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知識點教程_第1頁
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知識點教程_第2頁
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知識點教程_第3頁
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知識點教程_第4頁
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知識點教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總論一、常規(guī)X線檢查技術(-)普通X線透視(1)透視(人們稱為照光):是一種既簡便又經濟的常用方法,是利用X線穿透人體后剩余射線的差異,照射到熒光物質上,形成的影像黑白程度不同而進行診斷的一種方法。透視包括:1直接熒光屏透視。2隔室熒光屏透視。3影像增強器透視。而影像增強器透視逐漸替代熒光屏透視,現在完全取代熒光屏透視。透視優(yōu)缺點優(yōu)點:1、方便,經濟;2、能實時觀察器官的形態(tài)和動態(tài);3、檢查中,可改變體位,多方位觀察器官的形態(tài)和動態(tài)情況。4、即時得到結論。缺點:1、厚部位、細小病灶顯示不清.2、防護要求高,尤其是熒光屏透視。3、影像圖像不能永久記錄,不便以后復查、對比。(2)熒光屏透視與影像增強器透視的區(qū)別-熒光屏透視:1暗室內進行工作。2影像空間分辨力較差、圖像欠清晰3對厚部位、密度大部位顯示欠佳。4不利于開展特殊檢查(造影檢查、介入操作、病灶定位、異物摘除)5設備便利。-影像增強器透視1明室內進行工作。2其光亮度增加到幾千倍,因此影像空間分辨力較高、圖像清晰。3對厚部位、密度大部位顯示較佳。4有利于開展特殊檢查(造影檢查、介入操作、病灶定位、異物摘除5管電壓高、管電流小、病人和工作人員接受的X線輻射*少。6設備昂貴。(二)普通X線攝影人們稱為照片(或平片):是利用X線的感光作用,使穿透過人體的剩余射線照射到膠片上,形成潛形,經化學處理而形成影像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種方法。普通X線攝影的優(yōu)缺點優(yōu)點:(1)空間分辯率高,圖像清晰。(2)身體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異較小的部位病變也易顯無(3)照片能永久記錄,便于以后復查、對比和會診(4)病人接受的X線劑?較透視少。缺點:(1)一幅照片是一瞬間,一個方位組織結構的重疊影像(平面影像),難于了解病灶的前后(左右)關系。(2)不能動態(tài)觀察器官的形態(tài)、功能動態(tài)。(3)不便圖像后處理(相對于數字成像技術卜特殊檢查不同于普通X線檢查,它是根據某一個診斷目的具體的需要,而作出特殊要求的攝影技術。目前,這些檢查技術逐漸被先進的檢查技術所替代或淘汰。具體包括:①體層檢查②高仟伏攝影③軟X線攝影④放大攝影。(1)體層攝影:其原理是使人體某一層需要的組織影像顯示清晰,而其它組織模糊不清的檢查技術。包括縱斷和橫斷體層攝影。其方法:是將被檢查身體固定于床面上,不動,X線球管在支持點的作用下與增感屏,膠片作同步反向運動。運動軌道的選擇,依據灶的需要而定。其軌跡有:直線、圓、橢圓和內圓擺線式。體位的選擇也稱為“定位”:指擺放體層攝影部位的步聚。(2)高千伏攝影指管電壓在120kv以上的攝影。由于穿透力大,能顯示病灶的細微結構,層次豐富的光密度影像照片的方法。常用于塵肺的普查以及厚部位的攝影。①由于千伏高,則使用的毫安秒(mAs)劑量就少,病人接受的輻射曜少。②散射線多,各組織吸收X線的差異小,因此利用高比例(12:1)的濾線器,丫值高(反差大)的X線照片,以減少散射線的影響和對比度降低。高仟伏攝影主要應用于縱隔腫瘤、支氣管腫痛、矽肺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等。(3)軟X線攝影指管電壓在40千伏以下,其能■低,穿透力較弱的攝影。比如,鋁靶X線機就是管電壓在20-40千伏,產生單色性強的標識射線,使原子序數較低的組織之間產生較大的對比度?!S糜谌橄?、陰莖、咽喉例位的檢查。(4)放大攝影X線放大攝影:是利用X線幾何投影原理或光學原理,使照片影像放大的方法。.放大攝影的作用:放大后的照片,利于細小病變和微細結構的顯示。2放大攝影注意事項須用的X線管焦點應小于0.3mm。(放大攝影時應盡■使用小焦點。)盡*減少病人的皮膚照射:焦一肢距不能小于15厘米;X線球管窗口上要用鋁質渡過板;用遮線器調節(jié)照射野大小。③一般用中速增感屏和感光速度快,顆粒細的膠片。?使用中注意不要超過X線機的負荷。造影檢查:是指將對比劑引入器官內或其周圍,人為地使之產生密度差別而形成的影像,明顯地擴大了X線的檢查范圍。其對比劑有:1、易被X線穿透的陰性對比劑(氨氣、空氣、CO2b2、不易被X線穿透的陽性對比劑。(領劑、模制劑、非碘劑?引入對比劑的方法:1直接引入法:如、頓餐、子宮碘油造影等。2生理積聚法:如、IVP、口服碘番酸膽囊造影等。使用對比劑應注意副反應輕、中、■反應。做好過敏試驗及過敏搶救措施。過敏反應:(1)輕度:血疹、搔癢、胃腸道反應。(2)中度:介于輕重之間。(3)?度:心血管、N、呼吸等系統(tǒng)反應。處理措施:輕度:簡單處理。中度:一般處理。重度:如、心血管、呼吸、 喉頭水腫。1%。腎上賢素1ml;氨茶堿25mg+5%GS500mlo二數字X線成像檢查技術數字X線成像包括:計算機X線攝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數字X線攝影(digitalradiogrcophy;DR)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等。X線平片數字化為比較成熟的技術(其實CT也屬于數字X線成像卜CR系統(tǒng):是使用可記錄并由激光讀出X線成像信息的成像板(imangingplate;IP)作為鼓體,經X線曝光及信息讀出處理,形成數字式平片影像的技術。DR:是指X線電視系統(tǒng)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機數字化處理,使模擬視頻信號經采樣、模/數轉換(analogtodigit,A/D)后直接進入計算機中進行存儲、分析和保存的技術。DR的優(yōu)缺點:(1)數字圖像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圖像銳度好,細節(jié)顯示清楚(2)射劑■小,曝光寬容度(3)可進行圖像后處理(4)圖像能存儲,傳輸,以及教學或遠程會診。(5)使放射科管理無膠片化。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DSA技術:是指在影像增強技術,電視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與常規(guī)的X線血管造影相結合的一種新的醫(yī)學檢查方法,是數字X線成像技術之一。其原理:(1)在造影前攝取一幅圖像作為模板圖像;(2)然后進行血管造影;(3)將血管造影的圖像與模板圖像相減,相同的組織去掉,即剩余血管造影圖像,或數字減影圖像。DSA用途:范圍很廣,包括診斷和治療。1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疾病。2腔道支架以及穿刺技術等。三CT檢查技術CT檢查目前應用比較廣泛(也至于今天到醫(yī)院看病不做一個CT,就像病就沒搞清楚),從簡單的頭顱CT,發(fā)展到今天的螺旋CT,多層螺旋CT(spiralCT)雙源CT(dualsourceCT,DSCT卜(WCT)和電子束CT。(-)CT成像原理:CT是以X線束環(huán)繞人體某部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透過該層面的X線部分被吸收,X線強度因而衰減,穿透人體后未被吸收的X被探測器接收,轉變?yōu)榭梢姽?,由光電轉換器轉變?yōu)殡娦盘?,再經模?A/D)轉換器轉為數字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重建成圖像。(二)檢查方法及適用范圍:檢查方法有:I、普通掃描。2、特殊掃描。3、增強掃描。4、造影CT。5、以及CT容積掃描和三維重建等。范圍:1、頭、頸。2、胸、腹、盆腔。3、脊柱及四肢關節(jié)等。三、CT局限:1空間分辨力不及普通X線照片。2正常組織與病變組織密度接近時難以發(fā)現。3有部分容積效應和周圍間現象隙。4造影檢查(一大、快,過敏或不能做卜5電離輻射,有損傷。四MRI檢查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在電子計算機技術,圖像苴建數字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型醫(yī)學影像技術。(-)原理是:通過對靜磁場中的人體施加某種特定頻率的射頻(radiofrequencyRF)脈沖,使人體組織中的氫質子受到激勵而發(fā)生磁共振現象。當中止射頻(RF)脈沖后,氫質子在馳豫過程中發(fā)射出射頻信號(MR信號)而成像。(-)MRI與CT比較有其優(yōu)點:(1)無電離相射,對人體安全無創(chuàng)。(2)可多弁數成像,對某些疾病有特殊診斷價值(Tl、T2、質子密度加權像及重Tl、T2、T2*影像。(3)可多方位,多層面顯示病灶部位的有關情況。(4)軟蛆織分辨力高對神經,心血管,軟組織顯示清晰。(5)對比度,不使用造影劑也能使血管顯影(MRA)(6)除形態(tài)結構研究外,還能進行功能、蛆織化學和生物化學方面的研究。(三)使用范圍:全身都可以檢查。尤其適用于心血管、中樞神經系統(tǒng)、腹部實質臟器、關節(jié)等。(四)掃描方法及內容:方法:有普通掃描和靜脈內注入對比劑增強掃描。內容:(1謬像顯示1脈沖序列2流動現象補償技術3偽影補償技術4一系列特殊成像技術:MRA、水成像、腦功能成像、化學位移成像(2)生化代謝分析:磁共振波請分析,主要用于提供蛆織的化學成份的數據信息。(五)MRI局限:1禁忌癥多,危?患者不能檢查。2對鈣化、質子密度低顯示不佳。3超高場設備的噪聲、偽影、特殊吸收率有待研究4設備昂貴、檢查費用高,時間長。五超聲檢查技術六各種檢查技術的綜合運用說起選擇檢查方法的問題,談起來容易,實際工作中卻很難使用恰當。如軻正確綜合利用檢查技術?總的原則:應遵循匍便、安全、費用低廉且能達到診斷目的。第二章X線檢查技術第一節(jié)普通X線攝影一、透視L成像類型 ★熒光透視 ★影像增強器透視n.成像部位★胸部★腹部★四肢★熒光透視①選擇適當的透視條件②做好暗適應③注意射線防護透視時間避免過長,透視照射野不宜過大。④病人貼近熒光屏,以防止圖像失真?!镉跋裨鰪婋娨曄到y(tǒng):①擺脫暗室操作,實現明室透視、遙控透視、錄像、點片。②降低病人的照射劑③醫(yī)務人員不被射線照射。④借助電視通訊系統(tǒng),進行遠距離傳遞會診或教學。⑤由于射線劑■降低,x線管負載降低,可采用小焦點工作,提高影像清晰度。(-)胸部透視透視位置:立位,雙手叉腰,兩肘內旋,使肩胛骨外移,不與肺重?。應自上而下,由內向外,觀察肺野、肋膈角、橫膈、縱隔、肺門及心臟大血管。透視時讓病人轉動或深呼吸,觀察肺尖、肺野透過度、膈運動及病變的變化。(二)腹部透視多用于急腹癥檢查。觀察胃腸道有無穿孔和梗阻。發(fā)現和確定腹部的鈣化、結石、金屬異物的大致部位。下腹透視主要用于節(jié)育環(huán)的檢查。(=)四肢透視主要觀察四肢骨有無骨折、脫位及異物。透視下進行骨折復位和異物摘除等。二、普通X線檢查一拍片(-)操作流程1、攝影前的準備頭聞I、胸部、四肢等攝影一般不需特殊準備。尿路攝影時,必須清除腸內容物,否則影響診斷2、攝影步舞①認真核對病人姓名、性別、年齡。②確定攝片位置。③選擇適當尺寸的膠片和所需攝影設各(如:是否濃線柵或鉛皮等卜④核對膠片上的各種標記。⑤除去衣物或影響X線穿透力的物質(如:發(fā)夾、金屬飾物、胃藥等卜⑥選擇適當的曝光條件。⑦注意使用攝影時所需的呼吸狀態(tài)。⑧擺好位置、對準中心線、按下曝光按鈕進行曝光。⑨攝影完畢,作好攝影條件記錄并簽名。三、點片攝影對某些隱蔽部位及胃腸透視時,發(fā)現病變后,在透視下選擇好位置,立即攝片稱點片。四、造影檢查造影檢查:指人工將能吸收X線的物質導入體內,改變組織和器官與鄰近組織的對比度,以顯示其形態(tài)和功能的檢查方法。第二節(jié)對比劑一、根據其對X線吸收程度不同分為兩種:(-)陰性對比劑這類對比劑密度低、原子序數低、比?小、吸收X線少的物質。在X線照片上顯示為密度低或黑色的影像。常用的有空氣、氣、二氧化碳等。(二)陽性對比劑這類對比劑密度高、原子序數高、比重大、吸收X線多的物質。在X線照片上顯示為密度高或白色的影像。常用的有硫酸領、膜化合物。1、硫酸頓純凈的硫酸頓粉末,白色無臭,性質穩(wěn)定,耐熱,不溶于水或酸玻性水溶液中。在消化道內不被吸收,無毒副作用,服用安全。多用于食管、胃、腸道等檢查。(1)普通檢查用硫酸領制劑:大致分為三類①稠鎖劑:硫酸頓與水的直■比約為3?4:1,呈糊狀,用以檢查食道。②頓餐用混懸液:硫酸頓與水的■?比約為1:1?2,每人用硫酸鋼約150g,加溫開水200mL?250mL,可加適■輔劑,(如膠粉、糖漿等)攪拌而成。用于胃腸道口服檢查。③頓灌腸用混懸液:硫酸領與水的■■比約為1:4,每人用硫酸頓約250g?300g,加溫開水1000mL?1200mL調勻而成。(2)胃腸雙■對比造影用硫酸領要求:①高濃度;②低黏度;③細顆粒;④與胃液混合后不易沉淀;⑤黏附性強。 胃腸雙重對比造影時,應先服用產氣粉。2、碘化合物(1)碘化油:碘化油為無機碘制劑,其含碘濃度為40%。主要用于子宮輸卵管、痕管造影檢查。碘化油造影檢查時的注意事項:①避免其誤入血管(造影時應在透視下即時觀察卜②碘化油吸收慢,因此造影完畢后,應盡■將其吸出。(2)水溶性有機碘化合物①分類:分為離子型和非離子型兩種?!镫x子型進入體內后,離解為正、負離子,并分別以原形排出體外。常用的離子型對比劑有:泛影葡胺(單體高港x碘克酸(雙聚體低承卜★非離子型在體內不離解,一個分子對比劑在溶液中只有一個粒子。常用的非離子型對比劑有:碘笨六醇、碘普羅胺(優(yōu)維顯卜典比樂、碘海醇等。②水溶性碘對比劑的副反應:★特異性反應:是病人個體對膜的反應,屬于難以預測和防止的對比劑反應。小劑■碘對比劑也可引起這種反應。特異性反應的臨床表現:病人出現尊麻疹、血管性水腫(如臉紅、結膜充血、喉頭水腫引起的喉癢、呼吸不暢或困難)b嚴重者可發(fā)生抽搐、體克、呼吸心跳雷停等。★物理和化學反應:是碘對比劑的某些物理或化學狀態(tài)所引起的反應,與劑■有關,屬可預測或防止的反應。臨床上物理和化學反應較特異性反應出現的多。物理和化學反應的臨床表現:病人出現惡心、嘔吐、臉色蒼白或潮紅、心跳增快、胸悶、頭痛、頭暈、出汗等與神經、血管功能調節(jié)紊亂有關的癥狀。a.一般反應:為頭痛、惡心、嘔吐、尊麻疹等。處理原則:一般反應無須處理。b.輕度反應:出現噴嚏、流淚、結膜充血、面部紅腫。處理原則:須臥床休息、吸策、觀察血壓、呼吸、脈搏。必要時肌肉或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肌注非那根25mg。c.中度反應:為面色蒼白、嘔吐、出汗、氣促、胸悶、眩?、喉干癢等。處理原則:立即靜脈注射地富米松20mg或靜脈點滴氫化可的松50mg-100mg,同時給病人吸氧,密切觀察血壓、呼吸、脈搏,對癥處理。亦可注射腎上腺素1叫、異丙嚎25mg。d.重度反應:為呼吸困難、意識不清、休克、心率不齊、心跳舞停。處理原則:立即測血壓、脈搏、呼吸、II孔對光反應。并組織有關科室配合搶救(氣管切開、人工呼吸、心臟按摩和急救藥物的應用等卜對比劑反應的預防:a.盡■用反應較少的非離子型對比劑。b.造影前應了解病人有無藥敏史和碘過敏史,了解肝、腎功能情況;作好碘過敏試驗;給病人作解釋,消除心理壓力。c.認真篩選高危人群,注意其對比劑的反應。d.預防性給藥,如造影時,同時靜脈注射10mg-20mg地塞米松??捎行p少副反應的發(fā)生。e.完備搶救藥品、器械、氨氣等。f.造影中、造影后均要密切觀察病人,一旦發(fā)生反應,立即停止注藥,終止檢查。碘過敏試驗方法:a.口服試驗:口服10%碘化鈉(梆)液10ml,每日3次,共2日。b.眼結膜試鞋:將碘對比劑1-2滴,滴入一側眼內,5-10分鐘后,觀察雙眼情況。c.口含試驗:將2-3滴對比劑滴入舌下,5-10分鐘后觀察有無反應。d.皮內試驗:用0、1ml有機碘水注入前臂皮內,10-15分鐘后觀察皮膚反應情況。e.除脈注射試驗:是靜脈注射30%碘制劑1mL,15分鐘后產生惡心、嘔吐、胸悶、咳嗽、噴嚏、氣急、尊麻疹、甚至休克等,為陽性反應。如碘過敏試驗反應陽性,則禁用碘劑造影。錚脈試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亦是比較可靠的方法。二、造影檢查技術(-)消化系統(tǒng)造影檢查消化系統(tǒng)的器官包括食管、胃、小腸、結腸及肝、脾、腴和膽道系統(tǒng)。由于它們之間的密度大致相同,無良好的天然對比。在檢查時必須采用造影檢查。消化道的檢查方法:透視與攝片(點片)相結合,但以透視為主?!钔敢暱梢韵兑廪D動病人,觀察胃腸道的解剖和功能情況?!铧c片可以作永久記錄,可發(fā)現透視時不能看到的微小病變。.食道造影食道造影一般不需作任何準備。操作步象:①常規(guī)胸部透視,特別注意觀察縱隔的寬窄情況。②根據病人吞咽困難程度,調制不同濃度的頓劑。當有食道氣管瘞、食管破裂、穿孔者應選用碘油或碘水作造影劑。③檢查食道陰性異物時:可在領中加入消毒棉花并調勻,一口吞下,觀察有無阻擋或勾掛征像。④食道檢查,逐段觀察食道充盈擴張及收縮排空情況??山Y合左前斜位和正位檢查,如不滿意可重復進行。⑤透視中注意觀察食道有無狹窄、擴張、充盈缺損,管壁是否僵硬,黏膜有無破壞和頓劑通過是否通暢等。食道檢查攝片包括:完全充盈像、中度充盈像和黏膜像。⑥有些疾病,需采取特殊的檢查方法,才能顯示。如滑動性食道裂孔疝,用增加腹壓法,以增加檢出疝囊和返流現象的機會;食道靜脈典張病人,可取臥位和肌注654-2,更有利于顯示曲張的靜脈。.胃、十二指腸常規(guī)造影口服鎖劑后,在透視下不斷按摸上腹部以觀察胃黏膜的形態(tài)和充盈后的輪廓。如有異常,81時攝片。⑴適應癥:先天性胃腸道異常者;上消化道出血、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欲明確原因者;上腹部腫塊;胃、十二指腸手術后復查等。⑵禁忌癥:胃腸道穿孔,急性胃腸道出血,腸梗阻,體質衰弱者。⑶造影技術:①術前準備:必須空腹,一般需禁食6-12小時。②對比劑:物餐用混懸液。③操作步驟:a.常規(guī)胸腹部透視,如發(fā)現胃內有大■潴留液時,應抽液后或改日再作檢查。若發(fā)現腸管內有液氣平面或氣腹者,應詳細了解病情,并與臨床取得聯系,決定是否繼續(xù)作領餐檢查。b.病人立位先口服一大口稀頓混懸液,大體觀察領劑通過食道的情況。C.檢查時,病人應臥位IB轉數圈,有利于頓劑均勻涂抹胃黏膜。仰臥位時,胃體、胃爽部黏膜顯示較好;俯臥位顯示胃底部黏膜。注意觀察胃,膜的柔軟度,粗細形態(tài),有無破壞、中斷和糾集現象。d.再服中等?領劑(100mL-150mL),觀察胃中等充盈下的形態(tài)。e.繼而再服多量領劑(約200mL-400mL),重點觀察胃在大■充盈下的輪廓、形態(tài)和功能表現。f.十二指腸的檢查:一般在胃檢查結束后進行。若十二指腸球部充盈,應隨時進行檢查。十二指腸檢查時,既要看充盈相,又要用加壓按摸觀察其黏膜相。注意其形態(tài)、輪廊、端動和收縮功能以及有無激惹征像、變形和龕影等。g.在胃、十二指腸常規(guī)造影檢查中,應采取多種體位檢查,以利于觀察、發(fā)現病變。檢查以透視為主,輔以攝片。一般要求攝取黏膜像和充盈像。透視中發(fā)現異常或發(fā)現病變時,應立即局部攝片。3、胃雙重對比造影胃雙重對比造影:在胃內既服入領劑,又充以足■的氣體形成對比分明的影像。它有利于發(fā)現常規(guī)頓餐檢查所不能發(fā)現的細微病變。對早期胃癌、康爛性胃炎、細小潰瘍等有特殊的診斷價值。4、小腸常規(guī)造影(1)適應癥:懷疑來自小腸的出血、炎癥和腫瘤。(2)禁忌癥:胃腸道穿孔,急性胃腸道出血,腸梗阻等。(3)造影技術:①術前準備:一般禁食6-12小時,并于檢查前一天晚上,用開水沖服普瀉葉20g-30g,用以清潔腸道。②操作步舞:a.腹部透視,觀察有無膽結石、腎結石、鈣化影,了解腸內積氣、積液以及有無氣腹等。b.小腸造影檢查一般與胃、十二指腸造影檢查同時進行。當胃、十二指腸造影檢查完后,即加服頓劑100mL-200mL和口服胃腸促排藥胃復安5片(25噸),增強胃腸的蝠動。c.小腸檢查時,主要觀察各段小腸的黏膜、輪廓及其分布情況和移動性。同時注意小腸的動力和排空時間。d.小腸檢查應顯示致回盲部充盈,才能結束。在檢查中疑有病變,隨時攝片;最后拍攝全腹片。5、結腸領灌腸造影(1)適應癥:結腸先天性異常,結腸息肉、腫瘤、慢性炎癥等。(2)禁忌癥:結腸穿孔或壞死,急性闌尾炎等。(3)造影技術:①檢查前準備:病人于檢查前三日吃少渣、無渣飲食。于檢查前一日上午9時用善瀉葉30g沖鮮開水口服數次后;并于下午用硫酸鎂80g加水90mL,分別于2.4.6時,分三次服完。于檢查日上午,排便后等候檢查。②操作步襄:a.在灌腸時,應徐徐灌入領劑,并注意頓柱前端,觀察其走行有無受阻、分流及殘缺狹窄等。當發(fā)現異常,即雷停注領。b.當鋼劑首達升結腸中段時,即停止注領,并用體位及手法使盲腸充盈。領灌腸主要觀察結腸的輪廊、寬度、韌度、移動度以及有無壓痛、充缺和激惹征像。c.根據需要分別攝取充盈像和排頓后的黏膜像。6、腸套?空氣津腸復位腸套量是要幼兒急性腸梗阻常見的病因,是一段腸管套入鄰近腸腔內所致。⑴適應癥:發(fā)病在24小時以內為絕對適應癥,24小時-48小時為一般適應癥,48小時為謹慎適應癥;臨床上無腹膜炎、腸穿孔、腸壞死征象者。⑵禁忌癥:超出適應癥范圍;成人腸套量大多繼發(fā)于腫病,應以手術治療為宜。⑶操作技術:a.在透視下向腸腔內注氣,注意觀察氣柱的前端,當有腸套疊時,可見前進的氣柱受阻,并可見類圓形或葫蘆狀、環(huán)狀等軟組織塊影。b.在確定腸套量后,可攝取點片,隨即進行注氣復位。注氣壓力保持在40mmHg-60mmHg。復位時可用間斷注氣法,輔以手法按摸,效果更好。(4)復位標準:①可見氣體大■進入小腸;②回盲部腫塊影消失;③患兒癥狀消失,腹部柔軟,安靜入 睡,血便消失;④患兒復位后應留置觀察。(5)注意事項:①在復位中,隨時觀察患兒精神狀態(tài)和壓力表的指針數字,切忌快速加大注氣壓力;②注意腸管在充氣高壓下的穿孔征像。③注意患兒的射線防護。(二)泌尿生殖系統(tǒng)造影檢查技術1.靜脈腎盂造影靜脈腎盂造影不但可以觀察整個泌尿系統(tǒng)的解剖結構,而且可以了解腎臟的分泌功能以及各種尿路病變。是臨床上最常用的一種泌尿系X線檢查方法。2、靜脈腎盂造影(1)適應癥:腎、輸尿管的結核、腫瘤、暗形和積水;證實尿路結石的部位,了解有無陰性結石;原因不明的血尿和膿尿;了解腹膜后包塊與泌尿系的關系等。(2)禁忌癥:碘過敏者;全身情況衰竭;急性傳染病或高熱;急性泌尿系炎癥及嚴重血尿等。(3)造影技術:①造影前準備作碘過敏試驗港查前日下午用菩瀉葉20g-30g用鮮開水沖服或口服25%甘140mL清除腸道;并于檢查前12小時內禁食、禁水。②對比劑:常用76%泛影葡胺40mL;兒童可按0.5-1mL/kg計算用一。③操作步驟:a.造影前先攝取腹部平片。b.注藥前做好壓迫輸尿管的準備工作:病人仰臥于檢查床正中,將兩個長圓形棉墊倒“八”字形?于臍下兩旁,相當于輸尿管經過處,并用壓迫器壓緊或用專用造影氣袋充氣壓迫。c.壓迫情況以能壓迫輸尿管,使造影劑停留于腎盂、腎盞內為度。當病人腹部加壓過大,可出現迷走神經反應癥狀,如:面色蒼白、出冷汗、煩燥等,應立即解除壓迫,一般就能媛解。并注意與碘過敏反應鑒別。d.若病人腹部不宜加壓時,可放低病人頭部,將骨盆抬高10-15。進行檢查。e.注射完畢后5-7分鐘攝第一片。并立即沖洗膠片,以觀察攝影位■、條件以及腎盂、腎盞顯影情況;15分鐘攝第二片,30分鐘攝第三片,若腎盂、腎盍顯影仍不佳,應延長攝片時間至2小時。f.當胃盂、腎盞顯影滿意時,除去壓迫器,立即攝取腎臟、輸尿管、膀胱全尿路片。若腎盂、輸尿管有積水梗阻,輸尿管顯示不好,應加攝俯臥位全腹片,有利于觀察輸尿管梗阻端的影像。.大劑量靜脈滴注腎盂造影主要用于常規(guī)造影檢查不滿意和不能加腹壓患者。其造影劑為60%泛影葡胺,按2mL/kg的劑置,加等量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辭脈滴注,一般在4分鐘內滴完。在滴注開始后10分鐘、20分鐘、30分鐘分別攝全尿路片。.逆行性腎盂造影是在膀胱鏡的觀察下,將特制的導管插入輸尿管并注入對比劑。使腎盂、腎盞、輸尿管和膀胱充盈顯影。X線成像基本因素獲得一張X線照片影像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①X線管焦點②影像信息檢測系統(tǒng)③X線攝影條件④被照體一、影像信息檢測系統(tǒng)(-)屏一片系統(tǒng)(概述)1、醫(yī)用X線膠片【種類】⑴、一般攝影用X線膠片普通X線膠片: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雙面涂布乳劑型的感光材料。它又分為感藍膠片和感綠膠片。⑵、多幅相機和激光相機成像膠片:腰單層涂布乳劑型膠片。⑶、影像增強記錄膠片:主要包括:熒光電影膠片、熒光縮影等。屬單層涂布乳劑型膠片。⑷、特種膠片主要包括:直接反轉膠片,也稱復制片,屬單層涂布乳劑型膠片;自動洗片機輯輪清潔用膠片等。膠片:膠片主要由感光乳劑層、片基、保護層和底層構成。2、增感屏X線攝影時,X線穿過被照組織后,到達膠片的X線■僅有5%使膠片直接感光,形成照片的光學密度,絕大部分X線穿膠片而過。而膠片感光形成的密度值的95%光能是由X線照射增感屏的熒光物質發(fā)光轉換來的。由此可見增感屏具有使膠片感光的重要作用?!痉N類】⑴、鐺酸鈣增感屏:按增感率又分為低、中、高速三種。主要缺點:是X線光子的吸收效率和熒光轉換效率較低。⑵、稀土地感屏:稀土屏按發(fā)的熒光請不同,又分為藍光系列和綠光系列兩部分。稀土地感屏的特點:增感效率高,攝影時使用的曝光曜較少;但影像的顆粒性較大,對細微結構和微小病變的顯示較差。⑶、特殊增感屏:①高清晰型增感屏②高壓攝影用地感屏③同時多層增感屏④感度補償型增感屏⑤乳腺攝影專用增感屏⑥連續(xù)攝影用增感屏(二)影像增強器一電視系統(tǒng)影像增強器將X線轉換成可見光,再在TV攝影機內轉換為電子信號。(三)IP(ImagingPlate)和FPD(flatpaneldetector)作為數字化成像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將X線信息轉化成數字化圖象.是當今普通X線檢查的主流.?記憶用增感屏進行攝影時,膠片的感光主要是X線照射到增感屏感光體發(fā)出的可見光,對膠片感曝光占95%,X射線直接感光不到5%。不同材料做成的增感屏發(fā)出熒光的波長不同。(~)增感屏的主要作用是進行X線能?轉換,大幅度的減少作用于人體的X線(二)X線膠片所接受的曝光絕大多數均來自增感屏的發(fā)光。(三)熒光物質及發(fā)光機理:物理學上定義,某種熒光物質吸收了以射線形式(紫外線、X線、電子線)的激發(fā)能■,并將吸收的能■以可見光的形式(熒光)釋放出來,這種現象叫熒光現象。這種能發(fā)光的物質叫熒光物質。熒光物質的發(fā)光機理就是熒光體在X線激發(fā)下,通過能■轉換的方式,將高能?X線光子轉換成低能量可見熒光。(四)增感屏的基本結構增感屏由基層、反射層、熒光層及保護層組成。片基:片基通常為厚為1mm的聚酯塑料或硬紙板要求1、有一定的剛性2、有彈性3、不易發(fā)生化學反應4、均勻透射線反射層或吸收層:某些高增感率的增感屏在基層上涂有一層光澤明亮的無機物(如二氧化鈦、硫酸頓、氧化鎂等),使熒光反射回膠片,此層即為反射層。它的作用是選擇性吸收射向基層的熒光,防止熒光反射回膠片,提高影像清晰度。熒光體層:熒光體層的主要組成物是熒光體和一種能保證塑膠育曲時不致斷裂的物質(如硝化纖維樹酯),熒光體懸浮于塑膠體中保護層:保護層主要由纖維化合物組成,厚度約25pm。保護層覆蓋在熒光體層表面。作用是對熒光體層進行物理保護,并有助于防止靜電現象的產生。(五)地感屏的分類.增感率增感率的定義是,在照片上取得相同的密度值(1.0)時,無屏與有屏所需要的曝光量之比值。.相對增感速度相對增感速度也稱相對感度(relivespeedRS),是增感屏最有用的分類方法。.發(fā)光色誨增感屏發(fā)光色譜是指熒光體受X線激發(fā)后所產生的熒光的波長范圍。增感屏按發(fā)光色調進行分類,其發(fā)光光譜有藍紫色區(qū)域和發(fā)光光譜在綠色區(qū)域的兩大類。(1)典型增感屏CaW04CaW04增感屏是從1897年開始使用至今的增感屏。它的發(fā)光光譜在藍紫色區(qū)域(350?560nm,峰值在420nm卜它的主要缺點對X線光子的吸收效率和熒光轉換效率較低?,F已逐漸被稀土型增感屏取代。(2)稀土型增感屏稀土增感屏最大的特點是它的X線光子的吸收效率和熒光轉換效率高于鐺酸鈣屏。4、特殊增感屏:①乳腺攝影專用增感屏:用于軟組織攝影。要求能對蛆織宙度對比小、病灶小都能檢出,增感屏質?好,清晰度高。使用單面增感屏單面藥膜膠片,即可滿足。②超清晰型增感屏:用于四肢遠端骨關節(jié)攝影。③高千伏攝影用增感屏:為了過渡散射線,此種增感屏增加一層很薄的鉛合金薄。④同時多層攝影增感屏:用于多層體層攝影。⑤感度補償型增感屏,由多種不同感光度的熒光體組合而成。厚部位增感率高。⑥連續(xù)攝影用增感屏,快換機用。特點:增感效率高、余輝小,耐磨、防除電。(六)增感屏的影像效應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優(yōu)點是將X線曝光■按一定的比例進行放大,從而大幅度提高了X線利用率以及減少病人的照射劑一。但是,由此也帶來包括對清晰度、顆粒性、增感屏老化等負面效應的影響。一、增感作用1、輝度:增感屏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上的熒光強度。余輝現象:當X線照射停止后,增感屏上仍然繼續(xù)有熒光存在一段時間,這種熒光繼續(xù)滯留稱“余輝32、感度:是指在增感屏的熒光作下,X線膠片的感光程度。3、增感率或者叫增感因數:在其它條件(如千伏、mA、被照體、距離等)不變的情況下,在照片上產生密度為1.0時,無屏與有屏所需曝光時間之比。增感屏不同,增感率不同,一般在40~95之間。4、影響增感作用的因素(1)增感屏的X線吸收效率.X線吸收效率是指被熒光物質吸收的入射X線占原X線的百分數。吸收效率越高,對X線的有效利用率就越高。.X線吸收效率與熒光物質種類和X線能■有關。熒光物質不同,增感屏的X線吸收效率就不同。熒光物質的原子序數高則入射X線光子與熒光物質相互作用的機率就增高,對X線吸收效率也越高。(2)增感屏的熒光轉換效率X線光子與熒光體相互作用時部分被吸收后,會以另一種光子能■的形式將能■釋放出來,這種以能?轉換的方式產生熒光的能力就是增感屏的轉換效率。熒光物質的轉換效率越高,對X線能利用率就越高。增感屏實際上是個能量轉換器,它能把所吸收的X線能曜轉換為熒光,并對X線曝光曜按比例進行轉換放大。二、增感屏對影像效果的影響:1、減少X線照射■,縮短曝光時間,減少運動模糊。2、影像對比度增加:使用增感屏所獲得的照片影像對比度高于無屏的照片影像。3、影像清晰度下降:由于使用增感屏,照片清晰度下降,這是增感屏最大的缺陷。醫(yī)用X線膠片基本結構(雙面膠片)雙面乳劑膠片結構共有7層,由保護層、乳劑層、底層和片基分雙面組成.片基層X線膠片使用透明聚酯材料(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或聚對莘二甲酸乙二醇脂(滌綸)作為片基,片基厚度約為150pm,它為組成膠片的其余成分提供了物理支架。.粘合層因片基表面有憎水性,不易與親水的乳劑層粘連。.乳劑層感光乳劑層由AgX、明膠、少■的有機和無機附加物組成。AgX晶體懸浮在明膠中形成了感光乳劑,感光乳劑被極其均勻地涂于片基上,其每面的厚度按生產廠家不同,可以從5?10Pm。(1)鹵化銀AgX:鹵族元素F、Cl、Br、I與Ag的化合物,統(tǒng)稱為AgX。光吸收特性:膠片中鹵化銀晶體顆粒的大小為0.05~1.71um1.晶體顆粒小,分辨率高;2.晶體顆粒大,感光度高;3.晶體顆粒分布均與,反差系數高;4.晶體顆粒的大小不一,寬容度大。(2)明膠:各種用于感光材料的AgX均不溶于水,更不能直接涂布在片基上。對膠片的感光特性有重要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a能提高乳劑的感光度,b可使鹵化銀顆粒涂布均勻,c明膠膨脹后具有多孔性,可使小分子通過,便于沖洗,d粘性強具有堅膜作用,e性能不穩(wěn)影響膠片的感光性能。4.保護層 保護膜是一層堅硬的保護性明膠,用以防止質地柔軟的乳劑層受到刮擦和磨損等機械損傷,保護膠片免受觸摸時皮膚上的油脂,汗和影液等的污染。保護膜具有抗靜電作用。X線膠片的主要性能X線膠片的性能主要包括有膠片的感光特性、成像特性和物理特性。a感光特性主要包括感光度(sensitivityS\本底灰致Dmin\最龍腕(Dmax》對ttK(contrastC\寬容度(latitudeL)等參數。這些弁數在膠片的生產過程中就已經形成。b成像性能感光材料的感色性,分辨力與成像的質■密切相關。c理化性能X線膠片的重要理化性能包括乳劑穩(wěn)定性、防潮防靜電特性、保存性、乳劑涂布均與性、外形尺寸標準化和膠片厚度一致性等參數二X線攝影條件(-)影像形成要素影像細節(jié)的表現主要取決于構成照片影像的四大要素:密度、對比度、銳利度(模糊度)及失真度。前三者為構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后者為構成影像的幾何因素。①窗度:X線照片上:曝光多的區(qū)域黑化程度亶,表示照片的光學密度值高,影像表現就越黑;曝光少的區(qū)域黑化程度輕,表示照片的光學密度值低,影像表現就越亮。照片的光學密度值:等于照片的入射光線強度10與透過光線強度I之比的對數值。用符號D表示:°=bgm/。//)人眼能識別的密度值在0.25-2.0;最宜于醫(yī)師識別影像的密度值在0.7-1.5。②影像對比度1,客觀對比度(物理對比度)2,主觀對比度(X線對比)3,膠片對比度(特性曲線)4,照片對比度(光學對比度)5,人工對比度a、物體對比度此物體與其相鄰物體在物理特性或化學特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這種源于物體固有差異稱為物體對比度。b、X線對比度:由于組成被照肢體的有效原子序數、密度、及厚度的不同,X線通過時產生了吸收差異,使透過肢體后的X線分布也產生了差異,形成X線對比度。c、X線膠片對KX的放大能力稱為膠片對比度。膠片對比度將X線對比度放大1.9-3.5倍d光學(照片)對比度:X線照片上相鄰二處之間的密度差。亦稱為光學對比度。用高電壓技術攝影時,照片對比度下降,但影像黑、白之間有較大范圍的灰階,層次豐富,診斷信息增多。e人工對比度:采用人工注入對比劑的方法而獲得人體內組織結構間的影像對比度稱為人工對比度。(二)攝影條件(三)攝影優(yōu)化措施?記錄細節(jié)X線影像影像的一個■要特征是具有顯示人體解剖結構細節(jié)的能力。1,影像的清晰度:指圖像能顯示更多細節(jié)和具有清晰邊緣,它控制可視細節(jié)。取決于模糊度(經空間傳遞后物象變化的物理現象X分辨力(規(guī)定測■條件下不能成像的最小空間頻值\影像噪聲(照片窗度或者影像亮度的隨機變化卜2,影像的失真度:組織結構在大小、形態(tài)上的歪曲,成像在解剖部位的大小、形態(tài)的歪曲。它取決于影像放大失真或形態(tài)失真。3、在X線攝影時,被攝肢體或病灶一側應盡?靠近膠片4、采用小焦點的辦法來減小照片影像的伴影。5、當伴影HVO.2mm時,人眼無模糊感;H=0.2mm時,人眼開始有模糊感。因此,0.2mm被公認為模糊的閾值。6、一般情況下,中心線通過被攝部位的中心,并與膠片垂直。否則,影像就會變形失真。7、照射野:指通過X線管圖口的X線束入射于肢體的曝光面的大小。8、照射野的大小與X線照片影像的密度、對比度有很重要的關系。9、減小照射野,對減少散射線有著重要的意義。此外,對病人和攝影工作人員也起到減少輻射的作用。.散射線的產生:A.穿透人體時產生的康普頓效應B.和人體發(fā)生相互作用,變向無規(guī)律。C.KV越高,產生的散射線■越大。D.散射線是軟射線。E.散射線的主要影響是降低照片的對比度11、臨床照片中影響散射線的因素:1.散射線隨KV的增大而增加。2.患者是散射源,散射隙被照體的厚度、體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3.散射隨照射野的增大而增加12、源線柵是直接吸收散射線的有效設備。使用注線器的原則:1.身體被照部分的厚度超過10cm。2.攝影所用管電壓高于60KV時。13、源線柵根據構造特點可分為:聚焦式、平行式和交叉式。14、聚焦式是濾線柵的鉛條延長聚焦于一直線;平行式是濾線柵的鉛條相互平行;交叉式是源線柵的鉛條相互垂直交叉組成。15、★濾線柵的柵比:R=鉛板的高度(h)/鉛板的間隔(D)柵比越大,吸散線收能力強越。射*柵密度n:在濾線柵表面上,平均1cm中的鉛條數n=l/(d+D)16、在照片上得到相同窗度值,不用濾線柵時的曝光?與用濃線柵時的曝光?之比,也叫濾線柵因子。曝光星倍數隨柵比的增加則增大,管電壓高時,其值也增大。濾線柵的使用注意事項①使用聚集式濾線柵時,注意正反方向。②X線中心線要對準源線柵中線,左右不要偏移3cm。③領斜X線管時,傾斜方向只能與鉛條排列方向平行。④使用聚集濾線柵時,焦柵距離要在允許范圍內。否則,產生邊緣切割。⑤使用調速運動源線柵時,要調好與曝光時間相適應的運動速度,一般運動時間長于曝光時間的五分之⑥濾線柵的選擇:根據肢體的不同攝影部位、攝影距離和管電壓來選擇。17、在X線攝影中,當被照體厚度超過10cm或使用管電壓超過60KV時,產生的散射線就會較多,使照片影像對比度下降,因此,必須使用法線柵加以消除。使用濾線柵不僅吸收了散射線,而且也吸收了一定的原發(fā)射線。所以,在選擇攝影條件時,需增加一定的曝光18、影像失真主要有大小失真和形態(tài)失真放大失真三、攝影條件的選擇(-)感光效應:是指在X線攝影中,X線經過身體部位不同程度地吸收后,到達X線膠片而使膠片感光的作用。(二)X線攝影條件的基本因素1、管電壓⑴、管電壓表示著X線的穿透力(2)管電壓管電壓控制著照片影像對比度慝光效應與管電壓的n次方成正比n值隨管電壓升高而下降15%法則:KV增加或下降15%就可以使密度增加一倍或降低一半(適用于60-100KV)2、管電流和攝影時間管電流和攝影時間的乘積稱為管電流一(mAs卜3、攝影距離通過感光效應公式可知:膠片上得到的X線量與焦-片距(FFD)的平方成反比。4、變換屏一片系統(tǒng)在更換膠片或增感屏時,特別是更換增感屏時,應注意增感屏的性能和增感率5、濾線柵和照射野照射野:在X線攝影中有效地縮小照射野,不僅減少被檢者的輻射劑■,而且使散射線含有率下降,從而提高照片對比度。但是需增加曝光■以保持影像密度不變。(三)X線攝影條件的應用1、變動管電壓法:將攝影中的其它因素固定不變,管電壓相應地隕著被檢體的厚度變化而變化的方法。變動管電壓法的特點是:被檢體厚度增減1cm時,管電壓就增減2KV。2、固定管電壓法:在X線攝影中,管電壓值固定,mAs作為照片密度的補償,且隨著被攝體的厚度和密度的變化而變化。3、對數率法及X線攝影條件規(guī)范化,此法最大缺點是計算、查表煩瑣,實際應用較少。4、自動曝光法是指在X線攝影時,將探測器,于人體與屏-片組合系統(tǒng)之間,實時監(jiān)測透過人體到達膠片的射線■,通過控制儀控制X線機的曝光時間。在攝影中應根據體位及體厚等的變化,選擇具有能穿透被照體的KV值;并選擇合適的密度值。以保證高質■的X線影像。感光機理Ag++e-Ag即形成顯影中心,無數顯影中心構成潛影。X線曝光形成的潛影主要分布在鹵化銀顆粒內部。日光曝光的特性曲線足部斜率更小些,x線曝光下的特性曲線足部斜率相對大些,這由于X線光子能曜大,一個X線光子可以使多個鹵化根感光。反轉現象:膠片在重復曝光,或過度曝光時會出現曝光■增加,密度反面下降,即反轉。攝影過程分為三個階段:①即乳劑合成階段(形成感光中心);②曝光階段(形成顯影中心-形成潛影);③暗室處理階段(顯、定影、水洗、干燥-形成可見影像b(-)顯影方法與原理感光后膠片產生了看不見的潛影,經過顯影、定影等化學處理后售到固定的影像的過程稱顯影處理。顯影的■要性是把不可見潛影轉化成可見光影像。顯影處理就是將膠片上的已感光的鹵化銀還原為銀原子的過程?;瘜W顯影法:化學顯影是利用顯影液中顯影劑提供電子,把膠片上已感光的鹵化銀晶體中的銀離子還原為銀原子的方法。顯影液的成分及作用一、顯影劑二、保護劑三、促進劑四、抑制劑五、溶劑在X線照片顯影液中,常用的有機顯影劑有三種:米得、對笨二酚、菲尼明。①米吐爾(Metol)又叫米得化學名:對甲基酚硫酸鹽無色晶體,易溶于水,難溶于乙艇、乙醇。在含有亞硫酸鈉或堿溶液中溶解度小,是強力顯影劑,是對笨二酚的20倍。②對基二財又叫海得,幾奴尼化學名:對笨二酚,1.4二羥基笨無色,或灰福色晶體,易溶于水,干燥空氣中穩(wěn)定,堿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由淡黃色變成棕色。但在亞硫酸鈉溶液中很穩(wěn)定。單獨使用顯影弱。顯影誘導期長、顯影速度慢,出影后加快。受澳化柳的抑制作用大,與米吐爾合用或菲尼?合用,能發(fā)揮超加合作用。③菲尼?:化學名:1-笨基-3-毗理烷事無色晶體,能溶于熱水,易溶于堿性溶液。顯影性能似米吐爾,速度稍快,無誘導期。菲尼明本身是一種中等活性顯影劑,但與其它顯影劑合同形成超加合作用。定影液的成分及作用定影就是對未感光鹵化銀的溶解過程。成分:定影劑、保護劑、中和劑、堅膜劑、溶劑。定影劑要求:①能溶解鹵化銀。②性能穩(wěn)定,無毒、價低。常用的有:硫代硫酸鈉、硫代硫酸錢。定影劑化學性質:1、硫代硫酸鈉:無色棱狀晶體,易溶于水,溶解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加,在溶解中吸熱。遇強光、酸易析出硫,應在陰暗處存放。2、硫代酸鏤:白色晶體,易溶于水,不溶解于爵類、魄類有機溶劑。保護利:亞硫酸鈉作用:1、防止定影液中定影劑被H化。2、防止硫代硫酸鹽遇酸析出硫。3、穩(wěn)定定影液性能。中和劑強酸易使Na2s203分解,常用酸性較弱的冰醋酸、硼酸。作用:①中和顯影后膠片上帶的堿性顯液,使之立即停止顯影。②使定影液呈酸性,PH值控制在4?6之間,以形成使用堅膜劑的條件。③促使膨脹乳劑膜收縮。堅膜劑:鉀根、鋒研堅膜劑是定影液中對膠片乳劑起固定和收斂作用的藥劑,使膠片影像長期保存。顯影液輔助成分及作用1、保護劑顯影劑在水溶液中,尤其是在堿性溶液中極易被茶化。因此必須加入保護劑,以防止顯影液被氧化。常用抗氧化劑亞硫酸鈉作為保護劑。保護劑的作用有三點:①防止顯影劑被H化:2Na2so3+O2=2Na2s04②防止照片污染,并穩(wěn)定顯影作用。亞硫酸鈉與笨座反應生成無色的,無污染的對笨二酚單硫酸鈉,具有一定的顯影作用。③微粒顯影作用:亞硫酸鈉對鹵化銀有溶解作用,當乳劑表面溶去少許鹵化銀時會使顯影顆粒更細一些。2、促進劑多數顯影劑在中性溶液中不起顯影作用,或顯影作用弱,只有在球性溶液中才有較強的顯影作用。X線照片顯影液中,常用的促進劑有碳酸鈉,氫本化鈉、偏硼酸鈉。促進劑的三點作用:A、保證溶液一定的PH值,促進顯影劑的還原作用。B、促使乳劑層膨脹,加大顯影液的滲透性。C、穩(wěn)定顯影液的PH值,具有媛沖作用。3、抑制劑:也稱防灰霧劑主要作用是防止照片灰霧產生。4、溶劑顯影液中的溶劑主要為水。要求沒有有機物、無機物雜質,保證配出的顯影液性能的穩(wěn)定。蒸恒水最好,也可用煮沸過的自來水。顯影劑中的防灰霧劑笨駢三血嗖,必須用酒精溶解后放入溶液中,方可發(fā)揮作用。定影的速度依賴于定影劑的擴散和化學反應二者的速度。水洗的目的:定影后的乳劑層中含有大■的硫代硫酸鹽及其絡合物,若不將這些物質除去,這些物質將隨著保存期的延長受潮,場化、分解,并與乳劑中的銀起化學反應,生成硫代硫酸銀,使影像變色,失去保存的意義。因此,定影后的照片必須經過充分的水洗。水洗后照片必須干燥后,才便于讀片和保存,干燥就膠片乳劑層中的水擴散到空中去。自動沖洗技術的基本結構(1)自動輸送系統(tǒng)控制洗片速度、順序、各程序的運行時間自動洗片機的安裝方式:半明室式:輸片入口在暗室,其余均在明室;全明室式:采用儲片盒或輸片器,插入輸片入口;聯機方式:自動洗片機與X線機聯機。(2)溫度控制系統(tǒng)包括加熱器、恒溫器、熱交換器、過熱保護器。作用:保證顯影、定影、干燥的溫度在預定的數值。(3)化學藥液貯存系統(tǒng)包括顯影槽、定影槽、水洗槽。(4)補給系統(tǒng)包括補給筒、補充泵、濾芯等。補充方式:1長度補充:以膠片的長度來控制藥液的目前最常用。2面積補充:以膠片的面積來控制藥液的,。3密度補充:以膠片的密度來控制藥液的最科學的一種方式,未來將廣泛使用。(5)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藥液循環(huán)泵、密封管道、過濾器。作用:保障顯、定影液均勻及溫度的一致性,過渡反應顆粒及雜質。水循環(huán):保障膠片上殘留的藥液被清洗干凈。(6)干燥系統(tǒng)分熱風干燥和紅外線干燥。(7)控制系統(tǒng)包括電源供給系統(tǒng)和整機工作控制系統(tǒng)。激光相機的流程和優(yōu)勢.良好的成像效果;.多機輸入;.連續(xù)打印;.多種功能:①照片幅式選擇多樣化;②輸入存儲器內的圖像數據,在打印前可以清除;③打印前可任選打印數目;④有的打印機還可任選膠片大??;⑤具有圖像黑白反轉功能。.高效率:自動化程度高、明室裝片、圖像存儲容■大;.質■控制有保障。無論是濕式打印機還是各種方式的干式激光打印機,其通過激光形成潛影的過程和各種控制程序時一致的。解剖學的基準點線面(1)點一人體表面的標志點人體組織結構中的某些供攝影定位使用的標志,例如,在胸部攝影時,常用的標志點有肩峰、鎖骨中點、胸骨角、肩胛骨下角等。注意,有的常用的標志點可以看到,有的必須通過觸摸判定。(2)軸--人體互相垂直的三個軸人體攝影時,攝影體位必須遵從位于空間三條軸向,分別稱為:垂直軸:即自上而下與地平面垂直,與身體長軸平行的軸。矢狀軸:即自前向后與地平面平行,與身體長軸垂直的軸。冠狀軸:或稱額狀軸。即由左向右與地平面平行,與前兩條軸垂直的軸。(3)線.人體互相垂直的三個軸線水平線:人體直立時,與地面平行的線正中線:上下方向,將人體左右等分的線矢狀線:與水平線相交,與正中線平行的線冠狀線:與矢狀面垂直相交,將人體前后分開的線垂直線:與人體水平線垂直的線(4)面-人體位于標準姿勢時的平面矢狀面、冠狀面、水平面(-)人體解剖學基本姿勢描述為了說明人體各部或各結構的位置關系,特規(guī)定一種標準姿勢,稱為解剖學姿勢。特定的解剖學姿勢規(guī)定如下:身體直立,面向前,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軀干兩側,手掌向i|o_規(guī)定了一些相對的方位名詞:1.近頭側為上,近足側為下。2.近正中矢狀面者為內側,遠正中矢狀面者為外侵I。3.近心臟側為近端.遠心臟側為遠端。4.近身體腹面為腹側(前面),近身體背面為背側(后面)。(三)人體常用關節(jié)運動描述在攝影學中,對人體組織結構的顯示常需要采取一定的角度,一般的描述方法統(tǒng)一用語如下:屈、伸運動、內收、外展運動、旋轉運動人體基本體位:(1)立位■自然立位、解剖學立位(2)坐位--坐位、半坐位(3)臥位--仰臥位、俯臥位、側臥位右側在下稱“右側臥位;左側在下稱“左側臥位:(4)斜位-內斜位、外斜位、前、后斜位身體一側向前傾斜與攝影臺面成角時的體位稱“前斜位1一側向后傾斜與攝影臺面成角時的體位稱“后斜位、注意;在影像上,一側的左前斜位,相當于另一側的右后斜位。(5)特殊體位TF常規(guī)體位.依被照體的功能命名,例如,膝關節(jié)功能位,脊柱側鸞的加■、減輕位,觀察椎體穩(wěn)定性的過伸、過曲側位,眼眶異物的生理定位(眼球上下轉動)等。.依被照體的姿勢命名,例如,值關節(jié)蛙式位、胸部前弓位等。.依攝影位置創(chuàng)始人名字命名,例如,乳突勞氏位、債關節(jié)謝氏位。(6)各種體位的臨床意義X線攝影位置的概念x線管的軸線:X線管陽極至陰極端的方向為長軸。長軸只有一個。短軸有兩個:一是與X線管雷口平行方向的,一是與X線管窗口垂直方向的(射線方向),X線攝影所用短軸為后者。中心線投射方向與角度L中心線:與球管軸線相垂直,居X線束中心部分的射線稱“中心線:中心線一般由模擬光明的投影(坐標軸的中心點)表示。中心線是X線入射方向的代表。臨床使用時,代表X線在人體表面的入射點和透過人體后穿出點的連線。.斜射線:中心線以外的線稱“斜射線、.垂直投射:中心線與地面垂直。.水平投射:中心線與地面平行。.向上傾斜:中心線向頭側傾斜。.向下傾斜:中心線向足側傾斜。.中心線傾角:中心線投射的方向與膠片或臺面的夾角角度。③攝影距離:a.焦-片距:指X線管焦點至膠片的距離。不同部位的膠一片距均不同。b.焦-臺距:指X線管焦點與臺的距離。c.焦-肢距:指X體管焦點與被檢查肢體的距離。精確計算應為焦點至肢體中點檢查平面的距離。d.肢-片距:指檢查部位至膠片的距離。一般按肢體的重點檢查平面或中部計算。X線投照方向的描述矢狀方向(正位)被照體矢狀面與膠片長軸呈平行,中心線經被檢者的前方或后方入射,從后方或前方射出的位II稱“正位:;冠狀方向(側位)被照體冠狀面與膠片長軸呈平行,中心線經被檢者的一例入射,從另一側射出的位置稱“側位1③斜位方向被照體冠狀面與膠片按要求呈一定角度,中心線經被照體的左、右后方或左、右前方入射從左、右前方或左、右后方射出的位置稱“斜位:④軸位方向中心線經被照體的一端入射,從另一端射出的位置稱“軸位,分頭一尾、尾一頭、上一下、下一上方向。⑤切線位方向指中心線與被攝影肢體局部邊緣相切方向。?四肢檢查方向.脛腓方向指從小腿的脛骨射向腓骨方向.腓脛方向與1的方向相反.桃尺方向指從前臂的桎骨射向尺骨方向.尺快方向與3的方向相反.背底方向指從足的背側射向足底.底背方向指從足底射向足的背側.背學方向指從手的背的射向掌心.掌背方向指從掌心射向手的背側邈昱是指在人體的表面上可以看到或捫到的固定標志點。這些點與體內某些解剖部位,內臟器官對應,X線攝影擺位時,需要根據各定點來找到所要攝取的部位。各種定位點:a.頭:眉弓、眉間、鼻根、內眥、外眥、眼眶下緣、下頜角、頻尖、截弓、■間線、鼻翼、鼻唇溝、口角、外耳孔、枕骨隆凸、乳突尖、翼點(17個)。b.頸:甲狀軟骨,第七頸椎棘突。c、胸部:肩峰、鎖骨、頸靜脈切跡、胸骨角、劍突、肩胛下角。d、腹部:臍、前上棘、囂靖、恥骨聯合、酷后上棘、尾骨尖。e、上肢:大結節(jié)、肱骨內外上集、鷹嘴突、撓骨莖突、尺骨莖突、豌豆骨。f、下肢:股骨大粗隆、股骨內、外側繇、族骨、腓骨小頭、脛骨粗隆、脛骨內踝、腓骨外踝。頭部各連線的概念a.聽眉線:外耳孔與眉間的連線,與聽眥線約呈10。角。b.?間線:兩■孔間的連線,與水平面平行。C.聽眥線、聽眥面:外耳孔與同側眼外眥的連線為之。包含兩側聽眥線的平面為聽眥面。聽眥線與同的聽眶線約呈12。角。d.聽庭線:為外耳孔頂部至同側眼鞋下緣的連線,與解剖學的水平面平行。e.聽鼻線:為外耳孔與同側鼻翼下緣的連線,與聽眥線約呈25。角。(12-13°卜f.聽口線:為外耳孔與同側口角的連線與聽眥線約呈35。角。(22-23。卜體表定位標志概念頸部的邊界 頸部上方以下頜下緣、乳突至枕外粗障連線與頭面部分界。下方自胸骨上窩、鎖骨、肩峰向后到第七頸椎棘突為界。與胸部、上肢、背部為界。頸部體表標志頸部體表標志因年齡、性別和個體而異,兒童和婦女呈圓形,成人男性骨性標志突出。舌骨位于頸中線最上方,相當第四頸椎水平。甲狀軟骨成人男性在上緣處構成高突的喉結,后方正對第五頸椎。環(huán)狀軟骨位于甲狀軟骨下方。臨床上常在此處作急救氣管切開或用粗針頭穿入,以解救窒息。它的后方對第六頸椎,它是吼與氣管、咽與食道的分界點。胸骨頸靜脈切跡相當于第二、三胸椎水平;鎖骨上窩位于鎖骨中1/3分界處上方。胸部邊界胸部的上界是由胸骨頸靜脈切跡,沿鎖骨到肩鎖關節(jié),再由此連線往后到第七頸椎棘突。胸部下界相當胸廓的下口,胸部和上肢的界限是三角肌的前緣。形狀胸部外形與骨骼、肌肉和內臟發(fā)育狀況有關。一般可分為寬短形和狹長形。體表標志胸骨柄與胸骨體處形成向前突的胸骨角,兩側連接第二肋骨,可作為計數肋骨的標志。胸骨角相當于第四、五胸椎水平,后方對著氣管分叉處。腹部邊界腹部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內臟器官。上界從前向后為胸骨劍突、肋弓、第十一肋前端與第十二胸椎。下界從前向后為恥骨聯合下緣、恥骨結節(jié)、腹股溝韌帶、精與第五腰椎下緣。腹壁在后方為脊柱的腰部。前外側壁均為扁平肋構成。體表標志骨性標志有劍突、肋弓、第十一肋前端。在下方有恥骨聯合、坐骨結節(jié)、前上棘、略棘。臍的位?不恒定,約相當第三、四腰椎之間。上肢體表定位標志:①鎖骨:橫向位于胸廓的前上方,左右各一,可捫到。②肩腳骨:在背部的外上方,內側角對第二肋骨、下角與第7肋骨或7~8肋間隙相平。肩峰高聳在肩胛崗的外上方。在肩峰的前內下,深按可觸及喙突。③肱骨大結節(jié):突出于肩峰的外下方。④肱骨內上H:位于肘關節(jié)的內上方、外上II位于肘關節(jié)的外上方。⑤尺骨鷹嘴:位于肘關節(jié)的后側突起處。⑥尺骨及撓骨莖突:分別為前臂近腕部的內側及外側突起。⑦豆骨:為腕部掌面尺側突出的小骨。下肢體表定位標志:■前上靖:兩側略骨前外上方最突出的骨點??崆吧暇负笊戏?與第四腰椎棘突同一平面。股骨大粗隆:囂前上崎的外下方突出的骨點,可捫到。恥骨聯合:正中線與兩側大粗隆連線相交處。臏骨:股骨遠端膝關節(jié)的前上方。股骨內、外上歌:股骨遠端的內、外側。腓骨小頭:股骨外上賽下方可觸及。脛111粗隆:族骨前下方突起處。脛、腓骨內外踝:踝關節(jié)內、外上方的突起處,分別為脛、腓骨內外繇。坐骨結節(jié):與胃部下方可捫到。全身體表定位標志點。①根據被檢查者體位和X線穿過人體的方向命名。如:前后位、后前位、側位等。②根據身體與膠片的相互關系命名。如:左、右前斜位。③以攝影位■的設計人姓名命名。如:勞氏位、斯氏位等。④據中心線,人體與膠片間角度關系命名。如:乳突雙45。角(梅氏位,雙45。)⑤據被檢查者肢體的姿勢命名。如:胸部站立后前位等。⑥據某部的功能命名:如:下頜關節(jié)的張口、閉口位等。上下肢基本骨質結構解剖關系四肢骨投照的注意事項:①熟悉四肢帶骨的體表定位標志為基礎;②長骨攝影應包括上下兩個關節(jié),攝影一端時,至少應包括鄰近一端的關節(jié),以明確共解剖位,。③長骨的長軸應與膠片的長軸平行,膠片尺寸應充分包括被檢部位的軟組織。④在一張膠片上攝取兩個位置時,肢體同一端應位于膠片的同一端,關節(jié)面最好在同一水平線上。⑤焦一片徑為75-100cm,一般不用濾線器,較厚者可用(股骨\⑥骨折患者,擺位?小心謹慎,防止骨折錯位。不能動者可轉動X線管的方向,以適應其體位。單雙側肢體,均要用鉛字表明“左、右'⑦晏幼兒骨關節(jié)常規(guī)攝取雙側肢體,以便對比。⑧攝片條件常用:40-55KV,10-20mAs,據實際情況酌情增減。⑨不需要檢查的部位應盡*減少X線的照射。被攝手臂盡■取向外展的位置,以便照射野遠離靜脈等對射線敏感部位。⑩必要時利用棉墊、沙袋,壓迫帶等輔助用具,以便支持和固定膠片及被攝部位,避免移動造成影像模糊。手、腕關節(jié)、足、踝關節(jié)的正側(斜)位要點

一、手的投照位廈1、手后前位、前后位攝影:了解骨質形態(tài)。2、手側位攝影:了解異物、骨折、脫位時使用3、手后前斜位攝影:未指稍屈曲,手掌約是45。角。4、手前后斜位攝影:未指稍屈曲,手掌約是45。角。手正位:中心線:對準第三掌骨頭,垂直暗盒射入。膠片尺寸:8X10英寸或10X121手側位:中心線:對準第二掌骨頭垂直射入暗盒。手斜位(內斜):左、右標簽的直要性!!手斜位(外斜):攝影體位:手外旋,手背與暗盒成45。。第三掌骨頭?于膠片中心。手拇指正側位:用途:觀察拇指關節(jié)病變和軟組織內異物。一腕關節(jié)正位(前后位、后前位):中心線:尺桎骨莖連線的中點,垂直入射。二、腕關節(jié)側位:攝影目的:觀察尺骨、撓骨遠端、腕尺撓關節(jié)了解其側位投影形態(tài);月骨影像等。膠片尺寸:8x10TOC\o"1-5"\h\z攝影體位: _ . ?■■■?a.患者在攝影臺旁邊坐立。 彳|&b.手指伸直或微握,掌內旋90。。c.腕部尺側在下垂直暗盒,尺骨莖突置中心。 /d.拇指伸直,與暗盒呈“90?!苯?。 Q腕關節(jié)正位:中心線:經撓骨莖突垂直攝照。腕關節(jié)后前尺偏位:腕部尺偏位(外展位):目的:了解舟骨的情況,可前后或后前位,手掌向尺側偏移即可。腕骨軸位:中心線:像肘部傾斜25。到30°,經第三掌骨底部上方2cm射入膠片中心。

尺整骨前后位:投照要點:范圍、至少包括一個關節(jié),10X12'三、前臂側位:要點:尺側在下,肘部彎曲90。肩部放平肘關節(jié)前后位:攝影目的:觀察時關節(jié)、肱骨遠端,無撓近端及周圍欠蛆織情況。渡線器:(-)中心線:對準肘關節(jié),垂直暗盒入射。屏情況氣:平靜呼吸狀態(tài)屏氣曝光。顯示結構:常規(guī)位■,顯示肘關節(jié)正位影。肘關節(jié)前后位:注意:當肘關節(jié)部分強直時,上胃與前胃夾角小于90。時,可使雙臂與臺面的夾角TOC\o"1-5"\h\z一致,并然雙臂同時外旋20。左右,以充分顯示關節(jié)面。 * / >肘關節(jié)側位:攝影目的:觀察肘關節(jié)諸骨及關節(jié)的側位骨質,形態(tài),'中撓骨頭與肱骨小頭號關系;尺骨半半月切跡,鷹嘴,喙突與肱骨的關系。 戶J-I攝影體位:乩患者面向攝影臺的邊,上臂外展,屈肘呈90°-100。角。- ^—>7^b.尺側在下、肩向下一時平手掌例位,拇指向上。 一c.肘部內上課■膠片中心。濾線器:(-)中心線:垂直在節(jié)入射;或經肱前外上蛛下方與撓骨小冰的關節(jié)面垂直入射。屏氣情況: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屏氣曝光。顯示結構:常規(guī)位■,肘關節(jié)側位影。肘關節(jié)軸位:目的:重點觀察尺骨鷹嘴和尺神經溝一中心線:鷹嘴上方2.5cm垂直射入;肩側傾斜30°經鷹嘴上方射入。上臂前后位:位廈要求:手臂伸直,稍外展20-30°角,手掌向前或上。肱上臂側位:攝影目的:觀察肱有的位形態(tài),骨抽結構和軟組織影像。膠片尺寸:14x14;12x10

攝影位■:a.患者仰臥或前后定位,被檢測緊靠暗盒。b.患側上臂稍外展,屈時至90。角,內旋、手■、腹前。c.上臂內側靠近片盒,肱骨內外上骨條,連4=.2工d.膠片上緣包括肩關節(jié),下緣包括時關濾線器:(-)中心線:對準肱骨中點,垂直入射。屏氣情況:平薛呼吸下屏氣曝光。顯示結構:肱骨側位影像,常規(guī)位置。肩關節(jié)側位:要點:通過胸片夾攝影因為使用了濃線器,曝光條件用胸部條件:85KV,15mAso肩關節(jié)前后位:攝影目的:觀察周關節(jié)骨的正位攝照形態(tài),特別是肱骨頭與關節(jié)盂的關節(jié)間隙。膠片尺寸:10x12攝影體位:a.患者仰臥或站立位,被檢測肩部緊靠暗盒,冠狀面與暗盒成10°-15°ob.患側上肢伸直稍外展,掌心向前。c.片盒上緣超出肩部約3cm,或喙突對膠片中心。濾線器:(土)中心線:經喙突垂直投射。屏氣情況:平靜呼吸狀態(tài)下屏氣曝光。顯示結構:肩關節(jié)的正位結構影像。肩關節(jié)前后位:中心線:經緣突垂直射入膠片中心。肩胛骨前后位:攝影目的:概況肩胛骨的形態(tài)和骨質結構。濾線器:(土)中心線:對準被檢測喙突下4-5cm處,垂直暗盒入射。屏情無:平靜呼吸情態(tài)下屏氣曝光。顯示結構:肩胛骨的正位影像。鎖骨后前(前后)位:攝片目的:觀察鎖骨后位影像。濾線器:(+-)中心線:攝單側鎖骨時,對準患側鎖骨中段垂直射入膠片。攝雙側時,對準第1椎或胸骨切邊。屏氣情況:深吸氣后屏氣曝光。顯示結構:鎖骨正位影像。鎖骨軸位:了解鎖骨的上、下、前、后位情況。投照位置:仰臥于臺上;片盒斜30。,中心線通過鎖骨中心向頭斜20-30°入射。肩領關節(jié)后前位:后前位胸部,只是上肢下垂。中心線對3胸椎垂直投照。下肢帶骨解剖及體表定位標志 之足前后位:中心線:對第3跖骨底部垂直入射;或向足跟斜15。角,第3跖骨基底部入射。足前后內斜位投照:攝影目的:觀察足骨及其相應的關節(jié)和第4-5跖骨底部。攝影體位:a.患者坐于攝影臺上,患側下肢朦部屈曲,小腿內收。b.足底內緣貼近片盒,外緣抬高,足底與膠片呈30-45。角。c.足背與膠片平行。濾線器:(+->?中心線:對第3跖俾基底部垂直入射。顯示結構:常規(guī)位■,為足內斜位像。附舟骨的攝照:相當干切線位,雙足對應投照。足前后外斜位:中心線對第2籍骨莖底部入射。足外側位:檢查足畸形或足內異物定位。踝關節(jié)前后位:攝片目的:觀察踝關節(jié)正位骨質及軟組織情況。膠片尺寸:12x10攝影體位:a.患者坐于攝影臺上,下肢伸直。b.足尖向上并內旋10-15。角。c.將內、外踩連線中點1cm處置膠片中心。d.若重點觀察脛腓關節(jié),可增大內旋角度至30°。濾線器:(+->?中心線:經內、外踝連線中點向上1cm處垂直入射。顯示結構:常規(guī)位■,為踝關節(jié)正位像。踝關節(jié)側位:①外踝靠下?膠片中心。②足向前、背曲。跟骨、肘、膝的軸位投照要點跟骨外側位:中心線:對跟矩關節(jié)垂直入射跟骨底跟骨軸位:①踝關節(jié)背屈,或用繃帶向后拉?、谥行木€向足底傾斜35。-45。,對準第3跖骨底部入射。朦關節(jié)前后位:攝片目的:觀察朦關節(jié)關節(jié)間隙;股骨內、外惻睇,脛骨內、外Ml和候骨的外形、骨質變化,膝部軟組織,骨垢和籽骨等。膠片尺寸:14*14攝影體位:a.患者坐于攝影臺上,患肢平直,足尖向上并稍內旋。b.馥骨位于股骨內、外躁之中。.片盒?朦部胭窩下,膠片中心對候骨下緣。d.朦關節(jié)不能伸直者,可用則臥水平投照或后前位。濾線器:(+-b中心線:經候骨下緣垂直射入膠片。顯示結構:朦關節(jié)正常,常規(guī)位置。膝關節(jié)側位:攝影目的:觀察朦關節(jié)側位投影形態(tài),族骨、股骨遠端,脛腓骨近端形態(tài)及骨質情況。膠片尺寸:14*14攝影體位:a.患者側臥于攝影臺上,膘關節(jié)屈曲約呈135。角。b.對側下肢置于患肢前方。c.腓側緊靠暗盒,族骨在膠片約2cm內。濾線器:(+-)中心線:對準族骨下緣與胭窩折線之中點垂直入射。屏氣:平睜屏氣曝光。顯示結構:常規(guī)位置,朦關節(jié)側位影髓關節(jié)、骨盆的投照體位股骨頸前后位:攝片目的:觀察股骨頭、頸、大小粗障及髓關節(jié)情況,攝一側可以,最好兩側同時攝片。膠片尺寸:14X17攝影體位:①患者仰臥于攝影臺上,兩下肢伸直,足尖向上,然后內旋20。角,兩足拇趾相接觸。②往恥骨聯合與前上棘連線中點的垂直線與腹股溝相交點為定位點,將定位點■膠片中心。濾線器:(+)中心線:經定位點或定位點連線的中點,垂直入射。顯示結構:股骨頸正位影。髓關節(jié)蛙氏位:攝影目的:觀察兩側股骨頸側位情況。常用于小兒髓關節(jié)復位,復位后檢查。膠片大?。?4X17攝影體位:患者仰臥于攝影臺上,身體正中矢狀面對臺中線,恢與膝部屈曲,兩下肢外旋相同角度,并與水平臺面約呈30。角。中心線:為雙例債關節(jié)定位點連線的中點,垂直入射。顯示部位:雙例股骨頭、髓以及相關結構。頭顱正側位、副鼻竇正側位、下頜骨正側位、乳突許梅氏位、眼眶正側位、顱底位頭部常規(guī)攝影位,頭部攝影分顱穹隆部、面顱部、頓乳突部、副鼻輿區(qū)、顱內各骨性通道、切線位和頜骨等。每個人體檢查部位都有確定的幾個攝影位,。頭顱后前位攝影體位:患者俯臥于攝影臺上,兩肘彎曲,兩手放于身體兩側或頭旁。踝部下方墊以沙袋,將足稍抬高,可使患者較舒適。頭須正中面對臺面中線并垂直于臺面,前額和鼻緊靠臺面,使聽毗線與臺面垂直。暗盒上緣超出頭顱,下緣包括下頜骨,或將鼻根放在暗盒中心。中心線:①對準枕外隆凸下方3cm處,與暗盒垂直。②向足側傾斜15。~20。角,通過鼻根射入暗盒。用途常規(guī)位置。如觀察前額和眼睚病變,應以中心線向足側傾斜攝影。頭顱前后位攝影體位:患者仰臥于攝影臺上,兩管放于身旁,頭顱正中面對臺面中線并與之垂直。下頜稍內收,使聽毗線與臺面垂直,左右兩側外耳孔與臺面距離相等。暗盒上緣超出頭頂,下線包括下頜骨。中心線:對準眉間,與暗盒垂直。用途:常規(guī)位適用于患者意識不清而不宜于俯臥位攝影者,或同時需要檢查內耳等部位者。頭顱側位攝影體位患者俯臥于攝影臺上,頭的轉,被檢測緊靠臺面。對側前胸用沙袋墊高,肘部彎曲,用前胃支撐身體,頭顱矢狀面與臺面平行,■間線與臺面垂直,頭顱擺成完全的位。暗盒上級超出頭頂,下級包括下頜骨,或將枕外隆凸與眉間的連線中點放于暗盒中心。中心線對準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處,與暗盒垂直。 用途常規(guī)位置。標準片顯示:顯示頭顱標準側像。頸椎顯示為斜位像。枕骨和穎骨巖部前后位(Towne位)攝影體位患者仰臥于攝影臺上.兩臂放于身旁。頭顱正中面對臺面中線,并與之垂直,下頜內收,使聽毗線與臺面垂直。為使患者較為舒適.可用一棉墊墊于枕骨處。暗盒上緣與頭頂相齊,下緣低于下頜骨,或將枕外隆凸對暗盒中心上方約5cm處。中心線向足側傾斜30。角,對準眉間上方約11cm處,從枕外隆凸下方射出。用途對檢查枕骨和額骨巖部等部位的病變很有價值。標準片顯示:顯示枕部前后半軸位影像。顱底頜頂位(顱底位)攝影體位:患者仰臥于攝影臺上,頭領正中面對臺面中線。背部用沙袋墊高,憤關節(jié)和朦關節(jié)育曲,使腹部肌肉松弛。頭盡■后仰,使頭頂與臺面接觸,聽毗線盡量與膠片平行。前額用棉墊和沙袋頂住,使頭顱保持后仰姿勢。暗盒上緣超出前額部,下線超出枕外隆凸。中心線對準兩側下頜角聯線中點,與聽毗線垂直或向面?zhèn)葍A斜5。角,射入暗盒中心。用途常規(guī)位置。標準片顯示:顯示標準顱底軸位像。一底外形呈圓形、額骨弓對稱性的投影在■窩外。下頜為弓形,^部與額部■疊。體部、齒列與上頜寞重疊。牙齒均為軸位像。下頜支投影短小,與下頜角■合。矢狀縫與鼻中隔、篩寞垂直板相續(xù),位于影像中線。顱底外形左右對稱“篩竇與鼻腔、蝶寞與腭部苴疊?!叮ü菐r部為7V字形,投影在枕骨大孔的前外方,呈軸位像。頑中凹可見聽器與內外耳道相通,內耳道開口于巖骨中部向后。自巖骨尖部向前外方,依次可見破裂孔、卵圓孔和棘孔的軸位像。頑前凹,照片中心線與聽眥線相垂直時,下頜骨投影前移JB骨、篩竇等顯示較廣。蝶鞍側位攝影體位患者俯臥于攝影臺上,頭轉成側位,前胸上部可用沙袋支撐,使其稍抬高。頭顱矢狀面與暗盒平行,■間線與暗盒垂直。抬高側的肘部鸞曲,手握拳支熱下頜部,使頭顱保持側位不動.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處置于暗盒中心。中心線對準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處,與暗盒垂直。用途常規(guī)位,。蝶鞍側位標準片顯示:顯示蝶鞍局部側位影像,主要顯示蝶鞍前床突、蝶鞍后床突、鞍背、鞍結節(jié)、鞍底、蝶奏。鞍底無雙邊。影像細節(jié)可見。蝶鞍后前位攝影體位患者俯臥于攝影臺上,肘關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