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1.gif)
![第六章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2.gif)
![第六章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3.gif)
![第六章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4.gif)
![第六章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47b1e1e814bf96a5cdf356ee1d176054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細胞的能量轉換線粒體和葉綠體第1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一節(jié)線粒體與氧化磷酸化線粒體被稱為細胞內的能量工廠。人體內的細胞每天要合成幾千克的ATP,95%是由線粒體中的呼吸鏈所產生。第2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線粒體的形態(tài)結構(一)形態(tài)和分布1.形態(tài):因種類和生理狀態(tài)而異,一般呈粒狀或桿狀,也有環(huán)形,啞鈴形、線狀、分杈狀。第3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活細胞中線粒體形態(tài)高度可變
第4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大?。褐睆?.5-1μm,長1.5-3.0μm。胰臟分泌細胞中的線粒體可長達10-20μm,稱巨線粒體,人成纖維細胞線粒體則更長,達40μm。第5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數(shù)量:同類型細胞中數(shù)目穩(wěn)定。不同類型細胞中從1個到數(shù)千個。代謝活躍細胞數(shù)量多;動物細胞較植物細胞多;紅細胞無線粒體。4.分布:一般均勻分布。常結合在微管上,可向功能旺盛區(qū)域遷移。故代謝活躍區(qū)域較多。第6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線粒體大小和數(shù)量反映了細胞能量需求
線粒體位于心肌細胞和精子尾部需能多的部位第7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線粒體的結構線粒體由內外兩層單位膜封閉形成,包括外膜、內膜、膜間隙和基質4個部分。第8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線粒體結構模型
第9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外膜(outermembrane)全封閉的單位膜,脂和蛋白含量近相等;具孔蛋白(porin)構成的親水通道,通透性較高,分子量<5KD分子可通過。具一些特殊酶類,如色氨酸降解的酶、脂肪鏈延伸的酶。標志酶為單胺氧化酶。第10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11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內膜(innermembrane)厚約6-8nm,蛋白質/脂類>3:1,心磷脂含量20%,無膽固醇。通透性低,僅讓不帶電荷小分子通過,大分子和離子通過內膜需特殊轉運系統(tǒng)。第12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內膜向基質褶入形成嵴(cristae),嵴常呈板層狀,也有管狀。嵴上有基粒,基粒由頭部(F1)和嵌入內膜的基部(F0)構成。第13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板層狀結構第14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管狀嵴線粒體
第15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內膜具豐富的蛋白質和酶類,主要有參與氧化磷酸化電子傳遞的蛋白質復合體及ATP合成的酶類,以及其它一些參與物質運輸與合成的酶類。標志酶為細胞色素C氧化酶。第16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膜間隙(intermembranespace)寬6-8nm,含大量可溶性酶、底物和輔助因子標志酶為腺苷酸激酶,催化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團轉移到AMP第17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基質(matrix)除糖酵解外,其它參與生物氧化的酶均在線粒體基質中:TCA循環(huán)、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標志酶為蘋果酸脫氫酶。含一套完整的轉錄和翻譯體系:mtDNA,70S核糖體,tRNA、rRNA、DNA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第18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線粒體的功能是細胞進行生物氧化的主要場所,糖類、脂肪和氨基酸最終的氧化均發(fā)生在線粒體。并將氧化與磷酸化偶聯(lián),合成ATP。第19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一)真核細胞中的氧化作用(oxidation)葡萄糖和脂肪酸是真核細胞能量的主要來源。1.糖的氧化1)在胞質中,糖經糖酵解氧化生成丙酮酸;2)丙酮酸進入線粒體,脫羧生成乙酰CoA3)乙酰CoA進入TCA循環(huán),徹底氧化成CO2第20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21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22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脂肪的氧化:脂肪先在胞質中水解成脂肪酸,脂肪酸進入線粒體基質,通過β氧化途徑生成乙酰CoA,及1分子NADH和FADH2。第23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氨基酸的氧化乙酰輔酶A是線粒體能量代謝的核心分子。第24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TCA循環(huán):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結合生成檸檬酸,檸檬酸經氧化脫羧,經酮戊二酸、琥珀酸,降解成草酰乙酸。每循環(huán)一次生成2分子CO2、一分子GTP、4分子NADH和一分子FADH2。第25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5、輔酶在能量傳遞中的作用:
TCA循環(huán)的凈產物是FADH2和NADH,F(xiàn)ADH2和NADH中含有底物氧化釋放的高能電子,共5對,可用于ATP合成。第26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27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糖酵解也產生NADH,可通過蘋果酸-天門冬氨酸穿梭和甘油-磷酸穿梭,將電子傳遞給FAD,形成FADH2,參與ATP合成。第28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磷酸甘油穿梭第29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蘋果酸-天門冬氨酸穿梭胞液中的NADH,首先由蘋果酸脫氫酶催化將草酰乙酸還原成蘋果酸,蘋果酸再通過內膜上的二羧酸載體系統(tǒng)與線粒體內的α酮戊二酸交換而進入線粒體。然后,蘋果酸在蘋果酸脫氫酶催化下,又氧化生成草酰乙酸并釋出NADH,再經歷與在線粒體內產生的NADH氧化相同的過程。第30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二)呼吸鏈與電子傳遞TCA循環(huán)后,能量儲在NADH和FADH2中,需將其氧化才能將能量釋放出,該過程涉及電子從NADH或FADH2傳遞到氧。呼吸鏈是內膜上的一組酶復合體,負責將電子傳遞到氧氣,產生ATP。第31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電子在經呼吸鏈進行傳遞時,高能電子中所含能量逐步釋放,最后儲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鍵中,即將ADP轉變成ATP,該過程稱為磷酸化。而電子傳遞鏈將生物氧化和磷酸化串聯(lián)在一起的過程并稱為氧化磷酸化。第32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電子載體電子載體:與電子結合并將其傳遞下去的物質。(1)
NAD:煙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脫氫酶的輔酶,連接TCA循環(huán)和呼吸鏈,將氫交給黃素蛋白。第33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黃素蛋白(flavoprotein):由一條多肽鏈結合一個輔基組成的酶類,輔基為FMN或FAD.
每個FMN或FAD可接受2個電子和2個質子。
呼吸鏈上既有以FMN為輔基的NADH脫氫酶,也有以FAD為輔基的琥珀酸脫氫酶。第34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細胞色素(cytochrome):呼吸鏈中有5類細胞色素:a、a3、b、c、c1,均含有血紅素鐵,以Fe3+和Fe2+互變傳遞電子。而細胞色素a、a3還與銅原子相連,銅原子也依靠自身化合價的變化進行電子傳遞。第35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血紅素的結構
第36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
鐵硫蛋白(Fe/Sprotein):屬細胞色素類,分子中央結合的是鐵和硫,稱鐵硫中心。一般含4個原子,2個鐵和2個S,稱2Fe-2S,也有4Fe-4S。也是通過Fe2+、Fe3+互變進行電子傳遞,且一次只能傳遞1個電子
第37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38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5)輔酶Q(coenzymeQ):脂溶性小分子醌類化合物,通過氧化和還原傳遞電子。有3種氧化還原形式:氧化型醌Q,還原型氫醌(QH2)和介于兩者間的半醌(QH)。每個醌能接受和傳遞2個電子和質子第39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氧化還原電位與載體排列順序同種物質得失電子的兩種狀態(tài)稱氧還對。如NAD+和NADH,兩者間有電位差,即氧還電位可在標準條件下測定標準氧還電位。標準氧還電位越小,提供電子的能力越強通過測定電子載體的氧化還原電位,可推斷其在呼吸鏈中的排列順序第40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電子傳遞復合物用脫氧膽酸(離子型去污劑)處理內膜、分離出呼吸鏈的4種復合物,即復合物Ⅰ、Ⅱ、Ⅲ和Ⅳ。而參與電子傳遞的輔酶Q和細胞色素C不屬于任何一種復合物。輔酶Q溶于內膜,細胞色素C位于內膜的膜間隙側(C側),屬膜外周蛋白。第41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復合物ⅠNADH-CoQ還原酶,哺乳動物中由42條肽鏈組成。含1個FMN和6個Fe/S,以二聚體存在。作用:催化NADH的2個電子傳至輔酶Q,并將4個H+由基質(M側)→膜間隙(C側)。電子傳遞方向:NADH→FMN→Fe-S→Q結果:NADH+5H+(M)+Q→NAD++QH2+4H+(C)第42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復合物Ⅱ琥珀酸脫氫酶,4條肽鏈,含1個FAD,2個Fe/S催化電子從琥珀酸→CoQ,傳遞過程:琥珀酸→FAD→Fe-S→Q。不轉移質子。反應結果為:琥珀酸+Q→延胡索酸+QH2第43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復合物ⅢCoQ-cytc還原酶,由11條不同肽鏈組成,以二聚體存在,單體含2個cytb(b562,b566)、一個cytc1和一個Fe/S。作用:催化電子從輔酶Q→cytc,每轉移一對電子,同時將4個H+轉移至膜間隙。結果:2氧化態(tài)cytc+QH2+2H+(M)→2還原態(tài)cytc+Q+4H+(C)第44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復合物Ⅲ的電子傳遞較復雜,與“Q循環(huán)”有關輔酶Q是脂溶性小分子,能在膜中自由擴散,在內膜C側,QH2將一個電子交給Fe-S→細胞色素c1→細胞色素c,被氧化為半醌(QH),并將一個質子釋放到膜間隙;半醌將電子交給細胞色素b566→b562,釋放另外一個質子到膜間隙。第45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cytb566得到的電子為循環(huán)電子,傳遞路線為:半醌→b566→b562→輔酶Q。因此,輔酶Q的還原有3種途徑,均發(fā)生在內膜M側。一是被復合體Ⅰ還原,二是被復合體Ⅱ還原,三是被cytb562還原。第46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Q循環(huán)示意圖
第47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復合物Ⅳcytc氧化酶,以二聚體存在,單體含1個cyta、a3和2個Cu原子。作用:電子從cytc→氧傳遞路線:cytc→CuA→cyta→a3-CuB→O2每轉移一對電子,從基質中攝取4個H+,其中2個用于水形成,另2個被轉至膜間隙。結果:
4還原態(tài)cytc+8H+(M)+O2→4氧化態(tài)cytc+4H+(C)+2H2O第48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4、兩條主要的呼吸鏈呼吸鏈傳遞的主要是NADH,而FADH2較少,可將呼吸鏈分為主、次兩條:主鏈由復合物Ⅰ、Ⅲ、Ⅳ組成,催化NADH氧化次鏈由復合物Ⅱ、Ⅲ、Ⅳ組成,催化琥珀酸氧化第49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兩條主要的呼吸鏈第50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Molecularbasisofoxidation:Electron-transportchain第51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ATP合酶(ATPsynthetase)的結構和作用機理是生物能量轉化的核心酶。參與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催化合成ATP。存在于線粒體內膜、葉綠體類囊體膜、異氧菌和光合菌質膜上。膜結合狀態(tài)下具有ATP合成活性,分離狀態(tài)下具水解ATP的活性。第52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TheATPsynthaseisareversiblecouplingdevice
第53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ATP合酶(F0F1-ATP酶)的結構1)F1:5種多肽組成的九聚體(3α3βγδε),α和β交替排列,如桔瓣。γ貫穿αβ復合體,并與F0接觸,ε幫助γ與F0結合。δ與F0的兩個b亞基形成固定αβ復合體的結構。具3個ATP合成催化位點,每個β亞基1個。2)F0:由3個亞基組成的15聚體(1a:2b:12c)。c亞基在膜中形成物質運動的環(huán),b亞基與δ固定F1;a亞基是質子通道。第54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ATP合酶的結構F1:5subunitsintheratio3:3:1:1:1F0:1a:2b:12c
第55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在合成ATP時,在流過F0的a亞基的H+推動下,由12個c亞基組成的轉子發(fā)生旋轉,帶動轉動,依次與3個β亞基作用,使β亞基催化位點構象發(fā)生變化,催化ATP合成第56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57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氧化磷酸化與電子傳遞的偶聯(lián)呼吸鏈中有3個部位自由能變化較大,是呼吸鏈氧化還原放能與ATP合成偶聯(lián)部位,可被特異性抑制劑阻斷。這3個部位分別是復合物Ⅰ、Ⅲ、Ⅳ,它們每傳遞1對電子,釋放的自由能足夠合成1分子ATP。而復合物Ⅱ釋放的自由能不足以合成1個分子ATP,不是ATP合成的偶聯(lián)位點。第58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SummaryofthemajoractivitiesduringaerobicrespirationinamitochondrionNADHO2:3ATP/2e;FADH2O2:2ATP/2e第59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氧化磷酸化的偶聯(lián)機理氧化與磷酸化的偶聯(lián)機制一直是研究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關鍵主要的假說有:1、化學滲透學說(chemiosmoticcouplinghypothesis)2、構象偶聯(lián)假說(conformationalcouplinghypothesis)第60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化學滲透假說:質子動力勢MitchellP.1961提出“化學滲透假說(ChemiosmoticHypothesis)”,70年代化學滲透假說得到大量實驗的支持,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假說,Mitchell也因此獲得1978年諾貝爾化學獎。第61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化學滲透學說電子沿呼吸鏈傳遞時,釋放的能量將質子從內膜基質側泵至膜間隙,線粒體內膜對離子高度不通透,使膜間隙的H+濃度高于基質,在內膜兩側形成pH梯度(△pH)及電位梯度(Ψ),共同構成電化學梯度,即質子動力勢(△P)。質子沿電化學梯度穿過內膜上的ATP合酶流回基質,使ATP合酶構象改變,將ADP和Pi合成ATP第62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
化學滲透學說第63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64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Mithchell’sChemiosmotictheory(1961)Morethan21026molecules(>160kg)ofATPperdayinourbodies.第65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Otherrolesfortheproton-motiveforceinadditiontoATPsynthase第66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構象耦聯(lián)假說1979年Boyer提出構象耦聯(lián)假說,主要觀點是:
H+通過F0時,引起c亞基構成的環(huán)旋轉,帶動γ轉動,γ端部不對稱,引起F1上3個β亞基的催化位點的構象周期性變化(L、T、O)。在L構象,ADP、Pi與酶疏松結合;在T構象與酶緊密結合,合成ATP;在O構象ATP與酶的親和力低,被釋放。每個亞基要經過3次構象改變才能催化合成1個ATP。第67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68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69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支持構象耦聯(lián)假說的實驗有:1.日本的吉田(MassasukeYoshida)等人將α3β3γ固定在玻片上,在γ亞基的頂端連接熒光標記的肌動蛋白纖維,在含有ATP的溶液中溫育時,在顯微鏡下可觀察到γ亞基帶動肌動蛋白纖維旋轉。2.在另外一個實驗中,將熒光標記的肌動蛋白連接到ATP合酶的F0亞基上,在ATP存在時同樣可以觀察到肌動蛋白的旋轉。第70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第71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四)氧化磷酸化抑制劑1.電子傳遞抑制劑:①抑制NADH→CoQ電子傳遞:阿米妥、魚藤酮、殺粉蝶素A。②抑制Cytb→Cytc1電子傳遞:抗霉素A③抑制細胞色素氧化酶→O2:CO,CN,NaN3,H2S第72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磷酸化抑制劑:與F0結合,阻斷H+通道,從而抑制ATP合成:寡霉素、二環(huán)己基碳化二亞胺(DCC)3.解偶聯(lián)劑(uncoupler):使氧化和磷酸化脫偶聯(lián),氧化仍可進行,而磷酸化不能進行。解偶聯(lián)劑為離子載體或通道,能增大內膜對H+通透性,消除H+梯度,無ATP生成,使氧化釋放出的能量全部以熱的形式散發(fā)動物棕色脂肪組織和肌肉線粒體中有獨特的解偶聯(lián)蛋白,與維持體溫有關。第73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常用解偶聯(lián)劑主要有:質子載體:2,4-二硝基酚(DNP),羰基-氰-對-三氟甲氧基苯肼(FCCP)。質子通道:增溫素。其它離子載體:纈氨霉素。某些藥物:如過量的阿斯匹林也使氧化磷酸化部分解偶聯(lián),從而使體溫升高。第74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線粒體的半自主性1963年發(fā)現(xiàn)線粒體DNA(mtDNA)后,又在線粒體發(fā)現(xiàn)RNA、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核糖體等進行DNA復制、轉錄和蛋白質翻譯的全套裝備,說明線粒體具獨立遺傳體系。第75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線粒體能合成蛋白質,但合成能力有限。線粒體1000多種蛋白質中,自身合成的僅十余種。線粒體核糖體蛋白、氨酰tRNA合成酶、許多結構蛋白,都是核基因編碼,在胞質中合成,定向轉運到線粒體.故稱線粒體為半自主細胞器。第76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利用標記氨基酸培養(yǎng)細胞,用氯霉素和放線菌酮分別抑制線粒體和胞質蛋白質合成,發(fā)現(xiàn)人的mtDNA編碼的多肽為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3個亞基,F(xiàn)0的2個亞基,NADH脫氫酶的7個亞基和細胞色素b等13條多肽。mtDNA還合成12S和16SrRNA及22種tRNA。第77頁,共84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GenesinmtDNAencoderRNAs,tRNAs,andsomemitochondrialproteinsHumanmtDNA:16,569bp2rRNAs,22tRNAs,13polypeptides:NADHreductase.7sub.Ctyb-c1complex.1cytbCytoxidase.3subu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新能源車輛制造就業(yè)勞動合同范本集
- 2025年度人工智能設備租賃與數(shù)據(jù)處理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質量檢測與驗收合同-@-2
- 2025年化工產品生產許可證申請代理服務合同
- 2025年度競業(yè)限制違約金合同保密條款與違約責任合同
- 2025年度房屋安全鑒定及維修合同協(xié)議書
- 2025年度城市更新項目回遷房銷售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中國延胡索行業(yè)市場運營現(xiàn)狀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建議報告
- 2025年度現(xiàn)代庫房施工與智能化倉儲系統(tǒng)協(xié)議
- 2025年擺線針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政治試卷(含答案)
- 教體局校車安全管理培訓
- 2025年上半年重慶三峽融資擔保集團股份限公司招聘6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以內加減法口算題(10000道)(A4直接打印-每頁100題)
- 《克雷洛夫寓言》專項測試題附答案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guī)則》重點內容學習PPT課件(帶內容)
- 海信rsag7.820.1646ip電源與背光電路圖fan7530、fan7602fan
- 深度配煤摻燒方案
- 中藥霧化吸入操作評分標準
- 學生個人成長檔案實用模板
- 三一電氣產品外觀通用檢驗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