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檢測題33_第1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檢測題33_第2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檢測題33_第3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檢測題33_第4頁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檢測題3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檢測題3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每小題選出答案后,請將答案序號填在答題表中相對應的題號下面的空格內(nèi)。(答題卡)

1.著名的北京人遺址發(fā)現(xiàn)于A.周口店

B.元謀縣C.大汶口

D.河姆渡2.右圖中器物的廣泛使用,說明人類已經(jīng)進入A.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C.青銅器時代

D.鐵器時代3.很多同學平常愛吃米飯,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種植史。請你結(jié)合所學的歷史知識判斷,我國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嘗香噴噴的米飯的是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4.《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quán)授舜。這一描寫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世襲制

B.禪讓制C.宗法制

D.分封制5.你知道我國的山西為什么被稱為“三晉之地”嗎?A.山西曾經(jīng)建立過三個晉國

B.人們的約定俗稱C.戰(zhàn)國初期,山西境內(nèi)的晉國被一分為三D.山西曾經(jīng)被一個叫“三晉”的國家統(tǒng)治過6.下列事件發(fā)生在商朝的是A.涿鹿之戰(zhàn)

B.實行分封制C.盤庚遷都

D.實行禪讓制7.下列制度在西周沒有實行過的是①禪讓制②郡縣制③世襲制④分封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右圖中的耕作方式出現(xiàn)在哪個歷史時期(

)A.商

B.周

C.春秋

D.戰(zhàn)國9.戰(zhàn)國時期的下列四國中,地理位置在最東面的是:

A.楚國

B.齊國

C.秦國

D.燕國10.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戰(zhàn)國時期,各國競相改革,社會急劇變化。B.有文化知識的士到處游說講學,形成不同學派。C.諸子百家相互辯駁,互相影響。D.鐵器和牛耕技術的應用與推廣。11.著名學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筆,曾經(jīng)給人們留下了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shù)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經(jīng)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規(guī)模從表面上看遠不如長城宏大,卻注定要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卦旄G?。長城的社會功用早已廢馳,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shù)田地輸送汨汨清流?!闭垙呐袛?,余秋雨筆下的“它”是指A.都江堰

B.鄭國渠C.大運河

D.六輔渠12.“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反映了西周A.實行禪讓制

B.實行分封制

C.確立世襲制

D.推行郡縣制13.據(jù)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有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

A.魯國定期向周天子納貢

B.魯國主動與齊晉結(jié)好

C.天子依附于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14.“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下列文物出土于安陽殷墟的是

A.司母戊鼎

B.編鐘

C.竹簡

D.馬王堆帛畫15.商朝時的國家“檔案”用什么文字書寫?

A.甲骨文

B.金文

C.隸書

D.楷書16.河北省有《燕趙都市報》,山東省有《齊魯晚報》,山西省有《三晉都市報》,湖北省有《楚天都市報》這些報紙的得名,與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關(

A.分封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郡縣制17.根據(jù)史書記載,西周初年的國家有800多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下170多個,戰(zhàn)國之初,只有十幾個了。這反映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A.弱肉強食

B.國家的數(shù)量越來越少

C.統(tǒng)一

D.適者生存18.“變則興,不變則亡”,商鞅變法的措施中與“富國強兵”的目的聯(lián)系最直接最密切的是(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

B.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C.獎勵耕戰(zhàn)

D.建立縣制19.人們?yōu)榱苏f明一個深奧的道理,常用講故事的方式。仔細回憶一下“塞翁失馬”這一成語故事,想一想,它最能體現(xiàn)下列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20.人們常說:燕趙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們習慣上用“燕趙之地”來借指我們今天的哪個省嗎?A.山東省

B.山西省

C.河北省

D.河南省21.春秋時期,諸侯稱霸,不計前嫌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最終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的是()A.齊桓公B.宋襄公C.晉文公D.楚莊王22.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于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促使社會不斷變革,最終導致奴隸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確立。那么,最能代表當時生產(chǎn)力發(fā)展水平的是A.青銅器的廣泛使用B.水利事業(yè)的發(fā)展C.鐵農(nóng)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廣D.耕作技術的提高23.我國古代的很多成語來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下列成語與古代事件對應正確的一組是A.退避三舍──城濮之戰(zhàn)

B.紙上談兵──桂陵之戰(zhàn)

C.臥薪嘗膽──長平之戰(zhàn)

D.圍魏救趙──吳越爭霸2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派別中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最大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每小題選出答案后,請將答案序號填在答題表中相對應的題號下面的空格內(nèi)。答題卡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題號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第25小題10分,第26小題15分,第27小題10分,第28小題17分,共52分。要求:緊扣題意,條理清楚,邏輯嚴謹,書寫規(guī)范,否則扣分。25.“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币磺骺斓摹吨袊挕?,表達出人們對祖國的美好祝愿。結(jié)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歌詞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時期?(2分)他的主要貢獻有哪些?(4分)

(2)和孔夫子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道家創(chuàng)始人是誰?(2分)他的主要思想主張是什么?(2分)

26.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5分)

衛(wèi)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衛(wèi)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司馬遷《史記·商鞅列傳》

(1)文中“衛(wèi)鞅”指的是誰?“孝公”指哪國國君?這一理論屬于哪家學派?(3分)

(2)商鞅變法使國家強大了,那為什么還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2分)

(3)秦孝公死后,商鞅最終被處死,可商鞅制定的新法并未廢止,而是繼續(xù)在秦國推行。你能分析一下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嗎?(4分)

(4)商鞅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有:(6分)①廢除

,允許

,生產(chǎn)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按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舊貴族的

特權(quán)。④確立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⑤統(tǒng)一。

27.閱讀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古時候洪水泛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A帶領人們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兒子一起,帶領人民在化害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兩位水利專家A和B分別指的誰?(4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3分)

(3)這兩位水利專家能夠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3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