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word_第1頁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word_第2頁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word_第3頁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word_第4頁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考歷史試卷word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名校2021-2022學年上期第一次聯考高三歷史試題(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24小題,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祭祀是周代的“國之大事”,在祭祀先祖時,《周禮》明確規(guī)定“支子不祭”,也就說嫡子、庶子沒有權力主持祖先祭祀,只有助祭資格,但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非宗子出身者紛紛作器主持祭祀先祖。這說明當時A.分封制開始解體B.禮崩樂潰的局面正式形成C.宗法制遭到破壞D.“克己復禮”已刻不容緩2.戰(zhàn)國時期,列國統(tǒng)治者多從外部羅致沒有任何政治資源和政治背景的士人到本國擔任軍國要職,如楚悼王用吳起,以“廢公族疏遠者”,秦昭王任范睢而“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均為秦國世襲權貴)諸君于關外”,秦孝公用商鞅,制衡秦國世族。材料表明當時A.士人階層已經正式崛起B(yǎng).世官制度退出了歷史舞臺C.中央的集權化傾向加強D.新興地主階級的地位提高3.兩漢時期社會評品之風盛行,這種對人物的品,在東漢時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據《后漢書·許紹傳》載,許紹與其兄許靖咸譽高名,愛共核論鄉(xiāng)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換品題,以致汝南有“月旦評”之風。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基于A.分科考試選官制建立B.察舉制度的實施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D.社會環(huán)境的寬松4.宋朝建立后,為了激勵和督促各級官員盡職盡責,政府兒乎把所有官員都納人了考核的范圍,考核內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為主,但從北宋中期開始,宋廷便一直把財賦上交量作為地方官員考核的中心。這一變化說明宋朝A.中央集權進一步的強化B.三冗的問題日益嚴重C.地方官權力呈擴大趨勢D.商稅已成為主要財源5.明朝正統(tǒng)七年三月,國子祭酒李勉上言道:“近年有俗儒假托怪異之事,飾以無根之言,如《剪燈新話》之類,不惟市井輕浮之徒爭相誦習,至于經生儒士多舍正學不講,日夜記憶,以資談論?!边@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A.市民階層不斷的壯大B.儒學正統(tǒng)地位的動搖C.新經濟形態(tài)逐步確立D.傳統(tǒng)四民秩序的瓦解6.“歇家牙行”是明朝民間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商貿經營模式,它把各類商人、基層組織、地方衙門、海防、稅關等人員聯絡起來,為成功走私海外貿易提供了有利條件。明朝中期,政府甚至一度利用“歇家牙行”的力量來協(xié)助管理番貨抽分(對進出口貿易所征的稅)。這一現象折射出當時A.重農抑商思想瓦解B.海禁政策已經有所松動C.商貿的發(fā)展和繁榮D.工商皆本思想十分盛行7.元朝在邊疆地區(qū)先后建置遼陽、云南、甘肅、嶺北等行省,在行省體制下,邊疆地區(qū)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領直隸于行省,結果“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這表明行省制度的實行A.利于邊疆與內地管理的一體化B.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新C.極大緩和了中央與邊疆的矛盾D.實踐了民族平等的政治觀念8.歷史學家金沖及說:“如果用短視的眼光來看,甲午戰(zhàn)爭對中國似乎只是一場備受屈辱的悲??;但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卻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從而揭開中國近代史上新的一頁?!边@一論斷是基于甲午戰(zhàn)爭A.導致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方向發(fā)生轉變B.推動了中國政治機構現代化轉型C.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D.揭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9.1903年6月,伍廷芳等人鑒于上海等地無官報的現狀,特呈奏折要求推廣官報。他們表示“上海一隅,日出報紙不為不多,未經官為檢查,又無報律以范圍····近又有清議、新民等報,訛言失實,不可不防”。據此可知,伍廷芳等人推廣官報的實質是A.與革命派爭奪輿論陣地B.維護清廷的話語權C.加強清政府的思想控制D.為新政做思想宣傳10.五四運動之后出現許多以“平民”命名的中國社團,如北京大學平民教育演講團、平民周刊社等;以“平民”命名的報刊也很多,如《平民教育》、《平民導報》等。這反映出A.新文化運動促使學術開始下移B.馬克思主義成為主流社會思潮C.民眾在救亡運動中的地位凸顯D.資本主義的救國方案遭到摒棄11.國共合作的大方向確立后,共產國際希望國共兩黨采取“黨內合作”的方式,并要求共產黨員必須效忠新三民主義,而國民黨也表示只可接受這一合作方式。對此,中共內部的反對之聲四起,大多數同志都極不贊成這一主張。國共兩黨爭論的焦點是A.國共兩黨合作方式B.革命領導權的歸屬C.共產黨的政治地位D.兩黨立黨信念問題12.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中共領導先后在武漢、重慶同國民黨和社會各界、各黨派人士廣泛接觸,獲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論持久戰(zhàn)》的出版回答了人們最關心但卻看不清楚的問題,使很多人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及其主張。這說明中國共產黨A.建立了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B.獲得社會各界廣泛支持C.堅持全民族抗戰(zhàn)的主張D.政治影響力不斷的擴大13.早在二戰(zhàn)期間,美國就開始了在華的大規(guī)模宣傳活動,并在戰(zhàn)后保留了戰(zhàn)時在華宣傳機構,但隨著新中國的成立,美國政府卻幾乎無法對中國大陸展開有效的宣傳戰(zhàn),于是華人眾多的東南亞便開始成為美國對華宣傳的主要陣地。造成美國對華宣傳陣地轉移的主要原因是A.美國對新中國外交方針的調整B.國民黨已經喪失了大陸的政權C.西方奉行孤立中國的外交政策D.新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方針14.據統(tǒng)計,1953~1957年,中央財政直接組織的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45.4%,地方(省、縣兩級)財政組織的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54.6%;而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74.1%(含地方上交的收入),地方財政支出僅占25.9%.這一收支體制設計的主要目的是A.保證充足財力進行重點建設B.推動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開展C.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D.為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奠定基礎15.新中國成立后的17年(1949~1966),以“憶苦思甜”、“翻身”和“訴苦”為主題的電影在國內廣泛放映,如《白毛女》、《紅旗譜》、《暴風驟雨》、《小二黑結婚》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這類電影更是十分流行。國家推廣這類文化活動的主要意圖是A.構建新的國家認同B.鞏固新生的社會主義社會C.落實雙百方針精神D.調動廣大人民生產積極性16.據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截至1987年底,我國大中型國營工業(yè)企業(yè)中,實行多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的企業(yè)占82%;小型國營工業(yè)企業(yè)中,由集體或個人經營、租賃或承包的企業(yè)占46%;大中型國營商業(yè)企業(yè)有60%以上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國有企業(yè)的這些做法A.揭開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序幕B.動搖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C.旨在沖破計劃經濟體制的禁錮D.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7.“在一場絕非希臘獨有的民眾革命運動中,面臨來自于普通民眾強大的政治壓力,梭倫建立了雅典的民主政體,并賦予了普通雅典人他們所要求的,即一個他們能夠直接行使政治權力的政權。”據此可知,梭倫建立的民主政體A.賦予雅典人平等的公民權B.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C.擴展了雅典人的公民范圍D.確保所有男性公民可擔任官職18.羅馬法學家強調,法的準則就是“誠實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整個法就在于不是獲得就是保持或減少,訴諸法律或者是為了以某種方式使某物成當某人的,或者是某人以某種方式保持自己的物品或權利?!边@說明羅馬法A.強調了對個人權利的保護B.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體現了理性至上立法原則D.確保私有財產不受侵犯19.中世紀時,外國商人和船主長期掌握著英國相當大部分的海外貿易和海上運輸,甚至于在15世紀末以前,英國商人資本大都控制在外商手中,但到了16世紀末,英國政府才逐步將以漢薩同盟商人為首的絕大部分外商驅逐出英國。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英國A.近代經濟霸權的確立B.貿易自主權的實現C.壟斷性貿易政策實施D.重商主義政策推動20.在整個17世紀的歐洲,無論是政界、商界,抑或是學界,人們無不懷著幾許嫉妒,甚至敬畏的眼光,驚羨于荷蘭取得的史無前例的輝煌,托馬斯,孟更是將荷蘭在現代早期的迅速崛起稱之為“世界上的一大奇跡”。成就荷蘭奇跡的主要原因是A.先進的政治制度B.無與倫比的海上力量C.發(fā)達的商業(yè)資本D.卓越的工業(yè)制造能力21.馬克思認為“巴黎公社將顛倒的國家與社會關系又顛倒過來。它重新恢復國家權力為社會服務的基本原則,改變了國家控制社會的政治邏輯,消除了資本奴役勞動的政治基礎,為勞動擺脫奴役提供了條件?!辈牧弦庠谡f明巴黎公社A.實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理想B.以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C.嘗試著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權D.為馬克思主義誕生奠定基礎22.據統(tǒng)計,1871年德國農村人口與城市人口之比為63.9:36.1,1885年該比重調整為56.3:43.7,1895年,城市人口開始超過農村人口,二者比例為50.2:49.8,到1910年這一比重則變?yōu)?0:60.這一變化表明德國A.已具備了國家統(tǒng)一的條件B.農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C.城市化的水平不斷地提高D.工業(yè)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23.1955年美國新聞署決定在蘇聯發(fā)行一份非政治性俄文周刊雜志,致力于客觀呈現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蘇聯人可以通過雜志觀察美國人是如何思考、工作及他們的感受。蘇聯政府對此也表示同意。材料表明A.美蘇關系由對抗走向交流合作B.赫魯曉夫旨在緩和與美國關系C.美試圖在意識形態(tài)上影響蘇聯D.冷戰(zhàn)格局下美蘇交流對抗并存24.全民公投是直接民主的典型模式。近年來,英國對一些重大的政治、外交問題動輒訴諸全民公決,比如英國脫離歐盟等問題。但全民公投的結果往往不能對英國政府產生約束作用,它充其量不過是對政府提了個建議而已。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政治的建設尚不完善B.國家權力中心發(fā)生轉移C.全民公決的推行弊端眾多D.責任制內閣的制度約束二、非選擇題(共52分。)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在歷史上,歐洲很長時期為國際經濟政治中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這種中心地位開始無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很多歐洲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對此扼腕嘆息,無時不想恢復歐洲昔日的雄風,然而單憑一國之力很難做到這一點,只有聯合起來,才能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歐洲國家很多精英的一種共識。但歐洲聯合歷經坎坷,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才算真正邁出重要的一步,開始于文化上有著共同起源的西歐國家。當然,在歐洲聯合的過程中,美國也曾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歐洲走向聯合后,西歐國家盡管一直在爭取實現對美國的“平等伙伴”地位,但二戰(zhàn)后的形勢使其無法在國際事務中徹底擺脫美國的“陰影”?!幾酝鯐缘隆斗疵乐髁x與歐洲聯合中認同的強化》材料二后冷戰(zhàn)時代的局面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剛結束時一樣,人們普遍設想,美國的全球經濟和政治霸權注定永遠持續(xù)下去,但是歷史并沒有靜止不動。隨著冷戰(zhàn)的結束,西歐在國際社會的地位發(fā)生了顯著的改變,也正是在逐漸擺脫受美國控制的過程中,西歐國家認識到聯合的重要性,不斷把歐洲聯合推上新的階段。到冷戰(zhàn)結束之前,西歐國家的聯合已經初具規(guī)模,具有了實質性的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歐洲的反美主義運動已暫露頭角,但通常表現為單個國家中部分人的行為,多數情況下并未形成多個國家的聯合抵制,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作為一個抵制美國文化傳播之整體的功效很難發(fā)揮出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這種局面有所改變,單個國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義依然是主體,開始出現了西歐國家共同抵制美國的趨向。——摘編自王曉德《反美主義與歐洲聯合中認同的強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走向聯合的歷史背景,并分析歐洲的聯合對當時的世界產生的影響。(12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zhàn)后歐洲反美主義運動的原因。(8分)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經濟發(fā)展對一個國家來說固然重要,然而經濟發(fā)育的社會環(huán)境,市場活動主體的自由度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具備相應的社會環(huán)境,經濟“萌芽”才會成為真正的生長點,才能持續(xù)發(fā)展,繼而山花爛漫,春色滿園。否則,半途天折或變異的命運難以避免?!幾院蚪ㄐ隆缎乱暯牵嘿Y本主義起源再探討》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一角度對材料中的觀點進行評述。(要求:觀點準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15世紀以后,英國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民間財富穩(wěn)步增長,一些商人擁有了對外貸款等金融活動的資本,但放貸取利的行為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斥之為“高利貸”,備受教會譴責,英國國王也不斷重申取締高利貸的法令。然而高利貸活動屢禁不止,后來在宗教改革的沖擊下,權威當局逐漸承認了利息的合法性。此后,放貸取利的行為一直為英國政府所認可。宗教改革后,大批修道院被解散,農業(yè)生產者從基督教會獲得貸款渠道也被切斷。生計艱難的小農為了生存不得不求助于私人放債者。16世紀以來,英格蘭境內涌現出相當一批銀行從業(yè)者,他們通過一系列信貸活動,在英國財政和金融領域里相繼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17世紀晚期,英國公共財政支出的擴張遠遠超出了私人銀行家所能承受的范圍,整個財政制度出現了被壓垮的跡象。為了緩解財政窘境,1694年8月1日,英格蘭銀行正式宣告成立,它的問世標志著英國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幾詫O海鵬《近代早期英國銀行業(yè)的興起》材料二15~18世紀,中國資本市場中的錢莊、銀號、帳局等新興金融機構比之早期的典當鋪以及錢鋪、放帳鋪發(fā)生了變異,除存款、放款、錢幣兌換之外,更有過賬業(yè)務及錢票發(fā)行等新業(yè)務,匯兌也大量為商人服務。因銀行業(yè)機構的進展,更大份額的金融業(yè)務擺脫了地主、商人、官僚之家家產的形式,開始由正式的社會化金融機構進行,尤其是相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