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1頁
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2頁
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3頁
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4頁
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遷第1頁/共56頁第2頁/共56頁清代官服標識第3頁/共56頁清代官服標識第4頁/共56頁變化:由穿長袍馬褂到著西裝帶領結。第5頁/共56頁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民國后流行第6頁/共56頁

雖說西裝依然是男人們時髦的服飾,但中山裝很快就開始與西裝平分天下。中山裝第7頁/共56頁禮義廉恥五權分立三民主義你知道中山裝造型的政治含義嗎?第8頁/共56頁第9頁/共56頁第10頁/共56頁民國上襖下裙上衣下裙第11頁/共56頁

國人將西裝與中國傳統(tǒng)的長袍馬褂進行融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中西合璧的穿著:綢緞長袍、西服褲,頭頂圓形禮帽,足上是一雙烏黑油亮的牛皮鞋。當然,這樣的裝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時尚,如一些國民黨的要員、大商人、大銀行家等等。第12頁/共56頁50年代女性的又一時尚——布拉基第13頁/共56頁

“做套列寧裝,留著結婚穿”是20世紀50年代初年輕人中流行的一句順口溜。第14頁/共56頁“文革”時期的綠軍裝和軍棉大衣“文革”時期,在“紅色革命”時代主旋律的影響下,全國著裝表現(xiàn)出明顯的軍事化特征,即所謂“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第15頁/共56頁第16頁/共56頁第17頁/共56頁魯菜迎賓花籃蘇菜清燉蟹粉獅子球中國八大菜系川菜香辣炒蟹粵菜金牌燒乳鴿二、飲食方面第18頁/共56頁中國其他菜系浙菜西湖醋魚閩菜干燒魚湘菜紅煨魚翅徽菜符離集燒雞第19頁/共56頁廣州花園酒店名仕閣西餐廳第20頁/共56頁中西餐飲食文化有什么區(qū)別?中餐:把追求美味奉為首要目的。西餐:以講究營養(yǎng)為最高準則。第21頁/共56頁新中國成立后,計劃經(jīng)濟下人民生活艱苦,需憑票購物。第22頁/共56頁1987年發(fā)起“菜籃子工程”即政府為解決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費所采取的改進副食品產(chǎn)供銷渠道的一系列措施。列入“菜籃子工程”范圍的副食品品種大致有五類:如肉豬、禽蛋、蔬菜、水產(chǎn)品、奶牛等。第23頁/共56頁如今的菜籃子工程基地第24頁/共56頁江南民居三、房屋建筑第25頁/共56頁草原蒙古包第26頁/共56頁陜北窯洞第27頁/共56頁北京四合院俯視圖第28頁/共56頁上海弄堂第29頁/共56頁四合院傳統(tǒng)建筑(北方)集美大學中西合璧別墅歐式建筑第30頁/共56頁住第31頁/共56頁

1995年,國家在城鎮(zhèn)啟動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來,居民住房不斷得到改善,不僅人均居住面積擴大,而且室內裝修和居住環(huán)境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返回

天津大型安居工程——華苑小區(qū)第32頁/共56頁四、習俗風尚的變化

舊習

婚姻包辦

舊式喪禮

男子留辮

女子裹足

社交禮儀

迷信活動

改變婚姻自由新式喪禮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社交禮儀文明時尚你知道舊中國有哪些落后的習俗?這些習俗后來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特征:移風易俗、刪繁就簡。第33頁/共56頁第34頁/共56頁

辛亥革命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剪辮令,幾年里全國男子絕大部分都剪掉了辮子。辛亥革命前,仁人志士、青年學生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辮子,表示反對封建專制的決心。斷發(fā):章炳麟鄒容第35頁/共56頁一雙繡花鞋竟不及一個巴掌大,而最寬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過一寸。第36頁/共56頁

★當時結婚照不過是記錄夫妻合影的影像,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結婚照。見證浪漫時刻20世紀各時期結婚照大全清末婚禮五四前婚禮第37頁/共56頁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結婚照第38頁/共56頁任弼時與陳琮英結婚照(1926年3月上海)毛岸英和劉思齊的結婚照

在那個階級斗爭,政治掛帥的時代,敢穿婚紗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則要被說成向往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結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第39頁/共56頁婚禮的演變50年代和60,70年代的結婚照是差不多的。90年代—現(xiàn)在的化裝技術連最親的人也認不出來。本世紀—現(xiàn)在流行個性婚紗照。第40頁/共56頁第41頁/共56頁喪禮的演變直系親屬披麻帶孝,在死者的墳前行跪拜禮。地上的白色小棍是用來驅鬼“哭喪棒”。給死者焚燒紙錢。第42頁/共56頁喪禮的演變198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為劉少奇舉行國葬和追悼會。第43頁/共56頁水葬,是一種將死者遺體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喪葬習俗,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

土葬,是各個民族都實行過的葬法,漢族歷行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數(shù)民族和我國北方地區(qū)和落后的農(nóng)村地區(qū)仍然實行火葬,在商代,一些邊遠民族已經(jīng)有火葬習俗。后來,受佛教的影響,真正意義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喪葬形式嗎?第44頁/共56頁樹葬第45頁/共56頁傳統(tǒng)社交禮儀跪拜作揖第46頁/共56頁見面禮:跪拜、作揖意義:禮節(jié)上的尊卑觀念已為平等觀念所取代鞠躬、握手清末中外官員握手意致到握手到鞠躬——第47頁/共56頁上網(wǎng)沖浪唱歌娛樂休閑旅游第48頁/共56頁關心自己、關愛他人、關注社會成為新的社會風尚

中國青年志愿者赴泰國救援服務隊凱旋歸來

第49頁/共56頁服飾飲食建筑社會風俗西裝、中山裝、旗袍,新穎中西餐并行斷發(fā)、禁纏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禮、簡潔葬禮

居住大院、高級公寓、別墅、花園洋房小結第50頁/共56頁思考外因近代以來我國人民物質生活與習俗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內因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質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等重大歷史事件的推動;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開放等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高社會生產(chǎn)力;政治變革:經(jīng)濟發(fā)展:1840年后,“向西方學習”的思潮;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改革開放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學東漸:第51頁/共56頁探究:新聞報道:在當今的中國,每到圣誕節(jié)或情人節(jié),不管是商家還是顧客都會全程投入,氣氛愈演愈烈。與之相反的是在傳統(tǒng)的中國節(jié)日,如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節(jié)日的氣氛卻是越來越淡化,這不得不讓人深思………觀點1:西方文化的進入,推動社會生活的進步觀點2:這就是一種文化侵略

面對西方文化的沖擊,你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和觀點?說說你的理由。第52頁/共56頁

觀點一:這是一種進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發(fā)展,這時候舊的文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西方文化的進入,給我們帶來新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tài)度,中國逐漸改掉了一些傳統(tǒng)陋習,與世界接軌。觀點二:這是一種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進入,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一步步淪喪,特別當我們過著西方的圣誕節(jié)時,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已經(jīng)被韓國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我們應該保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當代青少年面對東西方文明碰撞時,應該做出怎樣的正確選擇?我的觀點第53頁/共56頁在西方文化的接受問題上,作為老師我覺得要注意正確的引導。其實一味的阻止或進行批判,會引起人們的逆反心理,如果從另外一個層面,讓我們深刻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我想我們一定會愛上古老的中國文化,并找到與西方文化和諧的結合之路。我的觀點第54頁/共56頁我們不是沒有我們的節(jié)日,而是我們喪失了很多很多的記憶!我們不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