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題庫_第1頁
防雷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題庫_第2頁
防雷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題庫_第3頁
防雷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題庫_第4頁
防雷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防雷工程專業(yè)技術人員資格考試題庫

第一部分試題

一.填空題

(一)雷電原理

1、通常雷暴云上部荷正電荷,下部荷負電荷,云底荷少量正電荷。(雷電原理

P96),(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5)

2、地閃電場的C變化具有大氣電場穩(wěn)定而大幅度變化的特征。(雷電原理P150)

3、一般輕離子的遷移率較重離子大二個數(shù)量級。(雷電原理P46)

4、大氣離子的遷移率與大氣的粘滯系數(shù)成反比,即與大氣的密度成反比。(雷電

原理P46)

5、在正常情況下,陸地上大氣正離子的平均濃度為出。(雷電原理P55)

6、在正常情況下,陸地上大氣負離子的平均濃度幽b(雷電原理P55)

7、晴天大氣傳導電流是大氣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形成的電流。(雷電原理P76)(雷

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4)

8、云霧粒子的荷電量與粒子的半徑有關,通常半徑越大,荷電量越大。(雷電原

理P85)

9、通常對流云的荷電量較層狀云荷電量要大。(雷電原理P85)

10、閃電電流方向向上稱為負地閃。(雷電原理P151)(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15)

11、晴天大氣對流電流是大氣離子隨氣流垂直移動下形成的電流。(雷電原理P76)

(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4)

12、地閃電場的K變化表現(xiàn)為在閃電場J變化部分迭加有若干持續(xù)時間不到1

毫秒的微弱而迅速的脈沖狀大氣電場。(雷電原理P150)

13、在第一閃擊之后形成的沿第一閃擊路徑由云中直弛地面的先導稱箭式先導。

(雷電原理P175)(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9)

14,地閃的第一閃擊是指由梯式先導到回擊這一完整的放電過程。(雷電原理

P145)(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9)

15、地閃電場的M變化是在電場的C變化上迭加有若干持續(xù)時間不到1毫秒的

脈沖狀大氣電場(雷電原理P150)。

16、在正常情況下,海上大氣電場為130伏。(雷電原理P60)

(二)法律法規(guī)

1、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明確規(guī)定了防雷工作的

組織管理部門,即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氣象法三十一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安裝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應當

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guī)定的使用要求J(氣象法三十一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規(guī)定,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雷電災害防御

工作的組織管理。(氣象法第三十一條)

4、《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規(guī)定,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給

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氣象法三十七條)

5、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安裝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電災害防護裝置

的,

由有關氣象主管機構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雷電

災害防護裝置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諳量責任。"(氣象法三十七條)

6、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國務院412號令)規(guī)

定的377項對防雷裝置檢測、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施單位資質認定由中國氣

象局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負責;378項對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

工驗收由縣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國務院412號令的377、378項)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是國家法律,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于2000

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XX省氣象條例》是地方性法規(guī),由XX省人民代

表大會審議通過,XXXX年X月XII起正式實行:中國氣象局頒布《防雷減災

管理辦法》是部門規(guī)章,(法律常識)

8、《防雷減災管理辦法》于2004年12月16日以中國氣象局第8號令形式發(fā)

布。

9、《防雷減災管理辦法》對監(jiān)測與預警、防雷工程、防雷檢測、雷電災害調查、

鑒定和評估、防雷產品等五個方面做作了規(guī)定。(8號令各章題目內容)

10、國家鼓勵和支持防雷減災的科學技術研究和開發(fā),推廣應用防雷科技研究

成果,加強防雷標準化工作,提高防雷技術水平,開展防雷減災科普宣傳,

增強全民防雷減災意識。(8號令第五條)

11、外國組織和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從

事防雷減災活動,應當經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會同有關部門批準,并在當?shù)?/p>

省級氣象主管機構備案,接受當?shù)厥〖墯庀笾鞴軝C構的監(jiān)督管理。(8號領

六條)

12、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加強對雷電和雷電災害的發(fā)生機理等基

礎理論和防御技術等應用理論的研究,并加強對防雷減災技術和雷電監(jiān)測、

預警系統(tǒng)的研究和開發(fā)。(8號令第十條)

13、《防雷減災管理辦法》所稱防雷裝置,是指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電

涌保護器及其他連接導體的總稱。(8號令第十一條)

14、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和施工實行資質認定制度。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或者施工資

質分為甲、乙、丙三級,并實行分級管理。甲級資質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

認定;乙級和丙級資質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認定。(8號令第

十二條)

15、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施工資質實行等級管理制度,資質等級分為甲、工、

西三級。(8號令第十二條)

16、從事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施工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取得省級以上氣

象主管機構頒發(fā)的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施工資質證后,方可在其等級」生

可的范圍內從事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或者防雷工程專業(yè)施工。(8號令第十

二、十三條)

17、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或者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guī)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后,

方可在其資質等級許可的范圍內從事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或者施工。(8號令第

十三條)

18、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或者施工單位,應當按照相應的資質等級從事防雷工程專

業(yè)設計或者施工。禁止無證或者超出資質等級承擔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或者施

工。(8號令第十四條)

19、根據中國氣象局《防雷減災管理辦法》規(guī)定,防雷裝置的設計實行審核制

度。(8號令第十五條)

20、防雷裝置的設計實行審核制度,未經審核同意的設計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8號令第十五條)

21、縣級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有關規(guī)定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

和竣工驗收。(國務院412號令及8號令第十五、十七條)

22、防雷工程的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審核同意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并接受當?shù)?/p>

氣象主管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8號令第十六條)

23、防雷工程的施工單位應當按照審核同意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并接受當?shù)貧?/p>

象主管機構監(jiān)督管理。在施工中變更和修改設計方案的,應當按照原申請程

序重新申請審核。(8號令第十六條)

24、防雷工程未經當?shù)貧庀笾鞴軝C構驗收或未取得合格證書的不得交付使用。(8

號令第十七條)

25、防雷裝置實行竣工驗收制度。防雷工程竣工后,應向當?shù)貧庀笾鞴軝C構提出

驗收申請。驗收合格的,由氣象主管機構出具合格證書。驗收不合格的,負

責驗收的氣象主管機構作出不予核準的決定,書面告知理由。未取得合格證

書的,不得投入使用。(8號令第十七條)

26、檢測報告的防雷檢測單位,應當對隱蔽工程進行逐項檢測,并對檢測結果負

責。檢測報告作為竣工驗收的技術依據。(8號令第十八條)

28、從事防雷裝置檢測的單位實行資質管理制度,對從事防雷裝置檢測專業(yè)

技術人員實行資格管理制度。(8號令第二十、三十七條)

29、從事防雷檢測的單位實行資質認定制度。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

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防雷檢測單位的資質認定。(8號令第二十條)

30、防雷檢測資質的單位對防雷裝置檢測后,應當出具檢測報告。不合格的,提

出整改意見。被檢測單位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由當?shù)貧庀笾鞴軝C構

責令其限期整改。防雷檢測單位必須執(zhí)行國家有關標準和規(guī)范,保證防雷檢

測報告的真實性、科學性、公正性。(8號令第二十一條)

31、裝防雷裝置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主動空報年度檢測,并接受當?shù)貧庀笾鞴軝C

構和當?shù)厝嗣裾踩a管理部門的管理和監(jiān)督檢查。(8號令第二十三條)

32、災害調查、鑒定和評估工作由氣象主管機構負責。(8號令第二十四條)

33、電災害調查分析包括三個部分:是調查、分析和統(tǒng)計。(8號令

第二十四、二十六條)

34、受雷電災害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及時向當?shù)貧庀笾鞴軝C構報告,并協(xié)助當?shù)?/p>

氣象主管機構對雷電災害進行調查與鑒定。(8號令第二十五條)

35、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殖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大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爆炸

危險環(huán)境等建設項目進行雷擊風險評估,以確保公共安全。(8號令第二十七

條)

36、雷產品應當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guī)定的使用要求。防雷產品的使用,

應當?shù)绞?、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備案,并接受省、自治區(qū)、直轄市

氣象主管機構的監(jiān)督檢查。(8號令第二十八、三十條)

37、雷產品應當通過正式鑒定,并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授權的檢驗機構測試合

格后投入使用。(8號令第二十九條)

38、防雷減災管理辦法》規(guī)定被許可單位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質、

通過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的,有關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給予鱉魚,可以

處3萬元以下罰款:已取得資質、通過設計審核或者竣工驗收的,撤銷其許

可證書;被許可單位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資質認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責任。(8號令第三十二條)

39、級氣象學會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防雷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資格認定工作。防雷專業(yè)

技術人員必須通過省級氣象學會組織的考試,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8

號令第三十七條)

40、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對本級氣象學會開展防雷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資格認定工作進

行指導和監(jiān)督。(8號令第三十七條)

41、雷工程專業(yè)資質管理辦法》對資質申請條件、資質申請與受理、資質審查與

評審、監(jiān)督管理等四個方面做作了規(guī)定。(10號令各章題目內容)

42、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資質證》和《防雷工程專業(yè)施工資質證》分正本和副本,

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統(tǒng)一印制。(10號令第五條)

43、雷工程專業(yè)資質的認定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賴保

護的原則。(10號令第六條)

44、雷產品生產、經銷、研制單位不得申請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資質。(10號令第

七條)

51、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申請甲級資質的單位

進行初審;設區(qū)的市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申請乙、丙級

資質的單位進行初審。主要審查申請單位提供的材料是否真實、完整,是否

符合相應的資質條件。(10號令第十六條)

52、雷工程專業(yè)甲級資質評審委員會的人員組成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確定:防

雷工程專業(yè)乙、丙級資質評審委員會的人員組成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

主管機構確定,并報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備案。防雷工程專業(yè)資質評審委員

會在評審前,可以根據工作需要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到申請單位進行現(xiàn)場

考核;評審時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表決,并提出評審意見。(10號令第十

八條)

53、工程專業(yè)設計和施工資質的有效期為三生。在有效期滿三個月前,申請單位

應當向原認定機構提出延續(xù)申請。原認定機構根據年檢記錄,在有效期滿前

一個月內作出是否延續(xù)的決定,并辦理相關手續(xù)。(10號令第二十條)

54、得資質的單位如果發(fā)生分立、合并、更名的,應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準

后三十個工作日內,向原認定機構辦理資質證的注銷或者變更手續(xù)。(10號

令第二十一條)

55、得資質的單位,需要承接本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行政區(qū)域外防雷工程的,應

當?shù)焦こ趟诘氐氖?、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笠案,并接受當?shù)貧庀?/p>

主管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10號令第二十三條)

56、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對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的資質認定工作

進行監(jiān)督檢查。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對從事防雷工程專業(yè)

設計和施工的單位進行監(jiān)督檢查,并定期將監(jiān)督檢查情況和處理結果予以記

錄、歸檔,向社會公告。(10號令第二十五條)

57、造、涂改、出租、出借、掛靠、轉讓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或者施工資質證書的;

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三萬元以下

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責任。(10號令第二十八條)

58、負責監(jiān)督檢查的機構隱瞞與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而動

情況的真實材料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改正,給予警告,

可以處三萬元以下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令第二十八條)

59、取得資質證書或者資質證書已失效,承接防雷工程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

機構按照權限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三萬元以下罰款;給他人造成損

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0號令第二

十九條)

60、資質等級或者未經備案承接本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行政區(qū)域外防雷工程的;

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按照權限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三萬元以下

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責任。(10號令第二十九條)

61、雷工程資質單位承接工程后轉包或者違法分包的;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

按照權限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三萬元以下罰款:給他人造成損失的,

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0號令第二十九條)

62、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防雷裝置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

時投入使用。(11號令第五條)

63、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的程序、文書等應當依法予以公示。(11號令

第六條)

65、防雷裝置設計經審核不合格的,許可機構出具《防雷裝置設計修改意見書》。

申請單位進行設計修改后,按照原程序報審。(11號令第十四條)

67.防雷裝置竣工驗收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許可機構應當在

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單位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

并出具《防雷裝置竣工驗收資料補正通知》。(11號令第十八條)

68、許可機構應當在收到全部防雷裝置竣工驗收申請材料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三十二條的規(guī)定,根據本規(guī)定的受理

條件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書面決定,并對決定受理的申請出具《防雷裝

置竣工驗收受理回執(zhí)》。(11號令第十九條)

69、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的監(jiān)督

與檢與建立健全監(jiān)督制度,履行監(jiān)督責任。公眾有權查閱監(jiān)督檢查記錄。

(11號令第二十三條)

70、上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加強對下級氣象主管機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

收工作的監(jiān)督檢查,及時糾正違規(guī)行為。(11號令第二十四條)

71、單位和個人發(fā)現(xiàn)違法從事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活動時,有權向縣級

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舉報,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及時核實、處

理。(11號令第二十六條)

72、縣級以上地方氣象主管機構進行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監(jiān)督檢查時,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支持和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絕與阻礙依

法執(zhí)行公務。(口號令第二十八條)

(三)技術標準

1、電磁感應是由于雷電流迅速變化,在它周圍的空間產生瞬變的強電磁場,使

附近導體上感應出很高的電動勢。由雷電引起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統(tǒng)稱為

雷電感應。(GB50057-94附錄八)(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50)

2、低壓線路宜采用電纜埋地引入,當難于全長采用電纜時,允許在不小于2而

米距離內改用嵬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穿鋼管埋地引入。(GB50057-94之

3.2.3條)

6、避雷針接閃器長度為1-2米時,用圓鋼制作時直徑不應小于16毫米:鋼管

直徑不應小于25毫米。(GB50057-94之4.1.1條)

7、建筑物防直擊雷裝置避雷帶(網)用圓鋼制作時直徑不應小于絲_毫米;用扁

瞬恂取不應小于48平方毫米,其厚度不應小于4毫米。(GB50057-94

之4.1.2條)

8、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2.5米,人工垂直接地體間的距離及人工水平

接地體間的距離宜為上米。(GB50057-94之4.3.2條)

9、加油站、液化氣站金屬儲油(汽)罐壁厚V」毫米時,應裝設避雷針(網)。

壁厚24毫米時,可不裝設避雷針(網),但應接地,在年平均雷暴日240

天的地區(qū)仍應裝設避雷針(網)。(P349GB50074-2002之14.2.3

條14.2.12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42)

11、建筑物的防雷應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發(fā)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

防雷要求分為三類。(GB50057-94之2.0.1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

P63)

13、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獨立避雷針和架空避雷線(網)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

保護建筑物之間的距離不得小于3m。(GB50057-94之3.2.1條)

14、有一座屬于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高層大廈,高度為92米,在設計時應采用以

下防側擊雷措施:從一或米起每隔不大于6米沿建筑物四周設水平避雷帶

并與引下線相連。(GB50057-94之3.2.4條)

16、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引下線不應小于_2_根,并應沿建筑物四周均勻或對稱布

置,其間距不應大于逾L。同時每根引下線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Qo

(GB50057-94之3.3.3條3.3.4條)

17、建筑物避雷帶、引下線可采用圓鋼或扁鋼,宜優(yōu)先采用圓鋼。圓鋼直

徑不應小于8mmo扁鋼截面不應小于48mm2,其厚度不應小于4nlm。

(GB50057-94之4.1.2條4.2.1條)

18、高度不超過40m的煙囪,可只設一根引下線,超過典時應設兩根引下線。

煙囪的引下線采用圓鋼時,其直徑不應小于絲_mm;采用扁鋼時,截面不應

小于10(W,厚度不小于4mmo(GB50057-94之3.4.6條4.2.1

條)

19、加油站屬于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鋼油罐的防雷接地點不應小于兩處,

接地電阻不應大于強Qo卸油場地防靜電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應大于

100Qo(GB50057-94之2.0.3條P367GB50156-2002之10.2.1

條10.2.2條10.3.4條)

20、電子計算機機房的低壓配電系統(tǒng)應采用頻率50Hz、電壓220/380VTN-S或

TN-C-S系統(tǒng)。(P383GB50174-93之6.1.9條)

21、信息系統(tǒng)機房絕緣體的靜電電位不應大于Ikvo(GB50174-93之3.2.6條)

22、SPD的接地端應采取盡可能的一然而一直,接線長度一般不應大于0.5m。

(P463QX3-2000之8.7.1條)

23、省檔案館應劃為二類防雷建筑物。當?shù)谝活惙览捉ㄖ锏拿娣e占建筑物總面

積的大于等于30%時,該建筑物宜確定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GB50057-94

之3.5.1條)

24、避雷網和避雷帶宜采用圓鋼或扁鋼,優(yōu)先采用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頸叫

扁鋼截面不應小于蜘,其厚度不應小于蛔。不得利用安裝在接收無線電

視廣播的共用天線的桿頂上的接閃器保護建筑物。(GB50057-94之

4.1.2條4.1.7條)

25、當煙囪上的引下線采用圓鋼時其直徑不應小于口。采用多根引下線時,宜

在各引下線上于地面0.3m至L8m之間裝設斷接卡。(GB50057-94之

4.2.1條4.2.4條)

26、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體宜采用角鋼、鋼管或圓鋼;埋于土壤中的人工

水平接地體宜采用扁鋼或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地叫扁鋼截面不應小于

頤f其厚度不應小于4mm;角鋼厚度不應小于4mm;鋼管壁厚不應小于

3.5mm。(GB50057-94之4.3.1條)

27、當電源采用TN系統(tǒng)時,從建筑物內總配電盤(箱)開始引出的配電線路和

分支線路必須采用TN-S系統(tǒng)。在一般情況下,當在線路上多處安裝SPD且

無準確數(shù)據時,電壓開關型SPD與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宜小于10m,

限壓型SPD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宜小于5mo(GB50057-94之6.4.1條

6.4.11條)

28、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應在認真調查.地理、地質、土壤、氣象、環(huán)境等條

件和雷電活動規(guī)律以及被保護物的特點等的基礎上,詳細研究防雷裝置

的形式及其布置。(GB50057-94之1.0.3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63)

29、電子計算機房電源進線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guī)范》采取防雷措施,

電子計算機房電源進線應采用地下直接埋設電纜進線。當不得不采用架

空線時,在低壓架空電源進線處或專用電力變壓器低壓配電母線處應裝設

低壓避雷器。(P383GB50174-93之6.1.9條6.1.12條)

30、屬于第二類防雷的露天鋼質封閉氣罐,壁后大于4nlm時,可不裝設接閃器,

但應接地,其接地點不應少于處,兩接地點間距離不宜大于勉m,沖

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晅Qo(GB50057-94之3.3.11條)

31、為減少電磁干擾的感應效應,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圓

間.的外部設屏蔽措施,以合適的路徑敷設線路,線路屏蔽。這些措施宜

聯(lián)合使用。(GB50057-94之6.3.1條)

32、我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94)規(guī)定,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

使用性質、發(fā)生雷擊事故的可能性和被雷擊后引起后果的嚴重程度,把需要

采取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分為三類,用滾球法計算其直擊雷防護范圍時,一、

二、三類建筑物分別選擇30_>45_.皿米的滾球半徑。(GB50057-94之

2.0.1條)

33、單支避雷針高度為h,滾球半徑為hr,當h>hr時,繼續(xù)提高避雷針高度無

助于擴大其保護范圍。建筑物高于滾球半徑高度以上部分,應使用水平避

雷帶(網)敷設于樓頂平面,同時在滾球半徑高度以上部分每隔不大于6

米沿建筑物四周設水平避雷帶(均壓環(huán))并與引下線相連,將此高度以上

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以防側擊雷。(GB50057-94,

3.2.4,七,3.3.10條和3.4.10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83)

34、二類建筑物每根引下線的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Qo防直擊雷接地宜

和防雷電感應、電氣設備、信息系統(tǒng)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裝置,并宜

與埋地金屬管道相連;當不共不相連時,兩者間在地中的距離應符合規(guī)

范的要求,但不應小于2米。(GB50057-94之3.3.4條)

35、在工程設計階段,不知道信息系統(tǒng)的規(guī)模和具體位置的情況下,若預計將來

會有信息系統(tǒng),應在設計時將建筑物的金屬支撐物、金屬管道、配電的

保護接地系統(tǒng)等與防雷裝置組成一個共用接地系統(tǒng),并應在一些合適的地

方預埋等電位連接板。(GB50057-94之6.1.4條)

36、雷電是發(fā)生在大氣中的一種放電的現(xiàn)象。(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1)

37、雷電的破壞作用有熱效應、機械效應、電動力效應、靜電效應、電

磁感應.(雷電與卿施胸)

38、防雷工程專業(yè)設計、施工未經當?shù)貧庀笾鞴軝C構審核或審核不合格,以及變

更設計未按規(guī)定報批、擅自開工的。逾期不改正的,處以10000元以下罰

款。(11號令)

39、雷電感應由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組成,通信線路遭雷電感應后,雷電波以行

波形式沿線路向兩方向傳播。(建筑物內部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雷電保護)

40、由于雷擊電磁脈沖嚴重程度不一樣,建筑物內計算機信息系統(tǒng)(場地)的防

雷保護區(qū)一般應劃分為LPZOA、LPZOB、LPZ1、LPZn后續(xù)防雷區(qū)等區(qū)。

(GB50057-94之6.2.1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64-65)

41、所有進入建筑物的外來導電物應在LPZOA或LPZOB與LPZ1的界面處做等

電位連接.當外來導電物、電力線、通信線在不同地點進入建筑物時,宜

設若干等電位連接帶,并應就近連到接地體上。(B50057-94之

6.3.4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65)

42、GB50057-94規(guī)范適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設計,而不適用于天線塔,共用

天線接地系統(tǒng),油罐,化工戶外裝置的防雷設計。(GB50057-94之L0.2

條)

43、第一、第二、第三類防雷建筑物首次雷電流幅值分別為儂kA、150kA、

100kA,其雷電流陡度di/dt分別為20kA/us、15kA/us、10kA/

uSo(GB50057-94附錄六之附表6.1條)

44、有一座屬于二類防雷建筑物的高層大廈,高度超過45米時,尚應采取應

和等電位的保護措施。(GB50057-94之3.3.10條)

45、SPD叫做電涌保護器,它是一種利用非線性元件,用以限制瞬態(tài)過電

壓和引導電涌電流的器具。(GB50057-94附錄八)(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

P105)

46、中國石化集團天津石油化工總廠的原油泵房,建筑物防雷應劃為二類。

(GB50057-94之3.3.11條)

47、當長金屬物的彎頭、閥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大于0.03◎時,連接

處應用金屬線跨接。(GB50057-94之3.2.2條)

48、當采取接閃器保護封閉氣罐時,其外表面的」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可不在滾

球法確定的保護范圍內。(GB50057-94之3.5.3條)

49、架空避雷線和避雷網宜采用截面不小于上mm?的鍍鋅鋼較線。(GB50057-94

4.1.3條)

50、人工接地體在土壤中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5_mo接地體應遠離由于磚窯、

煙道等高溫影響使土壤電阻率升高的地方。(GB50057-94之4.3.2

條)

51、某地平均雷暴日為20天/年,要建一座16米高的水塔,應按第三類防雷

建筑物進行設計。(GB50057-94之2.0.4條)

52、當一類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難以裝設獨立避雷針(帶,網)時,其防

直擊雷的接地裝置應圍繞建筑物敷設成環(huán)形接地體,每根引下線的沖

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2Q。(GB50057-94之3.2.4條)

53、最大持續(xù)運行電壓Uc是選擇220/380V三相配電系統(tǒng)中的電涌保護器(SPD)

時的一項重要指標,TN制供電系統(tǒng)中安裝的SPD的1不應小于253V。

(GB50057-94之6.4.5條)

54、在防雷設計中,當接閃器成閉合環(huán)路或網狀的多根引下線時,引下線的分流

系數(shù)系應為0.44。當該接閃器被10kA的雷暴擊中時,每根引下線的雷

電流是ks10kA/no(GB50057-94附錄五)

55、建筑物的防雷應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發(fā)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

果,按防雷要求分為三類。西寧市有一個煙花爆竹廠,其生產車間(裝置火

藥),應屬于第一類防雷建筑物。(GB50057-94之2.0.1條2.0.2

條)

56、防直擊雷的人工接地體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應小于_3_米。(GB50057

-94之4.3.5條)

57、敷設引下線時,應在各引下線上于距地面0.3米至1.8米—之間裝設斷接

卡,以便以后檢測。(GB50057-94之4.2.4條)

58、電涌保護器(SPD)必須能承受預期通過它們的雷電流,并應符合以下兩個

附加要求:通過電涌時的最大鉗壓,有能力熄滅在雷電流通過后產生

的工頻續(xù)流o(GB50057-94之6.4.4條)

59、糧、棉及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場,宜采取防直擊雷措施。(GB50057-94

之3.5.5條)

60、電磁場強度沒有得到衰減,但各物體不可能遭到大于所選滾球半徑對應的雷

電流直接雷擊的防雷保護區(qū)是LPZ0B區(qū)。(GB50057-94之6.2.1條)

61、當利用建筑物基礎內鋼筋網作為接地體時,在周圍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

0.5m,二類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線所連接的鋼筋表面積總和S大于4.24L

平方:三類防雷建筑物每根引下線所連接的鋼筋表面積總和S大于

1.89k平方。(GB50057-94之3.3.6條3.4.3條)

62、在做雷電防護工程時,接閃器應做熱鍍鋅或涂漆等防腐處理。在腐蝕性

較強的場所,應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GB50057-94之41.6

條)

63、對各類防雷建筑物,用銅或鍍鋅鋼做等電位連接帶時,其截面不應小于&

mm2o(GB50057-94之6.3.4條)

64、為了防雷擊電磁脈沖,所有進入建筑物的外來導電物均應在LPZ0B區(qū)與

LPZ1區(qū)的界面處做等電位連接。(GB50057-94之6.2.2條)(雷電與

防護技術基礎P66)

65、測得某防雷設施接地裝置的工頻接地電阻為15Q,土壤電阻率為1000Q.m,

實際接地體長度為38m,則其接地體有效長度le為63.2m,接地電阻換算

系數(shù)A為工區(qū),沖擊接地電阻為」(GB50057-94附錄三)

66、宜利用建筑物基礎地樁(或地梁)和承臺內的主筋焊接作為水平接地

體,利用結構柱內的主筋焊接作為引下線、接閃器和接地裝置。

(GB50057-943.4.3條)

67、國家級計算中心、國際通訊樞紐等對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且裝有大量電子設

備的建筑物。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凡制造、使用或貯存炸藥、

火藥、起爆藥、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質的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

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應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預計雷擊次數(shù)

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業(yè)建筑物。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筑

物。(GB50057-94之2.0.2條2.0.3條2.0.4條)

68、金屬油灌必須作防雷接地,其接地點不應少于2處,其弧形間距不應a

于30米。(BG50057-943.3.11條)

69、屋面避雷帶支持架間距0.5-L5m,應天面四周布置。(GB50303-2002)

70、等電位連接帶與接地裝置之間的接地母線應采用不小于50mm2的銅芯

線。(GB50057之6.3.4條)

71、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雷電感應措施,應符合下要求:當長金屬物的彎頭、閥

門、法蘭盤等連接處的過渡電阻大于0.03。時,連接處應用金屬線跨

接_o對有不少于5根螺栓連接的法蘭盤,在非腐蝕環(huán)境,可不跨

接____o(GB50057-94之3.2.2條)

72、一類防雷建筑物高于30米時,二類防雷建筑物高度超過40時,尚應

采取防側擊和等電位保護措施。(GB50057-94之3.2.4條3.3.10條)

73、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止雷電波侵入的措施,應符合下列要求:低壓線路宜全

線采用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在入戶端應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接到防

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GB50057-94之3.2.3條)

74、避雷針宜采用圓鋼或焊接鋼管制成,針長1米以下的圓鋼為」2mm,,鋼管為

20mmo(GB50057-94之4.1.1條)

75、高層建筑屋頂?shù)妮^大金屬體可不裝接閃器,但應與屋面防雷裝置相連o

(GB50057-94之3.3.2條)

76、有一座屬于一類防雷建筑物的高層大廈,高度為92米,在設計時應采用以

下防側擊雷措施:從30米起每隔不大于6米沿建筑物四周設水平避雷

帶并與引下線相連。(GB50057-94之3.2.4條)

77、建設單位應將防雷工程設計方案報當?shù)貧庀笾鞴軝C構審核。(11號令)

78、外部防雷保護系統(tǒng)主要由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組成。(P463QX3

-2000之3.8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66-67)

79、高層建筑的防雷接地原則上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為主。(GB50057-94

之3.3.4條)

80、所謂信息系統(tǒng)是指建筑物內許多類型的電子裝置,包括計算機、通信設備、

控制裝置等的統(tǒng)稱。(GB50057-94附錄八)

81、屏蔽是減少電磁干擾的基本措施。(P463QX3-2000之7.1條)

(P463QX3-2000之8.3條8.7.1條)

82、為減少電磁干擾的感應效應,宜采取以下的基本屏蔽措施:建筑物和房

回的外部設屏蔽措施,以合適的路徑敷設線路,線路屏蔽。這些措施宜

聯(lián)合使用。(GB50057-94之6.3.1條)

83、請寫出圖一中雷電流的分配比例:分配在信號線、各種管線上和電力線上的

雷電流總和的四%分配在接地裝置上的雷電流為50%,(GB50057-94之

6.3.4條)

接地裝置

圖1進入建筑物內圖2等電位連接

84、請注明信息系統(tǒng)接至共用接地系統(tǒng)的等電位連接的基本方法。如上圖二中,

①是洛型等電位連接網;②是_m型等電位連接網。(GB50057-94之

6.3.4條)

86、所有進入建筑物的外來導電物均應在LPZOa區(qū)或入建b區(qū)與LPZ1區(qū)的界面

處做等電位連接。(GB50057-94之6.2.2條)

87、第二類防雷建筑物豎直敷設的金屬管道及金屬物體的項端和底端與防雷裝置

連接。(GB50057-94之3.3.10條)

88、當互相鄰近的建筑物之間有電力和通信電纜連通時,宜將其防雷裝*互相連

接。(GB50057-94之6.3.3條)

89、氣象臺(站)的雷電防護分為三級,氣象信息系統(tǒng)的雷擊電磁脈沖的防

護分為四級。(P491QX4-2000之4.4條P463QX3-2000之4.2

條)

90、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應和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共用,其工

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Q,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與防直擊雷的接地

裝置之間的最小距離為③(GB50057-94之3.2.2條)

91、市郊曠野某炸藥倉庫,長10米、寬7米、高5米,該炸藥倉庫年預計雷擊

次數(shù)為0.05次/a(已知凡=6.01[次/(km2*a)]).(GB50057-94附錄

-)

92、新一代天氣雷達站雷擊電磁脈沖的防護,應適當加密雷達機房和控制室的外

墻鋼筋密度。其鋼筋密度網孔一般不大于200mmX200mm。墻上敷設的電

纜、光纜與避雷引下線最小平行凈距離為"。(P453QX2-2000之9.2

條9.3條)

93、單支避雷針地面保護半徑在避雷針高度等于滾球半徑情況下為最大,其

最大值為滾球半徑°(GB50057-94附錄四)(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

P83)

94、除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外,金屬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作為接閃器,但金屬板

下面有易燃物品時,其厚度,鐵板不應小于4mm,銅板不應小于5mm,

鋁板不應小于7mmo(GB50057-94之4.1.4條)

95、可燃性氣體放空管路必須裝設避雷針,避雷針的保護范圍應高于管口不小于

2m,避雷針距管口的水平距離不得小于(GB50057-94,3.2.1條)

96、高度不超過40m的煙囪,可只設一根引下線,超過該高度時應設兩根引下

線。(GB50057-94之3.4.6條)

97、福州市有一座位于市郊曠野孤立的療養(yǎng)院,建筑物群長200米,寬100米,高

25米,該療養(yǎng)院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為次/a(福州市年平均雷暴天數(shù)

為63.2天).(GB50057-94附錄一)

98、等電位連接的目的在于減少需要防雷的空間內各金屬部件和系統(tǒng)之間的—里

位差。(GB50057-94附錄八)(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169)

99、接地體的有效長度按確定。(GB50057-94附錄三)

100、在PW3000Q?m沒的周圍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m,每柱子引下線基

礎內所連接的鋼筋表面積總和0.82平方米第二類,第三類為0.37平方

米。(GB50057-94之3.3.6條)

101、GB50057—94規(guī)范將建筑物防雷方法分為至MIL防雷電波侵入和防

雷電感應。(GB50057-94之3.1.1條)

102、在土壤電阻險率為200Q?m的地方建造一周長60米閉合地網,實測工頻接

地電阻值5.8Q,請問地網中心點的沖擊電阻2.9歐母。(GB50057-94

附錄三)

103、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應和電氣設備接地裝置共用,其工

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H,防雷電感應的接地裝置與防直擊雷的接地裝置之

間的最小距離為3m_o(GB50057-94之3.2.1條3.2.2條)

104、多雷區(qū)為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在20天以內的地區(qū)。(GB50343-2004之

3.1.2條)

105、在設計接閃器時,可采用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之一或任意組

合。(GB50057-94之3.3.1條)

106、在獨立避雷針、架空避雷線(網)的支柱上嚴禁懸掛電話線、廣播線、

電視接收天線及低壓架空線等。(GB50057-94之3.5.6

條)

107、采用多根引下線時,宜在各引下線上于距地面0.3米至L8米之間裝設

斷接卡。

108、第一、二類防雷建筑物防雷電感應的措施,當平衡敷設的管道、構架和電

纜金屬外皮等長金屬物,其距凈距小于100米時應采用金屬線跨接,跨

接點的間距應大于30米o(GB50057-94之3.2.3條)

109、在TN系統(tǒng)中,選擇220/380V三相系統(tǒng)中的SPD,其最大持續(xù)運行電壓Uc

應不小于標稱電壓(Uo=220V)的L15倍。(GB50057-94之6.4.5

條)

110.建筑物防雷設計除應執(zhí)行《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國

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和規(guī)定的規(guī)定。(GB50057-94之

L0.4條)

111、進入一類防雷建筑物的低壓線路至少應使用一段金屬鎧裝電纜或護套電纜

穿鋼管直接埋地引入,其埋地長度不應小于15米。(GB50057-94之

3.2.3條)

112、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封閉氣罐當其壁厚不小于4毫米一時,可不裝接閃

器,但應接地,且接地點不得少于2處,兩接地點間距離不宜大于一里米,

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歐姆。(GB50057-94之3.3.11條)

113、引下線暗敷時園鋼直徑不應小于10毫米,扁鋼截面不應小于80平方毫

米_o(GB50057-94之4.2.2條)

114、油罐防感應雷接地電阻不應大于」_歐姆。(P349GB50074-2002之

14.2.2條)

115、在需要防雷的空間內防發(fā)生生命危險的最重要措施是采用等電位連

接_o(GB50057-94之3.3條)

116、加油站用于汽車油罐車卸油的防靜電接地裝置,工頻接地電阻不應大于

100歐姆。(P367GB50156-2002之10.3.4條)

117、裝有防雷裝置的建筑物與其它設施和建筑物內人員無法隔離的情況下,應采

取共用接地體,它的基本形式為:垂直接地體、水平接地

體______o(GB50057-94之6.3.4條)

118、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區(qū),高度在15米及—以上的

煙囪、水塔等孤立高聳建筑物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

0.3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

物。(GB50057-94之2.0.3條2.0.4條)

119、電磁場強度沒有衰減的防雷區(qū)分為LPZ0A和LPZ0B兩種。

(GB50057-94之6.2.1條)

120、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降低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用多支線外引接地裝置,外引長度不應大于有效長度,有效長度應符合附錄

三的規(guī)定、接地體埋于較深的低電阻率土壤中、采用降阻劑。

(GB50057-944.3.4條)

121、根據對雷電所測量的參數(shù)得知,雷電流最大幅值出現(xiàn)于首次雷擊,雷電

流最大陡度出現(xiàn)于后續(xù)雷擊o(GB50057-94附錄6)

122、穿鋼管和兩端連接的目的在于使其起屏蔽、分流和集膚作用。

(GB50057-943.5.4條)

123、防雷產品應當符合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規(guī)定的使用要求,并接受?。ㄊ?、

區(qū))氣象主管機構的監(jiān)督和檢查。(8號令)

124、各級氣象主管機構負責組織當?shù)胤览籽b置安裝的設計審核、施工監(jiān)督和竣

工驗收。(8號令)

125、新建、擴建、改建的防雷裝置必須經當?shù)貧庀笾鞴軝C構委托的單位進行

驗收。未經驗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8號令)

126、對從事防雷裝置防雷工程施工的單位實行資質萱理制度。對從事防雷活動

的專業(yè)技術人實行資格管理制度。(8號令)

127、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2.5m.其間距不宜小于其長度的倍。

(GB50057-94之4.3.2條)

128、避雷針(網、帶)及其接地裝置,應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首先安

裝接地裝置,后安裝引下線,最后安裝接閃器。

129、接地裝置是接地體和接地線的總和。(GB50057-94附錄八)(雷電

與防護技術基礎P68)

130、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體宜采用角鋼、鋼管或圓鋼;埋于土壤中的人

工水平接地體宜采用扁鋼或圓鋼。圓鋼直徑不應小于妙也;扁鋼截面不應小

于100mm其厚度不應小于4mm;角鋼厚度不應小于4mm;鋼管壁厚不應小于

3.5mm。(GB50057-94之4.3.1條)

131、加油站屬于第三類防雷建筑物,鋼油罐的防雷接地點不應小于處,

接地電阻不宜大于aQo卸油場地防靜電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應大于

100Qo(GB50156-2002)

132、某地平均雷暴日為20天/年,要建一座16米高的水塔,應按第三類防

雷建筑物進行設計。(GB50057-94之2.0.4條)

133、當一類防雷建筑物太高或其他原因難以裝設獨立避雷針(帶,網)時,其

防宜.擊雷的接地裝置應圍繞建筑物敷設成環(huán)形接地體,每根引下線的

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LQ。(GB50057-94之3.2.4條)

134、防直擊雷的人工接地體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應小于/_米。

(GB50057-94之4.3.5條)

135、在做雷電防護工程時,接閃器應做熱鍍鋅或涂漆等防腐處理。

在腐蝕性較強的場所,應采取加大其截面積或其它防腐措施。

(GB50057-94之4.1.5條)

136、對各類防雷建筑物,用銅或鍍鋅鋼做等電位連接帶時,其截面不應小于國

2

mmo(GB50057-94之6.3.4條)

137、為了防雷擊電磁脈沖,所有進入建筑物的外來導電物均應在LPZ0B與

LPZ1的界面處做等電位連接。(GB50057-94之6.2.2條)

138、制造、使用或貯存爆炸物質的建筑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造成巨大

破壞和人身傷亡的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GB50057-94之

2.0.3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63)

139、梅州市某工廠有一孤立水塔,高18米,該水塔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

筑物。(注:梅州市年平均雷暴日為77.5天)(GB50057-94之2.0.4

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63)

140、廣州交易會展覽館,其建筑物防雷應化為第二類。(GB50057-94之

2.0.3條)(雷電與防護技術基礎P63)

141、某加油站泵房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筑物,汽油金屬罐罐壁厚度應不小于4

毫米。(GB50057-94之3.3.11條)

142、有一高度50米的磚結構煙囪,應設2根防雷引下線,因下限采用

圓鋼是應不小于12毫米o(GB50057-94之3.4.6條

4.1.2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