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2020-2021學年上海市金山區(qū)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一模)第一部分積累應(yīng)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故木受繩則直,。(荀子《勸學》)(2)過春風十里,。(姜夔《》)(3)王夫之評價《采薇》中的兩句詩“昔我往矣,;今我來思,”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按要求選擇。(5分)2.(2分)下列詩句與傳統(tǒng)文化里所描繪的古人活動場景,對應(yīng)全部正確的一項是()①花氣蒸濃古鼎煙,水沉春透露華鮮。②蒼爪初驚鷹脫韝,得湯已見玉花浮。③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橫見六朝。④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A.品茗賞雪下棋焚香 B.焚香賞雪下棋品茗 C.焚香品茗下棋賞雪 D.品茗焚香下棋賞雪3.(3分)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凡是藝術(shù)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匠人雖比詩人身分低,但亦絕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一點。①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創(chuàng)作②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③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即創(chuàng)作亦難盡善盡美④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第二部分閱讀(70分)4.(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也說“童趣”簡平①一位兒童文學雜志的編輯告訴我,說是有位讀者寫信來,認為他們雜志上推薦的一位“兒童詩人”及其作品讓人很是疑惑:第一,一個兒童寫首詩動輒被封為“兒童詩人”,猶如炮制“小天才”,實屬捧殺;第二,“兒童詩人”寫出來的童詩完全不符合他的年齡,聱牙佶屈,故弄玄虛,毫無童趣,他和他的孩子都不喜歡。盡管這位讀者對“兒童詩人”有認知誤區(qū),但這樣的“歧義”其實隱藏著一個童詩創(chuàng)作應(yīng)當正視的問題﹣﹣至少讀者表達了對童詩創(chuàng)作的不滿,而且直指“毫無童趣”。②不管承認不承認,我們在評判一首童詩時,總是把“童趣”作為一個十分靠前、不可或缺的考量的,就像褒獎童詩的評論文章里,比比皆是“充滿童趣”。既然童趣如此重要,那問題就來了,童趣是什么?童趣在童詩里如何表現(xiàn)?成人作家與“兒童詩人”誰最有可能接近童趣的考量指數(shù)?③與其在《辭海》里找標準答案,還不如通過清代文學家沈復(fù)在《浮生六記》里的《童趣》篇來認識人們普遍認可的“童趣”:即兒童對大千世界滿是好奇的想象的妙趣、兒童在觀察事物時產(chǎn)生的為之激動的奇趣、兒童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意想不到而又十分愉悅的樂趣、兒童時期所特有的天真爛漫的童真情趣……可以看到,所有這些趣味都是冠之以“兒童”的,是有設(shè)限的,至少要有兒童的意味。關(guān)鍵的是,這種帶有兒童特質(zhì)、特性的童趣,必須具有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我覺得,這是對“童趣”很好的定義。延伸到童詩創(chuàng)作,自然也要呈現(xiàn)這樣的童趣。說到底,不是冠以“兒童”兩個字,就可稱之為童詩的,如同以兒童視角切入甚至以兒童為主人公的小說和電影,不是因此就等同于“兒童小說”“兒童電影”的。所以,詩歌寫作者不應(yīng)明明表現(xiàn)、表達的是成人的感覺、感受和感知,可出于某種考慮,故意借用“兒童”作為敲門磚而達到進入詩歌圈的目的。④在這個意義上,我同意劉崇善先生在《兒童詩隨想》一文中認為被選入《給孩子的詩》中的一首詩并不適合兒童閱讀的意見。的確,雖然這首詩其實有不錯的意象和哲思,比如“在路上/我們用頭行走/我們用腳思想”,但這不是童詩,原因很簡單,若以評判童詩的重要標準“童趣”來做度量衡,說這詩句“充滿童趣”,恐怕連作者本人都不相信,何況這個選本并沒有告示所選的均有童詩的標簽。我讀過一首作者自己標識為童詩的詩:“頭朝上/站在地球上/也可以是/頭朝下/站在宇宙里/頭朝上/坐在板凳上/也可以是/頭朝下/坐在狐貍的洞里/頭朝上/一起發(fā)發(fā)呆/也可以是/頭朝下/望望東西南北”(童子《頭朝下,站在宇宙里》)。雖說還可以寫得更加活潑恣意一點,但我認同作者的自我主張,這是一首童詩,因為稱得上“充滿童趣”﹣﹣里面有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如果一首詩的根本動機源自成人作家觀照世界的表達,只不過有意制造一些兒童因素,由此貼上兒童的標簽,沒有我們真正看重的“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那就真的不是童詩,說得尖銳些,就是“偽童詩”。其實,誰都知道,孩子與成人看世界是不一樣的,正是這樣的不一樣,才有了作為詩歌分支的童詩,不然都歸成一類好了。歸根結(jié)底,童詩就是呈現(xiàn)這種“不一樣”的,硬要混為一團,也就沒有童詩了。⑤當然,童趣不是評判童詩的惟一標尺,但是,沒有童趣,絕對不是一首好的童詩。不要以為童趣是一種淺薄的東西,事實上,在童詩以量產(chǎn)出籠但卻得不到讀者普遍的認可和喜歡,因而造成創(chuàng)作尷尬的局面下,我們已經(jīng)或正在賦予“童趣”更為豐厚豐滿的內(nèi)質(zhì)。童趣,不是云里霧里虛幻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可以觸摸到的,不要自以為是地以為今天讀童詩的少兒讀者對童詩沒有辨別能力,沒有基于廣闊視野的接受能力,恰恰相反,今天的少兒讀者通過新科技帶來的各種新的閱讀手段和閱讀方式,接觸到了比我們想象的更多的古今中外的詩歌,我們總是號稱童詩是為兒童寫的,那么,由兒童來評判是不是童詩倒是順理成章的,由不得我們太多的自說自話。⑥我和幾位童詩界的同儕策劃過幾次童詩創(chuàng)作大賽,我們將我們選出的作品讓童詩的接受端﹣﹣少兒讀者來作評判,令我們驚訝的是,他們以自己的直覺給童詩作出了極為苛刻的定義,在他們那里不可能像我們這樣,給予童詩以幾無邊界的容忍,他們對童詩有嚴格的限制和限定,而我認為,這種限制和限定是對童詩乃至其他文學樣式的尊重和推進,沒有限制就沒有難度,沒有難度的寫作是不可靠的,也是不會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的。有位兒童詩詩人說,不應(yīng)停留在某種僵化的程式里,不要總是那些直白的、淺顯的、薄弱的詩,童詩不是簡單的識字讀物,需要有文學因子。這話聽上去沒有錯誤,但落實到童詩本身,卻很容易為自己寫的語言朦朧、語意模糊、語境混亂的詩歌貼上“童詩”的標簽,以此為自己的詩歌找到“彎道超車”的機會,卻與少兒讀者根本無關(guān)。這是值得警惕的。⑦我們做了一個實驗,讓少兒讀者對童詩設(shè)一個評判標準,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童趣”;我們繼續(xù)讓他們對“童趣”做出闡釋,他們的解釋竟然與沈復(fù)的不約而同:妙趣、奇趣、樂趣、情趣……而且還加上了優(yōu)美的語言,溫暖的情感,明亮的景象,動人的力量;當然,還必須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這是讓人欣慰的,因為我們畢竟有著很高素養(yǎng)的既認可守正也認可開創(chuàng)的童詩讀者。有意思的是,我們匿名將成人作家和少年兒童自己寫的童詩放在一起,請成人評委和少兒評委進行評選,結(jié)果,脫穎而出的大多是少年兒童的作品。這讓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還是暫且先讀讀由小小年齡的“兒童詩人”所寫的“童詩”吧,相比較成人作家,也許他們更加自然,更加貼合,更加純粹。(選自2020年10月14日《文藝報》)(1)第①段中的“歧義”具體是指。(2)能夠依據(jù)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A.兒童與成人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寫的詩歌完全不同于成人。B.即使成人作家具有童趣,也不一定能夠?qū)懗龊芎玫耐妬怼.目前兒童詩創(chuàng)作出現(xiàn)尷尬局面,主要因為缺少媒體的宣傳。D.成人作家比“兒童詩人”的閱歷豐富,對童詩評判更精準。(3)下列表述與作者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A.詩歌要有童趣,就必須有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B.評判一首詩是否童詩,就必須看它有沒有“童趣”。C.只要詩歌中出現(xiàn)“兒童”兩個字,就可被稱為童詩。D.童趣,不是淺薄而虛幻的東西,是可以感受觸摸的。(4)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小明同學讀完本文,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首小詩《蘑菇》,對它是不是兒童詩有點困惑。請你根據(jù)本文作者的觀點,為小明解惑?!赌⒐健罚骸澳⒐绞羌拍男⊥ぷ?。只有雨天,青蛙才來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風車轉(zhuǎn)了起來袁省梅(1)老漢跳門檻出去時,扭頭說:“今個你生日哩,我給你買個蛋糕去。生日蛋糕嘛,人家城里都興個這,你也趕個時髦吧?!保?)穿過南門前的小巷子,過了池泊,就是戲臺子。戲臺子小,舊,好多年了沒有演過戲,臺子上就總是冷冷清清的,鳥雀的小腳印和不知道什么蟲子的爪子,印在灰黑的浮塵上,一片連一片。臺子下,倒是熱鬧,天天日日的,那幾個老漢在臺子下閑坐,栽盤,耍撲克。耍到交關(guān)熱鬧時,你一聲他一聲的,誰也不弱誰。他也愛耍撲克,放羊回來有個空閑了,總要到臺子下耍兩把。手里抓一把牌,一張張摔下去,壓過對手,或者被對手壓倒,吵吵嚷嚷一頓,賺個熱鬧,就開心了。(3)快到臺子時,老牛喊他腳步子焦火點,三缺一。他喊老牛不耍了,今個有事哩。扭身去了臺子邊的小賣部,買了一包鹽兩袋子醋,還有三塊蛋糕,回去了。老牛在背后罵:“你個老不死的急哩是屋里有七仙女哩?!保?)院子靜靜的,柴草上立著一只野雀子,唧唧叫。(5)把手里的袋子放到門對面的柜桌上,把蛋糕拾到碗里,放在柜桌上,說:“本來想買五個哩,沒有了。就剩三個,夠你吃了?!惫褡篮髩ι系囊粡埾嗥掀抛有τ乜粗?。他也笑盈盈地看著她,說,“你走了,我還記著你的生日還能給你獻個蛋糕;等我死了,娃娃女子都忙得,怕是想不起你我了。好了,不說了,我得編些風車子,眼瞅著年跟前了?!保?)從屋外的柴棚子下抓來幾根秫秸稈,撲通扔在地上,拄著柜桌,慢慢地坐在杌子上,拾起一根秫秸稈,扯了枯干的葉子,黑糙的手也不怕扎,攥住稈子,把剩下的碎葉子捋干凈。手上忙著,嘴也不停了。(7)“再過幾天就都回來了,屋里就熱鬧了,臘月二十三,灶鍋爺點人頭。我得多做幾個,不要又跟年個一樣,娃娃爭的吵的都嫌少?!保?)“啥?娃娃們不稀罕我這?”(9)“呵,你才說錯了,娃娃可稀罕哩,別說咱那幾個搗蛋鬼,就是巷里的娃娃,回來了就要來咱屋里要,這個爺那個伯地喊,像是進來一屋的野雀仔,噪噪噪,噪噪噪,給上個風車子,可高興。”(10)“回來的娃娃是越發(fā)少了,跟著爸媽在外頭,遠嘛,路上不要花錢啊,人掙倆錢不容易。我想今年會回來得多,聽說今年村里要鬧故事。鬧故事,光幾個婆婆老漢哪能行,得叫人家年輕人鬧,才有個看頭。”(11)“怕叫不回來?不怕,大全說給打電話,一個一個挨著打。我想請大全打電話,他們不敢不回來。大全是羊凹嶺的皇上哩。”(12)抓了剪刀從骨節(jié)處裁成一截一截,又劈皮。撿起一截,瞇了眼,小心地捏住頭上的一點皮,噌地劈下一根,又劈下一根,跟先前的那根一比,寬了一點,嘆息著眼睛不行了,捏起來,嘴抿得緊緊的,也不嘮叨了,好像是一說話,條子就劈不細溜了。把寬的那縷劈掉,比比,差不多寬窄,眉眼間才松展開來,又叨叨開了。說來說去,也無非就是大孫子小孫女,哪個打電話了,哪個十來天了沒有打過一個電話。(13)一會兒,小桌上堆了一堆黃亮的皮子和米白的瓤段。捏一根條子,捏一截瓤,串上,又捏一截瓤,串上。數(shù)數(shù),一跟條子上串了五個瓤段,又捏了一個瓤段,把皮子的一頭插在瓤段上,彎成個圈,另一頭插在瓤段的另一邊。做好風車身子,還要做芯子,還要安裝把手,還要糊紅紙綠紙。眼睛不好了,手也沒有以前靈泛了,做起來就慢,一天能做一個兩個,就不錯了。(14)大年三十時,小屋里插滿了風車。(15)正在和餡包餃子,聽見外頭有娃娃聲,嚷了聲,回來了。摔下手里的面團,舉了個風車出去。門口卻是空空的,巷子里也靜靜的,沒有一個人。他把手里的風車插到門上,回去,把屋里的風車都拿了出來,插到門上。柳條編的門上插滿了,又給門邊的土墻上插。(16)有一點風,風車就呼嚕嚕轉(zhuǎn)開了。糊了紅紙綠紙的風車一轉(zhuǎn)開,就劃開了紅圈綠圈。一圈紅一圈綠,又一圈紅又一圈綠。而且呢,一個風車子轉(zhuǎn),所有的風車子都跟著轉(zhuǎn),好像一群娃娃,一個干啥,都跟著干啥,很可愛,很熱鬧。(17)他站在門口看看風車,看看巷頭,大孫子小孫女回來,就是從這條巷子回來。他想,他們回來了,要是能遠遠地就看見風車,肯定會跑得飛快。(選自2019年第3期《金山》)(1)分析第2段環(huán)境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2)第7﹣11段的對話非常有特色,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加以賞析。(3)第12、13兩段細致描寫了老漢用秫秸稈制作風車的過程,其用意是什么?請分析。(4)評價這篇小說的思想意義。6.(8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題。__________(明)李夢陽①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雁幾行??妥舆^壕追野馬②,將軍弢③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④,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⑤?[注]①李夢陽(1473﹣1530年),字獻吉,號空同子。弘治間進士,任戶部主事,遷郎中。明代“前七子”的領(lǐng)袖。明代弘治年間,韃靼屢擾,西北邊境多有戰(zhàn)事。詩人前線犒軍,有感而發(fā)。②野馬:塵埃。③弢:裝箭的袋子。④飛挽:是“飛芻挽粟”的省說,指急速運送糧草的船只。⑤郭汾陽:唐代名將郭子儀,曾任朔方節(jié)度使,以功封汾陽郡王。(1)根據(jù)詩意,適合做本詩題目的一項是A.征人怨B.古渡吟C.秋望D.望月(2)對本詩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茿.本詩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共有五個字押韻,讀上去朗朗上口,顯得很有氣勢。B.首聯(lián)以黃河、長城、秋風、飛雁構(gòu)成西北邊境特有景象,意境開闊而略帶蕭瑟。C.頷聯(lián)描寫詩人騎著戰(zhàn)馬,快速跨過壕溝,顯示一副躊躇滿志、勇敢威武的形象。D.頸聯(lián)將黃河渡口的繁忙和戰(zhàn)場上的沉寂對比,突出了戰(zhàn)爭來臨之前的肅殺氛圍。(3)尾聯(lián)以問句作結(jié),意味深長。請聯(lián)系背景,加以賞析。7.(18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李姬傳(清)侯方域①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yǎng)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稱之。少,風調(diào)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②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①,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yīng)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非結(jié)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fù)通。③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②。中郎學不補行③,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fù)歌矣!”④侯生去后,而故開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咀ⅰ竣僬摮堑欢ㄗ锱行?。一種服苦役的刑罰。②中郎,指東漢蔡邕,曾官中郎。③學不補行:學問雖好,但也不能彌補其品行上的不足。④開府,官名,用稱督撫。(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①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②姬固卻之(2)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一項。①少,風調(diào)皎爽不群A.不合群B.不平凡C.不孤僻D.不結(jié)黨②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A.平時B.交往C.美好D.正規(guī)(3)下列各組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而自歌以償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B.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C.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D.所見豈后于賤妾耶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4)第①段畫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B.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C.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D.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5)把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6)第①段說李姬“亦俠而慧”,請根據(jù)②③兩段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8.(12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學舍記(北宋)曾鞏①予幼則從先生受書,然是時,方樂與家人童子嬉戲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時,窺六經(jīng)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知好之,則于是銳意欲與之并①。②而是時,家事亦滋出。由斯以來,西北則行陳、蔡、譙、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師;東方則絕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會稽之山,出于東海上;南方則載大江,臨夏口而望洞庭,轉(zhuǎn)彭蠡,上庾嶺,由湞陽之瀧,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魚洶涌湍石之川,巔崖莽林貙虺之聚,與夫雨旸寒燠、風波霧毒、不測之危,此予之所單游遠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藥物,廬舍器用,箕筥碎細之間,此予之所經(jīng)營以養(yǎng)也。天傾地壞②,殊州獨哭,數(shù)千里之遠,抱喪而南,積時之勞,乃畢大事,此予之所遘禍③而憂艱④也。太夫人所志,與夫弟婚妹嫁,四時之祠,屬人外親之問,王事之輸,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閑時,挾書以學,于夫為身治人,世用之損益,考觀講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專力盡思,琢雕文章,以載私心難見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視而嗟也。③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擾多事故益甚,予之力無以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學。或疾其卑,或議其隘者,予顧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勞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為之矣。予之卑巷窮廬,冗衣礱飯⑤,芑莧之羹,隱約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⑥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則有之,可以進于道者,學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堅木好高大之觀,固世之聰明豪雋挾長而有恃者所得為。若予之拙,豈能易而志彼哉?”遂歷道其少長出處,與夫好慕之心,以為《學舍記》。【注】①并:比肩。②天傾地壞:喻指父親去世。③遘(gòu)禍:遭遇禍患。④憂艱:指居父母之喪。⑤冗衣礱飯:粗劣的衣服和糙米飯。⑥遂:符合。(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虛詞是A.且B.然C.蓋D.而(2)第②段作者為何不厭其煩地敘述自己家事變遷和四處奔波的情形?(3)分析第③段加點詞“笑”的內(nèi)涵。(4)概括本文的寫作意圖。第三部分寫作(70分)9.(70分)在閱讀部分的《也說“童趣”》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限制就沒有難度,沒有難度的寫作是不可靠的,也是不會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的?!逼鋵崳恢箤懽魇沁@樣,生活中很多方面也是如此。請寫一篇文章,談?wù)勀愕恼J識和思考。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2020-2021學年上海市金山區(qū)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一模)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第一部分積累應(yīng)用(10分)1.(5分)按要求填空。(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2)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3)王夫之評價《采薇》中的兩句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痉治觥勘绢}考查學生對名句名篇的識記。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為兩類:識記式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其中識記式默寫考查字形默寫,情景式默寫(理解性默寫)主要考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具有一定難度,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都同時考查到了?!窘獯稹抗蚀鸢笧椋海?)金就礪則利(重點字:礪)(2)盡薺麥青青揚州慢(重點字:薺)(3)楊柳依依雨雪霏霏(重點字:霏)【點評】《勸學》名句輯錄:(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3)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5)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按要求選擇。(5分)2.(2分)下列詩句與傳統(tǒng)文化里所描繪的古人活動場景,對應(yīng)全部正確的一項是()①花氣蒸濃古鼎煙,水沉春透露華鮮。②蒼爪初驚鷹脫韝,得湯已見玉花浮。③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橫見六朝。④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A.品茗賞雪下棋焚香 B.焚香賞雪下棋品茗 C.焚香品茗下棋賞雪 D.品茗焚香下棋賞雪【分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學生應(yīng)在關(guān)注生活的基礎(chǔ)上,加強分類識記和積累。【解答】A.“花氣蒸濃古鼎煙,水沉春透露華鮮”,根據(jù)“古鼎煙”“水沉”可知,這句詩描繪的是焚香的場景。B.“蒼爪初驚鷹脫韝,得湯已見玉花浮”出自陸游的《試茶》,根據(jù)“得湯”“玉花浮”可知,這句詩描繪的是品茗的場景。C.“白頭燈影涼宵里,一局殘橫見六朝”,根據(jù)“一局殘橫”可以推測出是下棋。D.“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根據(jù)“庭霰”“林花昨夜開”可以推測出是賞雪。故選:C?!军c評】文化常識需要積累內(nèi)容:(1)作家作品。包括:中國古代作家姓名、字、號、謚號、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體例;中國現(xiàn)代當代作家姓名、籍貫、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外國作家的姓名、國籍、時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學流派、對作者及作品的評價。(2)古代文化常識。如天文歷法、地理、官職、科舉禮儀、稱謂名號等。(3)文體知識與類別。包括古代文體知識及類別和現(xiàn)代文體知識及類別,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詩歌、散文、小說等。(4)有關(guān)作品內(nèi)容的知識。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節(jié)安排、環(huán)境描寫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語、典故、名句的出處;詩、詞、曲的名句等等。3.(3分)將下列編號的語句依次填入語段空白處,語意連貫的一項是()凡是藝術(shù)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匠人雖比詩人身分低,但亦絕不可少。青年作家往往忽略這一點。①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創(chuàng)作②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③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即創(chuàng)作亦難盡善盡美④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于模仿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④③①【分析】該題考查排序,高考能力層級為:E。排序題可以先把握基本內(nèi)容,然后初步分層歸類,再進行連綴排序,最后檢查調(diào)整,確定順序,排除法是一種很好的選擇辦法?!窘獯稹吭摱挝淖株U述作者對于藝術(shù)家的認識。通讀所給四個句子可知,②緊跟前面“詩人,匠人”的描述,應(yīng)該放在開頭。排除A、B兩項。①強調(diào)“妙悟”,③強調(diào)“手腕”,根據(jù)②可知,應(yīng)該先說“妙悟”,后說“手腕”,所以①③排在一起,排除D選項。故選:C?!军c評】排序類試題要求考生在注意語言表達的整體性、連貫性原則以外,還要多角度地尋找解決問題的切入口。對語句排序試題一般應(yīng)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揣摩語段的整體意義,理清選項內(nèi)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達內(nèi)容的主旨。2.分析選項內(nèi)容與整體語段的語境聯(lián)系。3.進行對比分析,排除干擾項。該類試題幾個選項在語句的數(shù)量或內(nèi)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順序不同,或者語句的語調(diào)點不同,選擇時,找準選項的相異點,以此為突破口,選出最恰當?shù)囊豁棥?.通讀語段,看看整個語段銜接是否緊湊合理。第二部分閱讀(70分)4.(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也說“童趣”簡平①一位兒童文學雜志的編輯告訴我,說是有位讀者寫信來,認為他們雜志上推薦的一位“兒童詩人”及其作品讓人很是疑惑:第一,一個兒童寫首詩動輒被封為“兒童詩人”,猶如炮制“小天才”,實屬捧殺;第二,“兒童詩人”寫出來的童詩完全不符合他的年齡,聱牙佶屈,故弄玄虛,毫無童趣,他和他的孩子都不喜歡。盡管這位讀者對“兒童詩人”有認知誤區(qū),但這樣的“歧義”其實隱藏著一個童詩創(chuàng)作應(yīng)當正視的問題﹣﹣至少讀者表達了對童詩創(chuàng)作的不滿,而且直指“毫無童趣”。②不管承認不承認,我們在評判一首童詩時,總是把“童趣”作為一個十分靠前、不可或缺的考量的,就像褒獎童詩的評論文章里,比比皆是“充滿童趣”。既然童趣如此重要,那問題就來了,童趣是什么?童趣在童詩里如何表現(xiàn)?成人作家與“兒童詩人”誰最有可能接近童趣的考量指數(shù)?③與其在《辭海》里找標準答案,還不如通過清代文學家沈復(fù)在《浮生六記》里的《童趣》篇來認識人們普遍認可的“童趣”:即兒童對大千世界滿是好奇的想象的妙趣、兒童在觀察事物時產(chǎn)生的為之激動的奇趣、兒童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意想不到而又十分愉悅的樂趣、兒童時期所特有的天真爛漫的童真情趣……可以看到,所有這些趣味都是冠之以“兒童”的,是有設(shè)限的,至少要有兒童的意味。關(guān)鍵的是,這種帶有兒童特質(zhì)、特性的童趣,必須具有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我覺得,這是對“童趣”很好的定義。延伸到童詩創(chuàng)作,自然也要呈現(xiàn)這樣的童趣。說到底,不是冠以“兒童”兩個字,就可稱之為童詩的,如同以兒童視角切入甚至以兒童為主人公的小說和電影,不是因此就等同于“兒童小說”“兒童電影”的。所以,詩歌寫作者不應(yīng)明明表現(xiàn)、表達的是成人的感覺、感受和感知,可出于某種考慮,故意借用“兒童”作為敲門磚而達到進入詩歌圈的目的。④在這個意義上,我同意劉崇善先生在《兒童詩隨想》一文中認為被選入《給孩子的詩》中的一首詩并不適合兒童閱讀的意見。的確,雖然這首詩其實有不錯的意象和哲思,比如“在路上/我們用頭行走/我們用腳思想”,但這不是童詩,原因很簡單,若以評判童詩的重要標準“童趣”來做度量衡,說這詩句“充滿童趣”,恐怕連作者本人都不相信,何況這個選本并沒有告示所選的均有童詩的標簽。我讀過一首作者自己標識為童詩的詩:“頭朝上/站在地球上/也可以是/頭朝下/站在宇宙里/頭朝上/坐在板凳上/也可以是/頭朝下/坐在狐貍的洞里/頭朝上/一起發(fā)發(fā)呆/也可以是/頭朝下/望望東西南北”(童子《頭朝下,站在宇宙里》)。雖說還可以寫得更加活潑恣意一點,但我認同作者的自我主張,這是一首童詩,因為稱得上“充滿童趣”﹣﹣里面有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如果一首詩的根本動機源自成人作家觀照世界的表達,只不過有意制造一些兒童因素,由此貼上兒童的標簽,沒有我們真正看重的“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那就真的不是童詩,說得尖銳些,就是“偽童詩”。其實,誰都知道,孩子與成人看世界是不一樣的,正是這樣的不一樣,才有了作為詩歌分支的童詩,不然都歸成一類好了。歸根結(jié)底,童詩就是呈現(xiàn)這種“不一樣”的,硬要混為一團,也就沒有童詩了。⑤當然,童趣不是評判童詩的惟一標尺,但是,沒有童趣,絕對不是一首好的童詩。不要以為童趣是一種淺薄的東西,事實上,在童詩以量產(chǎn)出籠但卻得不到讀者普遍的認可和喜歡,因而造成創(chuàng)作尷尬的局面下,我們已經(jīng)或正在賦予“童趣”更為豐厚豐滿的內(nèi)質(zhì)。童趣,不是云里霧里虛幻的東西,而是實實在在可以觸摸到的,不要自以為是地以為今天讀童詩的少兒讀者對童詩沒有辨別能力,沒有基于廣闊視野的接受能力,恰恰相反,今天的少兒讀者通過新科技帶來的各種新的閱讀手段和閱讀方式,接觸到了比我們想象的更多的古今中外的詩歌,我們總是號稱童詩是為兒童寫的,那么,由兒童來評判是不是童詩倒是順理成章的,由不得我們太多的自說自話。⑥我和幾位童詩界的同儕策劃過幾次童詩創(chuàng)作大賽,我們將我們選出的作品讓童詩的接受端﹣﹣少兒讀者來作評判,令我們驚訝的是,他們以自己的直覺給童詩作出了極為苛刻的定義,在他們那里不可能像我們這樣,給予童詩以幾無邊界的容忍,他們對童詩有嚴格的限制和限定,而我認為,這種限制和限定是對童詩乃至其他文學樣式的尊重和推進,沒有限制就沒有難度,沒有難度的寫作是不可靠的,也是不會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的。有位兒童詩詩人說,不應(yīng)停留在某種僵化的程式里,不要總是那些直白的、淺顯的、薄弱的詩,童詩不是簡單的識字讀物,需要有文學因子。這話聽上去沒有錯誤,但落實到童詩本身,卻很容易為自己寫的語言朦朧、語意模糊、語境混亂的詩歌貼上“童詩”的標簽,以此為自己的詩歌找到“彎道超車”的機會,卻與少兒讀者根本無關(guān)。這是值得警惕的。⑦我們做了一個實驗,讓少兒讀者對童詩設(shè)一個評判標準,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童趣”;我們繼續(xù)讓他們對“童趣”做出闡釋,他們的解釋竟然與沈復(fù)的不約而同:妙趣、奇趣、樂趣、情趣……而且還加上了優(yōu)美的語言,溫暖的情感,明亮的景象,動人的力量;當然,還必須要在整體上呈現(xiàn)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這是讓人欣慰的,因為我們畢竟有著很高素養(yǎng)的既認可守正也認可開創(chuàng)的童詩讀者。有意思的是,我們匿名將成人作家和少年兒童自己寫的童詩放在一起,請成人評委和少兒評委進行評選,結(jié)果,脫穎而出的大多是少年兒童的作品。這讓我不由得聯(lián)想到,還是暫且先讀讀由小小年齡的“兒童詩人”所寫的“童詩”吧,相比較成人作家,也許他們更加自然,更加貼合,更加純粹。(選自2020年10月14日《文藝報》)(1)第①段中的“歧義”具體是指對“兒童詩人”的概念和對“兒童詩人”應(yīng)寫什么樣的詩都有不同理解。(2)能夠依據(jù)文意做出的一項推斷是BA.兒童與成人看世界的方式不同,寫的詩歌完全不同于成人。B.即使成人作家具有童趣,也不一定能夠?qū)懗龊芎玫耐妬?。C.目前兒童詩創(chuàng)作出現(xiàn)尷尬局面,主要因為缺少媒體的宣傳。D.成人作家比“兒童詩人”的閱歷豐富,對童詩評判更精準。(3)下列表述與作者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CA.詩歌要有童趣,就必須有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B.評判一首詩是否童詩,就必須看它有沒有“童趣”。C.只要詩歌中出現(xiàn)“兒童”兩個字,就可被稱為童詩。D.童趣,不是淺薄而虛幻的東西,是可以感受觸摸的。(4)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5)小明同學讀完本文,在網(wǎng)上看到了一首小詩《蘑菇》,對它是不是兒童詩有點困惑。請你根據(jù)本文作者的觀點,為小明解惑?!赌⒐健罚骸澳⒐绞羌拍男⊥ぷ印V挥杏晏?,青蛙才來躲雨。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詞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含義需要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進行分析。(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觀點和推斷文意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觀點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本題考查梳理文本行文思路的能力。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5)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觀點和個性化閱讀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文本細致分析,重點把握即可?!窘獯稹浚?)由第一段“一個兒童寫首詩動輒被封為‘兒童詩人’,猶如炮制“小天才”,實屬捧殺;第二,‘兒童詩人’寫出來的童詩完全不符合他的年齡,聱牙佶屈,故弄玄虛,毫無童趣”等句子可知,此處的“歧義”是指對“兒童詩人”的概念和對“兒童詩人”應(yīng)寫什么樣的詩都有不同理解。(2)A.“寫的詩歌完全不同于成人”過于武斷,于文無據(jù),原文第四段是“孩子與成人看世界是不一樣的,正是這樣的不一樣,才有了作為詩歌分支的童詩,不然都歸成一類好了”。C.“主要因為缺少媒體的宣傳”錯誤,原文第五段是“不要以為童趣是一種淺薄的東西,事實上,在童詩以量產(chǎn)出籠但卻得不到讀者普遍的認可和喜歡,因而造成創(chuàng)作尷尬的局面下,我們已經(jīng)或正在賦予‘童趣’更為豐厚豐滿的內(nèi)質(zhì)”,不能說明“主要因為缺少媒體的宣傳”。D.“對童詩評判更精準”錯誤,原文第五段是“不要自以為是地以為今天讀童詩的少兒讀者對童詩沒有辨別能力,沒有基于廣闊視野的接受能力,恰恰相反,今天的少兒讀者通過新科技帶來的各種新的閱讀手段和閱讀方式,接觸到了比我們想象的更多的古今中外的詩歌,我們總是號稱童詩是為兒童寫的,那么,由兒童來評判是不是童詩倒是順理成章的,由不得我們太多的自說自話”。從這個角度上而言,兒童更能夠精準地評判詩歌的特點。故選B。(3)C.“只要詩歌中出現(xiàn)‘兒童’兩個字,就可被稱為童詩”錯誤,由第四段“歸根結(jié)底,童詩就是呈現(xiàn)這種‘不一樣’的,硬要混為一團,也就沒有童詩了”“當然,童趣不是評判童詩的惟一標尺,但是,沒有童趣,絕對不是一首好的童詩”可知,作者認為是不是“童詩”的一個重要標準是有沒有“童趣”。故選C。(4)本文1、2段是第一層,提出問題,本文第1段由一位兒童文學雜志的編輯講述的事件引出了“童趣”,第二段提出童趣是評判童詩的重要標志。第3段引用清代文學家沈復(fù)在《浮生六記》里的《童趣》篇闡釋“童趣”的概念,解決“是什么”的問題。第4﹣6段具體分析,“童趣”作為評判標準的原因,“如何用童趣這把標尺去衡量童詩?”以及“成人作家和‘兒童詩人’誰更能用好童趣這把標尺?”展開具體的論述。最后,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論點,得出結(jié)論﹣﹣還是暫且先讀讀由小小年齡的“兒童詩人”所寫的“童詩”吧,相比較成人作家,也許他們更加自然,更加貼合,更加純粹。(5)作者認為評判一首詩是不是“兒童詩”最重要直接的標準是不是具有“童趣”,而童趣就是“即兒童對大千世界滿是好奇的想象的妙趣、兒童在觀察事物時產(chǎn)生的為之激動的奇趣、兒童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意想不到而又十分愉悅的樂趣、兒童時期所特有的天真爛漫的童真情趣……”。然后再分析這首詩有沒有“童趣”?!澳⒐绞羌拍男⊥ぷ印边\用比喻的修辭,充分調(diào)動了作者個想象力,將其想像為“小亭子”?!爸挥杏晏欤嗤懿艁矶阌?。晴天青蛙走了,亭子里冷冷清清”是兒童細致觀察的結(jié)果,“寂寞”和“冷冷清清”寫出了兒童對于青蛙在不在小亭子里避雨的直觀感受。充滿了童真童趣。答案:(1)對“兒童詩人”的概念和對“兒童詩人”應(yīng)寫什么樣的詩都有不同理解。(2)B(3)C(4)示例1:文章從讀者來信表達對童詩“毫無童趣”不滿的現(xiàn)象入手,論述“童趣”是評判童詩中的重要依據(jù);接著借助沈復(fù)強調(diào)兒童特質(zhì)、特性的觀點對“童趣”進行界定,并對借用“兒童”作為敲門磚而進入詩歌圈的做法提出批評;然后強調(diào)兒童對“童趣”擁有理所當然的評判權(quán);最后通過一個實驗,強調(diào)“兒童詩人”是展現(xiàn)童趣的最佳創(chuàng)作者。示例2:文章從讀者來信引出論題“童趣”,指出童趣是評判童詩的重要標志;接著借助沈復(fù)的觀點,指出了“童趣”的具體內(nèi)涵;然后圍繞“如何用童趣這把標尺去衡量童詩?”以及“成人作家和‘兒童詩人’誰更能用好童趣這把標尺?”展開具體的論述。最后通過實驗而得出結(jié)論。(5)示例:小詩《蘑菇》是一首兒童詩.本詩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調(diào)動兒童的視覺感官,充滿想象力,把小蘑菇想象成小亭子?!凹拍焙汀袄淅淝迩濉笔莾和瘜π⊥ぷ右驗闆]有青蛙來避雨的感知,是兒童產(chǎn)生的真實的心理感受,富有文學味道。它從整體上來說有兒童的感覺、感受和感知,充滿童趣?!军c評】“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guān)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shè)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5.(16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風車轉(zhuǎn)了起來袁省梅(1)老漢跳門檻出去時,扭頭說:“今個你生日哩,我給你買個蛋糕去。生日蛋糕嘛,人家城里都興個這,你也趕個時髦吧?!保?)穿過南門前的小巷子,過了池泊,就是戲臺子。戲臺子小,舊,好多年了沒有演過戲,臺子上就總是冷冷清清的,鳥雀的小腳印和不知道什么蟲子的爪子,印在灰黑的浮塵上,一片連一片。臺子下,倒是熱鬧,天天日日的,那幾個老漢在臺子下閑坐,栽盤,耍撲克。耍到交關(guān)熱鬧時,你一聲他一聲的,誰也不弱誰。他也愛耍撲克,放羊回來有個空閑了,總要到臺子下耍兩把。手里抓一把牌,一張張摔下去,壓過對手,或者被對手壓倒,吵吵嚷嚷一頓,賺個熱鬧,就開心了。(3)快到臺子時,老牛喊他腳步子焦火點,三缺一。他喊老牛不耍了,今個有事哩。扭身去了臺子邊的小賣部,買了一包鹽兩袋子醋,還有三塊蛋糕,回去了。老牛在背后罵:“你個老不死的急哩是屋里有七仙女哩?!保?)院子靜靜的,柴草上立著一只野雀子,唧唧叫。(5)把手里的袋子放到門對面的柜桌上,把蛋糕拾到碗里,放在柜桌上,說:“本來想買五個哩,沒有了。就剩三個,夠你吃了?!惫褡篮髩ι系囊粡埾嗥?,老婆子笑盈盈地看著他。他也笑盈盈地看著她,說,“你走了,我還記著你的生日還能給你獻個蛋糕;等我死了,娃娃女子都忙得,怕是想不起你我了。好了,不說了,我得編些風車子,眼瞅著年跟前了?!保?)從屋外的柴棚子下抓來幾根秫秸稈,撲通扔在地上,拄著柜桌,慢慢地坐在杌子上,拾起一根秫秸稈,扯了枯干的葉子,黑糙的手也不怕扎,攥住稈子,把剩下的碎葉子捋干凈。手上忙著,嘴也不停了。(7)“再過幾天就都回來了,屋里就熱鬧了,臘月二十三,灶鍋爺點人頭。我得多做幾個,不要又跟年個一樣,娃娃爭的吵的都嫌少?!保?)“啥?娃娃們不稀罕我這?”(9)“呵,你才說錯了,娃娃可稀罕哩,別說咱那幾個搗蛋鬼,就是巷里的娃娃,回來了就要來咱屋里要,這個爺那個伯地喊,像是進來一屋的野雀仔,噪噪噪,噪噪噪,給上個風車子,可高興。”(10)“回來的娃娃是越發(fā)少了,跟著爸媽在外頭,遠嘛,路上不要花錢啊,人掙倆錢不容易。我想今年會回來得多,聽說今年村里要鬧故事。鬧故事,光幾個婆婆老漢哪能行,得叫人家年輕人鬧,才有個看頭?!保?1)“怕叫不回來?不怕,大全說給打電話,一個一個挨著打。我想請大全打電話,他們不敢不回來。大全是羊凹嶺的皇上哩?!保?2)抓了剪刀從骨節(jié)處裁成一截一截,又劈皮。撿起一截,瞇了眼,小心地捏住頭上的一點皮,噌地劈下一根,又劈下一根,跟先前的那根一比,寬了一點,嘆息著眼睛不行了,捏起來,嘴抿得緊緊的,也不嘮叨了,好像是一說話,條子就劈不細溜了。把寬的那縷劈掉,比比,差不多寬窄,眉眼間才松展開來,又叨叨開了。說來說去,也無非就是大孫子小孫女,哪個打電話了,哪個十來天了沒有打過一個電話。(13)一會兒,小桌上堆了一堆黃亮的皮子和米白的瓤段。捏一根條子,捏一截瓤,串上,又捏一截瓤,串上。數(shù)數(shù),一跟條子上串了五個瓤段,又捏了一個瓤段,把皮子的一頭插在瓤段上,彎成個圈,另一頭插在瓤段的另一邊。做好風車身子,還要做芯子,還要安裝把手,還要糊紅紙綠紙。眼睛不好了,手也沒有以前靈泛了,做起來就慢,一天能做一個兩個,就不錯了。(14)大年三十時,小屋里插滿了風車。(15)正在和餡包餃子,聽見外頭有娃娃聲,嚷了聲,回來了。摔下手里的面團,舉了個風車出去。門口卻是空空的,巷子里也靜靜的,沒有一個人。他把手里的風車插到門上,回去,把屋里的風車都拿了出來,插到門上。柳條編的門上插滿了,又給門邊的土墻上插。(16)有一點風,風車就呼嚕嚕轉(zhuǎn)開了。糊了紅紙綠紙的風車一轉(zhuǎn)開,就劃開了紅圈綠圈。一圈紅一圈綠,又一圈紅又一圈綠。而且呢,一個風車子轉(zhuǎn),所有的風車子都跟著轉(zhuǎn),好像一群娃娃,一個干啥,都跟著干啥,很可愛,很熱鬧。(17)他站在門口看看風車,看看巷頭,大孫子小孫女回來,就是從這條巷子回來。他想,他們回來了,要是能遠遠地就看見風車,肯定會跑得飛快。(選自2019年第3期《金山》)(1)分析第2段環(huán)境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2)第7﹣11段的對話非常有特色,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加以賞析。(3)第12、13兩段細致描寫了老漢用秫秸稈制作風車的過程,其用意是什么?請分析。(4)評價這篇小說的思想意義。【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環(huán)境描寫作用的能力。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需要從環(huán)境本身、人物、主旨、情節(jié)等角度進行分析。(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語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相關(guān)要求細致分析,準確分析即可。(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情節(jié)作用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文本分析,準確把握即可。(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小說思想意義的能力。解答時要側(cè)重于結(jié)合不同角度分析,準確理解即可?!窘獯稹浚?)首先看環(huán)境描寫的內(nèi)容,“戲臺子小,舊,好多年了沒有演過戲,臺子上就總是冷冷清清的,鳥雀的小腳印和不知道什么蟲子的爪子,印在灰黑的浮塵上,一片連一片”描寫戲臺子的老、舊、冷清,“臺子下,倒是熱鬧,天天日日的,那幾個老漢在臺子下閑坐,栽盤,耍撲克。耍到交關(guān)熱鬧時,你一聲他一聲的,誰也不弱誰。他也愛耍撲克,放羊回來有個空閑了,總要到臺子下耍兩把。手里抓一把牌,一張張摔下去,壓過對手,或者被對手壓倒,吵吵嚷嚷一頓,賺個熱鬧,就開心了”描寫村中老人的生活,他們每天都過著這樣的生活,打打牌就能高興半天,可見這些老人孤獨寂寞,渴望兒孫繞膝的心理狀態(tài),為下文寫“他”獨自一人生活,寂寞時與去世的老婆的遺像對話做鋪墊。(2)第7﹣11段的對話最大的特點是方言的運用、口語化色彩濃郁,如:“灶鍋爺點人頭”“娃娃爭的吵的都嫌少”“啥?娃娃們不稀罕我這?”“噪噪噪,噪噪噪,給上個風車子,可高興”“鬧故事,光幾個婆婆老漢哪能行,得叫人家年輕人鬧,才有個看頭”,這些對話描寫充滿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寫出了老人生活的孤獨,寫出了老人渴望團圓熱鬧的心理。(3)首先看這兩段描寫記敘的內(nèi)容,文中有大量的動作和細節(jié)描寫,如:抓、裁、撿、捏、小心、寬了一點等,描寫了“他”認真、細致、用心做風車的情景,同時“眼睛不好了,手也沒有以前靈泛了,做起來就慢,一天能做一個兩個,就不錯了”寫出了老人年老力衰。情節(jié)上,既照應(yīng)了小說標題“風車轉(zhuǎn)了起來”,又照應(yīng)了下文“他把手里的風車插到門上,回去,把屋里的風車都拿了出來,插到門上。柳條編的門上插滿了,又給門邊的土墻上插”。主旨和人物上,老人充滿耐心做風車,盼望孩子們回來團聚,結(jié)果卻空無一人,表達出作者對老漢處境的同情。(4)本題需要首先分析小說的內(nèi)容:記敘了老漢在去世的老婆生日時,獨自買蛋糕祭奠,并認真做風車等待兒孫回來過年的故事。小說中,老人們單調(diào)生活的描寫,老漢做風車盼兒孫的心理,以及小說的結(jié)尾無人回來,風車最終被插在門上、墻上,深化了小說的主旨:在打工族日益增多、空巢老人和空巢農(nóng)村現(xiàn)象日益普遍的今天,我們要關(guān)愛老人,要?;丶铱纯?,要對空巢老人這個群體進行生活和心理的幫助。答案:(1)第2段環(huán)境描寫,既寫出了戲臺的小、舊和冷清,又通過戲臺子下的老人們閑坐、栽盤、耍撲克的熱鬧場景,寫出了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狀態(tài),娛樂生活單一,寫出了他們孤獨寂寞,渴望子孫團圓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為下文寫老漢與老婆的遺像對話做鋪墊。(2)示例1:對話采用虛擬形式、一問一答(或自言自語、內(nèi)心獨白),如老婆認為娃娃不稀罕老漢做的風車,而老漢卻認為稀罕,執(zhí)意要為娃娃多做幾個讓她們高興,揭示出老漢內(nèi)心的孤獨、堅信做風車的傳統(tǒng)能夠給孩子們帶來歡樂(或?qū)ν尥薜乃寄钆c疼愛,渴望他們回來過年)。對話平實質(zhì)樸,情感動人。示例2:對話中運用了方言、口語,諸如“人掙倆錢不容易”“鬧故事”“有個看頭”等,體現(xiàn)了老漢渴望兒孫們和村里年輕人帶孩子回來,也對兒孫們和年輕人在外生活掙錢不易的理解,語言充滿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感人至深。(3)寫出了老漢做風車時的用心、耐心及艱難(或年老力衰),與下文他把風車插到門上的情節(jié)相呼應(yīng),同時照應(yīng)文章的題目,揭示(凸顯)了老漢對兒孫們的思念與疼愛以及渴望他們回來過年的心理,表達出作者對老漢處境的同情(擔憂)。(4)小說敘述了老漢在已逝老婆的生日拒絕牌友邀請,而買了蛋糕回家進行祭奠,并做風車思念渴盼兒孫回來過年的故事,體現(xiàn)了作者對農(nóng)村老人孤獨和寂寞生活狀態(tài)的關(guān)注與同情,希望外出打工子女“?;丶铱纯础?,給老人以心靈上的撫慰。本文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在打工族日益增多、空巢老人和空巢農(nóng)村現(xiàn)象日益普遍的今天,我們要對空巢老人這個群體進行生活和心理的幫助?!军c評】“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guān)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shè)問角度是否一致);(3)分點分條作答。6.(8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題。__________(明)李夢陽①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②,將軍弢③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④,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⑤?[注]①李夢陽(1473﹣1530年),字獻吉,號空同子。弘治間進士,任戶部主事,遷郎中。明代“前七子”的領(lǐng)袖。明代弘治年間,韃靼屢擾,西北邊境多有戰(zhàn)事。詩人前線犒軍,有感而發(fā)。②野馬:塵埃。③弢:裝箭的袋子。④飛挽:是“飛芻挽粟”的省說,指急速運送糧草的船只。⑤郭汾陽:唐代名將郭子儀,曾任朔方節(jié)度使,以功封汾陽郡王。(1)根據(jù)詩意,適合做本詩題目的一項是CA.征人怨B.古渡吟C.秋望D.望月(2)對本詩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荂A.本詩是一首典型的邊塞詩,共有五個字押韻,讀上去朗朗上口,顯得很有氣勢。B.首聯(lián)以黃河、長城、秋風、飛雁構(gòu)成西北邊境特有景象,意境開闊而略帶蕭瑟。C.頷聯(lián)描寫詩人騎著戰(zhàn)馬,快速跨過壕溝,顯示一副躊躇滿志、勇敢威武的形象。D.頸聯(lián)將黃河渡口的繁忙和戰(zhàn)場上的沉寂對比,突出了戰(zhàn)爭來臨之前的肅殺氛圍。(3)尾聯(lián)以問句作結(jié),意味深長。請聯(lián)系背景,加以賞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應(yīng)在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選出最合適的詩題。(2)本題考查對詩句內(nèi)容情感以及手法的理解,應(yīng)整體把握詩歌,并結(jié)合詩句比對選項表述是否正確。(3)本題考賞析詩句,應(yīng)整體理解詩歌內(nèi)容,了解詩句意思,結(jié)合詩歌題目、寫作背景、重要詩句等,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藝術(shù)技巧、表達的情感等角度作答?!窘獯稹浚?)C.這首詩寫的是秋季的邊塞,首聯(lián)是寫登臨遠眺之景,看到了黃河繞著宮墻,看到黃河上方,秋風下,幾行大雁飛過。頷聯(lián)是寫詩人看到訓(xùn)練場上將士們的活動。士兵騎著戰(zhàn)馬,快速跨過壕溝,將軍將軍從弓袋中拔箭射敵軍。頸聯(lián)也是寫詩人看到的景象,寫黃塵漫漫的古渡口景象,古渡口運送糧草,戰(zhàn)場上白月寒冷??梢娫姼璧那叭?lián)都是扣住“望”字而寫,寫詩人在秋天所望之景,凄清肅殺。尾聯(lián)是詩人所望之感。所以詩歌題目應(yīng)是《秋望》。(2)C.“詩人騎著戰(zhàn)馬”錯,“客子”是旅居異鄉(xiāng)的人,在詩歌中不是詩人,而是戰(zhàn)士。(3)尾聯(lián)的意思是聽說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謀略的人,而今天誰會成為像大將郭子儀一樣的人?這句感慨是在看到邊塞之景和邊塞的將士們發(fā)出的感慨,邊塞凄清肅殺,詩人看到士兵和將軍的英姿,看到眼前渡口的繁忙和戰(zhàn)場上的沉寂,就想起了別人說過的話,北方有很多英勇善戰(zhàn)而又富于謀略的將軍,“聞道”一詞表達詩人對統(tǒng)兵的將軍中有郭子儀那樣的人物的期盼,再結(jié)合注釋①“明代弘治年間,韃靼屢擾,西北邊境多有戰(zhàn)事。詩人前線犒軍,有感而發(fā)”可知,邊境韃靼屢擾,常有戰(zhàn)事,可是卻現(xiàn)在統(tǒng)兵的將軍中再也沒有像郭子儀那樣的人物?!爸唤瘛币辉~強調(diào)了時間,一個反問,情感強烈,表達詩人對英雄不再的痛苦,進而表現(xiàn)出對戰(zhàn)爭前途的擔憂。答案:(1)C(2)C(3)詩人前線犒軍,曾聽人說起北方多有英勇善戰(zhàn)而又富于謀略的將軍,而看到眼前渡口的繁忙和戰(zhàn)場上的沉寂,想到邊境韃靼屢擾,常有戰(zhàn)事,不由感嘆當時統(tǒng)兵的將軍中再也沒有像郭子儀那樣的人物?!奥劦馈币辉~表達詩人對統(tǒng)兵的將軍中有郭子儀那樣的人物的期盼,而“只今”一詞和一個問號強烈地表達出詩人對英雄不再的痛苦,進而表現(xiàn)出對戰(zhàn)爭前途的擔憂。譯文:滾滾黃河水包圍著長安,河上秋風陣陣,有幾行大雁飛過。士兵們跨過護城河時塵沙陣陣,將軍從弓袋中拔箭射敵軍。船駛在黃塵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們只好扶挽著坐在船中,明月當空,使戰(zhàn)場悲涼起來。聽說朔方有很多勇敢而有謀略的人,而今天誰會成為像大將郭子儀一樣的人?賞析:這首詩描寫戰(zhàn)云密布下的塞上風光,抒發(fā)對于扶危定傾、安邊衛(wèi)國的良將的向往,慷慨悲涼,是李夢陽邊塞詩的杰出代表。全詩緊扣詩題“秋望”二字落筆。詩中之景,無非“望”中所見,無不透出凄清肅殺的秋的氣息。從首聯(lián)兩句都寫到黃河來判斷,詩人登臨眺望的地點,很可能是在黃甫川堡。這里,邊墻在側(cè),地近黃河,故水繞邊墻之景首先映入詩人的視野。次句寫秋雁南飛,既點明了節(jié)令,也使詩的境界愈見空闊、蒼涼。頷聯(lián)寫備戰(zhàn)中的士卒與將軍。“追野馬”與“射天狼”對舉,不必作如實的理解,這兩句只是說,戰(zhàn)士過壕越溝,縱馬馳騁,其快若風,如追野馬。將軍則全副戎裝,彎弓塔箭,滿引待發(fā)。這一聯(lián)寫出了訓(xùn)練場上將士們的活動,表現(xiàn)了他們情緒飽滿、意氣風發(fā)的精神風貌,還揭示出他們行為的思想基礎(chǔ)﹣﹣“射天狼”以保國安民的崇高理想。頸聯(lián)上句所寫,是詩人視線從訓(xùn)練場移開后在黃河渡口見到的景象。這里,塵土飛楊,運輸糧草的車隊、船隊一派繁忙。頸聯(lián)下句所寫,時、地都已轉(zhuǎn)換。其時月亮升起來了。詩人的目光從熙來攘往的黃河渡口移到了灑滿月光的閱無人聲的清冷的古戰(zhàn)場上。這是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沉寂,練兵場上的緊張與黃河渡口的繁忙預(yù)示著戰(zhàn)爭即將來臨,詩人的心不覺收緊了。一個“冷”字雖是專用以描寫古戰(zhàn)場的清冷與寒冷,但也隱隱透出詩人心上的那份寒意。尾聯(lián)抒情,從前三聯(lián)見到的望中景象中自然轉(zhuǎn)出。詩人深知,戰(zhàn)斗的交敗,主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他想起經(jīng)常聽人說起的北方多有英勇善戰(zhàn)而又富于謀略的將軍,在唐代平定安史之亂、大破吐蕃的朔方節(jié)度使、封為汾陽郡王的郭子儀便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一個。詩人感慨當時統(tǒng)兵的將軍中再也沒有郭子儀那樣的人物,不禁為戰(zhàn)爭的前途充滿了優(yōu)慮和擔心。明代邊患嚴重,瓦刺、韃靼先后構(gòu)成明王朝西北和北方的主要威脅,榆林等明朝重要的軍鎮(zhèn)要地,經(jīng)常受到襲擾。就在詩人這次犒軍期間,所到之處也無不顯出大戰(zhàn)即將降臨的景象,他在《榆林城》詩中說:“旌干裊裊動城隅,十萬連營只為胡?!庇终f:“昨夜照天傳炮火,過河新駐五單于?!崩顗絷柌幌M姷絼趲焺颖?、師老兵疲、戰(zhàn)火連綿的情況常此下去,對于朝廷用人不當、指揮失宜又多所不滿,故而在《秋望》等詩中一再呼喚郭子儀式的人物再世?!军c評】煉句題型主要煉四種:賞析某個句子,煉主旨句、具有隱含信息的語句,煉有特殊句式的語句,比較哪一句更好。煉句題可以從內(nèi)容情感出發(fā),也可以從語言特點出發(fā),也可以從表達技巧出發(fā):有的句子運用修辭手法,有的句子運用表現(xiàn)手法。鑒賞就是要找出其在表達上的特別之處。也可以從句子的位置出發(fā),把它放在全詩整體的框架內(nèi),做到句不離篇。句子處在詩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7.(18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李姬傳(清)侯方域①李姬者,名香,母曰貞麗。貞麗有俠氣,嘗一夜博,輸千金立盡。所交接皆當世豪杰,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姬為其養(yǎng)女,亦俠而慧,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張學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稱之。少,風調(diào)皎爽不群。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②雪苑侯生,己卯來金陵,與相識。姬嘗邀侯生為詩,而自歌以償之。初,皖人阮大鋮者,以阿附魏忠賢論城旦①,屏居金陵,為清議所斥。陽羨陳貞慧、貴池吳應(yīng)箕實首其事,持之力。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乃假所善王將軍,日載酒食與侯生游。姬曰:“王將軍貧,非結(jié)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姬私語侯生曰:“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侯生大呼稱善,醉而臥。王將軍者殊怏怏,因辭去,不復(fù)通。③未幾,侯生下第。姬置酒桃葉渡,歌琵琶詞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②。中郎學不補行③,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fù)歌矣!”④侯生去后,而故開府④田仰者,以金三百鍰,邀姬一見。姬固卻之。開府慚且怒,且有以中傷姬。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咀ⅰ竣僬摮堑欢ㄗ锱行?。一種服苦役的刑罰。②中郎,指東漢蔡邕,曾官中郎。③學不補行:學問雖好,但也不能彌補其品行上的不足。④開府,官名,用稱督撫。(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①尤與陽羨陳貞慧善也友善、友好②姬固卻之推辭、拒絕(2)為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選擇正確的一項。①少,風調(diào)皎爽不群BA.不合群B.不平凡C.不孤僻D.不結(jié)黨②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CA.平時B.交往C.美好D.正規(guī)(3)下列各組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DA.而自歌以償之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B.大鋮不得已,欲侯生為解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C.侯生三問,將軍乃屏人述大鋮意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D.所見豈后于賤妾耶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4)第①段畫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CA.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B.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C.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D.十三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傳奇皆能盡其音節(jié)/尤工琵琶詞/然不輕發(fā)也(5)把畫線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姬嘆曰:“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卒不往。(6)第①段說李姬“亦俠而慧”,請根據(jù)②③兩段內(nèi)容作簡要分析?!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使用,除了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結(jié)合句子的上下語境,對實詞的意義進行揣測。(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使用,是以客觀題的形式考查。除了在平時學習中多積累之外,我們還要注意結(jié)合句子的上下語境,對實詞的意義進行揣測。(3)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做好這類題,前提是我們必須熟知整個文言句子的含義,還必須熟悉語法。(4)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文意、虛詞和結(jié)構(gòu)判斷。(5)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子做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6)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nèi)容的篩選和理解。找到相關(guān)內(nèi)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chǔ)上,抓住關(guān)鍵信息,仔細概括?!窘獯稹浚?)①學生可以聯(lián)系課文“素善留侯張良”,據(jù)此推斷出“善”的意思是“友善,友好”。譯文:跟宜興人陳貞慧特別要好。②卻:推辭、拒絕。譯文:李香斷然予以拒絕。(2)①不群:可以聯(lián)系成語“卓爾不群”,推斷出“不平凡”。譯文:李香年少時風度爽朗美好,韻致超群。故選B。(2)雅:美好。譯文:公子的才華名聲與文章詞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故選C。(3)A.目的連詞,來/連詞,相當于“而”,表并列,可不譯。B.介詞,替/介詞,表被動,被。C.副詞,于是/副詞,竟然。D.都是副詞,表比較,比。故選D。(4)“十三歲”時間狀語,應(yīng)單獨成句,排除AD;“從吳人周如松受歌”中,“從吳人周如松受歌”是狀語和謂語,“玉茗堂四傳奇”是賓語,應(yīng)在賓語后斷開,排除B。故選C。句意:十三歲那年,跟蘇州藝人周如松學唱湯顯祖《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四大傳奇,而且能將曲調(diào)音節(jié)的細微變化盡情地表達出來。她特別擅長《琵琶記》,然而不輕易唱給別人聽。(5)“異于阮公”,狀語后置句;向,以前;乃,竟然,卻;利,意動用法,以……為利;賣,這里指出賣,背叛;卒,最終。譯文:李姬感嘆地說:“田仰難道與阮大鋮有什么不同嗎?我以前所贊賞侯公子的是什么呢?現(xiàn)在卻為貪圖他的錢財(或看重他的錢財)而赴約,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最終沒有前往(相見)。(6)首先理解“俠”“慧”,由文中“略知書,能辨別士大夫賢否”以及第二段“王將軍貧,非結(jié)客者,公子盍叩之?”“妾少從假母識陽羨君,其人有高義,聞吳君尤錚錚,今皆與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負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讀萬卷書,所見豈后于賤妾耶”可知,李姬見識過人,有識人之智。由“公子才名文藻,雅不減中郎。中郎學不補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fù)歌矣”亦可看出李姬明辨是非、注重節(jié)操。答案:(1)①友善、友好;②推辭、拒絕(2)③B;②C(3)D(4)C(5)李姬感嘆地說:“田仰難道與阮大鋮有什么不同嗎?我以前所贊賞侯公子的是什么呢?現(xiàn)在卻為貪圖他的錢財(或看重他的錢財)而赴約,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最終沒有前往(相見)。(6)答案示例:“俠”指堅守大義,“慧”指見識過人。第②段奸臣阮大鋮想通過王將軍來拉攏侯方域,被李姬識破,她勸說侯方域與阮大鋮終止往來。第③段李姬置酒桃葉渡送別侯方域,認為蔡邕的文采不能掩蓋其品行上的污點,并因此不再唱《琵琶詞》。兩件事都體現(xiàn)了李姬明辨是非、注重節(jié)操。參考譯文:名妓姓李名香,她的母親叫貞麗。貞麗頗有任俠的風度,曾經(jīng)與他人賭博,一夜之間輸盡千金。她所結(jié)交的都是一些才華出眾的人物,跟宜興人陳貞慧特別要好。李香是貞麗的養(yǎng)女,性格也很豪爽,而且聰明伶俐,略讀點書,能辨別那些當官的是否正直賢明,張溥、夏允彝都非常稱贊她。李香年少時風度爽朗美好,韻致超群。十三歲那年,跟蘇州藝人周如松學唱湯顯祖《紫釵記》《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四大傳奇,而且能將曲調(diào)音節(jié)的細微變化盡情地表達出來。她特別擅長《琵琶記》,然而不輕易唱給別人聽。商丘侯生,于崇禎十二年來到金陵,認識了李香。她曾邀請侯生題詩,然后自己唱曲給他聽作為酬謝。當初安徽人阮大鋮因奉承依附閹黨魏忠賢而被判罪,削職后退居金陵,遭到正直言論的抨擊。實際上首先發(fā)難的是宜興陳貞慧、貴池吳應(yīng)箕,他們堅持得很有力。阮大鋮不得已,想讓侯生從中斡旋,于是假手于好友王將軍,每日送來美酒佳肴,陪同侯生一道游玩。李香生疑道:“王將軍家境清貧,不是廣交朋友的人,你何不問一問他呢?”經(jīng)侯生再三詰問,王將軍于是屏退左右,轉(zhuǎn)述了阮大鋮的用意。李香私下告訴侯生說:“我從小跟隨養(yǎng)母與宜興陳貞慧君相識,他品德高尚,還聽說吳應(yīng)箕君更是鐵骨錚錚。而今他們跟你都十分友好,你怎能為了阮大鋮而背棄這些親朋密友呢?況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頗負名望,怎能去結(jié)交阮大鋮呢?公子讀遍萬卷詩書,你的見識難道會比不上我這樣的婦道人家嗎?”侯公子聽后大聲叫好,從此便故意借醉酒而臥床不見,王將軍心里頗不高興,只得辭別而去,不再同侯公子來往。過了不久,侯生赴考名落孫山。李香在桃葉渡設(shè)宴餞行,還特地唱了一曲《琵琶記》送他上路,說:“公子的才華名聲與文章詞采都很美好,和蔡邕中郎不相上下。蔡邕學問雖然不差,但難以彌補他品行上的缺陷。如今《琵琶記》里所描寫的故事固然虛妄,但蔡邕曾經(jīng)親附董卓,卻是不可抹殺掉的。公子秉性豪爽不受約束,再加上科場失意,從此一別,相會之期實難預(yù)料,但愿你能始終自愛,別忘了我為你唱的《琵琶記》!從今以后我也再不唱它了?!焙钌x開之后,原淮陽巡撫田仰以三百鍰黃金為聘,邀李香見面,李香斷然予以拒絕。田仰惱羞成怒,便故意制造流言對李香惡意中傷。李香感嘆地說:“田仰難道與阮大鋮有什么不同嗎?我以前所贊賞侯公子的是什么呢?現(xiàn)在卻為貪圖錢財而赴約,那是我背叛了侯公子!”最終沒有前往(相見)?!军c評】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yīng)遵循三個步驟: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的要求,結(jié)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fù)核的過程。8.(12分)閱讀下文,完成下列各題。學舍記(北宋)曾鞏①予幼則從先生受書,然是時,方樂與家人童子嬉戲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時,窺六經(jīng)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知好之,則于是銳意欲與之并①。②而是時,家事亦滋出。由斯以來,西北則行陳、蔡、譙、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師;東方則絕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會稽之山,出于東海上;南方則載大江,臨夏口而望洞庭,轉(zhuǎn)彭蠡,上庾嶺,由湞陽之瀧,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魚洶涌湍石之川,巔崖莽林貙虺之聚,與夫雨旸寒燠、風波霧毒、不測之危,此予之所單游遠寓,而冒犯以勤也。衣食藥物,廬舍器用,箕筥碎細之間,此予之所經(jīng)營以養(yǎng)也。天傾地壞②,殊州獨哭,數(shù)千里之遠,抱喪而南,積時之勞,乃畢大事,此予之所遘禍③而憂艱④也。太夫人所志,與夫弟婚妹嫁,四時之祠,屬人外親之問,王事之輸,此予之所皇皇而不足也。予于是力疲意耗,而又多疾,言之所序,□其一二之粗也。得其閑時,挾書以學,于夫為身治人,世用之損益,考觀講解,有不能至者。故不得專力盡思,琢雕文章,以載私心難見之情,而追古今之作者為并,以足予之所好慕,此予之所自視而嗟也。③今天子至和之初,予之侵擾多事故益甚,予之力無以為,乃休于家,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學。或疾其卑,或議其隘者,予顧而笑曰:“是予之宜也。予之勞心困形,以役于事者,有以為之矣。予之卑巷窮廬,冗衣礱飯⑤,芑莧之羹,隱約而安者,固予之所以遂⑥其志而有待也。予之疾則有之,可以進于道者,學之有不至;至于文章,平生之所好慕,為之有不暇也。若夫土堅木好高大之觀,固世之聰明豪雋挾長而有恃者所得為。若予之拙,豈能易而志彼哉?”遂歷道其少長出處,與夫好慕之心,以為《學舍記》?!咀ⅰ竣俨ⅲ罕燃?。②天傾地壞:喻指父親去世。③遘(gòu)禍:遭遇禍患。④憂艱:指居父母之喪。⑤冗衣礱飯:粗劣的衣服和糙米飯。⑥遂:符合。(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虛詞是CA.且B.然C.蓋D.而(2)第②段作者為何不厭其煩地敘述自己家事變遷和四處奔波的情形?(3)分析第③段加點詞“笑”的內(nèi)涵。(4)概括本文的寫作意圖?!痉治觥浚?)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做好這類題,前提是我們必須熟知整個文言句子的含義,還必須熟悉語法。(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寫作意圖的能力。要聯(lián)系全文主旨以及相關(guān)內(nèi)容探究作者寫作意圖。(3)本題考查探究把握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要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以及全文內(nèi)容理解“笑”的內(nèi)涵。(4)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及作者寫作意圖探究的能力。要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抓住議論性語言,結(jié)合中心句來概括?!窘獯稹浚?)A.“且”作為副詞,是“暫且”“姑且”“將要”的意思,與原文意思不符。B.“然”,表示轉(zhuǎn)折,認為……正確,形容詞詞尾,各個義項都不符合原文意思。C.“蓋”表示推測。原文是說“我因此(被弄得)精疲力盡,而且又多病,能用言語敘述的,只不過是其中一兩點粗略的情況”,與原文一致,正確。D.“而”,表轉(zhuǎn)折、修飾、假設(shè)等,與原文意思不符。故選C。(2)第二段前面寫“而是時,家事亦滋出。由斯以來,西北則行陳、蔡、譙、苦、淮、汴、睢、泗,出于京師;東方則絕江舟漕河之渠,逾五湖,并封、禺、會稽之山,出于東海上;南方則載大江,臨夏口而望洞庭,轉(zhuǎn)彭蠡,上庾嶺,由湞陽之瀧,至南海上。此予之所涉世而奔走也。蛟魚洶涌湍石之川,巔崖莽林貙虺之聚,與夫雨旸寒燠、風波霧毒、不測之危,此予之所單游遠寓,而冒犯以勤也”等,記敘了作者四處奔波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在艱辛險阻的逆境中學習不易的感嘆;為后文寫“得其閑時,挾書以學,于夫為身治人,世用之損益,考觀講解,有不能至者”“而即其旁之草舍以學?;蚣财浔?,或議其隘者”做了鋪墊,展示了他安貧樂道、不以得失為懷的胸襟。(3)前文說“予之侵擾多事故益甚”“或疾其卑,或議其隘者”,作者面對諸多嚴重的干擾和事故,在茅屋重讀書,別人卻說茅屋低矮、狹小,對此作者回之以“笑”,可見,此時之“笑”是作者對他人議論的回應(yīng),通過別人的言辭側(cè)面烘托作者面對困境的從容淡定和篤于志向、奮發(fā)努力學習的精神。(4)本文第二段記敘作者家中發(fā)生不幸,四處漂泊游歷,歷盡艱難險阻,第三段寫作者面對世事干擾,在狹窄矮小的茅屋重讀書學習的情景,體現(xiàn)了自己鍥而不舍、堅執(zhí)不移的治學精神,由“則于是銳意欲與之并”“遂歷道其少長出處,與夫好慕之心,以為《學舍記》”可知,作者表現(xiàn)了自己愿與古今作家并駕齊驅(qū)、以文章名世的雄心壯志,同時鼓勵后學的寫作意圖。答案:(1)C(2)答案示例:表達了作者對在艱辛險阻的逆境中學習不易的感嘆;同時為下文寫作者在草屋中堅持學習做鋪墊,展示了他安貧樂道、不以得失為懷的胸襟(或展現(xiàn)作者頑強地學習意志和踐行成就學問途徑的決心)。(3)答案示例:“笑”字是作者對有人嫌草屋低矮、有人說草屋狹小的回應(yīng),體現(xiàn)了作者面對困境的從容淡定和篤于志向、奮發(fā)努力學習的精神。(4)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圖版地理八年級下冊《第六節(jié) 學習與探究-走進埃及》聽課評課記錄1
- 物業(yè)公司前臺工作總結(jié)
- 第四季度綜治工作總結(jié)
- 數(shù)學廣角第一課時(說課稿)-2023-2024學年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 股權(quán)投資合作框架合同范本
- 整形醫(yī)美醫(yī)生聘用合同范本
- 房地產(chǎn)項目銷售策劃合同范本
- 空置農(nóng)村小院改造方案
- 銀行財政分家方案
- 陶土磚施工方案
- 2025年度年度表彰大會會議服務(wù)合同
- 2025年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樣本(2篇)
- 2024-2025學年教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第12章 機械能 綜合素質(zhì)評價卷(含答案)
- 網(wǎng)絡(luò)貨運行業(yè)研究報告
- 【人教版化學】選擇性必修1 知識點默寫小紙條(答案背誦版)
- 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上冊單元重難點易錯題Unit 2 單元話題完形填空練習(含答案)
- 00015-英語二自學教程-unit1
- 新版建設(shè)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標準解讀
-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上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 2024-2025年突發(fā)緊急事故(急救護理學)基礎(chǔ)知識考試題庫與答案
- 左心耳封堵術(shù)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