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請考生注意:
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
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
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
1、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題。
文學社群與文學流派
張濤
在文學流派研究學術史上,文學流派與文學社群是怎樣的關系,學術界爭議頗大。吳奔星《文學風格流派論》指
出,“文學社群不等于文學流派”,“不能把文學社群和文學流派等同起來",“文學社群是否為文學流派,必須具
體分析”。當下文學流派研究有必要澄清二者關系,這是研究地域文學流派的先決條件。
“社”原先來自于中國古代先民對土地繁殖生命能力的一種宗教崇拜,后逐漸演變?yōu)橹袊糯耖g春秋兩季祭祀
“社神”、祈求豐收的風俗習慣。到了明代,人們把具有共同興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組織在一起從事一定的有組織有
目的活動的群體組織稱為“社”。而文學派別,陳文新教授《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
究導論》認為主要源于先秦之《詩經(jīng)》與《楚辭》。他以南朝梁鐘嫌《詩品》關于建安以降的五言詩“源出于某某”為
依據(jù),把文學流派溯源至先秦《詩經(jīng)》之《國風》與《小雅》,以及戰(zhàn)國之《楚辭》。隨著建安以降文學獨立地位的凸
顯,文學流派才得到充分發(fā)展,國風派、小雅派與楚辭派三種文學流派在這一時期首次出現(xiàn)。
文學社群一般具備嚴格的組織體系,如必須具備大家推舉的社長、制定的社約、嚴格吸收的成員、定期開展的社
群活動,等等。而文學流派則更多表現(xiàn)為一種觀念上的文人集合。也就是說,文學流派不必像文學社群那樣有嚴密的
組織實體,只要某一特定文人群體圍繞某一文壇領袖形成共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并在文壇產(chǎn)生一定影響力,就往往把這一
文人群體稱為某一文學流派,至于是否具備嚴格的組織體系并不重要。而文學社群則不一定要求社群成員在創(chuàng)作風格
上的一致性,只要志同道合,皆可入社。
文學社群的成員雖然多為文人士子,但這些文人士子所結社群不一定是為文學目的。如明末著名的文學家張岱青
年時期在紹興曾結絲社彈琴娛樂,明天啟二年又與其叔張爾葆于紹興結斗雞社取樂,黎遂球諸昆弟在年輕時于番禺結
怒飛社放鴿游戲,明末大儒劉宗周還于崇禎四年在越中結學術性社群證人社,等等。因而,文學社群在范圍與性質上
具有多樣性,在功能上也表現(xiàn)出較多的文化色彩。而文學流派則納粹是一種伴隨文學獨立而在文學史上出現(xiàn)的文學現(xiàn)
象,它是某一文人群體對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普遍認同的結果。
當然,一個文學流派的形成可以說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即使在文學社群并不發(fā)達的其他歷史時期,也可
能出現(xiàn)眾多文學流派。但到明末清初,文學社群無處無之,且大多集中在某一地域興盛,因而,文學流派的形成(特
別是地域性文學流派)就不能不受士人結社的影響,眾多文學流派就是在士人結社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這是當前文學
流派研究必須要澄清的一個問題,也是當前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亟待研究的一個重大課題。
(有刪改)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想要研究地域文學流派,首先就必須澄清文學社群和文學流派二者之間的關系。
B.在明代只要將具有共同興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組織在一起活動,就能構成社群。
C.文學社群的成員雖多為文人,但他們所從事的活動的范圍和性質卻呈現(xiàn)多樣性。
D.文學流派的形成不僅僅受士人結社的影響,還是其它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
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學流派的充分發(fā)展,和建安以來文學獨立地位的凸顯息息相關。
B.文學社群的成員必須遵守社群制定的社約,定期參加社群的活動。
C.文學流派組織形式松散,沒有組織體系,成員創(chuàng)作風格相同即可。
D.在明代文人士子可以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加入相應的各種社群。
3.文學社群和文學流派的區(qū)別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分析。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1924年,蔡元培先生在法國邀請巴黎大學的教授歐樂吃中餐。歐樂看到桌子上擺放著中國的餐具,就對蔡元培
說:“你們中國人用筷子而不用刀叉,不大方便吧?”蔡先生則笑著回答:“其實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也是用刀叉的。
但后來覺得刀啊叉啊的都可以當作殺人的武器,吃飯用不夠文雅。你知道我們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的嘛,所以從商朝開
始,就用箸,也就是筷子夾菜了?!辈淘鄬⑿⌒〉囊浑p筷子與和平事業(yè)掛鉤,這樣的論斷很獨到。
筷子原先叫作“箸”:上面是竹字頭,因為筷子大多是用竹子、木頭做的;下面的者字,表讀音。直到今天,日語
中的筷子仍然寫作“箸”,可在漢語中“箸”卻變成了“筷”。這是為什么呢?據(jù)說這跟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的民俗有關。
“箸”和單人旁的“住”同音,而單人旁的“住”有停止的意思。水鄉(xiāng)的漁民最怕的就是船停滯不前,聽到“住”字
就緊張,連夾菜的“箸”也一并討厭起來。再說了,“箸”與“蛀蟲”的“蛀”也是同音,船要是被蟲蛀,就會漏水,
十分危險。為了圖個吉利,干脆將“箸”改稱“筷子”,“筷”與“快速”的“快”同音,漁民們都希望船能跑得快
些。
(摘編自李曉愚《從“箸”到“筷”》)
材料二:
漢族用筷禁忌很多,大致說來與死亡相關的有兩個。一為三長兩短,指的是在多人共同用餐時,使用了長短不齊的
筷子。這種做法代表死亡,是不吉利的。因為過去中國人死后裝進棺材,棺材由前后兩塊短木板和兩旁加底部三塊長
木板組成,正好是三長兩短。二為當眾上香,指的是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這被視同給死人上
香。中國自古有以食品祭祖的風俗,祭祖時,考慮到死人靈魂出殼,用筷不便,所以在祭品的碗盆上面豎插筷子。
一個民族往往形成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屬于自己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和智慧。在中
國的原始宗教中,中國人關于死亡的思考總是與自然或自然現(xiàn)象相聯(lián)系。雖然生和死都是自然現(xiàn)象,是無法抗拒的自
然規(guī)律。但由于死亡的神秘性、不可逆性、不可知性及宗教理論對死后世界的恐怖渲染,使人們總是對死亡充滿了一
種本能的恐懼,以致在生活中忌諱讓人聯(lián)想到死及與死亡相關聯(lián)的事物,于是在中國產(chǎn)生了用痰時這兩大禁忌。
而日本人深受無常觀的影響,崇尚瞬間美和消亡美。櫻花和武士道就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兩大象征。一般來說,人
們總是在逃避著死亡,而武士道卻要直面死亡,思考怎樣去死,去實現(xiàn)死亡瞬間散發(fā)的美學價值。這種美學意義上的
死亡,被日本人贊譽為落花之美。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隱于葉下,凋零有期,遇有風吹瞬間飄落,這展示了一種生命
的價值。如此從美學意義上理解死亡的日本人視筷子為生命之杖。在日本新生嬰兒出生后百天時,要舉行一項儀式,
擺上可愛的小碗和一雙用白木做的小筷子等,并向神靈供奉紅豆飯及一條完整的鯉魚,祝愿孩子健康成長,一生豐衣
足食。而且還要到神社去參拜,這時神社會送給參拜者一雙“初食筷”,寓含孩子一生會倍受神靈的保佑之意。而在
日本人的葬禮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由死者的子女用綁著脫脂棉的筷子沾水,去擦死者的雙唇,意思是讓死者享用
人間最后一滴水??梢哉f,筷子伴隨了日本人的生與死。
可見,筷子雖小,卻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通過民俗文化中用能禮儀的對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同為東亞文化圈
中的中日文化的差異,特別是生死觀的差異。
(摘編自王松華《從筷子使用禮儀看中日文化差異》)
材料三:
中國人使用的兩根筷子,長度相同,上方下圓,一陰一陽,使用時一靜一動,相互配合??曜游幕w現(xiàn)的是綜合
思維,兼顧天時、地利、人和,提倡中庸之道,重視人際關系,重視群體,德治和價值理性突出。
印度人、阿拉伯人都喜歡通過自身來親證自然,這與中國有顯著的區(qū)別。他們親證自然與其飲食方式有關,他們
吃飯用手抓,不管是什么樣的飯,都要用一個大盤子各樣都盛一點,然后用手指抓到嘴里吃。
西方人在16世紀以后吃東西多用刀叉,在這以前大概也是用手抓。幾乎在用刀又吃飯的同時,西方形成了工業(yè)革
命的高潮。我們通過刀叉,可以非常形象地看到西方人思維方式形成的過程。拿過一塊肉來用刀子把它切開,切割的過
程就與思維方式有關系。從16世紀以后,西方人把古希臘哲學家的邏輯思維開掘出來,加以發(fā)展,形成了非常發(fā)達的
分析思維。
可見,中國文化的筷子代表了一種綜合思維方式,它所產(chǎn)生的是發(fā)達的人文精神;用手指代表的是印度文化和阿
拉伯國家的伊斯蘭文化,親證自然,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辯證思維,結果宗教精神特別發(fā)達;用刀叉吃飯的西方人,使用的
是分析的邏輯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產(chǎn)生的結果是分割自然,因此自然科學、科學精神特別發(fā)達。今天我們應該把
三大文化融為一體,也用筷子,也用手指,也用刀叉,然后把它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摘編自蔡德貴《筷子、手指和刀叉:三種飲食方式背后的文化》)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漢字從“箸”到“筷”,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的民俗起了關鍵的作用,這直接反映了語言的變化具有自下而上的規(guī)律。
B.日本民族具有悲嘆落花之美的文化傳統(tǒng),日本文化深受生命無常的影響,櫻花成為日本的國花,根本原因也是如此。
C.材料二所說的漢族用筷禁忌與日本人對筷子的感情,體現(xiàn)了中日文化中生死觀的差異,與材料一展現(xiàn)的中西文化差
異類似。
D.材料三可以從宏觀上解釋材料一與材料二中的文化現(xiàn)象,也可以從理論高度解答歐樂教授對于中國人不使用刀叉
的疑問。
2.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蔡元培解讀筷子和刀叉的論斷之所以很獨到,是因為他從中解讀出了中華文化愛好和平的內涵,同時暗示西方文化
不文雅。
B.漢族中三長兩短與當眾上香的用筷禁忌,反映出來的是人們對于死亡的恐懼,具有迷信色彩,會隨著科學知識的普
及而消亡。
C.日語中的筷子仍然寫作“箸”,反映了崇尚瞬間美和消亡美的日本文化較少關注口彩,而能直面死亡,渴望實現(xiàn)死
亡的美學價值。
D.中國人祭祖時在祭品的碗盆上面豎插筷子,與日本人在葬禮中用筷子沾水擦拭死者雙唇,同樣體現(xiàn)了對死者的尊重
和紀念。
3.下列說法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三觀點的一項是
A.“一個人的思維方式?jīng)Q定了他的行為方式?!?/p>
B.“一個人的思維方式?jīng)Q定了他的精神品質。”
C.“一個人的行為方式?jīng)Q定了他的思維方式。”
D.“一個人的精神品質決定了他的思維方式?!?/p>
4.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應該堅持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還是應該積極擁抱其他文化?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3、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
人文與科技:對話的必要與可能
陳平原
得益于科技迅猛發(fā)展,今天人類的日常生活比五十年前或兩百年前變得豐富且便捷多了;可大多數(shù)人是否因此就
充滿幸福感,那是另一回事。我們無法論證自己比唐代人或古希臘人更智慧或更幸福。今人對數(shù)據(jù)充滿敬意,可哲學、
文學、藝術、宗教、倫理、道德等,恰好是無法數(shù)據(jù)化的。“不科學”不等于沒有價值。反過來,應該在哲學層面思
考,這些威力巨大的科技發(fā)明,猶如洪水猛獸,若不加馴服,會不會反過來吞噬我們的未來?
技術進步無法阻擋,但其對于人類思想及道德的挑戰(zhàn)不能忽視。起碼必須未雨綢繆,不能任憑某種科技(比如信
息科技)單兵究進。俗話說,有一利必有一弊,談論某一科技發(fā)明的好處時,請允許我弱弱地問一聲,那缺點呢?到
底是利大還是弊大,推行之前得好好斟酌。這么考慮問題,決策的步子自然會慢些,但犯大錯的幾率較少。這里說的
是思想方法,不針對哪一項具體的科技成果。而這么思前想后故顯得“優(yōu)柔寡斷”的,十有八九是人文學者。
人工智能的實際進展及未來,我不懂。前一陣子見到一中學生,他特別渴望電腦與人腦合一,那樣就不用復習考
試了,定時升級就行。人工智能連接人類大腦,據(jù)說很可能從科幻小說走向現(xiàn)實世界,而這將徹底顛覆人類的學習方
式以及教育制度。若真的這樣,如何處理知識、情感與想象力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我毫無概念,不知科學家有沒有
預案。我關心的是,在政策制定及教育實踐中,人文思考明顯趕不上科技進步,這怎么辦?最起碼得互相促進,找到
平衡點吧。
一說高科技,無論官員還是大眾,全都俯首帖耳,點頭稱是;談到人文或社科,則磚頭滿天飛,很多人即使不懂,
也堅信自己能侃幾句。這種知識、權威不對稱,導致科學家們高度自信,不太可能認真傾聽人文學者或社會科學家的
意見。我曾詢問一個很有成就的科學家:都說人工智能不會傷害人類,因為已設定了相關程序;可越來越聰明的AI,
不僅掌握了人類教給它的知識,也可能學會了人類的欺騙術一表面上憨憨的,似乎一切都在你人類掌控之中,焉知
這不是假象?那些越來越強大的AI,哪一天真想起義,自然會事先儲蓄好能源,不怕你斷電的威脅。再說,凡事總有
出錯的幾率,更何況還有那可怕的科學狂人……科學家不等我說完,淡淡一笑,說你科幻小說讀多了。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除了外星人(假如有的話),地球上能夠毀滅人類的,只有人類自己。核武器之外,眼下看得
見的可能導致人類自我毀滅的,便是如今紅紅火火的基因編輯與人工智能。如何將這種研究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得其
利而防其弊,是個巨大的難題——這也是很多科幻小說、電影以此為題材的緣故。想想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對人類
未來及未知世界的探索基本上持樂觀態(tài)度,今天則更多的是“警世恒言”。
人們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這我同意,但我還想補充:文化建設以及制度創(chuàng)新,同樣也是第一生產(chǎn)力。畢竟,
辛苦勞作及科技創(chuàng)新的最終目的,是增加人類的幸福感。
(有刪改)
1.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技迅猛發(fā)展能否給大多數(shù)人帶來幸福感,直到今天,并沒有較為確定的結論。
B.談論某一科技發(fā)明,要權衡利弊,找到其自身缺點并加以修正,才能促其進步。
C.科學家說作者“科幻小說讀多了”,表明科學家對AI不會傷害人類充滿了自信。
D.基因編輯與人工智能如果不能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可能會導致人類自我毀滅。
2.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技進步對人類思想及道德的挑戰(zhàn)是客觀存在的,必須未雨綢繆,讓科技進步適應人類思想及道德的發(fā)展。
B.中學生特別渴望電腦與人腦合一,從而不用復習考試,定時升級就行,充分說明人工智能中人文思考的必要性。
C.AI是否會傷害到人類自身,從邏輯推演上看有這樣的可能性,為此我們要有預案,而不能一味相信科學家的自信。
D.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文化建設以及制度建設也是第一生產(chǎn)力,人類的幸福感應該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最終目的。
3.人文與科技對話的困難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學,善屬文。未畫用,州岸從事。會稽太守孟^(髓:yl)在郡不法,亮糾劾免官,又言
災異,轉西曹主簿。時三吳水淹,谷貴民饑,刺史彭城王義康使立議以救民急,亮議日:“東土災荒,民凋谷踴,富
民蓄米,日成其價。宜班下所在,隱其虛實,令積蓄之家,聽留一年儲,余皆勒使果貨,為制平價,此所謂常道行于
百世,權宜用于一時也。又緣淮歲豐,邑富地穰,麥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賦,仍就交市,三吳饑民,即以貸
給,使強壯轉運,以贍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餌所資,尤宜禁斷,以息游費?!奔床⑹┬小?/p>
襄陽地接邊關,江左來未有皇子重鎮(zhèn)。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為撫軍將軍、雍州刺史。以舊宛比接二關,咫尺嵋、
陜,蓋襄陽之北揮,且表里強蠻,盤帶疆場。以亮為南陽太守,加揚武將軍。邊蠻畏服,皆納賦調,有數(shù)村狡猾,亮
悉誅之。遺吏巡行諸縣,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癡(蠲:juan,免除)養(yǎng)。申■生老齒,歲時有飾。時儒學崇速,
亮開置年年,訓授生徒。
郡界有古時石塔(焉:e,堰),蕪廢歲久,亮世祖修治之,日:“竊見郡境有舊石?,區(qū)野腴潤,實為神皋,而蕪
決稍積,久廢其利,凡管所見,謂宜創(chuàng)立?!笔雷嬖S之。又修治馬人陂,民獲其利。在任四年,遷南譙王義宣司空中
兵參軍。隨王誕鎮(zhèn)襄陽,復為后軍中兵,領義成太守。
亮蒞官清約為太祖所嘉賜以車馬服玩前后累積每遠方貢獻絕國勛器輒班春焉又蜴書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時
年四十七。
(選自《宋書?列傳卷一百》,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亮蒞官清約/為太祖所嘉/賜以車馬/服玩前后累積/每遠方貢獻/絕國勛器輒班賁焉/又賜書二千卷/
B.亮蒞官/清約為太祖所嘉/賜以車馬/服玩前后累積/每遠方貢獻絕國勛器/輒班責焉/又賜書二千卷/
C.亮蒞官清約/為太祖所嘉/賜以車馬服玩/前后累積/每遠方貢獻絕國勛器/輒班賁焉/又賜書二千卷/
D.亮蒞官/清約為太祖所嘉/賜以車馬服玩/前后累積/每遠方貢獻/絕國勛器輒班賁焉/又賜書二千卷/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所以叫做弱冠。
B.辟,是漢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屬的制度。東漢時地方長官有權直接辟用士人。
C.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時稱六十歲為“耆”,六十歲以上可稱為“耆年”。
D.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學校,后也泛稱學?;蚪逃聵I(yè),職責之一是推行人倫教化。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沈亮為官盡責,直言進諫。會稽太守孟青在郡里不守法紀,沈亮檢舉彈劾他,因此被罷官,后沈亮因直言災異現(xiàn)
象而遭貶。
B.沈亮關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吳遭受水災,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擊投機營利行為、建立互市等建議,都被刺史
采納、施行。
C.沈亮治政威嚴,心懷仁愛。在治理邊蠻時,沈亮果斷誅殺奸猾之徒;他愛護百姓,饋贈老者,興辦學校,教化風
氣。
D.沈亮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為官清正廉潔,才能出眾,得到皇帝肯定,太祖還多次賞賜給他一些貴重的物品。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東土災荒,民凋谷踴,富民蓄米,日成其價。
(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餌所資,尤宜禁斷,以息游費。
5、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憶秦娥①
李之儀
清溪咽。霜風洗出山頭月。山頭月,迎得云歸,還送云別。
不知今是何時節(jié)。凌歌②望斷音塵絕。音塵絕,帆來帆去,天際雙闕。
卜算子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注釋):①宋徽宗崇寧二年,詞人因替范純仁草遺表獲罪,被貶太平州,這首詞作于居太平期間。②凌歌臺,南朝宋
孝武帝避暑離宮。
1.從體裁上看,這兩首詞都屬于一,從題材上看,《卜算子》寫的是一。
2.下列對兩首詞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憶秦娥》一詞的上片寫景,清溪哽咽,霜風料峭、山月皎潔,白云飄浮,只寥寥數(shù)筆,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遠的
景色。
B.《卜算子》一詞借水寄情,全詞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寫綿綿情思,不敷粉,不著色,而自成高致。
C.《憶秦娥》全詞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飾,韻味悠長,謫居遠地,空懷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纏綿怫惻。
D.《卜算子》一詞采用民歌中常用的決絕語,將女主人公纏綿而又深摯的感情表現(xiàn)得透人心骨,同時也使全詞呈現(xiàn)出
一股俊逸的風韻與優(yōu)美的旋律。
3.試分析兩首詞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6、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第一組
(1)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過秦論》賈誼)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醉翁亭記》歐陽修)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o(《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4),齊彭病為妄作。(《蘭亭集序》王羲之)
(5)舞幽壑之潛蛟,?(《赤壁賦》蘇軾)
(6),樂夫天命復奚疑?(《歸去來兮辭》陶潛)
(7)庭下如積水空明,,蓋竹柏影也。(《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8)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關雎.詩經(jīng)》)
第二組
(1)風急天高猿嘯哀,?(杜甫《登高》)
(2)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3),枯松倒掛倚絕壁。(李白《蜀道難》)
(4)漁舟唱晚,;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5),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6),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
(7)浩蕩離愁白日斜,o(龔自珍《己亥雜詩》>)
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出其里。(曹操《觀滄?!?
7、微寫作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超過150字。
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時,作家都會精心構建人物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請從《平凡的世界》《紅巖》《吶喊》《邊城》中選擇一
部作品,對作品中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進行賞析。要求:結合作品內容。
②假如新聞紀錄片《武漢戰(zhàn)疫紀》分為多個篇章,其中有一個篇章專門用來謳歌抗擊疫情中涌現(xiàn)的英雄人物,請你為
這個篇章確定一個篇名。要求:篇名出自文化經(jīng)典,并陳述理由。
③以“呼吸”為題,寫一首現(xiàn)代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寫現(xiàn)代詩,用對比的方法;寫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
法。
8、《主持人大賽》是中央電視臺精心打造的一項重大賽事,假如你是參賽選手,請從以下三個任務中選擇一個完成。
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150字以內。
(1)假如你是《朗讀者》的主持人,本期嘉賓是中國女排總教練一一郎平,她將以“青春”為主題進行朗讀,請你為
郎平的出場寫一段主持稿。
(2)元宵佳節(jié),作為央視元宵喜樂會的主持人在節(jié)目現(xiàn)場你將與海外華僑直播連線,請寫一段主持稿,引出海外分會
場的直播。
(3)作為《最美中國人》的主持人,該節(jié)目的其中一位獲獎者一一鐘南山將上臺領獎。請你為這位84歲高齡仍義無
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的“最美逆行者”寫一段頒獎詞。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音樂是最美的語言。幕布一開,我就料到這場演出會非常精彩。中國文化多姿多彩,中國對文化保護與傳承的
重視令人感動?!痹诖笮兔褡迤鳂穭 缎饰餍小分袌鲂菹㈤g,埃及《共和國報》副總編輯穆斯塔法?埃爾布洛克寫
下了這樣的感受。70多種中國民樂輪番上陣,燈光、布景變幻無窮,多種民族舞蹈歡樂上演,盛大的視聽盛宴讓突尼
斯《大眾觀點報》社長穆罕默德?哈姆魯尼看到了中國的民族團結、文化包容?!皣@為觀止!”他告訴記者,一些中
國民樂里有阿拉伯音樂的痕跡,令人倍感親切?!斑@就是文明交流、相互融合的印證,我們應該把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下去?!?/p>
讀了材料,你有怎樣的體會?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切合身份,貼合背景;符合文體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1.B
2.C
3.起源方面:文學社群依據(jù)興趣、信仰而確立的群體組織;文學流派根據(jù)創(chuàng)作內容、風格而劃分。組織形式方面:文
學社群一般具備嚴格的組織體系,但不要求成員創(chuàng)作風格一致;文學流派組織相對松散,但有著共同創(chuàng)作風格。范圍
與性質方面:文學社群具有多樣性,在功能上也表現(xiàn)出較多的文化色彩;文學流派是更純粹的文學現(xiàn)象。
【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題時要找出詞語相關的信息,然后與選項比較。B項,“只
要將具有共同興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組織在一起活動,就能構成社群”錯誤,應為“一定的有組織有目的活動”,見
原文第二段“到了明代,人們把具有共同興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組織在一起從事一定的有組織有目的活動的群體組織
稱為‘社’"。故選B。
2.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題時找出選項對應的原文,然后比較得出正誤。C項,“沒有組織體系,
成員創(chuàng)作風格相同即可”錯誤,“是否具備嚴格的組織體系并不重要”不代表沒有組織體系,見原文第三段“文學社
群一般具備嚴格的組織體系……至于是否具備嚴格的組織體系并不重要”。故選C。
3.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時注意明確題目要求,篩選正確信息。相關信息:第二段:到了明代,
人們把具有共同興趣和信仰的文人士子組織在一起從事一定的有組織有目的活動的群體組織稱為“社”。而文學派別,
陳文新教授《中國文學流派意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國古代文學流派研究導論》認為主要源于先秦之《詩經(jīng)》與《楚辭》。
他以南朝梁鐘嵯《詩品》關于建安以降的五言詩“源出于某某”為依據(jù),把文學流派溯源至先秦《詩經(jīng)》之《國風》
與《小雅》,以及戰(zhàn)國之《楚辭》。隨著建安以降文學獨立地位的凸顯,文學流派才得到充分發(fā)展,國風派、小雅派與
楚辭派三種文學流派在這一時期首次出現(xiàn)。第三段:文學社群一般具備嚴格的組織體系,如必須具備大家推舉的社長、
制定的社約、嚴格吸收的成員、定期開展的社群活動,等等。而文學流派則更多表現(xiàn)為一種觀念上的文人集合。也就
是說,文學流派不必像文學社群那樣有嚴密的組織實體,只要某一特定文人群體圍繞某一文壇領袖形成共同的創(chuàng)作風
格,并在文壇產(chǎn)生一定影響力,就往往把這一文人群體稱為某一文學流派,至于是否具備嚴格的組織體系并不重要。
而文學社群則不一定要求社群成員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的一致性,只要志同道合,皆可入社。第四段:文學社群在范圍與性
質上具有多樣性,在功能上也表現(xiàn)出較多的文化色彩。而文學流派則純粹是一種伴隨文學獨立而在文學史上出現(xiàn)的文
學現(xiàn)象,它是某一文人群體對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普遍認同的結果。根據(jù)上述信息分點概括即可。
2、1.D
2.C
3.B
4.①采用了由現(xiàn)象到本質,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論證方式。②綜合采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如例證法、對比論證和因果論證。
③根據(jù)讀者的認知,論述有詳有略。④以點帶面,采用了管中窺豹的方法透視宏大話題。
5.示例:應該堅持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①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是一種綜合思維方式,體現(xiàn)的是和平與和諧發(fā)展的理念。
②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歷史悠久,已經(jīng)深度嵌入了我們的生活。堅持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擁抱其他
優(yōu)秀的文化。①宗教精神親證自然,辯證思維,科學精神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都是世界文化的精華,我們的文化應該
積極吸納。②世界正在高度融合,我們的文化本來就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應該拒絕其他優(yōu)秀文化。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應迅速瀏覽,劃記關鍵詞;其次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最后做出
判斷。同時,要熟悉設誤的類型,如偷換概念、混淆未然已然、無中生有,強加因果等。
A項,“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的民俗起了關鍵的作用”錯誤,由原文“可在漢語中'箸’卻變成了‘筷‘。這是為什么呢?據(jù)
說這跟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的民俗有關”可知,中國漢字從“箸”到“筷”,是“據(jù)說”這跟古代江南水鄉(xiāng)的民俗有關,原
文只是猜測。
B項,“悲嘆落花之美”錯誤,由原文“這種美學意義上的死亡,被日本人贊譽為落花之美。櫻花是日本的國花,隱
于葉下,凋零有期,遇有風吹瞬間飄落,這展示了一種生命的價值”可知,日本人對于“落花”是贊譽。
C項,“類似”錯誤,中日文化的生死觀之間的差異是同一文化圈內部的差異,中西文化差異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文化
之間的差異。
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
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
C項,“日本文化較少關注口彩”的推斷錯誤,于原文無據(jù),原文闡釋了“日本人深受無常觀的影響,崇尚瞬間美和
消亡美”。
故選C。
3.本題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致,明確文章采取了什么論證思路,
從哪些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的,使用了哪些論據(jù),最后推斷概括文章觀點。
B項,通讀材料三,可知“三種飲食方式”是結果,背后是文化,即思維方式,后者決定前者。
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特點的能力。答題前,首先把握文本的內容;其次,明確文章的論述話題是什么,文章采取
了什么論證思路,從哪些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論證的,使用了哪些論據(jù),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等。注意常見的論證方
法:例證法、引證法、對比論證法、因果論證法等。
①材料二由漢族用筷的禁忌說到一個民族往往形成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屬于自己對
待死亡的態(tài)度和智慧,采用了由現(xiàn)象到本質,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論證方式。②綜合采用了多種論證方法,使用例證法,
舉例說明中國漢族用筷的禁忌,以及日本新生嬰兒出生后百天舉行的儀式、“初食筷”等;并使用因果論證法,論證
“在中國產(chǎn)生了用筷時這兩大禁忌”的原因;運用對比論證法,通過中國和日本民俗文化中用筷禮儀的對比分析,得
出筷子承載著深厚的民族文化的結論。③根據(jù)讀者的認知,論述有詳有略,比如,講述漢族用筷禁忌時,比較詳細;
相對而言,在陳述日本崇尚的“瞬間美和消亡美”時,比較簡單。④文章由一雙小小的筷子,說到筷子背后的民族文
化,說到東亞文化圈中中日文化的差異,特別是生死觀的差異,以點帶面,采用了管中窺豹的方法透視宏大話題。
5.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但是作答時,一定要依據(jù)文
本內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要脫離文章觀點作答。
首先,應該堅持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①以筷子為例,筷子文化體現(xiàn)的是“綜合思維,兼顧天時、地利、人和,提倡
中庸之道,重視人際關系,重視群體,德治和價值理性突出”“中國文化的筷子代表了一種綜合思維方式,它所產(chǎn)生
的是發(fā)達的人文精神”。另外,正如蔡元培所說的“中國人是熱愛和平的”,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體現(xiàn)的是和平與和
諧發(fā)展的理念。②無論是材料一所說的將“箸”改稱“筷”的民俗文化,還是材料二講述的漢族用筷的禁忌之說,這
些都反映了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歷史悠久,已經(jīng)深度嵌入了我們的生活。
其次,堅持我們的人文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還應該積極擁抱其他優(yōu)秀的文化。①依據(jù)材料三最后一段“用手指代表的是
印度文化和阿拉伯國家的伊斯蘭文化,親證自然,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辯證思維,結果宗教精神特別發(fā)達;用刀叉吃飯的西
方人,使用的是分析的邏輯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產(chǎn)生的結果是分割自然,因此自然科學、科學精神特別發(fā)達”,
可知宗教精神親證自然,辯證思維,科學精神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都是世界文化的精華,我們的文化應該積極吸納。
②世界正在高度融合,我們的文化本來就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應該拒絕其他優(yōu)秀文化,正如文章結尾所說“今天我
們應該把三大文化融為一體,也用筷子,也用手指,也用刀叉,然后把它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3、1.B
2.A
3.①自身發(fā)展方面: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人文發(fā)展相對滯后;②人們認識方面:對科技充滿敬意,對人文不尊重;③
權威對稱方面:科學家們高度自信,聽不進人文學者的意見。
【解析】
1.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歸納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
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
死摳字眼。
B項,“找到其自身缺點并加以修正”錯誤。結合“到底是利大還是弊大,推行之前得好好斟酌。這么考慮問題,決
策的步子自然會慢些,但犯大錯的幾率較少”分析,應該是指推廣時可能存在的思想方法上的缺點。
故選B。
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
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
細分析。
A項,“讓科技進步適應人類思想及道德的發(fā)展”錯誤。結合“我關心的是,在政策制定及教育實踐中,人文思考明顯
趕不上科技進步,這怎么辦?最起碼得互相促進,找到平衡點吧”分析,應該是互相促進,找到平衡點。
故選A。
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大意,在此基礎上,仔細
閱讀題干,明確題目要求,然后回歸文本,仔細閱讀,從中篩選出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進行整合概括回答問題。對
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后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
結合“得益于科技迅猛發(fā)展,今天人類的日常生活比五十年前或兩百年前變得豐富且便捷多了”“今人對數(shù)據(jù)充滿敬
意,可哲學、文學、藝術、宗教、倫理、道德等,恰好是無法數(shù)據(jù)化的”分析,科技發(fā)展突飛猛進,人文發(fā)展相對滯
后;
結合“技術進步無法阻擋,但其對于人類思想及道德的挑戰(zhàn)不能忽視”“談論某一科技發(fā)明的好處時,請允許我弱弱
地問一聲,那缺點呢”“最起碼得互相促進,找到平衡點吧”“人工智能連接人類大腦,據(jù)說很可能從科幻小說走向
現(xiàn)實世界,而這將徹底顛覆人類的學習方式以及教育制度。若真的這樣,如何處理知識、情感與想象力之間錯綜復雜
的關系,我毫無概念,不知科學家有沒有預案”等分析,對科技充滿敬意,對人文不尊重;
結合“一說高科技,無論官員還是大眾,全都俯首帖耳,點頭稱是;談到人文或社科,則磚頭滿天飛,很多人即便不
懂,也堅信自己能侃幾句。這種知識、權威不對稱,導致科學家們高度自信,不太可能認真傾聽人文學者或社會科學
家的意見”分析,科學家們高度自信,聽不進人文學者的意見。
4、1.C
2.A
3.A
4.(1)東方發(fā)生災荒,民生凋敝,糧價高漲,富人屯積糧食,使糧價一天天上漲。
(2)酒不過是喉嚨唇舌獲得享受之物,卻不是進食必備的東西,尤其應該禁止,杜絕投機營利的行為。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能力。解答時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詞和虛詞,根據(jù)其在句子文中充當?shù)某煞趾驮诰渥又兴鸬?/p>
的作用,可以判斷出斷句的正確劃分;同時注意句子中對仗的地方,根據(jù)句式特點斷句是最簡潔的方法。
“亮蒞官清約”的意思是“沈亮做官清正廉潔“,意思完整,中間不能斷開,排除選項BD,“賜以車馬服玩”的意
思是“賜給他車馬玩具服裝”,意思完整,中間不能斷開,“絕國勛器”做“貢獻”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選
項A。
故選C。
句子翻譯:沈亮做官清正廉潔,很受文帝稱贊,賜給他車馬玩具服裝,前后無教。每有遠方貢獻稀奇器物,也賜一些
給他,另外又賜給沈亮二千卷書練。
2.本題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
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
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A項,“弱冠,古代男子十八歲行冠禮”錯誤,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但體還未壯,所以稱做弱冠,
而不是“十八歲”行冠禮。A錯誤。
故選A。
3.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選項內容多是命題者對原文的概括、轉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
文意,通過對比法把選項與原文進行細致的對比、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選項與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進而找出選項的干
擾之處。
A項,“沈亮檢舉彈劾他,因此被罷官”錯誤,由原文”會稽太守孟^在郡不法,亮糾劾免官”可知,會稽太守孟^
在郡中不守法紀,沈亮檢舉彈劾孟罷免了他的官職。由此可知,被罷官的是“孟豌”,而不是“沈亮”。A錯誤。
故選A.
4.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
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jù)上下文補充,平時訓練時注意
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賦分點:(1)東土:東方。災荒:名詞活用作動詞,發(fā)生災荒。
踴:高漲。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成:使……上漲。(2)利:享受之物。所資:必備的東西。宜:應該。息:杜
絕。游費:投機營利的行為。
【點睛】
文言文翻譯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直譯”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字字落
實”,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爸弊g為主”
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證達到“字字落實”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譯為主”是說對于大多數(shù)句
子、大多數(shù)詞語,可以采取直接翻譯的方式來進行。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所謂“意譯為輔”就是在難以直譯或
直譯后難以表達原文意蘊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文句通順是語言表達的一般要求,凡是語言表達都必
須遵從??忌欢ㄒB(yǎng)成推敲語句的習慣。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以后一定要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流暢。如果不通順、
不流暢,就要對它進行修改、潤色,適當?shù)倪M行意譯。
譯文:
沈亮,字道明,節(jié)操清廉,篤思好學,擅長寫作。未成年時,本州便征召他擔任從事一職。會稽太守孟翻在郡中
不守法紀,沈亮檢舉彈劾孟獨,罷免了他的官職,又上書陳說天文地理的災難異?,F(xiàn)象,轉任西曹主簿。當時三吳發(fā)
生水災,糧價昂貴,百姓饑餓。刺史彭城王劉義康吩咐部屬獻計獻策,解決百姓的疾苦,沈亮獻策說:“東邊三吳發(fā)
生災荒,民生凋敝,糧價高漲,富人屯積糧食,使價格一天天上漲。朝庭命令廣有積蓄的富戶,允許他們留下一年的
儲糧,其余糧食都要賣出未,從而穩(wěn)定糧食價格,這就是所說的恒定的方法適用于百代,權宜之計只能適用于一時。
另外,因為淮河流域今年豐收,城鎮(zhèn)富裕,土地肥沃,麥子已經(jīng)豐收,粟米也將成熟,可以分出一部分抵稅,在互市
交換,凡是三吳的饑民,就借貸給他們錢財,讓強壯勞力轉運糧食,未贍養(yǎng)年老衰弱的人(幫助渡過難關)。酒只是喝
著舒服(酒不過是喉舌的享受之物),但并非必須進食的東西,尤其應該禁止斷絕,來停止不必要的費用。”他的這些
建議立即都被采納實行。
襄陽與邊關相接,之前從未有皇子出鎮(zhèn)此州。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外擔任撫軍將軍、雍州刺史。因為老宛城近
鄰兩關,與嶗山陜縣相隔很近,是襄陽北邊的屏障,加上這一帶內外都有強蠻之人,盤踢邊疆之上。世祖任命沈亮擔
任南陽太守,加揚武將軍。邊區(qū)強蠻之人非常敬畏佩服沈亮,都積極繳納賦稅,有幾個村的村民非常狡猾,沈亮將他
們全部殺死。他又派遣官員巡視各縣,對縣中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弧寡衰病者,官府都免除他們的賦稅并施以救濟。他對
年老者,每年都有饋贈。當時德學興盛,沈亮開辦學校,收學生授課教化。
郡內有個古時石堰,年久荒蕪,沈亮上告高祖請加以修制,他說:“我看到本郡境內有舊石堰,那一帶土地肥沃,
確是一塊寶地,但是荒廢太久無人耕耘,我的意見,是應加以重新改造。”世祖同意了沈亮的建議。沈亮又修造馬人
陵,當?shù)厝嗣瘾@得很大好處,他任期四年,升任南誕王劉義宣司空中兵參軍。隨王劉誕鎮(zhèn)守襄陽時,沈亮再當后軍中
兵,兼任又成太守。
沈亮做官清正廉潔,很受文帝稱贊,賜給他車馬玩具服裝,前后無教。每有遠方貢獻稀奇器物,也賜一些給他,
另外又賜給沈亮二千卷書練。二十七年,在任上去世,當年四十七歲。
5、1.小令(雙調)對戀人的思念
2.C
3.相同點: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稇浨囟稹方鑼λL、月、云等的景物描寫,表達了盼回帝京的心懷。《卜算
子》借對長江水的綿綿不絕的描述,抒發(fā)對愛人的思念之情。
不同點:(1)《卜算子》在借水寄情的基礎上還運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爸辉浮倍?,既表明女主人公別無所求,但
求兩情天長地久,也透露出其內心唯恐對方負心的隱憂。雖屬直抒胸臆之筆,卻亦有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2)修辭手法不同。《憶秦娥》:擬人手法,“咽”字寫出了“清溪”湍流的狀態(tài);用“洗”字,突出“山頭月”的皎
潔。《卜算子》:比喻手法,“此水幾時休”二句,以江水之永無竭時,比喻離恨之永無絕期。
【解析】
1.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和作品內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類題型時首先要明確詞根據(jù)字數(shù)的不同分為不同的類別,然后
通過抓關鍵性語句概括詞的主要內容,即詞的題材。
這兩首詞的字數(shù)都在59字以后,所以都屬于小令?!恫匪阕印分袑懙健叭杖账季灰娋薄爸辉妇乃莆倚?,定不負
相思意”,所以表達的是對戀人的相思之情。
2.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考
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jīng)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
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
案。
C項,“全詞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飾”時錯誤的。詞的上片寫到清溪、月、云,這些景物的描寫都是為了抒
發(fā)作者的情感,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而“清溪咽”中“咽”,“霜風洗出山頭月”中“洗”,“山頭月,迎得云
歸,還送云”中“迎”和“送”都是人具有的情態(tài),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景物人的情態(tài),使景物描寫更生動形象。
所以不加雕琢,不作粉飾時不合適的。
故選C。
3.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時首先掌握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明確詩中使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然后結合詩句闡釋是如何使用這種表手法的,最后闡明此種表現(xiàn)手法的表達效果以及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本題時
一道比較閱讀題,題干讓分析兩首詞在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解答時首先要分析每首詩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然后找出相同
點和不同點。
《憶秦娥》上闕是景物描寫,描寫了清溪、月、云等景物,寫到清洗哽咽,霜風料峭,山月皎潔,白云漂浮,借這些
景物抒發(fā)了作者盼望回帝京的心情?!扒逑省敝小把省保八L洗出山頭月”中“洗”,“山頭月,迎得云歸,還
送云”中“迎”和“送”都是人具有的情態(tài),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清溪湍流、山月皎潔、白云漂浮的情態(tài)?!恫?/p>
算子》寫到綿延不絕的長江水,借長江水的描寫來表達對愛人的思念之情永不斷絕?!按怂畮讜r休?此恨何時己”運
用了比喻的手法,將離恨之永無絕期比作江水之永無竭時。作答時要條理清楚。
【點睛】
表現(xiàn)手法題的答題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也就是藝術手法,即表達技巧,作家、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
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xiàn)方法。表現(xiàn)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
句組織方式。分析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手法應從以下四方面考慮:表達方式一敘事,議論,描寫(細節(jié)、動靜、虛實、正
側、白描、場景、襯托),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修辭手法一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和
反問等;寫作手法一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象征、聯(lián)想、想象、比興、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以及情景
關系(觸景生情、以情馭景、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哀景襯哀情);結構技巧一抑揚、卒章顯志。②明確詩中使用了
什么表現(xiàn)手法。③結合詩句闡釋是如何使用這種表手法的。④闡明此種表現(xiàn)手法的表達效果即對塑造人物形象,表情
達意的作用。對于本題,可以從想象、疊詞、視觸覺結合等角度思考。
6、贏糧而景從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贏得倉皇北顧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泣孤舟之蔑婦聊乘化以歸
盡水中藻若交橫君子好逑渚清沙白鳥飛回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連峰去天不盈尺響窮
彭蠡之濱梧桐更兼細雨起舞弄清影吟鞭東指即天涯星漢燦爛
【解析】
本題考查默寫識記的能力。要求考生課下多讀名篇,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解答此類試題時,如果是情境默寫,一定
仔細斟酌提示語;默寫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義分不開,學生應借助字義來識別字形。注意重點字詞:贏,誕,整,
若,逑,蠡,涯。
【點睛】
在默寫名句名篇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
不漏字,不誤寫。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shù)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經(jīng)常在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
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lián)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來區(qū)分。所以在平時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在
理解的基礎上記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來但得不到分數(shù)。
7、①《邊城》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會為背景,以湘、渝、黔邊交界的茶洞渡口為描述對象,以老船公和外孫女
的生活經(jīng)歷為載體,把湘西樸實的民風及獨特環(huán)境中那種人性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
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對刻畫翠翠的形象及反映“人
性美”的主題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②篇名叫做《鐵肩擔道義》。出自楊繼盛《楊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國救民為己任。最美逆行者,肩負的是責任與擔
當。廣大醫(yī)護工作者,寫下請戰(zhàn)書,按下鮮紅的手印,主動請纓,毅然奔向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公安干警、基層干部、
運輸司機,義無反顧,奮戰(zhàn)在防疫抗災戰(zhàn)場的第一線。他們手挽手、肩并肩,沖鋒陷陣,為抗擊疫情、穩(wěn)定局面默默
奉獻著。正是這些最美逆行者”,他們肩負起了責任,扛起身上的重擔,用行動詮釋著責任與擔當。
③呼吸
沒去過高原
就不要和我談呼吸
你曾經(jīng)說過我是你的鼻子
在青海在我們支教的山坡
你缺氧的樣子
一度令我渾身發(fā)紫
因此我理解
你后來愛上了廣州
健身房和吸氧機
可我不行
如你所說
我愛這片土地以及它的子民
我還要探尋高原上空飛翔的鷹
探尋它高于我們的呼吸
我希望
當我的學生收下翅膀
就落在我的骨頭上
以一個過來人的口吻告訴他的學生
看這就是呼吸進化后的標本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微寫作的能力。寫好微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①為什么要寫作,即寫作目的;②寫給誰或寫
給誰看,即寫作對象;③用什么形式來承載表達的內容;④語言表達。根據(jù)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所需要的得體的語言。
微寫作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合理、得體。
①要求賞析名著中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忌⒁獠皇菃渭兊淖匀画h(huán)境。賞析時主要要說清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樣的生活
環(huán)境,有哪些特點;這樣的環(huán)境對塑造人物、推動情節(jié)和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樣的作用等。
②就是要求用一句經(jīng)典的句子概括這些抗疫英雄的精神品質,這個題目既考查考生對文化經(jīng)典的熟悉程度,也考查考
生對人物品質的分析概括能力。陳述理由時要注意列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揭示出他們身上最感人和值得歌頌的
地方,注意與篇名的聯(lián)系。
③要求寫一首關于“呼吸”的現(xiàn)代詩歌或抒情性文字,并有具體要求,如“對比”“直接抒情”。關于“呼吸”,既
可以指現(xiàn)實中的真的“呼吸”,也可以指“精神的呼吸”等抽象的東西。這道題目難度較大,特別是現(xiàn)代詩的寫法,
考生平時要注意積累短小而富有哲理的現(xiàn)代詩,要會背誦,學習仿寫。
【點睛】
微作文,顧名思義,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數(shù)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內。從表達方式看,可以把微寫作分為六大類:記
敘類、描寫類、說明類、議論類、應用類、抒情類。本題屬于議論性微寫作。議論類微寫作要求考生能夠對某一事物、
某種現(xiàn)象、某篇文章等發(fā)表評論或加以賞析。此類微寫作一般先敘述現(xiàn)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確論點,接著分析材料,
用合適的論證方法,或舉事例,或引名言,圍繞現(xiàn)實和自身論述自己的觀點。結尾再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強化中心,
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記敘類微寫作,不必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結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
某個環(huán)節(jié)或人物的某個方面為中心,描繪出一個精彩的鏡頭,或是動人的畫面,進而揭示事件的意義,展示人物的個
性。說明類微寫作的對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視作品,可以是場所、建筑、時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畫等。事物說明文
的寫作關鍵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畫說明文重在準確、全面。語言要通俗易懂、科學嚴謹。直抒胸臆的抒情類微
寫作,可以借鑒頒獎詞的寫法,采用第二人稱,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發(fā)對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
采用第三人稱,借助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將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動化。間接抒情的抒情類微寫作,往往
需要結合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抒發(fā)對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應用類微寫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標題、
稱呼語、問候語、結束語、落款等,同時還要積累一定量的謙辭與敬辭,注意語言表達的簡明、連貫、得體。
8、(1)我們把時針撥回洛杉磯奧運會女排摘金的場景:“勝利了!勝利了!是夢嗎?這是夢嗎?我只感覺我們場上六
個隊員是那么默契,那只球那么聽話,任我們隨心所欲,站在球場的中國隊告訴人們,她們無所畏懼?!痹诿篮玫那?/p>
春年華,一群姑娘們在她們教練的帶領下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拼搏,這就是本期嘉賓中國女排總教練一郎平。歡迎郎指
導圍繞“青春”與我們交流。
(2)歡迎大家收看《元宵喜樂會》,相信大家都還沉浸在過年團圓的喜慶里,賞花燈,吃湯圓,看晚會,其樂融融。
但有一個特殊的人群,像蒲公英一樣散落在世界各地,無緣與親人團聚。他們就是生活在海外的華僑們。今天我們就
在這檔節(jié)目中,為他們實現(xiàn)和家人團圓的夢想。接下來,我們把畫面交給世界各地的海外華僑,聽聽他們的心聲。
(3)他兩鬢斑白,滿臉皺紋,但依然不忘被病痛折磨的人們。在抗擊“非典”和新型冠狀病毒期間,他挺身而出,勇
敢地逆行,奔赴疫情災區(qū),帶領醫(yī)護人員,與病毒做抗爭,與死神爭分奪秒,毫不客氣地在他的鐮刀下?lián)屪咭粋€個生
命。他就是鐘南山院士,他是為中國請命之人,是載入中國史冊之人,他所做的一切值得我們肅然起敬!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微寫作的能力。寫好微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考慮:①為什么要寫作,即寫作目的;②寫給誰或寫
給誰看,即寫作對象;③用什么形式來承載表達的內容;④語言表達。根據(jù)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所需要的得體的語言。
微寫作的語言要求準確、簡明、合理、得體。做這類試題要指導學生學會分析題干要求,能揣摩理解出題者意圖,當
然考試時這類題型以主觀題為主,在備考時還應多練習、多積累。
(1)此題要求寫一份主持稿,要有互動性內容,引出郎平。有針對性介紹郎平的事跡,點明朗讀主題“青春”,語言
要連貫得體,表達準確,注意至少運用兩種修辭。
(2)本題要求寫一段主持稿,首先要求語體色彩要口語化,主持元宵晚會要有喜慶色彩,有“元宵節(jié)”元素。另外,
“引出海外分會場的直播”可見,要求有互動性內容,引出連線方。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推薦排比、對偶、比喻
等手法,語言表達連貫準確,注意字數(shù)限制。
(3)完成此題要掌握頒獎詞的寫作特點,廣泛閱讀積累。掌握鐘南山的生平事跡,要扣住鐘南山的身份,根據(jù)作品內
容揭示鐘南山最突出的價值,語言上使用短句整句,注重音節(jié)協(xié)調,有文采,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整體表達連貫
準確、自然流暢。
9、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我們驚喜地看到,中國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成為中國與非洲文明交流的紐帶,它向我們昭示了文明因交
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的真理。
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是這個國家和名族的靈魂之所在。每種文明都根植于特定的環(huán)境,特定的歷
史,有其獨特性,世界多種多樣的文明共同構成了整個人類的文明。
文明是平等的,每種文明都有其特色,沒有完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沒有完全一無是處的文明。不同的文明因為
相互交流而變得更加多彩。在古代,絲綢之路、茶葉之路等古老商路,記錄著文明之間的對話?,F(xiàn)在,“一帶一路”、
“歐亞經(jīng)濟聯(lián)盟”使各國的合作蓬勃開展。文明不會因為交流而消融,反而會因為相互間的交流而變得更加豐富,展
現(xiàn)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文明是流動的也是開放的,應秉持包容的精神,不應以一種文明否定另一種文明,更不能搞“普世價值”,妄圖
改造別人。文明的差異不應成為地區(qū)沖突的原因,應理性的看待差異,通過溝通、對話、協(xié)商的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課件模板購買教學課件
- 3.3.1鹽類的水解 課件 高二上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
- 踩高蹺教案及反思
- 保護我們的皮膚教案反思
- 漢語拼音說課稿
- 公共服務外協(xié)產(chǎn)品管理辦法
- 汽車學業(yè)規(guī)劃教育
- 健身中心翰林府建設合同
- 社會福利院聘用合同種類及規(guī)范
- 礦業(yè)農(nóng)民工工資保障金管理辦法
- 2024-2030年中國熱泵熱水器(空氣源熱泵)行業(yè)運營模式及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版
- 吊裝起重作業(yè)安全培訓課件
-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qū)2024-2025學年部編版七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卷(含答案)
- 職校開學第一課課件:誰說職業(yè)沒前途
- 行政復議法-形考作業(yè)4-國開(ZJ)-參考資料
- GB/T 5762-2024建材用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化學分析方法
- 設備安裝與維修培訓課件
- 廣東開放大學(專科)工商企業(yè)管理專業(yè) 案例分析報告
- GB/T 29712-2023焊縫無損檢測超聲檢測驗收等級
- 特種設備鍋爐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主要項目及內容表
- 剪映入門教程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