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13課后限時集訓2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_第1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13課后限時集訓2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_第2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13課后限時集訓2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_第3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13課后限時集訓2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_第4頁
高考歷史總復習專題13課后限時集訓26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5課后限時集訓(二十六)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時間:45分鐘分值:85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中國應創(chuàng)設新式海軍,發(fā)展工業(yè)與航運,倡導海洋風氣,轉移國民觀念,只有掌握海權才能在“西人以動力橫絕五洲”之際以實現“制夷”的目標。對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確的是()A.從海洋文明發(fā)展的視角審視民族危機B.將發(fā)展資本主義與抵制侵略有機結合C.實現了從“師技”到“師道”的轉變D.成功扭轉了中國重陸輕海的傳統(tǒng)觀念A[材料“‘西人以動力橫絕五洲’之際”反映出民族危機的出現,魏源提出“掌握海權”以實現“制夷”的目標,從海洋文明發(fā)展的視角審視民族危機,故A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主張,故B項錯誤;材料中魏源的思想并未付諸實踐,故C項錯誤;材料只是魏源個人的思想,無法推斷對中國重陸輕海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故D項錯誤。]2.1896年,梁啟超在代總理衙門起草的《籌議京師大學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學體也,西學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張之洞出版《勸學篇》,提出:“新舊兼學,四書五經、中國史事、政書、地圖為舊學;西政、西藝、西史為新學,舊學為體,新學為用,不使偏廢?!币韵抡f法正確的是()A.“中體西用”是當時中國各政治派別普遍接受的主張B.張之洞把西政作為向西方學習的內容,其思想與維新派思想趨同C.梁啟超與張之洞宣揚“中體西用”都有救亡圖存的目的D.19世紀末,“中體西用”是中國近代化發(fā)展的強勁動力C[“中體西用”是洋務派的主張,不可能被當時中國各政治派別普遍接受,故A項錯誤;張之洞作為地主階級洋務派的代表,他的思想不可能和資產階級維新派思想趨同,故B項錯誤;根據材料提供的時間,19世紀末,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救亡圖存成為各階層的共識,故C項正確;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是中國近代化發(fā)展的強勁動力,故D項錯誤。]3.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中源”說一度盛行,一些有影響的學者宣稱,西學源于中學,是中學在西方的流傳和發(fā)展。因此,“采西學”是“失禮求諸野”,是光復舊物。這種說法()A.缺乏事實依據且毫無價值B.客觀上有利于人們接受西學C.成為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D.成為人們向西方學習的障礙B[“西學中源”缺乏事實依據,但并非毫無價值,故A項錯誤;根據“‘采西學’是‘失禮求諸野’,是光復舊物”可知這種說法把學習西學看成是恢復中學,客觀上有利于人們接受西學,故B項正確;洋務運動的理論基礎是中體西用,故C項錯誤;這種說法一定程度上利于人們接受西學,故D項錯誤。]4.1895年,嚴復在《原強》中闡述了“自由為體,民主為用”的思想。張之洞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發(fā)表《勸學篇》,把“中體西用”的思想發(fā)揮到了極致。晚清“體用之爭”()A.割裂了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B.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啟蒙C.都是為了維護封建制度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B[張之洞的“中體西用”思想依然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體,保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A項錯誤;嚴復等維新派“自由為體,民主為用”宣傳了自由民主思想,沖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了人們的思想啟蒙,故B項正確;嚴復的“自由為體,民主為用”思想是為其變法建立君主立憲制度服務,故C項錯誤;晚期存在“體用之爭”說明對嚴復的“自由為體,民主為用”思想存在爭論,因而民主自由思想還并未深入人心,故D項錯誤。]5.“夫西人立國……育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一心,務實而戎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步趨,常不相及?!痹摬牧戏从沉嗽缙诰S新派()A.學習西方技術 B.學習西方制度C.中體西用精神 D.全盤西化理論B[材料中早期維新派認為“夫西人立國……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此其體也”,即西方國家強大的根本在于實行君主立憲制,“輪船、大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僅是表象,“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即認為洋務派僅僅學習西方科技而沒有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是本末倒置,材料反映了早期維新派要求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不是僅僅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故A項錯誤,B項正確;材料批判了洋務派中體西用的思想,故C項錯誤;材料并沒有體現全盤西化,故D項錯誤。]6.“然則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非爾者,則雖今日變一法,明日易一人,東涂西抹,學步效顰,吾未見其能濟也。夫吾國言新法數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則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梁啟超這段話的主旨是()A.主張循序漸進變法改革 B.反對完全照搬西學C.主張大力提高國民素質 D.要求大力興辦學校C[梁啟超這段話的主旨是,材料“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日下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14.(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國翻譯日本書籍表(部分)年代總類哲學、宗教自然、應用科學社會科學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合計年平均數1895年114123121896-191183817236623813695863.861912-19372081492660161345175970.361938-1945244142173414020.00合計3112470910694185182869從上表中提取一個有關中國翻譯日本書籍的信息,并簡要加以說明?!窘馕觥窟@是一道觀點論述題,首先必須從表中提取一個有關中國翻譯日本書籍的信息,如:甲午戰(zhàn)后翻譯日本書籍以社會科學類為多;譯書的數量與時局有關;甲午戰(zhàn)爭前中國翻譯日本書籍很少,甲午戰(zhàn)后,數量大大增加;所提取信息明確清晰,必須源自材料;論據準確,史實引用合理,圍繞所提取的信息;論證充分,邏輯嚴密,表述清楚?!敬鸢浮渴纠唬盒畔ⅲ杭孜鐟?zhàn)后翻譯日本書籍以社會科學類為多。說明: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先進的中國人將學習的重點轉向政治制度,對社會科學的研究大大加強;日本明治維新的啟發(fā);戊戌變法的影響;明治維新后日本翻譯大量西方書籍。示例二:信息:譯書的數量與時局有關。說明:1912-1937年期間譯書總數、年平均翻譯數量最多。民國建立,激發(fā)了知識分子的愛國參政熱情,他們感到國家全面改革的必要。1937-1945年間譯書量大幅減少。日本全面侵華,時局動蕩;戰(zhàn)爭期間出書條件困難;反日民族情緒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