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0-2021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1.(10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各題。材料一:鄉(xiāng)土社會的一個特點就是大家是在熟人里長大的,生活上互相合作,彼此天天見面,社會學上稱之為“面對面的社群”。在這“社群”里人們甚至可以不必見面而知道對方是誰。【A】這是說,你得用聲氣辨人。熟悉的人不必通名報姓,足聲、聲氣、甚至氣味,都足夠“報名”。文字發(fā)生之初是“結(jié)繩記事”,起因是在空間和時間中人和人的接觸發(fā)生了阻礙。我們不能當面講話,需要找一些東西來代話?!綛】這是“文字”,一種雙方約好代表一種意義的記號。如果是可以面對面直接說話時,這種被預(yù)先約好的意義所拘束的記號,不但多余,而且有時會詞不達意引起誤會。文字所能傳達的情意是不完全的。這不完全是出于“間接接觸”的原因。我們所要傳達的情意是和當時當?shù)氐耐饩窒嗯浜系摹D阌梦淖职旬敃r當?shù)氐那橐庥浟讼聛?,如果在異時異地的圜局中去看,所會引起的反應(yīng)很難盡合于當時當?shù)氐泥骶种锌赡芤鸬姆磻?yīng)。文字之成為傳情達意的工具常有這個無可補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時,我們要講究文法,講究藝術(shù)。文法和藝術(shù)就在減少文字的“走樣”。在說話時,我們可以不苛求文法,因為有很多輔助表情可以補充傳達情意。在寫作時卻不能如此。不合文法的字詞難免引起誤會,所以不好??烧f話時我們?nèi)绻昧送暾木渥?,不但顯得迂闊,而且可笑。所以,文字是間接的說話,它是個不太完善的工具。在能夠彼此直接接觸的鄉(xiāng)土社會,為什么舍棄比較完善的語言而采取文字呢?在“面對面社群”里,連語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語言是社會的產(chǎn)物、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為的時候,個人才需要表達;而表達的結(jié)果也須使對方明白所表達的意義。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數(shù)人共認的意義。因此,我們絕不能有個人的語言,只能有社會的語言。語言只能在一個社群所有的相同經(jīng)驗的一層上發(fā)生。另一方面,在一個社群所用的共同語言之外,也必然會因個人間的需要而發(fā)生少數(shù)人間的特殊語言,即行話”。行話是同行人中的話,外行人沒有這種經(jīng)驗便不會懂。除了用聲音作象征的“特殊語言”,其實親密社群中可用來作象征體系的原料還有很多。表情、動作,在面對面的情境中,有時比聲音更容易傳情達意。即使用語言時,也總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C】語言像是個社會定下的篩子,如果我們有一種情意和這篩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過去。其實這個篩子雖幫助了人和人間的了解,但同時卻也使人和人間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實際情意都走了一點樣。熟人中的眉目傳情“指石相證”,拋開了比較間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會意了。所以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連語言都不是傳達情意的唯一象征體系。(取材于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文字下鄉(xiāng)》)(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面對面的社群”是個熟人社群,人們在生活上互相合作,不必見面便知對方是誰。B.文字的“走樣”是指在異時異地對文字的理解很難盡合于它所記錄的當時當?shù)氐那橐?。C.“行話”作為一種少數(shù)人間的“特殊語言”,由聲音、表情、動作共同構(gòu)成其象征體系。D.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可以使用表情或者動作來實現(xiàn)交流,文字和語言都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2)請將下列三段文字的序號填入文中對應(yīng)位置。①我們自己雖說是已經(jīng)多少在現(xiàn)代都市里住過一時了,但是一不留心,鄉(xiāng)土社會里所養(yǎng)成的習慣還是支配著我們。你不妨試一試,如果有人在你門上敲著要進來,你問:“誰呀!”門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個大聲的“我”。②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說:“真是那個!”同時眉毛一皺,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膚一緊,用手指在頭發(fā)里一插,頭一沉,對方也就明白“那個”是“沒有辦法”“失望”的意思了。③在廣西的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銅錢到別的部落里去,對方接到了這記號,立刻派人來救。材料二:文字發(fā)生在人和人傳情達意時受到了時空阻隔的情境里。所謂時間上的阻隔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個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會的世代之隔。與其他動物相比,人富于學習能力。所謂學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為的行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過程。學的方法是“習”。習指反復(fù)地做,靠時間中的磨練,使人慣于一種新的做法。這必須依靠時間中的橋梁﹣﹣記憶來打破個人今昔之隔。人的學習有一個象征體系在幫忙,其中最重要的是“詞”。我們不斷在學習時說著話,把具體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應(yīng)用的概念,概念必然要用詞來表現(xiàn),于是靠著詞,我們從特殊走上普遍在個別情境中搭下了橋梁;我們從當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橋梁。人和時間的接觸,靠了概念,也就是詞。如果“詞”的記憶消失了、遺忘了,我們的“時間”就可說是阻隔了。在人的生活和時間的關(guān)聯(lián)中,詞是最主要的橋梁。但是詞卻不一定要文。文是用眼可以看得到的符號,就是字。詞不一定是刻出來或?qū)懗鰜淼姆?,也可以是用聲音說出來的符號﹣﹣語言。一切文化中不能沒“詞”,可是不一定有“文字”。我想說明的鄉(xiāng)土社會,大體上,是沒有“文字”的社會。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很安定。向泥土討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動的。人不但在熟人中長大,還在熟悉的地方上長大。熟的地方可以包括極長時間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們在這地方混熟了,他們的經(jīng)驗也必然就是子孫們所會得到的經(jīng)驗。他們個別的經(jīng)驗,就等于世代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在定型生活中長大的有著深入生理基礎(chǔ)的習慣幫他們“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節(jié)奏。記憶都是多余的。在一個常常變動的環(huán)境中,我們感覺到自己記憶力不夠時,方需要外在的象征,通過聯(lián)想來幫助記憶。從語言變到文字,也就是從用聲音來說詞,變到用繩打結(jié)、用刀刻圖、用筆寫字,是出于我們生活從定型到不定型的過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觸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著本姓名錄、通信簿。鄉(xiāng)下社會中黏著相片的身份證是毫無意義的。鄉(xiāng)土社會中,語言足夠傳遞世代間的經(jīng)驗了,哪里用得著文字?時間里沒有阻隔,全部文化可以在親子之間傳授無缺。因此,中國如果是多土社會,怎么會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國社會從基層上看去是鄉(xiāng)土性,中國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層上發(fā)生,最早的文字就是廟堂性的,文字的發(fā)生另有它的背景。不論在空間還是時間的格局上,這種鄉(xiāng)土社會,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中,在反復(fù)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們,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認得,而是沒有用字來幫助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社會鄉(xiāng)土性的基層發(fā)生了變化,也只有發(fā)生了變化之后,文字才能下鄉(xiāng)。(取材于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再論文字下鄉(xiāng)》)(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A.人和人的情意傳達,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阻礙,于是誕生了文字打破這種阻礙。B.和人相比,其他動物欠缺以一套自身行為方式為模型,來改造本能方式的過程。C.“詞”作為象征體系的一部分,能幫助人學習,“詞”可以不是文字,只是語言。D.在定型生活中,人們因為覺得記憶多余,所以靠生理習慣適應(yīng)日復(fù)一日的生活。(4)請結(jié)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費孝通對文字下鄉(xiāng)的看法并說明理由。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2.(15分)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各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勸學》節(jié)選)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ā稁熣f》節(jié)選)(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風雨興焉興:起B(yǎng).金石可鏤鏤:雕刻C.其出人也遠矣出人:超出一般人D.君子不齒齒:羞恥(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而神明自得亭東自足下皆云漫B.筋骨之強凌萬頃之茫然C.吾未見其明也何為其然也D.則群聚而笑之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蚓無爪牙之利B.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C.今之眾人D.道相似也(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兩段選文都是論述性文字,都先批判錯誤觀點,再提出自己主張。B.荀子認為獲取知識要做到不斷積累、堅持不懈,且必須用心專一。C.“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中的“道”,指的是儒家思想。D.兩段選文形式上整句與散句結(jié)合,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5)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6)《勸學》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選段是針對來論述的;《師說》論述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選段是針對來論述的。(7)上述兩個選段運用了相同的論證方法,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3.(5分)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ā额仠Y》)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顏淵》)(1)綜合以上材料,簡述孔子所說的“禮”的內(nèi)涵。(2)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寫道,“一個負責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維持禮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獄?!闭埥Y(jié)合最后兩則材料,談?wù)勀愕睦斫?。三、詩歌閱讀4.(12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共寫了八個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營造闊大明凈的意境。B.頸聯(lián)點明詩旨,詩人在“悲秋”中慨嘆羈旅漂泊、暮齒衰疾,自怨自艾。C.尾聯(lián)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更因病斷酒,悲愁難遣。D.本詩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對,一氣貫穿,只覺悲涼,不嫌呆板。(2)本詩尾聯(lián)中說“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這兩處運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簡要說明這兩處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3)本詩是杜甫客居夔州時登高所作,請從景情關(guān)系的角度就本詩寫一則短評,150字左右。四、現(xiàn)代文閱讀5.(13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各題。大地血脈①汽車飛駛于湘南山水間,望見大地被高速公路重新分割,山巒起伏,江河奔流,田疇蔥綠,萬物生機,仿佛開天辟地時神顯奇跡那樣。走在高速公路上,我往往醉心于兩旁的綠樹、花圃和各色景觀。劉鶚的《老殘游記》,寫老殘去濟南,“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頗不寂寞?!蔽易x過這段便不能忘記,只因喜歡那路上的景致。似乎叫音樂家激情澎湃的并不是五線譜上的線條,而是線條間忽上忽下跳躍的音符。人們奔馳在坦途時總會不自覺地忘記道路,正像腳上最舒適的鞋也會叫人完全忘記。實則卻是有了路,才有路邊無窮變幻的景致;有了五線譜上的線條,音符才會各安其位澎湃激蕩。②我多次去過湘南,都會去拜謁柳宗元和秦觀遺跡。這回又去了。柳宗元貶謫永州是一千二百年前,他那首婦幼皆知的《江雪》便是在瀟水邊上寫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睆倪@首詩的字縫里,后人讀出它藏頭四字:千萬孤獨。永州去京師長安,去故里山西,都太遙遠了,豈能不孤獨!但柳子是位哲人,獨與天地共往來。他不但能把孤獨生吞到肚子里去,詩文中還常見閑適與放達。柳子的“永州八記”是散淡優(yōu)容的,他的詩作也不喜作悲苦之聲。他在《溪居》中寫道:“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詩人說自己久為朝廷官職所累,幸而被貶到南夷之地來了。永州人煙稀少,仰天放歌,多么愜意!我想柳宗元骨子里應(yīng)是充滿騷怨的,只是刻意叫自己忘情于山水罷了。③柳宗元之后近三百年,秦觀貶謫永州鄰地郴州。秦觀與柳宗元性情迥異,柳子偏于沉潛,秦氏則情形于言。秦觀到了郴州,便悲嘆“人共楚天俱遠”“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人到郴州,想“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都很難了。他的名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亦是愁腸萬種。古人流寓客鄉(xiāng)的孤獨雖各有遭逢際遇,然山高路遠會令孤獨雪上加霜。辛棄疾站在贛州郁孤臺上,一句“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只是說了遙遠,孤獨便油然而生。④千百年來,先人們都夢想化天涯為咫尺。與日逐行的夸父走得最快,河渭之間在他腳下不過三兩步?!端疂G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也頗能行走,雖豪邁不及夸父,也能日行八百里。然而,這都只是千古沉夢。古人寫快的詩句,想得起的真是寥寥?!叭f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所寫飛馬之快,只是文學夸張。“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同樣也是詩人的浪漫?!凹磸陌蛵{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與其說是旅程之快,毋寧說是思鄉(xiāng)之切。⑤慢而愈遠,遠而愈慢。古人對遙遠的喟嘆,卻俯拾即是。晏殊有詞說:“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固然離人無處尋覓,更奈何大地太遼闊了。張若虛想著北方到南國,遠得叫人斷腸:“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天高地遠而行道遲遲,萬端愁緒便隨地而生。故而歐陽修說“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陸機說“悠悠行邁遠,戚戚憂思深”。⑥我有時在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常常會想象先人的旅途之苦。當年柳宗元古道瘦馬從京師赴永州,入湘后也許就是沿著今天高速公路的線路走的。我們車輪此刻輾過的地方,說不定印有柳宗元那匹瘦馬的蹄痕。他在路上走了幾近一年,風餐露宿,車馬顛簸,困苦勞頓。想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突然感覺到某種荒誕。今日高速公路上的電光石火,當年柳宗元的車馬轔轔,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時間體驗。假若我以超光速飛奔在超車道,柳宗元慢吞吞走在行車道,我會因時間倒流而同他相遇。那一剎那,他還來不及瞥我一眼,我已像幻影般一閃而逝了。⑦我這回往湘南去,隨身背著一本《中國神話與民間傳說》。書上開篇寫盤古開天辟地,天地間有了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盤古倒下后身軀化為五方名山、四肢變成大地四極、肌肉變成肥沃的土地、經(jīng)脈變成無數(shù)道路……而神的初民仍在路上不斷求索。直到秦始皇時,五尺官道才逐漸遍布九州,同轍之車吱吱呀呀開辟了新的紀元。⑧今天,人類又在開天辟地。人說,要有高速公路,就有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把東西南北貫通起來,天塹變了通途。從地球的這端到那端,就像村東頭到村西頭。人稱高速公路為動脈,大地便血脈充盈了。(取材于王躍文的同名散文)(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把孤獨生吞到肚子里去生吞:生硬地接受B.想得起的真是寥寥寥寥:指詩句很多C.萬端愁緒便隨地而生隨地而生:隨空間距離產(chǎn)生D.高速公路上的電光石火電光石火:形容車速度極快(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作者將路比作“五線譜上的線條”,將路邊的景致比作“音符”,意在說明高速公路的重要性。B.第②段和第③段比較柳宗元和秦觀流寓客鄉(xiāng)的經(jīng)歷,突顯“山高路遠”帶來的消解不去的巨大孤獨。C.第④段借神話傳說、小說詩歌中先人“化天涯為咫尺”的事實,表達作者對追逐夢想的肯定和贊美。D.第⑤段引用大量古詩詞,表現(xiàn)古人對距離遙遠的喟嘆是相似的,使文章的語言凝練雅致,富有詩意。(3)作者在結(jié)尾說“今天,人類又在開天辟地”。請結(jié)合文意,分析這句話的作用。(4)如何理解文章題目“大地血脈”的含義?五、作文,共40分。6.(40分)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昂徒狻笔侵鸽p方不再爭執(zhí)或仇視,歸于和好。我們常常需要與他人“和解”,消除矛盾與誤會,化干戈為玉帛;甚至與自己“和解”,放下執(zhí)念與掙扎,開啟一段新的旅程……請以“和解”為題,寫一篇記敘文,敘述你的經(jīng)歷或見聞,不少于700字。要求:思想健康;內(nèi)容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2020-2021學年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1.(10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各題。材料一:鄉(xiāng)土社會的一個特點就是大家是在熟人里長大的,生活上互相合作,彼此天天見面,社會學上稱之為“面對面的社群”。在這“社群”里人們甚至可以不必見面而知道對方是誰?!続】這是說,你得用聲氣辨人。熟悉的人不必通名報姓,足聲、聲氣、甚至氣味,都足夠“報名”。文字發(fā)生之初是“結(jié)繩記事”,起因是在空間和時間中人和人的接觸發(fā)生了阻礙。我們不能當面講話,需要找一些東西來代話。【B】這是“文字”,一種雙方約好代表一種意義的記號。如果是可以面對面直接說話時,這種被預(yù)先約好的意義所拘束的記號,不但多余,而且有時會詞不達意引起誤會。文字所能傳達的情意是不完全的。這不完全是出于“間接接觸”的原因。我們所要傳達的情意是和當時當?shù)氐耐饩窒嗯浜系摹D阌梦淖职旬敃r當?shù)氐那橐庥浟讼聛?,如果在異時異地的圜局中去看,所會引起的反應(yīng)很難盡合于當時當?shù)氐泥骶种锌赡芤鸬姆磻?yīng)。文字之成為傳情達意的工具常有這個無可補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時,我們要講究文法,講究藝術(shù)。文法和藝術(shù)就在減少文字的“走樣”。在說話時,我們可以不苛求文法,因為有很多輔助表情可以補充傳達情意。在寫作時卻不能如此。不合文法的字詞難免引起誤會,所以不好。可說話時我們?nèi)绻昧送暾木渥?,不但顯得迂闊,而且可笑。所以,文字是間接的說話,它是個不太完善的工具。在能夠彼此直接接觸的鄉(xiāng)土社會,為什么舍棄比較完善的語言而采取文字呢?在“面對面社群”里,連語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語言是社會的產(chǎn)物、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為的時候,個人才需要表達;而表達的結(jié)果也須使對方明白所表達的意義。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數(shù)人共認的意義。因此,我們絕不能有個人的語言,只能有社會的語言。語言只能在一個社群所有的相同經(jīng)驗的一層上發(fā)生。另一方面,在一個社群所用的共同語言之外,也必然會因個人間的需要而發(fā)生少數(shù)人間的特殊語言,即行話”。行話是同行人中的話,外行人沒有這種經(jīng)驗便不會懂。除了用聲音作象征的“特殊語言”,其實親密社群中可用來作象征體系的原料還有很多。表情、動作,在面對面的情境中,有時比聲音更容易傳情達意。即使用語言時,也總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C】語言像是個社會定下的篩子,如果我們有一種情意和這篩子的格子不同也就漏不過去。其實這個篩子雖幫助了人和人間的了解,但同時卻也使人和人間的情意公式化了,使每一人、每一刻的實際情意都走了一點樣。熟人中的眉目傳情“指石相證”,拋開了比較間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會意了。所以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連語言都不是傳達情意的唯一象征體系。(取材于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文字下鄉(xiāng)》)(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CA.“面對面的社群”是個熟人社群,人們在生活上互相合作,不必見面便知對方是誰。B.文字的“走樣”是指在異時異地對文字的理解很難盡合于它所記錄的當時當?shù)氐那橐?。C.“行話”作為一種少數(shù)人間的“特殊語言”,由聲音、表情、動作共同構(gòu)成其象征體系。D.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可以使用表情或者動作來實現(xiàn)交流,文字和語言都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2)請將下列三段文字的序號填入文中對應(yīng)位置。①我們自己雖說是已經(jīng)多少在現(xiàn)代都市里住過一時了,但是一不留心,鄉(xiāng)土社會里所養(yǎng)成的習慣還是支配著我們。你不妨試一試,如果有人在你門上敲著要進來,你問:“誰呀!”門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個大聲的“我”。②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說:“真是那個!”同時眉毛一皺,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膚一緊,用手指在頭發(fā)里一插,頭一沉,對方也就明白“那個”是“沒有辦法”“失望”的意思了。③在廣西的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銅錢到別的部落里去,對方接到了這記號,立刻派人來救。材料二:文字發(fā)生在人和人傳情達意時受到了時空阻隔的情境里。所謂時間上的阻隔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個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會的世代之隔。與其他動物相比,人富于學習能力。所謂學就是在出生之后以一套人為的行為方式作模型,把本能的那一套方式加以改造的過程。學的方法是“習”。習指反復(fù)地做,靠時間中的磨練,使人慣于一種新的做法。這必須依靠時間中的橋梁﹣﹣記憶來打破個人今昔之隔。人的學習有一個象征體系在幫忙,其中最重要的是“詞”。我們不斷在學習時說著話,把具體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應(yīng)用的概念,概念必然要用詞來表現(xiàn),于是靠著詞,我們從特殊走上普遍在個別情境中搭下了橋梁;我們從當前走到今后,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橋梁。人和時間的接觸,靠了概念,也就是詞。如果“詞”的記憶消失了、遺忘了,我們的“時間”就可說是阻隔了。在人的生活和時間的關(guān)聯(lián)中,詞是最主要的橋梁。但是詞卻不一定要文。文是用眼可以看得到的符號,就是字。詞不一定是刻出來或?qū)懗鰜淼姆?,也可以是用聲音說出來的符號﹣﹣語言。一切文化中不能沒“詞”,可是不一定有“文字”。我想說明的鄉(xiāng)土社會,大體上,是沒有“文字”的社會。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很安定。向泥土討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動的。人不但在熟人中長大,還在熟悉的地方上長大。熟的地方可以包括極長時間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們在這地方混熟了,他們的經(jīng)驗也必然就是子孫們所會得到的經(jīng)驗。他們個別的經(jīng)驗,就等于世代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在定型生活中長大的有著深入生理基礎(chǔ)的習慣幫他們“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節(jié)奏。記憶都是多余的。在一個常常變動的環(huán)境中,我們感覺到自己記憶力不夠時,方需要外在的象征,通過聯(lián)想來幫助記憶。從語言變到文字,也就是從用聲音來說詞,變到用繩打結(jié)、用刀刻圖、用筆寫字,是出于我們生活從定型到不定型的過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觸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著本姓名錄、通信簿。鄉(xiāng)下社會中黏著相片的身份證是毫無意義的。鄉(xiāng)土社會中,語言足夠傳遞世代間的經(jīng)驗了,哪里用得著文字?時間里沒有阻隔,全部文化可以在親子之間傳授無缺。因此,中國如果是多土社會,怎么會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國社會從基層上看去是鄉(xiāng)土性,中國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層上發(fā)生,最早的文字就是廟堂性的,文字的發(fā)生另有它的背景。不論在空間還是時間的格局上,這種鄉(xiāng)土社會,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中,在反復(fù)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們,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認得,而是沒有用字來幫助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社會鄉(xiāng)土性的基層發(fā)生了變化,也只有發(fā)生了變化之后,文字才能下鄉(xiāng)。(取材于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再論文字下鄉(xiāng)》)(3)根據(jù)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DA.人和人的情意傳達,受到了時間和空間的阻礙,于是誕生了文字打破這種阻礙。B.和人相比,其他動物欠缺以一套自身行為方式為模型,來改造本能方式的過程。C.“詞”作為象征體系的一部分,能幫助人學習,“詞”可以不是文字,只是語言。D.在定型生活中,人們因為覺得記憶多余,所以靠生理習慣適應(yīng)日復(fù)一日的生活。(4)請結(jié)合以上兩則材料,概括費孝通對文字下鄉(xiāng)的看法并說明理由?!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干,明確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還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yīng)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2)本題考查學生補寫文段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相關(guān)要求分析,準確把握即可。(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內(nèi)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nèi)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學生可先從文本中找到依據(jù),然后按要求總結(jié)答案?!窘獯稹浚?)C.“由聲音、表情、動作共同構(gòu)成其象征體系”理解錯誤,根據(jù)材料一第7段“除了用聲音作象征的‘特殊語言’,其實親密社群中可用來作象征體系的原料還有很多。表情、動作,在面對面的情境中,有時比聲音更容易傳情達意。即使用語言時,也總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中的“除了……還有”可知行話并不是由聲音、表情、動作共同構(gòu)成其象征體系。故選C。(2)【A】空前文“在這‘社群’里人們甚至可以不必見面而知道對方是誰”和后文“這是說,你得用聲氣辨人。熟悉的人不必通名報姓,足聲、聲氣、甚至氣味,都足夠‘報名’”,題干①中的“如果有人在你門上敲著要進來,你問:‘誰呀!’門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個大聲的‘我’”正是由大聲的“我”的聲氣“報名”的。所以此處選①?!綛】空前文“我們不能當面講話,需要找一些東西來代話”和后文“這是‘文字’,一種雙方約好代表一種意義的記號”,題干③“在廣西的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銅錢到別的部落里去,對方接到了這記號,立刻派人來救”就是用“銅錢”代話的。所以此處選③?!綜】空前文“除了用聲音作象征的‘特殊語言’,其實親密社群中可用來作象征體系的原料還有很多。表情、動作,在面對面的情境中,有時比聲音更容易傳情達意。即使用語言時,也總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題干②“同時眉毛一皺,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膚一緊,用手指在頭發(fā)里一插,頭一沉,對方也就明白‘那個’是‘沒有辦法’‘失望’的意思了”正體現(xiàn)了“表情、動作,在面對面的情境中,比聲音更容易傳情達意”,所以此處選②。(3)D.“人們因為覺得記憶多余,所以靠生理習慣適應(yīng)日復(fù)一日的生活”因果倒置,從材料二第4段“他們個別的經(jīng)驗,就等于世代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在定型生活中長大的有著深入生理基礎(chǔ)的習慣幫他們‘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節(jié)奏。記憶都是多余的”可知題干把因果說反了。故選D。(4)從材料一第1段“鄉(xiāng)土社會的一個特點就是大家是在熟人里長大的,生活上互相合作,彼此天天見面,社會學上稱之為‘面對面的社群’。在這‘社群’里人們甚至可以不必見面而知道對方是誰”和最后一段“所以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連語言都不是傳達情意的唯一象征體系”可知費孝通認為鄉(xiāng)土社會是“面對面社群”,人與人可以直接交流(語言,動作,表情),不需要文字。從材料一第3段“文字之成為傳情達意的工具常有這個無可補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時,我們要講究文法,講究藝術(shù)。文法和藝術(shù)就在減少文字的‘走樣’”可知費孝通認為文字作為傳情達意的工具是有缺陷的。從材料二最后一段“不論在空間還是時間的格局上”可知作者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分析的鄉(xiāng)土文學的語言與文字,材料一是從空間角度上分析的。從材料二第1段“文字發(fā)生在人和人傳情達意時受到了時空阻隔的情境里。所謂時間上的阻隔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個人的今昔之隔,一方面是社會的世代之隔”可知材料二是從時間角度分析的鄉(xiāng)土文學語言與文字。從材料二第4段“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很安定。向泥土討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動的。人不但在熟人中長大,還在熟悉的地方上長大。熟的地方可以包括極長時間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們在這地方混熟了,他們的經(jīng)驗也必然就是子孫們所會得到的經(jīng)驗。他們個別的經(jīng)驗,就等于世代的經(jīng)驗。經(jīng)驗無需不斷累積,只需老是保存”可知作者認為語言足夠傳遞世代間的經(jīng)驗。材料二最后一句“也就是說,如果中國社會鄉(xiāng)土性的基層發(fā)生了變化,也只有發(fā)生了變化之后,文字才能下鄉(xiāng)”是作者觀點的總結(jié),作者費孝通不贊成把文字下鄉(xiāng)簡單化。答案:(1)C(2)①③②(3)D(4)費孝通不贊成把文字下鄉(xiāng)簡單化。理由:根據(jù)材料一,空間角度:①鄉(xiāng)土社會是”面對面社群”,人與人可以直接交流(語言,動作,表情),不需要文字;②文字能傳達的情意是不完全的(文字作為傳情達意的工具是有缺陷的,根據(jù)材料二,時間角度,語言足夠傳遞世代間的經(jīng)驗?!军c評】閱讀社會科學類非連續(xù)性復(fù)合文本,首先,應(yīng)梳理文本的結(jié)構(gòu),辨析清楚文本一共由幾部分組成;其次,要根據(jù)材料的出處,從標題要素入手,整體把握各則材料的大致內(nèi)容;最后,聚焦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報告中的結(jié)論、評論中的觀點等關(guān)鍵信息,多元組合,整體把握非連續(xù)性文本的核心要義。有些文段沒有明顯中心句,必須對幾個互有關(guān)聯(lián)的句子進行意義整合,進而明確文本的主要觀點。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2.(15分)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各題。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勸學》節(jié)選)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ā稁熣f》節(jié)選)(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DA.風雨興焉興:起B(yǎng).金石可鏤鏤:雕刻C.其出人也遠矣出人:超出一般人D.君子不齒齒:羞恥(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BA.而神明自得亭東自足下皆云漫B.筋骨之強凌萬頃之茫然C.吾未見其明也何為其然也D.則群聚而笑之至日觀數(shù)里內(nèi)無樹,而雪與人膝齊(3)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DA.蚓無爪牙之利B.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C.今之眾人D.道相似也(4)根據(jù)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A.兩段選文都是論述性文字,都先批判錯誤觀點,再提出自己主張。B.荀子認為獲取知識要做到不斷積累、堅持不懈,且必須用心專一。C.“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中的“道”,指的是儒家思想。D.兩段選文形式上整句與散句結(jié)合,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5)將下面語句譯為現(xiàn)代漢語。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6)《勸學》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選段是針對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來論述的;《師說》論述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選段是針對社會上“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來論述的。(7)上述兩個選段運用了相同的論證方法,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使用,除了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結(jié)合句的上下語境,對實詞的意義進行揣測。(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做好這類題,前提是我們必須熟知整個文言句子的含義,還必須熟悉語法。(3)本題是考查的古今異義。古漢語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義用法不同的詞,這就是古今異義。判斷句子有沒有古今異義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要結(jié)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時一定要多積累東西,可以說考試里的古今異義憑平時的課文和做過的題,都可以答出來的。(4)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5)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6)本題考查學生概括文章分論點的能力。解答此題學生要根據(jù)選段內(nèi)容進行概括總結(jié)。(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的能力。根據(jù)“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可知解答本題必須聯(lián)系選文內(nèi)容,根據(jù)選文內(nèi)容分析出兩個選段相同的論證方法?!窘獯稹浚?)D.齒:同列在一起。譯文:君子不屑與之并列。(2)A.“自”,副詞,自然/介詞,從。B.“之”,兩個都是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C.“其”,代詞,他/代詞,代簫聲。D.“而”,連詞,表修飾,不譯/連詞,表并列,可不譯。故選B。(3)A.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多比喻為壞人效力的人,他們的黨羽,幫兇,是貶義詞。B.寄托:古義,寄居托身;今義:指托付或把情感、希望、理想等放在某人某事物上。C.眾人:古義,一般人;今義,大家,許多人。D.相似:古義和今義都是“相像,差不多”的意思。故選D。(4)A.“都先批判錯誤觀點,再提出自己主張”理解錯誤?!秳駥W》選段用了三組對比:第一組以“積”與“不積”作對比,兩者結(jié)果不同,從而說明積累的重要性;第二組用“舍”與“不舍”作對比,說明堅持的重要性;第三組以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作對比,說明專心的重要性?!稁熣f》選段用三組對比分層論述:第一組以“古之圣人”從師而向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作對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結(jié)論;第二組以擇師教子與自己“恥師焉”作對比,得出“小學而大遺”的結(jié)論;第三組以巫醫(yī)樂師百工與士大夫作對比,揭示出尊卑貴賤與智力高下成反比的現(xiàn)象。(5)“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賓語前置句,應(yīng)是“不知句讀”“不解惑”;句讀,舊稱文章中語意已盡的地方為“句”,語意未盡須停頓的地方為“讀”;或,有的;師,從師;不,通“否”。譯文:不懂得句子停頓,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從師,有的不從師。(6)《勸學》選段首先以“積”與“不積”說明學習方法上積累的重要性;然后用“舍”與“不舍”說明學習態(tài)度上堅持的重要性;最后以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說明學習態(tài)度上專心的重要性?!稁熣f》選段以“古之圣人”從師而向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的態(tài)度,以擇師教子與自己“恥師焉”的態(tài)度,以巫醫(yī)樂師百工與士大夫?qū)Υ蠋煹膽B(tài)度論證社會上“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7)《勸學》選段文章先正面設(shè)喻“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說明學習要注意積累,荀子充分強調(diào)“積善”的作用,不承認“天生圣人”的說法,他指出人只要努力學習,“積善積德”,就可以具備圣人的思想。接著,文章又從反面進行申述:“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边M一步說明積累的重要性。一正一反,相對照,更具說服力。最后,文章反復(fù)設(shè)喻對比:先以“騏驥一躍,不能十步”與“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與“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相比,從而充分顯示出“不舍”的重大意義。此外,學習要做到“不舍”,除了積累,還必須專一,不能浮躁。因此,文章再以“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蚯蚓,竟能在地下來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卻連一個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這就表明學習方法在于積累,學習態(tài)度在于專一?!稁熣f》選段首先總括“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然后針對時弊,從三方面對比,剖析“不從師”的癥結(jié)。先以“今之眾人”與“古之圣人”作對比:作者在這組縱向比較中用反詰句點出不從師的結(jié)果。再以“為子擇師”與“其身則恥師”作對比:作者在這組自身矛盾的對比中,對不從師的表現(xiàn)加以評論,并給予直接的否定。最后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作對比:作者在這組橫向比較中,對不從師的言行加以描述,并發(fā)出帶有諷刺語氣的強烈感慨,重在論述社會上“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答案:(1)D(2)B(3)D(4)A(5)不懂得句子停頓,不能解決疑惑,有的從師,有的不從師。(6)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社會上“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7)相同的論證方法:對比論證?!秳駥W》選段用了三組對比:第一組以“積”與“不積”作對比,兩者結(jié)果不同,從而說明積累的重要性;第二組用“舍”與“不舍”作對比,說明堅持的重要性;第三組以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作對比,說明專心的重要性?!稁熣f》選段用三組對比分層論述:第一組以“古之圣人”從師而向和“今之眾人”恥學于師作對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結(jié)論;第二組以擇師教子與自己“恥師焉”作對比,得出“小學而大遺”的結(jié)論;第三組以巫醫(yī)樂師百工與士大夫作對比,揭示出尊卑貴賤與智力高下成反比的現(xiàn)象。參考譯文: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從這里興起;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從這兒產(chǎn)生;積累善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備。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連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么腐朽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這是由于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也難了!古代的圣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xiàn)在的一般人,他們才智不及圣人也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原因吧!愛自己的孩子,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于他自己,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涂啊!那些兒童的老師,教他讀書,學習書中的文句的停頓,并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答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知句子停頓要問老師,有疑惑不能解決卻不愿問老師;小的方面學習了大的卻丟了。我沒有看到他的明達。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聽到稱“老師”稱“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們。問他們,就說:“他和他年齡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當作老師,就足以感到恥辱;把官大的人當作老師,就被認為近于諂媚?!卑?!求師的風尚難以恢復(fù)由此可以知道了!巫醫(yī)、樂師、各種工匠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現(xiàn)在他們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這些人了,這真是奇怪?。 军c評】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yīng)遵循三個步驟: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的要求,結(jié)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fù)核的過程。3.(5分)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顏淵》)(1)綜合以上材料,簡述孔子所說的“禮”的內(nèi)涵。(2)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寫道,“一個負責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維持禮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獄?!闭埥Y(jié)合最后兩則材料,談?wù)勀愕睦斫??!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本題,考生首先要理解翻譯材料內(nèi)容,然后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整理答案。(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根據(jù)題干可知要從肯定教化,否定折獄兩方面分析。根據(jù)題干“請結(jié)合最后兩則材料,談?wù)勀愕睦斫狻笨芍Y(jié)合最后兩則材料分析費孝通的觀點?!窘獯稹浚?)根據(jù)第一則“人而不仁,如禮何”和第四則的“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日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知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從第一則的“人而不仁,如禮何”可知禮可以約束個人的行為;從第四則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可知人應(yīng)該主動克制自己服膺禮。第三則說明治理國家應(yīng)該靠禮讓;第五則說明治理國家不應(yīng)靠法約束。(2)第四則材料重點談“克己復(fù)禮”,內(nèi)涵是孔子認為要在生活中行“仁”,就要克己復(fù)禮,加強自我約束。也就是說,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凈化自己的心靈,約束自我的行為?!叭省笔怯脕韺嵺`的,不是把“仁”掛到嘴邊就可以做到“仁”了。第五則材料重點談“不能依靠審理訴認寫不能依靠法律、刑罰等”,內(nèi)涵是孔子覺得之所以有訴訟案件發(fā)生,是因為民風還沒有歸于淳厚,而民風沒有歸于淳厚,又是因為教化沒有大行于世。在孔子看來,明察善斷固然必要,但通過教化減少訴訟才是使社會達到和諧的最重要途徑。教化引導(dǎo)社會大眾去注重道德,這就會使大多數(shù)人能夠遵守基本的道德標準,自覺約束自己不做不合“禮”的事,人人克己,矛盾自然難以形成。如此一來,社會矛盾相應(yīng)減少,訴訟案件會大幅下降。古代的士大夫做官后,一般都很重視教化,并希望通過教化實現(xiàn)社會治理的目的。學生根據(jù)分析,圍繞“維持禮治,應(yīng)當教化,讓人‘克已復(fù)禮’自覺遵守禮,使人信服,也保證秩序穩(wěn)定,而不能通過‘折獄’這種強制手段,讓人一時不破壞秩序,而內(nèi)心不認同秩序”作答即可。答案:(1)①禮的本質(zhì)是仁(禮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②禮可以約束個人的行為,人應(yīng)該主動克制自己服膺禮;③治理國家應(yīng)該靠禮讓,不應(yīng)靠法約束。(2)維持禮治秩序需要教化百姓“克己復(fù)禮”,而不是依靠審理訴訟。禮是仁德的表現(xiàn)。用禮約束一個人,才能使人真正做到君子。要用禮治國。禮是一種道德標準,人應(yīng)當處處用禮約束自己,行為合乎禮,才能使到仁。遵守禮,使人信服。參考譯文:孔子說:“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孔子說:“君子廣泛地學習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jīng)叛道了。”孔子說:“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么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么能實行禮呢?”顏淵問什么是仁。孔子說:“抑制自己,使言語和行動都走到禮上來,就是仁。一旦做到了這些,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有仁德。實行仁德要靠自己,難道是靠別人嗎?”顏淵說:“請問實行仁德的具體途徑?!笨鬃诱f:“不合禮的事不看,不合禮的事不聽,不合禮的事不言,不合禮的事不做。”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笨鬃诱f:“審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一樣(沒有什么高明之處)。重要的是必須使訴訟的案件根本不發(fā)生!”【點評】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yīng)遵循三個步驟: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的要求,結(jié)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fù)核的過程。三、詩歌閱讀4.(12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各題。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下列對本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BA.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共寫了八個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營造闊大明凈的意境。B.頸聯(lián)點明詩旨,詩人在“悲秋”中慨嘆羈旅漂泊、暮齒衰疾,自怨自艾。C.尾聯(lián)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更因病斷酒,悲愁難遣。D.本詩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對,一氣貫穿,只覺悲涼,不嫌呆板。(2)本詩尾聯(lián)中說“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這兩處運用的共同意象是什么?簡要說明這兩處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3)本詩是杜甫客居夔州時登高所作,請從景情關(guān)系的角度就本詩寫一則短評,150字左右?!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意象及抒情手法的能力。先要明確抒情方式從大方面可以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再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意象及情感的能力。在仔細理解前兩聯(lián)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分析景物,再由景入情,分析詩人感情?!窘獯稹浚?)B.“自怨自艾”錯,頸聯(lián)詩人自傷身世,抒發(fā)了飄泊無定,老病孤愁的感情,但并非“自怨自艾”。故選B。(2)“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意思是:深為憾恨鬢發(fā)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后停酒傷懷?!肮蕠裼?,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的意思是:如今我身臨古戰(zhàn)場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懷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鬢發(fā)斑白??梢妰商庍\用的共同意象是“白發(fā)”?!兜歉摺肺猜?lián)中,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捌D難苦恨”“潦倒”直抒胸臆,表達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赌钆珛?赤壁懷古》中“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是詞人從“神游故國”跌入現(xiàn)實后,思緒深沉、頓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自笑多情、光陰虛擲的嘆惋了。仕路蹭蹬,壯懷莫酬,使詞人過早地自感蒼老,這同年華方盛即卓有建樹的周瑜適成對照,借用古代的人和事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感慨。(3)《登高》前兩聯(lián)是寫江邊秋景,但筆在景上,情寓景中。首聯(lián)從細處著筆,寫具體景物。時值深秋重陽,天高氣朗,山風獵獵,猿啼聲哀。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選擇了有代表性的景物,用工筆描摹了“風急”“天高”“渚清”“沙白”“猿嘯哀”“鳥飛回”這六種景物,既展示了節(jié)序的蒼茫、凄清、肅殺的氣氛,又烘托了詩人悲愴、愁苦的情懷。頷聯(lián)從大處落墨,寫整體景物。第三句承首句,寫山。因風急,故落葉紛紛,蕭蕭而下;第四句承次句,寫水。因風急,長江波濤洶涌,滾滾而來。“無邊”狀秋意之深,景界之闊,蘊含著詩人沉郁、悲涼之感;“不盡”寫長江奔騰不息,也顯示了詩人登高望遠,視野開闊?!笆捠挕毙稳萋淠?,“滾滾”描繪長江,專以虛字傳神,顯示出出神入化之筆力。最后考生在整理答案時還要注意字數(shù)的要求。答案:(1)B(2)①共同意象:白發(fā)。②抒情方式不同:“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直抒胸臆,表達了年老漂泊、潦倒多病的愁苦之情?!肮蕠裼?,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間接抒情,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或:通過自嘲早生華發(fā)),表達了壯志難酬的感慨。(3)本詩前兩句寫景。運用了“風”“天”“猿”“鳥”等意象,將深秋之物的悲涼體現(xiàn)出來,借此景來渲染凄涼,悲壯的情感,為全詩“悲”的格調(diào)奠定基礎(chǔ)。第二句描寫深秋時樹葉紛紛落下,長江依然洶涌滾動的場景。將生命的衰落與自然的永恒形成強烈反差,更突顯出生命輪回,自然永恒的哲學思想,這兩句情景交觸,以悲景寫悲情,更加突顯出了詩人悲愴之情。譯文: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飄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深為憾恨鬢發(fā)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后停酒傷懷。賞析: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lián)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zhuǎn)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shè),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經(jīng)過詩人的藝術(shù)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shè),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fù)用韻,格奇而變”的贊語。頷聯(lián)集中表現(xiàn)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盁o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前兩聯(lián)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lián),才點出一個“秋”字。“獨登臺”,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鞍倌辍保居饔邢薜娜松?,此處專指暮年?!氨铩眱勺謱懙贸镣?。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lián)“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lián)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lián)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yīng)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qū)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xiāng)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nèi)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xiāng)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尾聯(lián)對結(jié),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xiàn)。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xiàn)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jié)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點評】如何鑒賞詩歌:(一)關(guān)注標題,明確內(nèi)容和情感標題是解讀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guān)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nèi)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jié)構(gòu)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二)關(guān)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guān)聯(lián)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nèi)容、作品風格特點等。(三)關(guān)注注釋隱含義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guān)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qū)懽黠L格。(四)關(guān)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象傳達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關(guān)注關(guān)鍵詞句情感意關(guān)鍵詞主要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它們通常體現(xiàn)詩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體現(xiàn)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句,借此領(lǐng)悟情感。四、現(xiàn)代文閱讀5.(13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各題。大地血脈①汽車飛駛于湘南山水間,望見大地被高速公路重新分割,山巒起伏,江河奔流,田疇蔥綠,萬物生機,仿佛開天辟地時神顯奇跡那樣。走在高速公路上,我往往醉心于兩旁的綠樹、花圃和各色景觀。劉鶚的《老殘游記》,寫老殘去濟南,“一路秋山紅葉,老圃黃花,頗不寂寞?!蔽易x過這段便不能忘記,只因喜歡那路上的景致。似乎叫音樂家激情澎湃的并不是五線譜上的線條,而是線條間忽上忽下跳躍的音符。人們奔馳在坦途時總會不自覺地忘記道路,正像腳上最舒適的鞋也會叫人完全忘記。實則卻是有了路,才有路邊無窮變幻的景致;有了五線譜上的線條,音符才會各安其位澎湃激蕩。②我多次去過湘南,都會去拜謁柳宗元和秦觀遺跡。這回又去了。柳宗元貶謫永州是一千二百年前,他那首婦幼皆知的《江雪》便是在瀟水邊上寫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睆倪@首詩的字縫里,后人讀出它藏頭四字:千萬孤獨。永州去京師長安,去故里山西,都太遙遠了,豈能不孤獨!但柳子是位哲人,獨與天地共往來。他不但能把孤獨生吞到肚子里去,詩文中還常見閑適與放達。柳子的“永州八記”是散淡優(yōu)容的,他的詩作也不喜作悲苦之聲。他在《溪居》中寫道:“久為簪組束,幸此南夷謫。閑依農(nóng)圃鄰,偶似山林客。曉耕翻露草,夜榜響溪石。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痹娙苏f自己久為朝廷官職所累,幸而被貶到南夷之地來了。永州人煙稀少,仰天放歌,多么愜意!我想柳宗元骨子里應(yīng)是充滿騷怨的,只是刻意叫自己忘情于山水罷了。③柳宗元之后近三百年,秦觀貶謫永州鄰地郴州。秦觀與柳宗元性情迥異,柳子偏于沉潛,秦氏則情形于言。秦觀到了郴州,便悲嘆“人共楚天俱遠”“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人到郴州,想“驛寄梅花,魚傳尺素”都很難了。他的名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亦是愁腸萬種。古人流寓客鄉(xiāng)的孤獨雖各有遭逢際遇,然山高路遠會令孤獨雪上加霜。辛棄疾站在贛州郁孤臺上,一句“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只是說了遙遠,孤獨便油然而生。④千百年來,先人們都夢想化天涯為咫尺。與日逐行的夸父走得最快,河渭之間在他腳下不過三兩步?!端疂G傳》中的神行太保戴宗也頗能行走,雖豪邁不及夸父,也能日行八百里。然而,這都只是千古沉夢。古人寫快的詩句,想得起的真是寥寥。“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所寫飛馬之快,只是文學夸張。“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同樣也是詩人的浪漫?!凹磸陌蛵{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與其說是旅程之快,毋寧說是思鄉(xiāng)之切。⑤慢而愈遠,遠而愈慢。古人對遙遠的喟嘆,卻俯拾即是。晏殊有詞說:“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固然離人無處尋覓,更奈何大地太遼闊了。張若虛想著北方到南國,遠得叫人斷腸:“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天高地遠而行道遲遲,萬端愁緒便隨地而生。故而歐陽修說“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陸機說“悠悠行邁遠,戚戚憂思深”。⑥我有時在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常常會想象先人的旅途之苦。當年柳宗元古道瘦馬從京師赴永州,入湘后也許就是沿著今天高速公路的線路走的。我們車輪此刻輾過的地方,說不定印有柳宗元那匹瘦馬的蹄痕。他在路上走了幾近一年,風餐露宿,車馬顛簸,困苦勞頓。想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突然感覺到某種荒誕。今日高速公路上的電光石火,當年柳宗元的車馬轔轔,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時間體驗。假若我以超光速飛奔在超車道,柳宗元慢吞吞走在行車道,我會因時間倒流而同他相遇。那一剎那,他還來不及瞥我一眼,我已像幻影般一閃而逝了。⑦我這回往湘南去,隨身背著一本《中國神話與民間傳說》。書上開篇寫盤古開天辟地,天地間有了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盤古倒下后身軀化為五方名山、四肢變成大地四極、肌肉變成肥沃的土地、經(jīng)脈變成無數(shù)道路……而神的初民仍在路上不斷求索。直到秦始皇時,五尺官道才逐漸遍布九州,同轍之車吱吱呀呀開辟了新的紀元。⑧今天,人類又在開天辟地。人說,要有高速公路,就有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把東西南北貫通起來,天塹變了通途。從地球的這端到那端,就像村東頭到村西頭。人稱高速公路為動脈,大地便血脈充盈了。(取材于王躍文的同名散文)(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BA.把孤獨生吞到肚子里去生吞:生硬地接受B.想得起的真是寥寥寥寥:指詩句很多C.萬端愁緒便隨地而生隨地而生:隨空間距離產(chǎn)生D.高速公路上的電光石火電光石火:形容車速度極快(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CA.第①段作者將路比作“五線譜上的線條”,將路邊的景致比作“音符”,意在說明高速公路的重要性。B.第②段和第③段比較柳宗元和秦觀流寓客鄉(xiāng)的經(jīng)歷,突顯“山高路遠”帶來的消解不去的巨大孤獨。C.第④段借神話傳說、小說詩歌中先人“化天涯為咫尺”的事實,表達作者對追逐夢想的肯定和贊美。D.第⑤段引用大量古詩詞,表現(xiàn)古人對距離遙遠的喟嘆是相似的,使文章的語言凝練雅致,富有詩意。(3)作者在結(jié)尾說“今天,人類又在開天辟地”。請結(jié)合文意,分析這句話的作用。(4)如何理解文章題目“大地血脈”的含義?【分析】(1)本題考查對詞語的理解,要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分析詞語內(nèi)涵。(2)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要把握段落大意,仔細比對選項內(nèi)容。(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中重要語句的作用的能力。語句作用可以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個角度作答。(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標題的含義的能力。理解標題的含義要挖掘標題的比喻義和象征義,透過表象,展開聯(lián)想,由此及彼,抓住客觀事物、現(xiàn)象間的各種聯(lián)系和微秒的類似,從而發(fā)掘出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感情?!窘獯稹浚?)B.“指詩句很多”錯誤,根據(jù)原文第④段“古人寫快的詩句,想得起的真是寥寥?!f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所寫飛馬之快,只是文學夸張?!畠砂对陈曁洳蛔?,輕舟已過萬重山’,同樣也是詩人的浪漫?!磸陌蛵{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與其說是旅程之快,毋寧說是思鄉(xiāng)之切”可知,作者是說這些詩句只是表面寫“快”,而實際是運用想象、夸張的手法說快,或是表達的思鄉(xiāng)之情,其實不是寫快的內(nèi)容,用“寥寥”指這樣的詩句很少。故選:B。(2)C.“先人‘化天涯為咫尺’的事實”分析錯誤,從第④段開頭一句“千百年來,先人們都夢想化天涯為咫尺”可知,先人“化天涯為咫尺”只是夢想,并沒有成為事實。故選:C。(3)結(jié)構(gòu)上,“今天,人類又在開天辟地”一句在文章結(jié)尾位置,與開頭“望見大地被高速公路重新分割,山巒起伏,江河奔流,田疇蔥綠,萬物生機,仿佛創(chuàng)世之初神顯奇跡那樣”和上文“隨身背著一本《中國神話與民間傳說》。書上開篇寫盤古開天辟地”相呼應(yīng)。內(nèi)容上,中國神話故事中有盤古開天地,如今人類建造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帶家私家電房產(chǎn)買賣合同(三篇)
- 2024年大學學習部工作計劃樣本(三篇)
- 2024年小學教師個人總結(jié)樣本(二篇)
- 2024年各種公共場所的衛(wèi)生管理制度樣本(二篇)
- 2024年工廠質(zhì)檢員崗位職責說明范本(二篇)
- 2024年半年工作總結(jié)(四篇)
- 2024年員工入股協(xié)議范本(二篇)
- 2024年學校美術(shù)教學工作計劃模版(四篇)
- 2024年衛(wèi)生管理制度制度(四篇)
- 【《房建工程施工管理中精細化管理運用探析》3200字】
- 建設(shè)工程企業(yè)資質(zhì)改革措施表2020
- GCP-試題含答案及答案2020版
- 消防安全主題班會課件(共17張ppt)
- 部編版語文教材全套目錄小學到高中(2022年)
- JB∕T 13919-2020 低噪聲內(nèi)燃機電站通用規(guī)范
- 水土保持工程用表
- 農(nóng)村一二三產(chǎn)業(yè)融合發(fā)展課件
- 最新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
- 皮膚軟組織感染(SSTI)
- 算法藝術(shù)與信息學競賽
- 高速公路養(yǎng)護中心隧道消防應(yīng)急演練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