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問題研究_第1頁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問題研究_第2頁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問題研究_第3頁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問題研究_第4頁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問題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問題研究摘要近年來,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屢屢進入公眾視線,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不僅案件數(shù)量急劇增加,而且犯罪成員在案件總數(shù)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未成年人犯罪,特別是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已成為當前刑事犯罪活動中的熱點問題,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及構成的威脅,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如何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社會關心的重大問題,因此,研究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特點,了解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原因,以更好的采取措施防止和減少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的發(fā)生,就顯得十分重要。關鍵詞暴力犯罪犯罪低齡化危害性犯罪原因預防暴力犯罪的概念要研究暴力犯罪低齡化,首先要對暴力犯罪的概念進行理解。我國刑法的許多條款中都涉及到了使用暴力手段進行犯罪及應承擔的刑事責任,但對于“暴力犯罪”的概念的界定尚有不同的闡述,大致有兩種,即狹義與廣義的暴力犯罪。(一)狹義的暴力犯罪是指犯罪人實施了暴力侵害行為,侵害他人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攻擊型犯罪。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和搶劫罪等通常被認為是暴力犯罪的典型形態(tài),一般是借體力實施的。此外,爆炸、槍殺、武裝劫持、武裝販毒、武裝走私、聚眾械斗、組織暴亂、縱火等則是使用更兇惡的暴力手段,造成更嚴重后果的暴力犯罪行為。(二)廣義的暴力犯罪是指犯罪手段上包含有暴力因素的一切犯罪行為。不僅指已經實施了暴力的犯罪,并且包括以暴力相威脅而達到目的的犯罪。盡管后者并未現(xiàn)實的使用暴力,但暴力的“待發(fā)狀態(tài)”所產生的懾服效果是犯罪的要件之一。未使用暴力,是因為被害人無力反抗或者不敢反抗,被害人的懦弱使犯罪人感到可以“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實際上,在有些搶劫、綁票等犯罪過程中,雖沒有具體施暴的情節(jié),但以強暴相威脅還是存在的,否則,犯罪則不可能得逞。綜上,我認為所謂的“暴力犯罪”或“暴力性犯罪”本不是刑法上的概念,而是犯罪學上的概念,因為在各國刑法中,尚無哪一個國家在刑法典中系統(tǒng)集中規(guī)定暴力犯罪這一類犯罪,而是泛指以暴力作為犯罪手段,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不管是廣義的暴力犯罪還是狹義的暴力犯罪,只要行為人實施的犯罪行為足以達到抑制被害人反抗、不能反抗、失去反抗能力的程度,其行為都可以認為是暴力行為。暴力犯罪所呈現(xiàn)出來的特點以某市某區(qū)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況為例,1999年-2002年9月份,該區(qū)人民檢察院共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953件1115人。1999年232件251人,2000年249件274人,同比增長7.3%和9.2%;2001年298件360人,同比增長19.7%和31.4%;2002年1月-9月174件230人,比2001年同期下降了8.2%和14.8%。從三年多的未成年犯罪數(shù)據來看,男性1020人,占91.5%;女性95人,占8.5%;本市人口有601人,外地打工和上學人員514人。大專6人,高中(包括職業(yè)高中和技校)266人,初中704人,小學124人,文盲15人。在校生348人,打工、農民及其他無業(yè)人員790人。在犯罪類型上,搶劫392人,盜竊289人,尋釁滋事166人,故意傷害107人,性犯罪63人,搶奪13人,敲詐勒索11人,販賣毒品7人,綁架5人,販賣淫穢物品4人,故意殺人3人,其他犯罪55人。從統(tǒng)計數(shù)據來看,犯罪低齡化趨勢明顯據社會學者和未成年人問題專家研究,14-17歲是違法犯罪的高峰年齡,18-25歲成為違法犯罪的主力軍,但犯罪低齡化的趨勢卻愈加明顯。三年多以來,該區(qū)14-15歲的犯罪人數(shù)分別為39、61和87人,2002年1月-9月22人,占未成年人犯罪人數(shù)的比例分別為4.4%、6.9%、9.8%和9.6%。他們參與的主要犯罪類型為盜竊、搶劫、尋釁滋事和故意傷害案,一些剛滿15歲的少年甚至已經參與過多次作案。在一個5人搶劫團伙中,煮飯郭某被抓獲時的實際年齡只有14歲7個月,而他竟“領導”著4個16、17歲的團伙其他成員在半年內作案20余起,還贏得了其他人的“佩服”。有關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未成年人的生理發(fā)育時間比50年代提早了2-3年,但他們的心理發(fā)育卻明顯滯后于生理發(fā)育,而現(xiàn)實生活的不斷復雜化、客觀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又使這種矛盾越發(fā)突出,加速了犯罪低齡化的趨勢。從2009年到2010年,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組織人員到18個省的未成年犯罪管教所、女子監(jiān)獄,對未成年人犯罪情況進行深入調研。他們的抽樣調查顯示:1793名未成年犯中,未成年人犯罪暴力性日趨明顯,嚴重暴力犯罪比例明顯上升。近年來,犯搶劫、強奸、奸淫幼女、故意殺人、故意傷害五類嚴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罪犯約占全部罪犯的50%左右,未成年人實施的重大惡性案件時有發(fā)生,相當一部分省份都出現(xiàn)了未成年人殘酷殺害祖父母、父母及其他親屬的案例,未成年人實施犯罪的暴力化惡性化程度加劇。比如,河北省唐山市年僅15歲的莫某因父親長期虐待母親和自己,為了讓柔弱無助的母親和自己能夠得到解脫,莫某伙同兩名男性未成年伙伴,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由于發(fā)育年齡提前和頻繁接受不良文化影響等原因,20世紀90年代依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初始年齡比20世紀70年代提前了2-3歲。近年來,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殺人、強奸、搶劫等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日益增多。下面是一些典型案例:2004年4月20日,??谑忻捞m區(qū)大致坡鎮(zhèn)金堆小學六年級女學生馮某在某游戲廳因拒絕給另一名女同學游戲幣,被其猛踢腹部造成脾臟切除。2004年11月某日,上海市陜西中學初一學生劉某,在多次對周老師公然謾罵之后,把年逾五旬的周老師從學校辦公室里拖出來,在學校教學樓的走廊里,對周老師進行長達5分鐘的毆打,造成老師“腹部軟組織傷,肩胛骨有裂痕”。2004年11月3日,內蒙古商都縣第一中學三女生郭某、王某、李某先后持刀搶劫學生49名,共劫得現(xiàn)金688元,手表2塊。2005年3月18日,甘肅省武威市第七中學學生公寓樓發(fā)生一起兇案。該校一名高二學生遭到6名學生的毆打后又被捅了兩刀,造成重傷暴力犯罪低齡化的危害性讓孩子受傷多少孩子為此葬送前途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受傷害最深往往是是孩子本身。實施或參與犯罪的未成年人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1.在校好學生。2.在校差等生。3.輟學生。但不論是哪個類型的未成年人,一旦實施或參與犯罪,被關進看守所,可以說對他的前途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就拿在校好學生來說,一旦受到壞學社的拉攏而參與犯罪,如果判了刑,他們會失去學習的機會;即使不判刑,他們也會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就很難在安心學習,無論是自尊心還是自信心,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他們中十有八九會從以前的好學生辦成“問題孩子”。有時候,小時候的這一次犯罪經歷會影響甚至葬送他們的一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少年犯的家長發(fā)來短信說,她的孩子5年前因為“哥們義氣”幫一個同學打架,結果犯了傷害罪。孩子在看守所關了半年出來后,再也不愿意上學。孩子以前學習還不錯,性格也比較開朗,現(xiàn)在跟變了一個人似的,啥也不想干,好像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他不知道該怎么辦?讓家庭受傷多少父母為此流干眼淚一群孩子一天作案兩起、打死兩人,其中參與犯罪的10人中,有9人是未成年人。被打致死的也是未成年人。一名受害者的家長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幾天不吃不喝,精神恍惚,幾名親友守著他,害怕他想不開。未成年人犯罪對受害人家庭造成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同樣也對犯罪嫌疑人的家庭造成了傷害。就拿這起案件來說,參與犯罪的9名未成年人當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當他們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殺了人,可能要被關進看守所,寢食難安,有的感到很絕望。讓社會受傷未成年人往往對犯罪的后果,危害性估計不足甚至毫無認知,為達到犯罪目的而不顧一切,尤其是財產性犯罪中,經常使用非常低劣、破壞性極強的手段,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危機公共安全。一位孩子的家長說:“現(xiàn)在,晚上讓孩子一個人回家,我真是放心不下。這常聽說,這個孩子被打了,那個孩子被敲詐了。而且,現(xiàn)在有不少案件就是未成年人所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逐年增多,讓人更加覺得沒有安全感。我寧可辛苦些,也要每晚來接孩子?!蔽闯赡耆朔缸镆殉蔀樯鐣话捕ǖ囊粋€重要因素,危害愈來愈大,而且,這種危害有逐年加大的趨勢。四.暴力犯罪低齡化的原因(一)未成年人心理因素的剖析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從年齡、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展方面來看,他們正處于由兒童到成年的轉化過渡時期,生理上發(fā)生了急劇而顯著的變化,他們的思想、行為也由幼年的依賴心理變得相對獨立、成熟。但是,未成年人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對緩慢,正處于心理上的“斷乳期”,缺乏合理調節(jié)和支配自己活動的能力,模仿、獨斷、叛逆心理悄然而生,缺乏社會經驗,如果受到不良環(huán)境的熏染,加上教育失當,很有可能形成犯罪心理,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導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內在根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認識能力低、辨別能力差初中階段以后的未成年人認識能力提高很快,能分辨一定是非,判斷一些事物,但由于心理的半幼稚、半成熟狀態(tài),經常表現(xiàn)為認知上的片面性、表面性,且固執(zhí)己見。當他們在家庭、學校或社會上遇到難題時,只相信自己、信任伙伴,而聽不進家長和老師的話,被身邊的不良朋友引誘的越來越遠,愈來愈深,不能自拔。2.盲目模仿強、行為傳導快社會把未成年人當“孩子”,而未成年人把自己看成大人,向往獨立的進行各種社會活動。他們急迫地渴求了解社會、廣泛地接觸社會,而向大人學習和模仿是他們讓自己長大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他們的社會閱歷少、辨別是非能力差、反復性大,缺乏獨立思考、動力活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因此他們的模仿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依賴性。而這種簡單化和機械化的模仿又具有很大的傳導性,如很多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啟蒙”老師都是自己的小伙伴。這種傳導性在團伙犯罪中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在團伙中未成年人犯常以老帶新,多面手帶單面手,把自己違法犯罪的“技術”、“經驗”傳授給新伙伴。這種快速的傳導導致犯罪團伙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社會危害性也愈發(fā)嚴重。3.情緒不穩(wěn)定、自控能力差未成年人的情感比兒童成熟多了,但他們的情感世界強烈而脆弱,極易受外界刺激而迅速變化,容易沖動、感情用事。稚嫩的理智控制不住情感,激情導致行為上的盲動,容易產生偶發(fā)性犯罪。4.好奇心理強、逆反心理重未成年人隨著腦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成熟,心理上的探求能力和好奇心加速發(fā)展,好問、好動、好獵奇,其表現(xiàn)形式往往是家長、學校越禁止什么,他們就非要做什么,強烈的逆反心理和反叛心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占據重要位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點是半幼稚、半成熟狀態(tài),是充滿著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盲從性錯綜矛盾的時期。此時,他們的知識不多,社會經驗也很少,但他們已經逐漸樹立了“自我意識”,自我感覺是“大人”了,想脫離監(jiān)護人獨立行事。不過,他們又經常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內心渴望得到他人的指點。他們在心理上經常處于矛盾狀態(tài),境遇不好時更是如此,這種痛苦在同年齡段或者比自己稍大的人那里比較容易獲得理解和溝通。一些未成年人就是在這種心境下,找伙伴“排憂解難”,進而結伙犯罪。5.道德觀念淡薄、法律知識匱乏未成年人的文化知識處于積累儲備階段,對現(xiàn)實社會的認識和生活規(guī)則的了解還很膚淺,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正在形成初期。一些自身素質較差、家庭教育較差的未成年人不學法、不知法、不懂法、不畏法;社會道德、行為準則體系在他們的心目中還沒有建立起來,失去了起碼的道德水準。人們厭惡的事,他們卻贊美;人們贊美的事,他們卻反對。如有人在失戀后,竟向女朋友潑硫酸,認為是開玩笑;有的人認為持刀劫錢是小事一樁。這種心理道德水準的失調,導致了行為上的犯罪。即使有一些人建立了初步的道德觀念和法律意識,但這些理念只限制在理念層面上,并沒有成為他們個人的內心需要和行為動機。因此,這些初步的理念在理智與感情、控制與放縱的考驗面前就顯得非常脆弱。(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剖析作為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因子,家庭歷來承載著維護社會安全與穩(wěn)定的職責,家庭的和美穩(wěn)定除了血緣和親情的紐帶作用之外,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同樣重要,家教的好壞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面從以下五個方面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因素。家庭的破裂或者解體夫妻關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礎。當夫妻雙方感情破裂,或者因為離婚、死亡、服刑以及其它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雙方時,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壞。一方面,殘缺的家庭會給子女的心理造成一定傷害。無論離異的父母是否撫養(yǎng)孩子,未成年人都會感到缺乏必要的關愛;另一方面,殘缺的家庭會給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嚴重的缺陷,離異的父母經常將教育不當?shù)呢熑位ハ嗤普?、埋怨,有的發(fā)現(xiàn)孩子有不良行為就拳腳相加,甚至攆出家門,結果造成家庭關系不和。相當多的孩子因此產生深刻的情緒障礙,悲觀失望、痛恨父母、嫉妒他人、不滿現(xiàn)實,形成一種反社會的心理,很容易誤入歧途。父母的不良惡習父母的言行是子女的楷模。母親是子女的第一位導師,母親的賢惠、善良、正直的品行會給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打下基礎;父愛是一種權威性的愛,能給家庭帶來一種安全感,可以幫助子女形成對守法與違法的敏感性。但是,如果父母有酗酒、盜竊、賣淫嫖娼燈不良惡習或者犯罪史,都會給子女以暗示的影響,并刺激他們模仿大人的不良行為行事,在其心靈中孕育下違法犯罪的種子。盲目溺愛或者疏于管教父母對子女管教的方式不得當,往往會適得其反。有的父母過分溺愛,使孩子在家中處于絕對優(yōu)勢的地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概滿足。以致孩子從小養(yǎng)成好吃懶做、貪圖享受、好逸惡勞、自私自利、專橫霸道、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等壞毛病。一旦孩子認為父母不能滿足他們的無理要求和過高的物質欲望,就不擇手段,損人利己地干壞事,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只知道使自己的孩子衣錦食美,卻忽視給他們以良好的精神食糧,沒有履行法定的監(jiān)護管教子女的義務,不關心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心理健康和精神需要。過于嚴厲的家教處于成長期的孩子,應該有一個相對寬松的生活環(huán)境,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去發(fā)展個性,家長除了在原則性問題上加以把握之外,不應該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但是,面對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很多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墨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條,不分青紅皂白對孩子打罵、不讓吃飯、罰跪、拷打,甚至趕出家門,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情緒對立、互不信任的局面。他們在心理上視父母為敵,變得性格孤僻冷漠、脾氣暴躁、自卑自私甚至演化為暴力和攻擊,很容易流落到社會上去找小兄弟取得“同情”、“溫暖”,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誘、威脅下,墮落成罪犯。教育內容單一父母應該是孩子的良師益友,父母不僅應該關注兒女的學習成績、品性好壞,還應該密切注意孩子的身體心理變化和精神需求,根據他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對其進行必要的生理衛(wèi)生知識、性知識的教育。但我國的大部分父母自己還對此問題羞澀的回避,更沒有意識到這項教育內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導致教育空白。這與未成年人生理早熟的趨勢和社會環(huán)境的日益復雜非常不適應,外界的不良因素極易影響和侵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和思想。(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學校因素剖析學校是未成年人時期最主要的生活場所,未成年人在學校度過的時間甚至比家里還要多,因此,學校環(huán)境的好壞、學校教育的成敗對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凡的意義。重智輕德導致未成年人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識薄弱。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基地,應該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未成年人。但是,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現(xiàn)階段還沒有完成,始終沒有最終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很多家長、學校和社會成員仍然把學生文化成績的優(yōu)劣、升學率的高低作為衡量學校和教師水平的硬指標甚至唯一標準。因此很多學校片面強化智力教育,忽視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只教書不育人。即使是開設了相關課程的學校,也有不少流于形式,教學內容枯燥無味、形式呆板單調,未成年人難以接受。其結果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水平低下、法制觀念極其淡薄,缺乏對違法犯罪的防范意識和自我抵御能力,沒有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加之他們的認識、辨別和控制能力本來就不強,因此很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引誘、影響和腐蝕,不知不覺走上犯罪的道路。缺乏適當?shù)男睦硇l(wèi)生教育和引導。

未成年人被社會學者稱為人生的危險期,其行為具有明顯的二重性,既容易學好也容易學壞。如果善于引導,他們充沛的精力和強烈的好奇心就可以轉化為智慧和才能;如果疏于教育引導,他們的盲目、模仿和沖動就會發(fā)展為對社會不利的消極因素。無論對哪個年齡段的學生都一律簡單地要求認真學習、遵守紀律,極少關注未成年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動向,學生即使發(fā)生了如大吃大喝、出入娛樂場所、大把花錢、談情說愛,或看淫穢錄相、接觸毒品等違禁物品等不良行為的傾向,老師和學校也沒有針對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生長發(fā)育特點采取適當?shù)慕逃椒?,錯過了教育引導的最佳時期。此外,很少有學校關注學生的生理衛(wèi)生教育,即使開設了相關課程,也故意把講解性知識、性行為及性心理的部分刪除,未成年人并不了解真正的性科學,對性的神秘感越加強烈,不會用科學的性知識保護自己的健康。學校對后進生的鄙視和疏于教育加速了他們走向犯罪的步伐。目前在校的未成年人普遍存在學習負擔過重、心理壓力過大和厭學情緒加劇的情況,學習缺乏趣味性、學?;顒訂握{,不少學生從討厭學習到拒學逃學,成績較差,成為后進生或者單差生,他們因為在學校是“失敗者”就脫離正常的未成年人群體,極易受不良因素的引誘,對這些學生,學校和老師不是耐心細致地幫助教育,而是嫌棄、歧視,以粗暴簡單的辦法對待,動輒訓斥、辱罵、體罰、轟出教室,甚至勒令退學或者開除學籍,將學生推向社會。其結果必然造成后進生的自卑和逆反,激起他們對學校權威的挑戰(zhàn),將學生推向犯罪的泥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脫節(jié)給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良好的“空子”。

由于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學校自己就解脫了,把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學校,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反而去指責老師和學?!笆殹薄6糠纸處熀蛯W校也認為,他們只負責知識教育,孩子的思想、品行應該有父母負責。學校與家長之間缺乏穩(wěn)固的聯(lián)系渠道、缺乏經常的信息溝通、缺乏必要的信任和配合,當未成年人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和學校互相指責和推諉,使未成年人學生對雙方都產生了怨恨,認為自己是學校和家長的負擔,被拋棄的對象,因此他們對學校的抵觸情緒和對家長的逆反心理日益加重,其結果是誰的話都不聽,流向社會,加入違法犯罪的行列。五.如何防治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一)構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司法預防體系,嚴把法治關。一是完善青少年刑事法律制度,構建統(tǒng)一的、自成體系的青少年犯罪法典。二是成立專門青少年犯罪偵查、審查、審判機構,由專人負責辦理青少年刑事案件。三是對青少年犯罪要貫徹特殊的刑事政策,即對青少年擴大緩刑適用范圍、放寬減刑和假釋條件,對服刑的青少年實行與成年人分開關押、改造,避免“交叉感染”。四是對青少年犯罪予以刑事處罰、關押或服刑的,做好幫教工作,減少重新犯罪率。

(二)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觀念。要根據當代青少年學習各種知識的現(xiàn)代化途徑不斷增多、社會知識傳播手段呈現(xiàn)擴散性的特點,積極利用各種合法有效的傳媒工具,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法制,培養(yǎng)其法制觀念,提高其自控能力。公安、司法機關可以在中小學開設法制課,由公安、司法機關選派人員協(xié)助學校把學習有關法律、法規(guī)納人對未成年人的法制、安全教育計劃中,采取多種方式,教育學生知法、懂法、守法,提高學生的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深入開展普法宣傳,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法學習,把有關青少年保護和預防\o"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落到實處,形成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公安機關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凈化社會環(huán)境。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供適合其健康成長的社會環(huán)境,控制各種可能影響、誘導其違法犯罪產生動機、決定及實施犯罪行為的環(huán)境。一是在加強日常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同時,公安機關必須嚴厲打擊教唆、脅迫、引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或者為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提供方便、條件的違法犯罪活動。二是公安機關應與有關部門配合,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大“打黃掃非”工作力度,堅決杜絕不健康的讀物、音像制品或者電子出版物流入社會,毒害青少年;要大力加強對營業(yè)性歌舞廳、電子游戲室、“網吧”及其他相關場所的治安管理,嚴厲查處違法違規(guī)經營活動。三是公安機關要深入查禁“黃、賭、毒、娼”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堅決切斷青少年與一切不良誘因的聯(lián)系,凈化育人環(huán)境,最大程度地減少社會丑惡現(xiàn)象對未成年人的危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