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語文】第三專題《阿房宮賦》_第1頁
【蘇教語文】第三專題《阿房宮賦》_第2頁
【蘇教語文】第三專題《阿房宮賦》_第3頁
【蘇教語文】第三專題《阿房宮賦》_第4頁
【蘇教語文】第三專題《阿房宮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阿房宮賦唐杜牧第一段重點詞語(1)重點實詞六王畢:完了,結(jié)束。北構(gòu)而西折:動詞,架木做屋,引申為建筑不霽何虹:雨后天晴氣候:宮室的內(nèi)部氣氛(2)特殊用法直走咸陽:趨向今多指行走鉤心斗角:指宮室建筑結(jié)構(gòu)錯綜復(fù)雜精密。鉤心指各種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攢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對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來比喻各自用盡心機,互相排擠。幾千萬落:座。今多指下降,衰敗。四海一:“一”,數(shù)詞作動詞,統(tǒng)一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驪山”名詞作狀語,從驪山?!氨薄?、“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廊腰縵回:“腰”、“縵”名詞作狀語,像人的腰部一樣,像絲綢一樣。蜂房水渦: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漩渦。未云何龍,不霽何虹:“云”“龍”“虹”,名詞作動詞,出現(xiàn)云彩,出現(xiàn)龍,出現(xiàn)虹。歌臺暖響:“暖”,溫暖的感覺,通感的用法;“響”,動詞作名詞,歌聲。第一段翻譯【鋪敘建筑宏偉、豪華】

六國覆滅,天下統(tǒng)一。四川山林中的樹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宮殿得以建成?!镜谝粚?,建筑耗資巨大】(它)覆蓋了三百多里地,幾乎遮蔽了天日。從驪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陽?!镜诙?,規(guī)模宏偉】

渭水和樊川,浩浩蕩蕩地流進了宮墻。五步一座高樓,十步一座亭閣;長廊如帶,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鳥喙一樣在半空飛啄。這些亭臺樓閣啊,各自憑借不同的地勢,參差環(huán)抱,回廊環(huán)繞象鉤心,飛檐高聳象斗角。彎彎轉(zhuǎn)轉(zhuǎn),曲折回環(huán),象蜂房那樣密集,如水渦那樣套連,巍巍峨峨,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那長橋臥在水面上(象蛟龍),(可是)沒有一點云彩,怎么會有蛟龍飛騰?那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過天晴,怎么會有虹霓產(chǎn)生?高高低低的樓閣,幽冥迷離,使人辨不清南北西東?!镜谌龑?,宮內(nèi)宏偉、豪華、奇麗、壯觀】

高臺上傳來歌聲,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溫暖;大殿里舞袖飄拂,使人感到寒氣,仿佛風(fēng)雨交加那樣凄冷。就在同一天內(nèi),同一座宮里,而氣候冷暖卻截然不同【第四層,宮中人物活動】

第二段重點詞語輦來于秦:輦,名詞作狀語,用輦車。綠云擾擾:綠云,形容女子的頭發(fā)烏黑濃密,擾擾,蓬松的樣子。杳不知其所之:到一肌一容:數(shù)詞幸:(被天子)寵幸。第二段翻譯【鋪敘統(tǒng)治者生活的荒淫、奢侈】

(六國的)宮女妃嬪、諸侯王族的女兒孫女,辭別了故國的宮殿閣樓,乘坐輦車來到秦國。(她們)早上唱歌,晚上彈琴,成為秦皇的宮人。【第一層,供玩樂的宮人來源】(清晨)只見星光閃爍,(原來是她們)打開了梳妝的明鏡;又見烏云紛紛擾擾,(原來是她們)一早在梳理發(fā)鬢;渭水泛起一層油膩,(是她們)潑下的脂粉水呀;輕煙繚繞,香霧彌漫,是她們焚燒的椒蘭異香。忽然雷霆般的響聲震天,(原來是)宮車從這里馳過;轆轆的車輪聲漸聽漸遠,不知它駛向何方。(宮女們)極力顯示自己的嫵媚嬌妍,每一處肌膚,每一種姿態(tài),都極為動人。(她們)久久地佇立著,眺望著,希望皇帝能寵幸光臨;(可憐)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終未曾見過皇帝的身影。【第二層,寫宮中生活荒淫、奢靡】第三段重點詞語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jīng)營,動詞作名詞,指收藏的金銀珠寶,經(jīng)營的金銀珠寶。精英,形容詞用作名詞,精品。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是名詞作狀語。鐺、石、塊、礫,是名詞作動詞。紛奢:繁華奢侈。直欄橫檻:檻讀著jiàn,欄桿。函谷舉:舉,被攻占??蓱z:可惜。第三段翻譯【指出秦滅亡的命運】燕國趙國收藏的奇珍,韓國魏國聚斂的金銀,齊國楚國保存的瑰寶,都是多少年、多少代,從人民手中掠奪來的,堆積如山。一旦國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運送到阿房宮中。(從此)寶鼎(看作)鐵鍋,寶玉(看作)石頭,黃金(當(dāng)成)土塊,珍珠(當(dāng)作)砂礫,亂丟亂扔,秦人看著,也不覺得可惜?!镜谝粚樱沂緭屄有袕健?/p>

唉!一個人所想的,也是千萬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歡繁華奢侈,老百姓也眷念著自己的家。為什么搜刮財寶時連一分一厘也不放過,揮霍起來卻把它當(dāng)作泥沙一樣呢?【第二層,斥責(zé)秦橫征暴斂、揮霍無度的罪行】甚至使得(阿房宮)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農(nóng)夫還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織女還要多;參差不齊的瓦縫,比人們身上穿的絲縷還要多;直的欄桿,橫的門檻,比九州的城廊還要多;琴聲笛聲,嘈雜一片,比鬧市里的人聲還要喧鬧。(這)使天下人們口里雖不敢說,但心里卻充滿了憤怒?!就闯馐蓟士v欲紛奢,以致眾叛親離】秦始皇這暴君的心卻日益驕橫頑固。于是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劉邦攻破函谷關(guān);項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華的宮殿就變成了一片焦土!【第三層,寫秦皇無道,導(dǎo)致農(nóng)民起義,宮毀人亡朝滅】第四段重點詞語鑒:借鑒。鑒:鏡子。古人常以歷史或別人的成敗比喻為一面鏡子,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xùn),引為警戒,故“鑒”又引申為警戒或教訓(xùn)。殷鑒不遠:指殷商子孫應(yīng)以夏的滅亡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訓(xùn)就在眼前。前車之鑒:前面車子翻倒的教訓(xùn)。比喻先前的失敗可以做以后的教訓(xùn)。第四段,諷諫唐敬宗李湛勿重蹈秦皇覆轍

唉!滅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滅秦國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國的國君能各自愛撫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了;(秦統(tǒng)一后)如果也能愛惜六國的百姓,那就可以傳位到三世以至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滅亡他呢?【第一層,引歷史教訓(xùn),指出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秦國的統(tǒng)治者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而哀嘆,卻使后代人為它哀嘆;如果后代人哀嘆它而不引以為鑒,那么又要讓更后的人來哀嘆他們了。【第二層,諷諫唐皇勿重演悲劇】歸納大意一、鋪敘阿房宮的雄偉壯觀。二、鋪敘宮內(nèi)的豪華奢靡。三、轉(zhuǎn)發(fā)議論,指出秦亡的必然。四、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諷諫唐統(tǒng)治者勿蹈覆轍。敘議諫這是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作者通過濃墨重彩地描寫阿房宮的宏偉富麗正是為了突出表現(xiàn)秦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耗盡了民脂民膏,激起了農(nóng)民起義導(dǎo)致了秦王朝的必然滅亡,生動形象地總結(jié)了秦朝統(tǒng)治者因驕奢亡國的歷史經(jīng)驗,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切勿蹈秦與六國的覆轍,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文人的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作者寫這篇賦的目的是什么?兒子:“爸爸,老師今天講了火燒阿房宮?!?/p>

父親:“誰燒的?”

兒子:“項羽?!?/p>

父親:“抓起來了嗎?”

火燒阿房宮現(xiàn)代幽默令人深思?◆盛努之下,督學(xué)寫了封呈文給教育局局長,稟明原委。不久,收到局長復(fù)函說:“燒掉就算了,再拔經(jīng)費重建阿房宮?!倍綄W(xué)巡校◆督學(xué)到校巡視,與學(xué)生交談間隨口問道:“你知道阿房宮是誰燒的嗎?”◆學(xué)生一臉惶恐,連聲說:“不是我燒的,不是我燒的!”◆督學(xué)啼笑皆非,向校長指責(zé):“貴校的學(xué)生國文程度低落,居然說阿房宮不是他燒的?!薄粜iL平靜地說:“本校學(xué)生一向誠實,既然他說不是他燒的,就一定不是他燒的?!闭n后練習(xí)

1.下列加粗詞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A.蜀山兀(wù)轆轆(lù)遠聽鼎鐺(dāng)玉石B.囷囷(qūn)焉盡態(tài)極妍(yán)架梁之椽(yuán)C.阿(ē)房宮剽(piāo)掠其人金塊珠礫(lì)D.盡錙銖(zhīzhū)妃嬪媵嬙(yìngqiáng)邐迤(lǐyǐ)2.下列四組實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A.一B.愛六王畢,四海一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C.取D.族奈何取之盡錙銖山東豪俊--------亡秦族矣胡取禾三百囷兮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C(“鐺”“椽”“錙”讀音錯。).C都是奪取,獲取。3.下列四組虛詞含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焉B.而盤盤焉,囷囷焉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縵立遠視,而望幸焉誰得而族滅也

B.夫D.于獨夫之心日益驕固多于九土之城郭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下列加粗詞語古義與今義相同的一組是()①各抱地勢,鉤心斗角②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③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④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⑤獨夫之心日益驕固⑥用之如泥沙⑦楚人一炬,可憐焦土⑧多于市人之言語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③⑤⑥⑧D.②③⑥⑦D介詞,比。C5、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阿房宮賦》選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詩人,詩歌清麗自然,有“小杜”之稱,與同時代的李賀齊名,他們又有“小李杜”之稱。

B.賦,文體名,是兼具詩歌與散文特點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

C.賦用作文體名稱,最早見于戰(zhàn)國后期荀況的《賦篇》,賦體的流變大致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

D.我國古代留下了許多賦體佳作,如枚乘的《七發(fā)》。司馬相如的《上林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等。解析:“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詩人李商隱。答案:A6、下列句中的“之”表義相同的兩項是()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齊楚之精英

C.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D.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7、“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前后的詞可以互相注釋,也叫互訓(xùn)。下面各句與“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不屬同一類的項是()

A.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

B.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

D.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解析:都作動詞,譯為“往,到”。B.的,助詞;C.它,代土地。答案:ADA8、下面句中有四個“后人”,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

B.哀之,后人

C.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

D.而復(fù)哀后人也9、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為()例:戍卒叫,函谷舉,舉人一炬可憐焦土。

A.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B.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

C.雖董之以嚴刑

D.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解析:C.指唐以后的人;A、B、D均指秦至唐朝的人,主要指唐人。C解析:與例句均為被動句,A、B、C均為狀語后置。D閱讀下面的片斷,回答問題。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①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④秦人不暇自哀,而a后人哀之;b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c后人而復(fù)哀d后人也。10、下列兩句中的加粗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A.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B.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C.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D.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11、對文中加粗的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②南畝:泛指農(nóng)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④嘔啞:難聽的音樂⑤獨夫:孤單的人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⑦楚人:指劉邦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③D.②④⑥⑦B“之”一是代詞,一是助詞;“而”一表轉(zhuǎn)折,一表順接。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