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5年中考語文課外文言文閱讀蒙驁①伐魏蒙驁帥師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師數(shù)敗,魏王患之,乃使人請信陵君于趙。信陵君畏得罪,不肯還,誡門下曰:“有敢為魏使通者死!”賓客莫敢諫。毛公、薛公見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語未卒,信陵君色變,趣④駕還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為上將軍。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諸侯。諸侯聞信陵君復為魏將,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國之師敗蒙驁于河外,蒙驁遁走。(選自《資治通鑒》)【注釋】①蒙驁(ào):秦國大將。②高都、汲:地名。③恤:體恤,顧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著……的手。5.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1)帥師伐魏(2)徒以有魏也(3)蒙驁遁走6.下面句中的“數(shù)”與“魏師數(shù)敗”中的“數(shù)”意義相同的一項是()。(3分)A.夾岸數(shù)百步B.珠可歷歷數(shù)也C.扶蘇以數(shù)諫故D.數(shù)月之后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1)乃使人請信陵君于趙。(2)諸侯聞信陵君復為魏將,皆遣兵救魏。8.閱讀全文,說說信陵君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參考答案】5.(3分)(1)軍隊(2)只,僅僅(3)逃跑6.(3分)C7.(4分)(1)(魏王)于是派人到趙國請信陵君(回國)。(2)諸侯聽說信陵君又成為魏國的大將,都派兵來援救魏國。8.(3分)①信陵君知恩圖報,能以國家為重,回國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諸侯中有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諸侯的支援。(意思答對即可,答對1點給2分,答到2點給3分)【參考譯文】秦將蒙驁率軍進攻魏國,占領了高都和汲。魏軍屢戰(zhàn)屢敗,魏安鰲王為此而憂慮,便派人到趙國請信陵君魏無忌回國。信陵君懼怕歸國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誡他的門客們說:“有膽敢向魏國使者通報消息的,處死!”于是,賓客們都不敢規(guī)勸他。毛公、薛公為此拜見信陵君說:“您所以受到各國的敬重,只是因為強大的魏國還存在?,F(xiàn)在魏國的情勢危急,而您卻毫不顧惜,一旦秦國人攻陷了國都大梁,將先王的宗廟鏟為平地,您將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話還未說完,信陵君已臉色大變,即刻駕車趕回魏國。魏王見到信陵君后握著他的手啜泣不止,隨即便任命他為上將軍。信陵君派人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聽說信陵君重又擔任魏國的大將,都紛紛派兵援救魏國。信陵君率領五國聯(lián)軍在黃河以西擊敗蒙驁的軍隊,蒙驁帶殘部逃走。(2015福建龍巖)【甲】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腥杖?。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鵷鵮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乙】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再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仲連壽。魯連笑曰:“所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彼燹o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選自《史記》)【注釋】封:封賞。②貴:認為可貴。即:如果。5.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1)或謂惠子曰()(2)非梧桐不止()(3)是商賈之人也()(4)遞辭平原君而去()6.下面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A.非練實不食食之不能盡其材B.搜于國中三日三夜去國懷鄉(xiāng)C.為人排患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D.仰而視之曰解紛亂而無所取也7.翻譯下面句子。(4分)(1)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2)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仲連壽。8.回答下面問題。(5分)(1)【甲】文莊子和【乙】文魯仲連有什么相同的志趣?(2分)(2)莊子和魯仲連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請結合選文內容簡要回答。(3分)【參考答案】5.(1)有人(2)
棲息(3)這(4)離開6.
B(3分)7.(1)惠民子在魏國(染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2分)
(2)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平原君)起身上前,用千金給魯仲連祝壽(祝福)
(2分)8.(1)兩人都無意于功名利祿(淡泊名利)。(2分)
(2)莊子運用巧妙的比喻(講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鴟”;氫功名利祿比作“腐鼠”,)生動形象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而魯仲連則把幫助別人后接受封賞的行為和商人做生意進行對比,強調自己的志趣。(3分)【參考譯文】【甲】惠子在梁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子說:“莊子梁國來,想(或就要)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葑臃浅:ε拢趪妓巡度烊?。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所結的子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只鷂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仰頭看著它,發(fā)出‘嚇’的怒斥聲。難道現(xiàn)在你想用你的梁國(相位)來威嚇我嗎?”【乙】平原君要封賞魯仲連,魯仲連再三推辭,始終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設宴招待他,喝到酒酣耳熱時,平原君起身向前,獻上千金酬謝魯仲連。魯仲連笑著說:“杰出之士之所以被天下人崇尚,是因為他們能替人排除禍患,消釋災難,解決糾紛而不取報酬。如果收取酬勞,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為,我魯仲連是不忍心那樣做的?!庇谑寝o別平原君走了,終身不再相見。(2015福建漳州)【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姡豢汕乱?。將軍宜枉駕顧之?!庇墒窍戎魉煸劻粒踩?,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乙】蔡洪赴洛,洛中人問曰:“幕府初開,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賢俊于巖穴③。君吳、楚之士,亡國之余④,有何異才而應斯舉?”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侖之山。大禹生于東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賢所出,何必常處⑦。昔武王伐紂,遷頑民于洛邑,得無諸君是其苗裔⑧乎?”(選自《世說新語》)【注釋】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巖穴:指隱士。④亡國之余:亡國的遺民。蔡洪為三國時吳人,魏滅吳,所以這樣說。⑤孟津之河:黃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過來的美玉。⑦何必常處:何必一定產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16.用“\”為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劃兩處)(2分)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17.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A.每自比于管仲采賢俊于巖穴B.先主器之君吳、楚之士C.而智術淺短有何異才而應斯舉D.將軍豈愿見之乎得無諸君是其苗裔乎18.解釋句中加點詞。(2分)⑴凡三往,乃見()⑵先主遂詣亮()19.翻譯【甲】文中畫線句。(2分)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20.下列分析有誤的一項是()(2分)A.【甲】文在諸葛亮出場之前,先對其進行了側門描寫。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侖之山。”用了對比的寫法,就像《陋室銘》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C.“諸葛孔明者,臥龍也?!笔且粋€判斷句。D.“大禹生于東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21.劉備為求賢而(填一成語),由此可知,在對才人的認知上他與蔡洪是有共識的。蔡洪的主要觀點是?!緟⒖即鸢浮?6.(2分)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17.(2分)D18.(2分)(1)總共(2)拜訪19.(2分)這個人值得登門拜訪,不應該委屈他前來。將軍應該屈尊親自前去拜訪。20.(2分)B21.(2分)三顧茅廬英雄不問出處(或“圣賢所出,何必常處?”)(每空1分,有錯別字該空不得分)【參考譯文】【甲】諸葛亮親自在田地中耕種,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當時人們都不承認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潁川(河南禹州)的徐庶與諸葛亮關系甚好,說確實是這樣。適逢先帝劉備駐扎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這個人,是人間臥伏著的龍啊,將軍可愿意見他?”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毙焓f:“這個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訪,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門來,將軍你應該屈尊親自去拜訪他”。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訪諸葛亮,總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于是劉備叫旁邊的人退下,說:“漢室的統(tǒng)治崩潰,奸邪的臣子盜用政令,皇上蒙受風塵遭難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計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任,想要為天下人伸張大義,然而我才智與謀略短淺,就因此失敗,弄到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現(xiàn)在還沒有罷休,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辦法呢?”【乙】蔡洪來到洛陽,洛陽當?shù)氐娜藢λf:“官署剛剛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屬,在出身卑微的人當中尋找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隱士中征俊杰。你是吳楚之地的讀書人,亡國之人,有什么特殊才能來參加征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產在黃河里;一手握不下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侖山中。大禹生在東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賢之士的誕生地,不必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從前武王討伐紂王,把商朝愚頑的百姓遷到了洛陽,莫非各位就是那些刁頑之民的后代嗎?”(2015甘肅定西)晉文公攻原晉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比撼甲笥抑G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彼炝T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wèi)②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注釋】①原:原國②衛(wèi):衛(wèi)國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3分)A.遂與大夫期十日/陳太丘與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進諫C.夫原之食竭力盡矣/一食或盡粟一石D.可無歸乎/男有分,女有歸10.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11.如何看待晉文公“罷兵而去”的行為?請說明理由。(3分)答:①贊成晉文公的行為,晉文公的可貴之處在于講信用(恪守誠信)。因為講信用才能不戰(zhàn)而勝,“攻原”得衛(wèi)。②反對晉文公的行為,晉文公錯在墨守成規(guī)(一成不變、不能隨機而變)。因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如果他一鼓作氣,就能攻下原國。③我們要辯證地看待晉文公的行為,晉文公這樣做有利有弊。利在講信用,“攻原”得衛(wèi);弊在墨守成規(guī),功虧一簣。(或者:利在講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規(guī),錯失時機(得到原國,實屬僥幸)。【參考譯文】晉文公攻打原國,攜帶了十天的糧食,于是和大夫約定在十天內收兵。到達原地十天,卻沒有攻下原國,文公鳴金后退,收兵離開原國。有個從原國都城中出來的人說:“原國三天內就可攻下了?!比撼冀踢M諫說:“原國城內糧食已經吃完了,兵力耗盡了,君主暫且等一等吧?!蔽墓f:“我和大夫約定十天,如果不離開的話,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國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庇谑浅繁x開。原國人聽到后說:“有像他那樣守信用的君主,能不歸順他呢?”于是投降了晉文公。衛(wèi)國人聽到后說:“有像他那樣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歸順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晉文公。(2015廣東)私心倫奉公盡節(jié),言事無所依違。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無私若此。性質愨,少文采,在位以貞白稱,時人方之前朝貢禹。然少蘊藉,不修威儀,亦以此見輕。或問倫曰:“公有私乎?”對曰:“昔人有與吾千里馬者,吾雖不受,每三公有所選舉,心不能忘,而亦終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寢;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若是者,豈可謂無私乎?”1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便宜:對國家有利的事B.時人方之前朝貢禹方:比作C.然少蘊藉然:可是,但是D.若是者是:判斷動詞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3分)吾子有疾,雖不省視而竟夕不眠。13.填空。(5分)(1)第五倫奉公無私,作者用極其簡練的筆墨寫了兩件事:一是“”;二是“”。(用原文填空)(2分)(2)“時人”認為第五倫毫無私心,而他卻主動說出并承認自己在和方面還有私心,這是用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分)14.你怎樣看待第五倫的“私心”?(2分)【參考答案】11.D12.我的兒子有了病,我雖然不去探望,但卻整夜睡不著覺。13.⑴諸子或時諫止,輒叱遣之
吏人奏記及便宜者,亦并封上
⑵舉賢任能私人感情(或故人的友情,兒子的私情)
反襯14.第五倫所謂的“私心”是人之常情。這樣寫,第五倫這個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可信。【參考譯文】倫奉公守法竭盡忠誠,說話辦事沒有違背法規(guī)的。諸子(有才華的人)有人常勸止他,他就呵斥他們并趕走他們,官吏陳述的書面意見有利于國家的,他都封好上報,他就像這樣毫無私心。他生性誠實,缺少文采,做官時以清廉著稱,當時人們把他比作西漢時貢禹(那樣明經潔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寬容,又不整飭自己的威嚴,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輕。有人問第五倫說:“您有私心嗎?”他回答說:“老朋友中有送給我千里馬的,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選拔官吏時,我心里總不能忘了他,可始終也沒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兒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來卻安安穩(wěn)穩(wěn)地睡下;我的兒子有了病,我雖然不去探望,但卻整夜睡不著覺。像這樣,難道可以說沒有私心嗎?”(2015廣東梅州)孫叔敖納言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曰:“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⑤。”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备冈唬骸拔灰迅咭庖嫦垄蓿僖娲蠖囊嫘?,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注釋】①令尹:楚國官名,相當于宰相。②國: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擔任宰相一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⑤患處之:災禍就隱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發(fā)將自己看低。15.下列對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有一老父衣粗衣衣:穿B.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去:離棄C.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惡:厭惡D.愿聞余教余:我16.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2分)A.孫叔敖做了楚國令尹后,都城的官員和百姓都來向他表示祝賀。B.從上文可知孫叔敖是個虛懷若谷,虛心請教,愛國愛民的人。C.那個穿粗布衣服的老漢最后跑來吊唁是因為他對孫叔敖有很大的意見和不滿。D.文章的主旨是:為官應該謙遜謹慎,廉潔自律,善于納諫。【參考答案】15.D
16.C【參考譯文】孫叔敖擔任楚國的宰相,全國的官吏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衣服,戴著白色的帽子,最后來慰問。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知道我沒有賢德,讓我當了宰相,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獨自來吊唁,莫非有什么見教的嗎?”老人說:“是有話說。身份已經很高貴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會離開他;地位已經很高但是擅弄職權的人,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已經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禍患就會和他共處。”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聆聽并接受您的教導,愿意聽您的教誨。”老人說:“地位已經高,要越是為人謙恭;官職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足夠把楚國治理好了!”孫叔敖回答說:“您說得十分對,(我)會牢記的?!?/p>
(2015廣東梅州)物各有短長甘戊①使于齊,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間③耳,君不能自渡,能為王者之說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長,謹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騏驥、騄駬⑥,足及千里,置之宮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貍⑦;干將⑧為利,名聞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隨流,吾不如子;說千乘之君,萬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劉向《說苑卷十七·雜言》【注釋】①甘戊:戰(zhàn)國秦武王時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間:間隔。④謹愿敦厚:謹慎老實,誠懇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夠用他們帶兵打仗。施,使用。⑥騏驥、騄駬:四種駿馬的名稱。⑦小貍:小野貓。⑧干將:古代利劍的名稱,這里泛指利劍。⑨千乘之君,萬乘之主:指小國、大國君主。9.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4分)A.甘戊使于齊(于:到)B.不然,汝不知也(然:這樣)C.物各有短長(短:短?。〥.說千乘之君(說:游說)10.把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匠以治木,不如斤斧。11.下列對短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4分)A.船夫對甘戊出使齊國的能力很佩服,但對甘戊連一條河都過不去很瞧不起。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長處與短處,應揚長避短,才能充分發(fā)揮其作用。C.甘戊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萬事萬物的長處與短處在一定條件下會互相轉化。D.甘戊認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說君王,而船夫擅長在河里游來游去?!緟⒖即鸢浮?.(4分)D10.(4分)
木匠用它來砍削木頭,還比不上斧頭(鋒利)。11.(4分)B【參考譯文】甘戊出使齊國,要乘船渡過一條大河。船夫說:“河水間隔很窄,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怎樣說服齊王呢?”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那種謹慎老實誠懇厚道的臣子,可以輔助君王,用兵打仗不派用處;好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們放在家里,讓它們去捕老鼠,還不如野貓;干將可以算是鋒利的寶劍,天下聞名,可是工匠用它劈削木頭,還不如斧子?,F(xiàn)在用槳劃船,進退自如,我不如你;說服有千萬輛戰(zhàn)車的君王,你就比不上我了?!保?015廣東汕尾)強項令范曄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筇卣鳛槁尻柫睢r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簍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钡廴眨骸坝窝裕俊毙眨骸氨菹率サ轮信d,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簍,請得自殺.”即以頭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日:“天子丕生魚盔同?!币螂罚骸皬婍椓畛觯 辟n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粟。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袍鼓不鳴董少平。”在縣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詔遣使者臨視,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大麥數(shù)斛,敞車一乘。帝傷之,曰:“董宣廉潔,死乃知之。”以宣嘗為二千石,賜艾綬,葬以大夫禮。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使宣叩頭謝主改容式車,使人稱謝B.臧亡匿死河曲智叟亡以應C.以宣嘗為二千石予嘗求古仁人之心D.年七十四,卒于官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宣于夏門亭候之萬鐘于我何加蔫B.帝令小黃門持之無絲竹之亂耳C.愿乞一言而死學而不思則罔D.董宣廉潔,死乃知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1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課文通過敘述洛陽縣令董宣秉公執(zhí)法的故事,表現(xiàn)他剛正不阿、不畏權貴、嫉惡如仇、狂妄自傲的性格特征。B.本文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從正面刻畫董宣的形象,又通過皇帝和京城百姓對董宣的評價作側面烘托,使人物形象高大豐滿。C.漢光武帝對董宣殺死公主家奴的態(tài)度,由“大怒”“欲簍殺之”,轉變到赦免并重賞他,說明光武帝是個明辨是非的君王。D.董宣執(zhí)法嚴明,威名遠揚,百姓稱其為“臥虎”,地方豪強聞風喪膽,在他治理期間,洛陽縣沒有申訴的冤案。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2)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14.“帝笑日:‘天子不與白衣同。”請聯(lián)系實際,揣摩這句話的言外之意。(2分)【參考答案】10、C11、D12、A13、(1)(皇帝您)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拿什么來治理天下呢?(大意1分,“良人”1分)(2)從此捕捉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的人,沒有誰不害怕得發(fā)抖。(大意1分,“莫”1分)14、言外之意:做百姓的,如果做了錯事,犯了國法,殃及的只是個人和家人;做皇帝的(或位高權重者)則不同,一旦做錯了事,亂了綱紀國法,殃及的就是整個國家和名族?!緟⒖甲g文】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圉地人?!髞肀惶乩髡贋槁尻柨h令。當時湖陽公主的家奴白天殺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無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門,而用這個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門外的萬壽亭等候,攔住公主的車馬,用刀圈地,大聲數(shù)落公主的過失,呵斥家奴下車,接著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宮里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極為憤怒,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頭說:“希望乞求說一句話再死。”光武帝說:“想說什么話?”董宣說:“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來拿什么來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需要鞭子打,請求能夠自殺?!碑敿从媚X袋去撞擊柱子,頓時血流滿面。光武帝命令宦官扶著董宣,讓他向公主磕頭謝罪,董宣不答應,光武帝命宦官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撐地,終究不肯就范。公主說:“過去弟弟做百姓的時候,隱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敢到家門。現(xiàn)在做皇帝,威嚴不能施加給一個縣令嗎?”光武帝笑著說:“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樣。”于是下令放了董宣(注:“強項令”即為“董宣”),賞賜了他三十萬錢。董宣把它全部分給手下眾官吏。從此捕捉打擊依仗權勢橫行不法之人,沒有誰不害怕得發(fā)抖。京城稱之為“臥虎”。人們歌頌他說:“沒人擊鼓鳴冤的是董宣。”董宣當了五年洛陽縣令。七十四歲時,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見布覆蓋著尸體,董宣的妻子和兒子相對而哭,家里只有幾斛大麥,一輛破車。光武帝知道后很傷心,說:“董宣廉潔,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經做過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員,便賞賜系印鈕的綠色絲帶,并按大夫的禮節(jié)安葬。(2015廣西北海)桑干枝水又①東流,長津委②水浪,通結兩湖,東湖西浦③水,淵潭相接,水至清深,晨鳧④水夕雁,泛濫其上,黛甲素鱗⑤水,潛躍其下。俯仰⑥水池潭,意深魚鳥⑦水,所寡惟良木⑧水耳。【注】①桑干枝水:今稱黃水河。②委:彎曲,曲折。③浦(pǔ):湖泊。④鳧(fú):野鴨。⑤黛甲素鱗:代指魚鱉等水族。黛:青黑色。素:白色。⑥俯仰:代指“觀望”。⑦意深魚鳥:寄深意于魚鳥,物我交融。⑧寡:少。良木:美木。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桑干枝水又東流()水至清深()短文描繪了兩湖什么樣的景色?(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5東:向東,名詞用作狀語至:極短文描繪兩湖水面開闊,水極清澈,魚鳥繁多的景象。【參考譯文】桑干支水又東流,長河巨流,連通兩湖泊,東湖西浦,一水相連,潭水極清且深,早晚有鳧雁在湖上浮游,青甲白鱗潛游于水下。觀望池潭,寄深意于魚鳥,物我交融,美中不足的只是缺少美木而已。(2015廣西崇左)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①,伏②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③也。轉為④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⑤而聽?!保铣?梁?僧佑《弘明集》)【注釋】①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②伏:趴著。③耳:耳朵聽。④為:模仿⑤蹀躞(diéxiè):小步走。這個文言故事告訴我們:在口語交際中,【參考譯文】曾經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先前一樣埋頭吃草。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不悅它的耳。公明儀于是用琴模仿蚊蟲和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并聽著。(2015廣西來賓)葉公好龍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寫龍。于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于牖①,施②尾于堂。葉公見之,棄而還③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選自劉向《新序.雜事》)【注釋:】①牖(yòu):窗戶。②施(yí):延伸。③還(xuán):掉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施尾于堂于:(2)棄而還走走: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譯文:葉公“棄而還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葉公好龍”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諷刺什么?(2分)【參考答案】17.(1)在,到(1分)(2)跑(1分)18.這個葉公不是真的喜歡龍,(只是)喜歡那表面上像龍而實質上不是龍的東西。(每句1分,意思對即可)19.葉公“棄而還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歡龍,而并非真正喜歡龍。(1分)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諷刺那些熱衷于幻想而并非腳踏實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1分)【參考譯文】葉公(沈子高)喜歡龍,鉤刀上雕刻著龍,鑿子上雕刻著龍,凡是屋室刻花的地方都雕上了龍。這時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這樣喜歡它,就降到葉公家,把頭伸進窗戶來探看,尾巴延伸在廳堂上。葉公看見真龍,轉身丟下它就跑,喪魂失魄,臉色都變了。這個葉公不是真的喜歡龍,(只是)喜歡那表面上像龍而實質上不是龍的東西。(2015廣西南寧)(蘇秦)歸至家,妻不下纴(rèn)①,嫂不為炊,父母不與其言。蘇秦喟嘆曰:“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發(fā)②書,陳篋數(shù)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③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shuì)④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jī)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也。”(選自《戰(zhàn)國策》)【注釋】①纴:織布機。②發(fā):打開。③簡練:挑選。④說:游說,勸說。1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1)安有說人主(2)是皆秦之罪也16.用“∕”線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2分)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7.請概括宋濂和蘇秦在學習方面的共同點。(2分)【參考答案】15.(2分)(1)安:怎么(2)是:這16.(2分)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7.(2分)有毅力、有恒心,刻苦勤奮,學有所成。(答對兩點即可)【參考譯文】蘇秦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說話。蘇秦長嘆道:“妻子不把我當丈夫,嫂子不把我當小叔,父母不把我當兒子,這都是我的過錯啊!”于是半夜翻出書,擺開幾十只書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書,埋頭誦讀,挑選精要內容反復研究、體會。讀到昏昏欲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跟,并自言自語說:“哪有去游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讓自己取得尊貴的卿相之位的事情呢?”滿一年,研究成功,說:“這下真的可以去游說當代國君了!”(2015廣西梧州)晏子使楚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标套又粒踬n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蓖跻曣套釉唬骸褒R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2分)A.縛一人詣(yì)王B.生于淮北則為枳(zhǐ)C.縛者曷(jiē)為者也D.寡(guǎ)人反取病焉1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晏子將使楚(2)齊之習辭者也(3)晏子避席對曰(4)入楚則盜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吾欲辱之,何以也?(2)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14.文中的晏子是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2分)【參考答案】11.(2分)C12.(4分)(1)出使(2)言辭(辭令)(3)離開座位(4)偷竊(偷盜)【評分標準:每小題1分。有錯字、別字,該小題不給分】13.(4分)參考答案:(1)我想要侮辱他一下,用什么辦法呢?(給分點:辱、何以)(2)只是葉子的形狀很相似,他們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給分點:徒、其實)【評分標準:每小題2分。給分點翻譯正確給1分,表意通順準確給1分。14.(2分)示例1:晏子是個聰明機智,能言善辯的人。示例2:晏子善于辭令,不卑不亢,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驹u分標準: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俊緟⒖甲g文】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大臣說:“晏嬰是齊國的一個能言善辯的人,現(xiàn)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大王請允許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他)是做什么的?’(我則)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笸酰ń又伲﹩枺骸ㄋ┓噶耸裁醋??’(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竊罪?!?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名小官員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背蹩粗套訂柕溃骸褒R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子相像罷了,他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2015海南)滿井游記袁宏道燕地寒,花朝節(jié)后,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數(shù)友出東直,至滿井。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鵠。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①山巒為晴雪所洗
為:
②紅裝而蹇者
蹇:
③始知郊田之外
始:
④夫不能以游墮事
以:
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譯文:
②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
譯文:
21.本文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2分)答:
【參考答案】19.(4分)①被
②名詞作動詞,騎驢
③才
④因為(每空1分)20.(4分)①光亮的樣子,好像剛打開鏡匣,冷光突然從匣子里閃射出來一樣。
②我游山玩水將從這個地方開始,又怎能沒有記錄的文章呢!21.(2分)記敘了作者游歷滿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意近即可)【參考譯文】北京一帶氣候寒冷,花朝節(jié)過后,冬天余下的寒氣還很厲害。冷風時常刮起,刮起就飛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風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二十二日天氣略微暖和,偕同幾個朋友出東直門,到滿井。高大的柳樹夾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這時河的冰面剛剛融化,水波開始發(fā)出亮光,像魚鱗似的浪紋一層一層,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冷的光輝突然從鏡匣中射出來一樣。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嬌艷明媚,(又)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梳好的發(fā)髻一樣。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軟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穿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風力雖然還很強,但走路就汗流浹背。所有(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戲水的魚,都悠然自得,毛羽鱗鬣當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不會因為游玩而耽誤公事,能瀟灑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而此地正好離我近,我將從現(xiàn)在開始出游,怎能沒有記錄?萬歷二十七年二月。(2015貴州遵義)傷仲永1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2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選自人教版教材)1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2分)A.邑(yì)人奇之B.以錢幣乞(qǐ)之C.環(huán)謁(jiē)于邑人D.泯(mǐn)然眾人矣1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1)傷仲永(2)借旁近與之(3)稍稍賓客其父(4)泯然眾人矣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未嘗識書具。(2)其文理皆有可觀者。14.仲永由“神童”最終變?yōu)榱顺H?,說明了什么道理?(2分)【參考答案】11.(2分)C12.(4分)(1)嘆息;哀傷(2)附近;鄰居(3)漸漸(逐漸)(4)消失【評分標準:每小題1分,有錯字、別字,該小題不給分】13.(4分)參考答案:(1)曾認識書寫工具(不曾認訓筆、墨、紙、硯)(給分點:嘗、書具)(2)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值得稱贊、贊賞)的地方。(給分點:文理、皆)【評分標準:每小題2分。給分點翻譯正確給1分,表意通順準確給1分。14.(2分)示例1: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學習有關。示例2:后天教育對一上人是否成才是非常重要的?!驹u分標準: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俊緟⒖甲g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不曾認識筆、墨、紙、硯,(有一天)忽然放聲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仲永)-'-3即寫了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容,傳送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還花錢求仲永題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伸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遣年問,我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里見到他,(他已經)十二三歲了。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l“(池已經)才能完全消失,成為普通人了?!蓖醢彩f: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才能是上天賦予的,遠勝過其他有才能的人。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像他那樣天生聰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xiàn)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2015海南)歸鉞①,早喪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愛。家貧,母即喋喋②罪過鉞,父大怒逐之。鉞數(shù)③困,匍匐道中。比歸,母又復杖之,屢瀕于死。鉞依依④戶外,俯首竊⑤淚下,族人莫不憐也。父卒,母與其子居,鉞販鹽市中,時私其弟,問母飲食,致甘鮮焉⑥。后大饑⑦,母不能自活。鉞往涕泣奉迎⑧。母內自慚,從之。鉞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饑色。奉母終身怡然。既老且死,終不言其后母事也。歸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賤而其行卓⑨,獨其宗親鄰里知之,于是思以廣其傳焉。①歸鉞:人名。②喋喋:說話沒完沒了。③數(shù):屢次。④依依:依戀的樣子。⑤竊:偷偷地。⑥致:送達。⑦饑:饑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辭。⑨卓:高。8、《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比”的義項有:①并列,挨著;②順從,和順;③比較;④及,等到?!氨葰w,母又復杖之”中的“比”,應選的一項是(填序號)(2分)……【】9、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的意義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A.①父大怒逐之②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B.①母與其子居②似與游者相樂(《小石潭記》)C.①獨其宗親鄰里知之②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D.①身微賤而其行卓 ②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1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4分)(1)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愛由是:(2)鉞販鹽市中市:(3)而己有饑色色:(4)奉母終身怡然怡然:11、對選文加橫線句子展開合理想象,寫一段對話,表現(xiàn)人物情感。(3分)12、歸鉞的哪些孝行讓人感動?請根據(jù)選文第二段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3分)【參考答案】8.④9.A10.(1)因為這樣,因此(2)市場,集市(3)臉色(4)高興地樣子11.歸鉞流著淚說:“母親,我接您來了?,F(xiàn)在鬧饑荒,請您住到我家去吧!我會好好照顧您的”后母說:“孩子過去都是我糊涂啊,讓你受委屈了。那我就跟你走吧?!?2.①關心后母送食物②災荒年接后母③忍餓讓食物給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終很高興⑤從不說后母不好?!緟⒖甲g文】歸鉞,早年喪母,父親又娶了后妻,生個兒子,歸鉞從此失去父愛。后妻就沒完沒了說歸鉞的過錯,父親大怒,趕走他。歸鉞屢次遭到困擾,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繼母又用棍子打,屢次近于打死。歸鉞在門外留戀不舍,想進屋又不敢,低著頭偷偷地流淚的時候,鄰居沒有不憐憫他的。父親死去,后母只和他親兒子居住,歸鉞就在集市上賣鹽,時常偷偷地見他的弟弟,詢問繼母的飲食,送給他們甘甜鮮美的食物。后來發(fā)生嚴重饑荒,繼母不能養(yǎng)活自己,孝子前去,流淚哭泣恭敬地接她。繼母內心自感慚愧,終于跟隨歸鉞去了。歸鉞有了食物先給繼母弟弟,而自己有挨餓的臉色。他很高興地侍奉繼母一直到死。歸鉞一直到已老將死,始終不說后母的事。歸氏家族的孝子,我已經把他們寫在家族史里了,因為他們的行為高尚而身份低賤,只有他們的親族鄰居知道他們的事跡,于是想擴大他們的名聲。(2015河北)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學于太學①,與汝南②張劭(shào)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④尊親?!蹦斯部刷萜谌铡:笃诜街?,元伯具以白⑥母,請設饌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誠也?”對曰:“巨卿信士,必不違約?!蹦冈唬骸叭羧唬敒闋栣劸??!敝疗淙?,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飲,盡歡而別。(選自《后漢書》有刪改)注釋:①太學:京城最高學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內。③告:告假。④過:拜訪。⑤克:約定。⑥白:告訴。⑦饌(zhuàn):飯食。⑧升堂:登上大廳。12,解釋下列語句中的加點詞。式謂元伯曰: 至其日: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14.在張劭眼中,范式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用原文語句回答)15.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本文給你怎樣的做人啟示?!緟⒖即鸢浮?2.謂:對……說;告訴至:到評分標準:沒詞解釋正確1分13.元伯把這件事詳細地告訴給母親,請母親安排飯食來等候他。評分標準:翻譯正確、通順即可。14.巨卿信士,必不違約。評分標準:準確完成2分。15.示例:重諾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學習中,答應幫組同學講解難題,無論自己的時間多么緊張,一定要說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贏得同學的信任。評分標準:做人啟示1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1分。【參考譯文】范式字巨卿,少年時在太學游學,與汝南的張劭成為好友。張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鄉(xiāng)里。范式對元伯說:“我之后二年應當回太學讀書,將拜訪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約定日期,后來約定的日期將要到,元伯把這件事詳細地告訴給母親,請母親安排飯食來等候他。母親說:“離別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約定,你憑什么相信他的誠意呢?”元伯說:“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會違約的?!蹦赣H說:“如果這樣,應該為你釀酒。”到了那個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廳拜訪喝酒,十分盡興地告別。(2015黑龍江牡丹江)吾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①,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與款狎②,熏漬③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默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④,較⑤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⑥魚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⑧,何可世得!但優(yōu)于我,便足貴之。(選自《顏氏家訓·慕賢》)【注釋】①播越:離散。②款狎:指相互問關系親密。③漬: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藝能:本領,技能。⑤較:通“皎”,明顯。⑥鮑魚:咸魚,氣味腥臭。肆:店鋪。⑧之徒:那樣的人。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3分)(l)較明易習者也?(2)君子必慎交游焉。(3)無友不如己者。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A.墨子悲于染絲戰(zhàn)于長勺(《曹劌論戰(zhàn)》)B.如人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愛蓮說》)C.潛移默化,自然似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D.是以與善人居殺之以應陳涉(《陳涉世家》)16.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但優(yōu)于我,便足貴之。17.下列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3分)A.本文論述了外部環(huán)境對人精神性情的影響,指出交友對人成長的重要性。B.本文以“入芝蘭之室自香,入鮑魚之肆自臭”這一生活現(xiàn)象來證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論證生動形象、自然貼切。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說明了潛移默化的道理,多與名賢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顏氏家訓對現(xiàn)在青少年的成長仍有指導意義。D.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常以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來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這與本文觀點一致。【參考答案】14.(1)學習(2)慎重或謹慎(3)以……為友(交朋友)(每小題1分,共3分)15.C(2分)16.只要比我優(yōu)秀,便足以(或值得)讓我看重他。(2分)17.D(3分)【參考譯文】我生在動亂的年代,在兵荒馬亂中長大,一生流離漂泊,所見所聞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賢人,沒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傾慕的。人在年輕的時候,精神性情還沒有定型,和所結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會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舉一動,即使沒有存心去學,但在潛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況操守德行和本領技能是明顯容易學到的東西呢。因此與好人相處,如同進入養(yǎng)育著芝蘭的房屋,時間久了,自然也會變得滿身芳香;與壞人相處,如同進入滿是鮑魚的店鋪,時間久了,自然會染上臭味。墨子看見人們染線就嘆惜,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君子與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孔子說:“不要與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敝灰任覐?,也就足以讓我看重他了。(2015湖北隨州)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雖教無益,中庸之人①,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懷子三月,出居別宮,目不邪視,耳不妄聽,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②之。書之玉版,藏諸金匱③。生子孩提,師保固明,孝仁禮義,導習之矣。凡庶縱不能爾,當及嬰稚④,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比及數(shù)歲,可省笞⑤罰。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⑥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⑦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鬃釉疲骸吧俪扇籼煨?,習慣如自然”是也。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闭\哉斯語⑧?。ㄟx自《顏氏家訓·教子》)【注釋】①中庸之人:中等智力的人,普通人。②節(jié):約束,限制。③匱:柜子。這個意義后來寫作“柜”。④稚:兒童。⑤笞(chī):用竹杖、荊條打。⑥恣:放縱。⑦訶:同“呵”。怒斥、喝斥。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CA.下愚雖教無益(好處)邑人奇之(認為……奇特)B.師保固明(本來)處處志之(做記號)C.宜誡翻獎(反而)互相軒邈(高大)D.導習之矣(引導)動心忍性(使……堅韌)8.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BA.音聲滋味,以禮節(jié)之河曲智叟無以應B.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義不殺少而殺眾C.驕慢已習,方復制之吾妻之美我者D.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9.下列各項對文章內容的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海?分)CA.本段文字的主要觀點是:對于一般人,不早教育就不會明白事理。B.作者主張對孩子的教育應及早進行,即使沒條件胎教,也要在“識人顏色,知人喜怒”時,“便加教誨”,而不能等問題出來才教育。C.作者認為贊譽孩子會給孩子帶來災禍,“笞罰”是唯一的好方法。D.本文針對當時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誤區(qū),說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處處從孩子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言辭懇切,極其感人。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分)(2)誠哉斯語?。?分)【參考答案】7.C(2分)8.B(2分)9.C(2分)10.(1)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玉器,絲織品等,我從不敢虛報數(shù)目,一定用誠實之心對神說實話。(2分)(2)這話確實有道理?。?分)【參考譯文】上智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下愚的人即使教育再多也不起作用,只有絕大多數(shù)普通人要教育,不教就不知。古時候的圣王,有“胎教”的做法,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出去住到別的好房子里,眼睛不能斜視,耳朵不能亂聽,聽音樂吃美味,都要按照禮義加以節(jié)制,還得把這些寫到玉版上,藏進金柜里。到胎兒出生還在幼兒時,擔任“師”和“?!钡娜?,就要講解孝、仁、禮、義,來引導學習。普通老百姓家縱使不能如此,也應在嬰兒識人臉色、懂得喜怒時,就加以教導訓海,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等到長大幾歲,就可省免鞭打懲罰。只要父母既威嚴又慈愛,子女自然敬畏謹慎而有孝行了。我見到世上那種對孩子不講教育而只有慈愛的,常常不以為然。要吃什么,要干什么,任意放縱孩子,不加管制,該訓誡時反而夸獎,該訓斥責罵時反而歡笑,到孩子懂事時,就認為這些道理本來就是這樣。到驕傲怠慢已經成為習慣時,才開始去加以制止,那就縱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樹立不起威嚴,憤怒得再厲害也只會增加怨恨,直到長大成人,最終成為品德敗壞的人??鬃诱f:“從小養(yǎng)成的就像天性,習慣了的也就成為自然。”是很有道理的。俗諺說:“教媳婦要在初來時,教兒女要在嬰孩時?!边@話確實有道理。(2015湖北天門)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1\*GB3①以布衣富侔=2\*GB3②國,是必有奇智?!蹦苏僦旃鴨栐唬骸傲河幸瑟z,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其澤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蓖踉唬骸皬脚c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绷和踉唬骸吧?,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绷簢髳?。由此觀之,墻薄則亟壞,繒=3\*GB3③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選自劉向《新序》)【注釋】=1\*GB3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相傳他輔佐越王勾踐滅吳之后,隱居陶山,改名朱公。=2\*GB3②侔(móu):等同。=3\*GB3③繒(zēng):絲織品的總稱。8.對下列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梁嘗有疑獄獄:案件B.臣,鄙民也鄙:淺陋C.不知當獄當:應當D.殆未有也殆:恐怕9.對下面加點字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1\*GB3①臣之家有二白璧=2\*GB3②側而視之=3\*GB3③其徑相如也=4\*GB3④然其價一者千金A.=1\*GB3①=2\*GB3②用法相同,=3\*GB3③=4\*GB3④用法不同B.=1\*GB3①=2\*GB3②用法相同,=3\*GB3③=4\*GB3④用法相同C.=1\*GB3①=2\*GB3②用法不同,=3\*GB3③=4\*GB3④用法不同D.=1\*GB3①=2\*GB3②用法不同,=3\*GB3③=4\*GB3④用法相同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A.梁王認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敵國,一定有超人的智慧。B.陶朱公回答梁王詢問時,拿一薄一厚兩塊玉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獄要寬厚。C.梁王聽從陶朱公的建議,推行仁政,厚上國人,舉國上下歡欣鼓舞。D.作者姐梁王與陶朱公討論“疑獄”一事意在說明“物薄易壞”的道理。1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8、C9、D10、B文言文閱讀依舊考的是人物傳記??疾橹攸c仍是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意理解、翻譯文中的句子。題型穩(wěn)定,難度適中,與2014年基本持平。第8題考察常用實詞,四個選項詞均為初中接觸過的字義。解答此題,找到選項對應的文中原句,將選項意思帶入原文進行檢驗,可得到正確答案C。第9題考察常用實虛詞“之”與“其”的用法,難度不大。①為助詞“的”,②為代詞,代“白璧”,③為代詞“它們的”,④為代詞“它們的”。答案選D。第10題是對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題,要找到每個選項對應的句子,依據(jù)文章內容進行解答。A項的“布衣”是指陶朱公憑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說做布衣生意。C項,陶朱公并沒有直接給梁王建議,只是以白璧為喻,委婉地告訴梁王要換個角度看問題,以厚德治國。文章并沒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賞國人。D項,兩人討論“獄訟”一事,意在說明“有國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答案選B。第11題考查文言翻譯,難度為易??忌獯饡r候應逐字對應翻譯,尤其注意關鍵字(如:雖、決、是)的準確含義。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翻譯,要與上下文對應,這些字詞是得分點。答案為:即使是我也遲疑難決,先生您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應該怎么辦?(4分?!半m”、“決”、“是”各一分,句意通順1分。)【參考譯文】梁國曾經有一件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為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為是無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庇谑蔷驼賮矸扼粏査f:“梁國有一件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為有罪一半認為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么樣?”范蠡說:“我是個卑賤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雖然這樣,(大王讓我斷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塊白玉璧,它們的顏色都一樣,大小也一樣、光澤也一樣,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塊賣千金,一塊賣五百金”。王說:“玉大小與色澤都一樣,一塊賣千金,一塊賣五百金,為什么?”范蠡說:“從側面看它,一塊比另一塊厚了一倍,所以價值千金”。梁王說:“好?!彼园讣辛艘呻y,就不判罪,賞賜時有了疑難,便全部賞賜。梁國的臣民都很高興。由此看來,墻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太薄就容易毀壞,酒太薄就容易發(fā)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那是從來沒有的。所以享有國家權力畜養(yǎng)人民,施行政治教化的君主,應該厚德對待人民,就可以了。(2015湖北武漢)山靜日長◆[宋]羅大經唐子西詩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庇嗉疑钌街?,每春夏之交,蒼蘚盈階,落花滿徑,門無剝啄①,松影參差,禽聲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隨意讀《周易》《國風》《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及陶杜詩、韓蘇文數(shù)篇。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麛②犢共偃息于長林豐草間。坐弄流泉,漱齒濯足。既歸竹窗下,則山妻③稚子,作筍蕨④,供麥飯,欣然一飽。弄筆窗前,隨大小作數(shù)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跡、畫卷縱觀之。興到則吟小詩,或草《玉露》⑤一兩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邊,邂逅園翁溪叟,問桑麻,說粳稻,量晴校雨,探節(jié)數(shù)時,相與劇談⑥一晌。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變幻頃刻,恍可入目。牛背笛聲,兩兩來歸,則月印前溪(A)。味子西此句,可謂妙絕。然此句妙矣,識其妙者蓋少。彼牽黃臂蒼,馳獵⑦于聲利之場者,但見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B),烏⑧知此句之妙(C)!人能真知此妙,則東坡所謂“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注釋】:①剝啄:象聲詞,形容輕輕敲門的聲音。②麛,音mí,小鹿。③山妻:隱士之妻。對自己妻子的謙詞。④筍蕨:竹筍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筆記《鶴林玉露》。⑥劇談:暢談。⑦馳獵:奔馳追逐。⑧烏:疑問代詞,哪里,怎么,何。6.請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盈()濯()既()相與()7.請將文言語氣詞“耳”“哉”“矣”正確填入文中的A、B、C處。(3分)8.請用兩個逗號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準確斷句。(2分)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9.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2分)從容步山徑,撫松竹,與麛犢共偃息于長林豐草間。10.作者認為子西詩句“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妙絕,但“識其妙者蓋少”,這是為什么呢?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11.讀完全文,從文章描繪的一幅幅畫面里,你發(fā)現(xiàn)作者崇尚一種怎樣的生活?(2分)12.積累鏈接:文中的《國風》出自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A》,“韓蘇文”中的“韓”是指B(填寫人名),“陶杜詩”中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三),直接展現(xiàn)其早出晚歸這一田居生活的詩句是C。(3分)【參考答案】6.(4分)盈:充滿,長(生)滿濯:洗既:已經相與:共同,一起。7.(3分)A.矣B.耳C.哉8.(2分)斷句兩處:歸而倚杖柴門之下,則夕陽在山,紫綠萬狀(錯一處扣1分)9.(2分)(我)不慌不忙(悠然)地步行在山間小路上,撫摸青松翠竹,和小鹿小牛一起在高高的樹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重點關注“徑、犢、于、偃息”等字詞,正確通暢即可)10.(2分)彼牽黃臂蒼,馳獵于聲利之場者,但見袞袞馬頭塵、匆匆駒隙影耳,烏知此句之妙哉!(答出畫線的關鍵信息亦可)11.(2分)崇尚這種遠離官場、隱居山林、物我相融、悠閑自適的山居生活。(意近即可)12.(3分)A.《詩經》B.韓愈C.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見錯無分)【參考譯文】唐子西的詩中寫道:“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蔽野鸭野苍谏钌降睦锩?,每逢春末夏初(的時候),蒼翠的苔蘚生滿臺階,落下的花瓣鋪滿小路,沒有人來敲門(打擾),(惟有)松樹的影子斑駁不齊,地面和空中不時傳來鳥兒的啼鳴。中午剛剛睡足,就打點山泉水,撿幾根松樹枝,煮苦茶喝(它)。憑興趣讀幾篇《周易》、《國風》、《左氏傳》、《離騷》、《太史公書》以及陶淵明、杜甫的詩、韓愈、蘇軾的文章。悠悠然不慌不忙地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樹竹子,跟小鹿(一樣)都在高高的樹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坐下來賞玩奔流的泉水,(用這水)漱口洗腳。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就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筍和蕨菜,端上麥子煮的飯,高高興興的吃一個飽。在窗子旁邊提筆起來,管他多少寫個幾十個字,(或者)展開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跡、畫卷來一起欣賞。興致來了就吟誦小詩,有時草書一兩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門到溪邊踱步,偶然遇到種田的大爺或垂釣的朋友,問問桑葉麻虅,談談梗米稻谷,猜猜天氣,比比誰釣的魚多,遇到節(jié)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約好一起吃飯暢談?;丶液罂吭诓耖T旁邊,就(只見)夕陽掛在山上,(樹林和天空)紫色綠色紛繁眾多,迅速變幻,美麗得讓人目眩。(等到牧童騎在)牛背上和笛聲一起歸來,那么月亮(已經)映在溪水上了。品位子西的這句詩(指前文“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句),可以說得上絕妙了。但是這句詩雖然妙,懂得那妙處的人卻少。那些牽著獵狗、駕著蒼鷹,奔馳追逐在聲色名利場中的人,只看見滾滾的馬頭塵土和匆匆的過隙馬影罷了,哪知道這句話的妙處呢?要是誰能真的理解這樣的奧妙,那么就像東坡說的,沒事靜靜地坐在這,一天時辰好像過得像兩天了。如果活七十年,就是一百四十歲,這樣的收獲難道不多嗎?(2015湖北宜昌)【甲】董宣,字少平,陳留圉人也。……后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亭候之,乃駐車叩馬,以刀畫地,大言數(shù)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殺之。宣叩頭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興,而縱奴殺良人,將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須箠,請得自殺?!奔匆灶^擊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黃門持之,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jù)地,終不肯俯。主曰:“文叔為白衣時,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門。今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與白衣同?!币螂罚骸皬婍椓畛?!”賜錢三十萬。宣悉以班諸吏。由是搏擊豪強,莫不震栗。京師號為“臥虎”。歌之曰:“枹鼓不鳴董少平?!痹诳h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詔遣使者臨視,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大麥數(shù)斛,敝車一乘。帝傷之,曰:“董宣廉潔,死乃知之?!币孕麌L為二千石,賜艾綬,葬以大夫禮。(范曄《強項令》)【乙】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踴①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②事,一人定國。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④,不仁者以身發(fā)財⑤。(節(jié)選自《大學》)【注釋】①踴:yī,通“一”。僨:fèn,僨事,壞事。③舒:慢慢消費的意思,這里指節(jié)儉。④以財發(fā)身:用仗義疏財修養(yǎng)德行。⑤以身發(fā)財:用生命斂錢發(fā)財。8.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宣悉以班諸吏(分發(fā))B.使宣叩頭謝主(感謝)C.一國興仁(興起)D.踴人貪戾(暴戾)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后特征為洛陽令B.由是搏擊豪強C.生財有大道D.為之者疾,用之者舒10.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A.威不能行/一令乎B.以/宣嘗為二千石C.則/財恒足矣D.仁者/以財發(fā)身11.對選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刻畫了董宣秉公執(zhí)法、不畏權貴的“強項令”形象;乙文則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誡世人修身以治國的道理。B.甲文“唯見布被覆尸,妻子對哭,有大麥數(shù)斛,敝車一輛”,體現(xiàn)了董宣為官清廉、生活貧困;乙文“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費者應該節(jié)儉。C.甲文從事件的起因、發(fā)展、高潮、結局詳細記敘了董宣斷案的經過。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貧寒的景象剛好印證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發(fā)財”的觀點。12.對選文寫作手法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文通過正面、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乙文通過對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國之道。B.甲文行文活潑,語言富有表現(xiàn)力;乙文句式整飭,語言平實。C.甲文濃墨重彩刻畫董宣秉公執(zhí)法,只是為了突出他個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僨事,一人定國”說明個人言行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D.甲文集描寫、議論、記敘為一體;乙文則以議論為主。13.將甲、乙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將何以理天下乎?(2)生之者眾,食之者寡。14.請結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與白衣同”的言外之意。(2分)【參考答案】8、B9、C10、A11、D12、C、13.(1)將拿(憑)什么來治理天下呢?(2分)(2)生產財富的人很多,消費財富的人很少。(2分)14.①“天子”與“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應不同;②作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應遵守法紀。(每點1分,共2分答到大意即可給滿分)【參考譯文】【甲】董宣,字少平,陳留郡圉地人?!髞肀惶乩髡贋槁尻柨h令。當時湖陽公主的家奴白天殺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無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門,而用這個家奴陪乘,董宣在夏門外的萬壽亭等候,攔住公主的車馬,用刀圈地,大聲數(shù)落公主的過失,呵斥家奴下車,接著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宮里向光武帝告狀。光武帝極為憤怒,召來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頭說:“希望乞求說一句話再死?!惫馕涞壅f:“想說什么話?”董宣說:“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興復國,卻放縱家奴殺害百姓,將來拿什么來治理天下呢?臣下我不需要鞭子打,請求能夠自殺?!碑敿从媚X袋去撞擊柱子,頓時血流滿面。光武帝命令宦官扶著董宣,讓他向公主磕頭謝罪,董宣不答應,光武帝命宦官強迫他磕頭,董宣兩手撐地,終究不肯就范。公主說:“過去弟弟做百姓的時候,隱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敢到家門。現(xiàn)在做皇帝,威嚴不能施加給一個縣令嗎?”光武帝笑著說:“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樣?!庇谑窍铝罘帕硕ㄗⅲ骸皬婍?/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置換與維修保養(yǎng)補貼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議價授權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保險理賠資金轉入客戶賬戶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建筑項目股權轉讓及代持服務協(xié)議
- 二零二五年度足浴店員工薪資保障與員工關懷合同
- 2025年度高壓電工安全作業(yè)許可合同
- 2025-2030年戶外棒球體驗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新能源汽車電池快速充電技術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手術剪多功能設計行業(yè)深度調研及發(fā)展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年中國雙頻信號放大器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骨科手術中常被忽略的操作課件
- 《湖南師范大學》課件
- 《病原與感染性疾病》課程教學大綱
- 2024年全國各地中考試題分類匯編:作文題目
- 2024年高壓電工操作證考試復習題庫及答案(共三套)
- 《糖拌西紅柿 》 教案()
- 2024-2030年山茶油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趨勢與規(guī)劃建議研究報告
- 彈性力學數(shù)值方法:解析法:彈性力學中的變分原理
- 不定代詞用法總結及配套練習題
- 河南省鄧州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 JJG 976-2024透射式煙度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