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深圳市建筑設計規(guī)則第1章總則1.0.1為實現建設國際化、現代化城市的目標,促進經濟、社會和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水平,提升建筑品質,推動建筑設計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依據《深圳市城市規(guī)劃標準與準則》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guī)則。1.0.2本規(guī)則以國家和廣東省、深圳市的有關標準及規(guī)范為基礎依據,參照市場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同類技術標準與規(guī)定,結合深圳的城市發(fā)展目標要求和實際狀況制定。1.0.3建筑設計應依據經市規(guī)劃主管部門核準的規(guī)劃設計條件(《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及相關的各層次規(guī)劃、城市設計等)進行,并遵循適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符合平安、衛(wèi)生、環(huán)保等要求,做到節(jié)地、節(jié)能、節(jié)水、節(jié)材。1.0.4在深圳市行政區(qū)域內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的建筑設計工作,適用本規(guī)則。第2章名詞說明2.1建筑分類名詞2.1.1民用建筑供人們居住和進行各種公共活動的建筑的總稱。2.1.2居住建筑以供應日常生活居住場所及配套設施為主要目的,供人們居住運用的建筑。2.1.3住宅建筑配套設施較為齊全,布局完整,建筑按套型設計,獨門獨戶并設有臥房、起居室、廚房、衛(wèi)生間等空間供家庭居住運用的建筑。2.1.4宿舍建筑為相應功能區(qū)配套建設,有集中管理且供單身人士運用的居住建筑。2.1.5公共建筑以為公眾供應公共活動場所為主要目的,供人們進行各種公共活動的建筑。2.1.6公共配套設施與區(qū)域人口規(guī)模相對應配建的,各類非獨立選址的小型或協(xié)助型公共設施、交通設施和市政設施等。2.1.7辦公建筑供機關、團體和企事業(yè)單位辦理行政事務和從事各類業(yè)務活動的建筑。2.1.8公寓式辦公建筑為商務人士供應中短期商務與住宿服務的辦公建筑,也稱為商務公寓。2.1.9商業(yè)建筑供人們進行商業(yè)活動的建筑。2.1.10教化建筑供人們開展教學活動所運用的建筑。2.1.11城市綜合體將城市中的商業(yè)、辦公、居住、旅館(酒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中的多項進行組合,總建筑規(guī)模在10萬平方米以上,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的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建筑體。2.1.12附設式停車庫與主體建筑相連、設置在地上或地下的停車設施。2.1.13工業(yè)建筑供人們從事各類工業(yè)生產活動的建筑。2.1.14廠房供人們進行各類工業(yè)化生產的建筑。2.1.15新型產業(yè)建筑區(qū)分于傳統(tǒng)產業(yè)建筑,供人們從事各類新型產業(yè)的研發(fā)、設計及推廣、應用等的建筑,也稱為研發(fā)用房或新型產業(yè)用房。2.1.16倉庫以貨物儲存為主的庫房建筑。2.1.17物流建筑用于進行物品儲存、運輸、配送、物流加工、物流管理及展銷等綜合功能的建筑。2.2建筑通用空間名詞2.2.1裙房在高層或超高層建筑主體投影范圍外,與建筑主體相連的附屬建筑。當裙房的建筑高度超過24m時,其建筑退線、間距、消防、覆蓋率等均應按高層建筑限制。2.2.2裙樓、塔樓帶裙房的高層或超高層建筑中,建筑主體位于裙房屋面以下的低樓層部分與裙房一起合稱為裙樓;建筑主體位于裙房屋面以上的高樓層部分稱為塔樓。2.2.3騎樓建筑底層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間的建筑物。2.2.4架空連廊位于二層及以上,聯(lián)系兩棟(座)建筑的水平交通走廊,分有上蓋和無上蓋架空連廊。2.2.5內天井四周均被計建筑面積的建筑空間(兩棟或兩座建筑之間的單層架空連廊除外)圍合的室外露天空間,主要用以解決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風。2.2.6凹槽三面被計建筑面積的建筑空間圍合,僅一面開口,且開口內無任何結構連梁、連板或與其類似的裝飾性構件連接的上下透空的室外露天空間。⑴當朝向凹槽開口的戶內房間(均不含陽臺)有除此以外其他的采光通風來源,或凹槽位于戶內房間與房間之間時,該凹槽為非功能性凹槽。⑵除上述狀況外,當凹槽開口是戶內房間采光通風唯一來源時,該凹槽為功能性凹槽。2.2.7室外透空空間三面被計建筑面積的建筑空間圍合,僅一面開口,開口內有不計建筑面積的結構連梁、連板或與其類似的裝飾性構件連接的上下透空的室外露天空間。2.2.8室內透空空間建筑樓層內局部設置的跨越一個以上標準層高的有蓋建筑空間。2.2.9地下室與半地下室當某一建筑樓層的頂板面高于周邊室外地面的高度均不大于1.5m時,該層為地下室;當某一建筑樓層有超過1/4周長的頂板面高于室外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其他部分頂板面高于室外地面的高度大于1.5m時,該層為半地下室。當地下室、半地下室周邊室外地面標高不一樣時,按以下標精確定室外地面標高:⑴建筑基地與城市道路(包括路邊綠化帶,下同)干脆相鄰的,以城市道路或路邊綠化帶(覆土面層)標高加0.3m作為建筑室外地面標高。⑵建筑基地與城市道路不干脆相鄰的,取建筑基地原始標高及設計標中學的較低值作為室外地面標高。⑶與地下室、半地下室結合設置的下沉式采光井或下沉式廣場地面不作為室外地面。2.2.10公共停車場(庫)可供社會公眾共同運用的停車場(庫)。2.2.11共用停車場(庫)可供宗地內全部業(yè)主共同運用的停車場(庫)。2.2.12架空層建筑物中僅有結構支撐而無外圍護結構(因平安要求必需設置的凈高不超過1.5m的欄桿除外)的開敞空間層。2.2.13避難層按消防規(guī)范要求,為消防平安特地設置的供人們疏散避難的樓層。2.2.14結構轉換層因建筑物上部與下部采納不同結構類型,而用于設置轉換結構構件(包括轉換梁、轉換桁架、轉換板等)的樓層。2.2.15設備層建筑物中專用于布置暖通、空調、給排水和電氣等專業(yè)的設備和管道且供人員進入操作的空間層。2.2.16夾層在一個樓層內,以結構板形式局部增設且投影面積不大于該樓層建筑面積1/2的樓層。2.3建筑部件名詞2.3.1幕墻由金屬構架與板材組成,不擔當主體結構荷載與作用的建筑外圍護結構或建筑外裝飾結構。2.3.2陽臺附設于建筑物外墻,周邊設有欄桿或欄板,可供人活動的室外或半室外平臺,有無頂蓋不限、頂蓋高度不限。陽臺按其上方頂蓋高度分為單層高陽臺和多層高陽臺。2.3.3露臺建筑二層及以上利用下層屋頂,作為本層戶外活動空間的無頂蓋室外平臺。2.3.4挑檐建筑屋蓋挑出外墻面的部分。2.3.5女兒墻建筑外墻高出屋面的部分。2.3.6樓梯由連續(xù)行走的梯級、休息平臺和維護平安的欄桿(或欄板)、扶手以及相應的支托結構組成的作為樓層之間垂直交通用的建筑部件。2.3.7臺階聯(lián)系室內外地坪或樓層不同標高而設置的階梯形踏步。2.3.8凸窗凸出建筑外墻面的窗戶。2.4建筑容量名詞2.4.1用地面積經市土地主管部門劃定的用地范圍內的土地面積。2.4.2建設用地面積經市土地主管部門劃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土地面積。2.4.3建筑面積建筑物(包括墻體)所形成的樓地面面積。2.4.4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市規(guī)劃、土地主管部門在《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和《土地運用權出讓合同書》中規(guī)定的計容積率建筑面積。2.4.5地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市規(guī)劃、土地主管部門在《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和《土地運用權出讓合同書》中規(guī)定允許建設的地下建筑面積。2.4.6地上/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在項目設計、實施階段,經市規(guī)劃、土地主管部門核定的建筑物地面以上/下部分實際運用地上/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的建筑面積。2.4.7地上核減建筑面積地面以上建筑室外或室內透空空間、凹槽、建筑層高、陽臺面積等超過相應規(guī)定限值,應占用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的建筑面積。2.4.8地上/下核增建筑面積市規(guī)劃主管部門基于保證公眾平安、便利公共活動、改善公共環(huán)境、激勵配建機動車停車位等目的,經核定允許在地上/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以外增建的特定用途的地上/下建筑面積。2.4.9戶內建筑面積也稱為套內建筑面積,是指建筑戶門范圍內由產權人獨立占有和運用的建筑面積,包括戶內運用面積、戶內墻風光 積和戶內陽臺面積。2.4.10建筑層高建筑物相鄰樓層的地面至樓面或樓面至樓面的結構面層之間的垂直距離。2.4.11梁底凈高從地面或樓面面層(完成面)至上方最大結構梁底面之間的垂直距離。2.4.12地下室頂板埋深地下室結構頂板面到室外地面最低點的垂直高度。第3章建筑技術經濟指標計算3.1建筑面積層高不小于2.2m的建筑樓層均應計算建筑面積。3.1.1半地下室建筑面積核定3.1.1.1半地下室樓層頂板露出室外地面高度大于1.5m的區(qū)域,均用于所述功能及與其結合設置的小型環(huán)衛(wèi)設施等功能時,該層的層數計入地面以下層數,建筑面積計入地下建筑面積,并按地下室相關要求限制。3.1.1.2半地下室樓層頂板露出室外地面高度大于1.5m的區(qū)域,用于非所述功能時:⑴同時該層頂板露出室外地面高度不大于1.5m的區(qū)域,均用于所述功能,且該兩部分功能區(qū)域之間地上、地下均有明確的豎向分界的,用于所述功能的區(qū)域,其層數計入地面以下層數,建筑面積計入地下建筑面積,并按地下室相關要求限制;用于非所述功能的區(qū)域,其層數計入地面以上層數,建筑面積計入地上建筑面積,并按地上建筑相關要求限制。⑵不屬于⑴所述情形的,該層的層數計入地面以上層數,建筑面積計入地上建筑面積,并按地上建筑相關要求限制。3.1.2地上核增建筑面積核定建筑功能符合以下要求的地上建筑空間,建筑面積計入地上核增建筑面積。3.1.2.1城市公共通道建筑樓層(包括首層)內,按城市規(guī)劃要求設置的24小時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城市公共通道,其中車行通道有效寬度不小于4m,凈高不小于5m;人行通道凈寬不小于3.5m,梁底凈高不小于3.6m。3.1.2.2架空公共空間建筑首層架空或其他樓層與城市公共通道連通的部分架空,作為24小時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公共空間,梁底凈高不小于5.4m。3.1.2.3騎樓下方空間沿街或沿城市公共通道一側,按城市規(guī)劃要求設置、同時滿意以下條件的騎樓下方空間:⑴騎樓凈寬不小于2.4m,梁底凈高不小于3.6m,且凈空范圍內無突出的門、窗、招牌、臺階等。⑵騎樓地坪標高與其周邊的城市人行道一樣,且地面鋪裝符合城市人行道地面標準。⑶騎樓上蓋至地面的垂直空間范圍內無任何形式的結構連梁或連板。3.1.2.4架空停車場⑴建筑首層或塔樓底層架空(整層或局部),作為公共或共用停車場。⑵除上述樓層外的其他樓層架空,作為公共或共用停車場,其層高不超過3.9m,且單個停車位建筑面積符合表⑵的要求:表3.1.2.4⑵架空停車場停車位建筑面積停車位數量n(輛)n<100100≤n<300300≤n<500n≥500停車位建筑面積(㎡/輛)≤50≤45≤40≤353.1.2.5消防避難空間民用建筑及新型產業(yè)建筑的樓層內,按消防規(guī)范要求的最大間隔層數(或最大間隔高度)設置的層高不大于5.1m的避難層中,專用于消防避難的建筑面積。3.1.2.6架空綠化休閑⑴民用建筑及新型產業(yè)建筑首層或塔樓底層架空(整層或局部)、其他樓層整層架空,作為公共綠化或公眾休閑活動場地,梁底凈高不小于3.6m。⑵住宅、宿舍、公寓式辦公建筑內,除建筑首層或塔樓底層以外的其他樓層局部架空,作為公共綠化或公眾休閑活動場地,同時滿意以下條件:①每層每個交通單元內的戶數不少于6戶。②架空空間在樓層內集中設置,每個交通單元不超過一處,且與公共交通空間干脆毗鄰。③架空高度不少于3個標準層,且架空范圍內無水平方向的結構連梁或連板。④架空空間進深不小于3m、面寬不小于6m,且對外開敞面的邊長不小于架空空間水平周長的1/3。⑶民用建筑及新型產業(yè)建筑除建筑首層或塔樓底層以外的其他樓層架空(整層或局部),其總建筑面積不得超過所在棟(座)總規(guī)定建筑面積的5%。3.1.3地下核增建筑面積核定建筑功能符合以下要求的地下建筑空間,建筑面積計入地下核增建筑面積。3.1.3.1城市公共通道地下空間內按城市規(guī)劃要求設置的24小時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城市公共通道,凈寬不小于6m,梁底凈高不小于3m。3.1.3.2附屬公用設施用房⑴用于人防、公用設備用房(水泵房、發(fā)電機房、變配電房、通信機房、鍋爐房、空調機房、制冷機房等)、公用或共用停車庫等。⑵用于防災、防護工程,以及為其獨立運用的材料存儲室等。⑶用于到達上述空間所必需的地下交通空間。3.1.3.3架空公共空間地下室樓層內與城市公共通道及室外空間干脆連通的部分架空,作為24小時免費向公眾開放的公共空間,梁底凈高不小于5.4m。3.1.3.4架空綠化休閑地下室樓層內與室外空間干脆連通的部分架空,作為公共綠化或公眾休閑活動場地,梁底凈高不小于3.6m。3.1.4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核定建筑功能屬于以下情形的地上建筑空間,建筑面積計入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3.1.4.1不符合規(guī)定情形的其他地上建筑面積。3.1.4.2計入地上核增建筑面積的樓層內,設備房以及非停車場(庫)專用的圍合的電梯井、門廳、過道、樓梯間等建筑空間。3.1.4.3在規(guī)定允許計入地上核增建筑面積的避難層之外,另行增設的避難層,層內建筑面積全部計入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3.1.4.4同時滿意以下要求的陽臺,不論層高均以其圍護結構或圍護物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入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該類陽臺簡稱為計一半面積的陽臺),否則需全部計入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該類陽臺簡稱為計全面積的陽臺):⑴陽臺面寬不大于1.5m時,其對外連續(xù)開敞面的邊長不小于陽臺計建筑面積線周長的1/6;陽臺面寬大于1.5m時,其對外連續(xù)開敞面的邊長不小于陽臺計建筑面積線周長的1/4。⑵陽臺欄板至陽臺上蓋的垂直空間范圍內無任何形式的結構或裝飾性構件。⑶陽臺進深不超過2.4m。本規(guī)則中的陽臺進深,均包含與其相連的花池、空調機位等平臺,以及陽臺內凸出于外墻且不計面積的凸窗。3.1.4.5同時滿意以下要求的凸窗可不計建筑面積(該類凸窗簡稱為不計面積的凸窗),否則需以其圍護結構或圍護物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該類凸窗簡稱為計全面積的凸窗):⑴凸窗的窗臺高度(房間室內地面至窗臺板上緣的垂直距離)不小于0.45m。⑵凸窗凸出于外墻,凸窗外側無其他建筑空間,窗體上、下方凹入部分的外側無圍護物(不包括百葉、穿孔板)封閉、遮擋。⑶凸窗的高度(窗臺板上緣至凸窗頂板上緣的垂直距離)小于2.2m。⑷凸窗的進深(建筑外墻面至窗臺板外邊沿的水平距離)不大于0.6m。3.1.5地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核定建筑功能屬于以下情形的地下建筑空間,建筑面積計入地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3.1.5.1不符合規(guī)定情形的其他地下建筑面積。3.1.5.2住宅中為兩戶及以下戶型運用的地下室建筑面積。3.1.6地上核減建筑面積核定建筑功能屬于以下情形的地上建筑空間,建筑面積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3.1.6.1尺度超過規(guī)定限值的非功能性凹槽住宅、宿舍、公寓式辦公建筑的非功能性凹槽有以下情形的,其按層計算的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⑴凹槽進深超過1.5m。⑵凹槽進深不超過1.5m,但面寬與進深之比小于2。⑶凹槽內設置的陽臺或兩戶及以下運用的外走廊,其進深與凹槽進深之和超過2.4m。凹槽進深是指計建筑面積的建筑外墻(窗)的最大凹入深度;凹槽的投影面積,以凹槽內的建筑外墻(窗)或陽臺計建筑面積線外緣至凹槽外頂點(含外墻上附著的陽臺、凸窗實體外墻頂點)的連線計算。3.1.6.2超過規(guī)定限值或未按規(guī)定設置的室外透空空間室外透空空間有以下情形的,其按層計算的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⑴廠房、倉庫建筑及超高層的辦公、新型產業(yè)建筑外圍設置的任何室外透空空間。⑵住宅、宿舍、公寓式辦公、商業(yè)、物流建筑及非超高層的辦公、新型產業(yè)建筑,在戶內房間與房間之間設置的室外透空空間。⑶非超高層的住宅、宿舍、公寓式辦公建筑,在戶與戶之間、戶與核心筒之間設置的非三戶及以上采光通風唯一來源的室外透空空間。⑷超高層的住宅、宿舍、公寓式辦公建筑,在戶與戶之間、戶與核心筒之間設置的非三戶及以上采光通風唯一來源的室外透空空間,其按層計算的投影面積超過相應規(guī)定限值。⑸商業(yè)、物流建筑及非超高層的辦公、新型產業(yè)建筑,在戶與戶之間、戶與核心筒之間設置的室外透空空間,其按層計算的投影面積超過相應規(guī)定限值。室外透空空間按層計算的投影面積,以室外透空空間內的建筑外墻(窗)或陽臺計算建筑面積線的外緣至結構連梁、連板、裝飾性構件等的外緣計算。3.1.6.3超過規(guī)定限值或未按規(guī)定設置的室內透空空間⑴錯層式住宅、復式住宅(建筑面積>90㎡)戶內,以及辦公、公寓式辦公、商業(yè)、新型產業(yè)、物流建筑內設置的室內透空空間,其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超過相應規(guī)定限值時,需按下式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核減建筑面積=室內透空空間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室內透空面積限值
——公式1⑵上述室內透空空間內如有任何形式的結構連梁或連板,該室內透空空間透空部分的投影面積(不含透空空間內已計建筑面積的部分)全部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⑶復式住宅(建筑面積≤90㎡)、宿舍、公寓式辦公建筑戶內,以及廠房、倉庫建筑內設置的全部室內透空空間,其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室內透空空間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為地上各層(包括一層)樓板挖空部分投影面積之和。3.1.6.4建筑層超群過規(guī)定限值建筑層高(包括屋面構架、幕墻、女兒墻等屋頂構件圍合空間的層高)超過相應規(guī)定限值時,需按下式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核減建筑面積=[(超高空間層高-層高限值)/層高標準值]×超高空間投影面積
——公式2⑴超高空間投影面積以建筑物墻中線計算。⑵當超高空間內層高不一樣時,超高空間層高取其中最大層高值。⑶除避難層以及上下不同功能區(qū)之間設置的公共管線轉換層外,層高小于2.2m的空間與相鄰下層合計為一層。⑷當同一樓層內有層高限值不同的建筑功能時,各建筑功能空間的層高限值按其不同的功能區(qū)間分別計算。3.1.6.5超過規(guī)定限值或未按規(guī)定設置的陽臺⑴住宅戶內符合相應規(guī)定的空間,以及宿舍、辦公、公寓式辦公、商業(yè)、新型產業(yè)建筑內設置的計一半面積的陽臺,其總投影面積超過相應規(guī)定限值時,還需按下式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核減建筑面積=(陽臺總投影面積-陽臺面積限值)/2——公式3⑵計一半面積的陽臺有以下情形者,還需按其規(guī)定建筑面積的1倍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①位于住宅戶內不符合相應規(guī)定的空間內。②屬于住宅、宿舍、公寓式辦公建筑內無必要交通功能的公共陽臺。③位于廠房、倉庫及物流建筑內。3.1.6.6多層高陽臺(外走廊)的上部空間建筑戶內的多層高陽臺,住宅、宿舍、公寓式辦公建筑內兩戶及以下運用的多層高外走廊及無必要交通功能的多層高公共陽臺,其上部空間還需按下式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核減建筑面積=[(陽臺層高/標準層層高)-1]×陽臺投影面積——公式43.2容積率3.2.1容積率計算⑴容積率=計容積率建筑面積/建設用地面積⑵規(guī)定容積率=計規(guī)定容積率建筑面積/建設用地面積規(guī)定容積率是指市規(guī)劃、土地主管部門在《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和《土地運用權出讓合同書》中規(guī)定的容積率。3.2.2建筑面積⑴總建筑面積=計容積率建筑面積+不計容積率建筑面積⑵計容積率建筑面積=計規(guī)定容積率建筑面積+地上核增建筑面積⑶計規(guī)定容積率建筑面積=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⑷不計容積率建筑面積=地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地下核增建筑面積3.3建筑覆蓋率3.3.1建筑覆蓋率計算3.3.1.1當《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中對建筑覆蓋率無分級限制要求時:建筑覆蓋率=建筑基底面積/建設用地面積×100%3.3.1.2當《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中對建筑覆蓋率有分級限制要求時:⑴一級建筑覆蓋率=建筑基底面積/建設用地面積×100%⑵二級建筑覆蓋率=塔樓建筑基底面積/建設用地面積×100%3.3.2建筑基底面積3.3.2.1平地建筑基底面積為建筑首層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坡地建筑基底面積為半地下室露出地面部分與建筑首層干脆接觸地面部分的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之和。3.3.2.2地下車庫的引道,其無上蓋部分不計入建筑基底面積。3.3.2.3無柱架空連廊底面與其水平投影范圍內室外地面之間的最小凈高差大于6m時,其結構外圍水平投影面積可不計入建筑基底面積。3.3.3塔樓建筑基底面積計算二級建筑覆蓋率時,塔樓建筑基底面積為高層或超高層建筑高度超過24m以上部分的自然層建筑外墻或結構外圍的水平投影面積。3.4透水率3.4.1透水率計算透水率=透水面積/建設用地面積×100%3.4.2透水面積透水面積是透水地面水平投影面積。透水地面是指建設用地范圍內,上、下方均無建、構筑物(不含陽臺、雨篷等懸空建筑)覆蓋,自然雨水可干脆滲入地下自然巖土層的地面。3.5綠化覆蓋率3.5.1綠化覆蓋率計算綠化覆蓋率=(綠地面積+折算綠地面積)/建設用地面積×100%3.5.2綠地面積綠地面積包括綠地種植覆土的水平投影面積,以及綠地范圍內符合規(guī)定要求的部分硬質景觀和水體景觀的水平投影面積。綠地包括地面綠地和屋頂綠地。寬度不小于8m且綠地面積不小于400㎡的綠地內,寬度小于2.5m的人行步道可視為綠地,其水平投影面積可計入綠地面積。3.5.2.1地面綠地地面綠地是指上、下方均無建、構筑物(不含陽臺、雨篷等懸空建筑)遮擋,地面覆蓋種植土,適于栽植包括深根性喬木在內的各類植物的用地。3.5.2.2屋頂綠地屋頂綠地是指便利行人出入,且同時滿意以下條件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屋頂綠化:⑴上方無建、構筑物(不含陽臺、雨篷等懸空建筑)遮擋。⑵地下室頂板埋深及其上方種植覆土厚度均不少于3m。⑶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外墻垂直投影線周邊3m范圍內(水平方向)均為透水地面。3.5.2.3硬質景觀和水體景觀⑴綠地范圍內的硬質景觀(如鋪裝及亭、臺、榭等園林小品),其水平投影面積不超過周邊綠地種植覆土水平投影面積30%的部分,可計入綠地面積。⑵綠地范圍內的水體景觀(不包含生產水池、游泳池),其水平投影面積不超過周邊綠地種植覆土水平投影面積30%的部分,可計入綠地面積。3.5.3折算綠地面積折算綠地面積=綠化面積×折算系數綠化面積是指屋頂綠化或架空綠化種植覆土的水平投影面積。折算系數是指綠化面積折算成綠地面積的相應系數。3.5.3.1屋頂綠化和架空綠化屋頂綠化包括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屋頂綠化(所述屋頂綠地除外),以及地上建筑的屋頂綠化。架空綠化包括建筑首層、塔樓底層及其他樓層的架空綠化。3.5.3.2折算系數依據種植覆土厚度,綠化面積的相應折算系數見下表:表3.5.3.2折算系數覆土厚度d(m)d<0.30.3≤d<0.50.5≤d<11≤d<1.51.5≤d<3d≥3折算系數0.00.30.50.60.80.93.6建筑高度3.6.1特殊限制區(qū)3.6.1.1位于機場、電臺、電信、微波通信、氣象臺、衛(wèi)星地面站、軍事要塞工程等四周,且處在各種技術作業(yè)限制區(qū)范圍內。3.6.1.2位于國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愛護區(qū)、文物愛護單位和風景名勝區(qū)等愛護規(guī)劃區(qū)內。3.6.2坡屋頂、特殊造型屋頂以及位于特殊限制區(qū)范圍內的建筑建筑高度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最高點的垂直高度計算。3.6.3位于非特殊限制區(qū)范圍內的平屋頂建筑建筑高度一般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最高點的垂直高度計算,但滿意以下條件的屋頂突出物可不計入建筑高度:⑴局部突出屋面,水平投影面積之和占屋頂平面水平投影面積不超過1/4且高度不超過12m的樓梯間、電梯機房、水箱間等協(xié)助用房。⑵突出屋面的通風道、煙囪、通信設施等及空調冷卻塔等設備。⑶高度不超過12m且不超過屋面高度10%的屋面構架及用以遮擋屋頂設備等屋頂突出物的幕墻。⑷高度不超過1.5m的實體女兒墻。3.6.4當同一棟建筑物有多種屋面形式時建筑高度應按或規(guī)定分別計算后取其中最大值。3.6.5當場地地坪高度不同時3.6.5.1當建筑周邊室外地面標高不一樣時,建筑高度從計入地面以上層數的半地下室及地面層建筑外墻(或結構外圍)接觸室外地面(或地下室頂板面)的最低點處起算。3.6.5.2位于不同地坪標高臺地上的同一棟建筑,當不同地坪標高上的建筑之間均有防火分隔,各自有符合要求的平安出入口,且可沿建筑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或設有盡端式消防車道時,建筑高度可分別計算后取其中最大值。3.7建筑棟(座)數3.7.1地面以上由裙房(含架空層)相連通,或由計入地上建筑面積的半地下室相連通的建筑均可視為一棟,同一棟建筑中的不同建筑塔樓各自視為一座。3.7.2地面以下相互連通共用一個大地下室,但地面以上相互獨立的建筑視為多棟建筑。3.7.3樓棟序號一般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1棟、2棟……),樓座序號一般用英文字母表示(如A座、B座……)。樓棟或樓座序號應為連續(xù)的數字或字母。3.8建筑層數3.8.1一般規(guī)定按層高不小于2.2m的樓板結構分層計算層數,不包括⑴規(guī)定不計入建筑高度的層數。樓層序號必需連續(xù)。3.8.2建筑物內各層的層數排列3.8.2.1最上層地下室所在樓層稱為地下一層,其樓板以下相鄰地下室樓層稱為地下二層,以此類推至地下室最低層數。3.8.2.2最上層半地下室所在樓層稱為半地下一層,其樓板以下相鄰半地下室樓層稱為半地下二層,以此類推至半地下室最低層數。3.8.2.3坡地建筑半地下一層或平地建筑地下一層頂板以上相鄰樓層的最低室內地面設計標高為正負零,該層稱為一層或首層。一層或首層頂板以上稱為二層,以此類推至建筑物最高層數。3.8.2.4建筑各層之間如設有夾層,則該層不計入層數排列;但建筑物內設有中庭或透空的,其四周樓層仍按規(guī)定排列。3.8.2.5錯層建筑,以標高為正負零的樓層(一層或首層)為標準,其次層樓面標高以下的層數為一層或首層(不同標高的樓層應分別注明標高),層數的標注方法按此規(guī)則類推。3.8.3建筑物內電梯樓層排列建筑物內電梯樓層遵照規(guī)定排列。第4章總圖設計總圖設計是對用地內的建筑布局、道路、豎向、綠化及工程管線等進行綜合性的設計,又稱為場地設計或總平面設計。4.1總體要求4.1.1總圖設計必需對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質、氣象等條件作深化的了解,依據建設項目的運用功能要求和規(guī)劃設計條件,依據用地內外的現狀條件和有關法規(guī)、規(guī)范,合理組織與支配場地中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系。4.1.2總平面圖應精確、真實地反映用地周邊至少50m范圍的現狀和規(guī)劃狀況(包括:地形地貌、現有建筑、規(guī)劃用地性質、開發(fā)強度)以及片區(qū)交通、市政公用設施狀況。總圖設計應統(tǒng)籌考慮本地塊與相鄰地塊的建筑布局關系,使本地塊建筑與周邊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創(chuàng)建良好的城市空間品質。4.1.3建設用地內道路、廣場、綠地及建筑等均應按國家和深圳市有關規(guī)定要求做好無障礙設計。4.1.4建設規(guī)模大、周邊狀況困難確需分期建設的項目,應依據其規(guī)模、進度以及公共配套設施等狀況合理分期,并在總平面圖上明確標注各期范圍、指標等。前期的交通、消防、設施等應滿意運用要求。4.1.5總平面圖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中應列明該宗地內全部公共空間、公共配套設施、綠地綠化,以及核增建筑面積的位置、功能和數量。4.2建筑退線建筑退線分為地上建筑退線和地下室退線。建筑退讓用地紅線距離應符合市規(guī)劃主管部門核發(fā)的《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或其他有明確用地規(guī)劃條件的批復文件的相關規(guī)劃要求。有特殊管制或平安防護要求的(如高壓線、輸油管、輸氣管、軌道交通等),應符合相關規(guī)定。4.2.1地上建筑退線4.2.1.1地上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包括機械停車、門廊、連廊、陽臺、室外樓梯,及不滿意⑴規(guī)定的雨篷、遮陽板、屋頂挑檐等)的水平投影外緣不應逾越建筑限制線。4.2.1.2以下狀況允許突出建筑限制線,但不應逾越用地紅線:⑴距離室外地面凈高6m以上,突出深度不超過3m的懸挑雨篷、遮陽板、屋頂挑檐等。⑵投影面積不大于4㎡且高度不大于2m的地下室風井,以及投影面積不大于30㎡且高度不大于0.5m的人防出入口可突出建筑限制線設置,但退用地紅線距離一般不小于3m。⑶建筑面積不大于10㎡且建筑高度不大于6m的門衛(wèi)房建筑,其正投影外緣退用地紅線距離不得小于1m;超過該規(guī)模的門衛(wèi)房建筑需滿意地上建筑退線要求。⑷按城市規(guī)劃要求單獨設置的環(huán)衛(wèi)設施,其正投影外緣退用地紅線距離不得小于3m。4.2.2地下室退線4.2.2.1地下室外墻面(柱外緣)退用地紅線距離不應小于3m。4.2.2.2規(guī)劃有特殊要求的地塊,在滿意消防、地下管線布置、人防疏散、基坑支護和基礎施工等技術要求的前提下,經市規(guī)劃主管部門批準,地下室可適當削減退線。4.2.2.3基礎等永久性構件不應逾越用地紅線。4.2.2.4規(guī)劃允許相鄰地塊的地下室連通時,連通處可零退線。4.2.2.5半地下室外墻露出室外地面高度大于1.5m時,按地上建筑退線要求限制。4.2.3其他區(qū)內道路、地面露天停車場、綠化和地下工程管線等允許突出建筑限制線,但不應逾越用地紅線。4.3建筑間距與建筑日照4.3.1建筑間距4.3.1.1建筑間距應符合《深圳市城市規(guī)劃標準與準則》、消防規(guī)范、日照標準等有關規(guī)定。4.3.1.2有爆炸、有害氣體、煙、霧、粉塵、輻射等危急的建筑物,其建筑間距(防護距離)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及行業(yè)規(guī)定要求。4.3.1.3與自然景觀資源或重要的公共空間(如居住區(qū)級及以上規(guī)模用地配建的城市廣場、公園等)干脆相鄰一側的建筑物,其建筑間距除應滿意上述規(guī)定外,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建筑,建筑間距不得少于12m;建筑高度超過24m的建筑,建筑間距不得少于18m。4.3.2建筑日照本章節(jié)中“有法定日照要求的建筑”簡稱為“日照需求建筑”,“可能對有法定日照要求的建筑造成遮擋的建筑”簡稱為“日照遮擋建筑”。4.3.2.1在深圳市行政區(qū)域內的建設項目有以下情形的均應進行日照分析⑴擬建建筑對用地內其它擬建日照需求建筑產生日照遮擋影響。⑵擬建建筑對四周已建、在建或已通過方案核查待建日照需求建筑產生日照遮擋影響。⑶四周已建、在建或已通過方案設計核查待建的建筑對擬建日照需求建筑產生日照遮擋影響。⑷因建筑設計方案調整,致使日照需求建筑的位置、外輪廓、戶型、窗戶等變更,或日照遮擋建筑的位置、外輪廓變更的,應對調整后的方案重新進行日照分析。4.3.2.2日照分析技術要求⑴需進行日照分析的建設項目應提交《日照分析圖》作為規(guī)劃管理部門審批的依據。⑵進行日照分析時深圳市區(qū)地理位置取東經113°41′、北緯22°40′。⑶日照分析的有效日照時間帶:冬至日、大寒日均為8時~16時(真太陽時)。⑷日照分析的時間間隔不應大于5分鐘。4.3.2.3日照分析方法及影響因素⑴對于日照需求建筑,在有效時間帶采納“多點沿線分析”的方法沿建筑外墻線分析日照狀況;對組團綠地以及托兒所、幼兒園的活動場地等采納“多點分析”或“等時線分析”的方法分析日照狀況。⑵自然山體的遮擋影響可不納入計算,但是開挖山體形成的擋土墻等永久性地勢高差應納入日照分析;除高4m及以上的高圍墻外,其他圍墻一般不作為日照分析的主體。⑶日照分析的計算高度取最底層有日照要求的房間的室內地坪標高H+0.9m,與實際外窗窗臺高度無關。各計算建筑間的地坪高差須納入計算。⑷無論是一般窗戶或凸窗,日照基準面均是外窗與外墻相交的洞口,即室內主要空間獲得日照的界面。⑸兩側均無隔板遮擋的凸陽臺,計算基準面為陽臺門所在外墻面;形式困難的陽臺難以確定計算基準面時,取陽臺日照較好的基準面為計算基準面。⑹外窗寬度大于2.4m時,在計算滿窗日照時可縮減至2.4m;寬度小于0.6m時,不得作為符合日照要求的窗洞口納入日照分析。⑺日照分析及建筑高度計算時,應綜合考慮屋面太陽能板及屋面構架的遮擋因素并納入計算。4.3.2.4日照分析標準⑴住宅建筑:住宅建筑日照標準為大寒日3小時或冬至日1小時,舊區(qū)改建項目內新建住宅日照標準可酌情降低,但不應低于大寒日日照1小時的標準。住宅間距應滿意上述日照標準;住宅單體設計應保證每套住宅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季日照。⑵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應低于冬至日日照2小時的標準。⑶宿舍建筑:半數以上居室應有良好朝向,并應具有與住宅居室相同的日照標準。⑷托兒所、幼兒園:生活用房應布置在當地最好的日照方位,并滿意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少于3小時的標準。⑸中小學校:一般教室冬至日滿窗日照不應少于2小時的標準;至少應有1間科學教室或生物試驗室的室內能在冬季獲得直射陽光。⑹舊區(qū)改建項目:改建前,其周邊現狀日照需求建筑原有日照標準已不能滿意⑴~⑸規(guī)定的,改建項目的建設應不再降低或惡化周邊現狀日照需求建筑的原有日照標準。4.4建筑通風與建筑面寬4.4.1建筑通風4.4.1.1當建設用地處于特定的地形地貌(如濱海區(qū)域)所形成的風通廊時,應特殊留意風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設計。規(guī)模較大或密度較高等可能造成較大通風影響的建設項目應進行風環(huán)境探討;建筑密集、高度劃一區(qū)域內或其鄰近位置進行項目開發(fā)時,應做專項的通風模擬評估。4.4.1.2建筑布局應滿意通風要求,以改善城市微氣候。當建筑較為密集時,應策略性地布置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利用高度輪廓帶來的氣壓差異引導氣流。同時,區(qū)內建筑群的整體高度趨勢應朝著盛行風的方向逐級降低,以促進空氣流淌。4.4.1.3在片區(qū)主導風向上風位的街塊,應避開采納垂直于主導風向的大面寬的板式建筑。4.4.2建筑面寬4.4.2.1建筑面寬應依據建筑物所在地區(qū)的實際狀況限制,避開因面寬過大而形成屏風效應。對于建筑面寬較大的建筑,可考慮采納局部通透的方式來解決通風和視線遮擋的問題。4.4.2.2與自然景觀資源或重要的公共空間(如居住區(qū)級及以上規(guī)模用地配建的城市廣場、公園等)干脆相鄰一側的建筑物,其最大面寬應按不同的建筑高度區(qū)域嚴格限制:⑴建筑高度超過24m但不超過60m的區(qū)域,最大面寬不得大于100m。⑵建筑高度超過60m但不超過100m的區(qū)域,最大面寬不得大于80m。⑶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區(qū)域,最大面寬不得大于70m。4.5道路系統(tǒng)4.5.1場地機動車出入口4.5.1.1場地機動車出入口位置⑴場地機動車出入口應依據城市規(guī)劃的要求設置,不應干脆向城市主、次干道開口,且應避開城市主要道路交叉口。位于城市支路上的車行出入口,距離與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線不應小于50m,距離與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停止線不應小于30m。⑵場地機動車出入口的設置應避開人流集中的場所。機動車出入口距人行過街天橋的距離應不小于5m,距公園、學校、托幼等用地出入口的距離應不小于20m;住宅區(qū)機動車出入口與城市公交場站出入口的距離應不小于50m(兩個出入口距離為其相鄰道牙之間的距離)。⑶相鄰地塊需共用道路的,應協(xié)調處理好相鄰用地的場地標高和工程管線等的連接關系。⑷配建型公交場站出入口宜設置在城市次干道或支路上,不宜干脆設在主干道或快速路上,且不應干脆向主干道開口。配建型公交場站進出場道路原則上應獨立設置,但可與消防通道共用。4.5.1.2場地機動車出入口數量⑴場地的機動車出入口數量應符合規(guī)劃要求。⑵以下場地的機動車出入口數量不應少于兩個:戶數大于3000戶的居住小區(qū)、公交首末站及公交樞紐站、城市綜合體、醫(yī)院、中型及以上展覽建筑、大中型商業(yè)建筑、體育場館、文化館(群藝館)、有生產運用要求的工業(yè)廠區(qū)及倉儲物流用地、相關規(guī)范要求的其它場地。⑶當場地僅有一邊可向城市道路開口時,場地機動車出入口數量應符合上述要求。當場地有兩邊及以上可向城市道路開口時,場地每邊的機動車出入口數量不得超過一個,如確需設兩個及以上機動車出入口,相鄰兩個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150m。4.5.1.3場地機動車出入口道閘機動車出入口道閘的設置不得影響外部城市道路的正常交通。原則上,入口道閘與外部城市道路道牙之間的緩沖距離應不小于18m,出口道閘與外部城市道路道牙之間的緩沖距離不小于7.5m。如因用地條件限制難以達到以上要求,也可通過橫向增加出入口道閘數量的方式解決。4.5.2場地內道路系統(tǒng)4.5.2.1場地道路設計應削減場地內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沖突和干擾,宜人車分流,提高道路系統(tǒng)的平安性。4.5.2.2場地機動車道盡端式機動車道長度宜小于120m,并在盡端設不小于12m×12m的回車場地(兼做消防道路時應按消防要求設置回車場),單機動車道每間隔60m應設3.5m×12m的港灣式會車區(qū)。4.6場地其它規(guī)定4.6.1公共空間(包括公共活動、休閑、體育廣場等)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公共空間應與建設用地四周的城市空間親密聯(lián)系形成有機整體。4.6.1.1公共空間的設計應遵循開放可達的原則,為社區(qū)居民(含小區(qū)外的居民)的運用供應便利,其寬深比、深寬比均不得大于3(自然景觀地帶沿線設置的帶型公共空間,其寬深比可不受該限制)。4.6.1.2規(guī)劃要求占地面積不超過1000㎡的公共空間應集中設置;占地面積超過1000㎡的公共空間,為便利居民活動可分設,但每個公共空間占地面積不得小于500㎡。4.6.1.3建筑架空層作為公共空間時(室內型公共空間),其梁底凈高應不小于5.4m,保證與周邊有良好的交通聯(lián)系。4.6.1.4利用建筑退線部分設置的公共空間及室內型公共空間,計入面積均不宜超過公共空間總面積的30%(《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中允許貼紅線建設的項目除外)。4.6.2停車場地4.6.2.1機動車和自行車停車位數量應滿意《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的要求。規(guī)劃設計條件未作規(guī)定的,應滿意《深圳市城市規(guī)劃標準與準則》的規(guī)定。4.6.2.2地面機械停車設施應滿意地上建筑退線限制要求,不宜設在臨街面一側,與相鄰建筑的間距應滿意防火要求且不小于10m。4.6.3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4.6.3.1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原則上應在項目用地紅線內解決。4.6.3.2因場地限制需利用市政道路或綠化帶進行消防登高操作時,應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并取得同意。同時,應保證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的位置、尺寸及荷載等滿意消防車操作要求,且消防車登高撲救面范圍內不應有防礙消防車登高操作的路燈、樹木和架空管線等,其余應滿意有關消防規(guī)范的規(guī)定。4.6.4場地豎向4.6.4.1一般規(guī)定豎向設計應充分利用原始的地形、地貌,形成項目特色。應依據周邊市政道路標高、場地的地形地貌合理確定場地標高,削減土石方開挖量,盡量實現就地土石方平衡。4.6.4.2臨水場地豎向設計應符合《防洪標準》GB50201的規(guī)定,地面高程應按設防標準推算的洪(潮)水位加平安超高確定;有波浪影響或壅水現象的,應加波浪侵襲高度或壅水高度。4.6.4.3有內澇威逼的場地場地標高應高于內澇標高,或實行相宜的防內澇措施。4.6.5場地防護4.6.5.1對《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要求實行地質災難防治措施的項目,設計文件應當包含有關配套防治工程的設計圖紙。4.6.5.2擋土墻、護坡一般應設置在用地紅線內,與建筑物的距離應滿意平安要求。高度大于2m的擋土墻、護坡的上緣與位于其上方的建筑物之間的水平距離應不小于3m,下緣與位于其下側方的建筑物之間的水平距離應不小于2m。4.6.5.3人流密集的場所,當擋土墻或坡比值大于0.5的護坡其上、下緣高差大于0.7m時,應在擋土墻或護坡頂面加設平安防護措施。居住區(qū)場地上述高差大于1m時應加設平安防護措施。住宅用地種植綠化的土質護坡的坡比值應不大于0.5。4.6.6場地排水4.6.6.1場地內應設有排出地面、路面雨水的措施,其中居住區(qū)內應采納暗溝(管)排水。4.6.6.2位于低洼處的建筑物,其主入口及地下室應實行防洪及排澇措施。與山體或河道鄰近的建筑物應設置截洪溝或防洪堤及防滑坡等設施。4.6.7圍墻設置4.6.7.1非部隊駐地、學校、托幼建筑物四周一般不宜設置圍墻。4.6.7.2因消防平安須要設置的圍墻,除應符合相關規(guī)范外還應滿意城市規(guī)劃及城市景觀要求。4.6.7.3因治安管理等須要沿建設用地紅線周邊設置圍護隔離設施時,宜結合綠化、景觀設計,優(yōu)先采納綠籬等形式。如采納圍墻,應滿意以下要求:⑴圍墻的設置應不影響城市規(guī)劃,不影響用地內現狀或規(guī)劃公用道路的建設實施和通行運用,不影響相鄰地塊(或小區(qū))合理、必要的交通組織。⑵圍墻的基礎及地上部分均不得逾越用地紅線。⑶圍墻應通透、美觀,底部實體部分高度不得超過0.4m。第5章地下及外部空間設計5.1地下空間5.1.1地下室頂板埋深地下室頂板埋深除應符合管線和綠化要求外,還應符合以下要求:5.1.1.1超出地上建筑物范圍的地下室頂板埋深應不小于0.5m,以滿意防水及場地排水要求。5.1.1.2位于建設用地范圍內綠地下方的地下室,其頂板結構板面埋深須滿意場地綠化覆蓋率的相關規(guī)定。5.1.1.3位于市政道路正下方的地下室頂板,其覆土厚度應滿意有關規(guī)劃市政管線的敷設要求;如在設計階段市政管線的敷設要求難以確定的,其最小覆土厚度應不小于3m。5.1.2地下空間的連通5.1.2.1地下空間連通建設的要求:⑴新建大型綜合性公共建筑的地下空間,應與旁邊現狀或規(guī)劃的地鐵站點、公交樞紐等公共交通設施進行整合與無障礙連通。⑵地下步行系統(tǒng)應與其他地下空間如地鐵站點、地下商業(yè)街、地下過街通道、地下停車庫、地下人防設施等緊密連接,共享通道和出入口。⑶地下空間連通工程的設計應符合地下車庫、人民防空及消防等相關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⑷先建項目應依據規(guī)劃要求及相關規(guī)范預留地下空間連通工程的接口,后建項目應負責實施連通對接。地下空間的連通接口應在圖紙中有明確標注。5.1.2.2地下空間連通通道的設計,除應滿意消防、設備管線敷設、人防設計規(guī)范等要求外,還應滿意以下規(guī)定:⑴人行:交通人行連通通道凈寬不應小于6m,凈高不應小于2.8m;商業(yè)人行連通通道凈寬不應小于8m,凈高不應小于商業(yè)運用要求。⑵機動車行:保證雙向通行,凈寬不應小于6m,凈高不應小于2.4m。⑶人車混行:保證雙向通行,凈寬不應小于9m,凈高不應小于2.8m。⑷特殊車輛通行:應滿意特殊車輛通行的凈寬和凈高要求。地鐵、地下公交場站等公共交通設施的設計,還須滿意其特殊規(guī)定。5.1.2.3建筑地下通道空間可結合商業(yè)布置,地下通道的空間尺寸應滿意相關技術要求,各類地下商業(yè)街的設計均應符合國家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5.2市政道路上方跨街建筑物跨街建筑物是指依據城市規(guī)劃要求設置,跨越市政道路上方、底部架空的建筑物。5.2.1跨街建筑物底層距市政道路路面凈空高度不應小于所跨車行道凈寬的1/3,同時還應滿意不同等級市政道路的通行要求,并不得小于5m。5.2.2跨街建筑物所占市政道路上空連續(xù)總長度(沿道路通行方向)不宜大于30m;超過30m時,應每隔30m設置長度不小于15m且至少與車行道等寬的露天開口。5.2.3跨街建筑物下方應視其寬度實行必要的照明、通風等措施。5.3玻璃幕墻5.3.1以下部位不得采納玻璃幕墻⑴住宅、醫(yī)院(門診、急診樓和病房樓)、中小學校教學樓、托兒所、幼兒園、養(yǎng)老院的新建、改建、擴建工程以及立面改造工程等二層以上部位。⑵建筑物與中小學校的教學樓、托兒所、幼兒園、養(yǎng)老院等毗鄰一側的二層以上部位。⑶在T形路口正對直線路段處。5.3.2以下位置應慎用玻璃幕墻⑴毗鄰住宅、醫(yī)院(門診、急診樓和病房樓)、保密單位等建筑物。⑵城市中劃定的歷史街區(qū)、文物愛護區(qū)和風景名勝區(qū)內。⑶位于紅樹林愛護區(qū)及其他鳥類愛護區(qū)周邊的高層或超高層建筑。5.3.3以下位置不宜設置玻璃幕墻⑴位于城市道路交叉口。⑵城市主干道、立交橋、高架路兩側的建筑物20m以下和其余路段10m以下部位(高度平路面起算)。5.3.4如需設置玻璃幕墻,應采納低反射玻璃,考慮對鄰近建筑或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并滿意相關規(guī)范。5.4建筑立面設計5.4.1凡是樓層超過20層、高度超過60m、臨街或下部有行人通行的建筑外墻應保證其平安性。運用粘貼型外墻面磚和馬賽克等外墻瓷質貼面材料時,應有防墜落措施,或地面留出足夠的平安空間。5.4.2幕墻運用的擦窗及維護設備,宜進行遮擋隱藏,避開影響建筑物整體外觀。5.4.3建筑沿街立面不宜裝設空調室外機,如需設置應滿意以下要求:⑴應統(tǒng)一考慮裝設空調室外機的位置,通過適當的建筑手段進行有效遮擋,做到美觀、整齊、易于修理檢查。⑵在人行道及主要人員出入口處均應設置防墜落設施。⑶空調室外機位不應對相鄰房間造成噪音和氣流干擾,空調器冷凝水應有組織地收集排放。5.4.4建筑外墻門窗原則上不應設置防盜網,確需設置時,應統(tǒng)一設計、統(tǒng)一安裝。窗的防盜網應安裝在窗的內側,陽臺、走廊的平安防護設施不能超出陽臺、走廊的外緣邊線。陽臺外露防盜網應采納耐腐蝕材料制作,并加設應急逃命口。5.4.5建筑物沿街立面的進出風口應按其技術要求,分類整理、統(tǒng)肯定位布設,并盡量與建筑物立面統(tǒng)一設計;出風口底邊與地面垂直距離應不小于2m。5.4.6建筑物沿街立面的給排水管、電力線、弱電線、煤氣管道等應按其安裝的技術要求,分類整理、統(tǒng)肯定位布設,盡量設在建筑物內的管井中,當需在建筑外墻敷設時,應盡量集中在次要立面或較隱藏的立面凹口部位。5.5建筑屋面設計5.5.1屋面設計提倡采納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新材料、新技術,并盡可能采納綠化種植屋面的方式,以提高城市屋頂的綠化比例。5.5.2對高出屋面的空調冷卻塔等設備,應通過建筑手段進行有效遮擋,削減對相鄰建筑的影響。5.5.3屋面構架、幕墻等突出屋面的高度超過12m或超過屋面高度的10%,或實體女兒墻突出屋面的高度超過1.5m時,參照公式2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層高標準值為2.2m)。5.5.4用于支撐幕墻的屋面構架高度不得超過其鄰近的幕墻頂點;用于支撐太陽能板或幕墻的屋面構架不得超過一層。第6章建筑分類設計6.1建筑分類6.1.1建筑按運用功能及屬性分類本規(guī)則中的建筑分為民用建筑和工業(yè)建筑。6.1.1.1民用建筑:分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⑴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宿舍建筑、老年人住宅等。⑵公共建筑:包括辦公類建筑、商業(yè)類建筑、金融類建筑、教化類建筑、科研類建筑、醫(yī)療衛(wèi)生類建筑、體育類建筑、交通類建筑、市政類建筑、文化消遣類建筑、文物類建筑、園林類建筑、司法類建筑、宗教類建筑、廣播電視類建筑、社會福利類建筑、殯葬類建筑以及特殊類建筑等。表⑵公共建筑分類表辦公類建筑辦公建筑、公寓式辦公建筑(商務公寓)等商業(yè)類建筑商場或商店、旅館或酒店、餐飲、會所、食堂等金融類建筑銀行、儲蓄所、證券交易所、保險公司等教化類建筑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職業(yè)技術學校、特殊教化學校、中等??茖W校、高等院校等科研類建筑科學試驗建筑等醫(yī)療衛(wèi)生類建筑綜合醫(yī)院、??漆t(yī)院、衛(wèi)生防疫站、衛(wèi)生防疫站、療養(yǎng)院、檢驗(化驗中心)、急救中心、血庫等體育類建筑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等交通類建筑航空港、航站樓、鐵路客運站、長途汽車客運站、地鐵(輕軌)站、港口客運站、城市輪渡站、口岸交通樞紐、公共交通樞紐、公交首末站、社會停車庫、加油加氣站、充電站等市政類建筑郵政局、電信局、消防站、泵站、監(jiān)測站、變電站、污水處理廠、通信機房、公共廁所、垃圾轉運站、再生資源回收站等文化消遣類建筑文化宮(文化中心)、少年宮(少兒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展覽館、美術館、科技館、會展中心、影劇院、音樂廳等文物類建筑包括紀念性建筑、歷史建筑、愛護建筑等園林類建筑園林和城市綠地內供人們游憩或欣賞用的建筑,如亭、榭、廊、閣、軒、樓、臺、舫、廳堂等司法類建筑檢察院、法院、公安局、派出所等宗教類建筑佛教寺院、庵堂、道觀、清真寺、教堂、修道院等廣播電視類建筑廣播電臺、電視臺、廣播電視塔等社會福利類建筑養(yǎng)老院、護理中心、社區(qū)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中心、兒童福利院、救助站等殯葬類建筑殯儀館、火葬場等特殊類建筑軍事建筑、平安保衛(wèi)建筑(也包括監(jiān)獄、看管所、拘留所)等6.1.1.2工業(yè)建筑:包括廠房、新型產業(yè)建筑(也稱研發(fā)用房或新型產業(yè)用房)、倉庫及物流建筑等。6.1.2建筑按地上層數或高度分類6.1.2.1住宅建筑層數為1層至3層的為低層住宅,4層至6層的為多層住宅,7層至9層的為中高層住宅,10層及以上但建筑高度不超過100m的為高層住宅,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為超高層住宅。6.1.2.2其他建筑層數為1層(建筑高度不限)的為單層建筑;層數為2層及以上的: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為多層建筑,建筑高度超過24m但不超過100m的為高層建筑,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為超高層建筑。6.1.3建筑按建設規(guī)模分類6.1.3.1商業(yè)建筑單棟商業(yè)功能規(guī)定建筑面積不大于15000㎡的商業(yè)建筑為一般商業(yè)建筑。單棟商業(yè)功能規(guī)定建筑面積大于15000㎡的商業(yè)建筑為集中大型商業(yè)建筑。6.1.3.2物流建筑單棟物流功能規(guī)定建筑面積不大于50000㎡的物流建筑為一般物流建筑。單棟物流功能規(guī)定建筑面積大于50000㎡的物流建筑為集中大型物流建筑。6.2建筑分類設計通用規(guī)定6.2.1一般規(guī)定6.2.1.1土地混合運用的多功能復合建筑的設計應符合各類建筑相應的設計原則和要求,并應清楚界定。6.2.1.2民用建筑及歷史文保建筑應按國家和深圳市有關規(guī)定要求做好無障礙設計。6.2.1.3激勵民用建筑底層架空作為公共空間、公共綠化或公眾休閑、活動場地。6.2.1.4整棟或整座的保障性住房可按相關標準、規(guī)范及實際需求進行設計。6.2.1.5建筑平面應依據建筑的運用性質、功能、工藝要求等合理布局,建筑物的內天井、凹槽、透空空間、層高、陽臺等的設計,應以合理、必要、適用、經濟為前提。6.2.2規(guī)定建筑面積限制要求6.2.2.1建設用地內按規(guī)劃要求配建的公共配套設施及公共空間等,其各分項功能規(guī)定建筑面積、占地面積(有規(guī)劃要求時)等均不得少于各相應分項功能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和占地面積指標。6.2.2.2除規(guī)定功能外,建筑設計各分項功能規(guī)定建筑面積與相應分項功能核減建筑面積之和,不得超過各相應分項功能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確因建筑設計須要,高級別地價功能建筑面積可向低級別地價功能建筑面積略作調整,但調整幅度不得超過200㎡。6.2.2.3總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與總地上核減建筑面積之和,不得超過總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6.2.2.4總地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不得超過總地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6.2.2.5計入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的地上建筑和半地下室不得運用地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因設計須要,計入地下規(guī)定建筑面積的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可運用部分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不得超過總地上規(guī)定建筑面積指標的10%)。6.2.3建筑層高限制要求6.2.3.1住宅、宿舍、辦公、公寓式辦公、商業(yè)、廠房、新型產業(yè)、倉庫、物流建筑的層高應按本規(guī)則的相關規(guī)定限制。6.2.3.2設備間、設備層宜與避難層結合設置,避難層、設備層層超群過5.1m時,按公式2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層高標準值為2.2m)。6.2.3.3屬于以下情形的公共建筑的建筑空間,其層高可在滿意相關設計規(guī)范的基礎上按實際須要合理設置:⑴《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明確要求配建的公共配套設施。⑵《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明確要求配建的對社會公眾開放的特殊公共建筑功能,如要求辦公類或商業(yè)類建筑中配建的體育場館、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影劇院等。⑶除辦公類、商業(yè)類建筑以外的公共建筑中,用于除內部辦公以外的公共功能的建筑空間。6.3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用地內各類非獨立選址的公共配套設施具體分類見下表:表6.3公共配套設施分類表配建的公共設施管理服務設施社區(qū)管理用房、物業(yè)服務用房、派出所、社區(qū)警務室、社區(qū)服務中心、社區(qū)菜市場等文化消遣設施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等體育設施社區(qū)體育活動場地等教化設施非獨立選址的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等醫(yī)療衛(wèi)生設施門診部、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等社會福利設施社區(qū)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配建的交通設施公交首末站等配建的市政設施郵政支局、郵政所、小型垃圾轉運站、再生資源回收站、公共廁所等公共配套設施的規(guī)劃和設計除應滿意相應類別公共建筑的相關設計規(guī)范及《深圳市城市規(guī)劃標準與準則》外,還應滿意以下規(guī)定。6.3.1一般規(guī)定6.3.1.1公共配套設施應與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和同時投入運用。同一宗地內分期建設項目,公共配套設施必需在首期建設和驗收。6.3.1.2公共配套設施應考慮合理的服務半徑,本著便利服務人群、利于共享的原則,布置在周邊可見性強、交通便利、靠近所服務片區(qū)中心且便利辦事的位置,通風、采光良好,有干脆對外的獨立出入通道。6.3.1.3應采納相對集中與適當分散相結合的方式合理布局。非獨立占地的公共配套設施宜組合設置,在符合相關規(guī)范、滿意功能需求和互不干擾的前提下,激勵在水平或垂直層面的集中、混合布置,形成所在區(qū)域的公共服務中心。6.3.1.4變電站、燃氣調壓站、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等設施應考慮對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合理布置。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等易散發(fā)臭氣的設施,宜布置在全年最小風頻的上風側。其中,規(guī)劃要求設置的公廁應沿街布置,并滿意干脆對外服務的要求。激勵居住小區(qū)設置為區(qū)內居民服務的公共廁所,并布置在與公共空間聯(lián)系便捷的區(qū)域。6.3.1.5設置在住宅首層的公共配套設施,應實行措施避開干擾居民的生活和休息。6.3.1.6公共配套設施交付運用時,應有水、電、洗手間等基本配備。6.3.1.7公共配套設施的具體內容、建筑面積和設置位置等應在各階段設計文件中予以明確;建筑設計應滿意各接收單位的的相關管理規(guī)定。6.3.2特殊要求6.3.2.1物業(yè)服務用房⑴全部依法允許分割出售或出讓的項目及其配套設施等,其建設單位應當在物業(yè)管理區(qū)域內供應物業(yè)服務用房,包括物業(yè)服務設備用房、物業(yè)服務辦公用房和業(yè)主委員會辦公用房。⑵物業(yè)管理區(qū)域原則上依據《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和《土地運用權出讓合同書》確定的宗地范圍,結合物業(yè)的共用設施設備、社區(qū)建設等因素劃定。⑶應依據《建設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規(guī)定的規(guī)模,在物業(yè)管理區(qū)域內配置物業(yè)服務用房?!督ㄔO用地規(guī)劃許可證》未作規(guī)定時,其規(guī)模應符合《深圳經濟特區(qū)物業(yè)管理條例》相關規(guī)定。⑷物業(yè)服務辦公用房和業(yè)主委員會辦公用房,應設置在所服務建筑樓層的首層或二層,為獨立成套裝修房屋,具備水、電、通訊等正常運用功能。6.3.2.2社區(qū)健康服務中心⑴應位于社區(qū)的公共服務區(qū)域,宜與其他非獨立占地的公共配套設施組合設置,遠離易燃易爆物品的生產和貯存區(qū)域,與學校、餐飲業(yè)、超市、垃圾收集站、有毒有害物品儲存加工區(qū)、噪音廠區(qū)等應有肯定的物理間隔。⑵所處位置應交通便利,出入通道便利居民就診,救援車能夠順暢通行并直達門口。⑶原則上應集中設置在臨街建筑物首層。如規(guī)模較大無法全部在首層支配布置時,經相關接收單位同意,可在垂直層面集中設置,并加設專用樓梯和專用無障礙電梯,電梯間應滿意擔架及急救推車進出需求。⑷社康中心總規(guī)模不超過1400㎡的,應集中設置在建筑物二層及以下位置,且支配在首層的建筑面積不得少于總規(guī)模的35%;總規(guī)模超過1400㎡的,應集中設置在建筑物三層及以下位置,且支配在首層的建筑面積不得少于500㎡。⑸社康中心的基本醫(yī)療服務用房應自成一區(qū),其出入口及水平、垂直交通相對獨立,滿意健康人群和患者分流的要求。⑹應滿意消毒隔離要求,具備設置生活、醫(yī)療污水處理的條件,設置單獨的污物運輸出入口。⑺應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室內梁底凈高應不小于3m。6.3.2.3垃圾收集及再生資源回收設施⑴垃圾收集點宜與再生資源回收點(站)組合設置,并宜位于住宅區(qū)的下風向處和較偏僻隱藏處;宜單獨設置,不應與住宅單元干脆貼鄰,并應緊鄰道路。如附設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時,應滿意衛(wèi)生、消防、運輸等要求,并實行防護措施,避開對四周環(huán)境造成影響。⑵在規(guī)劃新建居住區(qū),應按定時定點相對集中投放的方式設置垃圾分類收集點,每4棟多層住宅、每2棟中高層住宅或每棟高層、超高層住宅應至少設一處垃圾收集點,其占地不宜小于2m×0.8m,并有便于清洗的措施。垃圾收集點的服務半徑應不超過70m,其位置應在總平面圖中明確標識。⑶在規(guī)劃新建居住區(qū)內宜設置不少于30㎡的裝修垃圾、大件廢物、綠化垃圾堆放場所,并設置明顯標記。6.3.2.4其他公共配套設施⑴文化消遣設施應設置在通風、采光條件良好的低樓層位置,樓層空間、高度等須符合相關設計規(guī)范及管理規(guī)定。⑵社區(qū)體育活動場地宜結合綠地或文化活動室設置在戶外,受條件所限需設置在建筑內的,應設在建筑的底層架空層或裙樓屋頂平臺層。裙樓屋頂平臺設置社區(qū)體育活動場地的,應有從屋頂平臺直達室外地面的24小時開放的專用樓梯及無障礙電梯。⑶社區(qū)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宜與醫(yī)療衛(wèi)生等公共配套設施接近,且宜位于建筑首層。⑷郵政所宜設置于臨街建筑物的首層。上述公共配套設施按規(guī)劃要求需設置在建筑首層的,因條件所限經相關接收單位同意設置于建筑二層及以上時,應加設專用樓梯和專用無障礙電梯。⑸非獨立選址的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等教化設施應按教化建筑相關規(guī)定限制。6.4住宅建筑6.4.1外部空間6.4.1.1一般規(guī)定⑴每個住宅單元至少應有一個出入口可供機動車通達。⑵住宅與附設的公共配套設施或商業(yè)用房的出入口及水平、垂直交通應分開布置。⑶位于坡地上的低層、多層住宅建筑,其底部的擋墻或吊腳架空高度不得超過4.2m。⑷兩戶及以下運用的地下室,外墻不得超出首層建筑外墻范圍,層高不得超過3.6m。⑸樓梯間、電梯間宜與地下車庫連通,并實行平安防盜措施;嚴禁利用樓梯間、電梯間為地下車庫進行自然通風。⑹自行車庫應有單獨出入口,不應與機動車庫合并設置,且不得與機動車共用坡道出入。⑺公共出入口應有明顯的識別標記,高層或超高層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宜設置門廳、管理室。⑻除設有集中管理郵件報刊的地區(qū)外,應在每棟住宅單元門地面一層樓梯口的適當位置,設置與該單元住戶數相對應的信報箱或信報間。⑼住宅戶內的廚房應設置煙道將油煙排放出屋頂;裙房內設置的廚房不得與住宅緊鄰。⑽屋面的設計應滿意消防及平安疏散要求,并設有公共通道,便利本棟居民共同運用;屋面不得通過開門、開窗、預留洞口等方式與戶內連通。⑾應預留空調室外機的位置和電源,空調室外機應做好遮擋處理。室內空調設備的冷凝水應能有組織地排放。⑿新建住宅區(qū)、住宅建筑及商住樓的規(guī)劃設計、施工和驗收等活動應當執(zhí)行光纖到戶國家標準,通信機房的設置應符合《深圳市城市規(guī)劃標準與準則》的相關要求。⒀水泵房、冷熱源機房、變配電機房、變配電所等公共機電用房不應設置在與住宅單元干脆相鄰的位置。在無法滿意上述要求貼臨設置時,應增加隔聲、減振等封閉處理措施。6.4.1.2內天井一般不宜采納內天井式平面布局。⑴當板式住宅設計為單外廊形式,而某段外廊有其他住戶必需穿行,且是某戶居住空間采光通風唯一來源時,因視覺衛(wèi)生須要,允許在該段外廊內側與居住空間外墻之間,設置不超過該居住空間開間寬度,且進深不超過1.5m的單邊開敞式內天井。⑵除上述情形外,因采光通風須要而采納內天井式平面布局時,應符合以下要求:①應為3戶及以上共同運用且集中設置,每棟(座)住宅不得超過1個。②四周均被封閉建筑空間圍合的內天井宜從第九層起每隔3~4層前后打通一個寬度不小于3m的開間。③底層應有外接通道和排水設施。④內天井短邊寬度應符合表⑵的要求:表6.4.1.2⑵內天井短邊寬度天井用途短邊最小凈寬僅用于非居住空間的采光通風6m用于居住空間的采光通風8m6.4.1.3凹槽⑴功能性凹槽深度與開口寬度之比應不大于4,深度超過8m時按⑵限制。⑵非功能性凹槽有所述情形的,其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6.4.1.4室外透空空間⑴因結構須要設置的,作為三戶(不含核心筒)及以上采光通風唯一來源的室外透空空間,其按層計算的投影面積可不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⑵超高層住宅建筑因結構須要,在戶與戶之間、戶與核心筒之間合理設置,作為戶內房間(均不含陽臺)采光通風唯一來源的室外透空空間,其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超過該層計規(guī)定建筑面積部分水平投影面積的3%時,全部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⑶除上述兩種情形外的其他室外透空空間,其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6.4.2內部空間6.4.2.1一般規(guī)定⑴住宅戶內空間應按戶型設計,每戶應設臥房、起居室(廳)、廚房和衛(wèi)生間等基本功能空間,且基本功能空間應滿意相關規(guī)范的最小運用面積要求。⑵復式住宅每層室內空間均須滿意基本的居住運用需求。6.4.2.2室內透空空間⑴建筑面積不超過90㎡的復式住宅戶內的室內透空空間,其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全部計入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⑵建筑面積超過90㎡的復式住宅,戶內僅限起居室(廳)、餐廳可設置室內透空空間,其高度不得超過兩個標準層,總投影面積超過該戶除全部陽臺以外戶內建筑面積的20%或60㎡時,按⑴公式1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⑶錯層式住宅戶內僅限起居室(廳)可設置室內透空空間,其高度不得超過4.5m,總投影面積超過該戶除全部陽臺以外戶內建筑面積的15%或40㎡時,按⑴公式1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6.4.2.3建筑層高首層作為公共大堂層超群過6m,或住宅樓層層超群過3.6m時,按公式2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層高標準值為2.2m)。6.4.2.4陽臺⑴計一半面積且無必要交通功能的公共陽臺,還需按其規(guī)定建筑面積的1倍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此外,兩戶及以下運用的多層高外走廊以及無必要交通功能的多層高公共陽臺,其上部空間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按公式4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⑵戶內僅限面寬、進深均不小于2.4m的居住空間(起居室(廳)、臥房)及一個廚房(或與其連通的衛(wèi)生間)可分別設置一個計一半面積的陽臺。該類陽臺總投影面積之和(含與其相連的花池、空調機位等平臺,下同)超過6㎡時,按以下情形分別限制:①戶內未設置室內透空空間的戶型,陽臺總投影面積之和超過該戶除全部陽臺以外戶內建筑面積的20%或60㎡時,按⑴公式3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②戶內設置室內透空空間的復式、錯層式戶型,陽臺總投影面積之和超過該戶除全部陽臺以外戶內建筑面積的10%或30㎡時,按⑴公式3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⑶戶內除6.4.2.4⑵規(guī)定情形外的其他空間設置的計一半面積的陽臺,還需按其規(guī)定建筑面積的1倍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⑷戶內的多層高陽臺,其上部空間按層計算的總投影面積按公式4另行計算地上核減建筑面積。⑸相鄰陽臺(包括水平、上下及錯落相鄰)應實行措施解決相鄰住宅單元間平安及視線干擾問題。6.5宿舍建筑6.5.1外部空間6.5.1.1一般規(guī)定⑴宿舍位置宜接近工作和學習地點,并宜靠近公用食堂、商業(yè)網點、公共浴室等便利生活的服務配套設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綜合居間代理采購合作合同版
- 2024石榴產業(yè)生態(tài)園投資合作協(xié)議書3篇
- 2025年度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銷售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客車租賃與旅游交通配套服務合同3篇
- 2025年度購房贈送高端定制家具及裝修一體化合同4篇
- 2025年碎石石粉行業(yè)人才培養(yǎng)與引進合同樣本3篇
- 2025年度窗簾環(huán)保材料采購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項目投資合伙人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鋁灰處理廢棄物處理項目環(huán)保驗收合同4篇
- 2025年度旅游景區(qū)導游工作績效評估合同4篇
- 高二物理競賽霍爾效應 課件
- 金融數學-(南京大學)
- 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 現場安全文明施工考核評分表
- 亞什蘭版膠衣操作指南
-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6.1口算除法 人教版
- DB32-T 3129-2016適合機械化作業(yè)的單體鋼架塑料大棚 技術規(guī)范-(高清現行)
- 6.農業(yè)產值與增加值核算統(tǒng)計報表制度(2020年)
- 人工挖孔樁施工監(jiān)測監(jiān)控措施
- 供應商物料質量問題賠償協(xié)議(終端)
-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5.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共19張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