倩收集漢至唐代的樂府詩,分為12類,輯成?樂府詩集?,為今存最完備的本子。第二節(jié)豐富多彩的藝術畫面兩漢樂府詩皆“有感而發(fā),緣事而作〞,具體包括:一、表現(xiàn)平民疾苦和貴胄的奢華;二、對兩性愛恨的坦露和表白;三、表達強烈的樂生惡死愿望。第三節(jié)嫻熟巧妙的敘事手法兩漢樂府詩中以敘事詩的成就最為突出,它標志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兩漢樂府詩在敘事詩的藝術方面有很高成就:一、善于選取富有情趣、詩意的鏡頭入詩;二、敘事題材有尚奇傾向,敘事多數(shù)具有完整的情節(jié);三、塑造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四、敘事詳略得當,繁簡有法。五、以寓言的形式敘事,成為兩漢樂府詩的一個特點。第四節(jié)異曲新聲與詩體演變兩漢樂府詩是中國詩體四言詩向雜言詩和五言詩的過渡,這個過渡與漢代流行的楚聲、北狄西域樂、中土流行的五言歌謠密切相關。選講作品:﹡東門行﹡陌上??兹笘|南飛﹡十五參軍征﹡上山采蘼蕪﹡上邪閱讀篇目:孤兒行戰(zhàn)城南飲馬長城窟行病婦行白頭吟有所思﹡江南〔教學建議〕漢樂府民歌和?古詩十九首?是漢代文學教學的另一個重點,教學時可把兩者組成一個單元,以便理清五言詩的形成、開展和成熟的軌跡,辨析民歌和文人詩的相互關系。第五章東漢文人詩〔3學時〕第一節(jié)班固、*衡、秦嘉的詩一、班固的詩1、班固的?詠史?是現(xiàn)存東漢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詩,其內容是西漢緹縈救父一事。?詠史?詩按時間先后依次道來,以敘事為主。刺詩是班固以寫紀傳體史書的手法創(chuàng)作的,用辭質樸,渲染修飾成分很少。2、班固的?竹扇賦?今存殘篇,是一首完整的七言詩。3、班固是東漢較早創(chuàng)作五、七言詩的文人,他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史學家的筆法寫五、七言詩,都以敘事為主,他對于五、七言詩的創(chuàng)作還處于模擬階段,故風格樸素質實,缺少文采。二、*衡的詩1、*衡是繼班固之后繼續(xù)創(chuàng)作五、七言詩的文人,并且取得重要成就。?同聲歌?、?四愁詩?皆為其著名作品。2、*衡的五、七巖詩在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