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無粘結預應力筋工工藝標準(435-1996)_第1頁
建筑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無粘結預應力筋工工藝標準(435-1996)_第2頁
建筑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無粘結預應力筋工工藝標準(435-1996)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無粘結預應力筋工工藝標準(435-1996)建筑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

建筑分項工程施工工藝標準--無粘結預應力筋工工藝標準(435-1996)

范圍

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北京地區(qū)8度抗震設防的后張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施工準備

2.1材料及主要機具

2.1.1制作無粘結筋用的鋼絲和鋼絞線應符合國家標準《預應力混凝土鋼絲》(GB5223

一85)、《預應力混凝土鋼絞線》(GB5224?5)的規(guī)定。

2.1.2無粘結筋的涂料層采用“專用建筑油脂”,其性能、產品質量指標應符合湖南省標準局1983年6月6日發(fā)布,1983年7月1日試行“無粘結預應力筋用潤滑防銹脂技術條件”的要求。

2.1.3無粘結筋包裹層材料采用低密度高壓聚乙烯(溫度在190℃時,融熔指數(shù)為1.5~5范圍內)。

2.1.4已制作完畢的無粘結筋成品的質量要求應符合北京地區(qū)標準《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體系(BUPC)設計與施工規(guī)作(試行)》(DBJ01-7-90)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2.5條的要求(見表4-44)。無粘結筋用鋼絲、鋼絞線、不允許有死彎,見死彎必須切斷。鋼絲應為通長,嚴禁有接頭。

無粘結筋鋼材、涂料層、包裹層質量要求及檢驗方

法表4-44

頂次頂目允許偏差(mm)檢查方法

涂料層(建筑油脂)外觀每米用量飽滿,不漏涂,厚度均勻不低于0.035kg目測每批抽樣兩組,每組三根1m長,每根稱重后,將塑料皮剖開,用機油洗凈,分別對鋼絲或鋼絞線及塑料套管稱重,然后計算平均油脂重量,稱重用天平

包裹層(高壓聚乙烯)外觀壁厚每米重量光滑,破損率不超過3%,均勻0.8~1.2mm不低于0.03kg目測每批(以調整擠出機擠出量或牽引速度為準)抽樣三組,每組3根1m長。用千分卡尺測量,測點選最薄和最厚處。每根測點不少于2處,取其平均值,然后用天平稱重計算平均重量鋼絲(鋼絞線)力學性能復試抗拉強度不小于1570N/mm2,延伸率不小于4%(抗拉強度不小于1470N/mm2,延伸率不小于4%)檢查試驗報告

2.1.5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用的甲型、乙型錨固系統(tǒng)構造、技術要求等,必須符合DBJ01-7-90第二部分第三章所提出的要求。

甲型、乙型錨固系統(tǒng)的構造見圖4-52~4-5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