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詩經(jīng)》婚戀詩研究
摘要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內(nèi)容豐富多彩,涉及經(jīng)濟、政治、階級關(guān)系、部族斗爭、社會生活等方面。歷代學(xué)者通過對《詩經(jīng)》內(nèi)容的分析,將其按題材分為婚戀詩、農(nóng)事詩、戰(zhàn)爭事、諷刺詩等。本文以《詩經(jīng)》婚戀詩作為出發(fā)點,在參照和結(jié)合歷代學(xué)者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之上重新探討《詩經(jīng)》婚戀詩。首先,是對《詩經(jīng)》婚戀詩產(chǎn)生的宏觀的時代社會背景作以介紹說明。其次,是對《詩經(jīng)》中婚戀詩的內(nèi)容進行解讀。
本文以程俊英、蔣見元兩位學(xué)者所著《詩經(jīng)注析》作為參考,對《詩經(jīng)》婚戀詩進行論述
。最后,透過《詩經(jīng)》婚戀詩對周人情感狀況的反映,對其所折射出來的社會思想觀念加以分析,讓《詩經(jīng)》婚戀詩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文學(xué)藝術(shù)價值散發(fā)光芒。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婚戀詩;婚制;觀念
Abstract
"BookofSongs"isChina'sfirstcollectionofpoetry,thecontentrichandcolorful,involvingeconomic,political,classrelations,tribalstruggleandsociallifeetc.Throughtheanalysisofthecontentofthe"BookofSongs",thescholarsofthepastdividedthemintomarriageandlovepoems,farmingpoems,warstories,satiricalpoemsandsoon.Inthispaper,"BookofSongs"asthestartingpointofloveandmarriage,inthelightofthereferenceandthebasisofthepreviousresearchresultsofscholarstoexplorethe"BookofSongs"lovepoems.Firstofall,itintroducesthemacrosocialbackgroundofthe"BookofSongs"lovepoems.Secondly,itexplainsthecontentoflovepoemsin"BookofSongs".Inthispaper,ChengJunyingandJiangJianyuan,thetwoscholarsofthe"BookofSongsanalysis"asareference,the"BookofSongs"lovepoemsarediscussed.Finally,throughthereflectionof"BookofSongs"onthelovepoemsofZhoupeopleemotionalstatus,socialideologywhichreflectstheanalysisto"BookofSongs"lovepoemsofthehistoricalandculturalvalueandartisticvaluetoshine.
Keywords:"BookofSongs"lovepoems;marriagesystem;concept
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詩經(jīng)》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
1.《詩經(jīng)》時代的社會背景概況
2.《詩經(jīng)》時代的婚俗制度內(nèi)容
(1)會男女風(fēng)俗
(2)同姓不婚制度
(3)六禮成婚主流婚制
(4)聘婚制與媵婚制并行
二、《詩經(jīng)》婚戀詩內(nèi)容解讀
1.《詩經(jīng)》中的戀愛詩
2.《詩經(jīng)》中的婚姻詩
三、《詩經(jīng)》婚戀詩折射出的社會觀念
1.愛情觀念
2.女性觀念
3.家庭觀念
4.生育觀念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謝辭
引言
婚戀現(xiàn)象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对娊?jīng)》婚戀詩反映的是周人的婚戀狀況,它對于后人了解和研究周代社會文化特征,反映那個特定時代人們的愛情、婚姻精神風(fēng)貌以及多種婚俗制度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自《詩經(jīng)》婚戀詩問世以來,從古至今相關(guān)的研究不計其數(shù)?,F(xiàn)當(dāng)代,諸多學(xué)者更是紛紛運用人類學(xué)、民俗學(xué)、歷史學(xué)等理論方法研究《詩經(jīng)》婚戀詩,極大地開拓了其研究領(lǐng)域。本文立足于《詩經(jīng)》婚戀詩的時代背景、內(nèi)容解讀以及所傳遞出的社會觀念三個方面,幫助我們認識在宗法制度之下統(tǒng)治階級如何將貴族婚姻關(guān)系作為鞏固政治統(tǒng)治的有效手段;了解自由、開放具有原始先民色彩的平民婚姻狀況;分析這個時代所折射出來的包括婚戀觀、女性觀、生育觀等在內(nèi)的社會思想觀念。同時去除掉經(jīng)學(xué)家對《詩經(jīng)》形成的政治詬病和詩教謊言,還原《詩經(jīng)》婚戀詩的真實面目,使《詩經(jīng)》婚戀詩發(fā)揮出真正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
一、《詩經(jīng)》時代的社會文化背景
1.《詩經(jīng)》時代社會背景概況
《詩經(jīng)》中的婚戀詩多是對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這一歷史階段婚戀狀況的反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在西周建立之始,周王朝統(tǒng)治者便陸續(xù)制訂出一整套禮樂制度,以嫡長子繼承制為基礎(chǔ),形成了以血緣關(guān)系為紐帶的宗法制度,以鞏固周王朝統(tǒng)治。另外,周代還實行了分封制度,即受封之人在所封領(lǐng)地范圍內(nèi)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從而形成許多諸侯國,進而也導(dǎo)致了各國之間利益沖突此起彼伏,最終諸侯國分裂割據(jù)削弱了中央集權(quán),西周走向了滅亡。
《禮記·郊特性》曰:“夫婚姻者,萬世之始也,取于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
?!盵4]反映的是周統(tǒng)治者為達到宗法目的而實行的一種新型婚姻政策,它打破了以往王室內(nèi)部之間通婚的婚姻慣例,開啟了與諸侯國聯(lián)姻通婚的先例,慢慢地這種婚姻禮俗制度承傳開來。這時候男女的愛情退居到次要位置,婚姻關(guān)系便成為了政治的附加物。從異姓宗族娶妻,使得關(guān)系由疏遠變?yōu)橛H密。于是,聯(lián)姻成為周代加強政治統(tǒng)治的有效手段。如《邶風(fēng)·燕燕》描寫的“碩人”是“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是衛(wèi)莊公迎娶齊莊公女兒,屬衛(wèi)(姬姓)、齊(姜姓)聯(lián)姻。兩諸侯國聯(lián)姻,是與政治目的結(jié)合在一起的,這是國與國交往的重要手段。伴隨著周王朝的逐漸衰落,建立起來的禮樂文明制度一并遭到破壞,其作用也在慢慢淡化。在此情況下,那些原本已經(jīng)存在的原始文化風(fēng)俗開始蔓延開來。在《詩經(jīng)》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自由開放、帶有原始色彩的詩篇。如《邶風(fēng)·靜女》描寫的是男女在城墻角樓約會,女子故意逗趣捉迷藏,使男子急得抓頭撓耳,徘徊不定。后女子向男子贈送鮮紅美麗香氣襲人的澤蘭作為愛情的象征,二人沉浸在甜蜜的愛情之中?!多{風(fēng)·桑中》亦是如此。
《詩經(jīng)》婚戀詩就是在這樣一個崇尚禮樂文明而又相對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中誕生的,它深刻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fēng)俗和人們的精神面貌。
2.《詩經(jīng)》時代婚俗制度內(nèi)容
(1)會男女風(fēng)俗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正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
。社會制度變革自然而然引發(fā)意識形態(tài)轉(zhuǎn)變,而婚戀習(xí)俗便是意識形態(tài)的準確投影。會男女這一風(fēng)俗就是春秋時期原始社會風(fēng)俗殘余的具體表現(xiàn)。
在禮教初步形成的時代,因去古未遠,原始的生活習(xí)俗還尚未淡出,特別是在西周前期社會中下層所受禮教束縛更少,男女婚戀還是很自由的,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另外,統(tǒng)治者為了蕃育人口也會為適婚男女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結(jié)合的機會。
《周禮·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
。”[5]這就是所謂的仲春之會,但其最初起源于野外祭祀活動。
《周禮注疏》云:“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5]鄭玄注曰:“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
。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盵5]可知上巳節(jié)本是到水邊祭祀和祓除不祥,隨后逐步發(fā)展成仲春之月男女歡會的習(xí)俗。如《鄭風(fēng)·溱洧》體現(xiàn)的就是當(dāng)時鄭國風(fēng)俗,上巳之日,于溱洧之上,招魂續(xù)魄,祓除不祥。青年男女,互相嬉戲,互贈芍藥定情。再如《鄭風(fēng)·野有蔓草》反映的是男女在野外偶然相遇,一見鐘情。用“清揚婉兮”表現(xiàn)出了姑娘的嫵媚動人,用“適我愿兮”表達出了男子不期而遇的喜悅之情。
另外,《詩經(jīng)》婚戀詩中所涉及到的高媒宮、上臺、桑中、東門等地點意象也反映了會男女的風(fēng)俗。
如《鄘風(fēng)·桑中》曰:“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
”表現(xiàn)的就是青年男女在桑中、祠廟相會的情景
。
桑中就是桑林所在之地,上宮就是祀桑之祠,青年男女在此相會合歡
。
再如《陳風(fēng)·東門之枌》曰:“東門之枌,宛丘之栩
。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陳國東門的宛丘是陳國人祈神求子的場所,也是男女定期約會的地方
。從根本上講,會男女這一風(fēng)俗是當(dāng)時生產(chǎn)力水平和社會環(huán)境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
(2)同姓不婚制度
《禮記·昏義》說:“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盵5]可見,婚姻的最初意義在于繁衍后代,延續(xù)種族。周代婚制強調(diào)的是建立在異姓之間的一種社會關(guān)系。
《國語·晉語》曰:“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
“娶妻避其同姓,畏亂災(zāi)也?!边@是同姓不婚最主要的原因
。
又有《禮記·大傳》云:“雖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盵5]可知,同姓不婚的禮俗最早始自于西周時期。
周王室以婚姻作為擴大政治統(tǒng)治的有效手段,與異姓諸侯確立姻親關(guān)系,結(jié)成甥舅之國,以異姓諸侯國作為周王朝統(tǒng)治的輔助,以此壯大周王朝政治勢力
。
如《邶風(fēng)·燕燕》曰:“之子于歸,遠送于野”說的就是衛(wèi)君送別妹妹遠嫁他國
。
審視宗法制度下周代貴族的婚姻狀況,具有非常濃厚的政治色彩,婚姻形態(tài)中裹挾著復(fù)雜的政治內(nèi)涵。通過婚姻這一紐帶把兩個宗族的力量聯(lián)合起來,從而更加鞏固和擴大本族本國的政治利益,即所謂的“合二姓之好”。
(3)六禮成婚主流婚制
婚姻是一種包含一系列法定程序的公開儀式?!抖Y記·昏義》曰:“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子承命以迎”。[5]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婚姻所必須具備的六種法定程序。
所謂的“納采”是指男方家長代請媒人向女方家長行采擇之禮
。
《禮記·士昏禮》記載:“昏禮下達,納采用雁
。
”[5]至于為何要用雁,說法有二:其一是古人認為婚姻要求按時嫁娶,而雁為候鳥,隨時南北,始終如一;其二是古人認為婚姻要按次嫁娶,先長后幼,而雁行止有序,不相逾越
。
根據(jù)雁的習(xí)性和婚姻所尚有相似之處可見雁對于婚禮的象征意義
。
如《齊風(fēng)·南山》曰:“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反映的就是男方家長請媒人到女方家提親,并致禮以成其意。
“問名”即男方家長托媒人備好禮前往女方家里詢問女方父母的姓氏、女子的名號、排行、出生年月日等情況
。
問名的目的在于辨明女方姓氏,避免同姓成婚
。
如《大雅·大明》曰:“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
。
”[7]“納吉”即男方通過占卜派人把認為男女可以合婚的吉兆通知給女方家
。
如《衛(wèi)風(fēng)·氓》的“爾卜爾筮,體無咎言”說的就是卦象吉利,男子與女子可以完婚
。“納征”即向女方送聘禮。《召南·野有死麕》中“野有死麕,白茅包之”即“納征”之禮。“請期”是男方送完聘禮后,再派媒人到女方家擇定具體成婚的吉日,以示對女方的尊敬之意。
“親迎”是六禮的關(guān)鍵,男方必須到女方家中去親自迎娶女子
。
通常情況下,男子赴女方家親迎之前,父親要為兒子設(shè)筵飲酒,兒子秉承父命前往女方家中迎娶,執(zhí)雁拜見岳父
。新婦登車后,新郎駕車先導(dǎo),新婦至家,新郎揖婦而入。至此,婚姻的六種禮節(jié)程式皆已完備。
(4)聘婚制與媵婚制并行
聘婚制是周代社會普遍實行的婚姻制度?!捌浮本褪侵富橐觥傲Y”中的“納采”“問名”“親迎”等一系列訂婚和迎娶過程。
“聘婚”就是嚴格遵循“六禮”程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統(tǒng)治者出于治國邦交的政治需要推行和倡導(dǎo)的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制
。
[8]《衛(wèi)風(fēng)·氓》中的“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匪我愆期,子無良媒”;《齊風(fēng)·南山》中的“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便是對這種主流婚制的反映
。
周代社會還有另一種婚姻制度形態(tài)即媵婚制,普遍存在于統(tǒng)治階層內(nèi)部,它是周代一夫多妻制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之一
。
何謂“媵”?《儀禮·士昏禮》鄭玄注:“媵,送也,謂女從者也
。
”[5]最初是女子出嫁的意思,本家族出人陪送來到男方家族,這些人被視為女方的陪嫁財產(chǎn)
。因此,在周代社會除正妻外,王有妃,諸侯有媵,卿大夫有侄娣,士有妾。
《齊風(fēng)·敝笱》記載了魯桓公夫人文姜出嫁時的盛況:“齊子歸止,其從如云;齊子歸之,其從如雨”
。陪嫁女子多得如云如雨一般。再看《衛(wèi)風(fēng)·碩人》也是對媵婚禮俗反映:“庶姜孽孽,庶士有朅”。不同之處在于這里是對陪送男子的描寫。
西周至春秋時代,婚姻形態(tài)也有野蠻婚向文明婚過渡,因而存在多種婚制并行的社會現(xiàn)象
。這些婚制既是原始婚俗的遺存,又是統(tǒng)治階級擴大政治勢力的有效手段??傊对娊?jīng)》中所反映的不同婚制與婚俗,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二、《詩經(jīng)》婚戀詩內(nèi)容解讀
婚戀詩作為《詩經(jīng)》研究的一個范疇,對其的界定歷來也是充滿爭議的。
朱熹曰:“凡詩之所謂風(fēng)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若夫雅、頌之篇,則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廟樂歌之辭
。”[1]他認為《國風(fēng)》中有54首關(guān)于描寫男女婚戀之情的詩。冷國儉在《詩經(jīng)婚戀詩研究》里指出有77首婚戀詩。可知,學(xué)術(shù)界關(guān)于《詩經(jīng)》婚戀詩的篇目尚無定論。本文以程俊英和蔣見元兩位學(xué)者所著《詩經(jīng)注析》作為參考,從戀愛和婚姻兩個角度對《詩經(jīng)》婚戀詩進行分析論述。
1.《詩經(jīng)》中的戀愛詩
(1)求愛詩
受原始風(fēng)俗的影響,《詩經(jīng)》婚戀詩中男女對愛情的表露往往是大膽的、直率的。《周南·關(guān)雎》反映的是君子追求在河中采摘荇菜的淑女這一過程。
以雎鳩鳥的鳴叫起興,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所詠之詞
。淑女的“左右采之”、“左右流之”、“左右芼之”就像一支優(yōu)美的舞蹈深深吸引了君子。
君子的“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足見他的執(zhí)著和對淑女的深愛之情
。此處君子和《周南·漢廣》中“漢有游女,不可求思”的男子有著一定程度上相同的心理過程。但是男子始終心愿未遂,情思纏繞,無以解脫,而“琴瑟友之”一句把君子苦苦追求的愛情故事引進了一片明媚春光中。癡情君子終于追求到了這位窈窕淑女,他們在琴瑟之音、鐘鼓之樂中傳達著歡心愛意。
孔子《論語》評價《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他認為《關(guān)雎》是表現(xiàn)中庸之德的典范。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我們就可得知,詩中所寫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平和而有分寸,正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
它既承認男女情愛之自然,又強調(diào)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周代的社會規(guī)范,這就是《關(guān)雎》成為德行的典范之故
。
《召南·摽有梅》也是一首大膽的求愛詩。女子望見樹上的梅子由七分變?yōu)槿郑?lián)想到自己年華盡逝卻嫁娶無期,迫切地唱出了這首求愛之歌。“求我庶士”也就是“我求庶士”,可知女子還在尋覓意中人的過程。,可是梅子黃熟,嫁期將盡,仍是夫婿無覓。由“其實七兮”到“其實三兮”的盛衰變化也在提醒著庶士不要錯過好姻緣,這里具有“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的意味。此外,《摽有梅》作為求愛詩的代表,它構(gòu)建了一種新的抒情模式即以草木興衰比喻韶華將盡,再由感慨韶華將盡到渴望嫁娶及時。
如北朝民歌《折楊柳枝歌》“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
。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以及唐代《金縷曲》的“無花空折枝”等。
《周南·漢廣》中“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表達的是一名男子對僅有一江之隔的游女的愛慕難及之情
,浩浩漢江橫亙在他們之間,不能泅渡,男子的憂傷就仿佛這滔滔江水一樣無窮無盡,全詩具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意味。
(2)約會詩
《毛詩序》云:“《桑中》,刺奔也”。[3]詩中涉及到了“桑林”、“上宮”等地點意象。
上古時期,人們都有信奉和祭祀農(nóng)神、生殖神的風(fēng)俗,認為男女交媾能夠促進萬物的繁衍和生長
。鄭、衛(wèi)之地仍存有這種遺俗,并且這種遺俗多在“桑中”、“上宮”等地舉行,《桑中》便是一例。
詩分別以女蘿、麥子和蕪菁起興,用綠意蔥蘢的草木來襯托青年男女熾熱的情欲
。既寫了他們相會于桑中、上宮,又寫了他們相送于淇水之上。整首詩輕快活潑,充滿了濃烈的愛意,絲毫不見諷刺之意。
《邶風(fēng)·靜女》是一首優(yōu)美生動,健康活潑的約會詩,但在男女有別,嚴男女之大防的中國封建社會,那些經(jīng)師宿儒以及自攀爭當(dāng)御用文人的人卻曲解了此詩。
《毛詩序》曰:“《靜女》,刺時也。衛(wèi)君無道,夫人無德
?!盵3]就這樣此詩被扣上了反映“無道”與“無德”的帽子。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詩以男子的口吻寫約會,女子事先躲起來待男子來尋,把男子急得來回抓頭皮。接下來靜女贈彤管以表心意。關(guān)于“彤管”的解釋,聞一多進一步追究,提出“菅”古音與“蘭”通用,別名又稱“荑”,是一種香草。[10]古代未婚女子以此作為愛情的信物送給男子,此說正合當(dāng)時的觀念習(xí)俗。
全詩既有焦急的等待,又有歡樂的會面,更有甜蜜的回憶
。
《鄭風(fēng)·溱洧》是一首描寫仲春之會的詩?!芭挥^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溱洧河畔大好風(fēng)光,男男女女熙熙攘攘,互相嬉戲玩耍,贈物以表情達意。詩中描寫到大好春光來臨,人們到野外、到水濱去春游、歡會。他們調(diào)笑嬉鬧,手中的芍藥成為了他們戀情的見證。整首詩既有對無限春光的贊美,又有純真愛情的歌頌,詩意明朗、歡快而又清新。
對
(3)定情詩
《陳風(fēng)·東門之枌》:“視爾如荍,貽我握椒
?!边@是男子在聚會狂歡結(jié)束之后送給女子一束花椒,以示愛意。當(dāng)時陳地巫風(fēng)盛行,花椒作為一種香料,有降神的作用。
另外,由于花椒本身多子,古人便將其視為多子的象征,由此推測陳地男女歡會很有可能發(fā)生在上巳節(jié)之際,男子贈花椒于女子便有暗含結(jié)子的意思
。
《鄭風(fēng)·溱洧》是首描寫上巳時節(jié)青年男女在溱洧河岸游春歡會的詩
。青年男女在此歡聚,贈蘭草、芍藥以表達愛情。古代情人在即將離別時互贈芍藥,當(dāng)然也有情人借此表達意結(jié)良緣的意思。
關(guān)于《衛(wèi)風(fēng)·木瓜》,《詩經(jīng)譯注》認為這是一首男女互相贈答的定情詩
。詩中的“瓊琚”、“瓊瑤”、“瓊玖”都是代指一種美玉。一方是相贈美玉,另一方是“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美玉便是二人愛情的見證者。
《詩集傳》亦疑此男女贈答之詞[1],但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云:“以為朋友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6]不能僅僅受贈玉定情風(fēng)俗的影響
。細細品味,該詩的主題還是有較大的靈活性,將此詩視為朋友贈答表深情厚誼之作也不為過。
(4)失戀詩
《詩經(jīng)》婚戀詩中塑造了許多遭遇情感變化的女性人物形象,她們面對情變的感受不同,態(tài)度也截然不同。
《鄭風(fēng)·狡童》是一首反映女子失戀的詩歌。詩中“狡童”代指青年男子,他的“不與我言兮”、“不與我食兮”一系列行為使得女子“不能餐兮”、“不能息兮”
。由“彼”到“子”人稱的轉(zhuǎn)變,把女子對“狡童”的戀慕之情表現(xiàn)的纏綿難舍。
如此一個初遭失戀而情感纏綿,對戀人一往情深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
。
《鄭風(fēng)·褰裳》中的女子則潑辣、曠達,不為失戀而苦惱
。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
?!薄盎荨奔磹?,“褰”提起之意,可知這位女子性格爽朗而干脆,同時多了幾分通達和堅強。在男子為本位的舊時代,女子在愛情中處于被動地位,相比《狡童》,《褰裳》中的女主人公身上具有一種獨立、自強的精神。這種遭受情變也不頹廢的精神很是值得沉溺于情愛而無法自拔的弱女子去學(xué)習(xí)。對比之下,兩者的形象各具特色。
周代社會人們追求婚戀的自由、開放多是基于理想層面上的,但是在現(xiàn)實中很大程度上還是會受到禮法的約束。《鄭風(fēng)·豐》是一首寫女子曾經(jīng)未能及時與相愛之人結(jié)婚而今感到非常后悔的詩。
《毛詩序》云:“昏姻之道缺,陽倡而陰不和,男行而女不隨”
。
[3]]聞一多認為:“《豐篇》,蓋男親迎而女不得行,父母變志,女自悔恨之詩
?!盵10]本文也認同此種說法?!盎谟璨凰停▽ⅲ┵狻?,奠定了全詩悲傷的感情基調(diào)。
在古代青年男女婚姻不能自主,只能屈從父母意志,這位女子便是如此,她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
。雖未能與心上人結(jié)婚,但她一往情深,并且流露出對幸福生活的無限向往之情。全詩既有女子對心上人的摯愛之情,又有對自己屈從父母意志的悔恨之情,還有希望愛人重歸舊好的迫切之情,直抒胸臆,酣暢淋漓。
2.《詩經(jīng)》中的婚姻詩
(1)婚嫁詩
婚嫁詩主要是指《詩經(jīng)》中描寫婚嫁場面的詩篇,包括反映婚嫁習(xí)俗、新婚祝福、新人心理等內(nèi)容,它是我們認識周民婚嫁狀況的突破口。
《周南·樛木》是首祝賀新郎的詩。這首詩以葛和樛木起興,比喻女子嫁給男子,熱烈謳歌婚姻崇拜,是周人兩性觀念達到較高文明程度的體現(xiàn)。藤纏樹,樹抱藤,用在此處自然而然成為一種男女性愛婚姻結(jié)合的象征。樹木高大挺拔,是男子的象征,葛藤低小匍匐,是女子的象征。
另外,在國風(fēng)中常以花草、藤蔓、雌鳥、牝獸比喻女子,以高木、日月、雄狐比喻男子
。
尤其是以樹木喻男,花草喻女更為普遍。[7]如《鄭風(fēng)·山有扶蘇》中“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邶風(fēng)·簡兮》中“山有榛,隰有苓
。
云誰之思?西方美人”等等。也有人說這是歌詠“后妃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之作
。若是以詩教的觀點去解讀此詩,則與詩意本身相去甚遠。
與上篇不同的是《周南·桃夭》為祝青年姑娘出嫁的詩
。
《詩集傳》云:“然則桃之有華,正婚姻之時也
?!盵1]可見周代社會有在桃花盛開之時嫁娶的風(fēng)俗。
用鮮艷的桃花比喻美麗的新娘,用它又大又肥的果實象征多子,用繁茂的枝葉象征新娘美滿幸福的婚后生活
。人結(jié)婚生子與植物開花結(jié)果的規(guī)律相一致,自然渾成,融為一體。
《詩經(jīng)》中談到男女婚事時常常會提及到“薪”字,如《漢廣》中的“翹翹錯薪”;《南山》中的“析薪如之何”;《白華》中的“樵彼桑薪”等等
。
古人有在黃昏時行娶妻之禮的習(xí)慣,在黃昏后舉行婚禮,需要燃薪照明,所以“束薪”逐漸成為婚姻禮俗之一
。
《唐風(fēng)·綢繆》中的“綢繆束薪,三星在天”這一句就交待了婚事及婚禮時間
?!敖裣蜗?,見此良人”以玩笑的口吻調(diào)侃新婚夫婦?!白淤庾淤?,如此粲者何?”以表達新婚的甜蜜與歡樂,戲謔中摻雜著幸福的味道。此外,《詩經(jīng)》中的《召南·鵲巢》、《小雅·車轄》、《邶風(fēng)·燕燕》等也均屬婚嫁詩的范疇,此處不再作贅述。
(2)思婦(夫)詩
周代統(tǒng)治者為鞏固統(tǒng)治,開疆拓土,征召男性入伍,造成諸多夫妻分離的局面。由此,產(chǎn)生了一系列的思婦(夫)詩,需要注意的是《衛(wèi)風(fēng)·伯兮》、《王風(fēng)·君子于役》、《秦風(fēng)·小戎》以及《小雅·采綠》等表現(xiàn)的是妻子思念征夫之情。而《邶風(fēng)·擊鼓》、《王風(fēng)·揚之水》則表現(xiàn)的是戍卒思婦之情。
《衛(wèi)風(fēng)·伯兮》抒發(fā)的是妻子對征戰(zhàn)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執(zhí)殳,為王前驅(qū)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開篇描繪的便是男子身材高大,威武雄壯,這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周人的審美取向。這位男子手持長槍,外出為王東征,留妻子獨守空閨,無心梳洗。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疾首;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這一段寫的是思夫的痛苦心理過程。這種思念之苦仿佛已深入骨髓,以至于要尋找忘憂草來緩解。全詩集中在一個“思”字上,層層遞進?!睹娦颉吩唬骸啊恫狻?,刺時也。言君子行役,為王前驅(qū),過時而不反焉?!盵1]如果從政治角度解讀這首詩,可能還有幾分道理。然而,此詩極力寫這位女子的思夫之情、念夫之心、愛夫之意,這種忠貞、專一的愛情實為人們所頌揚。
關(guān)于《秦風(fēng)·小戎》的主旨,有贊美秦襄公說、慰勞征戎大夫說以及懷念征夫說等
。《詩經(jīng)注析》中認為這是一首妻子思念丈夫遠征西戎的詩。[2]詩產(chǎn)生于襄公伐戎之時,秦師出征,家人要為其送行,征人的妻子便在其中。
全詩以女子的口吻,寫了女子的所見所思。全詩三章,每章的前六句都在贊美秦師威武壯觀的陣容,后四句抒發(fā)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把阅罹樱d寢載興”說的是女子輾轉(zhuǎn)難眠,難以排遣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經(jīng)過分析以后,我們認為該詩的主旨當(dāng)為妻子懷念征夫更妥帖一些。
關(guān)于《邶風(fēng)·擊鼓》,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認為“此衛(wèi)國戍卒思歸不得詩也
?!盵4],今多從此說。詩開頭總述衛(wèi)人救陳,平息陳宋之難。以“我獨南行”為線索,抒發(fā)戍卒“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的憤懣之情。在這種情緒的背后蘊含著更為深刻的情思即“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全詩先寫出征情景,已經(jīng)帶有愁怨意味,后寫夫妻別離時的依依不舍和相互信誓。詞情激烈,將戍卒長期征戰(zhàn)之悲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棄婦詩
在周代社會,男女地位不平等。尤其是對于結(jié)婚后的女性而言,丈夫就是她們生活的中心。男子的喜新厭舊以及那個時代存在的一夫多妻制都成為這些女子悲慘命運的根源。
《詩經(jīng)》中涉及到的有《衛(wèi)風(fēng)·氓》、《邶風(fēng)·谷風(fēng)》、《邶風(fēng)·日月》、《召南·江有汜》、《王風(fēng)·中谷有蓷》、《鄭風(fēng)·遵大路》等
。
以《邶風(fēng)·谷風(fēng)》為代表。程俊英、蔣見元兩位學(xué)者均認為這是首棄婦訴苦的詩。從詩中的“采葑”、“采菲”、“我梁”、“我笱”等詞可以看出生活的艱辛和女子的勤勞。
從一章的“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到二章的“行道遲遲,中心有違”,從三章的“毋逝我梁
,
毋發(fā)我笱”,到四、五章的前后對比,再到六章的“不念昔者,伊余來既”,在反反復(fù)復(fù)的敘述中,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棄婦的復(fù)雜心理,由此可見負心男子帶給她的精神創(chuàng)傷有多重
。
另外,詩中“燕爾新婚,如兄如弟”的熱鬧歡樂與“不遠伊邇,薄送我畿”的絕情冷淡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加突出了這位棄婦心底的哀怨愁苦之情
。
《衛(wèi)風(fēng)·氓》也是一首反映婚姻悲劇的詩篇。詩前兩章描寫男子向女子從求婚到結(jié)婚的過程。首先是男子以買絲為名,借此向女子表露愛慕之情,最后決定將婚期定在秋季。此后,女子朝思暮想,“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
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方玉潤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
?!盵4]道出了女子對男子的用情至深。接下來三、四章以“桑”起興,描寫了女子由年輕貌美到年老色衰的變化過程,同時也對應(yīng)了男子對女子由熱愛到厭棄的心理變化過程。五、六章敘述了被棄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處境。整首詩完整地再現(xiàn)了女主人公從戀愛到婚姻的悲劇命運。同時也為我們刻畫了一個棱角分明,個性鮮活的悲劇女性形象。這種女性婚姻悲劇的根源實則是當(dāng)時社會中存在的情與禮的矛盾以及夫權(quán)對婦女的壓迫,這在周代乃至整個封建社會中極具典型意義。
關(guān)于《鄭風(fēng)·遵大路》的主旨,《毛詩序》謂“思君子也”[3]?!对娊?jīng)注析》云:“此為棄婦之作也”[2]。
今人多從后者之說。詩中寫的是女子被她的丈夫或情人所棄,她死死拽住男子的袖口,苦苦哀求男子不要厭惡她
。雖然行為簡單粗暴,感情卻哀婉動人。全詩并沒有交待女子被棄的原因,然而描繪的這幅畫面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熹《詩集傳》曰:“淫婦為人所棄,故于其去也”
。[1]他把詩中的女子說成是淫婦,可見是存在偏見的。
棄婦詩的出現(xiàn),反映了周代婦女在愛情和婚姻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她們是男權(quán)社會的犧牲品,她們的不幸遭遇令人同情?!对娊?jīng)》中的棄婦詩雖然沒有對負心男子作出明確的譴責(zé),但是卻也有著深刻的警世作用。
(4)悼亡詩
《詩經(jīng)》中涉及到的悼亡詩篇目不多,明確的有《唐風(fēng)·葛生》、《檜風(fēng)·素冠》,但《邶風(fēng)·綠衣》存在爭議。
《毛詩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
。”[3]《詩經(jīng)譯注》認為此詩是主人公懷念過去妻子的詩[2],至于妻子的生死不得而知。我們就以《邶風(fēng)·綠衣》為例來具體分析一下:“綠兮衣兮,綠衣黃里。
心之憂矣,曷維其已!”寫的是主人公睹物思人,“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心之憂矣,曷維其亡”。此處“亡”通“忘”,是懷念之情的進一步延續(xù)。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尤兮”
?!肮拧蓖肮省?,故人之意。通過對前人研究的分析,發(fā)現(xiàn)此詩產(chǎn)生爭議的原因在于詩中的“綠衣黃里”一詞。前人多引齊說,意為齊女莊姜為自己遭遇所作。
齊說曰:“黃里綠衣,君服不宜。淫湎毀常,失其寵光
?!币馑际切l(wèi)莊公穿黃色夾里綠色面料的衣服是不合適的,沉湎酒色,毀掉常例。小妾僭越,使夫人失寵。支持者都以此為根據(jù)。聞一多在《詩經(jīng)通議》中對“綠衣黃里”進行了解說,他明確指出“里”在這里為“裳”之意。[10]因此,“綠衣黃里”就是“綠衣黃裳”,就是綠上衣飾以黃下衣,并無顛倒之象,更無小妾上僭之征。本文也持此說,詩中主人公睹物思人,懷念逝者生前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朝夕相伴的夫妻生活早已物是人非,剩下的只是無限的懷念之情。
關(guān)于《唐風(fēng)·葛生》的主旨,《毛詩序》云:“刺獻公也,好攻戰(zhàn),則國人多喪”
。
[3]《詩經(jīng)原始》云:“征婦思夫久役于外,或存或亡,均不可知”
。
[4]本文直接從文本出發(fā)進行解讀,暫且撇開詩作的歷史年代、社會背景不論,將其視之為一首悼亡詩
。開篇用到了賦、比、興手法,用蔓草生長比喻男女相愛關(guān)系。接著借助“予美亡此,誰與獨處”表達對配偶的哀悼懷念之情。葛藤纏繞在荊樹上,像愛人之間的相依相偎,而主人公卻孤身一人,甚是悲涼。同時,詩中所提及到的“角枕”、“錦衾”也都是殉葬物品?!蔼毺帯薄ⅰ蔼毾ⅰ北磉_了其思念與悲哀之深切?!跋闹铡焙汀岸埂钡难h(huán)往復(fù)更是體現(xiàn)了主人公對逝者永無止境的懷念之情。而“百歲之后,歸于其室”似乎又包含著對生命最終歸宿的深刻認識,具有一種生命悲劇意味。
《詩經(jīng)》中的悼亡詩對后世的影響很大,如西晉潘岳《悼亡詩》“流芳未及歇,遺掛尤在壁;寢興何時忘,沉憂日盈積。
”在表現(xiàn)手法上就受到《邶風(fēng)·綠衣》的影響
。
再如元稹《遺悲懷》“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币彩鞘艽擞绊?。
三、《詩經(jīng)》婚戀詩折射出的社會觀念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生產(chǎn)力,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過程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
。周代社會蘊含著龐雜的禮制風(fēng)俗文化,它們起著規(guī)范周代社會和周人行為方式的作用,同時沉淀了這一時期所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xí)慣等,是這個時代文化的核心。
通過前面對《詩經(jīng)》時代社會背景和婚戀詩內(nèi)容分析,我們將進一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想觀念
。
1.愛情觀念
愛情是人類萌生的最正常而又自然的情感之一。《詩經(jīng)》中的戀愛詩大多具有健康、歡快的格調(diào)。首先體現(xiàn)出的是追求自由戀愛的觀念,這與去古不遠的原始風(fēng)俗有密切關(guān)系。有描寫單相思的,如《邶風(fēng)·柏舟》;有描寫男女約會的,如《邶風(fēng)·靜女》;有描寫男女定情的,如《衛(wèi)風(fēng)·木瓜》;有描寫愛而不得的,如《周南·漢廣》;有描寫掙扎于情理之間的,如《鄭風(fēng)·將仲子》……它們均表現(xiàn)出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強烈渴望,尤其是女子對愛情的態(tài)度更是直白、坦率,令人敬佩。
《邶風(fēng)·匏有苦葉》“士如歸妻,迨冰未泮;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彼茉斓氖且粋€執(zhí)著于愛情、在喜悅與焦躁中等待情人的女子形象。
內(nèi)在美與外在美相結(jié)合?!对娊?jīng)》中關(guān)于描寫男女兩性愛情的詩篇均突出了男子的高大、威猛,女子的貞嫻、淑良,尤為突出其德行之美。
如《關(guān)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斗窖浴吩唬骸扒貢x之間,美心為窈,美狀為窕”
。“淑”即美麗賢惠,這里是說淑女兼具外貌美與品德美?!熬印迸c淑女相對,也是兼具二美。君子配淑女,已成為后世追求的愛情典范。
《毛詩序》云:“《風(fēng)》之始也,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也
。故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邦國焉。”[3]暫且不考慮其他因素,單看《關(guān)雎》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德行之美,就已經(jīng)令人很是折服?!队信嚒分杏小邦伻缢慈A”、“彼美孟姜”……全詩通過對女子的容顏、穿戴以及內(nèi)在品質(zhì)等方面,塑造了這位貌美、品德高尚、風(fēng)度嫻雅的女子形象,讓人不得不愛之。
周代社會禮樂文明,男女雙方交往有一定的自由性和開放性,,因而他們能大膽表露和追求對異性的愛慕之情。隨著禮制的健全,男女婚姻自由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約束,但無論如何都是以德行作為首要標準。周人流傳下來的這種愛情觀念依然影響著當(dāng)下人們的擇偶、婚戀行為。
2.家庭觀念
家是國的基本組成單位。家庭和睦更是關(guān)系到是一個國家的繁榮與昌盛。周人更是注重君臣、夫婦、父子之間的和睦相處。
《禮記?昏義》云:“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
。
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
?!盵5]《詩經(jīng)》婚戀詩中許多篇目涉及到的都是夫妻恩愛,家庭和睦的觀念。
如《齊風(fēng)?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狈从车木褪瞧掌胀ㄍǖ姆蚱奕粘I顑?nèi)容,妻子催促丈夫起床,而丈夫卻有意調(diào)侃妻子而遲遲不愿意起床。根據(jù)妻子耐心的規(guī)勸可見她對丈夫殷切的關(guān)懷之情,間接地反映了夫妻二人甜蜜幸福的婚姻生活。
《鄭風(fēng)?女曰雞鳴》也是首反映夫妻生活的詩篇:“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戈鳧與雁……”全詩通過夫妻兩人之間的對話,敘述了早起、射獵、飲食、雜佩表愛、相期偕老的夫妻感情誠篤的日常生活,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夫妻關(guān)系和諧的家庭生活畫卷。
另外,《大雅?思齊》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家邦
。”可見,夫妻之道對于維護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的顯著作用。
《詩經(jīng)》婚戀詩中還有一些是從側(cè)面或反面反映夫妻和諧的家庭觀念,如思婦(夫)詩、悼亡詩、棄婦詩。
《檜風(fēng)?素冠》:“庶見素冠兮,棘人欒欒兮,勞心慱慱兮
。
庶見素衣兮,我心傷悲兮,聊與子同歸兮……”
。這是一首悼亡詩,此女身著素衣,根據(jù)當(dāng)時葬禮習(xí)俗,應(yīng)是平民。丈夫?qū)⑷霘?,她撫尸痛哭,恨不得與丈夫一同死去。生則同床,死則同穴,如此崇高的夫妻之情何其感人[11]?!缎l(wèi)風(fēng)?氓》是首棄婦詩,講述男女二人以媒為禮一步步走向婚姻生活,婚后女子辛苦操持家業(yè),毫無怨言,終因年老色衰被丈夫拋棄?!翱偨侵?,言笑晏晏”的幸福歡樂早已煙消云散,剩下的僅僅是“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怨恨,同時還對男子“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的行為提出了強烈的譴責(zé)和控訴。在那個以夫權(quán)男權(quán)為中心的周代宗法社會里,女性的命運難免經(jīng)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到“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的變化過程,沒有絲毫地位與價值可言。這也從反面表現(xiàn)出了夫妻關(guān)系和諧對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詩經(jīng)》婚戀詩中蘊含著豐富的家庭生活觀念,尤其是男女兩性關(guān)系,它們是在那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形成的,體現(xiàn)了周人對家庭、社會的深刻認識。在夫妻恩愛和棄婦出妻的諸多詩篇中,我們應(yīng)該看到這種“以和為貴”的文化主旋律至今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3.女性觀念
在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周代社會中,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但這并不代表這個時期的女子就沒有較為先進的觀念意識。
《詩經(jīng)》婚戀詩中的女性形象,無論是在大膽追求愛情還是婚姻生活中都表現(xiàn)出了極為鮮明的個性
。
追求男女平等?!对娊?jīng)》婚戀詩中多寫男子追求女子的過程。
其實,女子追求男子也并非不合乎禮法。鄭風(fēng)里多是以女子的口吻來向男子大膽表露愛情的詩
?!多嶏L(fēng)·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豈無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蹦闳舨幌胛遥邑M沒有他人來愛。這位女子性格曠達,吐語爽快,對待愛情絲毫不拖泥帶水。
她用別人追求自己的方式來抬高自己的地位,在這里男女是平等的,你有你的追求,我亦可以有我的選擇
。
勇于反抗的意識。多表現(xiàn)在女性受到男權(quán)的不公平對待以及在父母包辦婚姻時表現(xiàn)出的一種反抗意識,但是這種反抗是被動的、有限的?!墩倌稀ば新丁吩唬骸半m速我獄,室家不足……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朱熹曰:“女子以禮自守,而不為強暴所污者,自述己志,作此詩矣絕其人”
。[1]程俊英認為這是一首女子拒婚之詩。通過具體分析可知,古代男子娶了妻叫作有室,女子嫁了夫叫作有家,故此“室家”就有了結(jié)婚的意思。用雀與鼠委婉巧妙地比喻男子的無禮強求。即便是上了公堂、坐了牢房也誓死抵抗,絕不屈從,凸顯了女子的一種不畏強暴的反抗精神。
《鄘風(fēng)·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義。之死矢靡他
。
母也天只,不諒人只……”《詩集傳》云:“此衛(wèi)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故共姜作此以自誓
。
”[1]這是一首女子要求婚姻自由,公然違抗父母之命的詩
。
在《詩經(jīng)》時代,一方面人們在法定政令許可的范圍內(nèi)享有一定的戀愛婚姻自由
。另一方面,普遍的情況是“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的世俗制度規(guī)范。[12]這個時中代青年男女為爭取婚戀自由而產(chǎn)生的反抗意識能否戰(zhàn)勝禮俗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詩經(jīng)》婚戀詩中的女性在面對愛情、婚姻以及家庭時所呈現(xiàn)出的一種意識,就是獨立自主、自由選擇、反抗斗爭的精神,這是《詩經(jīng)》時代女性最光輝的亮點。
4.生育觀念
堯舜時期,人們就已經(jīng)形成了多子多福的社會觀念。
HYP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醫(yī)療美容院裝修委托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背戶代持及車輛二手車置換協(xié)議
- 工業(yè)園區(qū)土方平整供油合同
- 2025年度游泳館物業(yè)服務(wù)保潔承包合同專業(yè)版
- 2025年茶樓與茶葉品牌推廣合作協(xié)議
- 文化遺產(chǎn)用地居間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股權(quán)回購協(xié)議版: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股權(quán)回購及產(chǎn)業(yè)鏈整合合同
- 事業(yè)單位煤炭采購合同8篇
- 2025年度道路橋梁施工安全防護勞務(wù)合同
- 三年級數(shù)學(xué)100以內(nèi)整數(shù)除法計算題過關(guān)檢測題
- 5000只淮山羊和波爾山羊雜交良種養(yǎng)殖場建設(sh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GB/T 5534-2008動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測定
- GB/T 12771-2019流體輸送用不銹鋼焊接鋼管
- 測量管理體系內(nèi)審檢查表
- 工程驗收及移交管理方案
- 心臟手術(shù)麻醉的一般流程課件
- 圖片編輯概述課件
- 2023年岳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單招職業(yè)技能考試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信號與系統(tǒng)復(fù)習(xí)題及答案
- 北師大版八年級數(shù)學(xué)上冊《認識無理數(shù)(第2課時)》參考課件2
- 中級建構(gòu)筑物消防員理論綜合模擬題01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