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義加載與心理內容表征的兩個問題研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1.gif)
![關于語義加載與心理內容表征的兩個問題研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2.gif)
![關于語義加載與心理內容表征的兩個問題研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3.gif)
![關于語義加載與心理內容表征的兩個問題研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4.gif)
![關于語義加載與心理內容表征的兩個問題研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2e7c52509deecf68206cdce17277954c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語義加載與心理內容表征的兩個問題研究
在心理內容表征的研究中存在一個極其模糊的問題,即心理表征中的語義內容是如何實現的,而從我們的個體經驗可以知道,沒有內容的心理表征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探討表征中的語義賦值機制,是當前認識論研究中的一個難點。關于這個問題筆者曾提出了語義分段累積加載模型(以下簡稱“語義加載模型”)(李俠、郭巧懿)。不過,這個模型與其他哲學家關于該問題的觀點相比較有何優(yōu)越性,還需要進一步澄清。為此,本文試圖做兩項工作:其一,探討語義加載模型與美國哲學家丹尼特(DanielDennett)的多重草稿模型的關系;其二,通過對失認癥患者所反映出來的認知障礙的研究,探討概念性內容與非概念性內容在心理表征中的語義加載機理。一、多重草稿模型與語義加載問題的關系丹尼特在《意識的解釋》一書中提出了很有想象力的多重草稿模型,它的大意是指:“各種各樣的知覺(其實就是各種各樣的思想或心智活動)能在大腦中完成,靠的就是平行的、多軌道的、對感覺輸入的詮釋和細化過程。進入神經系統(tǒng)的信息處在連續(xù)的‘編輯修改狀態(tài)’。……這些編輯過程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發(fā)生,在這一時間里,各種各樣的增添、結合、校正與重寫都會出現,次序各不相同?!保ǖつ崽?,2008年,第126-127頁)關于意識的產生,多重草稿模型的解釋是有說服力的。至于意識的內容是如何編就與修改的,該模型將其解釋為是各種草稿之間的編輯與編排。這個模型避免了認為存在單一的權威意識流的觀點。關于意識內容的形成途徑,丹尼特提出了兩種模式,分別是奧威爾式的修改與前定式的修改。這兩種意識內容的形成模式具有很大的區(qū)別,丹尼特把后經驗的記憶污染或記憶修改稱為奧威爾式的修改,而所謂前定式修改,形象地說則是“按照精心編寫的文稿,宣讀虛假的證詞和供狀,其中充斥著假冒的證據”。(同上,第132頁)奧威爾式的修改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我們通常習慣于把一些后來的經驗添加到意識內容里去,在這種情況下意識的最初內容發(fā)生了很大改變,也就是所謂的記憶污染。相反,第二種修改則預先設定了意識的經驗內容;即便后來實際發(fā)生的經驗與最初的預設不同,也按照最初的設定來修改意識內容,這種情況可以看作是意識的頑固性。丹尼特對于意識內容的兩種修改模式的界分,對于我們理解意識內容的形成很有幫助;至少,這種模型從時間上對于意識內容的形成提供了一種解釋。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兩種修改模式在空間上是怎樣分布的?換言之,意識內容的修改是否與空間結構有關系?對于這個問題丹尼特并沒有給出很好的說明,甚至干脆回避了它。如果意識內容的修改缺少了空間結構的安排,那么在實際的意識內容的分析中,我們就無從知道兩種修改模式到底是如何發(fā)生作用的,也無從區(qū)分意識內容到底發(fā)生了哪種修改,從而兩種修改模型的劃分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只有搞清楚兩種修改模式發(fā)生作用的空間結構安排,才能真正了解意識內容的產生機制。相比之下,筆者提出的心理表征中的語義加載模型,則可以很好地說明語義內容加載的空間結構問題。只有這樣,多重草稿模型才能真正具有解釋力,也才能打破傳統(tǒng)的笛卡爾劇場幻覺所造成的神秘感。按照語義加載模型的設想,“心理表征過程中的語義內容是通過采取分段累積加載模式實現的,一個心理表征的總語義內容∑SC=+++。其中,是指結構本身所具有的初始語義內容,則是指可以概念化的心理內容,而則是指非概念化的內容?!保ɡ顐b、郭巧懿,第3頁)這個模型的最大特點在于指出了表征結構本身所具有的語義內容,即的存在。福多(J.Fodor)等人的心理模塊理論,也間接暗示了模塊本身所具有的語義特性。為了簡化起見,本文把意識內容與語義內容等同看待,其實兩者之間還是有差別的,換言之,意識內容的外延要大于語義內容的外延,畢竟有一些意識是沒有上升到語義層面的,但這種細微差別不會太多地影響本文的分析。若是基于語義加載模型的結構來重新審視丹尼特的兩種修改模式,或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收獲。在語義加載模型里都是對環(huán)境敏感的,即這部分內容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極大影響,在這個層面上容易發(fā)生奧威爾式的修改。本來奧威爾式的修改就是一種后驗式的修改模式,它的修改主要基于當下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與的內容則主要與結構本身有關,它的內容在形成之初就被預先設定,因此,在這個層面發(fā)生的修改多是前定式的修改?,F在的問題是,前定式修改能否發(fā)生在與層面?這個問題是值得深思的。在丹尼特看來,底層記憶早就存在于上行路線上,也就是在“先于意識”發(fā)生的信息處理過程中;正是這種以底層記憶的存在為標志的意識內容,污染了你后來的知覺經驗。(丹尼特,2008年,第134頁)但在這里丹尼特并沒有說明“底層記憶”的特殊品質,因此我們有理由追問:底層記憶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底層記憶的本體論基礎是什么?有沒有底層記憶不污染(影響)后來知覺經驗的情況?如果有是什么情況?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說明。其實,前定式修改類似于哲學家漢森的經典命題:觀察滲透理論。今天我們已經能夠證明,有些觀察是不負荷理論的,換言之,“有些觀察是不被理論污染的?!保ɡ顐b,第5頁)同樣,第二種修改也面臨著這種情況?,F在回到主要問題上來:奧威爾式的后驗修改讓我們警惕——記憶并不總是準確的,即根據我們的記憶并不保證能夠準確推出“過去真正發(fā)生的事情”,因為事件在發(fā)生后可能遭遇無數次的新經驗對于舊經驗的修改與覆蓋,這種經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比較熟悉的。歷史學家柯林伍德所謂的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斷言,就是基于這種理解。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二種修改類似于我們認知中的前見(偏見),這是無法消除的,而奧威爾式的修改則是一種內容增生與替換現象。在丹尼特那里,從一個具體的意識內容中區(qū)分出前定式修改與奧威爾式修改是比較困難的,他甚至認為這種區(qū)分是沒有意義的,對此筆者不同意他的觀點。這種區(qū)分之所以在丹尼特那里比較困難,主要是由于他僅從時間維度考察意識內容的產生,而沒有從空間結構考慮這種區(qū)分的意義,這才是問題的關鍵。筆者提出的語義加載模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畢竟底層記憶不能無限回溯:它即便按照時間維度來說,充其量也只能回溯到嬰兒出生時期,再往前就會出現荒謬的結果。而人類最初具有的底層記憶大多與遺傳本身有關,換言之,底層記憶最初一定是本體論層面的結構性問題,至于后來的知覺經驗沉淀為未來事物的底層記憶,這種增加的底層記憶也一定是與分類有關的結構性記憶。能夠成為底層記憶的條件是。它必須與外在世界符合,滿足一些必要的成真條件。這里再次牽涉出一個老問題,即心靈與世界的關系問題。心靈為什么能夠反映世界,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話題。簡單地說,可以通過意向性來實現這個目的,而對于意向性的分析我們可以采納塞爾的觀點:“意向狀態(tài)表征對象和事態(tài),此處‘表征’的意義與言語行動表征對象和事態(tài)意義上的‘表征’的意義相同?!保ㄈ麪?,第5頁)這里的意向性的表征把心理狀態(tài)與語言及行動聯系起來,對于后面我們理解心理內容以及認知過程是有幫助的。如果在心理內容的表征中,丹尼特提出的兩種修改模式成立的話,那么,對于語義加載模型的理解就需要深化?;诖?,需要對語義加載模型從兩方面進行拓展:其一,在承認語義加載是一個累積過程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一個大膽的推論,即語義加載過程是連續(xù)的。換言之,心理內容的最后實現是經過了無數次的修改與補充實現的,而這個過程是連續(xù)的,不存在斷點。對于前定式修改的認定比較困難,原因主要在于沒有解決先于意識的設定是怎樣來的問題。在筆者看來,如果我們認定人類在認知過程中所有的知覺經驗都是領域特殊性的,那么各種分類的知覺經驗都有自己特定的感受閾限,先于意識的設定必然來源于此,否則這些設定就是沒有道理的。比如人的聽覺只能感受到20-20000Hz的頻率,超出這個閾限,所有先于意識的設定都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在此閾限內設定才是有意義的。其二,語義的累積過程并不是各部分內容的簡單相加,而是一個在連續(xù)基礎上的積分過程。對此,可以把語義加載模型的公式在時間維度上的內容量表達為:它的意思是,在0-t的區(qū)間內語義函數的積分,此處的0意味著從出生算起到某一個具體的時間t為止的語義內容,而筆者最初提出的語義加載模型∑Sc=++,是按照語義空間結構層面來表達語義內容的,這部分內容與知覺的領域特殊性的分類有關。兩個公式沒有矛盾,只是分類的角度不同。通過對語義內容的積分公式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加,語義內容也是相應地增加的,而這種增加就有丹尼特提出的兩種修改模式的功能;只有利用這個公式的闡釋路徑,丹尼特的兩種修改模式才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心理內容的增加在表征輸出過程中還有一個縮減的過程,這意味著有一些心理內容是無法表征的:我們都曾有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經歷,這就暗示表征過程中是有內容省略的。之所以出現表征省略的過程,其原因可以初步界定為兩種:首先,通過心理內容的表征縮減,加快了認知速度,從而更有利于人類處理問題的效率,增加了人類應對危機的能力,正如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雷·庫茲韋爾(RayKurzweil)所指出的:“大腦的優(yōu)勢表現為它的大規(guī)模并行思維能力,而人腦的劣勢則表現為運算介質的速度太慢。計算機則不存在這樣的局限?!保◣炱濏f爾,第130頁)其次,心理內容之所以在表征過程中出現縮減現象,也是由于有些心理內容是無法概念化的,這是人類發(fā)展的局限性所致。二、從卡普格拉斯幻覺癥到面孔失認癥:有關心理內容表征的一些病理學證據心理內容在認知中到底能夠起到多大作用?這是一個從來沒有徹底清理過的問題。基于這種考慮,筆者試圖就兩種心理疾病所呈現出的特征,對心理內容與認知的關系進行一些嘗試性的分析。心理內容是內隱的,通常我們無法觀察到。關于心理內容在認知中的作用,可以通過對正常人與特殊種類的知覺缺失癥的差異對比發(fā)現一些有意義的線索??ㄆ崭窭够糜X癥(TheCapgrasdelusion)是以法國精神病專家約瑟夫·卡普格拉斯(JosephCapgras)的名字命名的,他和助手瑞寶-萊克豪斯(Reboul-Lachaux)于1923年首次發(fā)表文章描述了這種精神失調的疾病。按照目前的定義,卡普格拉斯幻覺癥是指:“一種精神失調,患者持有一種幻覺,即他的朋友、配偶、父母或者家庭里面的其他親近的成員被長得相似者冒名頂替了??ㄆ崭窭够糜X癥被當做一種典型的錯誤辨識?;糜X信念的分類通常包括人、地點或者對象客體,它可能在嚴重的情形下被發(fā)現,以短期的或者長期的形式存在?!保ā癈apgrasdelusion”)簡單地說,這種病的患者能夠認出某人,但是懷疑這個人是被替換的,從而懷疑這個人。其致病的內在機理現在還不是很清楚。該病的最新報告是1991年由兩位醫(yī)生派舍(K.M.Passer)和沃瑙克(J.K.Warnock)提供的,這個病例具有典型的卡普格拉斯幻覺癥的特征:一個已婚的74歲家庭主婦,在她的信念中,她的丈夫已經被不相關的男人替換了。她拒絕同冒名頂替者同房,夜里她把門鎖上,并向她的兒子要槍,最后,她在被試圖送往醫(yī)院的時候與警察發(fā)生了沖突。在那個時候,她認為她的丈夫就是她已死去多年的父親。她能準確分辨出家庭的其他成員,只是對于她的丈夫發(fā)生了誤認。(PasserandWarnock,pp.446-448)這個病例很完整,比較準確地反映了卡普格拉斯幻覺的一些特征。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呢?丹尼特引用神經心理學家安德魯·楊(AndrewYang)在1994年提出的假設來解決這個問題,即:“一定存在著兩套(或更多)能夠辨認面孔的系統(tǒng),在那些表現出這一反應的面孔失認癥病人身上,其中有一套給保存下來了。這一系統(tǒng)在幕后繼續(xù)著它的工作,而且很大程度上未被注意到。安德魯·楊指出,假定卡普格拉斯患者的能力損傷剛好與此相反:在外顯的方面,有意識的面孔識別系統(tǒng)工作良好,所以卡普格拉斯患者同意‘假冒者’確實看起來就像他們所愛的人,但是,通常在這時候會投一張令人釋疑的贊成票的內隱系統(tǒng)卻被損傷而不祥地沉默了。對同一性認定的這一微妙貢獻的缺席是如此讓人不安,實際上就成為對仍然正常工作的外顯系統(tǒng)的那個贊成票的拖延式否決。最后得到的結果就是患者發(fā)自內心地確信他或她正看到一個假冒者?!保ǖつ崽?,2010年,第102頁)從這里可以看出,丹尼特只是把哲學里通常采用的比較抽象的同一性概念,用來對此類問題進行解釋,新意并不是很多。借助于當代神經生理學的實證研究結果以及相關的假設來解釋卡普格拉斯幻覺癥,或許是一種更為可取的道路。其實,安德魯·楊的解決措施無非是假設,在面孔識別中可能存在兩套系統(tǒng),即內隱系統(tǒng)與外顯系統(tǒng):當外顯系統(tǒng)正常工作而內隱系統(tǒng)出現故障時,就呈現出卡普格拉斯幻覺癥;反之,則出現面孔失認癥。這個假設雖然可以粗糙地解釋卡普格拉斯幻覺產生的原因,但是并未能指明內隱系統(tǒng)與外顯系統(tǒng)是如何工作的。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么這個假設就沒有提供多少有新意的創(chuàng)見。鑒于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還需要借助于更多的神經病理學證據對卡普格拉斯幻覺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深刻了解該病所暗含的一些更為深層的心理內涵。只有這樣,對人類認知的發(fā)生機理的分析才是有說服力的。面孔失認癥(Prosopagnosia)是指:“一種具有面部識別能力的面部知覺因損壞而導致的識別失調現象,同時,患者對于其他事物的識別能力相對來說沒有受到任何損害。這個術語最初是用來指嚴重腦損傷情況下出現的現象。最近關于此病的先天論的說法被提出來,認為它是由遺傳帶來的,它可能占人口比例的2.5%?!保ā癙rosopagnosia”)面孔失認癥現象發(fā)現的時間較長,早在19世紀就已經有人報告過該病例,但直到1947年才被德國神經學家喬吉姆·鮑達默(JoachimBodamer)正式命名。他介紹了三個案例,其中一個是24歲的年輕人,頭部中彈受傷后,失去了辨認自己朋友、家人甚至自己的臉的能力,但是他可以通過其他感覺器官或者模式來識別與認同事物。(ibid)這種癥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面孔失認癥。造成面孔失認癥的原因目前不是很清楚,也沒有什么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那么造成面孔失認癥的機制到底是什么呢?這里需要對已有的研究進行一些簡單的梳理。美國神經科學家安東尼奧·R·達馬西奧(A.R.Damasio)把不能正常地認識已經認識的事物的癥狀劃分為兩個范疇:知覺失調和失認癥。拋開知覺失調不談,對于失認癥(agnosia),他認為:“失認癥是一個含糊的但很好組成的單詞,表示當一個人感知到某個客體的時候,他不能憑記憶想起那種與該客體有關的知識。用神經病學的技術術語來說,典型的失認癥就是所謂的聯合失認癥的狀況。聯合失認癥的出現和一些主要感覺通道有關,例如,有一些視覺失認癥的病例、聽覺失認癥的病例,以及觸覺失認癥的病例。”(達馬西奧,第125頁)由此可知,失認癥有很多表現形式,為了討論的深入,這里僅就面孔失認癥的情況做進一步分析。達馬西奧曾就他的一個病例埃米利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當一個患有面孔失認癥的患者不能認出她面前的熟悉面孔,并且肯定自己從未見過這個人,想不起任何與這個人有關的事情時,有關的知識沒有為意識的審視做好部署,但核心意識卻保持原樣?!保ㄟ_馬西奧,第127頁)也就是說,該病人關于熟人的知識還在,只是無法進行有效表征,從而無法認出熟人。按照達馬西奧的理論,人類認識事物的認知過程在意識中要經歷如下三個階段,即從原始自我與無意識階段,到核心自我與核心意識階段,再到擴展意識與自傳式自我階段。如果這種看法合理的話,那么我們可以說,面孔失認癥患者的核心意識沒有出現問題,而是擴展意識出現了故障。據達馬西奧對神經病患者的研究,一旦核心意識被剝奪,那么擴展意識也隨即消失。但是反過來卻不一樣,即便擴展意識受損,核心意識也可以保持完好。面孔失認癥患者就是這種情況。達馬西奧引入的這幾個概念,其含義簡單地說就是:“原始自我是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和暫時一致的神經模式,這些模式在腦的多種水平上,每時每刻地表征著有機體的狀態(tài)。我們無法意識到這種原始自我。核心自我是二級非言語敘述所固有的,每當一個客體改變原始自我的時候,這種敘述便會出現,我們能意識到核心自我。自傳式自我是以自傳式記憶為基礎的,自傳式記憶是由包含許多實例的內隱記憶構成的,這些實例就是個體對過去和可以預見的未來的經驗?!保ㄍ?,第135頁)至此,我們可以初步判定達馬西奧的整個思路應該是這樣的:原始自我更多的是認知中的本體論基礎部分,所有的神經生理學研究都在這個領域投入了大量力量,而核心自我則是在原始自我的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一種有意識反應,即核心意識,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非言語性質。而自傳式自我則是對核心自我的一種言語表達,即擴展意識,這也是心理內容表征中我們能夠表達出來的主要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理內容的表征與擴展意識有密切關系。擴展意識之所以重要,在達馬西奧看來在于:“一個具有擴展意識的有機體能夠對大量的信息給予注意,這些信息不僅存在于外部環(huán)境中,而且也是內在地存在于其心靈環(huán)境中。有證據表明,有擴展意識的有機體能夠對復雜的行為作出計劃,不僅在當前的這一時刻,而且在更長的時間間隔。對于在人體內部的不同感覺系統(tǒng)和感覺通道中大量被回憶起來的知識進行展開和調度,以及對于隨后能夠運用這種知識來解決問題和對此作出報告的能力來說,擴展意識都是很有必要的?!保ㄍ?,第157頁)在神經解剖學視野里,這類疾病多是由視覺皮層的兩側損傷引起的。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神經生理學家馬丁·阿圭恩在一篇關于范疇特異性視覺失認癥(categoryspecificvisualagnosia)的研究綜述中指出,與視覺的物體識別有關的視覺加工過程可以劃分成兩個主要的串行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知覺編碼階段,該階段記錄投射到視網膜上的圖像的屬性以及建構所見物體的適宜的視覺表征。該階段的一個主要功能是分辨視覺物體。普遍認為這個階段決定了知覺分辨或知覺判斷任務的績效。視覺加工的第二個階段是結構描述,該階段將物體的視覺外形信息存入長時記憶。一般認為結構描述的激活是物體判斷之類的任務的績效的基礎。”(福德、漢弗萊斯,第93-94頁)實驗清楚表明,“ELM(患者)的視覺物體識別績效受兩個因素聯合控制,其一是必須區(qū)分的物體之間有共享形狀特征,其二是物體的語義相關性。具體地說,ELM在視覺識別任務中最困難的刺激情境,是識別特定語義領域中緊密相關的項目,而且需要對形狀特征進行合取加工才能唯一識別這些項目?!保ㄍ希?11頁)從阿圭恩的研究中不難得出,面孔失認癥患者在視覺編碼階段應該沒有問題,問題出在結構描述階段,這一階段的實質就是語義加載的實現程度,它直接影響對物體判斷的績效。我們之所以能夠區(qū)分不同的人,是因為在類似的結構中我們添加了因人而異的不同的語義內容。三、心理內容表征與認知關系中的“輸入—提取”比對解釋模式上面提到的安德魯·楊的雙系統(tǒng)假設可以做如下解釋:內隱系統(tǒng)是心理表征的語義內容的存儲系統(tǒng),它以記憶的形式存在,在受到外界刺激時,這部分內容可以通過神經傳導系統(tǒng)進行提取;而外顯系統(tǒng)則是心里表征過程中的計算過程,它通過對感覺刺激進行編碼,然后與提取出來的內隱系統(tǒng)中以記憶形式存在的語義內容進行比對與甄別,在這個基礎上做出認識活動的表征輸出。因此,基于心理內容角度,對于失認癥患者的心理內容表征過程可以做如下解釋:當患者看到一個曾經熟悉的面孔或物體時,在視網膜內形成感覺刺激,并快速形成表征。這部分表征以兩種形式存在:其一,以概念化的形式存在的心理內容表征,如刺激物的分類等,這個時候相似性程度越高的物體表征起來越困難,相似性越低即差異越大的物體表征起來則越容易。外存表現就是對物體識別的難易程度與辨別速度。按照英國神經科學家格林·漢弗萊斯(G.W.Humphreys)等人提出的擁擠理論來看:“生物的范疇特異性損傷不是因為生物范疇本身的知識受損,而是因為動物的范疇內結構相似性比人造物更高?!保ǜ5?、漢弗萊斯,第47頁)其二,刺激以非概念性內容存在的心理內容的表征,這部分內容在表征過程中以輔助的形式完善對物體的識別。我們擁有的知識與經驗都是以記憶的形式存儲起來,當需要對外在物體進行認識時,通過對各種感覺刺激進行表征,然后傳輸到大腦與記憶中存在的相關內容進行比對,根據兩者的相似度作出判斷,通過這個過程完成對物體的認知?;谏鲜龇治?,可以初步把認知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記憶存儲階段,這個階段是經驗與知識內化的過程,用于以后遭遇外部世界的事件時的對照使用。按照達馬西奧的劃分,這個階段就是原始自我與核心自我形成的階段,它提供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內容模板。第二階段是對外部刺激的心理表征階段,這個階段涉及兩項任務,首先是通過概念性內容的心理表征,完成對外部刺激的輪廓構建,這是粗線條的,如分類等;其次是對外部刺激物的細節(jié)內容進行非概念性表征,細化與豐富心理表征的內容,由此形成對外部事物的完整表征。這個階段就是達馬西奧所謂的擴展意識階段,筆者提出的語義加載過程就是發(fā)生在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心理內容的傳輸與提取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是把外在刺激的內容通過編碼形式傳輸到神經中樞系統(tǒng)的各分系統(tǒng),同時把記憶中存儲的相關內容提取出來,然后在中樞完成兩者的比對,通過這個過程完成對外在刺激的認知?;谏鲜龇治觯瑐€體把那些關于面孔或物體的心理內容以長時記憶形式存儲起來,當需要的時候從記憶中提取出來,與外界刺激形成的表征內容進行比對。面孔失認癥患者通??梢曰貞浧痍P于熟人的聲音等信息內容,偏偏就是面孔無法識別。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失認癥患者遭遇的問題應該有至少兩種可能:其一,由于腦內部相關部位受損傷,導致存儲的面部信息內容無法提取,無法形成有效的比對,故而無法識別熟人面孔;其二,由于腦內部相關部位受損,導致外部刺激無法形成有效的刺激表征,因此也無法實現兩者的比對。由于此類患者經??梢曰貞浧鹗烊说男畔?,因此,筆者推測,第一種情況造成面孔失認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卡普格拉斯幻覺癥則正好與此相反,由于腦部損傷,外部刺激無法形成完整的視覺表征,而記憶提取功能表現正常,導致外部刺激形成的心理內容表征與記憶提取的表征內容不完全相符,因此在比對時出現幻覺,無法形成確定性認同關系,患者不能做出讓自己相信的可靠性判斷。由此,基本上可以推測是第二種情況造成了失認癥。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把失認癥分為兩類:內源型失認癥與外源型失認癥。前者主要是指存儲信息無法順利提取造成的失認癥,而后者則是指對外部刺激無法形成完整表征造成的失認癥。達馬西奧的研究顯示:“實際上每一個朋友或親屬的面孔的出現都會產生不同的皮膚電傳導反應,而不認識的面孔的出現就不會產生不同的皮膚電傳導反應?;颊咦⒁獠坏竭@些反應。而且,最親近的親屬的皮膚電傳導反應的強度是較高的?!保ㄟ_馬西奧,第231頁)由此可以推斷,目前見到的面孔失認癥更多地表現為內源型失認癥。作為對照,我們可以看一下阿爾茨海默癥(即老年癡呆癥)的心理內容表征情況。這是一種“不可治愈的、退化的、無可挽回的疾病。它首先是被德國神經病理學家阿洛伊斯·阿爾茲海默(AloisAlzheimer)在1906年報道的,后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該種疾病”。(“Alzhemer'sdisease”)該病的主要特征就是記憶衰退、思維遲鈍,以及語言障礙等,本文主要關注這種病人的記憶問題。在筆者看來,阿爾茨海默癥后期就類似于內源性失認癥:由于特定腦區(qū)病變,導致存儲的記憶逐漸丟失或者壞掉,進一步發(fā)展將造成外在刺激表征也出現問題。面孔失認癥與阿爾茨海默癥的最大區(qū)別在于:面孔失認癥存儲的記憶是完好的,而阿爾茲海默癥病人的存儲記憶則是嚴重退化、甚至壞掉了。在達馬西奧看來:“病情的惡化首先影響的是擴展意識,它將擴展意識的范圍逐漸縮小到實際上使所有自傳式自我都消失的程度。最終,使核心意識被消弱到甚至連最普通的的自我感也不存在的程度?!保ㄟ_馬西奧,第79-80頁)植物人的情況與此有些類似。最后還有兩個細節(jié)問題需要深入挖掘。其一是外在視覺刺激過程中的語義加載問題,即心理內容表征中的語義和計算問題。關于視覺刺激表征研究的開拓者是英國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戴維·瑪爾(DavidMarr),他認為:“人的大腦利用三步加工來計算所看到物體的三維知覺:首先,視網膜中的感覺感受器把信息發(fā)送給大腦中的視覺區(qū),大腦為所看到的勾勒一個二維略圖。該略圖完全依據觀察者在特定位置的感覺,勾勒光線的強度變化、邊緣、輪廓和相似區(qū)間等。然后,大腦把初步的略圖轉換為2.5維略圖,該圖考慮了觀察者對物體表面方位的觀察角度,諸如陰影、紋理梯度、運動和雙眼線索等深度線索。最后,大腦進一步詳細勾勒2.5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廚房設備智能化升級機器人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地域特色面食體驗館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即食蛋白棒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2030年地黃補腎滋陰液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地質數據可視化平臺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手工雕刻實木藝術品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供水設施運行監(jiān)測與遠程控制系統(tǒng)考核試卷
- 2025-2030年古早味茶點屋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家電銷售話術與談判技巧考核試卷
- 家居用品行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考核試卷
- 《保險科技》課件-第二章 大數據及其在保險領域中的應用
- 父母贈與田地協(xié)議書范本
- 中藥甘草課件
- 解讀國有企業(yè)管理人員處分條例(2024)課件(全文)
- 煙草企業(yè)安全生產標準化規(guī)范1-200題附有答案
- DL∕T 1870-2018 電力系統(tǒng)網源協(xié)調技術規(guī)范
- FZ∕T 54007-2019 錦綸6彈力絲行業(yè)標準
- 人教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課內外閱讀訓練2《鄉(xiāng)下人家》(有答案)
- ??停?024年智能制造校園招聘白皮書
- 高中英語語法同位語從句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
- 住院病人燙傷的應急演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