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_第1頁
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_第2頁
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_第3頁
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_第4頁
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NUMPAGES5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四大發(fā)明思維導圖(可直接修改文字)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fā)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fā)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于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

磁鐵礦

,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fā)現了

磁石

吸引鐵的性質,后來又發(fā)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于發(fā)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fā)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

春秋戰(zhàn)國時期

,由于正處在

奴隸制社會

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fā)展,特別是農業(yè)生產更是興盛發(fā)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yè)、冶煉業(yè)的發(fā)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

司南

。球狀火藥包扎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后,用弓箭將火藥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藥、毒藥,再加上一些瀝青、桐油等,做成毒球,點著以后,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后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藥裝填在竹筒里,火藥背后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藥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藥火箭。以后又發(fā)明了火槍和槍,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槍炮的老祖宗。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zhàn)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薄岸顺Α本褪钦姆?、定方位的意思?!豆砉茸印分杏涊d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tǒng)一認識。什么樣的物品叫“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杰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干之后剝離下來,可用于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zhàn)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并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古人稱它為“司南”,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薄岸顺Α本褪钦姆?、定方位的意思。《鬼谷子》中記載了司南的應用,鄭國人采玉時就帶了司南以確保不迷失方向。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tǒng)一認識。什么樣的物品叫“紙”。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杰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干之后剝離下來,可用于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木活字:元代,著名道家學者、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禎發(fā)明了木活字,并創(chuàng)造出比較簡捷的適于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后又發(fā)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后又傳到朝鮮、中東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字,從此畢升首次創(chuàng)造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印刷術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tǒng)稱“刻版印刷術”(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后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后,逐漸發(fā)明了刻版印刷技術。根據歷史學家鄧廣銘考證,雕版印刷術發(fā)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開始普遍使用。

[3]

宋代雖然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4]

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另外,印刷術的發(fā)展與早期的印章無直接關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有使用雕版印刷術:目前發(fā)現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單頁版印度梵文撰寫的《陀羅尼經》,該經是印在亞麻紙上,于650年至670年間出版,且在1974年于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學家在韓國發(fā)現了一本微型《陀羅尼佛經》,該經內含唐朝女皇武則天(約690年-705年)頒行的則天文字。學者斷定該經不早于704年,后來被珍藏在一座建于751年統(tǒng)一新羅時代的舍利塔里。不過,已知最早一般大小的印刷出版書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間刊行的《金剛經》。該經長5.18米(17英尺),卷軸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農歷4月15日(即868年)。學者李約瑟和錢存訓(TsienTsuen-hsuin)的記述表示唐朝金剛經的書法雕刻技術遠較較早印行的單頁版印度陀羅尼經更為先進,更為精巧。另外,兩個最古老的印刷農歷日期為877年和882年,它們是在當時敦煌被發(fā)現。?;钭钟∷⑿g:北宋科學家、政治家、道家學者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在他寫于1088年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將此發(fā)明歸于不知名的工匠畢升(990年-1051年)。隨著燒結陶土字符的使用,沈括描述畢升制作字形、撿字排列、印刷、并在印刷后拆解留待后來使用。宋代雖然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畢升曾嘗試木制活字,但木制活字一直要到元朝(1271年–1368年)王禎(活躍于1290年至1333年)的木模才趨完善。王禎亦將文字按照音韻組合置于有小隔間的轉輪排字盤以方便撿字。至于銅版活字要等到明朝(1368年-1644年)華燧(1439年至1513年)于1490年的印刷作品才趨完美印刷術火藥一種黑色或棕色的HYPERLI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