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與現代人生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1.gif)
![儒家文化與現代人生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2.gif)
![儒家文化與現代人生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3.gif)
![儒家文化與現代人生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4.gif)
![儒家文化與現代人生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1dda20fe7748496ebacc5e8f5cb376b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儒家文化與現代人生第一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概說儒家文化是一種禮樂文化。這種禮樂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東方文明的象征。自孔子創(chuàng)立儒學以后,經過歷代儒家學者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建構了一套具有完整的理論架構的價值系統(tǒng)的儒家文化思想體系。作為禮樂文化,它所充溢的“人文”精神,尤其是道德理性,倍受統(tǒng)治者的青睞。自漢武帝開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爾后,歷代統(tǒng)治者及其思想家成功地將儒家文化編織進社會生活,使之與中國古代宗法性社會結構融為一體,形成了禮樂的大傳統(tǒng)與民間信仰的小傳統(tǒng)交相輝映的局面。第二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在兩千余年間,儒家文化彌漫于整個中國古代社會,滲透到社會政治、倫理、經濟生活的各個層面,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儒家文化規(guī)范制度和化民成俗的政治教化作用。在中國歷史上,儒家文化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或曰民族魂)和國民性格(或曰國民性)所起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就儒家文化傳統(tǒng)而言,它既已融入中國文化傳統(tǒng),其精神價值必然活在中國文化之中,成為中國文化再創(chuàng)造的生命之源。經過創(chuàng)造性轉換,傳統(tǒng)的儒家文化將構成新文化的要素之一,而與現代社會生活融為一體。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儒家文化可以獲得其定位。有了這樣一個定位,將會對儒家文化有更平實的客觀的理解。第三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從世界文化發(fā)展的角度看,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曾經極大地影響并規(guī)定了包括朝鮮、韓國、日本在內的整個東方文化的思想內涵及其發(fā)展進程,使東方文化成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上,以儒家文化為主干的中國——東方文化,一度造就了領先于世界文明的東方古代文明。作為身處21世紀劇變洪流中的現代中國人,要在挑戰(zhàn)中去把握機遇,就更應當以處變不驚的冷靜、理性和客觀,去重新審視包括儒家文化在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發(fā)掘蘊藏其中的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文化基因,加以繼承和創(chuàng)新,進而去開創(chuàng)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第四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1972年,英國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在與日本著名學者池田大作的對話中說:
“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中國的孔孟學說和大乘佛法?!?/p>
(《展望二十一世紀——湯因比與池田大作對話錄》)
第五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一、儒家文化的產生和演變
(一)儒家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
儒家文化創(chuàng)自孔子(名丘,公元前551——前479年)??鬃邮侵袊瞎艛登陚鹘y(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
第六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孟子(名軻,約公元前372——前289年)曾評價說:“孔子,圣之時者也??鬃又^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保ā睹献印とf章下》)
第七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孔子出生于我國春秋時代,關于孔子的生年,后世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52年)。持此說法的是《春秋公羊傳》和《春秋谷梁傳》。一種說法是孔子生于魯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持此說的是《史記》。第八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匡亞明先生曾參考以上兩種說法,對孔子出生年月作了詳細推算:(今)孔子生年,從《史記·孔子世家》:“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痹氯諒摹豆攘簜鳌罚骸岸赂樱鬃由??!敝軙r歷法比夏歷早兩個月,故十月庚子后世推算為魯襄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即公元前551年9月22日)。(匡亞明:《孔子評傳·生平概略》)第九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今謂孔子生前一年或后一年,此僅屬孔子私人之壽,與世運之升降,史跡之轉換,人物之進退,學術之流變,無足輕重如毫發(fā)。而后人于此,月之、日之,考證不厭其詳”,是“勞而且拙”。
——國學大師錢穆第十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傳說中的那句話沒有錯,孔子一生的使命便是“繼衰周而素王”。
因為當時的社會現實已經預示了孔子一生所應經受的一切。第十一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當時,國際間,大國爭雄,都想稱霸于諸侯。小國則朝不保夕,紛紛尋求宗主國以求得庇護,因而國家之間,密謀迭出,殺伐不斷。各諸侯視周朝天子如無物,世間根本無王道可言,武力,成為最有發(fā)言權的代名詞。整個“國際”社會是王道衰微,霸道盛行。而在魯國內部,魯國國政,此時也已落入三桓之手,所謂魯國國君,亦不過是國家的一種象征而已。第十二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整個世界殺伐不斷,禮崩樂壞,綱常殆廢,百姓流離,人們需要一種道德政治,社會需要一種道德政治。于是,為這種道德政治提供一種理論乃至實踐規(guī)范的使命就落在了孔子身上。歷史上真實的孔子,是一位悲天憫人,堅持理想,百折不撓,積極用世,空前絕后的杰出人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孔子的出生,可謂正逢其時。第十三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孔子儒家思想的分化和演變所謂真孔子和假孔子常常在歷史上被混淆不清。因此,理清孔子儒家思想分化和演變的歷史脈絡,還孔子儒家思想的本來面目,就顯得十分重要。第十四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1.孔子儒家思想的分化和不同學派的形成孔子弟子出身不同、閱歷不同、造詣不同,對孔子學說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甚至各執(zhí)己見、各立門戶,相互指責的情況屢見不鮮。逐步形成了一些打著孔子儒家招牌而相互對立的派別。
在這些儒家派別之中,只有以祖述孔子為己任的孟軻和荀卿為代表的兩派,在一定程度上對孔子思想既有所闡述,也有所補充、發(fā)展和修正。第十五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今文經學派的董仲舒——對原始孔子思想的第一次大篡改(1)認為“三綱”、“五?!笔翘煲馑鶝Q。(2)認為“王權神授”是天命所定。(3)認為“天不變,道亦不變”是天志所立。
第十六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今文經學派的衰落和儒、釋、道的斗爭及其相互滲透受到漢武帝賞識的、顯赫一時的董仲舒今文經學派,由于種種缺點、錯誤和其他原因,為時不久,到東漢就逐步衰落了。到了公元四世紀初,西晉的永嘉之亂,毀滅了幾乎所有的經學典籍。古文經因為簡約,儒生背得出,得以流傳下來。其后,魏晉的玄學和南北朝隋唐的道家、佛學相繼突起,與儒學相抗衡。儒、釋、道三種思想文化的斗爭過程,也是相互滲透、相互吸收的過程。
第十七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4.宋明理學和對原始孔子思想的第二次大篡改宋明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宋明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流派“北宋三先生”(孫復、石介、胡瑗)、周敦頤、邵雍、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程頤——程朱理學陸九淵、王守仁——陸王心學張載、王廷相、羅欽順等人的學說
第十八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對宋明理學的評價就總體而言,不少人偏離了時代前進的方向,偏離了實事求是的學風。在許多方面對孔子思想作了歪曲和篡改。使中國的科學文化和民族心理受到嚴重扼殺和壓抑。宋明兩個王朝的覆滅,雖還有其他原因,但理學遺毒,難辭其咎。第十九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清]顏元
第二十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5.清代對宋明理學的批判及對孔子思想的恢復、發(fā)展清初的儒生沉痛地總結了明亡的歷史教訓,認為理學和心學等理學家們的不正學風的泛濫是誤國的重要原因,于是紛紛起來批判宋明理學談心說性的空疏學風,提倡經世致用的實學,以期反清復明,振興中華。代表人物: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顏元等。第二十一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6.近現代對儒家思想的批判與繼承
近代中國歷史上對孔子曾發(fā)動過三次大規(guī)模批判:第一次:太平天國第二次:“五四”新文化運動第三次:“文化大革命”
直到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對實事求是精神的重新肯定,以及對研究孔子禁區(qū)的重新開放,人們才得以對孔子這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及其思想進行重新認識和客觀評價。
第二十二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儒家思想的特點和歷史地位
(一)儒家思想的特點1.提倡仁愛精神儒家處理各階級、等級之間關系的原則不僅有禮(等級秩序);而且有和(和諧),這就是樂的精神與仁的精神。第二十三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仁政治原則倫理原則仁政德治道高于政以德抗位“愛人”“博施濟眾”“忠”“恕”
仁的意義遠遠超出為封建社會服務的范圍,具有普遍和永久的價值,成為人類世世代代共同贊美的思想與德行。第二十四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重視人的生命價值與人格尊嚴在人性問題上,儒家一般持性善論觀點。由于承認性善,所以儒家重視人的生命價值與人格尊嚴。人是一個生命體,人的生命是天賦的,所以人命關天,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權,這個權利應該得到所有人的承認,任何草菅人命的行為都應受到譴責和抵制。人也是一個道德主體,由于人本來具有善性,“人皆可以為堯舜”,或者說人本性就是圣人。這種人格尊嚴的思想有利于培養(yǎng)人們的主人翁意識,也有利于轉化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
第二十五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重視群體意識儒家的學者們很早以前就認識到家族與社會對于人的生存與發(fā)展的意義,認為這是群體生存的根本保證,重視并且積極維護群體的秩序與和諧。
“崇禮”“盡倫盡制”“和為貴”“保合太和”第二十六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儒家教導人們熱愛群體,特別是要具有愛國主義思想,認為每個人對于社會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認為人如果不對社會盡職盡責,就是一個自私自利之徒。為此提出“天下為公”,“公而忘私,國而忘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一系列光輝的道德原則,是我們的巨大思想財富。第二十七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4.強烈的人文觀念與道德理想主義觀念儒家認為人與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人的歷史文化,在于人的道德觀念與行為。人之所以為人,是由于人接受自古以來文化傳統(tǒng)的教育與熏陶,在自己身上培養(yǎng)了人性和人的文化品格。沒有人文的化成,就沒有文明的人類。儒家一向重視道德和文化教育,認為在人的文化中,道德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崇德尚義成為儒家倫理的核心內容。第二十八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5.自強不息的精神討論題:為什么說“自強不息”是中國文化特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第二十九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為什么說“自強不息”是中國文化特有的精神,而不是西方文化特有的精神?
要點:①思維方式:“天人合一”與“法自然”的原則《易傳·系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p>
第三十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②出處及涵義《易經·乾·象傳》:“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古人仰觀宇宙天體的運行,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剛健有力,從不休止。由此感悟到,作為君子就應當效法天的精神,不斷克己自律,努力不懈,力求進步,以造福天下;《易經·坤·象傳》:“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俯察大地的形態(tài),大地寬厚,負載萬物,包容、廣闊、安祥、純正,順應宇宙法則,柔順而行,具備無窮的德行,使萬物都能順利地成長。因此作為君子,就應當效法大地的精神,包容而不排斥,含蓄而不炫耀,忍辱負重,不斷涵養(yǎng)道德,提升內在品質,進而擔負起作為君子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第三十一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③中西比較和評價:中國文化的“自強不息”是從效法天地精神而引發(fā)的一種建立在道德自覺基礎上的進取精神,而西方文化中的奮斗、進取往往出自內心的欲望和迫于外在的刺激、壓力而產生的,而且往往帶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因此,中國文化中的“自強不息”絕非僅僅追求建立在一己私欲基礎上的個人奮斗、進取、事業(yè)成功、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以及為滿足私欲對自然的掠奪與征服,而是君子效法天地之精神,發(fā)揮人“參贊天地之化育”的主觀能動性,不懈地提升內在精神境界的道德自覺行為,包含了君子“內圣外王”,造福天下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乃君子之所為,為儒、釋、道三家之共通。第三十二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6.思維方式上的整體性與綜合性和觀察與處事的中庸原則特點之一是對于世界做整體的、綜合性的思考。儒家像道家和其他中國古代思想一樣,他們關注的是整個世界的運動變化,是各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而不是每一個事物的具體構成。在他們所繪制的世界圖景之中,宇宙是一個系統(tǒng),天地萬物以及人類,都在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之網中,沒有一件事物是孤立的;同時也沒有一件事物是靜止的,它們都在陰陽兩種對立的勢力推動之下,永無休止地、循環(huán)往復地運動變化。第三十三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特點之二是觀察與處事的中庸原則。中庸是執(zhí)兩而用中,是和而不同,儒家依據這個原則觀察與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避免各種各樣的片面性。第三十四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7.儒家思想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儒家思想從荀子開始便吸收了道家、法家的思想,“外儒內法”成為歷代統(tǒng)治者的信條。漢代儒家與陰陽五行等思想結合,產生了以董仲舒為代表的經學思想。魏晉時代它與道家思想結合,產生了玄學思想。宋元以后儒家吸納佛、道觀念,成為新儒家——理學。明清時期,徐光啟融合儒教與基督教,劉智會通儒教與伊斯蘭教,都得到成功。近現代以來,現代新儒家的代表們試圖把它和西方近代思想結合起來,這個工作正在繼續(xù)。正因為儒學是開放的,所以它有很強的適應性。在古代,它不僅適應于中國的漢族地區(qū)、少數民族地區(qū),而且適應于朝鮮、越南和日本,推動了這些地區(qū)和國家的文明與文化的發(fā)展進步。第三十五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儒家思想的歷史地位有人認為:“尤其近代以來,作為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儒家思想已經不能指導我們走出傳統(tǒng)社會,實現近代化和現代化,相反卻總是讓我們被動挨打。”點評:
難道世上有能醫(yī)百病的藥嗎?如果說,儒家思想未能導致近代化和現代化,這不能說是古人之過,而是近代人、現代人之過。
第三十六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有人認為:“儒家文化在總體上無疑是過時了?!秉c評:這種說法僅僅從字面上看,并不能說是錯誤的,但對于這句話的理解和認識上恐怕就會有不同了。首先,何為“總體上”,何為“過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任何一種思想、理論,都是應運而生的,時過境遷,在“總體上”都會“過時”,這并不奇怪,也不能成為衡量其功過得失的標準。第三十七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其次,“總體上”“過時了”,并不意味著其價值也喪失了,或價值很小,一種思想、理論之所以有價值,除了有利于當時的社會、時代以外,對于后人來說,還在于其作為思想資源寶庫的價值,后人可從中獲取啟迪和感悟,與時俱進,創(chuàng)造出新的思想和理論以利當代。第三十八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如果說,隨著時代的變遷,過去的某種思想、理論與當代的現實之間產生了距離,這種距離的彌合,也要靠當代人的努力,同時這也是當代人的使命,而不應歸罪于前人或古人,因為前人或古人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他們的使命。指望前人或古人能夠提供解決當代問題的現成答案,就如同試圖讓前人或古人死而復生去與時俱進一樣的幼稚可笑。第三十九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那么儒家思想對于我們,除了它歷史上的輝煌,還有哪些現實意義呢?
儒家思想包括許多方面,例如關于社會政治制度方面的禮制,儀法與三綱思想;倫理方面的君臣倫理、家族倫理、個人倫理,修養(yǎng)論,境界論,以及教育學、哲學思想等等。由于社會生活的變化,它的基本體系已經被打破,封建禮制與三綱思想已經被廢除,但是儒家思想中的許多內容,如它倡導的思維方式與倫理思想,往往包括具有普遍意義的超越它的時代性的東西,尤其是它所揭示的世代相傳的人類社會生活的基本公德等等,在今天和將來還具有生命力,這是應該當作祖輩留給我們的傳家寶,精心加以繼承與弘揚的。第四十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另一方面,儒家的這些思維方式與道德思想都與當時的具體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其具體發(fā)揮總是受當時社會條件的限制,普遍意義在現實中是打了折扣的。因此儒家思想的積極的方面,對于今天的人來說,并不是現成的,拿來就可以用的,而是要經過一個提煉的過程或轉換的過程,既不能輕率否定,也不能生搬硬套。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面臨21世紀變革大潮的今天,批判地繼承儒家思想,能夠在新世界觀、新道德體系的建設方面做出積極貢獻;對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抵制腐敗和一切丑惡現象,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也將發(fā)揮積極作用。第四十一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三、儒家思想概說
(一)儒家的人生哲學思想1.仁——孔子思想體系的哲學概括孔子思想的一個重要觀念是仁。弟子問什么是仁?孔子答曰:“愛人”??鬃犹岢鞍舶傩铡?,主張“泛愛眾”,贊賞“博施濟眾”。可見,孔子仁愛的對象大大超出了家族和等級的界限,是全人類,這清楚地表明,仁是一種人類之愛。第四十二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有人認為,孔子的仁還不是,也不可能是無差別的人類之愛,這是孔子仁愛思想的局限。其實,孔子的這種所謂“有差等”的仁愛,不僅不是其局限,恰恰體現出孔子因機設教的智慧。第四十三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仁的另一個涵義與人的自我修養(yǎng)有關??鬃釉诨卮痤仠Y問仁時曾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因此仁就是一種道德自覺,也是人的自覺。
孔子說:“仁者,人也?!?《中庸》)孟子說:“仁也者,人也。”(《孟子·盡心下》)正是指的這個意思。。第四十四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愛人”——把別人當作人“克己復禮”——把自己當作人(道德自覺或人的自覺)第四十五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仁與孔子政治思想德政——仁在政治上的運用有一次,孔子到衛(wèi)國去,冉有為他駕車。見到衛(wèi)國人民眾多,孔子就贊嘆道:“庶矣哉!”冉有問,人多了之后應該怎么辦?孔子說:“富之?!庇謫?,富了之后又該怎么辦?孔子說:“教之?!?/p>
第四十六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孔子認為有兩種不同的治民方法及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道(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為政》)。另一種是“道(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第四十七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仁愛思想的歷史價值:一方面,仁政德治的儒家思想限制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貪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調節(jié)了社會矛盾,盡可能地延長了社會穩(wěn)定和繁榮的時間。另一方面,仁愛思想通過歷代儒家學者的傳播、施教,在民眾中也培養(yǎng)了尊老愛幼扶危濟貧解難等人道主義的美德。第四十八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禮禮樂也是孔子思想體系中核心觀念之一。禮樂文化以禮為主,以樂為輔,單提個禮字即可以代表禮樂。所謂禮指的是周禮。周禮是周族從父系家長制時代以來逐步形成的典章、制度、儀節(jié)、習俗,包含了周人的習慣法和道德律。周禮不僅僅是周朝的禮儀,它代表西周以來傳統(tǒng)的宗法等級制度。孔子認為,禮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意義,沒有禮就不能辨君臣上下長幼的地位,不能區(qū)別父子兄弟婚姻等的親疏遠近。第四十九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禮與仁的關系:
禮代表外在的規(guī)范。仁代表內心的自覺??鬃拥亩Y和仁,既是社會政治概念,又是倫理道德概念,它們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仁禮結合,才是孔子的理想:建立有等級但不過分對立,行仁愛但仍有差別的社會,形成從良心出發(fā)自覺行禮,以義務為準努力行仁的道德生活。第五十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禮有兩個重要原則:其一為尊尊——等級秩序。在封建社會表現為等級制和君主制原則(忠君尊王)。其二為親親——親族之愛。在封建社會表現為宗法制原則(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
“尊尊”與“親親”,如果去除其封建性的內涵,在維護社會秩序和基本倫理方面,在現代仍有其合理性,不應簡單化地全盤否定。第五十一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所謂樂,不僅包括演奏、歌唱,還包括舞蹈,指古代周人的歌舞。那么樂的作用何在?《樂記》說:“禮辨異,樂統(tǒng)同?!庇终f:“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薄爸聵芬灾涡模瑒t易直子諒之心油然而生矣?!倍Y辨異,是指區(qū)分親疏尊卑的。樂統(tǒng)同,則是通過歌舞宣泄情感,達到不分等級的和諧。從人的修養(yǎng)來說,禮是從外部對人的約束,樂則是從內心誘導出的對社會約束的衷心認同。用禮來治身,就有莊嚴恭敬的外貌與行為。用樂來治心,平易,正直、慈愛、誠信的心情便油然而生。禮樂的配合,既保持人內心的平衡,也保持了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第五十二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孔子對樂非常重視,他認為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詩、禮、樂的學習,“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泰伯》)學習詩歌,可以啟發(fā)人產生做君子的志向,學習禮則可以使人在家在國不失規(guī)矩,學習樂則可以教人在內心培養(yǎng)起和樂崇高的境界,最終成為真正的君子。第五十三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中庸——儒家人生哲學方法論仁與禮是孔子的原則,要把這些原則在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加以實現,必須有正確的準則與方法??鬃诱J為這個準則與方法就是中庸。第五十四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從中或中正這層意思說,中庸要求處理任何事情都必須牢牢地把握那個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的中正處。從和或中和這層意思說,中庸要求將兩種或兩種以上正確的行之有效的原則、思想、策略、方案等,妥善地加以調和,使它們相互融通,相互補充,相互制約,達到亦彼亦此的中和狀態(tài)。
中庸中庸——把中和與中正當作常道(普遍規(guī)律)加以運用。
中中正中和庸用、常第五十五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子路曾與孔子討論什么是強的問題??鬃诱J為,真正的強是君子的道義之強,而不是強者的武力之強。道義歸根結底在中庸,所以君子的強,強在中庸。他說:“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禮記·中庸》)
和而不流是堅持原則,不與錯誤意見合流,這是與和而不同相輔相成的一條原則??鬃诱J為,堅定不移地堅持非此非彼的中正與亦此亦彼的中和,亦即中庸,是君子的天職,是使道義立于不敗之地的保證。第五十六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中庸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人們在行動的時候必須善于找到當時的中??鬃诱f:“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禮記·中庸》)時中是在行動的關鍵點上由各種條件所形成的中庸。死搬教條,比照舊例,往往會造成過或不及、同或流;要把握當時的中庸必須把仁、禮的一般原則與當時條件結合起來。所以真正的中庸一定是時中。
第五十七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中庸不是折衷主義。中庸與折衷主義的根本區(qū)別:中庸是講原則的,而折衷主義是不講原則的。中庸的原則是仁與禮。折衷主義則是無原則??鬃幼畋梢暤木褪歉阏壑灾髁x的鄉(xiāng)愿。鄉(xiāng)愿似乎也懂得仁義禮樂.但在行動上決不堅持,反而與一切不正義不道德的東西同流合污??鬃诱f:“鄉(xiāng)愿,德之賊也!”(《孟子·盡心下》)所以中庸不但不是折衷主義,而且正是反對折衷主義的。以中庸為折衷主義,乃是一種歷史的誤會。第五十八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二)儒家的倫理思想孔子倫理思想的主旨:通過規(guī)定社會中各種成員之間一定的以仁為核心的不同道德規(guī)范,在禮的約束下,用“中庸”的方法實現全社會的和諧,即實現所謂國泰民安的小康世界。第五十九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1)孝悌孝悌是父子、兄弟之間相處的道德準則。孝指尊敬父母,悌指尊重兄長。因為對于各種人的仁愛都是由孝悌這種父子兄弟之愛推衍出來的,有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與!”(《論語·學而》)孝悌是仁的根本,所以在孔子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中,孝悌居于首位。第六十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在孝悌兩者中間,孔子更重視孝。但是,怎樣做才算是孝呢?首先是合禮。但是這里的禮決不是形式主義的虛應故事,要有與之相應的真情實感??鬃诱f:“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子夏問孝,孔子回答說:“色難?!保ā墩撜Z·為政》)這就是說,贍養(yǎng)父母要抱著敬重的心情,要有愉悅而又謹慎的表情。沒有這些,僅僅形式上做到了,也不能看作孝。第六十一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孔子不是把孝單純地解釋為服從禮的強制,他很重視親子之間的情感因素,認為孝是由父母對子女的愛引起的子女對父母的愛。在這種愛的基礎上產生的尊敬的心情、愉悅的顏色,乃至奉養(yǎng)的行動,必然是純真無偽的情感的流露。無論對于孔子“孝悌”思想的認識有多少不同,但大多數人在以下觀點上還是達成共識的,即認為,幾千年來在中華民族的許多家庭里發(fā)揚了這種積極因素,做到了少有所長,老有所終,形成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父慈子孝的正常習俗和美好的道德風尚。這就是說,孝悌德目去除其封建性的色彩,在現代社會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六十二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2)忠信忠——對人竭心盡力、誠實負責的態(tài)度。對普通人的忠具有平等的因素,人們可以相互盡忠。對君的忠具有不平等因素。孔子雖主張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但“臣事君以忠”,是以“君使臣以禮”為前提的。而且孔子主張,君主有過錯,臣應犯顏直諫,君主堅持錯誤,臣子可以拋棄他,另投明君。
信——誠實無欺。信不僅是普通人與人之間的交友之道,也是仕進和治國之道。但孔子不贊成無原則地守信用。合于義的言才是應該兌現的,而不合于義的言就不應該兌現。第六十三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恭敬恭——對己莊重嚴肅,對人謙虛和平??鬃又鲝垺熬犹幑А保ā墩撜Z·子路》),“貌思恭”(《論語·季氏》),認為恭是做一個君子的必要條件。但他反對過分的做作的恭順:“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保ā墩撜Z·公冶長》)所以要做到恭,也必須依禮而行。有若說:“恭近于禮,遠恥辱也?!保ā墩撜Z·學而》)
第六十四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敬——對事業(yè)嚴肅認真,對人真誠地以禮相待。在工作上,孔子要求弟子們“執(zhí)事敬”(《論語·子路》),“事思敬”(《論語·季氏》),這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職業(yè)道德理論。在對人的方面,孔子主張敬父母,認為只養(yǎng)不敬即是不孝;敬上級,贊揚子產“事上也敬”(《論語·公冶長》);敬朋友,贊揚晏子“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論語·公冶長》),晏子受別人尊敬是因為他首先尊敬別人。第六十五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孔子主張的“恭敬”指出了人與人相互交往中必須遵守的彼此尊重、禮貌相待的原則,如果去除其封建等級制的色彩,把它建立在民主、平等的人與人關系的基礎上,恭敬應當成為現代社會道德的組成部分。第六十六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4)智勇孔子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保ā墩撜Z·憲問》)又說:“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保ā墩撜Z·里仁》)智即能知人,能知言,因而可以通權達變。要成為仁人,只有仁沒有智是不行的。勇即果敢,主要指道德實踐方面的勇氣??鬃诱f:“見義不為,無勇也?!保ā墩撜Z·為政》)所以勇即見義勇為,包括勇于行仁、勇于改過等等。如果不在義的指導下發(fā)揮勇,那就不是美德,而是惡德了??鬃诱f“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論語·陽貨》)因而必須“義以為上”(《論語·陽貨》),使勇受義統(tǒng)率。第六十七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此外,孔子主張的道德規(guī)范還有:寬——待人厚道惠——給人以照顧敏——工作靈活勤勉讓——謙遜儉——節(jié)儉直——正直貞——誠信溫——溫和良——善良知恥——有羞恥心好學——刻苦學習周而不比——講團結而不搞小圈子。和而不同——保持獨立人格,而不無原則茍且順從。三戒——戒色、戒斗、戒得。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等等。第六十八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孔子所主張的這些道德規(guī)范,其中很多內容都具有現代價值,經過分析、提煉、轉換,完全可以成為今天新的時代條件下的社會美德。第六十九頁,共七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3.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
孔子認為,人只有用仁義禮樂去進行教化,方才成為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港口航道工程項目投標合同規(guī)范
- 2025年度發(fā)光字廣告牌智能控制系統(tǒng)集成合同
- 2025年度工地圍擋材料環(huán)保認證與采購合同
- 2025年度婚戀服務機構加盟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教師健康體檢合同范本匯編
- 2025年度聚苯板研發(fā)與生產技術轉移合同
- 2025年度印章管理授權與市場拓展服務合同
- 2025年度糧食加工設備租賃及售后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外墻保溫隔熱材料研發(fā)與生產合同
- 2025年度焊接設備維護保養(yǎng)合同
- 《梅大高速茶陽路段“5·1”塌方災害調查評估報告》專題警示學習
- 2024年09月北京中信銀行北京分行社會招考(917)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大健康解讀》課件
- 2025年度交通運輸規(guī)劃外聘專家咨詢協(xié)議3篇
- 2024年公司領導在新年動員會上的講話樣本(3篇)
- 2025年中國濕度傳感器行業(yè)深度分析、投資前景、趨勢預測報告(智研咨詢)
-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 讓我試試看》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2022課標
- 聯(lián)合體三方協(xié)議合同模板
- 2024年3季度青島房地產市場季度簡報
- 蘇東坡詞十首
- 2023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真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