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傳感器的一般特性重點_第1頁
1-2傳感器的一般特性重點_第2頁
1-2傳感器的一般特性重點_第3頁
1-2傳感器的一般特性重點_第4頁
1-2傳感器的一般特性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傳感器的一般特性重點第一頁,共56頁。

在生產過程和科學實驗中,要對各種各樣的參數進行檢測和控制,就要求傳感器能感受被測非電量的變化并將其不失真地變換成相應的電量,這取決于傳感器的基本特性,即輸出—輸入特性。第二頁,共56頁。傳感器的輸入量:測試要求:無論對什么輸入量,都要求實現不失真測試。信號靜態(tài)信號動態(tài)信號與t無關的穩(wěn)定狀態(tài)信號隨t變化極其緩慢的準靜態(tài)信號確定性信號非確定性信號(隨機信號)周期信號瞬變信號第三頁,共56頁。1.1傳感器的靜態(tài)特性

靜態(tài)特性的定義:

被測量的各個值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時,傳感器的輸出與輸入的關系。第四頁,共56頁。

靜態(tài)特性描述(數學模型)

從傳感器的性能看,希望具有線性關系,即具有理想的輸出輸入關系。如果不考慮遲滯和蠕變等因素,其輸出與輸入關系可用一個代數方程表示為:式中a0——輸入量x為零時的輸出量;

a1,a2,……,an——非線性項常系數。如,滑動電位器第五頁,共56頁。圖1-1傳感器4種典型靜態(tài)特性曲線可見:各項系數不同,決定了特性曲線的具體形式各不相同。第六頁,共56頁。

靜態(tài)校準曲線

通過靜態(tài)標定獲得。即在標準工作狀態(tài)下,用一定精度等級的標準設備對傳感器進行循環(huán)往復測試,得到其輸入輸出曲線即為靜態(tài)校準曲線。

在實際中,為了數據處理的方便,希望得到線性關系,如果傳感器非線性的方次不高,輸入量變化范圍較小,可用一條直線(切線或割線)近似的代表實際曲線的一段,使輸出-輸入特性線性化。所采用的直線稱為擬合直線。

擬合直線

第七頁,共56頁。一、線性度(非線性誤差)

在規(guī)定條件下,傳感器校準曲線與擬合直線之間的最大偏差與滿量程(F·S)輸出值的百分比稱為傳感器的線性度(或非線性誤差)。

定義:

YF·S擬合直線校準曲線計算公式YmaxYXXmax(X0,Y0)0?Ymax圖1-2線性度的表示第八頁,共56頁。

線性度實質上反映的是校準曲線與擬合直線間的偏差程度。

擬合直線即基準直線,人為作出。基準直線不同,線性度也不同,見圖1-3。第九頁,共56頁。0xyΔYmaxyFSxmΔYmaxyxyFSxm0(c)端基連線擬合(b)過零旋轉擬合(a)理論擬合(d)最小二乘擬合yxmxyFS0ΔYmax圖1-3基準直線的不同擬合方法ΔYmaxxyΔYmax第十頁,共56頁。(一)端基法擬合擬合直線方程表示為a0——Y軸上截距;K——直線a0b0的斜率。ΔYmaxYxYF·Sxm0b0a0圖1-4端基線性度擬合特點:簡單直觀,但未考慮所有校準點數據的分布,擬合精度較低,用在非線性度較小的情況下。

求出a0、K即得到擬合直線方程。第十一頁,共56頁。(二)最小二乘法擬合擬合直線方程特點:利用了所有測量數據(xi,yi),來求方程中系數a0、K的最佳估計值,擬合直線的擬合精度最高,但計算較為復雜。圖1-5最小二乘線性度擬合Y0XYF·S?YmaxYiXi

求出a0、K即可得到擬合直線方程。第十二頁,共56頁。最小二乘法原理

就是使各測量點實際輸出數據Yi與對應擬合直線輸出值偏差的平方和為最小。

n——校準點數。第十三頁,共56頁。求解以上二式,即可得到K

、a0,即第十四頁,共56頁。二、靈敏度

是指傳感器達到穩(wěn)定工作狀態(tài)時輸出量變化量ΔY

與引起此變化的輸入變化量ΔX的比值,即

定義:

XY0線性傳感器非線性傳感器XY0dYdXK隨X變化而變化。圖1-6傳感器靈敏度的定義第十五頁,共56頁。三、精確度

指在相同條件下,用傳感器對被測量進行多次重復測量,測量結果的分散程度。(一)精密度δ

δ表明測量結果重復一致的程度,反映隨機誤差的大小,越小精密度越高。(二)正確度ε

指測量結果偏離真值大小的程度,反映系統誤差的大小,越小正確度越高。第十六頁,共56頁。(三)精確度τ

含有精密度和正確度兩者之和的意思。一切測量都要求既精密又正確。精確度通常用測量結果的相對誤差來表示。

傳感器與測量儀表的精確等級A

A——傳感器的精度;?A——傳感器測量范圍內允許的最大絕對誤差。注:A按一系列標準百分數分擋。第十七頁,共56頁。

指在規(guī)定測量范圍內,傳感器所能檢測出的被測輸入量的最小變化量。M越小表明檢測微量的能力越高。

一般用能夠引起輸出若干倍噪聲電平的被測輸入變化量表示。C——系數,一般取1~5;N——噪聲電平;K——傳感器的靈敏度。四、最小檢測量與分辨力

(一)最小檢測量M

注:①零點處的最小檢測量稱為閾值。②K越大表明傳感器檢測微量的能力越高。第十八頁,共56頁。反映傳感器能夠有效辨別最小輸入變化量的能力。(二)分辨力

例如:

溫度檢測裝置顯示器顯示溫度變化最小值為0.01℃。水表最小顯示水量為0.001m3。

數字式儀表的分辨力用數字指示值的最后一位數所代表的輸入量表示。分辨力相對于滿量程輸入值的百分數稱為分辨率。第十九頁,共56頁。五、遲滯

傳感器在正(輸入量增大)、反(輸入量減小)行程期間其輸出輸入特性曲線不重合的現象稱為遲滯。圖1-7傳感器的遲滯特性

反映了傳感器機械結構和制造工藝上的缺陷,如彈性敏感元件的彈性滯后、運動部件摩擦、傳動機構的間隙、緊固件松動等。第二十頁,共56頁。六、重復性

是指在同一條件下,輸入量按同一方向(增大或減?。┰谌砍谭秶鷥冗B續(xù)變動多次所得特性曲線不一致性。圖1-8傳感器的重復性σ——標準誤差。第二十一頁,共56頁。七、零點漂移

指傳感器無輸入時,輸出偏離零值(或原指示值)的程度。零漂?Y0——最大零點偏差。第二十二頁,共56頁。八、溫度漂移

指溫度變化時,傳感器輸出值的偏離程度。溫漂?max——輸出最大偏差;?T——溫度變化范圍。第二十三頁,共56頁。1.2傳感器的動態(tài)特性

定義:

指傳感器輸出對于隨時間變化的輸入量的響應特性。

是傳感器的輸出值能夠真實再現變化著的輸入量能力的反映。

研究方法:時域→瞬態(tài)響應法,輸入(激勵)信號:階躍信號頻域→頻率響應法,輸入(激勵)信號:穩(wěn)態(tài)正弦信號第二十四頁,共56頁。一、傳感器的數學模型

絕大多數傳感器可以簡化為一個線性時不變系統。其時域數學模型可用常系數線性微分方程來描述。(n≥m)

只要對該方程求解,即可得到動態(tài)響應。但求解過程較復雜。第二十五頁,共56頁。

線性時不變系統服從疊加性、齊次性、微分特性、積分特性和頻率保持特性。第二十六頁,共56頁。二、傳遞函數與頻率響應函數定義為系統輸出與輸入的拉普拉斯變換之比。

傳遞函數(復數域分析)①

在復數域表明了系統的動態(tài)傳輸轉換特性,反映了系統暫態(tài)輸出、穩(wěn)態(tài)輸出與輸入間的關系。②把微分方程轉變?yōu)榱舜鷶捣匠?,求解動態(tài)響應更為方便,Y(S)=W(S)X(S)。③W(S)的系數由系統內部結構參數決定,與輸入量無關。第二十七頁,共56頁。

定義為在穩(wěn)態(tài)正弦信號激勵下,系統輸出與輸入的傅立葉變換之比。

頻率響應函數(頻域分析)①

在頻域表明了系統的動態(tài)傳輸轉換特性,僅僅反映了系統穩(wěn)態(tài)輸出與輸入間的關系。②。第二十八頁,共56頁。若有則

頻率響應特性幅頻特性頻響特性相頻特性

W(jω)可以用復指數來表示,復數的模為測試裝置的幅頻特性,復數的相角為相頻特性。

可見:幅頻特性是輸出信號幅值與輸入信號幅值之比,相頻特性為輸出與輸入的相位差。兩者都是角頻率ω的函數。

第二十九頁,共56頁。相位差為:

當輸入信號為穩(wěn)態(tài)正弦時,測量系統的輸出與輸入的相對幅值誤差為:

頻率響應誤差的計算第三十頁,共56頁。圖1-9正弦輸入的頻率響應(c)

頻率特性曲線的獲得0(b)

相頻特性曲線ω0B/A(a)

幅頻特性曲線ω第三十一頁,共56頁。三、不失真測試條件

時域條件:或(A0和t0均為常數)注意:其中式(2)更具有一般性。圖1-10不失真測試的時域條件第三十二頁,共56頁。

頻域條件:0|W(jω)|ω(a)

理想幅頻特性曲線A0ω0(b)

理想相頻特性曲線圖1-11理想情況下不失真測試的頻域特性曲線理想情況下第三十三頁,共56頁。更一般的有:0|W(jω)|ω(a)

理想幅頻特性曲線A0ω0(b)

理想相頻特性曲線可見,頻域不失真測試條件是:幅頻特性為一條與橫坐標平行的水平直線,相頻特性為一條過原點的具有負斜率的斜直線。圖1-12一般情況下不失真測試的頻域特性曲線幅值不失真條件相位不失真條件第三十四頁,共56頁。

檢測含有多個頻率成分的信號時,測量系統的頻響特性必須同時滿足幅值不失真條件和相位不失真條件才能實現不失真測試。測量系統的頻響特性近似滿足不失真測試條件的頻率范圍稱之為該系統的工作頻率范圍。

注意:第三十五頁,共56頁。

在時域中對傳感器的響應和過渡過程進行分析的方法是時域分析法。傳感器對所加瞬態(tài)激勵信號的響應稱為瞬態(tài)響應。傳感器的瞬態(tài)響應是時間域的響應。常用的激勵信號有單位階躍信號、斜坡信號、脈沖信號等。階躍信號是最基本的瞬態(tài)信號,故工程中常以傳感器的階躍響應來評價傳感器的動態(tài)性能指標。

四、瞬態(tài)響應特性第三十六頁,共56頁。單位階躍輸入信號為:圖1-13

典型環(huán)節(jié)的階躍響應常見的性能指標有:上升時間tr

,穩(wěn)定時間ts,峰值時間tp,超調量σ%,過沖量?A等。第三十七頁,共56頁。五、典型環(huán)節(jié)的動態(tài)特性(一)零階環(huán)節(jié)數學模型或其中:K——靜態(tài)靈敏度,K=b0/a0。傳遞函數與頻響特性可見:零階環(huán)節(jié)輸出與輸入成正比,與信號頻率無關,具有理想的動態(tài)特性。第三十八頁,共56頁。(二)一階慣性環(huán)節(jié)ckx(t)y(t)A(a)彈簧-阻尼器一階環(huán)節(jié)uo(t)RCui(t)(b)電容-電阻RC電路一階環(huán)節(jié)圖1-14典型的一階環(huán)節(jié)可見:無論什么裝置的一階環(huán)節(jié),其數學模型是一致的。第三十九頁,共56頁。數學模型傳遞函數τ——時間常數,=a1/a0,具有時間“秒”的量綱。

K——靜態(tài)靈敏度,=b0/a0??梢姡阂浑A環(huán)節(jié)的τ和K僅取決于其結構參數。第四十頁,共56頁。頻率響應特性注意,當僅僅考慮一階環(huán)節(jié)本身的動態(tài)特性時,其幅頻特性的分子應該做歸一化處理,定義為:

可見,歸一化后幅頻特性的意義是實際輸出信號幅值與理想輸出信號幅值之比。

第四十一頁,共56頁。0|W(jω)|(a)

幅頻特性曲線ωKω0(b)

相頻特性曲線-45o-90o圖1-15一階慣性環(huán)節(jié)的頻率特性曲線可見:τ越小,頻響特性越好。當ωτ<<1時,A(ω)≈1,φ(ω)≈0,表明傳感器輸出與輸入為線性關系,且相位差也很小,輸出y(t)比較真實地反映輸入x(t)的變化規(guī)律。因此,減小τ可改善傳感器的頻率特性。

第四十二頁,共56頁。相位差仍為:

當輸入信號為穩(wěn)態(tài)正弦時,一階環(huán)節(jié)的輸出與輸入的相對幅值誤差為:

此為重要計算公式頻率響應誤差的計算第四十三頁,共56頁。階躍響應u(t)1t0Kt00.632Ky(t)圖1-16一階慣性環(huán)節(jié)的階躍響應曲線由圖可見:由于存在慣性,輸出不能立即復現輸入信號,而是從零開始,按指數規(guī)律上升。理論上只有在t趨于無窮大時系統響應才能達到穩(wěn)態(tài)值,但實際上當t=4τ時其輸出已達到穩(wěn)態(tài)值的98.2%,可以認為已達到穩(wěn)態(tài)。因此,τ值是一階環(huán)節(jié)重要的性能參數。τ越小越好。誤差項第四十四頁,共56頁。(三)二階環(huán)節(jié)uo(t)RCui(t)L(a)質量-彈簧-阻尼器二階環(huán)節(jié)(b)電感-電容-電阻RLC電路圖1-17典型二階環(huán)節(jié)ckf(t)my(t)第四十五頁,共56頁。數學模型傳遞函數ω0——無阻尼固有頻率,ζ——阻尼比,

K——靜態(tài)靈敏度,=b0/a0。注意:ω0、ζ為二階環(huán)節(jié)的特征參數,表征了其動態(tài)特性。第四十六頁,共56頁。頻率響應特性歸一化處理后的幅頻特性定義為:第四十七頁,共56頁。圖1-18二階環(huán)節(jié)的頻率特性曲線注意:①為實現不失真測量,應使二階環(huán)節(jié)的固有頻率ω0和被測信號中最高頻率ωmax滿足以下關系:則A(ω)≈1,φ(ω)≈0。②

ζ≈0.707,稱為最佳阻尼比。③ω0

≈ω,且ζ

→0時,出現諧振現象。第四十八頁,共56頁。相位差為:

當輸入信號為穩(wěn)態(tài)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