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章 感覺與知覺 教師心理學_第1頁
2023年第二章 感覺與知覺 教師心理學_第2頁
2023年第二章 感覺與知覺 教師心理學_第3頁
2023年第二章 感覺與知覺 教師心理學_第4頁
2023年第二章 感覺與知覺 教師心理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知識帶有溫度。第第2頁/共2頁精品文檔推薦第二章感覺與知覺教師心理學其次章感覺與知覺

一、感覺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個別屬性的熟悉。

(一)感覺的概念

(二)感覺的分類

遠距離感覺:視覺、聽覺

近距離感覺:味覺、嗅覺、皮膚覺、觸覺

內部感覺:痛覺、平衡覺

二、感觸性和感覺閾限

1.感觸性:感觸性是感覺器官對相宜刺激的感覺能力.

2.感覺域限:感覺閾限是人感到某個刺激存在或刺激發(fā)生變化所需刺激強度的臨界值。

感覺閾限與感觸性的關系?反比關系。

3.肯定感覺域限

肯定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

肯定感觸性:人的感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

4.差別感覺域限

差別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

差別感觸性:覺察刺激之間微弱差別的能力

三、感覺的互相作用

(一)同一感觸器的互相作用

1。感覺適應:因為刺激對感觸器的持續(xù)影響所引起的感觸性變化稱感覺適應。

視覺適應:明適應和暗適應

嗅覺適應:“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2。感覺對照:感覺對照指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產生的感覺差異的現象。

3。感覺后效:刺激物對感觸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覺現象并不立刻消逝,仍能保留短臨時間。

視覺后像:后像分正后像和負后像。

(二)不同感覺的互相作用

1。不同感覺的互相影響。

對一個感觸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觸器的感觸性,而劇烈刺激會降低其他感觸器的感

受性。

2。不同感覺的互相補償。

3。聯(lián)覺:是指一種感覺兼有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象。

二、知覺

(一)什么是知覺

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產生的對事物的整體屬性的熟悉。

(二)感覺和知覺的關系

區(qū)分:1.感覺是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知覺是對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

2.感覺僅需要詳細的客觀對象.而知覺還需要借助于過去的學問閱歷.

聯(lián)系:1.感覺和知覺都是對客觀事物的直接反映.

2.知覺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對感覺信息的整合和解釋.

(二)知覺的特性

1.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整體性指人在過去閱歷的基礎上把由多種屬性構成的事物知覺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的特性。

2.知覺的挑選性

按照當前需要,對外來刺激物有挑選地作為知覺對象舉行組織加工的特征就是知覺的挑選性。

3.知覺的理解性

在對現時事物的知覺中,需有以過去閱歷、學問為基礎的理解,以便對知覺的對象作出最佳解釋、說明,知覺的這一特性是知覺的理解性。

4.知覺的恒常性

當知覺的客觀條件在一定范圍內轉變時,知覺映象在相當程度上保持著它的穩(wěn)定性。這種現象是知覺的恒常性。

外形恒常性、大小恒常性、色彩恒常性

(三)深度知覺

物體的空間特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包括大小、外形、深度、方位等。

(四)運動知覺:是對物體在空間的位置移動的知覺。

1.似動現象

人們對實際上沒有空間位移的物體所產生的運動知覺現象。

2.誘導運動:

一個相對靜止的客體,當受到周圍其他物體運動的誘導而被知覺為運動的,這一假象運動就是誘導運動。

3.自主運動:

假如個體在在暗室內凝視一個靜止的光點,過一段時光就會感到它在不停地往返運動。

1.動景運動:

當兩個刺激物按一定空間間隔或時光間隔相繼展現時,我們會看到從一個刺激物向另一個刺激物的延續(xù)運動.稱為動景運動.

4.運動后效:

指長時光凝視一個運動的物體,再看靜止的物體,會感覺到原本靜止的物體在向反方向運動。

(五)時光知覺

時光知覺是物質現象的連續(xù)性和挨次性在人頭腦的反映。

影響時光知覺的各種因素:

感覺通道的性質

一定時光內大事發(fā)生的數量和性質

人的愛好和心情

(七)錯覺:人們無意識地利用某些知覺線索對所見物體作出的不正確知覺。

1.大小錯覺

2.外形和方向錯覺

3.運動錯覺

三、如何運用感知覺的邏輯提高直觀教學的效果?

1.目的越明確,感知越清楚

人在感知活動中能夠從周圍環(huán)境的許多事物中優(yōu)先地分出當前所要感知的對象,這是因為知覺具有挑選性的原故。知覺的挑選性聽從于感知的目的,目的性越強,感知也越清楚。2。對象從背景中越突出,則越簡單被感知

從背景中突出對象,與知覺挑選性的聯(lián)系是很密切的,對象在背景中越突出,則越簡單被感知。

在直觀教學中,要使對象從背景中突出,必需遵循差異律、組合律和活動律等有關的邏輯。(1)差異律──加強對象與背景的反差

按照差異律,老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直觀教具的制作和使用方面,不論是板書、掛圖、模型和演示試驗,都要加大對象與背景的差別。

其次,凡是題目、標題、重要的定律、定理、公式和結論等,應用粗體字,使它特殊醒目,簡單被同學感知。

(2)組合律──利用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組合

對象的組合可分成空間和時光兩個方面??臻g上的組合是指在視覺刺激物中,凡距離上臨近或外形上相像的各部分,簡單組成感知的對象。時光上的組合是指聽覺刺激物各部分“時距”的臨近,它們也能使我們分出感知的對象。

按照組合律,在教科書或教材上的文字,應當分行、分段、分節(jié),行與行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老師講課的聲調應有抑揚頓挫,避開講話毫無停頓之處或過分緩慢,因而同學不易感知每一句話,影響聽課的效果。

(3)活動律──即對象的活動性

在固定不變的背景上,活動的刺激物易于被人感知。因此對直觀的重要對象或部分,應盡可能地增加其活動性。

按照活動律,老師在直觀教學方面,為了講明事物進展的過程,必需利用活動的掛圖或演示圖,有時最好用活動模型。如地理課講中國行政區(qū)域時,就可把各省的圖形做成可取出、可放進的模型;講長江、黃河時,可用紅色粉筆(或紅毛線)在黑板上(或地圖上)畫出;在理化生等課的教學中,老師演示試驗是很重要的,通過演示可以使同學清晰地看到事物變化的過程、結構、性能等。實踐證實,動的試驗比靜的掛圖給同學的感知效果顯然地要好一些。

3。形象與言語的正確結合,則感知將更快速而完美

(1)直觀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若老師錯誤地把直觀本身當作目的,為直觀而直觀,滿足于表面的喧鬧、生動,忽略言語對于事物本質特點的揭露,這就必定會使同學的感知失去目的性,從而降低教學效果,甚至產生消極影響。

(2)應注重用確切的語言對形象的直接結果加以表述。

(3)依據教學任務,挑選合適的語言與形象結合的方式。

選用先直觀后講解,或直觀與講解同時舉行,或先講解后直觀都可。在中學的教學過程中,普通采納邊使用直觀教具,邊講解的形式。過多地運用直觀教具而忽略語言的講解,會降低直觀教學的效果;對于掛圖或模型上不能表示或沒有表示出來的內容,應當加以說明,

以免同學產生片面的或錯誤的理解。在同學自己做試驗時,老師必需加強試驗指導。

4。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活動,可以提高感知的成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