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聯(lián)合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1頁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聯(lián)合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2頁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聯(lián)合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3頁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聯(lián)合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4頁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高三5月聯(lián)合考試文綜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宜春市八校2022屆高三5月聯(lián)合考試文綜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大小小的戰(zhàn)爭不斷,諸子百家也紛紛對戰(zhàn)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部分如下表。由此可見,他們人物看法孔子俎豆(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用于祭祀)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墨子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貴則傲賤也,富則驕貧也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A.關注民眾生命與財產權 B.反對諸侯不義攻伐戰(zhàn)爭C.主張維護西周禮樂制度 D.迎合新興地主政治訴求2.唐代貞元八年(792年),泉州籍進士歐陽詹首登“龍虎榜”,成為當地有史以來第一個中進士的,被稱為“溫陵甲第破天荒”,終唐一代,泉州僅有進士12名,遠低于關中和中原地區(qū)。由此可以推知唐代A.統(tǒng)治者重視地方教育發(fā)展 B.科舉成為選官的唯一途徑C.門閥貴族統(tǒng)治已徹底瓦解 D.區(qū)域經濟文化發(fā)展不平衡3.宋朝初建之時,要求“必先有農桑之業(yè),方得給朝夕,以專事進取”;然而到了南宋時期,很多人積極倡導“農商并重”“商借農而立,農賴商而行”,認為工商與士農一樣,都是百姓的正常本業(yè)的觀念開始盛行。這反映出當時A.經濟發(fā)展沖擊了傳統(tǒng)觀念 B.統(tǒng)治者正在摒棄重農政策C.傳統(tǒng)經濟結構已經瓦解 D.重農抑商失去存在意義4.清代凡官員的奏本,需先送通政使司點驗,再由內閣票擬后呈皇帝裁定。批本處和內閣照皇帝裁定的票簽文字,用筆照錄于奏本封面上,然后送六科發(fā)抄施行。乾隆十三年,清政府正式以密折取代奏本,規(guī)定密折無需經過內閣,直接送達御前批閱。據此可知,這種上奏制度的變遷A.促使清廷公文日漸近代化 B.契合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需求C.規(guī)范了中央機構運行機制 D.成為清廷政治衰落的誘因5.如圖是19世紀60年代一段時間中外貿易統(tǒng)計情況。這反映了當時A.洋務運動導致了外貿入超的加劇 B.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走向了解體C.中國逐漸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列強加緊了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6.《共產黨宣言》被引進中國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時間,翻譯者眾多,其翻譯風格和方法也大相徑庭,如表是不同版本《共產黨宣言》翻譯比較。由此可見,陳望道的翻譯譯者語言摘錄趙必振(1903年)同盟者望無隱蔽其意見及目的,宣布吾人之公言,以貫徹吾人之目的,惟向現社會之組織,而加以大改革,去治者之階級,因此共產的革命而自警。然吾人之勞動者,于脫其束縛之外,不敢別有他望,不過結合全世界之勞動者,而成一新社會耳。宋教仁(1906年)吾人之目的,一依顛現實一切之社會組織而達者,須使權力階級戰(zhàn)慄恐懼于共產的革命之前。蓋平民所決者,惟鐵鎖耳,而所得者,則全世界也。陳望道(1920年)古來歷史的運動,都是少數人的運動,或是為了少數人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運動,卻與此不同。他是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大多數人自覺的獨立的運動。A.有利于推動思想進一步解放 B.開創(chuàng)了白話文運動的先河C.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D.促進了平民教育運動的開展7.1947年5月2日,陽泉獲得解放,5月4日,正式組建中共陽泉市委、陽泉市人民政府,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并且建立起一系列的國家管理機構,不斷鞏固新生政權,戰(zhàn)勝災荒災害,開展土地革命,恢復發(fā)展各項社會事業(yè)。陽泉市人民政府的成立A.標志著中共的工作重心開始轉移B.表明解放戰(zhàn)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C.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做出有益探索D.豐富了毛澤東的工農武裝割據思想8.作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以及廣東“數字政府”綜合改革試點城市,深圳以“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lián)動、一站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一屏智享生活”為目標,在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我國深化深圳經濟特區(qū)的改革意在A.帶動周邊地區(qū)經濟發(fā)展 B.取得高新科技的新突破C.實現與港澳的經濟對接 D.發(fā)揮其探索和示范作用9.羅馬法有規(guī)定:“自由權是不可作價的東西?!蓖瑫r,《民法大全》中也對自由的范圍作了界定: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權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強力阻礙為限。材料表明羅馬法A.束縛了羅馬人民的生活 B.力求自由和秩序間的平衡C.主張自由不受任何限制 D.成就了羅馬帝國長治久安10.17世紀,以貿易立國的荷蘭,本土手工業(yè)也獲得發(fā)展機遇,呢絨等產品暢銷各國。當時,荷蘭對紡織業(yè)建立起了一系列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如果生產的產品達不到規(guī)定的長度、寬度或重量,相關產品要被公開焚毀,普通的紡織品完工后也要經過多道工序檢查。上述做法A.加速了荷蘭的資本原始積累 B.促使荷蘭紡織業(yè)領先于世界C.有利于荷蘭出口貿易的發(fā)展 D.表明荷蘭率先實行重商主義11.17~18世紀時期,一些深受新思想影響的女性成立了“藍襪社”(Bluestockingclub),就思想文化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這種風氣熏陶下,以瑪麗·阿斯特爾、范妮·伯尼為代表的一批職業(yè)化的女性作家不斷涌現,“藍襪女人”成為受過良好教育、獨立自尊的女性的代名詞。材料表明A.女權觀念得到各階層廣泛認同 B.女性逐漸成為社會進步的主導C.歐洲婦女權益得到較好的保護 D.啟蒙運動推動女性意識的覺醒12.據統(tǒng)計,自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歐美各國億萬富翁的財富增加了5萬億美元,與此同時,約99%的人收入都出現了下降。盡管政府采取了諸如征收高收入者奢侈稅、向普通民眾發(fā)放現金等措施,但是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仍然是杯水車薪,致使各種抗議此起彼伏。其反映的深層次問題是A.經濟調整未消除社會基本矛盾 B.西方福利制度宣告了破產C.國家宏觀調控存在著嚴重缺陷 D.當今民權運動出現新高潮二、材料分析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正如馬爾薩斯人口理論的前提-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糧食的產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口的規(guī)模。工業(yè)革命之前的農業(yè)革命大大促進了英國農牧業(yè)的發(fā)展,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在1700年,1個農業(yè)勞動力只能養(yǎng)活個人,在1800年則能養(yǎng)活個人,即增加了47%。同時,工業(yè)革命中科技的發(fā)展使出口貿易的飛速發(fā)展成為了可能,大批量糧食和肉類的進口成為了現實。食物供應的增加減少了英國的饑荒之虞,為人口的增長提供了物質基礎。除了“量”外,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還在“質”上影響人口的增長,它逐步改善了人們物質生活條件和飲食習慣,減輕了疾病的威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死亡率。當然,在降低人口死亡率方面,更突出的是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大批醫(yī)院和診療所相繼建立;助產科成了醫(yī)學的專門分支;細菌學的成就有助于控制和隔斷一些傳染性疾?。ɡ缭浳:O深的鼠疫已受到控制)?;诖祟惙N種因素,英國的人口得到了迅速增長,從1700年的510萬人,快速增長到了1800年的920萬人?!幾躁惞鹉对囌摴I(yè)化時期英國的人口增長》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全盤學習蘇聯(lián),反對避孕和節(jié)育,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人口補償性增長的需要……由第一次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結果公報顯示的數據可知,1953年6月30日24時,我國的人口數量為58260萬人,不到四年就比新中國成立時估計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多出一億多。這一數字一經公布,就引起了輿論界的嘩然,要求節(jié)制生育的呼聲遠比二三十年代更為強烈,因為這當中融入了越來越多的來自人民大眾的聲音。政務院在1953年8月要求衛(wèi)生部推行幫助群眾節(jié)育的運動。1955年2月,衛(wèi)生部報送了《關于節(jié)制生育問題向黨中央的報告》。同年3月1日,中央做出批示:“節(jié)制生育是關系廣大人民生活的一項重大政策性的問題。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國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們黨是贊成適當地節(jié)制生育的?!薄幾岳钗摹对僬劽珴蓶|與計劃生育》(1)根據材料一,指出18世紀英國人口飛速增長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口政策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意義。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19世紀初,江河日下的奧斯曼帝國對內不能阻止統(tǒng)治區(qū)域的民族起義運動,對外無力阻止沙俄對自己的步步蠶食,英法對自己帝國腹地的步步緊逼。法國大革命后,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逐漸傳入土耳其,這讓土耳其宮廷內也產生了實行憲政的制度革新思想。1839年11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麥吉特頒布了“花園御詔”,御詔用“旦齊馬特”稱呼改革,意為卓越高尚的改革。宣布允許臣民不分民族宗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保證他們的生命、名譽和財產的安全。隨后,蘇丹頒布了受法國法律影響的刑法和允許成立歐洲式的銀行的敕令。1845年又頒布了辦好教育的詔書,開始試圖建立新式學校。之后,在英法等國的要求下,蘇丹又頒布了諸如土地法、新刑法、商業(yè)法、海上法、省區(qū)行政法、新民法等。改革加速了土耳其國內封建制度的解體,也培養(yǎng)了一大批現代人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但是由于土耳其自身的問題確實太多,這些問題不是一場改革就能解決的,何況土耳其也沒有和平穩(wěn)定的局面來保證改革的繼續(xù)。這場被寄予厚望的改革,最終因為改革者的決心不足,“動機不純”,加上外部壓力的不斷加大,在立憲和民主的浪潮中,奧斯曼帝國在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走向解體。——摘編自楊帆《奧斯曼土耳其試圖復興的一次努力-旦齊馬特改革》(1)根據材料,概括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實行改革的動力。(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改革失敗的原因。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主席就多次發(fā)表聲明:中國愿意在和平、互利和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外交關系。當時,印度作為中國的近鄰,不但與中國社會制度不同,而且與中國之間有許多歷史遺留下的懸而未決的問題。本著睦鄰與和平共處的政策,中國政府同印度政府派遣的代表團就關于中印兩國在中國西藏地區(qū)的關系問題,于1953年12月31日至1954年4月29日在北京進行了談判。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在亞非會議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緬聯(lián)合聲明中改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得到了印方的贊同,并寫入了1954年4月29日簽訂的《關于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xié)定》。該協(xié)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定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個整體首次在國際條約上成國際關系的指導原則。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和緬甸。6月28日中印兩國總理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以及6月29日中緬兩國總理發(fā)表的聯(lián)合聲明中都確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并共同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一般國際關系的原則?!幾灾腥A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歷史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和平處五項原則提出的重要意義。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徐光啟(1562-1633年),字子先,上海人。20歲時徐光啟考中秀才,先后在老家和廣東、廣西任教。白天,他給學生上課,晚上廣泛閱讀農業(yè)書籍,學習農業(yè)生產技術,并進一步探索了古代天文歷法、水利和數學著作。萬歷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時年42歲的徐光啟中了進士,進入翰林院,被選為庶吉士。在認識了利瑪竇之后,他意識到科學技術也是一條可以發(fā)展之路,于是和利瑪竇開始合作翻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一書。不僅是“幾何”一詞,現在我們所用的“點”“線”“面”“角”等,都是在這次翻譯中確定下來的。萬歷三十五年,徐光啟因父親去世回鄉(xiāng)丁憂,他一邊編纂整理數學文獻,一邊積極培育番薯,通過反復的實驗和方法改進,不僅使得番薯在上海地區(qū)種植成功,還順利地推進到了山東、河北,甚至東北等地,并寫出了《甘薯疏》《蕪菁疏》《種棉花法》和《代園種竹圖說》等文獻。此時的明朝,遼東防務吃緊,徐光啟上疏請求練兵,并提出為部隊配備先進的火器,引進西方技術。徐光啟還對火器在實踐中的運用,對火器與城市防御,火器與攻城,火器與步、騎兵種的配合等各個方面都有所探求。其撰寫的《選練百字訣》《選練條格》練藝條格》《束伍條格》《形名條格》《火攻要略》《制火藥法》等各種條令和法典是我國近代較早的一批條令和法典?!幾浴吨袊茖W的先驅》(1)根據材料,概括徐光啟個人的主要貢獻。(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徐光啟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三、論述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先進文化在不斷變動中總是與時代相適應,不吸收其它文化中有益的東西,融匯各種思想而得以豐富自身的理論和內容,從而呈現創(chuàng)造性的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同時,若一個思想體系趨于獨斷,以致僵化時,常有內發(fā)的修正,使文化有更新的機會?!幾酝蹙┥都t旗文稿》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觀點并展開論述。(要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的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參考答案:1.B【解析】【詳解】材料中老子認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和孔子“軍旅之事.未之學也”以及墨子“大則攻小也.強則侮弱也.眾則賊寡也,詐則欺愚也”等主張都強調反對使用武力.說明他們反對當時諸侯之間的不義攻伐戰(zhàn)爭,B項正確;材料內容強調的是反對不義戰(zhàn)爭,不是關注民眾生命與財產權.排除A項;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老子、孔子等反對戰(zhàn)爭的觀點,沒有體現主張維護西周禮樂制度,并且老子作為道家代表人物,主張無為而治.不主張維護禮樂制度.排除C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孔子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利益,不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排除D項。故選B項。2.D【解析】【詳解】唐代各州之中,泉州當地應試學子較少.以至于偶有及第者被稱為“破天荒”,說明當地文化教育水平落后,背后原因在于當時各區(qū)域間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存在很大差異,D項正確;泉州出身的舉人很少及第,不能體現統(tǒng)治者重視地方教育,排除A項;唐朝選官途徑很多,除科舉外,還有門蔭等,科舉不是選官的唯一途徑,排除B項:唐代門閥貴族政治開始逐步瓦解,并未徹底瓦解,排除C項。故選D項。3.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必先有農桑之業(yè),方得給朝夕,以專事進取到‘農商并重’?!笨梢?,當時商業(yè)和商品經濟發(fā)展沖擊了原有的社會觀念,A項正確;統(tǒng)治者正在摒棄重農政策,與史實相悖,排除B項:“已經”一詞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重農抑商失去存在意義過于絕對化,排除D項。故選A項。4.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密折可以不經過內閣等中央機構直呈皇帝,體現了專制統(tǒng)治加強的需求,B項正確;密折與公文近代化之間沒有因果關系,排除A項;密折與中央機構運行機制之間無關,排除C項;密折利于加強皇權,并非導致政治衰落,排除D項。故選B項。5.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中外貿易統(tǒng)計情況”可得,“凈進口值”由落后到逐漸超越“凈出口值”,說明中國逐漸卷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與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C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洋務運動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世紀90年代后列強侵略中國的方式變成了以資本輸出為主,并且材料中未體現資本輸出,排除D項。故選C項。6.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以看出.陳望道大量運用平民語言,在修辭上注重韻律節(jié)奏以及語言的生動性,可分析出陳望道的這一做法有利于促進普通民眾理解,推動思想的進一步解放,A項正確;開創(chuàng)白話文先河的是胡適,排除B項;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毛澤東思想有關,排除C項;陳望道運用平民語言的翻譯風格和方法與平民教育運動開展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A項。7.C【解析】【詳解】陽泉市成立人民政府,設置了一系列的國家管理機構,這為后來新中國成立后的政權建設提供了經驗和有益探索,C項正確;七屆二中全會標志中共工作重心的轉移,排除A項;三大戰(zhàn)役后解放戰(zhàn)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排除B項;毛澤東關于工農武裝制據思想發(fā)表于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排除D項。故選C項。8.D【解析】【詳解】材料中深圳是“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同時深圳市也試圖在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方面取得突破,說明深化深圳經濟特區(qū)改革,其主要意圖就是發(fā)揮其探索和示范作用,D項正確;深化深圳改革意圖是探索和示范,不是帶動周邊經濟發(fā)展,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運用新技術提升城市服務,并非發(fā)展高科技,排除B項;深化深圳改革意圖是探索和示范,不是實現與港澳的經濟對接,排除C項。故選D項。9.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自由權是不可作價的東西”做一切想做之事的自然權利,以受法律禁止或強力阻礙為限”可知,在羅馬法中,認可自由的價值,同時規(guī)定個人自由是從屬于法律之下,說明羅馬法力求公民自由和法律權威間的平衡,B項正確;材料不是強調羅馬法束縛人民生活,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有限制的自由,排除C項;羅馬帝國的長治久安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10.C【解析】【詳解】根據“荷蘭對紡織業(yè)建立起了一系列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如果生產的產品達不到規(guī)定的長度、寬度或重量,相關產品要被公開焚毀”可得出這些做法提升了荷蘭紡織品的質量,增強了產品的競爭力,有利于荷蘭出口貿易的發(fā)展,C項正確;材料與資本原始積累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材料沒有比較,不能得出領先,排除B項;材料不能表明"率先”實行重商主義,排除D項。故選C項。11.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7—18世紀的歐洲正是啟蒙運動的高潮時期.人們呼喚平等和民主權利,材料中女性受啟蒙運動影響.能夠摒棄世俗的偏見.追求女性自身的發(fā)展和價值.說明了啟蒙運動推動了女性意識覺醒,D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女權觀念得到了“各階層"廣泛認同,排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材料只是提到了女性意識的覺醒,不能說明歐洲婦女權益得到較好保護,排除C項。故選D項。12.A【解析】【詳解】二戰(zhàn)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政府干預的手段來建立福利制度,縮小貧富差距,以此來保證社會的公平,解決市場調節(jié)下收入分配不均的問題。但疫情之下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其根源還在于其調整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基本矛盾,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出西方福利制度破產,排除B項;國家宏觀調控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指導,利于解決民生問題,成為諸多國家穩(wěn)定經濟的通用法則,排除C項;當今民權運動出現新高潮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3.(1)原因:農業(yè)革命促進英國農牧業(yè)發(fā)展;科技發(fā)展使得大量糧食和肉類得以進口;工業(yè)革命改善了人們生活水平和習慣;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任答三點即可)(2)變化:由反對節(jié)育變?yōu)橘澇桑ㄖС郑┕?jié)育;由鼓勵人口增長到控制人口數量。意義:有利于控制中國社會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利于轉變傳統(tǒng)的人口觀念;有利于我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開展;有利于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我國社會治理能力的增強;對我國新時期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調整產生了深刻影響。(任答四點即可)【解析】【詳解】(1)原因:根據材料“工業(yè)革命之前的農業(yè)革命大大促進了英國農牧業(yè)的發(fā)展,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可知,農業(yè)革命促進英國農牧業(yè)發(fā)展;根據材料“工業(yè)革命中科技的發(fā)展使出口貿易的飛速發(fā)展成為了可能,大批量糧食和肉類的進口成為了現實”可知,科技發(fā)展使得大量糧食和肉類得以進口;根據材料“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還在‘質’上影響人口的增長,它逐步改善了人們物質生活條件和飲食習慣”可知,工業(yè)革命改善了人們生活水平和習慣;根據材料“在降低人口死亡率方面,更突出的是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可知,醫(yī)學和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2)變化:根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后,全盤學習蘇聯(lián),反對避孕和節(jié)育,一定程度上順應了人口補償性增長的需要”“中央做出批示:‘節(jié)制生育是關系廣大人民生活的一項重大政策性的問題。在當前的歷史條件下,為了國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們黨是贊成適當地節(jié)制生育的?!笨芍煞磳?jié)育變?yōu)橘澇桑ㄖС郑┕?jié)育;由鼓勵人口增長到控制人口數量。意義:根據材料內容及所處時代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有利于控制中國社會人口增長的速度;有利于轉變傳統(tǒng)的人口觀念;有利于我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開展;有利于保障民眾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我國社會治理能力的增強;對我國新時期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調整產生了深刻影響等方面分析其意義。14.(1)動力:內部矛盾尖銳.民族起義此起彼伏;外部有列強不斷蠶食;西方自由.平等的先進思想傳入。(2)原因:缺乏和平穩(wěn)定的改革環(huán)境;帝國自身向題積重難返;改革者自身改革動機不純.決心不足?!窘馕觥俊驹斀狻浚?)動力:根據材料“江河日下的奧斯曼帝國對內不能阻止統(tǒng)治區(qū)域的民族起義運動”可知,內部矛盾尖銳,民族起義此起彼伏;根據材料“對外無力阻止沙俄對自己的步步蠶食,英法對自己帝國腹地的步步緊逼”可知,外部有列強不斷蠶食;根據材料“法國大革命后,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逐漸傳入土耳其,這讓土耳其宮廷內也產生了實行憲政的制度革新思想”可知,西方自由、平等的先進思想傳入。(2)原因:根據材料“但是由于土耳其自身的問題確實太多,這些問題不是一場改革就能解決的”可知,帝國自身向題積重難返;根據材料“何況土耳其也沒有和平穩(wěn)定的局面來保證改革的繼續(xù)”可知,缺乏和平穩(wěn)定的改革環(huán)境;根據材料“這場被寄予厚望的改革,最終因為改革者的決心不足,‘動機不純’”可知,改革者自身改革動機不純,決心不足。15.(1)背景:新中國剛剛成立.政權得到鞏固:中國與印度等周邊國家存在歷史爭議:兩極格局下.世界分成兩大陣營;新中國積極同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任答三點即可)(2)意義:成為我國處理國際關系的指導準則;有利于中國發(fā)展與不同制度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窘馕觥俊驹斀狻浚?)背景:結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歷史背景有新中國剛剛成立,政權得到鞏固、兩極格局下,世界分成兩大陣營;根據材料“印度作為中國的近鄰,不但與中國社會制度不同,而且與中國之間有許多歷史遺留下的懸而未決的問題?!笨煞治龀鲋袊c印度等周邊國家存在歷史爭議;結合所學知識,新中國積極同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展友好關系。(2)意義:結合材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并共同倡議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一般國際關系的原則?!笨煞治龀龀蔀槲覈幚韲H關系的指導準則;根據材料“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個整體首次在國際條約上成國際關系的指導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有利于中國發(fā)展與不同制度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16.(1)貢獻:翻譯西方科學書籍,推動數學發(fā)展;改進并且推廣番薯種植;提出并引進近代西方軍事技術。(2)品質:善于接受外來先進文化和技術;不怕失敗.勇于嘗試的精神;心系國家的家國情懷?!窘馕觥俊驹斀狻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