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數據應用與平臺建設_第1頁
城市大數據應用與平臺建設_第2頁
城市大數據應用與平臺建設_第3頁
城市大數據應用與平臺建設_第4頁
城市大數據應用與平臺建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大數據應用與平臺建設當前第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互聯網與信息化給城市大數據的出現與分享提供了便利性;政府與企業(yè)的數據越來越開放。中國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用戶數,互聯網產業(yè)相對開放;大數據為城市研究與應用提供無限可能性,城市研究需堅持“中國問題、國際范式”;“互聯網+”將改變“科研組織”形式與“組織科研”方式,跨學科、跨院校、產學研融合不僅必要,而且必須。演講提綱:當前第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是什么:幾類城市大數據Part 1如何用:城市大數據應用Part 2怎么做:城市大數據平臺Part 3當前第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是什么:幾類城市大數據Part

ONE當前第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互聯網:高鐵數據圖1 高鐵站點客運量數據當前第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大眾點評網數據、社交媒體數據、消費情緒數據等:網站爬蟲技術圖2 微博位置電子足跡數據圖3 百度熱地圖數據數據源為安裝了百度地圖或使用百度地圖服務的APP(如大眾點評網)的手機,抓取、拼接并數字化連續(xù)一周的每個城市的百度熱力圖當前第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到:“政府掌握的數據要公開,除依法涉密的之外,數據要盡最大可能地公開,以便于云計算企業(yè)為社會服務,也為政府決策、監(jiān)管服務?!遍_放數據是經濟增?的推進器。英美發(fā)達國家于2009年起,已陸續(xù)將開放政府數據提高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據統計,政府開放數據每年為美國的醫(yī)療服務業(yè)節(jié)省3000億美元,為歐洲的公共部?節(jié)省2500億歐元。政府與企業(yè)數據當前第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2015年: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環(huán)境保護局、上海氣象局、上海市城鄉(xiāng)建設和交通發(fā)展研究院、上海地鐵、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強生出租、浦東公交、新浪微博等將開放上海十大領域的交通大數據,包括城市道路交通指數、地鐵運行數據、一卡通乘客刷卡數據、浦東公交?實時數據、強生出租?行?數據、空氣質量狀況、氣象數據、道路事故數據、高架匝道關

閉數據、新浪微博交通數據等?!吧虾J姓當祿站W”于2012年6月在國內率先上線,截至2015年7月底,該網已累計開放數據集逾500項,涵蓋了經濟建設、資源環(huán)境、教育科技、道路交通等11個重點領域,到2015年底上海開放數據集總量有望達到1000項。當前第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某移動通信運營商半年的數據開展研究,包含1860萬個手機用戶,每日約15億條數據,平均每個用戶每日約80條記錄。當前第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2015年各城市地鐵日均客流量排行1.上海地鐵:956.9萬(12月29號,官方微博發(fā)布)2..北京地鐵:895.90萬(12月30號,不含京港地鐵所轄:4號線、14號線、大興線客流)3.廣州地鐵:680.3萬(12月30號,官方微博發(fā)布)4.深圳地鐵:272.11萬(12月30號,官方微博發(fā)布)5.重慶軌交(含輕軌):200萬+(實在找不到每日客流量)6.南京地鐵:229.9萬(12月30號,官方微博發(fā)布)7.武漢地鐵:191.43萬(12月30號,官方微博發(fā)布)8.成都地鐵:122.52萬(12月30號,官方微博發(fā)布)當前第1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美國國家地球物理數據中心網站提供了兩種類型的夜間燈光產品:(c.noaa.gov/eog/dmsp/downloadV4composites.html)(1)1992-2012年無云覆蓋下的平均可?穩(wěn)定光源(Average

Visible,

Stable

Lights,

&

Cloud

Free

Coverages)(2)1992-2012年根據無云觀測次數調整的平均波段灰度值(Average

Lights

X

Pct)特點:數據灰度值范圍0-63;飽和燈光灰度值為63消除了云及月光、火光等偶然噪聲影響夜間燈光數據當前第1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2010年全球夜間燈光分布圖圖4 全球夜間燈光數據當前第1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LandScan?(http://web.ornl.gov/sci/landscan/)空間分辨率接近1km*1km的全球人口分布數據城市網格數據圖5 全球網格數據當前第1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氣候與環(huán)境數據: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污染的數據包含環(huán)保部公布的空氣質量指數(AQI)數據以及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公布的中國地面氣象站點數據當前第1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全國城市抽樣布點獲取當前第1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攝像機發(fā)射機構反射機構機動?尾?排放遙感監(jiān)測數據當前第1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當代城市數據:城市經濟、社會、文化、資源與環(huán)境等宏觀屬性數據來源于歷年統計年鑒,包括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區(qū)域統計年鑒以及兩百多個地級市歷年的統計年鑒近代城市數據:1840-1949年中國海關數據當前第1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經濟、社會、文化、資源與環(huán)境等宏觀屬性數據來源于10年來200個城市歷年統計年鑒;地理信息系統(GIS)、空間地圖等地理數據來源于建立的中國城市空間數據庫;個人收入、消費與企業(yè)財務數據等微觀屬性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yè)企業(yè)數據庫與作者的調研城市消費活力、生產活力等動態(tài)數據來源于互聯網爬蟲獲得各類觀測站點數據我們的五類來源:當前第1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如何用:城市大數據應用Part

TWO當前第1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背景一:快速城鎮(zhèn)化過程中城市人口在持續(xù)下降?背景二:東北正在衰退?經濟增?減速還是人口持續(xù)流出背景三:在持續(xù)的城市收縮中還要一直做人口導入的“增?型”規(guī)劃?順勢而為“精明”收縮(增長)還是逆勢而為經歷更大的城市衰退?對城市收縮需要“未雨綢繆”:中國在過去30多年制定了以增?為前提的規(guī)劃,即以經濟發(fā)展為第一原則,“為增?而規(guī)劃”——尋求增?動力、解決增?問題、協調增?利益是規(guī)劃范式的核心并影響至今。然而,在中國,收縮現象雖已普遍存在,但“收縮”是被管理者和規(guī)劃師忽視甚至抵觸的現象,如何進行“收縮的規(guī)劃”還為增?的主流所忽視,規(guī)劃實踐上人口必須增?的桎梏觀念還鮮有突破,需要新的規(guī)劃范式和管理策略來應對。?、??城市化:城市收縮當前第2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中國收縮城市在美國,有2.43億??集中在僅占國總面積3%的?地上,這些區(qū)域全球?產效率最?的城市區(qū)域全是在中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城市正面經歷著空間的無序蔓延(土地城市化)與部分城市人口(人口城市化)的持續(xù)流失:l

鄂爾多斯康巴什新城,規(guī)劃為100

萬人口入住,建成后常住人口不足10

萬,還以外來流動非戶籍人口為主。155

平方公里的康巴什新城、380

平方公里的曹妃甸工業(yè)區(qū)、461

平方公里的呈貢新城,按照常規(guī)速度測算,要達到規(guī)劃人口遷入目標,所需時間可能要達百年之久;l

根據2000與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在觀察樣本的287個地級市中,城市收縮、市轄區(qū)不收縮有58個,則占到了21.72%,城市收縮、市轄區(qū)收縮,有24個,占到了8.99%;l

在2871個縣市區(qū)中,共識別997個收縮樣本,占比37.16%。其中,316個縣市區(qū)十年人口流失率在10%以上,占可用縣市區(qū)的11.75%;150個縣市區(qū)十年人口流失率在15%以上,占可用縣市區(qū)的5.58%。圖6:中國城市收縮資料來源:作者根據2000年與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自制完成當前第2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全收縮——廣安二分法式收縮——杭州點部集中式收縮——邵陽邊緣式收縮——十堰沙漏式收縮——上海非收縮——嘉定本文根據地級行政區(qū)內部收縮形態(tài)的不同,初步將我國地級市的收縮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非收縮城市,即兩次普查年間人口處于集聚狀態(tài),以嘉興和滄州為典型;(2)全收縮城市,即考察期內幾乎全部的縣市區(qū)發(fā)生了人口收縮,以廣安和黃岡為典型;(3)“二分法式”收縮:即收縮縣市區(qū)集中于地級市的某個區(qū)位,其余區(qū)位的縣市區(qū)全部不收縮,以杭州和宣城為典型;(4)“點部集中式”收縮,即地級市內僅有小塊地區(qū)發(fā)生了收縮,以邵陽和宜春為典型;(5)“邊緣式”收縮,即核心地區(qū)人口增加,邊緣地區(qū)人口減少,以達州和十堰為典型;(6)“沙漏式”收縮,即中心地區(qū)人口減少,邊遠地區(qū)人口增加。城市收縮的空間形態(tài)圖7:中國城市收縮的空間形態(tài)(縣市區(qū))當前第2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從四川省看城市收縮四川省2000年常住人口8234.83萬人,2010年8041.75萬人,減少了193.08萬人,而這十年,成都人口增加了293.91萬人,成都市轄區(qū)人口增加了214.78萬人,增幅分別為26.46%與40.77%。成都實現大幅增?的同時,周邊城市、縣市區(qū)出現了不同程度人口規(guī)模的收縮。成都市以東為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廣元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賓市、廣安市、達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資陽市,除了攀枝花市、瀘州以外,均呈現不同程度的收縮。圖8:四川城市收縮資料來源:作者根據2000年與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數據自制完成當前第2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0246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shrink-allshrink=1shrink=010150081214商品房價格(千元/平方米)05001000200025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201020112012土地出讓價格(萬元/公頃)shrink-allshrink=1shrink=0房產價格與城市收縮圖9:收縮城市、非收縮城市的房產價格當前第2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城市收縮與城市增?異質性、企業(yè)TFP異質性關系城市收縮與城市生產活力、消費活力:企業(yè)數據、百度云數據、大眾點評網數據當前第2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2.25.3.35.4.2.25.3.35.4.2.25.3.35.4.2.25.3.35.4gini.2.25.3.35.4.2.25.3.35.4.2.25.3.35.4.2.25.3.35.4.2.25.3.35.42000

2005

2010

2000

2005

20102000

2005

20102000

2005

20102000

2005

20102000

2005

20102000

2005

20102000

2005

20102000

2005

2010year圖10

樣本城市基尼系數的變動趨勢baodingbaotoubeijingchangshachangzhouchengdudaliandongguanfuzhouguangzhouguiyanghandanhangzhouhefeijiaozuojiaxingjinanjinchengkaifenglianyungangluoyangnanchangnanjingnanningnantongningboningdeqingdaoshanghaishaoxingshenyangshenzhenshijiazhuangsuzhoutianjinurumqiweifangwenzhouwuhanwuhuwuxixiamenxuzhouyanchengyangzhouyichangzhengzhouzhenjiangzhuhaichangzhifoshanjilinjininglinfenliuzhoumianyangsanmenxiayangquanyinchuanchifenganshandatongdezhouguilinjiujiangtangshanxinzhouyantaidongyingeerduosipingdingshanshiyantonglingxinyuzhaoqingzhoushanzibo當前第2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中國城市收縮影響因素表9 中國城市收縮的具體因素與假設子因素 選取變量 與城市收縮相關性假設全球化 對外開放程度 FDI占GDP比重 負相關三產比例產業(yè)結構主導產業(yè)第一產業(yè)占GDP比重 正相關第二產業(yè)占GDP比重第三產業(yè)占GDP比重 負相關是否是資源型城市 負相關經濟發(fā)展水平自然環(huán)境GDP增?率 年均GDP增?率 負相關工資水平 職工平均工資 負相關綠化水平 建成區(qū)綠化覆蓋率 負相關社會環(huán)境政府支出教育 平均受教育年齡 負相關年齡結構 老齡化——65歲以上人口比重 正相關財政支出占GDP比重 負相關基礎設施 人均道路鋪裝面積 負相關當前第2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地城市化:對?地性質變化的影響高鐵與城市化對土地性質變化影響圖11

?三角地區(qū)土地利用分布圖當前第2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田野調查數據:城市化、工業(yè)化、高鐵建設對草原土地性質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研究城市蔓延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當前第2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城市、城與市、城與鎮(zhèn)、城與鄉(xiāng)、鄉(xiāng)與村、鄉(xiāng)與鎮(zhèn)?城市、市轄區(qū)、建成區(qū)、中心城、郊區(qū)?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國際大都市?城市群、都市圈、經濟帶、都市連綿帶、城市區(qū)域、巨型城市區(qū)域、大都市統計區(qū)?學者的工作:給概念、定標準中國學者的工作:結合中國故事給概念、定標準三、城市化的空間載體:城市群與都市區(qū)當前第3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城市群在中國的崛起在中國,以城市群為核心的空間發(fā)展格局也已

基本形成

過去傳統的

“帶狀”經濟、省域經濟和行政區(qū)經

濟逐漸向城市群經濟轉變

良,

2013)?!裰袊蟪鞘腥焊且?4.72%的國土面積,集聚了46.86%的人口,創(chuàng)造了全國71.67%的地區(qū)生產總值?!?/p>

2015年,?三角地區(qū)(兩省一市)以2.2%的國土面積,創(chuàng)造了20.46%的國內生產總值當前第3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城市群經濟”實現(城市群核心競爭力)要素集聚能力基礎設施水平資源環(huán)境承載力教育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文化水平經濟發(fā)展水平經濟規(guī)模資本規(guī)模居民生活收入分配居民住房城市化水平居民就業(yè)產業(yè)結構水平產出效率收入 通信基水平 礎設施污染治理綠化狀況環(huán)境效率交通基礎設施財政規(guī)模人口規(guī)模協同發(fā)展能力產業(yè)分工市場聯系等級結構開放規(guī)模消費規(guī)模城市群與都市區(qū)研究:量化指標體系當前第3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我國城市群發(fā)展階段—劃分結果形成型城市群環(huán)鄱陽湖城市群發(fā)展型城市群階段得分哈?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峽西岸城市群武漢城市群環(huán)?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熟型城市群階段得分珠三角城市群?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遼中南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關中天水城市群寧夏沿黃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滇中城市群東隴海城市群太原城市群蘭州-西寧城市群L≥2515≤L<25階段得分L<15資源來源:張學良,《中國城市群的崛起與協調發(fā)展》?民出版社,2013年5月當前第3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我國城市群競爭?格局—東?西低、梯度發(fā)展圖12

城市群經濟當前第3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城市群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三?評估?政府意愿和市場規(guī)律——進?跨區(qū)域的合作發(fā)展,那么哪?種?量更現實有效呢??城市群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評估:定量的實證結果表明,城市是否加入城市群、加入

前與加入后對城市經濟發(fā)展沒有影響,在觀察樣本內,未發(fā)展城市群經濟效應的

存在,且實證結果非常穩(wěn)健。當前第3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市?聯席會議)政府相關職能部?的專題合作機制滬蘇浙皖經濟合作與發(fā)展座談會區(qū)域合作協調機制長三角城市群合作協調機制:主要領導定期磋商機制長三角城市群呢?城市群經濟“富可敵國”當前第3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聯席會議)表 市級層面-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執(zhí)行層)長三角城市群合作協調機制:名稱時間空間范圍組織和依據具體情況介紹上海經濟區(qū)1982年—1988年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和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等10座城市。上海經濟區(qū)規(guī)劃辦公室常設機構長三角經濟區(qū)(圈)1992年—1997年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zhèn)江、揚州、南通、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共14座城市長江三角洲14城市協作辦(委)主任聯席會1992-1996年間召開了5次會議長三角經濟區(qū)(圈)1997年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zhèn)江、揚州、南通、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之后新成立的泰州加入,共15座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作會第一次會議第一次市長會議,以后每2年召開一次會議長三角經濟區(qū)(圈)2003年8月浙江臺州加入,共16座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四次會議臺州市被接納為正式成員;上海為常任主席方,每年成員城市輪值擔任執(zhí)行主席。長三角經濟區(qū)(圈)2004年11月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zhèn)江、揚州、南通、泰州、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臺州共16座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五次會議常設聯絡處改建為協調會辦公室,設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負責協調會日常工作;協調會的市長會議由兩年一次改為一年一次。長三角經濟區(qū)(圈)2010年3月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南京、鎮(zhèn)江、揚州、南通、泰州、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舟山、臺州、鹽城市、淮安市、金華市、衢州市、合肥市、馬鞍山市共22座城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次市長聯席會議同意吸收合肥市、鹽城市、馬鞍山市、金華市、淮安市、衢州市6個城市為協調會會員;同時大會正式更名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聯席會議。當前第3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城市群發(fā)展戰(zhàn)略第三?評估?運用長三角城市群縣市區(qū)的數據,定量的實證結果表明,城市如果加入長三角

城市聯席會議,加入后對城市經濟發(fā)展有顯著影響,且實證結果非常穩(wěn)健。當前第3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假定長三角地區(qū)縣市區(qū)經濟體的資本和勞動力投入與產出(GDP)之間的關系由下列Cobb-Douglas生產函數決定:兩邊除勞動力投入后取對數,并對上式兩邊同時關于t

求導并增加其他的控制變量,

則:

1Qit

Ait

Kit

Litt城市群經濟作用機制?長三角空間溢出與外部性2

0

1krit

2hit

3si

4fisit

5sdi

6sdiyit

7t

8t

it

,2模型(1)itit

z

'

當前第3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

W

(xij)

y

jt

i

j

z

it

itNyit

+/Zit

it+yit'

h(xij

)

y

jtj

iyit將模型(2)式改寫為:/Zit++

ith(

x)

為權重函數,h(

xij

)

k

pk

(

xij

)k

1Kpk

(xij

)

是已知函數其中,,模型(2)空間溢出與外部性度量:當前第40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溢出效應的估計溢出效應顯著為0的檢驗統計量

?

wd

kk

1KijkijspillWij

cov?Wijspillijijz 空間溢出與外部性當前第41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42l

長三角城市群的增長極在上海,

上海對周邊地區(qū)發(fā)揮了重要的輻射作用。l

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中心、以交通網絡為紐帶,形成了明晰的圈層結構。l

相同圈層上的縣市區(qū)表現出了顯著的良性互動關系。空間溢出與外部性當前第42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回答長三角經濟增長之謎當前第43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劃分標準界定:中國城市群與大都市區(qū)統計區(qū)別于國家文件與已有文獻:(1)傳統方法(人口密度、通勤就業(yè);多經濟指標)(2)燈光數據、遙感數據(3)投入產出表(4)城市間鐵路客運量等(5)空間溢出聯系市轄區(qū)-城市-都市區(qū)-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區(qū)域的分析框架當前第44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大數據與小數據:

Survey數據的同等重要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對空間中的社會人的關注需要“活”的大數據大數據不等于大數據科學:樣本選擇偏差、非隨機性;數據獲取的合法性與可持續(xù)調查數據保持了數據的獨立性、抽樣科學性、與獲得的可持續(xù)性經濟學不僅要回答是什么,還要回答為什么對(城市)大數據背后的機制、機理分析,以及給出政策建議是經濟學的專?提出問題比分析問題可能更重要:需要有問題與故事大數據的城市研究需要跨學科合作,講好中國城市故事觀點小結當前第45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Part

THREE怎么做:城市大數據平臺當前第46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互聯網+時代”城市研究的共同平臺學科交叉的必要性:城市化問題需要經濟學、社會學、地理學、GIS、城市規(guī)劃、計算機科學、生態(tài)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多科學交叉,團隊內生地需要有多學科背景。城市研究強化問題意識與問題導向,弱化學科邊界與行政邊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大數據、社交網絡和自媒體的興起,讓每一個微小的個體變得不容忽視,微博、微信的迅速傳播更讓我們看到了更多草根的力量。從微博、微信到云計算、云服務的技術革命,帶動著整個社會的變革?!盎ヂ摼W+”對跨學科合作提出了全新的科研組織形式與組織科研方式,眾籌、眾包、眾研、眾智成為可能?;凇盎ヂ摼W+”思維,建立了包括線上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APP,以及線下會議與研討。當前第47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平臺建設

中國城市與區(qū)域實驗室(CCRL)2014年10月建立微信公眾號“中

國城市與

區(qū)域實驗

室”,定期發(fā)布城市

與區(qū)域研究方面的學

術成果以及相關學術

報告,并以此為平臺

進行學術探討?;诠餐d趣愛好、

享受知識溢出的跨學科、跨院系科研組織當前第48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組織科研”方式:微信討論組線上線下交流:科研眾包當前第49頁\共有56頁\編于星期四\21點2015年4月12日下午,由《探索與爭鳴》雜志社、上海財經大學城市與區(qū)域科學學院、中國城市與區(qū)域實驗室(CCR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