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知識點_第1頁
高中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知識點_第2頁
高中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知識點_第3頁
高中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知識點_第4頁
高中歷史學業(yè)水平測試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業(yè)水平測試高中歷史復習綱要必修Ⅰ政治專題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1、

西周的分封制:目的:為了進行有效的統(tǒng)治;

分封的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分封制的作用: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tǒng)治,有利于周朝開發(fā)邊遠地區(qū),擴大統(tǒng)治區(qū)域。2、西周的宗法制: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大宗、小宗)。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分封制(互為表里)。作用(影響)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穩(wěn)定和團結。二、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秦朝:皇帝制度的創(chuàng)立:①皇帝獨尊②皇權至上③皇位世襲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漢朝:中央:中外朝,布衣為相地方:漢初,郡國并行制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書?。ㄕ茮Q策)門下?。ㄕ茖徸h)尚書?。▓?zhí)行政令)地方:道、州、縣北宋:中央:二府、參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元朝:中央:中書省地方:行省制行省制度是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選官制度:1.漢朝實行察舉制2.魏晉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開始實行科舉制度監(jiān)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負責監(jiān)察百官2、宋朝地方設通判監(jiān)察地方長官3、明朝設特務機構三、明清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1、明朝:廢丞相(明太祖時期)、設內閣(明成祖)2、清朝:雍正設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特點:相權不斷被削弱,皇權不斷加強。4、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積極、消極):(1)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和鞏固,有利于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文化繁榮。(2)使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助長了官場的因循守舊之風,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阻礙社會進步。(3)明清之際,西方許多國家先后發(fā)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或民主共和制,為資本主義工業(yè)化開辟了道路,跨入生產力迅速發(fā)展的新時代。而清朝統(tǒng)治者卻繼承明制,把君主專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開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1、古希臘城邦制度的特點:小國寡民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1)梭倫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礎(2)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黃金時代雅典民主不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民主,只適用于小國寡民范圍的直接民主二、羅馬法1、《十二銅表法》標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民法大全》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發(fā)展:公民法——萬民法公民法僅僅用于羅馬公民的法律;萬民法:羅馬帝國內部所有自由民的法律(國際法)2、羅馬法的意義平民對奴隸主貴族的一定的勝利,限制了貴族隨意解析習慣法,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對羅馬法的評價1、積極作用對羅馬帝國:維系和穩(wěn)固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tǒng)治。對世界:(1)對近代歐美國家立法和司法產生深遠的影響(2)是反封建制度、推進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有力武器。局限性:羅馬法的制定主要是體現(xiàn)帝國統(tǒng)治者——-奴隸貴族的利益第三單元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13世紀議會制度基本形成。第一任首相:沃波爾2、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1689年結束。3、1688年英國發(fā)生“光榮革命”,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標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稒嗬ò浮返囊饬x:通過限制王權以保證資產階級統(tǒng)治。4、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議會權力至上,國王統(tǒng)而不治5、責任內閣制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核心,內閣成員集體負責,與首相共同進退。二、美國共和制的確立1、美國成立初期是邦聯(lián)制國家,各州的權力大于中央2、美國制憲會議制定憲法的目的:(1)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2)保證共和,防止獨裁。3、《1787年憲法》主要內容::立法權--國會(參議院+眾議院);行政權--總統(tǒng)(元首、軍、政首腦)4年一屆;司法權-聯(lián)邦法院理論來源: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原則:聯(lián)邦制原則(中央集權),分權與制衡,民主制原則意義:開創(chuàng)了民主共和制政體,維護了美國的統(tǒng)一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華盛頓總統(tǒng)是由選民選舉產生美國共和政體的最大特色:兩黨輪流執(zhí)政(民主黨和共黨),兩黨的本質都是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三、法國共和制、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一)法國大革命1、背景:封建勢力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2、1875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政體:總統(tǒng)制共和制立法權:參議院和眾議院行政權:總統(tǒng)和內閣總統(tǒng)是由議會選舉產生(二)《德意志帝國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內容:①、聯(lián)邦制的君主國家:皇帝(元首):召集和解散聯(lián)邦議會和帝國議會)

內閣首腦:宰相(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②、立法機構--兩院制議會:聯(lián)邦議會(上議院)-首相為議長;帝國議會(下議院)-立法權(議會對皇帝負責)局限性:帶有軍國主義和封建主義色彩,德國代議制具有不徹底性。第四單元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誕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共產黨宣言》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fā)表標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理論基礎:德意志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經濟前提:工業(yè)革命引起了社會方面的深刻變化階級基礎:三大工人運動標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的舞臺法國里昂絲織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2、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3.18-5.28)性質: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巴黎公社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當時的資本主義仍然處于上升時期3、(1)俄國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tǒng)治(羅曼諾夫王朝),出現(xiàn)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并存的局面,實權掌握在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俄國二月革命的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四月提綱: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yōu)樯鐣髁x革命,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3)俄國十月革命俄國爆發(fā)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性質:社會主義性質的革命影響: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一、1840至1900年間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1、《南京條約》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影響: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三元里人民抗英: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英、法聯(lián)軍發(fā)動,火燒圓明園結果:簽定《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影響:中國半殖民地程度加深3、甲午中日戰(zhàn)爭(1894——1895)結果:中國戰(zhàn)敗被迫簽定〈〈馬關條約〉〉最大特點:允許日本在華通商口岸投資設廠影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4、八國聯(lián)軍侵華(1900——1901)結果:清政府與侵略者簽定了《辛丑條約》。影響: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太平天國運動1、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階級矛盾激化2、過程興起的標志:1851年金田起義初步建立政權:永安建制定都天京(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頒布建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由盛轉衰:天京變亂失敗的標志:天京陷落3、《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頒布)革命性:突出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障胄裕后w現(xiàn)了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幻想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實行均貧富,無法調動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只是空想。5、《資政新篇》(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進步意義:它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局限性:不是農民革命斗爭實踐的產物,不能滿足農民的要求。迫于形勢,并未實行。辛亥革命同盟會:1905年孫中山、日本東京。是第一個全國性的性的統(tǒng)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創(chuàng)辦機關報《民報》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推翻清王朝的統(tǒng)治(民族)創(chuàng)立民國: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權)

三民主義平均地權:資本主義土地綱領(民生)三民主義的評價:積極: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消極:沒有明確的反帝要求,沒有觸與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爆發(fā)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接著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意義:(1)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意義:①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專制制度;②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④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⑤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廣泛影響(3)辛亥革命成功的依據(jù)是: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失敗的依據(jù)是: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四、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五四運動(1)直接原因: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Щ鹁€)(2)過程:第一階段:5月4日—6月初

中心:北京

主力:學生??谔枴巴鉅幹鳈啵瑑葢蛧\”(具有反帝反封性質)、“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要求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

第二階段:6月5日以后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工人階級由此登上政治舞臺)(3)結果:取得初步勝利:釋放學生、罷免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對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①性質: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②各階層的作用:青年學生起了先鋒的作用,工人階級發(fā)揮了主力軍的作用。③顯示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條件:經濟:辛亥革命后民族工業(yè)迅速發(fā)展

政治: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并登上歷史舞臺。

思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組織:各地共產黨組織的建立。(2)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共的誕生):1921年7月23日、上海、嘉興主要內容:①黨的名稱②黨的奮斗目標③中心任務④領導機構(3)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條件:對中國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性質(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分析最高綱領:實現(xiàn)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意義:第一次在全國人民面前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4)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意義:①性質:新型工人階級政黨;②特點:不僅代表工人階級利益,也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③影響: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五、新民主主義革命1、國共合作和北伐戰(zhàn)爭(1)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標志: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新三民主義(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2)北伐戰(zhàn)爭(1926-1927年)北伐目的: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tǒng)治。

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3)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1927年):失敗標志: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局部失?。?。汪精衛(wèi)發(fā)動的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徹底失?。?。失敗原因:主觀:陳獨秀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根本原因)??陀^:敵強我弱,敵人的力量強大。2、武裝起義(1)南昌起義是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1927。8。1)(2)秋收起義(1927。9)毛澤東領導1927年10月毛澤東建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jù):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工農武裝割據(jù)”思想:武裝斗爭、土地革命、根據(jù)地建設,開始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3、土地革命影響:廣大農民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革命積極性提高,鞏固紅色政權4、紅軍長征主要史實(1934—1936)

(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錯誤思想。

(2)過程:1934年10月從瑞金出發(fā)(3)結束:1935年10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吳起鎮(zhèn)會師: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束。(5)遵義會議(1935年1月):內容:①糾正博古等人軍事上、組織上的“左”傾錯誤

②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

③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意義: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tǒng)治,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5、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1)抗戰(zhàn)防御階段(1937.7—1938.10)(2)抗戰(zhàn)相持階段(1938.10—1944。初)(3)戰(zhàn)略反攻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6、人民解放戰(zhàn)爭時期(1945.8—1949.9)(1)爭取國內和平民主的斗爭重慶談判簽定《雙十協(xié)定》(2)解放戰(zhàn)爭內戰(zhàn)爆發(fā)的標志:進攻中原解放區(qū)反攻開始的標志: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1948年秋開始——1949年春結束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zhàn)役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為解放全國奠定了基礎。南京的解放標志統(tǒng)治中國22年的國民政府的覆滅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河北西柏坡展開(第二次工作重心轉移)指出黨的工作中心轉移并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六、日軍侵華和中國抗日戰(zhàn)爭(一)侵華日軍的罪行1937年南京大屠殺,1941年潘家峪慘案,七三一部隊(二)中國軍民抗日斗爭“七七事變”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開端中共建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國民黨組織正面戰(zhàn)場。(四大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徐州會戰(zhàn)、凇滬會戰(zhàn)、武漢會戰(zhàn))太原會戰(zhàn)中的平型關戰(zhàn)役(中共八路軍)---抗戰(zhàn)以來的首次大捷,百團大戰(zhàn)彭德懷指揮抗戰(zhàn)勝利的意義:①國內:抗日戰(zhàn)爭的完全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國際: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勝利的原因:全民族抗戰(zhàn)是勝利的根本保證第六單元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論人民民主專政》為建國提供理論基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1949年9月北平)通過《共同綱領》(臨時憲法的性質)新中國誕生: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意義:(1)新中國的成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新紀元。(2)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結束了幾千年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歷史。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已經結束,中國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3)新中國的成立,是繼俄國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之后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2、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內容:①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性質: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原則)意義: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是中國人民政治生活中進一步民主化的標志,它結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以“共同綱領”代替國家憲法的過渡狀態(tài)。二、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1、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1)初步確立:1949年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初步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2)正式確立:①確立: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政協(xié)作為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繼續(xù)存在,并發(fā)揮作用。②職能和地位:政治協(xié)商和民主監(jiān)督;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3)新階段: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中共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4)進一步完善:1982年中共十二大,確立了中共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2、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建立(第一個),1984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出現(xiàn)的根本原因:黨內“左”傾錯誤發(fā)展成以階級斗爭為綱劉少奇冤案成為新中國歷史上最大冤案四、改革開放以來民主與法制的建設1、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主要內容: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2、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寫進憲法。五、“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一國兩制”最初是為解決臺灣問題而提出,“一國兩制”首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得到成功運用。第七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一、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1、雅爾塔體制,奠定了戰(zhàn)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框架2、冷戰(zhàn)的根本原因:國家利益的沖突與對抗3、丘吉爾的“鐵幕”演說拉開了冷戰(zhàn)的序幕4、美國冷戰(zhàn)的表現(xiàn):政治:杜魯門主義(冷戰(zhàn)開始的標志):1947.3遏制共產主義;經濟:馬歇爾計劃:1948.4扶持和控制歐洲;軍事:北約組織(軍事):1949.4《北大西洋公約》集體防御。5、蘇聯(lián)為首陣營冷戰(zhàn)的表現(xiàn):經濟互助委員會、華約組織成立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標志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6、冷戰(zhàn)的影響:德國、朝鮮的分裂和古巴導彈危機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fā)展1、歐洲共同體的形成1967年,歐共體成立(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原子能共同體三者合一)2、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美、日、西歐形成三足鼎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南斯拉夫總統(tǒng)鐵托、埃與總統(tǒng)納賽爾和印度總理尼赫魯提出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4、中國的振興三、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1、東歐劇變:社會制度發(fā)生根本性變化(實質)2、蘇聯(lián)解體:(1)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束縛(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弊端)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變現(xiàn)實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1988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1990實行多黨制、代議制度、總統(tǒng)制;導火線:“八·一九事件”--加速蘇聯(lián)解體影響:兩極格局瓦解當今世界政治格局:一超多強,但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第八單元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一、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無項原則1、外交方針的制定——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1)另起爐灶,使中國改變過去半殖民地的地位(2)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為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基礎。(3)一邊倒,外交站在社會主義陣營2、重大外交活動(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原則”。

意義:A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B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C它為開創(chuàng)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D在世界,它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2)參加日內瓦會議(1954年4月):這是新中國首次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重要國際會議。(3)參加萬隆會議(1955年4月)。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二、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1)原因:①20世紀70年代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②中國的國際地位如一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2)恢復:1971年聯(lián)合國26屆大會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與利亞等23國提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兩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3)意義:①說明長期以來美國實行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②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有利于年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③改變了聯(lián)合國內政治力量的對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三、中美關系正?;椭腥瞻罱徽;?)中美關系正常化試探之旅——“乒乓外交”,旋風之旅——基辛格秘密訪華,破冰之旅——尼克松訪華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中美聯(lián)合公報》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一個中國原則,標志中美關系正?;?。(2)1978年底、中美兩國發(fā)表《中美建交公報》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則:“斷交”“廢除共同防御條約”“撤軍”。(3)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2)中日關系的改善過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訂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申明。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早于美國跟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78年雙方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lián)合國和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1)中國在聯(lián)合國中的主要活動:謀求重大國際問題和地區(qū)熱點問題合理、公正地解決。(兩伊戰(zhàn)爭問題、柬埔寨問題);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積極倡導和實行裁軍;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斗爭(2)中國在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的主要活動:(1)中國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2)加強與東盟的合作:(3)積極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領導建立“上海合作組織”。2001年在上海成立。(3)新時期的外交和平與發(fā)展是世界兩大主題,提出霸權主義是是戰(zhàn)爭的根源,新時期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xiàn)即堅持不結盟政策。必修Ⅱ經濟專題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經濟一、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主要耕作方式(1)原始農業(yè):刀耕火種(火耕)(2)我國農業(yè)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現(xiàn)和普遍使用。(3)商周時期,出現(xiàn)青銅農具。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zhàn)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后,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耕作方式。2、土地制度(1)原始社會:土地氏族公有(2)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商周實行“井田制”(3)戰(zhàn)國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2、我國古代農業(yè)經濟的特點:(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yè)生產的基本模式。(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jù)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3)中國封建社會發(fā)展緩慢和長期延續(xù)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官營、民營、家庭手工業(yè)三種形式)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fā)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fā)明灌鋼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tǒng)。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zhèn),到元代發(fā)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fā)明了琺瑯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yè)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三、商業(yè)的發(fā)展1、“市”的形成和發(fā)展(1)

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qū)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墻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且早晚都可經營2、主要的商業(yè)城市和著名的商幫:(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yè)中心(5)唐朝: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fā)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7)元的大都、杭州(商業(yè)中心)。世界第一大港泉州(8)明清:出現(xiàn)商幫。如,徽商、晉商四、明清資本主義萌芽1、“機工出力,機戶出資”標志資本主義雇傭關系的出現(xiàn)2、“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爸剞r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維護政治穩(wěn)定,鞏固封建統(tǒng)治。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yè)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yè)經濟發(fā)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xiàn):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yè)。消極后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yè)發(fā)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并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tǒng)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閉關鎖國的后果:1、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2、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3、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4、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與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fā)展生產力;5、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二單元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一、新航路的開辟1、原因1)經濟根源(根本):商品經濟發(fā)展和資本主義萌芽2)社會根源:歐洲人追求貨幣和黃金----“尋金熱”;《馬可。波羅行紀》的刺激3)商業(yè)危機(直接):意大利、阿拉伯人壟斷東西方貿易;奧斯曼帝國控制東西方商路4)思想、宗教根源:文藝復興;傳播天主教的熱情2、過程航海家開辟的新航路迪亞士抵達好望角哥倫布到達美洲達。伽馬直通印度麥哲倫首度環(huán)球航行3、世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最早探尋新航路的國家:葡萄牙、西班牙。二、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1、海上馬車夫——荷蘭:是17世紀“歐洲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當時世界經濟中心:阿姆斯特丹(2)“日不落帝國”——英國戰(zhàn)爭結果備注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西班牙失敗,西喪失海上實力的喪失和英國開始確立海上霸權

三次英荷戰(zhàn)爭英國奪取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由英國頒布的《航海條例》引起英法七年戰(zhàn)爭英國奪取了大片法國的殖民地,最終確立了世界殖民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與建立的主要途徑:殖民擴張與掠奪三、工業(yè)革命1)第一次工業(yè)革命(1)工業(yè)革命的開始——珍妮紡紗機的問世(英國工業(yè)革命最早發(fā)生在棉紡織業(yè)),結束的標志——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2)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動力問題,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出現(xiàn)的交通工具:火車、汽船(輪船)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特點:科學技術未與生產相結合2)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電燈、電話、電車、無線電報和電影等電器產品涌現(xiàn),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電力的廣泛應用:1866年德意志人西門子研制發(fā)電機成功;內燃機的創(chuàng)制和使用:汽車和飛機;化工技術的發(fā)展;鋼鐵等傳統(tǒng)工業(yè)的進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特點:科學技術與生產相結合3)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xiàn);殖民擴張:世界市場拓展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第三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一、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一)自然經濟的解體原因:資本主義的入侵: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表現(xiàn):紡與織分離,織與耕分離,農業(yè)生產進一步商品化(二)洋務運動客觀原因: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掀起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主觀原因:洋務運動是利用西方先進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指導思想:中體西用前期以自強為旗號,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yè)。后期以求富為旗號,創(chuàng)辦一批近代民用工業(yè)。19世紀中期創(chuàng)辦近代海軍(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代表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宣告洋務運動的失敗。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二、民族工業(yè)的興起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qū)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受外商企業(yè)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yè)起了誘導作用3、代表企業(yè):發(fā)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三、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一)短暫春天一戰(zhàn)期間(1915-1921)1)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除了一些障礙;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歐洲列強忙于戰(zhàn)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2)主要行業(yè):紡織業(yè)、面粉業(yè)。3)著名實業(yè)家:張謇、周學熙、榮氏兄弟4)為什么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歐洲列強卷土重來。二)曲折發(fā)展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業(yè)得到了較快發(fā)展。原因:為了鞏固統(tǒng)治,國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發(fā)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2)抗日戰(zhàn)爭期間:民族工業(yè)遭到沉重打擊。原因:淪陷區(qū):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并。國統(tǒng)區(qū):國民政府實施戰(zhàn)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tǒng)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yè)牟取暴利三)萎縮1)時間:抗戰(zhàn)勝利以后(解放戰(zhàn)爭期間或1945—1949)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b官僚資本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yè)。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二、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于社會進步;2、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臺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準備了階級條件;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tǒng)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xié),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第四單元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一、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發(fā)生經濟危機的原因:導火線:信貸消費、股票投機過度直接原因:供需矛盾突出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即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2、特點:(1)范圍廣(2)時間長(3)破壞性大。3、影響:1)加深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美國、法國社會動亂;德國法西斯上臺2)世界局勢動蕩不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危機反而惡化二、羅斯福新政1、背景:1929-1933經濟危機爆發(fā)后,總統(tǒng)胡佛采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結果經濟危機非但沒有克服,反而更加惡化。1932年羅斯福在大選中獲勝,1933年上任后實行新政。2、羅斯福新政的起止時間:1933——19393、新政的內容:(1)整頓銀行與金融業(yè)(2)調整農業(yè)政策(3)復興工業(yè):藍鷹行動(4)社會救濟與公共工程。4、羅斯福新政的意義:(1)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大危機(2)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避免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發(fā)生(3)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政府的權力擴大;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4)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對以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5、新政的實質: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管制。新政的前提:未觸動資本主義制度6、特點:指導思想:放棄自由放任思想,轉向國家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內容:國家加強對金融、工業(yè)、農業(yè)和社會福利等方面的全面干預;影響:開創(chuàng)了國家干預經濟發(fā)展的新模式,促進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誕生。三、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1、表現(xiàn)1)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2)福利制度在二戰(zhàn)后得到發(fā)展3)第三產業(yè)蓬勃發(fā)展4)美國出現(xiàn)以知識經濟為基礎的“新經濟”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2、新變化的實質:是在資本主義內部的自我改善,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自我調整。第五單元蘇聯(lián)的社會主義建設一、從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1918-19211921年俄共第十次全國人大《關于以實物稅代替余糧收集制》,標志蘇俄開始由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向新經濟政策轉變。新經濟政策(1921--1928)背景十月革命后進入國內戰(zhàn)爭、外國武裝干涉、物質匱乏國內戰(zhàn)爭結束后,戰(zhàn)時共產主義弊端日益顯現(xiàn),領導人卻希望借此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引起人民不滿。國內隱藏嚴重的經濟和政治危機(喀瑯施塔得兵變)農業(yè)實施余糧收集制固定的糧食稅(核心內容)工業(yè)全面推行工業(yè)國有化控制關系國家命脈的大型企業(yè),中小企業(yè)等允許資本家經營貿易取消自由貿易自由貿易分配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實物分配制實行按勞分配結果使蘇維埃取得了國內戰(zhàn)爭(1918--1920)的勝利,鞏固了蘇維埃;但它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促進經濟迅速恢復,起到鞏固工農聯(lián)盟、穩(wěn)定政治形勢的作用,使1925年蘇聯(lián)國民經濟基本恢復。它是一條適合俄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道路。但因后來的領導人對其認識不足而被過早的終止。新政策的特點:(1)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2)允許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二、“斯大林模式”所有制形式:單一的公有制管理體制: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調節(jié)手段:排斥市場,實行指令性計劃經濟管理手段: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三、從赫魯曉夫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1、赫魯曉夫改革的主要內容:把經濟改革的重點放在農業(yè)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斯大林體制。

農業(yè):取消農產品義務交售制,實行收購制;擴大集體農莊自主權;大規(guī)模開墾荒地,提出種植玉米,提高糧食產量。

工業(yè):將中央一部分權利下放到地方,擴大地方和企業(yè)的權限;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改革的重點放在工業(yè)上,仍沒有根除斯大林體制的弊端,后期趨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滯。

3、戈爾巴喬夫改革的主要內容與后果戈爾巴喬夫改革經濟改革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原來的行政命令,這實際承認了市場對經濟的調節(jié)作用;調整所有制結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政治改革(1)改變指導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2)改變共產黨領導地位:1990年蘇聯(lián)人民代表大會從憲法刪去關于共產黨領導地位的條文;蘇共“二十八大”宣布蘇聯(lián)實行議會制、總統(tǒng)制、多黨制,并放棄黨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壟斷”,實行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多元化。逐漸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脫離了蘇聯(lián)國情。最終導致改革失敗,蘇聯(lián)解體。(1)蘇聯(lián)(1922—1991)解體的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體制上的弊端和錯誤政策長期得不到糾正,沒有從實際出發(fā),建設符合蘇聯(lián)國情的社會主義;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的錯誤方針外部原因:西方敵對勢力長期的“和平演變”戰(zhàn)略(2)蘇聯(lián)解體給我們的啟示:A.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社會主義制度要通過不斷的改革來逐步自我完善。社會主義改革和發(fā)展具有復雜性、艱巨性和曲折性的特點;B.社會主義建設要遵循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堅持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走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第六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一、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一)國民經濟的恢復(1949---1952)意義:為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條件二)“一五”計劃(1953--1957)1)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發(fā)展生產力)意義: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奠定初步基礎2)三大改造(變革生產關系)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三)十年建設時期(1956—1966)1、中共八大(1956北京)分析正確,探索成功,但未堅持2、1958年總路線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3、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是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4、國民經濟的調整農村糾“左”、八字方針四)文革時期(1966—1976)根本原因:大搞階級斗爭,忽視經濟建設局部回升的原因:1971周恩來恢復調整1975鄧小平全面整頓二、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和意義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思想基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主要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2)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實行撥亂反正。(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實行改革開放。意義: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chuàng)中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偉大起點。三、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yè)改革1、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經營方式:集體生產—分戶經營分配方式:平均主義—按勞分配管理方式:人民公社—鄉(xiāng)、鎮(zhèn)政府生產大隊—村民委員會2、國有企業(yè)改革1、中心環(huán)節(jié):增加企業(yè)活力,把企業(yè)搞活。內容:1)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yè)自主權(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3)分配制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1992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十四大的主要內容:1992年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四、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1)經濟特區(qū)的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qū))、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ㄗ畲螅?。(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3)沿海經濟開放區(qū):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qū)、環(huán)渤海灣地區(qū)(4)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1988年(5)1990年開發(fā)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對外開放的格局: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對外開放的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第七單元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一、“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1)1944年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2)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世界銀行)成立。它們都是國際金融機構,美國從中取得了決定性的控制權。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建立起來,即“布雷頓森林體系”。(3)《布雷頓森林協(xié)定》規(guī)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4)“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作用:積極: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有了同意的標準和基礎;擴大了世界貿易;擴大了世界購買力;有利于世界貿易的發(fā)展和國際資本的流動消極: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特權和支配地位2、《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的簽定1947年簽定了《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3、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成立、《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的簽定,構成了調整世界經濟貿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二、當今世界的經濟區(qū)域集團化1、對世界經濟影響最大的三大區(qū)域集團是:歐洲聯(lián)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2、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3、1993年歐洲聯(lián)盟成立,標志著歐共體從經濟實體向經濟政治實體過渡。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問世。4、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貿易區(qū)正式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共同組成的經濟集團。5、1989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成立。6、1991年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三、世界貿易組織和中國的加入1、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它標志著規(guī)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起來。世貿組織的前身是:關貿總協(xié)定。世貿組織的目的是:實現(xiàn)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世貿組織的作用:(1)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2)促使成員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繁榮(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國際經貿關系中的強權政治2、中國的加入WTO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挑戰(zhàn):國內一些產品、企業(yè)和產業(yè)面臨更激烈的競爭。3、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進程:(1)新航路開辟使世界經濟聯(lián)系逐漸增多。(2)工業(yè)革命后,世界經濟朝著全球化方向發(fā)展。(3)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真正進入全球化時代。經濟全球化的本質:發(fā)達國家主導下的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加速了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也加劇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對于發(fā)達國家:最大受益者。對于發(fā)展中國家:機遇:有利于吸收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

挑戰(zhàn):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空前壓力和挑戰(zhàn)。第八單元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筑從唐山到胥各莊的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近代生活習俗變化最大的城市是上海1905年《定軍山》電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yè)的誕生。報紙、廣播、電視被稱為三大媒介,互聯(lián)網被稱為“第四媒介”。必修Ⅲ思想文化專題第一單元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一、“百家爭鳴”1、社會原因1)經濟上:井田制的崩潰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階級關系:“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2、主要流派道家:老子

莊子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韓非子3、影響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4、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儒家1)孔子思想:A、

思想的核心是仁,“愛人”、“克已復禮”“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民本思想,主張“為政以德”,“節(jié)用而愛人”。B、

教育思想比較進步,主張“有教無類”,大力興辦私學。3、孟子的思想主張:A、“仁政”。

B、“民貴君輕”(“民貴”是就百姓在維護統(tǒng)治秩序過程中的作用而言,并非指在政治經濟地位上“民”比“君”高貴)。C、“性善論”。4、荀子的思想主張:A、“仁義”、“王道”。B、“君舟民水”。C、“性惡論”。D、法治。二、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董仲舒把道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改造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體系。主要思想:針對中央集權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統(tǒng)”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針對加強君權需要,提出“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針對土地兼并現(xiàn)實,進一步發(fā)揮儒家仁政思想,主張限田、薄斂、省役;針對為人處世標準,提出“三綱五?!保岢⒌廊撝福壕秊槌季V,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社會倫理道德)五常:仁、義、禮、智、信(個人品德)2、漢代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漢武帝全面肯定新儒學的措施。起用文學儒者數(shù)百人參與國家大政。興辦太學,在各郡設立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tǒng)?!拔褰洝背蔀榻炭茣逃秊槿寮宜鶋艛嘟Y果:西漢后期,儒家思想逐漸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推崇的正統(tǒng)思想,也逐漸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宋朝的程朱理學:北宋——程頤、程顥

二程基本觀點:

理是萬物的本原(核心);把天理與倫理道德直接聯(lián)系起來;發(fā)揮了孔子“仁”的學說。南宋——朱熹理學內容:“理氣論”;“心性論”(性無不善,情應當從善,人應克制自己的感情,讓道德理性來支配和指導行為)著述《四書章句集注》,元、明成為科舉考試內容明朝:

陸九淵和王陽明心學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本原;“心即理也”的主觀唯心論宇宙觀;提出“致良知”學說明朝后期:離經叛道”的李贄1)挑戰(zhàn)孔子與其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地位2)抨擊封建社會的一些傳統(tǒng)觀念四、

明清之際三大進步思想家共同主張:反對君主專制獨裁;重視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發(fā)展;構建起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黃宗羲:天下為主,君為客”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夫之:唯物思想家第二單元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1、十位進制:人類最美妙的發(fā)明之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位進制的國家2、祖沖之求出的圓周率在世界上領先一千年。3、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標表示恒星位置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天文學家石申。4、《齊民要術》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農書。5、《黃帝內經》是中醫(yī)學的奠基之作。6、《詩經》是中國成熟詩歌形成的重要標志。7、楚辭屬于浪漫主義色彩,屈原代表作《離騷》8、漢賦、唐詩、宋詞、元曲9、元雜劇標志中國戲曲藝術的成熟。京劇形成于清朝,是徽劇和漢劇的融合。10、漢字的起源與演變演變脈絡: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傏厔萦煞钡胶?1、王羲之《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12、盛唐顏真卿《顏氏家廟碑》;晚唐的柳公權《玄秘塔碑》13、宋代,風俗畫是當時畫壇的最大亮點,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元明清時期,文人畫最突出。第三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與其發(fā)展一、古希臘智者學派和蘇格拉底1、智者學派:西方人文精神開始于對“神主宰世界”的否定,智者學派的出現(xiàn)標志著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代表:普羅泰戈拉、安提豐主要觀點:人是萬物的尺度。2、蘇格拉底:思想觀點:強調人的作用,知識即美德(提倡善良的道德),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探究課題:人類與其環(huán)境。優(yōu)秀個人的素養(yǎng):心地善良、知識淵博、富于教養(yǎng)、崇尚理性。3、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邏輯學“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二、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1、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根源:資本主義萌芽;興起:首先興起于意大利,而后向歐洲各國擴展核心:人文主義:崇尚人性,重視人的價值,要求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實質: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意義: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促進宗教改革,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準備了思想條件,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2、時期領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地位最早文學但丁《神曲》跨世紀詩人早期文學彼特拉克《歌集》提出“人學”對抗“神學”,人文主義之父文學薄伽丘《十日談》肯定人的尊嚴與價值,反對封建等級觀念文學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美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3、宗教改革(馬丁路德)導火線:兜售贖罪券開始的標志:《九十五條論綱》思想核心:因信稱義(信仰上帝便可得救)簡化宗教儀式,僧侶可以婚配和還俗;《圣經》高于教士和教皇;君主的權利高于教士和教皇。改革的性質:是一場在宗教外衣掩護下發(fā)動的反封建統(tǒng)治和羅馬神權統(tǒng)治的政治運動三、啟蒙運動興起條件: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自然科學取得許多成就。主要內容:抨擊教會的權威和迷信,反對專制和愚味,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性質:資產階級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核心:理性主義——提倡理性,自己思考判斷事物,敬畏事實尊重科學,反對封建專制與宗教思想。1、啟蒙家的進步主張對于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1)

破除了人們對天主教會和封建統(tǒng)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權利得到進一步尊重,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2)

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法國最終爆發(fā)了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了共和國;(3)

啟蒙運動的影響超出法國波與世界。北美、拉美贏得獨立。(4)

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

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康德的觀點:思想家主要著作思想主張伏爾泰《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提倡“天賦人權”相信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fā)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提出“三權分立”學說(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盧梭《社會契約論》倡導“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民主共和制,論述了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主權屬于人民,相信自由平等是天賦人權,認為言論自由是人類一切進步的條件;法律應保護個人的權利,反對暴力革命第四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一、維新變法思想1、

地主階級抵抗派代表: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2、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君主立憲,三世說)、梁啟超(變法圖存)、嚴復(用民權否定君權)。主張:開國會、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發(fā)展資本主義經濟其中康有為把社會劃分為據(jù)亂世、升平世、太平世三個發(fā)展階段;梁啟超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嚴復批判君權論,闡明民主君仆、主權在民的道理。3、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1)激發(fā)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

(2)資產階級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抨擊封建思想文化促進人民的覺醒

(3)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二、新文化運動1、新文化運動的直接原因:袁世凱政府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2、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1915年《青年雜志》(《新青年》)創(chuàng)刊標志新文化運動的開始第一個提倡白話文的是胡適3、主要內容:民主和科學新發(fā)展:十月革命后宣傳馬克思主義4、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作用:是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的舊文化的斗爭。動搖封建思想統(tǒng)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得到弘揚。為馬克思主義傳播、自然科學發(fā)展奠定基礎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1、原因:外因: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內因:一戰(zhàn)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fā)展使無產階級隊伍迅速壯大2、李大釗第一次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第五單元近代以來世界的科學發(fā)展歷程1、伽利略、牛頓建立經典力學(1)伽利略(意大利科學家)——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2)牛頓(英國科學家)——標志著近代科學的形成。經典力學建立標志: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建立完整力學體系。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力學三定律。3、20世紀初愛因斯坦相對論,1900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說,宣告量子論的誕生4、達爾文的主要觀點:1859年〈物種起源〉出版標志生物進化論的誕生。主要觀點: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的發(fā)展過程;生物會發(fā)生變異;生物生存競爭和自然選擇是生物界的普遍規(guī)律。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論的基礎。5、工業(yè)革命時期瓦特改良蒸汽機:1785年稱為“蒸汽時代”6、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電氣技術的應用:1831年英國法拉第發(fā)現(xiàn)電磁感應現(xiàn)象;1866年德國西門子研制成發(fā)電機;不久,比利時人格拉姆發(fā)明了電動機。電燈、電話、電車、無線電報和電影等電器產品涌現(xiàn),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第六單元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1、文學的主要成就(1)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

法國:雨果把浪漫主義文學推向頂峰《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

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

英國:拜倫詩本小說《唐璜》;雪萊《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德國:海涅長詩《一個冬天的故事》。(2)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文學(也稱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

法國:巴爾扎克小說集《人間喜劇》是社會百科全書;司湯達小說《紅與黑》;莫泊桑小說《項鏈》;

英國:狄更斯小說《大衛(wèi)·科波菲爾》;

俄國:普希金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奠定了俄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基礎;

果戈里小說《死魂靈》;

列夫·托爾斯泰小說《安娜·卡列尼娜》《戰(zhàn)爭與和平》

丹麥的安徒生、挪威的易卜生、美國的馬克·吐溫。(3)20世紀西方文學和蘇聯(lián)、亞非拉美文學。

①20世紀西方現(xiàn)實主義文學:

英國:蕭伯納《蘋果車》;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朵夫》美國:德萊塞《美國的悲劇》;20世紀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美國的海明威《老人與?!窅蹱柼m:貝克特《等待戈多》②20世紀蘇聯(lián)文學:

高爾基《母親》奠定蘇聯(lián)社會主義文學的基礎;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20世紀50年代后出現(xiàn)解凍文學,代表作《解凍》。③20世紀亞非拉美文學:

印度:泰戈爾——跨世紀的文學巨匠,長篇小說《戈拉》;

中國:魯迅是中國文學革命巨匠,《吶喊》;

哥倫比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將幻想與現(xiàn)實融為一體。2、美術代表作品(1)浪漫主義美術作品:法國: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西班牙:哥雅《槍殺馬德里市民》。(2)現(xiàn)實主義美術作品:法國:米勒《拾穗者》;俄國: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纖夫》。(3)印象主義美術作品:法國:莫奈《日出·印象》;荷蘭:梵高《向日葵》。(4)現(xiàn)代主義美術作品:西班牙:畢加索《格爾尼卡》。3、19世紀歐洲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1)德意志音樂家:貝多芬《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合唱交響曲》。(2)奧地利音樂家:舒伯特《小夜曲》;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的多瑙河》。(3)歌劇:意大利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