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生物治療學基礎(chǔ)知識詳解演示文稿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1.gif)
![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生物治療學基礎(chǔ)知識詳解演示文稿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2.gif)
![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生物治療學基礎(chǔ)知識詳解演示文稿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3.gif)
![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生物治療學基礎(chǔ)知識詳解演示文稿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4.gif)
![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生物治療學基礎(chǔ)知識詳解演示文稿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e0df55ece6e144e5a9fdbfa147590425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生物治療學基礎(chǔ)知識詳解演示文稿當前第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優(yōu)選)腫瘤免疫治療腫瘤生物治療學基礎(chǔ)知識當前第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第一章、腫瘤免疫學概述腫瘤免疫學(Tumorimmunology)是研究腫瘤抗原、機體的免疫功能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和轉(zhuǎn)歸的相互關(guān)系;機體對腫瘤的免疫應(yīng)答以及腫瘤細胞逃逸免疫效應(yīng)的機制;腫瘤免疫學診斷;以及免疫學預防和治療的學科。當前第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第二章、免疫系統(tǒng)的基本組成和功能
免疫細胞細胞因子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粘附分子免疫耐受抗腫瘤免疫應(yīng)答過程機體對腫瘤抗原的免疫應(yīng)答當前第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免疫系統(tǒng)是機體識別自我和非我,引發(fā)免疫應(yīng)答、執(zhí)行免疫效應(yīng)和最終維持自身免疫穩(wěn)態(tài)的組織系統(tǒng)免疫器官:中樞免疫器官—胸腺、骨髓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結(jié)、脾臟免疫細胞:主要是指能識別抗原,產(chǎn)生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的淋巴細胞等各種細胞。
細胞因子:機體的免疫細胞和非免疫細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類因子,它們調(diào)節(jié)多種細胞生理功能,這些因子統(tǒng)稱為細胞因子(cytokines)。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腫瘤抗原遞呈抗腫瘤免疫應(yīng)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免疫耐受:是指免疫活性細胞接觸抗原性物質(zhì)時所表現(xiàn)的無應(yīng)答狀態(tài)(astateofspecificunresponsiveness)
當前第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一、免疫細胞
(一)T淋巴細胞----主要的抗腫瘤效應(yīng)細胞表面標志:CD3
CD8+
抗腫瘤作用:A.結(jié)合腫瘤抗原,殺傷腫瘤細胞
B.分泌細胞因子
CD4+
抗腫瘤作用:A.輔助激活CTL,B細胞,NK,巨噬細胞;
B.分泌細胞因子:IL-2,IFN-γ,TFN-βC.少數(shù)屬于細胞毒性T細胞具有殺瘤作用當前第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二)B淋巴細胞----表面標志:CD19介導體液免疫應(yīng)答(三)NK細胞----表面標志:CD16CD561)非特異性殺傷
2)
無MHC限制性,無需預先致敏
3)
不依賴抗體和補體
4)
ADCC
5)釋放IFN-γ當前第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四)樹突細胞---表面標志:CD1a、CD80、CD40、CD86….是目前公認的功能最強的抗原遞呈細胞,高表達MHC-I類和MHC-II類分子功能:DC攜帶抗原通過MHC限制性途徑把抗原遞呈給T細胞,激活T細胞而激發(fā)免疫應(yīng)答當前第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五)巨噬細胞---表面標志:CD681)處理和呈遞抗原2)活化的巨噬細胞通過溶酶體酶直接殺傷3)可通過分泌細胞因子間接殺傷腫瘤細胞4)合成和釋放NO5)ADCC當前第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二、細胞因子(一)細胞因子的定義細胞因子(cytokines,CKs)是一類由活化的免疫細胞和非免疫細胞(如成纖維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上皮細胞及某些腫瘤細胞)所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質(zhì)的統(tǒng)稱,能夠作用于分泌細胞本身或鄰近其他細胞,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效應(yīng)、炎癥反應(yīng)等多種生物學活性。當前第1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二)研究的歷史細胞因子的研究淵源始于50年代的干擾素研究和60年代的集落刺激因子研究?;蚬こ碳夹g(shù)的迅速發(fā)展,帶來了細胞因子研究的突破性進展。80--90年代相繼克隆出一大批細胞因子,細胞因子的化學本質(zhì)是多肽,從信息傳遞的角度,細胞因子是生物體內(nèi)一類重要的第一信使分子,是細胞內(nèi)基因表達的產(chǎn)物。
當前第1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三)細胞因子的種類按作用分:
調(diào)節(jié)天然免疫的細胞因子:TNF-a、IL-1、IL-6等調(diào)節(jié)獲得性免疫的細胞因子:IL-2、IL-4、IFN-γ等作用于造血系統(tǒng)的細胞因子:CSF、IL-3、IL-7等按細胞來源分類:
免疫細胞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IL-2、IL-3、IL-4等非免疫細胞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IL-7、IL-8、IL-11、CSF等當前第1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細胞因子的作用方式:自分泌作用旁分泌作用內(nèi)分泌作用。細胞因子的作用特點:多效性重疊性協(xié)同性拮抗性雙重性當前第1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研究意義細胞因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用意義,它有助于闡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調(diào)節(jié)機理,有助于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特別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shù)生產(chǎn)的重組細胞因子已用于治療腫瘤、感染、炎癥、造血功能障礙等,并收到良好療效,具有非常廣闊的應(yīng)用前景。當前第1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三、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粘附分子
(一)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同種異體移植物移植后會發(fā)生免疫排斥反應(yīng),這是由細胞表面的同種異型抗原誘導的,這種抗原稱為組織相容性抗原。體內(nèi)具有多種組織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強而迅速的排斥反應(yīng)者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其編碼的基因是一組緊密連鎖的基因群,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當前第1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人的MHC——HLA復合體(6#染色體)1.經(jīng)典的HLAI類、HLAII類基因HLAI類基因(HLAIa):HLA-A (locus) HLA-B HLA-CHLAII類基因: HLA-DP (subrigon)HLA-DQ (locusAB)HLA-DR當前第1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2.免疫功能相關(guān)基因(1)補體gene(III類基因)(2)抗原加工、遞呈相關(guān)gene(II類基因) LMP、TAP、HLA-DM HLA-DO、TAP相關(guān)蛋白gene當前第1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3)非經(jīng)典的HLAI類gene(HLAIb) HLA-E、HLA-G、HLA-F(4)炎癥相關(guān)gene TNFgene 轉(zhuǎn)錄調(diào)節(jié)因子 MIC(MHCI相關(guān)gene):MICA、MICB HSP當前第1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二)粘附分子定義:是一類介導細胞與細胞、細胞與細胞外基質(zhì)間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作用:參與調(diào)節(jié)免疫細胞的凋亡參與免疫應(yīng)答和免疫調(diào)節(jié)參與免疫細胞的發(fā)育和分化當前第1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B7分子:主要分布于B細胞、DC細胞、激活的單核細胞和T細胞
CD28----激活T細胞配體
CTLA-4----抑制T細胞活化當前第2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細胞粘附因子------intracellularadhesionmoleculeICAMICAM-1(CD54)ICAM-2(CD102)ICAM-3(CD50)作用:介導免疫免疫細胞的活化、免疫細胞之間及免疫細胞與其他細胞的接觸、免疫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當前第2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三)抗原遞呈MHC-I類分子呈遞途徑:參與內(nèi)源性抗原的呈遞過程
MHC-II類分子呈遞途徑:參與外源性抗原的呈遞過程抗原的交叉呈遞:MHCI類分子也能遞呈外源性抗原,MHCII類分子也能遞呈內(nèi)源性抗原。MHC體內(nèi)具有多種組織相容性抗原,其中能引起強而迅速的排斥反應(yīng)者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其編碼的基因是一組緊密連鎖的基因群,稱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MHC)HLA當前第2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基本概念抗原加工:蛋白質(zhì)抗原在細胞內(nèi)被降解成能與MHC分子結(jié)合的肽的過程??乖f呈:MHC分子與抗原肽結(jié)合,將其展示于細胞表面供T細胞識別的過程。內(nèi)源性抗原:細胞內(nèi)產(chǎn)生的蛋白質(zhì)抗原,包括自身抗原和非己抗原----MHCⅠ分子遞呈。外源性抗原:由細胞外攝入細胞內(nèi)的蛋白質(zhì)抗原,包括非己抗原和自身抗原---MHCⅡ分子遞呈。當前第2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CellsurfacepeptidesofAgAntigensmustbeprocessedinordertoberecognisedbyTcellsYT
Tcellresponse無應(yīng)答無應(yīng)答無應(yīng)答無應(yīng)答SolublenativeAgCellsurfacenativeAgSolublepeptidesofAg抗原肽-MHC復合物抗原加工、遞呈當前第2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當前第2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抗原遞呈細胞
能攝取、加工、處理抗原并將抗原信息提呈給淋巴細胞的細胞,又稱為輔佐細胞。專職APC(professionalAPC)
能組成性表達MHC-II類分子、具有較強的抗原提呈作用,包括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B細胞等。兼職APC非組成性地表達MHC-II類分子,抗原提呈能力弱,包括內(nèi)皮細胞、纖維母細胞、上皮及間質(zhì)細胞等。腫瘤細胞、病毒感染細胞等也可通過MHC-I類分子途徑提呈抗原。此類CTL的靶細胞屬廣義APC。當前第2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抗原加工遞呈的意義實現(xiàn)免疫系統(tǒng)對非己抗原的免疫監(jiān)視作用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當前第2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四、免疫耐受
(一)定義:
免疫耐受(immunetolerancnce)指抗原誘導特異性淋巴細胞失活或死亡,導致機體不能對該抗原產(chǎn)生應(yīng)答的現(xiàn)象。無效應(yīng)的非特異性免疫缺陷特異性≠(天然,先天/后天獲得性)免疫應(yīng)答無應(yīng)答免疫抑制
(人工,藥物/射線)當前第2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二)T細胞免疫耐受中樞性免疫耐受:①T細胞的陰性選擇②T細胞的否定現(xiàn)象外周性免疫耐受:①生理性屏障對自身抗原的不識別②外周血自身反應(yīng)性T細胞克隆的清除③缺乏激活信號④具有潛在自身反應(yīng)性的T細胞被抑制當前第2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二)B細胞免疫耐受中樞性免疫耐受:克隆排除克隆無能(clonalanergy)
外周性免疫耐受:已活化的細胞受到大量抗原持續(xù)刺激時,可被誘發(fā)凋亡。當前第3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研究免疫耐受的意義及應(yīng)用1.理論方面的意義2.臨床治療方面的意義和應(yīng)用治療自身免疫病防止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應(yīng)腫瘤治療當前第3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五、抗腫瘤免疫應(yīng)答
--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學效應(yīng)機制(一)細胞免疫機制細胞免疫在機體抗腫瘤效應(yīng)中起重要作用。1、CD4+T細胞:參與B細胞、巨噬細胞、NK細胞和CTL細胞的活化和抗腫瘤效應(yīng)。A.輔助激活CTL,B細胞,NK,巨噬細胞;
B.
分泌細胞因子:IL-2,IFN-γ,TNF-βC.少數(shù)屬于細胞毒性T細胞,具有殺瘤作用當前第3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2、CD8+T細胞:在機體抵抗腫瘤效應(yīng)中起關(guān)鍵作用。CTL(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A.
通過其細胞膜上的T細胞抗原識別受體(TCR),特異性識別MHC分子-腫瘤抗原肽復合物,引起T細胞活化、增殖,殺傷腫瘤細胞。B.
分泌細胞因子
當前第3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當前第3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3、抗原遞呈細胞:Mφ、DCA.
通過攝取、加工處理和遞呈腫瘤抗原,激發(fā)特異性T細胞免疫而發(fā)揮抗腫瘤效應(yīng)。B.活化的巨噬細胞通過溶酶體酶直接殺傷,且可通過分泌細胞因子間接殺傷腫瘤細胞。C.合成和釋放NOD.ADCC當前第3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當前第3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4.NK細胞--非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A.非特異性殺傷
B.
無MHC限制性,無需預先致敏
C.
不依賴抗體和補體
D.
ADCC
E.釋放IFN-γ當前第3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二)體液免疫機制1、激活補體系統(tǒng)溶解腫瘤細胞2、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ADCC)3、抗體的免疫調(diào)理作用4、抗體封閉腫瘤細胞上的某些受體作用5、抗體使腫瘤細胞上的黏附特性改變或喪失作用當前第3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AgIL-12活化DCTh1DCCTLCD4CD4IL-12NK/NKTTumorIFNIL-2IFNIL-12抗腫瘤免疫應(yīng)答當前第3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六、機體對腫瘤抗原的免疫應(yīng)答
認識腫瘤抗原以及腫瘤抗原在免疫應(yīng)答中的作用當前第4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抗原細胞惡性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抗原(neoantigen)及過度表達的抗原物質(zhì)的總稱。包括突變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編碼的蛋白、病毒誘導的腫瘤細胞表面常常表達病毒基因編碼的蛋白、共同腫瘤抗原、胚胎抗原。當前第4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抗原的分類
根據(jù)特異性分類1)腫瘤特異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腫瘤細胞所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種腫瘤細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細胞的新抗原。2)腫瘤相關(guān)抗原
(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非腫瘤細胞所特有、正常細胞和其它組織上也存在的抗原,細胞癌變時,含量增加。當前第4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機體對腫瘤抗原的免疫應(yīng)答
機體抗腫瘤的免疫學效應(yīng)機制十分復雜,涉及多種免疫成分,包括先天性免疫(非腫瘤特異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腫瘤特異性免疫),二者共同參與機體免疫機體免疫。對于免疫原性較強的腫瘤,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起主要作用對于免疫原性較弱的腫瘤,非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更重要當前第4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第三章、免疫調(diào)節(jié)機制免疫調(diào)節(jié)-----指抗原驅(qū)動的免疫應(yīng)答過程中,通過免疫細胞之間,免疫細胞與免疫分子之間及免疫系統(tǒng)與其他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免疫應(yīng)答維持在適當?shù)膹姸群蜁r限以保證機體免疫功能的穩(wěn)定的生物學過程。免疫細胞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型T細胞NKT細胞γδT細胞巨噬細胞當前第4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調(diào)節(jié)型T細胞
(regulatoryTcells,Treg)促進一些抑制性細胞因子的分泌、下調(diào)免疫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的表達、抑制細胞增殖、促進細胞凋亡、抑制自身反應(yīng)性T細胞的免疫反應(yīng)以及抑制傳統(tǒng)T細胞的活化等。其免疫抑制機制尚不十分清楚當前第4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NKT細胞是一類特殊的T細胞亞群,既表達αβT細胞受體,同時又能表達NK的表明標記CD161當前第4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γδT細胞在抗微生物感染免疫和抗腫瘤免疫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當前第4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巨噬細胞抗腫瘤的作用機制抗腫瘤功能的抑制及促腫瘤生長的機制當前第4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腫瘤誘導的抑制性細胞
Ts
抑制性巨噬細胞腫瘤誘導的體液抑制因子封閉抗體腫瘤細胞產(chǎn)物的免疫抑制作用
TGF-β,IL-10當前第4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第四章、腫瘤免疫逃逸機制抗原缺失和調(diào)變腫瘤細胞MHCI分子表達低下腫瘤細胞表面抗原被封閉腫瘤細胞缺乏協(xié)同刺激信號腫瘤細胞的“漏逸”免疫抑制作用腫瘤抗原誘發(fā)免疫耐受腫瘤細胞抗凋亡或誘導免疫細胞凋亡當前第5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細胞“漏逸”某些突變可以是腫瘤細胞迅速生長從而超過了機體的抗腫瘤免疫效應(yīng),導致宿主不能有效地清除大量生長地腫瘤細胞,稱為腫瘤細胞地“漏逸”當前第5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降低
腫瘤細胞異常的HLA表型A。正常細胞HLAI類分子表型(舉例)。腫瘤細胞異常HLAI類分子表型;B。全部丟失,包括HLA-A、
HI.A-B、HLA-C;C。HLA一條單元型丟失,即HLA-A、HLA-B、
HLA-C三位點均丟失一半等位基因;D。某一位點丟失(此處為HLA-B或A位點);E。某一等位基因丟失(此處為HLA-B44)。當前第5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表達免疫抑制分子和
誘導淋巴細胞凋亡腫瘤的免疫豁免TumorTGF-βFasL—攻擊TcFasFasL當前第5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誘發(fā)免疫抑制1、腫瘤誘導免疫抑制細胞抑制性T細胞抑制性NKT細胞抑制性巨噬細胞當前第5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2、腫瘤誘導免疫抑制因子轉(zhuǎn)化生長因子白細胞介素-10前列腺素TumorTGF-β免疫抑制當前第5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3、腫瘤誘導T細胞成分和功能紊亂T細胞亞群紊亂Th1/Th2漂移T細胞信號通路異常當前第5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血管內(nèi)皮細胞與免疫逃逸腫瘤血管內(nèi)皮細胞表面各種細胞粘附分子地表達水平降低腫瘤血管內(nèi)皮細胞MHC類分子的表達異常腫瘤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抗自由基損傷活性增強腫瘤血管內(nèi)皮細胞合成細胞外基質(zhì)能力增強當前第5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第五章、腫瘤免疫學理論的演變當前第5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免疫監(jiān)視學說Burnet提出免疫監(jiān)視學說:機體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其體細胞會時常發(fā)生突變,有些突變可能會導致細胞惡化轉(zhuǎn)化。當具有異常增殖能力的腫瘤細胞在體內(nèi)形成時,它們攜帶新的抗原決定簇,隨著腫瘤細胞的增殖,當新的抗原達到一定數(shù)量時,就開始產(chǎn)生胸腺依賴性免疫反應(yīng),最終排斥腫瘤。當前第5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人類的免疫監(jiān)視現(xiàn)象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個體具有更高的腫瘤發(fā)生率。對移植后應(yīng)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的追蹤觀察結(jié)果顯示其腫瘤發(fā)生的相對危險度明顯增高。當前第6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免疫編輯此假說認為,免疫系統(tǒng)既可能清除腫瘤細胞或?qū)δ[瘤細胞產(chǎn)生非保護性免疫反應(yīng),又可能促進免疫無反應(yīng)性或免疫耐受性的產(chǎn)生。腫瘤細胞在于免疫系統(tǒng)的相互作用過程終,免疫原性強的克隆被清除,免疫原性弱的克隆被保留,腫瘤細胞基因組的不穩(wěn)定性導致免疫原性更弱的克隆最終形成優(yōu)勢腫瘤細胞群體。3個過程: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免疫逃逸當前第6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第六章、腫瘤的免疫治療基本原理:提高腫瘤抗原免疫原性,激發(fā)和增強機體抗腫瘤免疫應(yīng)答,提高腫瘤對抗瘤免疫效應(yīng)的敏感性,在體內(nèi)外誘生腫瘤特異性效應(yīng)細胞和分子等。抗腫瘤免疫治療包括主動免疫治療、被動免疫治療。當前第6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一、細胞因子治療1、干擾素1)I型干擾素:由單核巨噬細胞、病毒誘導的成纖維細胞、轉(zhuǎn)化的B細胞產(chǎn)生種類:IFN-α、IFN-β、IFN-δ、IFN-ε等作用:抑制腫瘤細胞周期、誘導細胞凋亡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yīng)感染腫瘤血管生成其它作用:抗病毒2)II型干擾素:由活化的T細胞、原始的Th0細胞和NK細胞產(chǎn)生種類:IFN-γ作用:激活巨噬細胞、NK細胞等直接殺傷癌細胞延長細胞周期、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促進MHC-I、II類分子和抗原遞呈細胞尚共刺激分子的表達在干擾素的調(diào)節(jié)下,IFN-γ可誘導Th0向Th1分化,抑制向Th2分化,增強細胞免疫和CTL的殺傷活性臨床藥物:基因工程產(chǎn)品,已國產(chǎn)化。干擾靈、賽若金、因特芬、派羅欣。。。。。當前第6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適應(yīng)癥:干擾素主要用于治療晚期毛細胞白血病、腎癌、黑色素瘤、kaposi肉瘤、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發(fā)性骨髓瘤、頭頸部癌和膀胱癌等。對慢性乙、丙型肝炎也有效。用法:第1周300萬單位,皮下注射,每周2~3次,第2周每次加到500~600萬單位,第3周加到900~1000萬單位連續(xù)6周,共8周為1療程。干擾素亦可局部注射(瘤周浸潤)、腔內(nèi)注射(癌性胸腹腔積液)或膀胱內(nèi)灌注。當前第6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毒副作用:高劑量干擾素具有一般生物制劑的反應(yīng)即發(fā)熱、流感樣癥狀,肌肉酸痛等,其次是輕度骨髓抑制。一般對肝腎功能無影響,少數(shù)有轉(zhuǎn)氨酶、血肌酐升高。當前第6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2、白細胞介素-2(IL-2)來源:主要由激活的T淋巴細胞分泌和表達,此外NK、轉(zhuǎn)化的B細胞和LAK細胞也可產(chǎn)生作用:①促進T細胞增殖及相應(yīng)的細胞因子分泌②刺激NK生長并增強其殺細胞活性③誘導LAK、NK、TIL擴增及細胞因子的分泌④促進B細胞分化、增殖和產(chǎn)生抗體⑤參與機體的炎癥反應(yīng)、抗腫瘤免疫反應(yīng)和移植排斥反應(yīng)臨床藥物:基因工程IL-2欣吉爾、德路生、遠策欣。。。。當前第6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適應(yīng)癥:用于腎細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肝癌、直腸癌、淋巴瘤、肺癌等惡性腫瘤的治療。用于癌性胸腹水的控制。用于手術(shù)后、放療及化療后的腫瘤治療,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也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性、細菌性疾病的治療,如乙肝、結(jié)核病。用法:1)胸腹腔注射100-200萬IU/次,每周1-2次,2-4周為一療程。2)局部注射根據(jù)癌灶大小決定劑量,每次每個病灶不少于610萬IU,隔日1次,4周為一療程。3)皮下注射60-100萬IU/m3,每日1次,每周5次,4周為一療程。4)靜脈滴注40-80萬IUIU/m3,每日1次,緩慢滴注,每周5次,4周為一療程。當前第6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毒副作用:治療中常見副反應(yīng)為發(fā)熱、寒戰(zhàn)、乏力、惡心、輕度食欲下降等。其他少見的副反應(yīng)包括局部反應(yīng)、皮疹、血壓下降、水潴留、轉(zhuǎn)氨酶升高等。這些副反應(yīng)多為輕度、易耐受,停藥后可自行緩解。必要時可給與消炎痛或給予升壓等措施對癥處理。當前第6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3、IL-12:主要是由抗原呈遞細胞(如單核巨噬細胞、樹突細胞及B淋巴細胞產(chǎn)生)
作用:①誘導Th0分化為Th1,增強細胞免疫應(yīng)答②促進NK、T細胞增殖,誘導LAK、TIL產(chǎn)生,并增強上述細胞的殺傷功能③誘導Th1、NK分泌IFN-γ④促進巨噬細胞分泌一氧化氮,殺傷腫瘤細胞⑤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⑥增強腫瘤細胞表達MHC-III類分子,提高腫瘤細胞對免疫效應(yīng)細胞的易感性⑦增加抗原遞呈細胞對腫瘤抗原的遞呈功能當前第6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動物試驗:應(yīng)用基因工程技術(shù),將IL-12基因?qū)肽[瘤細胞、樹突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制成腫瘤疫苗,使IL-12在局部分泌,誘發(fā)機體的抗腫瘤免疫。當前第7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臨床試驗:最近的一個多中心、隨機的臨床試驗,重組人(rHu)IL-12分別以0.03μg、0.25μg或0.5μg/kg2/周x12周,治療4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結(jié)束和隨訪12周后HBVDNA水平顯著降低(P<0.001)。對IL-12的效應(yīng)與劑量相關(guān),治療結(jié)束時病毒清除3個劑量組依次為7%、13%和25%;隨訪結(jié)束時5例HBeAg陰轉(zhuǎn)。較大劑量較易有不良反應(yīng),包括淋巴細胞和嗜中性細胞數(shù)中度減少,3例未完成療程;注射處可有局部反應(yīng);僅1例檢出對rHulL-12的抗體。當前第7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Ohe等對IL-12治療癌患者的臨床病例作了回顧性的總結(jié)報道:IL-12治療臨床上可觀察到IL-10產(chǎn)生和NK細胞、LAK活性短暫增高,少數(shù)患者能取得部分療效,但顯著性療效的病例尚未見報道,而且有許多毒副作用,如發(fā)熱、疲勞、流感樣反應(yīng)、關(guān)節(jié)痛、肌痛、白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等。盡管如此,IL-12治療前景不可低估。臨床證實,IL-12能恢復由實體瘤轉(zhuǎn)移患者PBMC獲得的NK細胞活性,IL-12還能增強毛細胞白血病患者NK細胞活性。隨著對IL-12抗腫瘤機制研究的深入及IL-12用藥劑量、途徑、協(xié)同用藥等方面的改進,IL-12將會成功發(fā)展為有重要臨床應(yīng)用價值的抗癌新藥。當前第7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4、IL-4: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細胞(特別是Th2細胞)產(chǎn)生。作用:⑴促進休止期的B細胞活化,促進B細胞分泌IgE,增加B細胞的抗原遞呈功能,促進體液免疫應(yīng)答。⑵維持胸腺細胞和活化T細胞的生長,誘導Th2產(chǎn)生,抑制Th1分泌細胞因子。⑶誘導NK細胞增殖。⑷激活巨噬細胞,促進其抗原遞呈和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⑸誘導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泌M-CSF和G-CSF,增強中性粒細胞介導的吞噬、殺傷功能和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效應(yīng)(ADCC)應(yīng)用:主要用于DC細胞的誘導、擴增。當前第7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5、腫瘤壞死因子TNF1)TNF-α:主要來源于LPS、細菌DNA等抗原分子激活的單核巨噬細胞、其它細胞如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等產(chǎn)生的。作用:①影響免疫反應(yīng)過程②影響非免疫細胞③促進細胞因子分泌④調(diào)控細胞凋亡⑤全身反應(yīng)2)TNF-β:主要由Th1、CD8+T細胞和早期的B細胞產(chǎn)生作用:是炎癥過程的重要組成成分當前第7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6、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種低分子量糖蛋白,能夠在體內(nèi)外選擇性刺激造血干細胞增生、分化成某一譜系的細胞分類:G-CSF,M-CSF,GM-CSF,IL-3,EPO,SCF當前第7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7、胸腺素分為αβ兩族作用:1)具有免疫增強作用,可促進T細胞、NK、LAK等細胞的增殖及殺傷活性2)參與細胞骨架的形成,通過對肌動蛋白的調(diào)節(jié),參與某些腫瘤的轉(zhuǎn)移當前第7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二、腫瘤的主動免疫治療應(yīng)用腫瘤抗原或模擬腫瘤抗原的疫苗刺激機體免疫系統(tǒng),激發(fā)或增強機體的抗腫瘤特異性免疫應(yīng)答,阻止腫瘤生長、擴散和復發(fā)。當前第7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腫瘤疫苗腫瘤疫苗與傳統(tǒng)疫苗在概念上不同,它主要不是用于腫瘤的預防,而是通過瘤苗的接種來刺激機體對腫瘤的免疫應(yīng)答來治療腫瘤。該法應(yīng)用的前提是腫瘤抗原能刺激機體產(chǎn)生免疫反應(yīng)。對手術(shù)后清除微小轉(zhuǎn)移瘤灶和隱匿瘤、預防腫瘤轉(zhuǎn)移和復發(fā)有較好的效果。當前第7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1、腫瘤細胞疫苗即通過自體腫瘤細胞粗提取物,經(jīng)物理化學或生物手段處理后抑制其生長能力,保持其免疫原性,但其免疫原性好,需加入佐劑如卡介苗等以增強免疫原性,但效果不甚理想。當前第7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2、腫瘤基因工程疫苗腫瘤基因工程疫苗通過基因重組技術(shù),將目的基因?qū)胧荏w細胞而制備的疫苗。當前第8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1)、提高機體抗腫瘤能力將外源基因?qū)朊庖呒毎浔磉_產(chǎn)物作用于免疫細胞,促進免疫細胞生長、分化,從而提高機體的抗腫瘤能力。目前研究較多的是細胞因子基因的轉(zhuǎn)導,如IL-2、IL-4、IL-6、IL-12、IL-15、IL-18、IFN-γ以及GM-CSF等。實驗顯示,在各種細胞因子中,以GM-CSF基因修飾的腫瘤細胞疫苗效果最好,這與其誘導DC成熟有關(guān)。當前第8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2)、增強腫瘤免疫原性通過表達腫瘤所缺乏的某些分子,以增強其免疫原性。如將B7基因?qū)刖哂心[瘤抗原的腫瘤細胞,不僅能恢復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yīng),也可增強IL-2的抗瘤活性。一些腫瘤相關(guān)抗原(TAA)基因的轉(zhuǎn)導研究,顯示也可以增強其免疫原性,如CEA、AFP、gp100、MART-1。當前第8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3)、基因產(chǎn)物直接殺傷瘤細胞如TNF基因?qū)肽[瘤細胞可使局部持續(xù)分泌TNF、從而直接殺傷腫瘤細胞。當前第8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3、肽疫苗肽疫苗主要包括以下二種:1)、癌基因、抑癌基因突變肽疫苗目前已合成的p21-K-Ras-125突變肽、EGFRvIII突變肽和Her2/neu肽等。2)、病毒相關(guān)疫苗如EB病毒與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HBV與肝癌,人類T細胞白血病病毒與成人T細胞白血病。當前第8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4、核酸疫苗核酸疫苗是由能引起保護性免疫反應(yīng)的抗原基因片段及其載體構(gòu)建而成。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當前第8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5、抗獨特型抗體疫苗抗獨特型抗體疫苗具有模擬抗原及免疫調(diào)節(jié)的雙重作用,能克服機體免疫抑制,打破免疫耐受,故能代替腫瘤抗原誘導特異性主動免疫反應(yīng)。腫瘤抗原可誘導抗體(Ab1)產(chǎn)生,該抗體可變區(qū)的獨特型決定簇具有免疫源性,可誘導抗體Ab2產(chǎn)生,稱為抗獨特性抗體。在這些Ab2中,有的可模擬原來的抗原結(jié)構(gòu)誘導抗原的特異性免疫反應(yīng),可作為腫瘤疫苗應(yīng)用。當前第8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有些已進入Ⅱ、Ⅲ期臨床:卵巢癌相關(guān)抗原CA125的獨特型疫苗:AcA125黑色素瘤的獨特性疫苗:BEC2、TriGem等淋巴瘤的獨特性疫苗:Id-KLH乳腺癌的獨特性疫苗:1E10結(jié)直腸癌的獨特性疫苗:105AD7當前第8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6、樹突狀細胞(DC)疫苗
腫瘤抗原屬于內(nèi)源性抗原,機體主要依靠CTL免疫應(yīng)答殺傷腫瘤細胞。但腫瘤細胞表面的MHC-抗原肽段復合物表達水平低,需要經(jīng)體內(nèi)抗原提呈細胞加工、處理,提供誘導T細胞活化的第二信號,才能激發(fā)腫瘤特異性CTL的產(chǎn)生。由于DC在誘導體液免疫應(yīng)答和細胞免疫應(yīng)答中的重要功能,目前認為,DC在啟動抗腫瘤免疫的抗原呈遞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當前第8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Dendriticcells
connectinnateimmunityandadaptiveimmunity當前第8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體外實驗證實,人DC至少有三條來自于不同前體細胞的發(fā)育途徑:1)CD34+細胞分化為DC2)外周血單核細胞分化為DC3)淋巴樣DC前體細胞分化途徑當前第9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臨床應(yīng)用腫瘤抗原可以基因、多肽、蛋白、甚至完整細胞的形式負荷給DC,因此DC疫苗的制備明顯比基因修飾的腫瘤細胞疫苗容易,因而促進了DC疫苗進入臨床試驗。1996美國斯坦福大學的Hsu等首先采用抗獨特型抗體負荷的DC疫苗治療了4例B細胞型淋巴瘤,3例獲部分緩解。當前第9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臨床應(yīng)用Nestle(1998)等采用腫瘤細胞溶解物或MHC-II類分子限制的多肽抗原負荷DC,然后與免疫佐劑KLH(keyholeLimpethemocyanin)聯(lián)合應(yīng)用治療了16例轉(zhuǎn)移性黑色素瘤,其中2例獲完全緩解,3例獲部分緩解,1例獲微小反應(yīng);在反應(yīng)的5例患者中,有2例為腫瘤細胞溶解物負荷的DC疫苗。當前第9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由于大多數(shù)腫瘤抗原未被識別,因此腫瘤細胞溶解物負荷的DC疫苗可使更多的患者接受此種方法治療。當前第9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三、腫瘤的被動免疫治療
(一)、抗體靶向治療1.抗腫瘤單克隆抗體直接體內(nèi)應(yīng)用很多進入臨床治療試驗,包括抗白細胞分化抗原CD19、CD20、CD22、CD33,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MUC-1,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癌基因c-erbB2產(chǎn)物,神經(jīng)節(jié)苷酯GD3、GM2等抗原的單抗。
當前第9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2.抗腫瘤單克隆抗體與抗腫瘤藥物、生物毒素、細胞因子或放射性核素偶聯(lián):生物毒素,如假單胞菌毒素或蓖麻毒素放射線同位素,如131I、186Re、177Lu、90Y、212Bi、67Cu、等單抗作為導向物可增加毒素、放射性同位素等在腫瘤局部的濃度,增加對腫瘤的殺傷力或誘導腫瘤局部的免疫反應(yīng)。當前第9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3.基因工程抗體-毒素(或酶)融合蛋白直接殺瘤4.抗腫瘤單克隆抗體和抗效應(yīng)細胞表面分子的抗體組成雙特異性抗體,可引導殺瘤效應(yīng)細胞向腫瘤灶集中5.胞內(nèi)抗體在腫瘤細胞內(nèi)表達,特異性作用于致瘤的癌基因產(chǎn)物或端粒酶當前第9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二)、腫瘤過繼性免疫治療向腫瘤患者體內(nèi)輸注具有抗瘤活性的免疫細胞,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或激發(fā)機體抗腫瘤免疫效應(yīng)。回輸?shù)男?yīng)細胞包括:在體外用腫瘤抗原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淋巴細胞(CIK、TIL等)、導入外援細胞因子基因并表達相應(yīng)產(chǎn)物的淋巴細胞等。當前第9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1、LAK細胞LAK細胞是在1980年由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Rosenberg發(fā)現(xiàn),并在1982年由Grimm等命名的。這是一類由IL-2激活的能夠殺傷NK抵抗的新型免疫細胞,是一種強烈的,廣譜的,具有殺瘤活性的細胞。隨后臨床上廣泛應(yīng)用于腫瘤等疾病治療。但由于LAK細胞活性的維持需要IL-2,而IL-2副作用大,而且在以后的臨床總結(jié)中發(fā)現(xiàn)LAK細胞療效較低,現(xiàn)已基本不用。當前第9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2、CD3AK細胞是在LAK細胞基礎(chǔ)上,用抗CD3單抗和IL-2聯(lián)合誘導的殺瘤細胞。由于使用了抗CD3單抗刺激,減少了IL-2的用量,降低LAK治療的毒副作用,且CD3AK的抗腫瘤活性大大高于LAK細胞。山東胡偉等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輸注自體CD3AK細胞1個療程后,實體瘤組治療有效率為25.45%,臨床獲益率為74.54%;淋巴瘤組有效率為83.33%,臨床獲益率為91.67%。當前第9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在利用外周血淋巴細胞制備免疫效應(yīng)細胞的研究中,為增加效應(yīng)細胞的數(shù)量和殺瘤活性,常添加一些激活劑如抗CD3單抗,植物血凝素PHA等,以提高免疫治療療效。實驗顯示PHA預刺激雖能促進IL-2激活的殺傷細胞的增殖,但對殺傷活性并無明顯改善,而培養(yǎng)15天以上,經(jīng)PHA預刺激的P-LAK和P-CD3AK細胞殺傷活性顯著提高,且PHA與抗CD3單抗有協(xié)同效應(yīng)。當前第10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3、TIL細胞腫瘤浸潤的淋巴細胞,是從新鮮的腫瘤組織中分離出來,體外經(jīng)IL-2,抗CD3單抗,TNF等刺激,經(jīng)20-45天培養(yǎng),獲得的具有一定特異性的抗腫瘤細胞。其局限在于分離困難,體外培養(yǎng)時間過長。當前第10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我們于1997-1998年選擇21例癌性胸腹水患者,其中肺癌4例,乳腺癌5例,腸癌4例,骨癌7例,胰腺癌1例。所有病例均經(jīng)病理學和細胞學診斷。共抽取33次胸腹水做TIL細胞培養(yǎng),抽取胸水250—2200ml,腹水量1200—4400ml。21例患者中14例經(jīng)1—6次的TIL胸腹腔回輸治療?;剌斊陂g隔天皮下注射IL-250萬單位。14例患者回輸治療結(jié)果顯示總有效率為78.57%,其中3例胸腹水消失,并觀察1個月無復發(fā),1個月后檢查胸腹水無瘤細胞;8例胸腹水有明顯減少,并控制1個月以上;3例僅控制1—2周。當前第10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4、TAK細胞TAK是由可溶性腫瘤抗原,抗CD3單抗和IL-2共同誘導的殺瘤細胞。用可溶性腫瘤抗原誘導細胞識別腫瘤,以提高殺瘤親和性;用抗CD3單抗誘導所有T細胞活化,培養(yǎng)出以CD8+T細胞為主的殺瘤細胞。TAK細胞不僅增加了殺瘤的特異性,且體外增殖快,IL-2用量低。當前第10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我們用鹽析法提取胃癌可溶性抗原(TSA),并用抗CD3單抗和IL-2共同刺激正常人的外周血單核細胞,培養(yǎng)10天后,經(jīng)流式細胞儀表型分析,表明其免疫效應(yīng)細胞以CD8+T細胞為主,其細胞增殖速度,增殖水平與CD3AK和LAK相比明顯升高,且對抗原來源的胃癌細胞具有極強的殺傷活性(98.5%),高于CD3AK(82.1%)和LAK(62.05%)。當前第10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我們于1996-1998年,采用靜脈或口服化療和免疫效應(yīng)細胞輸注為主體的化學免疫療法,治療晚期原發(fā)性肝癌18例。收治的38例晚期原發(fā)性肝癌病人中,18例采用化學免疫療法(甲組),同期收治的晚期肝癌患者,除對癥處理外,單用靜脈化療或肝動脈插管化療20例,列為對照組(乙組)??偩徑饴剩–R+PR):甲組22.22%(4/18),乙組無1例緩解。當前第10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5、CIK細胞是將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經(jīng)體外用各種細胞因子共同刺激培養(yǎng)所獲得的免疫細胞。由于同時表達CD3和CD56分子,故又稱為NK樣T細胞,CIK細胞兼具有T淋巴細胞強大的抗瘤活性和NK細胞的非MHC限制性殺瘤特點,其抗腫瘤活性遠大于LAK和TIL。因此被認為是新一代腫瘤過繼細胞免疫治療的首選方案。刺激因子除了抗CD3單抗、IL-2外,還需用IFN-γ和IL-1α等細胞因子。當前第10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CIK細胞殺傷機制
①、識別
由于CIK的細胞殺傷作用是非MHC限制性的,故CD4、CD8在其識別腫瘤細胞或病毒感染的細胞過程中并非必不可少。細胞表面粘附分子LFA-1ICAM-1在CIK細胞識別過程中起關(guān)鍵作用。對正常細胞無毒性作用。
當前第10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②、殺傷
CIK細胞對腫瘤細胞或感染細胞的直接殺傷:CIK細胞在受到外源性抗CD3McAb或敏感靶細胞刺激時會釋放具有細胞毒性的胞漿顆粒物到膜外空間,其中CD3+CD56+細胞可產(chǎn)生最大的顆粒釋放量。這些胞漿顆粒物對靶細胞具有直接殺傷作用。
炎性細胞因子的殺傷活性:培養(yǎng)的CIK細胞可以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IFN-γ、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2等,不僅對靶細胞有直接抑制作用,還可通過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系統(tǒng)反應(yīng)性間接殺傷靶細胞。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CIK細胞在培養(yǎng)過程中表達FasL(Ⅱ型跨膜糖蛋白),一方面增強了其對FasL+腫瘤細胞引發(fā)的Fas-FasL凋亡的抵抗性,還可通過對Fas+(Ⅰ型跨膜糖蛋白)腫瘤細胞誘導凋亡行使其對腫瘤細胞的慢性殺傷作用,保證抗瘤活性的長期持久。當前第10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CIK細胞的殺瘤特點
1、增殖速度快
CIK細胞中的效應(yīng)細胞CD3+CD56+細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極其罕見,僅1%~5%,在體外經(jīng)多因子培養(yǎng)28~30天,CD3+CD56+細胞迅速增多,較培養(yǎng)前升幅可達1000倍以上。且所占百分比也大幅上升,細胞毒活性亦達峰值。
2、殺傷活性高、殺瘤譜廣
CIK細胞的總殺傷單位(TLU)為LAK細胞的73倍甚至更高,CIK細胞的瘤細胞抑制Log指數(shù)為2.5~3.5,較LAK細胞的瘤細胞抑制指數(shù)高2個Log。其抗病毒活性大大增強。因沒有T淋巴細胞殺傷時的MHC限制性,故對于多種腫瘤細胞系和新鮮腫瘤組織均表現(xiàn)出強大的殺傷活性。
3、對多重耐藥腫瘤細胞同樣敏感
CIK細胞對化療藥物敏感的親本細胞和不敏感的轉(zhuǎn)化細胞均具有強大的殺傷活性,兩者比較無差別。
4、殺瘤活性不受CsA、FK506等免疫抑制劑的影響
免疫抑制劑CsA(環(huán)孢霉素A)和FK506(普樂可復)不影響靶細胞誘導的CIK細胞脫顆粒,并且CIK細胞對靶細胞的殺傷活性不會因此降低。
5、對正常骨髓造血前體細胞毒性很小
CIK細胞對正常髓系克隆生成幾乎沒有影響,對GM-CFU(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形成單位)僅有不足1級的抑制。
6、能抵抗腫瘤細胞引發(fā)的效應(yīng)細胞Fas-FasL凋亡
CIK細胞內(nèi)有抗凋亡基因表達,并檢出多種保護基因,如Bcl-2等和survivin的轉(zhuǎn)錄水平上調(diào)。CIK細胞具備合成FasL的能力,CIK細胞可以對抗體內(nèi)FasL陽性腫瘤所引發(fā)的效應(yīng)細胞活性下降。
當前第10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CIK制備采集: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分離:PBMNC經(jīng)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洗滌后懸浮于含10%AB血清的RPMI1640中。培養(yǎng):第一天培養(yǎng)加入γ-IFN1000U/ml,24小時后加入IL-21000U/ml,在37℃,5%CO2孵箱中培養(yǎng)。以后每3天更換培養(yǎng)液補加IL-21000U/ml;培養(yǎng)7~10天。無菌檢測:細菌霉菌培養(yǎng)陰性;熱源檢測陰性。收獲:收集細胞,加入含1%白蛋白的生理鹽水洗滌三遍。
當前第11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當前第11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當前第11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CIK治療回輸:洗滌后的細胞懸浮于1%白蛋白生理鹽水中,將CIK細胞通過輸血器經(jīng)靜脈輸給患者。療程:培養(yǎng)的第8-10天開始,分四次回輸,每次間隔1-2天。自回輸CIK細胞前一天起,連續(xù)每日靜脈輸注IL-2,每日劑量為100萬單位直到回輸結(jié)束。當前第11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觀察指標
1、CIK培養(yǎng)前后免疫標志檢測(包括CD3、CD4、CD8、CD3CD56等)
2、CIK回輸前后患者外周血免疫標志檢測(包括CD3、CD4、CD8、CD3CD56等)
3、CIK細胞回輸前后患者不良反應(yīng)的觀察。
當前第11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當前第115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臨床應(yīng)用體內(nèi)回輸CIK細胞,可以在沒有損傷機體免疫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前提下,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并可調(diào)節(jié)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特別適應(yīng)于那些對手術(shù)、放療、化療已無適應(yīng)證的晚期腫瘤患者,因而成為治療腫瘤的重要輔助治療方法,為預防腫瘤復發(fā)、改善生存質(zhì)量提供了新途徑。一般在放療、化療后間隔2~4周,機體免疫力有所恢復時,輸入CIK細胞,可提高腫瘤患者的緩解率并在清除微小殘留病灶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當前第116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Combined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andcytokineinducedkillersforhepatocellularcarcinoma67patientswithhepatocellularcarcinoma21patientsweretreatedwithTACE+CIK46patientsweretreatedwithTACEonly.Result:Themediansurvivalperiodofcontrolledgroupandobservedgroupis22months(95%C7,37),10months(95%C8,12)respectively.Thesix-month,oneyear,andtwoyearslivingrateswere85.71%,58.35%,48.62%and69.05%,32.74%,3.97%respectively當前第117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Kaplan-Meieranalysissurvivalfor67hepatocellularcarcinoma當前第118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典型病例患者,男,61歲,于2009.6.25因“右上腹悶痛1周”住我院,入院查B超:右肝實性占位(結(jié)合臨床:傾向原發(fā)性肝癌)伴門脈癌栓形成。MRI(NO.9401):1.右肝占位,考慮肝硬化惡變并門脈癌栓形成,腫瘤大小約:11.2x6cm。2.脾腫大并少量腹水3.雙腎囊腫。AFP:204628ng/ml。診斷為:1.原發(fā)性肝癌伴門脈主干癌栓(IIIA期)2.乙肝后肝硬化3.右肺錯構(gòu)瘤術(shù)后4.C7、T9局部骨質(zhì)缺損。入院后予2009.6.29、2009.7.22、2009.8.24行介入治療,共用FUDR3.0、艾恒600mg。同時配合CIK細胞免疫療法。2009.8.31復查AFP:49249ng/ml。MRI:1.原發(fā)性肝癌介入治療后較前好轉(zhuǎn),部分病灶存活,腫瘤大小約:6.4x4.88cm。療效評價:好轉(zhuǎn)。當前第119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典型病例患者,男,38歲,于2008.10.24以“反復腹脹痛1月”為主訴就診我院。當時B超、CT:右肝多發(fā)實性占位,考慮原發(fā)性肝癌(最大者大小約11.4x10.2x15cm),門脈高壓并脾腫大;AFP:375.3ng/ml,AFP-L3:18.5;肝穿細胞學見肝細胞癌。分別于2008.10.31、2008.11.30、2009.1.6、2009.2.23,2009.6.22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shù),共用澤菲7.2,艾恒900mg,碘化油93ml,治療后出現(xiàn)栓塞后綜合癥,對癥處理后緩解。期間配合CIK免疫治療2療程。復查AFP:2.79ng/ml,MRI:肝癌介入治療后:腫瘤存活區(qū)域較前縮小。當前第120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典型病例患者,男,51歲。2003.2.21因“右上腹悶痛”在外院查彩超示:肝右后下段占位性病變,約3.0cm。AFP1274ng/ml。擬診“原發(fā)性肝癌硬化型”,在上海逸仙醫(yī)院行“肝右葉部分切除術(shù)”。術(shù)后病理:肝細胞癌分化中等伴壞死,癌旁腺管內(nèi)見癌栓。2003.4.21復查AFP51.79ng/ml,我院行TACE術(shù),予“脫氧氟尿苷、0.75、順鉑60mg、表阿霉素20mg”肝動脈灌注;另“表阿霉素30mg+碘油5ml”,其中4ml肝右動脈、余1ml肝左動脈灌注。于2003.5.31、2003.6.6復查AFP分別為255ng/ml、309ng/ml。遂于2003.6.19再行TACE術(shù),予“表阿霉素40mg+碘油5ml”肝固有動脈灌注。術(shù)后復查AFP正常。2003.6、2003.8、2003.10、2003.12分別給予CIK一療程(隔天一次,共4次)配合白介素-2免疫治療,無明顯反應(yīng)。2004.5,2005.3,2005.11分別行3療程的CIK治療。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每半年復查1次,各項指標均正常,未做其他治療。2009.5.21檢查,乙肝病毒DNA<500拷貝數(shù)/毫升,甲胎蛋白2.07ng/ml,甲胎蛋白異質(zhì)體<25ng/ml,肝功正常。當前第121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典型病例患者,女,52歲。于2003.08在我院診斷為“左乳腺癌”,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術(shù),期間查CT示:肝內(nèi)多發(fā)肝硬化結(jié)節(jié)。2005.03在福州軍區(qū)總醫(yī)院查PET/CT示:肝右葉內(nèi)異常代謝灶,考慮惡性腫瘤。后在上海中山醫(yī)院診斷為”肝癌“,查AFP2603ng/ml,2005.3.17行TACE術(shù)1次,用FUDR1000mg,艾恒200mg,EADM50mg,碘油10ml。2005.4.15在我院復查肝CT示:肝內(nèi)多發(fā)病變(最大約8.0cmX5.0cm)介入治療后,血AFP28.9ng/ml。于2005.4、2005.7、2005.10行CIK免疫治療3療程。其間2005.8查AFP1.16ng/ml。2007.4、2008.11分別給予CIK一療程,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每3個月復查1次,各項指標均正常。2009.4.8檢查,甲胎蛋白<0.61ng/ml,肝功正常,但CEA4.08ng/ml,CA153正常。當前第122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CIK輸注不良反應(yīng)
免疫活性細胞回輸后患者可出現(xiàn)一過性類流感樣癥狀,如發(fā)熱(體溫37.5~39.5℃),輕度頭痛、乏力、關(guān)節(jié)酸痛,持續(xù)時間均不超過12h,可自行緩解,所有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治療。當前第123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由于該治療技術(shù)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免疫耐受、進而清除病毒和腫瘤細胞,成為主要的抗腫瘤細胞療法。2001年CIK療法作為經(jīng)常性醫(yī)療項目,進入《全國醫(yī)療服務(wù)價格項目規(guī)范》。目前在我省也列入各級醫(yī)保項目。當前第124頁\共有139頁\編于星期四\10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開發(fā)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附規(guī)劃設(shè)計及施工許可
- 施工合同簽訂及履行制度
- 教育機構(gòu)的字體運用規(guī)范
- 遠程教育對學習困難學生的支持研究
- 幼兒園燃氣泄漏應(yīng)急預案
- 上海市某物流有限公司勞動合同
- 個人委托代理合同范本示例
- 三孩子離婚贍養(yǎng)費合同范本
- 二手物品買賣合同范文
-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合同范本大全
- 煤礦電氣試驗規(guī)程
- JCT796-2013 回彈儀評定燒結(jié)普通磚強度等級的方法
- 物業(yè)客服培訓課件PPT模板
- 火力發(fā)電廠節(jié)能管理制度實施細則
- 2003年版勞動合同范本
- 全名校北師大版數(shù)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達標測試卷(含答案)
- 新員工入職通識考試(中軟國際)
- 華為攜手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展館
- 2023版思想道德與法治專題2 領(lǐng)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 第3講 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人生
- 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wù)技術(shù)方案
- GB/T 41509-2022綠色制造干式切削工藝性能評價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