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錦集9篇關于小學數(shù)學教案錦集9篇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1一、教學目的:1、培養(yǎng)學生小組學習的才能。2、學會運用平均分。3、在詳細情境與理論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4、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5、初步認識“平均分”6、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絡7、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才能。二、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三、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四、教學準備:各種食物假設干。五、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老師要送給你們。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組的糖果的數(shù)量不一樣)(2)、各小組動手操作(3)、各小組匯報情況,老師板書。(二)、觀察問題(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學生觀察匯報。(3)、從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適宜的名稱嗎?(4)、學生自己取名。(三)、出示課題(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寫下板書:平均分(2)、小朋友再說說剛剛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3)、剛剛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方法使它平均分?(4)、學生交流、匯報(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fā)現(xiàn)平均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老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四)、學習平均分1、教學例2:把10個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1)、論分配方案。(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3)、學生匯報分法。(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3、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程度均分成3份。(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設計意圖):表達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五)、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練習三第2題。(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2、理論活動:插花活動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設計意圖):從多方面加深學生對平均分的認識;開放性的活動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平均分,為以后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打下根底。六、教學完畢: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請同學們寫出來。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2教學內容:連乘、乘加、乘減和把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教學目的:1.掌握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結果。2.理解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同樣適用。3.進步學生的類推才能,培養(yǎng)學生知識間存在著內在聯(lián)絡的思想。教學過程:課前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乘法,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小數(shù)乘法與整數(shù)乘法間存在著嚴密的聯(lián)絡。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新知識,看哪位同學學得快,掌握得好。一、復習舊知1.出示投影,先答復以下問題,再計算。(1)12×5×60(2)30×7+85(3)250×4-200老師提問:每個式題各含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學生答復后,在練習本上計算結果。訂正:(1)3600(2)295(3)800老師說明:小數(shù)的這些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是一樣的。教學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三個式題復習整數(shù)連乘、乘加和乘減的運算順序,并向學生說明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一樣,為下面學生將整數(shù)運算順序遷移到小數(shù)作準備。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1.初步嘗試。出例如6: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全班學生默讀題目后,指名讓學生說出怎樣列算式,老師板書。然后讓學生獨立嘗試把這道題做完,老師指名板書計算過程0.45×0.18×300=0.081×300=24.3(千克)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訂正答案后,老師提問(1)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每個數(shù)目都是小數(shù)嗎?是什么式題?(2)這個含有小數(shù)的連乘式你是按什么運算順序進展計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展計算。)2.進展類推。計算以下各題。(1)72×0.81+10.4(2)7.06×2.4-5.7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在訂正答案時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訂正:(1)68.72(含有乘法與加法兩種運算,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與減法兩種運算,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3.老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一樣。板書:連乘、乘加、乘減教學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利用遷移,讓學生將整數(shù)的運算順序類推到小數(shù),嘗試完成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才能。三、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1.復習。老師提問:我們在學習整數(shù)乘法時曾學習過幾個運算定律,誰還記得是什么?用字母怎樣表示?老師貼出:a×b=b×a(a×b)×c=a×(b×c)(a+b)×c=a×c+b×c提問學生:乘法交換律中兩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結合律中三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分配律中三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這些數(shù)的范圍都是整數(shù)。)2.觀察討論。老師用投影出示兩組算式,學生口答結果,然后老師用○將左右兩組算式相連。0.7×1.2○1.2×0.7(0.8×0.5)×0.4○0.8×(0.5×0.4)(2.4+3.6)×0.5○2.4×0.5+3.6×0.5讓學生觀察這三組算式,并討論以下問題(1)這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中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2)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么特點?與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一樣?(3)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學生通過討論將得出如下結論①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②第一組是把兩個相乘的數(shù)交換位置,結果不變,與學過的乘法交換律一樣。第二組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乘,再與第三個數(shù)相乘,與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乘,再與第一個數(shù)相乘,結果相等,與乘法結合律一樣。第三組是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與這兩個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后求和,結果不變,與乘法分配律一樣。③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中同樣適用。老師提問:我們分別比擬這三組算式左右兩側的式子,哪一個式子在計算中更為簡便?(第一組寫成豎式,右邊的比擬簡便,第二組不明顯,第三組左式比右式簡便。)3.老師小結:通過觀察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整數(shù)的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并且利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shù)乘法計算更簡便。板書: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教學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老師指導學生觀察每組兩個算式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相等關系,并且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shù)也適用,同樣可以使一些計算更加簡便,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擬才能。四、穩(wěn)固練習1.填空,并說一說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填在書上)4.2×1.69=□×□2.5×(0.77×0.4)=(□×□)×□6.1×3.6+3.9×3.6=(□+□)×□2.計算下面各題。(1)19.4×6.1×2.3(2)3.25×4.76-7.8(3)18.1×0.92+3.93(4)5.67×0.21-0.62(5)7.2×0.18×28.5(6)0.043×0.24+0.875老師巡視,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存在問題。3.判斷對錯。(1)50.4×1.95-1.9(2)3.76×0.25+25.8=50.4×0.05=0.9776+25.8=25.2=26.7776全體學生用手勢判斷,并說出錯誤原因。4.應用題。玉山農場新建一座溫室,室內耕地面積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種西紅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產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計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學生完成練習后,老師及時訂正2.(1)272.182(2)7.67(3)20.582(4)0.5707(5)36.936(6)0.885323.(1)運算順序錯誤。改正:(2)計算錯誤。改正50.4×1.95-1.93.76×0.25+25.8=98.28-1.9=0.94+25.8=96.38=26.744.1.30×6×285=2223(元)教學意圖: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分別對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與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這兩局部知識進展穩(wěn)固。其中第二題的六道計算題,各題目計算結果小數(shù)局部位數(shù)較多,除了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外,還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3[案例]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11冊第三單元“較復雜分數(shù)應用題例7”開放式教學片段。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shù)應用題?!渤隼?:某工廠十月份用水480噸,比原方案節(jié)約了。十月份原方案用水多少噸?〕師生共同畫出線段示意圖〔圖略〕師:請大家結合線段圖,開動腦筋,利用已有知識求出十月份原方案用水的噸數(shù)?!矊W生獨立考慮。之后,學生各抒己見。〕生1:我用方程解,數(shù)量關系是方案用水的噸數(shù)-節(jié)約的噸數(shù)=實際用水的噸數(shù),所以設原方案用水x噸,得方程x-x=480生2:這樣做是對的!而我列出的方程是x=480+x生3:從線段圖可以看出,實際用水的噸數(shù)相當于原方案的(1-)。根據(jù)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我認為也可以這樣列方程:x×〔1-〕=480師:這三位同學都是從列方程的角度求出理解,你們還有其他的解法嗎?生4:我用算術方法解。從線段圖可以看出把十月份原方案用水的噸數(shù)看作9份,實際用水比原方案節(jié)約,那么實際用水的噸數(shù)就是這樣的8份,這正好是480噸。480÷8×9,先求每份的噸數(shù),再乘9,就得實際用水的噸數(shù)。師:對他的解法你們有什么看法嗎?大局部學生點頭認同。生5:我同意生4的解法,當然也可以這樣列式:480÷8÷。先求出每份是60噸,這60噸相當于原方案用水的,所以再除以就是原方案用水540噸。此時,學生的思維逐漸活潑起來,他們私下小聲地議論著,過了一會兒,生6面帶疑惑站起來說:老師,我也列了兩個算式,不知對不?師:你先說出來,讓我們一起來討論討論。生6:我的算式是480÷9÷和480÷9×8師:對這兩個式子,你們議一議好嗎?生7:這兩個算式都是錯誤的。假如這兩個算式是正確的,那么剛剛列出的480÷8×9或480÷8÷就是錯誤的,而剛剛的算式我們已經(jīng)算過了,是正確的。生8:我來補充,我也認為這兩個算式是錯誤的。從線段圖來看,480噸與9份顯然不相對應,所以480除以9是沒有意義的。此時,生6略有所悟地點著頭,表示承受。生9:老師,我從上面的對應關系受到啟發(fā),480噸的對應分率是〔1-〕,直接列式是480÷〔1-〕。師:同學們真會動腦筋,利用原有知識想出了這么多的解法。真了不起!你們對剛剛的這些解法還有什么意見,或者有什么要補充的嗎?生10:老師,我還有一種解法。此時其他學生都驚訝地看著生10,老師也為之一怔,但還是追問了一句:你是怎么想的?生10:我列的算式是480×。師:對480×你們理解嗎?生11:我能理解。這是變換了考慮角度,假如反過來把實際用水的480噸看著單位“1”,那么原方案用水的噸數(shù)就是480噸的。根據(jù)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原方案用水的噸數(shù)就是480×。頓時,教室里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反思]在題目本身不具備明顯的開放性的情況下,老師擅長挖掘解題策略的開放性,大膽放手引導鼓勵學生進展開放性考慮,讓學生擁有自由的考慮空間,獲得最正確的學習效果。綜觀上面的教學過程,我認為主要表達了:1、不唯解題形式,允許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地考慮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較復雜的分數(shù)應用題教學,老師往往給學生一個固定的思維形式:詳細數(shù)量÷對應分率=單位“1”的量。而上述教學片段,老師一開場就大膽放手讓學生考慮,沒有任何束縛,沒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民主的氣氛,自由的放飛,唯此學生才會不斷閃爍著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加之老師的相機引導,學生探究的興致越來越高,思維也越來越活,不同程度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他們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找到了答案。盡管方式不同,但結果一樣,這也正表達了數(shù)學課程標準不同的人獲得不同的開展的人本目的。2、不唯師不唯本,允許學生自由地評價體驗成功,獲得自信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學生只有聽講的義務,而無評價的自由,唯師、唯上,這樣大大地抑制了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愿望,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學習質量。我們認為,只有積極考慮的學生,才會提出不同的方案,才會評價別人的方法。上述教學片段中,老師敢于解除對學生的束縛,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當學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時,老師總是巧妙地把解答的“包袱”拋還給學生,讓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只是簡要地搭條線然后讓學生自己想方法解決,讓學生自由地評價,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使學生在獲得根本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也都得到充分的開展。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4教學目的1.通過購物活動,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2.結合詳細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教材分析^p本節(jié)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習了加、減、乘、除的根底上進展的混合運算教學。本節(jié)課可以分成五局部:一是創(chuàng)設了購置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lián)絡嚴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從情境圖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三是探究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并嘗試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在這里要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進來,結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四是自我參與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練習,穩(wěn)固應用;五是課外購物,將數(shù)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shù)學與生活嚴密聯(lián)絡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p本校地處大慶市中心區(qū),學生生活在城市,經(jīng)常接觸購物活動。本校是第一批國家級課改實驗校,在計算教學方面重視與生活的聯(lián)絡,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學習,學生養(yǎng)成了記數(shù)學日記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解決本節(jié)課的問題。由于局部家長提早讓學生承受了兩步題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考慮,但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鼓勵學生探究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課堂實錄(一)創(chuàng)設情境師:同學們,寒假生活完畢了,你的寒假是怎么過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師:你準備好學慣用品了嗎?有一個文具超市剛剛開業(yè),想去看看嗎?(反思學生在現(xiàn)實、有趣的情境中,會產生學習的愿望,進步學習興趣,更主動地進展探究。書中原來的情境是小熊購物(食品),也聯(lián)絡學生的實際,但購置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lián)絡更嚴密些,那么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會更好地發(fā)揮出來。)(二)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師: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這個超市有日記本、橡皮、橡皮泥、筆、格尺。生:我還知識了這些文具的價格分別是師:你想買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是怎么算的?(學生互相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師:小明也來買文具,可是他遇到問題了,你們愿意幫助他解決嗎?出示問題:買3本和1枝,該付多少錢?(反思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我努力讓學生學會看圖,從中獲取需要的數(shù)學信息,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展探究。)(三)探究交流,構建新知1.根據(jù)問題列出算式師: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板書學生的不同算式,并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生1:35=15(元),15+4=19(元);生2:35=15(元),4+15=19(元);生3:35+4=19(元);生4:4+35=19(元);生5:5+5+5+4=19(元);〕師: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一樣和不同?(學生考慮,并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學生分別對每種列式進展討論,體會35+4是把35=15(元)與15+4=19(元)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用來計算總錢數(shù)的。)(反思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對于學生不是很生疏,有很多學生能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這樣,將學生的不同算式列出來,結合情境大家一起討論算式的合理性,對于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關系以及如何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是很有幫助的。)(評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書出來,使每個人都知道;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復、確認、澄清他們的想法,比擬算式的一樣和不同,引起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從更深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算式,這些都是促進討論深化開展的有效做法。)2.脫式計算及運算順序的提出師:算式35+4,你們是怎么算的?生:我是先算出日記本的價錢,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所以得數(shù)是19元。師:你們都能很快地算出結果,真好!老師也來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誰加4了,怎么辦呢?生:最好是先把15記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師:記在哪里更好?生:就記在35的下面吧。老師板書脫式計算過程:35+4=15+4=19(元)師:這就是脫式計算。(反思以前,在教學脫式計算時,是老師邊示范、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考前須知,然后讓學生練習計算。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并沒有產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記憶。怎樣讓學消費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究、承受新知呢?出于這樣的考慮,我進展了新的教學理論:老師遇到了計算的困難,記不住前一步的結果,怎么辦呢?激發(fā)學生對新的計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學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結果先記下來,有的提出記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學生又一次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幫助老師的成功感。)3.獨立進展脫式計算4+35〔學生先獨立在本子上計算,老師巡視,個別指導;然后互相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著,全班交流?!嘲鍟鞣N不同的算法,有:4+35=4+15=19(元)4+35=15+4=19(元)4+35=75=35(元)師:以上這些算法,你們有不同意見嗎?〔學生先獨立考慮,再在小組內說一說?!成?:第三種是正確的,因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生2:第三種不對,因為剛剛我們已經(jīng)算過了,得數(shù)應是19,而不能再是別的數(shù)了。師:這樣,我們舉手表決一下。(通過表決,只有生1還堅持認為第三種是正確的?!硯煟褐挥猩?與你們的意見不一樣,并不能說明他是錯的。假如你認為你們大家的對,誰愿意站出來說服他?生3:我認為生1就是不對,不能先算加法,因為我爸爸告訴過我,有加有乘應先算乘法。生4:我還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號時,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這時,生1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改變。)師:你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好。你和其他同學再分別想一想,你們先算出的分別是什么呢?〔學生小組內討論,商量說服生1的方法?!成?:我們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記本的價錢,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這時,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問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說:我的算法錯了,應該先算35,先算出日記本的錢數(shù),才能算出總錢數(shù)。)師:那你們再想想,第二種寫法對不對?生:是正確的,因為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記本的錢數(shù),只不過15與4換了位置,得數(shù)也是不變的。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你們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老師為你們快樂!(反思以前,先乘后加這個新知識,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的。從學生的`答復能看出,有的家長已經(jīng)提早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這樣很簡單,也很省時。學生承受了這個新知識,再遇到這樣的算式時,就按這個順序來計算了。在我聽過的同樣內容的一堂課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臨下課前,一名學生還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學生并不是很明白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認為,結合詳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觀察、比擬,去發(fā)現(xiàn),去提醒,對不同的算法進展評判、反思,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那么規(guī)定的合理性。想說服對立同學,讓他改變自己的觀點,就需要尋找有力的證據(jù),其實就是先乘后加的根據(jù)。在爭執(zhí)中,思維進展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確結果,而且學生對新知理解得比擬透徹、記憶結實。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比擬、理解、考慮、表達等才能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都將得到開展。)(評析教學要做有心人。老師真實、詳細、深化地反思,為改良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才能,奠定了很好的根底。這也為進一步開展研究積累了珍貴的素材。)(四)自我參與,拓展練習師:同學們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棒!如今也給你一個時機,可以任選超市中的兩種文具,每種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總錢數(shù)不能超過20元。將你的解決方法列成一個算式,并在本子上進展計算。(學生自由選擇購物,列式計算,并交流。老師深化學生中間,進展個別指導。展示幾名學生的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購置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樣列式計算的。)(反思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中,加深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并靈敏運用,解決購物中的問題。)(五)課外購物,理論延伸師: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生1:學習了新知識――脫式計算。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時,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生3:我已經(jīng)能在購物時自己付款了。師:以后去文具超市購置文具時,你們可要自己計算、自己付款了。(反思將數(shù)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shù)學與生活嚴密聯(lián)絡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進步做數(shù)學的才能。從學生交上來的數(shù)學日記中能看出,他們對理論活動特別感興趣,而且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著做數(shù)學的樂趣和成功感。)案例點評本節(jié)課注重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絡,從生活中引入數(shù)學問題,再應用到生活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性、價值性、有效性。教學設計注重動靜結合,在開放的同時給學生獨立考慮的時間和空間,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fā)課程資,教學效果很理想。編者點評不少老師有著這樣的疑問,在看似平淡的計算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實,參與并不僅僅是操作、活動等外在表現(xiàn),更是思維的投入。從這節(jié)課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學生們的積極考慮,特別是他們之間想法的碰撞。而這正是老師為學生營造了充分探究、表達、討論、反思時機的緣故。也許,我們總要考慮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能用數(shù)學方式考慮和表達的人。這節(jié)課已經(jīng)做了很好的嘗試。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5教學目的:1、使學生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使學生知道角有大小,會用重疊的方法比擬角的大小。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絡,感受角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在探究角的大小比擬方法的過程中,開展數(shù)學考慮。教學重點:1、認識角。2、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稱。教學難點: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會比擬角的大小。學具教具準備:釘板、皮筋、彩紙、硬紙條、折扇、剪刀、三角板、鐘面。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再過幾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紅和小華相約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給小明作生日禮物。瞧,他們做得多認真??!〔出示主題圖〕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細看,這些物品上有沒有我們以前認識過的圖形?。俊掺[鐘的面是圓形、紙工袋的面是長方形〕這些物品中還藏著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鬧鐘圖〕評:老師創(chuàng)設小明過生日這一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到親切、有趣。在觀察各種實物圖形的根底上,老師的一句簡短的問話這些物品中還藏著一位新朋友。它是誰呢,同學們想不想認識它?激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欲望。二、聯(lián)絡生活,探究新知?!惨弧辰堑奶卣?、認識角。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兒呢?〔拿出剪刀,開、合〕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角。〔電腦閃現(xiàn)〕三角形紙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紙指〕三角形的這里也是一個角。〔電腦閃現(xiàn)〕剪刀、三角形紙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搽娔X閃現(xiàn)〕我們一起來看這三個角?!搽娔X演示從實物中抽象〕仔細觀察:這三個角有什么特點呢?〔相交于一點,兩條邊都是直的〕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2、畫角。角怎樣畫呢?畫的時候,我們先畫一點,這是它的〔頂點〕再從頂點畫一條很直的線,這是它的〔邊〕,再從頂點起往不同方向再畫一條邊。這樣,〔用手指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圖形就是角。評:生活中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對角的幾何圖形的認識還是第一次。教學時老師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歷,讓學生在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實物上找角,在直觀認識的根底上仔細觀察屏幕,利用多媒體動感演示,抓住角的本質屬性,從實物中抽象出角的圖形,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特點,再通過觀察角、畫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特點。3、找角?!?〕拿出三角形紙。在這個三角形里我們已經(jīng)找到一個角了,你還能在這個三角形里找出其它的角嗎?〔個別上來指一指,說出頂點和邊〕〔2〕不僅在剪刀、鐘面和三角形紙上能找到角,生活中還有物體上也有角,你能在你身邊找一找、摸一摸,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嗎?〔自由說一說,全班交流〕〔3〕看到小朋友們找到了這么多的角,老師也想?yún)⑴c進來,歡送嗎?〔出示金字塔、高壓電塔、五角大樓等圖片〕你們想看哪一幅圖?〔逐一出示,稍作介紹,引導學生觀察并找出其中的角〕〔4〕小結:生活中藏著很多角,只要做個有心人,還能發(fā)現(xiàn)更多。評:在初步認識角的本質屬性的根底上,老師讓學生找身邊的角,再讓學生欣賞金字塔、高壓電線桿、五角大樓、戰(zhàn)斗機、橋梁等物體中的角,使學生理解到建筑物上、藝術品中、軍事武器及日常生活中處處有角,學生不僅深化了對角的認識,同時也表達了數(shù)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的思想?!捕匙鼋?。1、提出要求:老師給每組發(fā)了一些材料:有小棒、皮筋、釘子板、紙條、圖釘、彩紙等,請組長帶著,小組合作用這些材料做角,并且指出所做出的角的頂點和邊。看哪個小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做得多、做得好,并且說得好。2、匯報交流,展示各組作品。3、小結:同學們可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種做角的方法,雖然它們材料不同,大小不同,但他們表示的都是――角。評: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存地依賴模擬與記憶,動手理論、自主探究與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直觀感知角的根底上老師又提出明確的做角要求,在小組同學合作下,通過拉一拉、拼一拼、搭一搭、折一折學生進一步體會角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認識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匯報、展示,也使老師理解到學生對角的認識程度和掌握情況,學生通過親自操作,獲得了自己去探究數(shù)學知識的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意識。〔三〕角的大小。1、拿出學生做的活動角,漸漸拉大一條邊,問:如今角和剛剛比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大了〕繼續(xù)拉大,問:如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變得更大了〕漸漸合攏一條邊,問:如今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了?〔變小了〕小結:看來角是有大小的。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呢?〔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2、出示四面鐘,你能看出鐘面上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為什么?那么2、4號鐘面上的角哪個大呢?〔學生出現(xiàn)爭論〕終究哪個角大,你有什么好方法判斷出來嗎?小組里商量一下?!蔡嵝眩嚎纯茨闵磉呌袥]有什么可利用的工具?!?、交流匯報各小組想法?!矓?shù)格子,用硬紙條做的角比,用紙折出的角比〕4、結合學生答復,老師重點用電腦演示書上介紹的重合方法?!菜摹辰窃谏钪械膽谩?、剛剛我們學習了這么多的角,那么角在我們生活中終究有什么用呢?2、出示挖土機工作圖、學生用指甲鉗剪手指甲動態(tài)圖,先讓學生明確角在哪里,再仔細觀察,說明角的大小變化有什么用。3、除了這些,你還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嗎?〔小組交流〕評:生活是學習數(shù)學的大課堂,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本節(jié)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老師出示挖土機工作時的場景錄象、剪指甲時指甲剪的運動過程等讓學生看到,由于角的大小變化解決了實際問題,由此更進一步理解角在現(xiàn)實中的作用,體會角的重要性。三、全課小結?!猜浴晨傇u:1、聯(lián)絡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正確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絡。本節(jié)課開頭老師有意識地設計學生認識的圖形,剪刀、鐘面、三角形紙等,從中讓學生自己找出所要學習的新朋友――角。老師巧妙運用多媒體,出示實物圖并用紅線畫上角,再利用多媒體演示去除實物中角的非本質屬性,抽取角的本質屬性,引出角的圖形,幫助學生建立角的表象。利用動畫效果,演示物、形的別離,既貼近實際有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2、注重動手操作,施行合作交流,經(jīng)歷探究過程?!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理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學習數(shù)學。老師重視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做角,這樣既加深對角的認識,又豐富學生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歷,老師組織匯報交流,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展示自己的時機,讓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動承受變?yōu)榉e極發(fā)現(xiàn),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認識才能,進步認識程度。2、數(shù)學聯(lián)絡生活,數(shù)學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稊?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嚴密地聯(lián)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要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已有知識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本節(jié)課教學中老師多處讓數(shù)學問題聯(lián)絡學生實際,如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觀察各種建筑物、橋梁、路標、金字塔中的角,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數(shù)學就在我身邊。課尾老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歷,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中的作用,體會數(shù)學的重要性。如挖土機、指甲剪的工作過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變化從而解決了實際問題,老師還讓學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變化在生活中的應用,此時課堂氣分活潑,學生找到的實例超出了老師的估計范圍,到達了數(shù)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6教學目的:1、結合運白菜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才能。2、結合詳細情境,探究連減的詳細方法,能正確地進展運算。3、運用連減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難點:1、探究連減的詳細方法。2、連減問題的兩種不同思路。教學準備:相對應的主題圖片。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老師談話:農民伯伯種的大白菜又獲得了大豐收,他們正忙著收白菜、運白菜呢!出示主題情境圖。學生通過觀察獲取如下數(shù)學信息,第一運走288棵,第二運走256棵,原有850棵。二、問題探究1、提出問題。學生會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1〕兩車一共運走多少棵?〔2〕第一車運走以后,還剩多少棵?問題〔1〕〔2〕,是對舊知識的復習應用,可以讓學生獨立解答出來。然后重點研究問題〔3〕。2、思路探究?!?〕老師啟發(fā)與引導:想要知道運走兩車后還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試著列出綜合算式。〔2〕學生獨立考慮,列出算式?!?〕交流想法。會有以下兩種重要的解決問題的思路。1、先運走第一車后還剩多少棵,再算運走第二車后還剩多少棵。列式為850256288。2、先算兩車一共運走多少棵,再算還剩多少棵。列式為850〔256+288〕?!?〕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這兩種方法的思路。3、算法探究。引導學生把詳細的問題情境、混合運算的順序與計算的方法步驟有機結合起來,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導下,以下兩種算法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從總數(shù)里面連減兩個數(shù)的方法。850256288=594288=306〔棵〕〔2〕從總數(shù)里面減去兩個數(shù)的方法。850〔256+288〕=850544=306〔棵〕三、應用練習1、計算方法的練習。完成試一試的習題和練一練中的第1、3題。2、解決問題的練習?!?〕第2題。a出示問題情境及第〔1〕問。b學生獨立解答。c交流算法與想法。d出示第〔2〕問。老師適時點撥,鼓勵學生提出與第〔1〕問類似的連減問題,并試著解答出來,再與小伙伴交流?!?〕第4題。a出示題目內容,帶著學生讀懂所提供的信息。b學生觀察并發(fā)現(xiàn)問題:從整體上看,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讀數(shù)是逐漸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讀數(shù)一樣,這是為什么呢?c學生討論??赡苄?:假如小軍是每天晚上統(tǒng)計的話,說明星期四小軍的爸爸沒有出車??赡苄?:假如小軍是每天早上統(tǒng)計的話,說明星期三小軍的爸爸沒有出車。d引導學生繼續(xù)自己提出問題,可以以晚上統(tǒng)計為例,完成第〔2〕問?!部紤]〕e第〔3〕問?!?〉一般方法:把第〔2〕問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駛的里程數(shù)相加?!?〉簡便方法:將星期日與星期一在表上顯示的數(shù)相減,即1830301=1529〔千米〕四、課堂總結圍繞連減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與計算方法、靈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等中心目的展開討論,師生共同結課。板書設計:運白菜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71.使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經(jīng)歷探究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的過程,會用豎式計算和在100以內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進位加法,初步理解筆算加法的順序和進位方法。2.使學生在探究算法的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獨立考慮的習慣,學會與同學合作交流,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信心。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師:老師這里有兩道題,誰愿意來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來口算?!仓该诖稹?.用豎式計算。53+2134+122.口算。8+64+79+57+63+86+42+98+85+74+83+95+620+30+4050+30+10師:〔指學生板演的豎式〕他們算得對嗎?哪位小朋友來說一說,用豎式計算加法時,要注意什么?生:〔略〕師:是的,用豎式計算時,一樣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舶鍟簝晌粩?shù)加兩位數(shù)〕二、探究算法師:我們先來看一幅圖〔出示教科書第85頁例題的情境圖,標明小華和小明〕。瞧,小華和小明正在欣賞郵票呢。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小華有34張郵票,小明有16張郵票。師:根據(jù)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生:一共有多少張郵票?師:很好。你能把這道題的意思完好地說一遍嗎?〔學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張郵票,該怎樣列式呢?生:34+16?!舶鍟?4+16〕師:34+16等于多少呢?請小朋友自己想方法算一算,算出得數(shù)后,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小組里的小朋友聽一聽。學生活動,老師巡視,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展指導。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生1:〔邊說邊演示〕我是用小棒擺的。先擺3捆和4根小棒,再擺1捆和6根小棒,合起來是50根。師: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生1:3捆和1捆合起來是4捆,4根和6根合起來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來是50根。師:你算的是對的。能把你擺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讓大家一眼就看出這里有50根小棒嗎?生1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師:為什么可以把它們捆成一捆呢?原來的4根小棒是4個一,6根小棒是6個一,4個一和6個一合起來是1個十。師:還有不同的算法嗎?生2:〔邊在計數(shù)器上撥珠邊說〕我是用計數(shù)器算的。先在計數(shù)器上撥出34,再在十位上撥1顆珠,個位上撥6顆珠。如今個位上有10顆珠,10個一是1個十,把個位上的10顆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顆珠。算出來也是50。生3:我是這樣算的,34+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生4:我是用豎式計算的?!驳胶诎迳蠈懗鲐Q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師:〔結合學生的豎式引導〕在用豎式計算加法時,要先從哪一位加起?生:〔齊〕從個位加起。師:個位上4加6得10,在個位寫0,向十位進1,表示1個十,所以要寫在十位上。為了和原來的加數(shù)區(qū)別開來,進上來的1,要寫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數(shù),十位上是幾加幾?生:十位上是3加1,再加進上來的1得5。師:所以34加16等于50?!仓競€位上進上來的1〕誰來說一說,這個1表示什么意思?生:個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向十位上進上來的1。師:這個1在用小棒算時是什么?在用計數(shù)器算時是什么?生1:用小棒算時是捆起來的那一捆小棒。生2:用計數(shù)器算時是進到十位上的一顆珠。師:很好。請小朋友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把這道題用豎式再算一算。學生用豎式計算,老師巡視。師:會用豎式計算這樣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了嗎?〔會〕老師這里還有一道題,請小朋友獨立地用豎式計算?!渤鍪驹囈辉嚒硨W生用豎式計算,老師巡視,并指名板演。師:〔請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算的嗎?生:先算個位上5加8得13,在個位上寫3,向十位進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寫9。65加28得93。師:他算得對嗎?十位上是6加2得8,為什么還要再加1呢?生:這個1是從個位進上來的,所以要加上。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和前面學習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有什么不同?〔完成課題的板書:進位〕師: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師生共同小結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一樣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三、穩(wěn)固練習1.完成下面的豎式。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說一說每道題是怎樣想的。2.做想想做做第1題。3.改錯練習。讓學生說一說每道題錯在哪里,并改正。4.做想想做做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四、課堂總結〔略〕小學數(shù)學教案篇8教材分析^p1、這節(jié)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了四那么運算及四那么運算各局部之間的關系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shù)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shù),求未知數(shù)x〕的根底上進展教學。2、這節(jié)課為后面學習解方程應用題做了準備,為后面學習分數(shù)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例等內容時要直接運用,這節(jié)課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本章節(jié)的重點內容之一。學情分析^p1、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很感興趣,這對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根底。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存在比擬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3、優(yōu)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方程的理解在思維程度上有較大差異。教學目的1、結合詳細圖例,進一步理解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會用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解方程。2、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3、進步學生分析^p問題并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才能。4、培養(yǎng)學生進展數(shù)學探究的才能及合作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1、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根據(jù)等式的性質解方程。2、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理解等式的性質;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教學過程一、復習導入: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2、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等式的不變規(guī)律是什么?等式這些規(guī)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來解方程。二、探究新知:1、電腦出示課件例1。2、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要求盒子中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該怎樣列方程?我們怎樣解這個方程?3、探究怎樣解方程。利用天平讓學生進展探究,怎樣才能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出:從兩邊各拿走3個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知識遷移。把剛剛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兩邊怎樣做,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方程兩邊同時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板書+3—3=9—3x=65、追問: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shù)呢?〔因為方程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過等式的變化,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shù)值,因此不帶單位。7、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怎么驗算呢?同桌之間進展討論并驗算?!瞲=6是方程的解〕8、學生練習:解方程〔X+21=32X+41=50〕9、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10、假如方程的兩邊同同時加上同一個數(shù),左右兩邊還相等嗎?為什么?11、學生嘗試解方程:X—3=912、學生討論交流:解X—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畢業(yè)生三方就業(yè)合同解析
- 保密合作研發(fā)合同
- 房產贈與合同模板:父母與子女
- 員工合同終止協(xié)商一致書
- 委托代理合同專兼職律師版
- 地鐵站內廣告牌租賃合同
- 度水果貿易合同書
- 保密協(xié)議合同英文樣本
- Module 6 Unit 2 Happy Mid-Autumn Festival(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英語四年級上冊
- 9《清明》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山水情懷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美術人教版 (2019) 選擇性必修2 中國書畫
- GA 2139-2024警用防暴臂盾
- 辦公軟件題庫(173道)
- ISO9001、ISO14001和ISO45001質量環(huán)境及職業(yè)健康安全三個體系的對比
- 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礎教程(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課程)全套教學課件
- 2024年內蒙古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完整
- 天津和平區(qū)2024屆高三一模數(shù)學試題(解析版)
- 2024年江蘇蘇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工商聯(lián)業(yè)務工作培訓
- 商業(yè)街消防安全培訓
- 湖北省曾都區(qū)烏鴉山礦區(qū)建筑用輝綠巖礦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與生態(tài)復綠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