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考研復習指南_第1頁
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考研復習指南_第2頁
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考研復習指南_第3頁
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考研復習指南_第4頁
環(huán)境工程微生物考研復習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1、 微生物的特點體積小,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生長旺,繁殖快;適應強,易變異;分布廣,種類多。大的比表面積有利于跟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大的比表面積帶來巨大的營養(yǎng)物質吸收面,代謝廢物排泄面,環(huán)境信息的接受面;由于微生物吸收多轉化快,故有極高的生長和繁殖速度。2、 環(huán)境微生物學的定義、研究對象、目的定義:研究保護環(huán)境的微生物學。研究對象:微生物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存在的基本狀況與活動規(guī)律;微生物對化學污染的防治及其他有利影響;微生物對環(huán)境的有害影響及其防治;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微生物學技術與方法。目的:利用有用微生物,控制有害微生物,造福人類。第二章一、 微生物的定義、生物三域微生物:肉眼看不見的、必須在電子顯微鏡或光學顯微鏡下才能看見的微小生物的統(tǒng)稱。生物三域:古細菌、真細菌、真核生物二、 細菌的形態(tài)大小球菌直徑0.5—1.0微米、桿狀菌直徑0.5—1.0微米、螺旋菌寬度0.25—0.7微米。三、 細菌的細胞結構和功能(一)、細胞壁1、 定義:包圍在細菌體表最外層的、具有堅韌而略帶彈性的薄膜,約占細胞十重的10%—25%。2、 主要功能使細胞具有固定外形和保護細胞;細胞壁化學組成的細微差異可使不同細菌具有不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對噬菌體等感染的敏感性;細菌細胞壁具有一定孔徑的微孔,可以允許水、空氣和其他小分子化學物質的進入,但可對大分子物質起阻攔作用;細胞壁是具鞭毛細菌鞭毛運動的力學支點,沒有細胞壁的鞭毛無法涌動。3、 革蘭氏染色法方法:在無菌條件下,用接種環(huán)跳去少量細菌于干凈的載玻片上涂布均勻、固定;用草酸銨結品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用碘一碘化鉀溶液媒染1min,傾去多余溶液;用中性脫色劑如乙醇或丙酮酸脫色,革蘭氏陽性菌不被退色而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被褪色而呈無色;用番紅染液復染1min,革蘭氏陽性菌仍呈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則呈現(xiàn)紅色。初染——媒染——脫色——復染機制:與細菌等電點有關;有細胞壁有關;革蘭氏陽性菌汗特殊的RNA—Mg2+鹽與革蘭氏染色有關。4、 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的區(qū)別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厚,其厚度為20—80nm,結構簡單,含大量肽聚糖,獨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對青霉素和溶菌酶敏感;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較薄,厚度為10nm,結構較復雜,分外壁層和內壁層,外壁層又分三層:最外層是脂多糖,中間是磷脂層,內層為脂蛋白,內壁含肽聚糖,不含脂多糖;革蘭氏陰性菌含少量的肽聚糖,獨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對青霉素和溶菌酶不敏感。5、原生質體、原生質球、細菌L型、周質空間原生質體:在革蘭氏陽性菌細菌培養(yǎng)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青霉素阻止其細胞壁的正常合成而獲得的完全缺壁細胞。原生質球:細胞壁未完全去掉的細菌細胞,呈圓球狀,可人為的通過溶菌酶或青霉素處理革蘭氏陰性菌而獲得。細菌L型:細菌在某些環(huán)境條件下因基因突變而產生的無壁類型。周質空間:又稱壁膜空間,指位于細胞壁和細胞質膜之間的狹小空間。(二) 、細胞質膜1、 定義:又稱細胞膜,是圍繞在細胞質外面的一層柔軟而富有彈性的薄膜,厚約8nm,占細胞十重的10%。2、 結構:磷脂雙分子層和蛋白質構成;蛋白質鑲嵌、貫穿于磷脂雙分子層中;具有一定的流動性。3、 生理功能:控制細胞內外的物質運送和交換;維持細胞內正常滲透壓的屏障作用;合成細胞壁各種組分和莢膜等大分子場所;進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產能場所;傳遞信息。4、 內膜系統(tǒng)中間體:由細胞膜局部內陷折疊而成,它與細胞壁的合成、核質分裂、細胞呼吸和芽孢形成有關。又稱擬線粒體。類囊體:是藍細菌細胞中存在的由單位膜組成的囊狀體,其上含有葉綠素、藻膽色素等光合色素和有關酶類,是光合作用的場所。載色體:是一些不放氧的光合細菌細胞質膜多次凹陷折疊而形成的片層狀、微管狀或囊狀結構。載色體含有菌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等光合色素及進行磷酸化所需的酶類和電子傳遞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羧酶體:也成多角體,是自養(yǎng)細菌所特有的內膜結構,是自養(yǎng)細菌固定二氧化碳的部位。(三) 細胞質1、 定義:細胞膜內除擬核外的所有無色透明、呈黏膠狀物質。主要成分為水、蛋白質、核酸、脂質,也有少量的糖和鹽類。2、 所含結構:核糖體(多肽和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內含物(異染顆粒、肝糖粒、硫滴)、氣泡(使細胞保持浮力,以利于獲得氧氣、光和營養(yǎng))。(四) 擬核1、 特點:位于細胞質內,無核膜、無核仁,僅為一核區(qū)。細菌細胞原核只有一個染色體,主要含有DNA,核中尚有少量的RNA和蛋白質,但無真核生物細胞核中的組蛋白。2、 質粒:細菌中還存在一種獨立于染色體外能自我復制并穩(wěn)定遺傳的小環(huán)狀DNA分子。(五) 特殊的胞器1、 莢膜:一些細菌在其細胞表面分泌的一層粘性多糖類物質,把細胞壁完全包圍封住。作用:作為儲存的碳源和能源使用;保護細胞免受干燥的影響;增強致病性,免受宿主吞噬細胞的吞噬;在廢水處理中有生物吸附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無機物及膠體吸附在細菌體的表面上;在污水生物處理中活性污泥的形成和沉降性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 菌膠團:有些細菌由于其遺傳特性決定,細菌之間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個公共的莢膜包圍形成一定形狀的細菌集團。3、 鞭毛:由細胞質膜上的鞭毛基粒長出穿過細胞壁伸向體外的一條纖細的波浪狀的絲狀物,是細胞的運動胞器。4、 芽孢:某些細菌在它的生活史中的某個階段或某些細菌在它遇到外界不良環(huán)境時,在其細胞內形成的內生孢子。含有芽孢的菌體細胞稱為孢子囊。芽孢是抵抗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休眠體。特點:含水低,壁厚,通透性低,耐熱。5、 伴胞品體:在形成芽孢的同時,細胞內產生的一顆菱形或雙錐形的堿性蛋白質,它主要對鱗翅目昆蟲有毒性,而對人畜毒性很低,故國內外均以工業(yè)化方式制成生物農藥。6、 胞囊:某些細菌形成的其他休眠構造。四、 細菌的繁殖1、 裂殖:細菌一般進行無性繁殖,表現(xiàn)為細胞的橫分裂,稱為裂殖。2、 同形裂殖:絕大多數(shù)類群在分裂時產生大小相等和形態(tài)相似的兩個子細胞。3、 菌落:一個或幾個細菌繁殖起來的、由無數(shù)細菌組成具有一定形態(tài)特征的細菌集團。4、 純培養(yǎng):如果一個菌落是由一個細菌菌體生長繁殖而成,則成為純培養(yǎng)。五、 環(huán)境中常見的細菌(三大類能舉2-3例)球類菌:微球菌屬、葡萄球菌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菌屬、明串球菌屬桿菌類:假單胞菌屬、動膠菌屬、埃希氏菌屬、產堿桿菌屬、不動桿菌屬、節(jié)桿菌屬、色桿菌屬、氣單胞菌屬、變形桿菌屬、芽孢桿菌屬、克雷伯氏菌屬、固氮菌屬、根瘤菌類。螺旋菌類:螺菌屬、弧菌屬、蛭弧菌屬六、 真菌1、 結構:真核細胞結構一般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以及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wǎng)、高爾基體、液泡等細胞器。2、 繁殖方式無性繁殖:菌絲體的斷裂片段可以產生新個體;裂殖(營養(yǎng)細胞分裂形成子細胞);出芽繁殖(母細胞出芽,每個芽成為一個新個體);產生無性孢子,每個孢子可萌發(fā)為新個體。有性繁殖過程:質配(兩個細胞的原生質進行配合),核配(兩個細胞的核進行配合),減數(shù)分裂(核配后,進行減數(shù)分裂,使染色體數(shù)目減為單倍)。有性孢子類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擔孢子七、 藻類及原生動物1、 種類:紅褐綠、黃金輪、隱裸甲硅、藍藻2、 能引起水華的藻類:黃金輪、隱裸甲藍3、 綠藻:淡水分布,裂殖或無性孢子+有性繁殖4、 硅藻:淡水和海水分布,細胞壁中含有大量的硅質和果膠質5、 甲藻:淡水和海水分布,可引起赤潮6、 藻類總特征:真核細胞結構、單細胞藻類浮游于水體中(浮游植物、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初級生產者、無性和有性生殖7、 水華的危害:漁業(yè)危害;引起水臭;分泌藻毒素;堵塞濾池;影響水體感官性狀八、 病毒1、特點:形體微小,在電鏡下觀察;只含DNA或RNA;無細胞結構,只有寄生在宿主細胞中才能表現(xiàn)出生命活性;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大分子狀態(tài)存在并形成結品;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對干擾素敏感。2、 病毒粒子:是指一個結構與功能完整,具有感染力的病毒顆粒,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質組成。蛋白質包圍于核心周圍,構成病毒粒子殼體;核酸和蛋白質殼體構成核衣殼。3、 包涵體:病毒感染寄主細胞后,可刺激寄主細胞形成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的形狀、大小、數(shù)量不一的小體。4、 烈性噬菌體:凡是侵入宿主細胞后進行復制繁殖,導致宿主細胞裂解的噬菌體為烈性噬菌體。吸附、侵入、復制、裝配、釋放5、 溫和噬菌體:侵入宿主細胞后隨宿主細胞的生長繁殖而傳代下去,一般不引起宿主細胞裂解的噬菌體。6、 溶源性細胞:溫和噬菌體在宿主細胞中將DNA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上,并同步復制但不合成自己的蛋白質殼體,宿主細胞也不裂解而繼續(xù)生長繁殖。這種整合與宿主細胞染色體上或個別呈質粒狀態(tài)的溫和噬菌體成為原噬菌體。含原噬菌體的宿主細胞為溶源性細胞。7、 溶源性細胞特性:溶源性是遺傳特性;易被誘發(fā)裂解;溶源細胞具有免疫性;溶源細胞可以復愈(非溶源化或復愈);其他形狀可發(fā)生改變(溶源性裝換)。九、微生物的分類方法界門綱目科屬種1、 分類方法:經(jīng)典分類法、化學分類法、數(shù)值分類法、分子遺傳學分類法2、 菌種保藏要求:廣泛收集各種研究、教學和生產性菌種;高質量保藏(要求保藏的菌種不死亡、活性不衰老、特性不變異、分類不紊亂);隨時可提供保持有原始特性的菌種用于交換和使用?;驹恚簩⑽⑸锞N保藏于不良環(huán)境中使微生物代謝速率極為緩慢或處于休眠狀態(tài)。而一旦恢復所保存菌種生長的正常環(huán)境和營養(yǎng)條件,即可獲得具有高生理活性和保持原種優(yōu)良性狀的菌種培養(yǎng)物。方法:培養(yǎng)物傳代保藏法;干燥保藏法;低溫保藏法十、試從個體形態(tài)大小、主要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等方面比較細菌、放線菌與真菌的異同。細菌:不同種類的各不相同,同一種類因培養(yǎng)基成分與表面濕度不同而不同。放線菌:以鏈霉菌為代表的產生大量分枝氣生菌絲的菌種形成菌落菌絲較細、生長緩慢、菌絲相互纏繞、菌落質地緊密、表面呈密實的絨狀或堅實干燥多皺、菌落較小、與培養(yǎng)基結合較緊密,不易被挑?。涣硪活惤Y構疏松,易被挑取。霉菌:菌絲粗而長,菌落疏松,呈絨毛狀或蜘蛛網(wǎng)狀,比細菌大幾倍或十幾倍,生長快能快速繁衍至整個培養(yǎng)基。酵母菌:與細菌類似,但菌落大而厚,呈油脂或脂肪狀,表面光滑濕潤,呈乳白色或紅色,有的因培養(yǎng)基過久而表面皺縮,往往有酒香味。第三章一、微生物所需營養(yǎng)物質與作用1、培養(yǎng)基定義:培養(yǎng)基是根據(jù)微生物生長、繁殖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而人工培制的營養(yǎng)物質。分類:成分來源(合成培養(yǎng)基和天然培養(yǎng)基)、物理狀態(tài)(固體培養(yǎng)基、半固體培養(yǎng)基、液體培養(yǎng)基)、用途(基礎培養(yǎng)基、加富培養(yǎng)基、選擇培養(yǎng)基、鑒別培養(yǎng)基)配置原則:根據(jù)微生物的營養(yǎng)需求供給合適的碳源、氮源、無機鹽或生長因子等;注意各營養(yǎng)物質的濃度和配比;控制理化條件;利用價格低廉且容易得到的原料作為培養(yǎng)基的營養(yǎng)成分,在工業(yè)化生產過程中,可以降低成本。3、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光能自養(yǎng)型光能異養(yǎng)型化能自養(yǎng)型化能異養(yǎng)型能源光光氧化無機物氧化有機物碳源二氧化碳有機碳二氧化碳有機碳生長因子不需要需要不需要需要光合色素有有無無電子供體無機物有機物無機物有機物4、微生物營養(yǎng)物質的運輸機制單純擴散:是純粹的物理學過程,營養(yǎng)物質有高濃度區(qū)域透過細胞膜上的含水小孔向低濃度區(qū)域擴散,速度取決于細胞膜內外擴散物質的濃度梯度。促進擴散:順濃度梯度、不消耗能量的物質運輸方式,擴散物質不發(fā)生化學變化,但需要借助細胞膜上的專一性載體蛋白,它與相應的營養(yǎng)物質在胞外可逆性結合形成復合物,通過構想變化而改變與底物的親和力并在胞內釋放,因此運輸?shù)奈镔|具有特異性。主動運輸:營養(yǎng)物質逆濃度移動且消耗能量的運輸方式。需要載體蛋白,有特異性?;鶊F轉位:底物進入細胞時,化學結構已經(jīng)改變,一般呈磷酸化的形式,而且轉運需要一套復雜的運輸系統(tǒng)。5、影響營養(yǎng)物質透過細胞膜的因素細胞壁與細胞膜的結構;營養(yǎng)物質本身的性質;微生物生活的環(huán)境二、微生物的代謝1、 初級代謝:普遍存在于微生物細胞中的、與產能代謝或耗能代謝有關的代謝類型,涉及合成和利用細胞生長和繁殖所必需的化合物。次級代謝:產生和利用對產生菌作用還不清楚的化合物的代謝類型。2、 酶的性質和分類酶的性質:酶積極參與生物化學反應,加快反應速度,縮短反應達到平衡的時間,不改變反應的平衡點;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酶的催化作用條件溫和;酶對環(huán)境條件極為敏感;酶的催化效率極高,比無機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高幾千倍至百億倍。分類:成分多寡(單成分酶和雙成分酶)、結構酶和誘導酶、胞內酶和胞外酶、催化反應的類型(水解酶、氧化還原酶、轉移酶、裂解酶、同分異構酶、合成酶)3、 ATP的三種生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在氧化過程中脫下的電子或氫不經(jīng)電子傳遞鏈傳遞,而是通過酶促反應直接交給底物本身氧化的產物,同時將反應過程中釋放的能量交給ADP,合成ATP。主要存在于發(fā)酵作用中。氧化磷酸化:又稱電子傳遞水平磷酸化,底物在氧化過程中生成的NADH和FADH2可以通過位于線粒體內膜上的電子傳遞鏈將電子傳遞給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質,在這一過程中偶聯(lián)了ATP的合成。存在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作用中。光合磷酸化: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當一個葉綠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時,葉綠素性質上被激活,導致其釋放一個電子而被氧化,釋放出的電子在電子傳遞系統(tǒng)中傳遞而逐步釋放能量,這就是光合磷酸化的基本動力。存在于光合作用中。5、呼吸作用定義:微生物在基質氧化分解過程中,釋放出電子,生成水或其他還原性產物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有氧呼吸:以分子氧為最終電子受體,將底物徹底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通過氧化磷酸化或底物水平磷酸化產生ATP。無氧呼吸:不以分子氧受氫及電子,而是以某些無機氧化物作為氫及電子受體,主要通過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發(fā)酵作用:是無氧條件下的呼吸作用,但它是以有機質分解過程中的中間產物作為氫及電子受體,主要通過底物水平磷酸化產生ATP。三、微生物生長的測定方法1、 測定方法:細胞數(shù)目測定(涂片染色法、計數(shù)器測定法、電子自動測定法、稀釋平板培養(yǎng)法、稀釋液體培養(yǎng)法、濾膜培養(yǎng)法、比濁法)、生物量測定(直接觀測法、菌落測定法、總質量測定法、總體積測定法、菌體內重要組成測定法、生理指標法)2、 分批培養(yǎng):將少量微生物一次接種于一定容積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培養(yǎng),最后一次收獲。3、 生長曲線四階段遲緩期:分裂遲緩,代謝活躍,不立刻繁殖;細胞形態(tài)變大或增大;RNA增多,產生誘導酶;對外界環(huán)境敏感;細胞處于活躍生長中。對數(shù)期:代謝旺盛,生長迅速,代時穩(wěn)定。穩(wěn)定期:生長速率降為零,生長量=死亡量。衰亡期:死亡量大于生長量,負增長。4、 恒化培養(yǎng):將某種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控制在較低的濃度,作為限制因子,以一定速度補充新鮮培養(yǎng)液、排放老培養(yǎng)液,使微生物的生長速度保持恒定。恒濁培養(yǎng):采用濁度計自動測量培養(yǎng)液中的細胞濁度,通過調節(jié)新鮮培養(yǎng)液的補充速度保持濁度的恒定。第四章一、微生物的遺傳1、 遺傳型:生物體所攜帶的所有遺傳基因的總稱。表型:具有一定遺傳型的個體,在特定的外界環(huán)境中,通過生長和發(fā)育所表現(xiàn)出的種種形態(tài)和生理特征的總和。飾變:相同遺傳型的生物,在不同的外界條件下,會呈現(xiàn)不同的表型。變異:生物體遺傳物質結構上發(fā)生的的變化。2、 真核微生物和原核微生物染色體的區(qū)別真核微生物的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構成,原核微生物的染色體是單純的DNA或RNA;真核微生物的染色體不止一個,呈線性,而原核微生物的染色體往往只有一個,呈環(huán)形;真核微生物的多條染色體形成核仁并為核膜包被,膜上有孔,而原核微生物的染色體外無膜包圍。3、 細胞器及其DNA的共同特征結構復雜而多樣;不僅功能不一,而且對于生命活動常是不可缺少的;數(shù)目多少不一;自體復制;一旦消失以后,后代細胞中不再出現(xiàn)。4、 質粒:微生物染色體外或附加于染色體的攜帶喲某種特異性遺傳信息的DNA片段。質粒DNA與染色體DNA的區(qū)別:宿主細胞染色體DNA相對分子質量明顯大于質粒DNA;大腸桿菌染色體的DNA較宿主細胞染色體DNA更為耐堿性;質粒所攜帶的信息量遠小于宿主細胞染色體所攜帶的信息量,而且二者控制的細胞生命代謝活動很不相同。質粒的特性:可轉移性、可整合性、可重組性、可消除性質粒與真核生物細胞器DNA的異同相同點:都可自體復制;一旦消失以后,后代細胞中不再出現(xiàn);只占染色體DNA的一小部分。不同點:質粒DNA結構簡單,一般都是較小的環(huán)狀DNA分子,并不和其他物質一起構成一些復雜結構;質粒DNA的功能比自體復制的細胞器更為多樣化,可一般不是必需的,他們的消失并不影響宿主細胞的生存;許多細菌質粒能通過細胞器接觸而自動地從一個細菌轉移到另一個細菌,使兩個細菌都成為帶有這種質粒的細菌。6、插入序列IS:能在染色體上和質粒的許多位點上插入并改換位點,因此也叫跳躍基因。轉座子TN:能夠插入染色體和質粒的不同位點的一般DNA序列,具有轉座功能,即可移動到不同位點上去,本身也可以復制。骯病毒:即蛋白質侵染因子,是一種比病毒更小,僅含具有侵染性的疏水蛋白質分子,是一類能夠引起哺乳動物的亞急性海綿樣腦病的病原因子。二、 微生物的變異1、 基因突變:由于DNA上的一個或少數(shù)幾對堿基被另一個或少數(shù)幾個堿基對所取代發(fā)生的改變。自發(fā)突變特性:不對應性、自發(fā)性、稀有性、獨立性、誘變性、穩(wěn)定性、可逆性2、 誘發(fā)突變種類及定義堿基置換:一對堿基被另一對堿基置換(轉換和顛換)。移碼突變:指誘導劑使DNA分子中的一個或少數(shù)幾個核苷酸增添或缺失,從而使該部分后面的全部遺傳密碼發(fā)生轉錄和翻譯錯誤的一類突變。染色體畸變:某些因子引起DNA的大損傷(染色體拷貝數(shù)的變化,染色體結構上的缺失、重復、插入、易位、倒位)。3、 DNA損傷的修復:光復活、切除修復、重組修復、SOS修復4、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細菌結合、轉導、轉化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組:有性雜交、準性生殖、酵母菌染色體外的DNA重組三、 人工構建新菌株1、 誘變育種:采用物理化學等誘變劑處理均勻而分散的微生物細胞群,在促進其細胞突變率顯著提高的基礎上,采用簡便、快速和高效的篩選方法,從中篩選出少數(shù)符合目的的突變株,以供科學實驗或生產實踐使用。原菌株,純化,原種特性檢查,搖瓶培養(yǎng),制備細胞懸浮液,誘變劑處理,稀釋涂平板,中間培養(yǎng),突變株分離,初篩,復篩,突變株性能檢測,生產性能檢測2、 原生質體融合:通過人為方法,使遺傳性狀不同的兩個細胞的原生質體發(fā)生融合,并產生重組子的過程。先準備兩個有選擇性遺傳標記的突變株,去細胞壁,再將形成的原生質體離心聚集,加入促融合劑促進融合,然后在高滲溶液中稀釋,涂在能再生細胞壁或進行分裂的培養(yǎng)基上,帶形成菌落后,通過影印接種法,將其接種到各選擇培養(yǎng)基上,最后鑒定是否為重組子。

3、基因工程:也成遺傳工程、DNA重組技術,是基因水平、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是一種DNA的人工體外重組技術。目的基因的獲得;選擇適合的載體;目的基因與載體DNA體外重組;將重組載體導入受體細胞第五章一、 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微生物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的那一部分,即生物及其生命活動所集中的范圍。生態(tài)系統(tǒng):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環(huán)境組成的一個整體系統(tǒng)。微生物生態(tài)系統(tǒng):微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開放系統(tǒng)。二、 為什么土壤是微生物的良好生存環(huán)境?從養(yǎng)分(無機鹽類和有機物)、水分及滲透壓、空氣(孔隙性)、pH(中性,緩沖性強)、溫度(幅度?。┪宸矫骊U述。三、 極端環(huán)境下的微生物嗜熱微生物、嗜冷微生物、嗜酸微生物、嗜堿微生物、嗜壓微生物、嗜鹽微生物四、 微生物之間的相互關系1、 互生關系:一種微生物的生活創(chuàng)造或改變了另一種微生物的生活條件2、 共生關系:兩種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時在形態(tài)上形成了特殊共生體,在生理上產生一定的分工,互相有利,甚至互相依存,當一種生物脫離另一種生物時便難以獨立生存。3、 寄生關系:一種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微生物體內,以另一種微生物為生活基質,在其中進行生長繁殖,并對后者帶來或強或弱的危害作用。4、 拮抗關系:一種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某種代謝產物或改變其他條件,從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甚至殺死其他微生物的現(xiàn)象。第六章一、碳元素的循環(huán)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一般途徑復雜有機物■胞生方簡單有機物好氧微生物件

胞內酶厭氧微生物復雜有機物■胞生方簡單有機物好氧微生物件

胞內酶厭氧微生物,

胞內酶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硫化氫、甲烷及有機酸、醇、酮等未完全氧化產物二、氮素的生物循環(huán)1、 綠色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中,吸收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組成蛋白質和核酸等含氮有機物質,使無機態(tài)氮同化為有機態(tài)氮。2、 動植物和微生物遺體中的有機態(tài)氮化物,經(jīng)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為氨態(tài)氮。3、 氨態(tài)氮在有氧條件下,經(jīng)硝化細菌的作用氧化為硝態(tài)氮。4、 硝酸鹽由于反硝化細菌的作用,還原為分子態(tài)氮,逸散到大氣中。5、 空氣中的分子態(tài)氮,通過固氮微生物的作用,還原為氨,進而合成有機氮。氨化作用:有機氮化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中釋放出氨的過程。硝化作用:氨經(jīng)過微生物作用氧化為亞硝酸,再進一步氧化為硝酸的過程。生物固氮作用:微生物在常溫常壓下直接利用氮氣,將其還原為氨的過程。反硝化作用:硝酸鹽在通氣不良的情況下經(jīng)微生物作用而還原的過程。三、無機元素循環(huán)與轉化的一般途徑無機物的有機質化;含無機物元素有機物的分解;無機物的氧化與還原;無機物的溶解與沉淀。第七章一、 微生物對污染物的降解與轉化1、 生物降解:復雜有機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轉變?yōu)榻Y構較簡單化合物或被完全分解的過程。如果有機物被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則稱終極降解。2、 生物轉化:通過微生物代謝導致有機或無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發(fā)生某種改變、生成新化合物的過程。3、 可生物降解性:化合物被生物降解的可能性及難易程度??煞譃榭缮锝到馕镔|、難生物降解物質、不可生物降解物質。4、 可生物降解性的測定基質的可生物氧化率:以基質完全測定氧化所應消耗的理論需氧量為分母,以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該基質所消耗的氧量為分子,兩者比值即為該基質的氧化率。基質的生化呼吸曲線:基質的耗氧曲線或基質呼吸線,表示投加基質后微生物耗氧情況。二、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一般途徑1、 礦化作用:有機污染物在一種或多種微生物的作用下徹底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和簡單無機化合物的過程。2、 共代謝作用:一些難降解的有機化合物不能直接作為碳源或能源物質被微生物利用,當環(huán)境中存在其他可利用的碳源或能源時,難降解有機化合物才能被利用,這樣的代謝過程成為共代謝作用。三、 影響微生物降解轉化的生態(tài)學因素物質的化學構成、共代謝作用、環(huán)境物理化學因素、微生物降解或轉化污染物后生成的中間體或終產物。第八章一、 污染物濃度指標及意義1、全需氧量TOD:水中全部有機物在被徹底氧化成水、二氧化碳等無機物過程中所消耗的氧?;瘜W需氧量COD:用強氧化劑使污染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COD^TOD生化需氧量BOD:微生物在有足夠溶解氧存在的條件下,分解有機物所消耗的氧量。常用BOD5,表示20°C條件下培養(yǎng)5日時的氧的消耗量??傆袡C碳TOC:污水中有機物的含碳總量,能完全反映污水中有機物的總含量??偟猅N:污水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總含氮量,表示污水被氮污染的綜合指標??偭譚P:污水中所有含磷化合物的總含磷量,表示污水被磷污染的綜合指標。二、 有機污水的生物處理1、 水體自凈:天然水體受到污染后,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可借助水體自身的能力使之得到凈化。污水生物處理法:天然水體生物自凈原理的人工強化和具體應用。通過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是微生物高濃度地富集在特定的構筑物,充分利用微生物的作用,高速度高效率地分解轉化污水中的污染物,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2、 活性污泥法:利用含有大量好氧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在強力通氣的條件下使污水凈化的生物學方法?;钚晕勰嗍且环N絨絮狀小泥粒,由好氧菌為主體的微型生物群以及膠體、懸浮物等組成。其生物相主要有細菌、原生動物、真菌等。3、活性污泥絮狀體:在活性污泥形成初期,細菌多以游離態(tài)存在,隨著活性污泥成熟。細菌增多而聚集成菌膠團,進而形成活性污泥絮狀體。作用:有機物的吸附或粘附及其分解;金屬離子的吸附;防止原生動物對細菌的吞食;增強污泥的沉降性,有利于泥水分離。原生動物的作用:促進絮凝;凈化作用;指示作用。三、 常見的活性污泥法1、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間歇式活性污泥法)進水、反應、沉淀、排水、靜置2、 吸附一生物降解工藝(AB工藝)AB工藝為兩段活性污泥法,不設初沉池,主要有A段曝氣池、中間沉淀池、B段曝氣池和二沉池等組成,兩段活性污泥各自回流,A段為生物吸附段,B段為生物降解段。四、 生物膜法1、定義:以生長在固體表面上的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生物處理法。生物密度大,耐污力強,動力消耗小,無需污泥回流,不發(fā)生污泥膨脹。五、 氮磷污水的生物處理1、 生物脫氮原理:硝酸態(tài)氮在厭氧條件下,可被反硝化微生物利用,逐步還原成為氮氣而逸出進入大氣中。如果污水中含氨,可先硝化作用生成硝酸鹽,再反硝化脫氮。缺氧一好氧脫氮工藝(人/0脫氮工藝)2、 生物除磷原理: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釋放磷,在好氧條件下可以攝取超過生理需要的過量的磷。厭氧一好氧除磷工藝(A/0除磷工藝)、厭氧一缺氧一好氧脫氮除磷工藝(A-A-0工藝)3、 金屬廢水處理原理:利用硫酸鹽還原菌在厭氧條件下把硫酸根還原成硫化氫,與廢水中金屬離子反應生成沉淀而被去除。第九章1、 固體廢棄物:在生產、生活和其他活動中產生的污染環(huán)境的固體、半固體廢棄物。城市生活垃圾MSN:簡稱垃圾,城市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2、 垃圾的危害和特點數(shù)量巨大,處理率低;組成復雜,四季變化;污染環(huán)境,危害嚴重(污染大氣、污染水體、生物性污染、侵占大量土地、易燃易爆)。3、 我國垃圾的問題最晚得到重視、最具綜合性的環(huán)境問題、最難得到處置、最貼近的環(huán)境問題。4、 垃圾無害化的一般途徑衛(wèi)生填埋、高溫堆肥、焚燒、綜合處理5、 微生物在垃圾處理中的作用微生物可使垃圾產生高溫并持續(xù)足夠時日,以殺滅有害生物和病原微生物,并提供有機肥料;促進衛(wèi)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