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病人的護理3_第1頁
傳染病病人的護理3_第2頁
傳染病病人的護理3_第3頁
傳染病病人的護理3_第4頁
傳染病病人的護理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病人的護理3目前一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定義傳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后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原蟲、蠕蟲等。

寄生蟲病目前二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感染與免疫感染的概念感染的表現(xiàn)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致病作用感染過程中機體的免疫應答作用目前三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感染的概念是病原體侵入人體后與人體相互作用、相互斗爭的過程。

病原體感染人體后的表現(xiàn)主要與病原體的致病力及人體的免疫功能有關。目前四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感染的表現(xiàn)1.病原體被清除2.隱性感染/亞臨床感染(covertinfection)3.顯性感染/臨床感染(overtinfection)4.病原攜帶狀態(tài)(carrierstage)5.潛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目前五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感染的表現(xiàn)病原體被清除:病原體進入人體后,人體通過非特異性免疫或特異性免疫將病原體消滅或排出體外,人體不產生病理變化,也不引起任何臨床表現(xiàn)。隱性感染(covertinfection):又稱亞臨床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指病原體進入人體后,僅引起機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病理變化輕微,臨床上無任何癥狀、體征,甚至生化改變,只有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傳染病以隱性感染最常見。目前六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感染的表現(xiàn)顯性感染(overtlnfection):又稱臨床感染(clinicalinfection),指病原體進入人體后,不但引起機體發(fā)生免疫應答,而且通過病原體的致病作用或機體的變態(tài)反應,使機體發(fā)生組織損傷,導致病理改變,出現(xiàn)臨床特有的癥狀、體征。

病原攜帶狀態(tài)(carnerstate):指病原體侵人人體后,在人體內生長繁殖并不斷排出體外,而人體不出現(xiàn)任何疾病表現(xiàn)的狀態(tài),因而成為傳染病流行的重要傳染源。目前七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感染的表現(xiàn)潛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病原體感染人體后,寄生在機體某個部位,機體的免疫功能使病原體局限而不引起發(fā)病,但又不能將病原體完全清除,病原體潛伏于機體內。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可導致機體發(fā)病。目前八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三)感染過程中病原體的致病作用1.侵襲力(invasiveness)

:病原體侵入機體并在體內擴散的能力2.毒力(virulence)

:外毒素、內毒素3.數(shù)量(quantity)

:同一病原體入侵數(shù)量與致病能力成正比4.變異(variability)

:病原體可因環(huán)境或遺傳等因素而產生變異,通過抗原變異而逃避機體的特異性免疫目前九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四)機體的免疫應答作用1.非特異性免疫

天然屏障:外部、內部(nonspecific吞噬作用:單核-吞噬c

immunity)體液因子:補體、溶菌酶細胞因子2.特異性免疫

體液免疫

(specific細胞免疫

immunity)目前十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

三、傳染病的基本特征和臨床特點

基本特征臨床特點目前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傳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體(pathogen)

2.有傳染性(infectivity)

:與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qū)別3.有流行病學特征(epidemiologicfeature):流行性:散發(fā)、流行、大流行、暴發(fā)季節(jié)性地方性4.有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immunity)

:持續(xù)時間長短和強度不同目前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散發(fā)、流行、大流行、暴發(fā)散發(fā):傳染病散在發(fā)生,發(fā)病水平同往年;流行:某傳染病發(fā)病率顯著高于當?shù)爻D臧l(fā)病率;大流行:某傳染病在一定時間內迅速傳播,波及范圍廣,超過了國界或洲界;暴發(fā):發(fā)病高度集中于某一短時間內。目前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臨床特點1.病程發(fā)展的階段性(1)潛伏期:從侵入人體至出現(xiàn)臨床癥狀(檢疫工作的依據(jù))(2)前驅期:從起病至癥狀明顯(非特異性甚至缺失)(3)癥狀明顯期:傳染病所特有的癥狀(4)恢復期:病理生理過程基本終止(5)復發(fā)與再燃:是否穩(wěn)定退熱穩(wěn)定退熱,潛伏于體內的病原體再度繁殖,初發(fā)病癥狀再度出現(xiàn)體溫未穩(wěn)定下降至正常,又再發(fā)熱目前十四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臨床特點2.臨床類型━━━━━━━━━━━━━━━━━━━━按臨床病程:急性亞急性慢性;按臨床特征:典型非典型;

按病情嚴重:輕型中型重型暴發(fā)型;━━━━━━━━━━━━━━━━━━━━目前十五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

3.常見的癥狀及體征發(fā)熱發(fā)疹毒血癥狀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反應:肝、脾、淋巴結腫大(二)臨床特點目前十六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四、傳染病的流行過程和影響因素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目前十七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1.傳染源:2.傳播途徑:3.人群易感性:目前十八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1.傳染源: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繁殖并能排出體外的人或動物包括:

傳染病病人:最重要隱性感染者病原攜帶者受感染的動物目前十九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后,到達另一個易感者所經過的途徑1)空氣、飛沫、塵埃:呼吸道2)水、食物:消化道3)手、用具、玩具:生活接觸,消化、呼吸道4)媒介昆蟲:昆蟲叮咬或污染5)血液、體液、血制品:乙肝、艾滋病等6)

土壤:當病原體污染土壤7)垂直傳播:可經胎盤、產道等傳播(一)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目前二十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流行過程的基本條件3.人群易感性:對某種傳染病缺乏特異性免疫的人

影響易感性的因素有:①兒童②外來人口③傳染病感染史④預防接種目前二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氣候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等

2.社會因素:社會制度、經濟、文化水平、生活條件、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衛(wèi)生保健等目前二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五、傳染病的預防1.管理傳染源2.切斷傳播途徑3.保護易感人群目前二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管理傳染源(1)對病人的管理

對傳染病病人必須做到五早措施: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目前二十四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早報告:甲:鼠疫、霍亂乙:非典、禽流感、炭疽、脊髓灰質炎、艾滋、肝炎、狂犬病、麻疹、流腦、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白百破、淋病、梅毒、瘧疾HiNi流感等27種。丙:流感、風疹、麻風、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手足口等10種。強制管理:城鎮(zhèn)<2h,農村<6h嚴格管理:城鎮(zhèn)<6h,農村<12h監(jiān)測管理目前二十五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管理傳染源(2)對病原攜帶者的管理早發(fā)現(xiàn),及時調換工種。(3)接觸者的管理

檢疫措施有:①醫(yī)學觀察②留驗(4)動物傳染源的管理隔離、治療、殺滅目前二十六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切斷傳播途徑(消毒隔離)

消化道:衛(wèi)生、糞便、水源呼吸道:戴口罩、少去公共場合蟲媒:防蟲、驅蟲、殺蟲血源性:加強管理目前二十七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三)保護易感人群(1)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力鍛煉、飲食、心情、條件、習慣、人際(2)增強特異性免疫力(預防接種)

人工主動免疫:純化的抗原或類毒素

人工被動免疫:含抗體的血清和抗毒素(3)藥物預防

治療或緊急預防目前二十八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人工自動免疫納入兒童計劃免疫的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百白破、麻疹、乙肝、A群流腦、乙腦疫苗重點人群:免疫低,人口稠流動大、發(fā)病高地區(qū),職業(yè)預防接種反應局部:紅、腫、熱、痛全身:發(fā)熱、頭痛、全身不適、惡心嘔吐等異常:暈厥和過敏性休克目前二十九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六、標準預防(一)定義:認定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需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目前三十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二)標準預防基本特點1.防止血源、非血源2.雙向防護:病人、醫(yī)護人員3.根據(jù)傳播途徑,采取隔離措施目前三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三)標準預防措施

1.洗手: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

2.手套

3.面罩、護目鏡、口罩

4.隔離衣

5.隔離室

6.其他:清潔、消毒、安全防護目前三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實施手部衛(wèi)生清潔的指征在以下情況應洗手直接接觸病人前后,接觸不同病人之間,從同一病人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接觸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接觸病人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后;

穿脫隔離衣前后,摘手套后;進行無菌操作前后,處理清潔、無菌物品之前,處理污染物品之后;

當醫(yī)務人員的手有可見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體液污染后。

目前三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目前三十四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也可利用無水酒精/潤膚劑為基礎的產品不需要水池,水,紙巾比起肥皂和水來,能更好地維護皮膚的健康節(jié)省時間目前三十五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

戴手套:為什么要戴手套?提供保護層(醫(yī)護人員、病人)可能要接觸血液、體液或污染物時手上有傷口時應戴手套操作接觸黏膜或未污染皮膚時,應更換清潔的手套接觸非污染物體及診治其他病人前脫掉用過的破損后要立即更換,脫手套后仍需徹底洗手目前三十六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

個人防護用物/眼罩/隔離衣/口罩/面罩

防止血液或其他傳染物接觸身體和衣物.如預料血液可能飛濺到眼和口腔,應戴眼罩和面罩如進行可能產生血液,體液等的操作中,應穿隔離衣.以保護皮膚或避免污染衣服目前三十七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目前三十八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N95口罩目前三十九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N99口罩目前四十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

銳物處理必須小心防止針刺傷發(fā)生操作后不能回插針頭帽用后的針頭或銳器正確放入專門容器中操作后自己處理用物不要徒手去處理破碎的玻璃,以免被刺傷.

目前四十一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七、隔離和消毒隔離消毒目前四十二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隔離1.定義將傳染病人或病原攜帶者安置在指定的地方,與健康人和非傳染病人分開,便于集中治療和護理,防止傳染和擴散。目前四十三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一)隔離2.種類(1)嚴密隔離(2)呼吸道隔離(3)消化道隔離(4)接觸隔離(5)血液/體液隔離(6)昆蟲隔離目前四十四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1)嚴密隔離(黃)由強毒力病原體感染所致。要求:①單人病室,負壓;②門口掛“嚴密隔離”,不得外出、探視;③醫(yī)務人員做好防護;④排出物嚴格消毒處理,物品消毒后拿出;⑤病室常規(guī)消毒。鼠疫、霍亂、非典、禽流感目前四十五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2)呼吸道隔離(藍)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要求:①同病種可居一室,床間距至少2m;②一般不外出;③接近病人應戴口罩;④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先消毒后棄去;⑤病室常規(guī)消毒。麻疹、流腦、白喉等目前四十六頁\總數(shù)五十四頁\編于八點(3)消化道隔離(棕)由糞-口途徑傳播的疾病。要求:①同病種可居一室;②接觸病人時穿隔離衣;③生活用具專用,用后消毒;④嘔吐物、排泄物隨時消毒,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